北京地铁监测方案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6445819 上传时间:2022-02-21 格式:DOC 页数:48 大小:8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地铁监测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北京地铁监测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北京地铁监测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亲,该文档总共4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北京地铁某某线第四合同段土建工程测量实施方案北京力佳图测绘有限公司2004 年 8 月 16 日目 录第一章.工程概况第一章.测量作业任务和内容第三章.作业依据第四章.施工测量技术方案第五章.施工动态分析与监控量测技术方案第六章.测量人员组织第七章.使用仪器设备第八章.测量精度质量保证措施第九章.费用预算第一章、工程概况1.1 工程简介:1.1.1 北京地铁某某线工程起自南四环北侧马家楼,向北沿马家堡西路、菜市口大街、宣武 门外大街、宣武门内大街、西单北大街、西四南大街、西四北大街、新街口南大街至新街口, 由新街口向西,沿西直门内大街、西直门外大街至首都体育馆后转向北,沿中关村大街至清 华西门,之后向西进入颐和园路,经圆明园、颐和园,终至龙背村,线路全长28.14km,共设 24 座车站。1.1.2 某某线第四合同段工程包含两个区间和一座车站,即角门北站-北京南站区间、北京南站- 陶然亭站区间及北京南站的土建工程(含降水工程) ,不含建筑装修和设备安装工程,各 部工程简况如下:1 、角门北站 - 北京南站区间设计起止里程为:K2+408K3+480,区间全长1595.5m,含联络通道2座、区间风井1 座,采用盾构法施工。区间线路南起角门北站,沿马西路下穿马草河后向东偏移,经南三环、万芳亭公园、凉 水河到达北京南站。隧道所处地层主要为第四纪土层,地层为圆砾、卵石、粉土层;无承压 水,仅凉水河见潜水层。2、北京南站 - 陶然亭站区间设计起止里程为:K3+99CK5+409,区间右线长1419m左线长1441.222m,含联络通道 3 座 采用盾构法施工。区间线路从北京南站出发 下穿既有线 由南向北从马家堡西路北过幸福里东路 沿工 地行进 下穿南护城河后沿菜市口南大街北行至陶然亭站。线路两侧地面上既有建筑密集 地下各种公用管线密布。3、北京南站车站全长 193.2m 为地下二层单柱双跨岛式明挖车站(直线车站) 站台宽 10m 有效站 台长 120m 共布置有三个出入口(独立有盖式) 。车站西北端布置号出入口 西南端布置 号出入口,东北端布置号出入口。在车站北端向东布置了一组新风道和排风道,在车站 南端向东也布置了一组新风道和排风道。车站覆土平均为 3.1 米左右。站区东侧是进出北京南站(火车站)的京山铁路,西侧为翠林小区、亚林小区、宏泰家 园、中房鼎立家园、祥和苑等居住小区,站址周边无重要高大建筑,房屋多为民房。车站西 边规划为一般居住用地,东北角规划为绿地,东南角为京山铁路,其出入口和风亭在红线外 出地面。北京南站所处位置的地下管线共有 8条(包含燃气管、中水管、电缆线等) ,部分管线需 永久改移。车站范围内地下土层主要为粉土层、粉质粘土层夹杂卵石圆砾层构成,车站主体 结构下有承压水含水层。1.2 工程环境:1.2.1 既有建筑物1、角门北站 - 北京南站区间 线路沿马家堡西路下方布设,道路两侧主要为住宅小区。沿线主要建筑物有马草河桥、 南三环立交桥、京山与永丰铁路立交桥、凉水河桥,为确保安全,盾构穿越各段时,必须控 制好开挖面的土压平衡,把握好注浆时间和方法,加强对该桥梁与地表沉降监测,根据监测 结果,调整盾构施工参数,必要时可以采用旋喷桩通过地面对桥梁桩基周围土体加固,确保 桥梁安全。考虑到马草河、凉水河流量较大,为确保安全,视下一阶段河水渗流情况,必要 时施工期间对该段河水实施导流。2、北京南站 - 陶然亭站区间 线路沿道路布设,线路两侧地面上既有建筑密集,地下各种公用管线密布,本区间邻近 的主要建 (构)筑物如下: 南护城河跨河桥:右线中心距桥基边缘 4.79m。 南二环立交桥:右线中心距桥墩桩基边缘10.077m,左线中心距桥墩桩基15.724m。 菜市口南大街一号过街人行天桥:距桥基边缘净距5.4m。 菜市口南大街二号过街人行天桥:距桥基边缘净距3.134m。 南护城河:河床距隧道顶部约 8m 管线:K4+180 K4+265处的污水管标高较低,距隧道顶部约 0.96m和1.925m。 线路周边的低矮房屋。盾构在曲线推进过程中,应调整掘进速度与正面土压,达到减少对地层的扰动度和减少 超挖的效果,从而减少地层的变形。盾构暂停推进时,可能会引起盾构后退,而使开挖面松 弛造成地表沉陷,此时应作好防止盾构后退措施,并对开挖面及盾尾采取封闭措施。对于菜 市口南大街一号、二号过街人行天桥可在桥墩处做临时支撑,同时加强监控量测。待盾构通 过沉降稳定后,拆除临时支撑。3、北京南站站区东侧是进出北京南站(火车站)的京山铁路,西侧为翠林小区、亚林小区、宏泰家 园、中房鼎立家园、祥和苑等居住小区,站址周边无重要高大建筑,房屋多为民房。基坑范 围邻近除道路西侧有几幢永久性建筑,车站东侧为京山铁路,因此,在结构施工期间应加强 监控量测,以有效的控制变形。1.2.2 地下管线 站区所处位置的各类地下管线情况为:马家堡西路由西向东共敷设有各类地下管线共 8 条,依次为:燃气管 1 条、中水管 1条、电信电缆 2 根条、雨污水管 2 根条、给水管 1根条。 各种管线的避让、改移施工严格按照设计图纸进行,当各类临时迁移的地下管线处于车站出 入口及风道处时,采取支托、悬吊措施,其中市政污水管线应局部更换为钢管。在不影响使 用功能的前提下,部分支管与主管道合为一根,永久性改移的给排水、煤气管道覆土厚度不 小于 0.70m。1.3 工程特点:1.3.1 采用的施工技术、施工方法多。本标段包括一站两区间,全长 3001m北京南站主体采用明挖顺作法施工,出入口过路 段辅以暗挖法施工;两区间采用盾构施工,区间联络通道使用暗挖法施工。1.3.2 施工干扰多,施工配合要求高。 北京南站地处交通枢纽,人流大,车辆多,施工场地狭小,施工交通干扰大。车站周围房屋密布,且大多为民房,扰民和民扰问题突出。盾构施工从陶然亭车站进入,从角门北站推出,和相邻标段的施工配合、施工协调要求 高,同时相互间的施工干扰问题多。盾构通过北京南站,要求北京南站提供条件,同时对北 京南站的施工造成一定影响。1.3.3 工程量大,工期短。区间线路3001m施工工期529天;北京南站施工工期592天,同时须为区间施工创造 和提供条件。对标段的工期压力非常大,要求较高的设备完好率和施工组织生产能力。1.3.4 管网改移及建、构筑物监测工作量大。 北京南站范围内地下管线密布,大部分为市政主干线,数量多、种类多、涉及的管线管理单位多、牵涉面广,大部分需要改移,协调难度大。区间沿线穿越居民住宅楼、桥梁、河 道多,对地表沉降控制要求高,监控量测工作量大。第二章、测量作业任务和内容测量工作是土建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工程施工提供准确的定位信息、实时监控量测施工进程地面、隧道相关变化量及周围构筑物、管线等的影响变化,为工程施工提供必要的测量数据,根据测量数据适当 调整作业进度和措施方法,确保工程顺利准确进行,确保施工安全。在本次工程项目中,测量作业的任务主要分为两大部分:土建工程施工放样和施工监控量测。土建工程施工放样 包含以下内容:地面测量控制网的检测;施工平面控制网的加密测量;施工高程控制网的加密测量; 地面至隧道的联系测量,包括竖井定向测量、高程传递测量; 地下施工控制测量、放样,盾构机始发相关测量、掘进测量; 隧道贯通测量;竣工测量,包含线路中线测量、隧道静空断面测量。施工监控量测 包含: 地面变形监测; 地面建筑物、构筑物变形监测; 地下管线变形测量; 地中土体分层垂直位移监测; 盾构隧道洞室收敛变形监测; 盾构隧道拱底下沉监测; 地下水位观测; 桩结构钢筋应力测量;第三章、测量作业依据1、地下铁道、轻轨交通工程规范 (GB50308-1999);2、城市测量规范 (GJJ8-99) ;3、新建铁路工程测量技术规范 (TB10101-99) ;4、工程测量规范 (GB50026-93) ;5、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H2001.92);6、 北京地铁新建线路控制测量总体技术要求(试行本)(北京地铁建设管理 公司工程部, 2002.11)7、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99-1999)8、建筑变形测量规范 ( JGJ/T8-9 )9、地下铁道设计规范 ( GB50299-1999)10、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 ( GB12897-91)11 、 北京地铁 4 号线施工设计施工图12、 北京地铁四号线第四合同段沿线建筑调查资料、沿线市政管线调查资料第四章、施工测量技术方案施工测量是标定和检查施工中线、测设坡度和放样建筑物,测量是施工的导向,是确保工程质量的前 提和基础。地铁工程施工测量的施测环境和条件复杂,要求的施测精度又相当高,必须精心施测和进行成 果整理,工程测量成果必须符合相关规范的要求。北京地铁工程隧道开挖的贯通中误差规定为:横向土50mm竖向土 25mm极限误差为贯通中误差的2倍,即纵向贯通误差限差为 L/5000( L为贯通距离,以km计)。北京地铁工程平面与高程贯通误差分配如 下表所示。北京地铁工程平面与高程贯通误差分配表341-1地面控制测量联系测量地下控制测量总贯通中误差横向贯通中误差 25mm 20mm 30mm 50mm纵向贯通中误差L/10000竖向贯通中误差w 16mm 10mm 16mm T .Si14出山貝*fiW71鬥询:V”.n“詐门广 i.-XCfcfh图-1车站测点布置图Vh)y讪肺IiWJ ?押1z知JOa1;?1!WtH. DflTY.-lt*叶山创厲观t.HUyH9MJ 巒用;liV.S喊tw勺加 rT黔 I?SH忙 、館扶附畑畑时 刑 Ki 5mc/rQQjj l?.-iJ7BV叭卜佃WJ;is册畑-1? iti/WitJlUBil I2y4?打Ul.a Ml罰latlJtIrr.j血17打函2明挖基走測点右置剖应图5E-0Urfpsr制内常规藍测測点布置图H i服点布賈图帀左:1”本團K寸賭症鼻晋瞅 莫余坤口电米計; 昇捏也的憧测实轻艇班JIL虫廈匸甕酒&,姦肌艮以討盘岛仔护与反愎,誉11创口悄段吋, 肉料粋施if-RJi R*tt况制反爼員搐羅1)書地霑貳降悄聲过舛e时:当軌壷芟見谨垠iiiih3唱圧迂*if旨施-遺过-喘出毘一 t ii+J5itA为坊钛丸如h; 丄月迪u成卑抉期化塞梓也址u査建颈席就奏it筒斷*座沿糙迪址匂 57也鸩鸟林綽fl.HNM1IME削giir5.MjirMS,0iriS-SI.】-眈用破血1*加4rmi - .-i 2 .也舰酣猊灯轴特下匚HM11 梯Cl. 尺生昭盘的虽将煽初羯比盘也培中理.加:詁熬狂旻柠Eti丄哲出足或疳土氟 L票乂连小也聂ft!瞌津尺寸站仙幣莊牌忙狀二苗亓部乜挥 爭直知水甲哦爭!1、竝洪严总 就磁ftMa年Mta:殳一肝比仝里对毎加誉图35. 2-3盾构区间主断面量跌测点布置图5.3监测方法及监测频率531地表沉降及裂缝监测(1)地表沉降监测 监测仪器NA2002全自动电子水准仪,玻璃钢瓦尺等。 监测实施方法a、基点埋设:基点应埋设在沉降影响范围以外的稳定区域,并且应埋设在视野开阔、通视条件较好的地方;基点数量根据需要埋设,基点要牢固可靠。 基点埋设方法示意图如图5.3.1-1 所示。图5.3.1-1基点埋设方法示意图(单位:cm)b、 沉降测点埋设:用冲击钻在地表钻孔,然后放入长200300mm直径2030mm的 圆头钢筋,四周用水泥砂浆填实。c、 测量方法:观测方法采用精密水准测量方法。基点和附近水准点联测取得初始高程。观测时各项限差宜严格控制, 每测点读数高差不宜超过 0.3mm,对不在水准路线上的观测点, 一个测站不宜超过 3个,超过时应重读后视点读数, 以作核对。首次观测应对测点进行连续 两次观测,两次高程之差应小于土 1.0mm取平均值作为初始值。d、沉降值计算: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尽可能的布设导线网,以便进行平差处理,提高观测精度,然后按照测站进行平差,求得各点高程。施工前,由基点通过水准测量测出隆陷观测点的初始高程 H0,在施工过程中测出的高程为Hn。则高差Hn H0即为沉降值。e、 监测频率:对于暗挖区间隧道施工, 当开挖面与量测面距离v 2B时(B为隧道宽度), 1次/天;当开挖面与量测面距离v 5B时,1次/2天;当开挖面与量测面距离 5B时,1次/ 周。对于基坑施工段在施工,初期为 12次/天,后期12次/3天。 数据分析与处理地表沉降量测随施工进度进行,根据开挖部位、步骤及时监测,并将各沉降测点沉降值绘制成沉降变化曲线图、沉降变化速度、加速度曲线图。(2) 地表裂缝观测地表裂缝开展状况的监测通常作为地铁施工影响程度的重要依据之一。采用直接观测的方法,将裂缝进行编号并划出测读位置, 必要时可用钢尺测读。 监测数量和位置根 据现场情况确定。532地表建筑沉降、倾斜及裂缝监测(1)建筑物沉降监测 监测仪器NA2002全自动电子水准仪,玻璃钢瓦尺等。 监测实施方法a、测点埋设:在地表下沉的纵向和横向影响范围内的建筑物应进行建筑物下沉及倾斜 监测,基点的埋设同地表沉降观测。沉降测点埋设,用冲击钻在建筑物的基础或墙上钻孔, 然后放入长直径 200300mm 2030mm勺半圆头弯曲钢筋,四周用水泥砂浆填实。测点的 埋设高度应方便观测,对测点应采取保护措施, 避免在施工过程中受到破坏。每幢建筑物上一般布置4个观测点,特别重要的建筑物布置6个测点。测点的布设如图5. 3.2-1 所示。墙体水泥砂浆沉降测点I20cm图5. 3.2-1建筑物沉降监测点示意图b、测量方法:与地表沉降观测同。c、沉降计算:与地表沉降观测同。d、观测频率:与地表沉降观测同。 数据分析与处理绘制位移时间曲线散点图, 具体分析同地表沉降监测。 当位移时间曲线趋于平缓时, 可选取合适的函数进行回归分析。 预测最大沉降量。 根据所测建筑物倾斜与下沉值, 判断建 筑物倾斜是否超过安全控制标准及采用的工程措施的可靠性。(2) 建筑物倾斜监测 监测仪器Leica1800 全站仪,反射膜片。 监测实施方法在待测建筑物不同高度 (应大于 2/3 建筑物高度) 贴上反射膜片, 建立上、 下两观测点, 并在大于两倍上、下观测点距离的位置建立观测站,采用Leica1800型(12mm+2ppm自动全站仪按国家二级位移观测要求测定待测建筑物上、 下观测点的座标值, 两次观测座标差值 即可计算出该建筑物的倾斜变化量。其观测频率同地表沉降观测。(3) 建筑物裂缝观测建筑物的沉降和倾斜必然导致结构构件的应力调整而产生裂缝,裂缝开展状况的监测通常作为施工影响程度的重要依据之一。 通常采用直接观测的方法, 将裂缝进行编号 并划出测读位置, 观测裂缝的发生发展过程。 必要时通过裂缝观测仪进行裂缝宽度测读。 监测数量和位置根据现场情况确定。5.3.3 地下管线沉降监测 仪器设备NA2002全自动电子水准仪,玻璃钢瓦尺等。 监测实施方法a、测点布置:地下管线测点重点布设在煤气管线、给水管线、污水管线、大型的雨水 管及电力方沟上, 测点布置时要考虑地下管线与隧道的相对位置关系。 有检查井的管线应打 开井盖直接将监测点布设到管线上或管线承载体上; 无检查井但有开挖条件的管线应开挖暴 露管线, 将观测点直接布到管线上; 无检查井也无开挖条件的管线可在对应的地表埋设间接 观测点。 管线沉降观测点的设置可视现场情况, 采用抱箍式或套筒式安装。 每根监测的管线 上最少要有 35 个测点。基点的埋设同地表沉降监测。b、测量方法:与地表沉降观测同。c、沉降计算:与地表沉降观测同。d、观测频率:与地表沉降观测同。 数据分析与处理根据施工进度,将各测点变形值绘成管线变形曲线图。即:绘制位移时间曲线散点图,据以判定施工措施的有效性;位移一时间曲线趋于平缓时,可选取合适的函数进行回归分析,预测管线的最大沉降量;沿管线沉降槽曲线,判断施工影响范围、最大沉降坡度、最 小曲率半径等。534地中土体分层垂直位移监测对土体分层垂直位移的测量可以了解暗挖施工对周围土体的扰动情况,找出变化规律,为决策控制沉降的技术施工提供可靠的依据。本标段只在暗挖区间隧道的大跨存车段布设地中土体分层垂直位移。 监测仪器由两大部分组成:一是地下材料埋入部分,由沉降导管、底盖、沉降磁环组成,二 是地面接收仪器一SOILINSTR型分层沉降仪,由测头、测量电缆、接收系统和绕线盘等 组成,如图5. 3.4-1 所示。保护盖盖板” *混凝土磁环钢套图5. 3.4-1垂直位移观测孔示意图监测实施方法a、测点埋设:原则上布置在有选择性、有代表性的断面上。锚固体为磁式锚环,间距12米,钻孔采用地质钻成孔,遇到土质松软的地层,应下套管或水泥护壁;成孔后将导 管缓慢地放入孔中,直到最低观测点位置,然后稍拔起套管,在保护管与孔壁之间用膨胀粘 土填充;再用专用工具依次将磁式锚环沿导管外壁埋入设计的位置。锚点间用膨胀粘土回填。测管口上盖,再用150的钢套管保护,套管外用砼堆砌并标明孔号及孔口标高。b、量测及计算:量测时将探头沿管内壁由下而上缓慢提升测尺,当通过测点磁环位置时,蜂鸣器发出声响,此时读取孔口标志(基点)处测尺的读数。c、观测频率:与地表沉降观测同。数据分析与处理每次量测后应绘制不同深度的位移 历时曲线、 孔深位移关系曲线。 当位移速率 突然增大时应立即对各种量测信息进行综合分析, 判断施工中出现了什么问题, 并及时 采取保证施工安全的对策。5.3.5 基坑围护桩及地中土体水平位移监测监测土体水平位移可掌握土体的运动规律及预测对地面的影响, 据以研究减小施工 扰动的施工措施,以保护地面建筑物和地下管线。 监测仪器SINCO水平测斜仪,PVC测斜管。 监测实施方法a、测点埋设:对于基坑围护桩测斜孔,在浇灌混凝土前安装测斜管。对于地中土体测斜孔,先用地质钻成孔,孔径应等于或大于89mm然后将预先将连接好的测斜管放入孔中。管底应埋置在预计发生倾斜部位的之下,一般管底标高低于隧道底部标高23 m,测斜管应竖直,管内其中一沟槽位置与隧道轴线垂直。b、量测与计算:测试时,联接测头和测斜仪,检查密封装置,电池充电量,仪器是否 工作正常。 将测头放入测斜管, 测试应从孔底开始, 自下而上沿导管全长每一个测段固定位 置测读一次,测段长度为 1m,每个测段测试一次读数后,将测头提转 180 ,插入同一对导 槽重复测试, 两次读数应接近, 符号相反, 取数字平均值, 作为该次监测值。 在基坑开挖前, 以连续三次测试无明显差异读数的平均值作为初始值。应在正式测读前 5 天以前安装完毕, 并在 35 天内重复测量 3 次以上,当测斜稳定之后, 开始正式测量工作。首先测试时沿预先埋好的测斜管沿垂直于隧道轴线方向(A向)导槽(自下而上每隔一米(或0.5m)测读一次直至孔口,得各测点位置上读数 Ai ( +)、Ai (-),其中 “+”向与“ -”向为探头绕导管轴旋转 180位置。然后以同样方法测平行隧道轴线方向的 位移。c、观测频率:与地表沉降观测同。 数据分析与处理每次量测后应绘制位移 历时曲线, 孔深位移曲线。 当水平位移速率突然过分增大是 一种报警信号, 收到报警信号后, 应立即对各种量测信息进行综合分析, 判断施工中出现了 什么问题,并及时采取保证施工安全的对策。5.3.6 地下水位观测 监测仪器电测水位计、PVC塑料管、电缆线。监测实施方法a、测点埋设:测点用地质钻钻孔,孔深应根据要求而定(以保证施工期产生的水位降低能以测出)。测管用100mm的PVC塑料管作测管,水位线以下至隔水层间安装相同直径 的滤管,滤管外裹上滤布,用胶带纸固定在滤管上,孔底布设0.51.0m深的沉淀管,测管的连接用锚枪施作锚钉固定。测孔的安装应确保测出施工期间水位的降低。b、 量测及计算:通过水准测量测出孔口标高H,将探头沿孔套管缓慢放下,当测头接 触水面时,蜂鸣器响,读取测尺读数 ai ,则地下水位标高 HWi=H-ai 。则两次观测地下水位 标高之差厶HW=HWi_HWi-1,即水位的升降数值。c、 测试频率:从降水开始,观测时间分别采用30min、1h、4h、8h、12h以后24h观测 12 次,直到降水工程结束。开始施工后,正常监测地下水位变化情况,暗挖隧道在掌子 面到达前 1 次/2 天,掌子面到达时 12次/天;掌子面通过后 1 次/2 天;基坑施工段在施工 初期为 12次/天,后期 12次/3 天。数据分析与处理根据水位变化值绘制水位 -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以及水位随施工的变化曲线图。隧道拱顶沉降、水平收敛及管片结构裂缝监测5.3.7 隧道拱顶沉降及水平收敛监测 测量仪器Leica1800 全站仪、 Leica 反射片。 监测实施方法a、基点及测点埋设:基点埋设在受施工扰动的范围以外的结构物上。测点 布设在管片上的设计位置,测点为长 10cm的角钢,用膨胀螺栓固定在衬砌表面 上,反射片(40X40mm附在角钢上。观测点埋设如图 5. 3.7-1 所示。b、测量方法:三维解析法。c、量测及计算:如图5. 3.7-2所示在物体上任意取一点 A。假设:仪器中 心点O的坐标(X0, y, Z0)(由自由设站法测得),设全站仪测得距A点平距S、 方位角 a a、高差 H,则 A 的坐标为:XA=xo+SSin a a,yA=y+SCosa a,za=z+4H。每次测量后计算出测点的坐标,再计算出测点的三维空间变形的大小。膨胀螺栓40 x 40Leica 反射片I 螺冒三角钢图5. 3.7-2三维解析示意图图5. 3.7-1变形观测点埋设示意图d、监测频率:开挖面距离量测面v 2B时,1次/天;开挖面距离量测面v 5B 时,1次/2天;开挖面距离量测面5B时,1次/周。在拆除临时支撑时应加强 监控量测,量测频率为1次/小时。 数据分析与处理根据变形值绘制变形一时间曲线图和变形一开挖距离的曲线变化图, 在隧道 横断面图上按不同的施工阶段,以一定的比例把变形值点画在分布位置上, 并以 连线的形式将各点连接起来,成为隧道支护变形分布形态图。并与设计计算值进 行比较,验证设计结构形式的合理性。(2) 管片结构裂缝观测裂缝开展状况的监测通常采用直接观测的方法,并将裂缝进行编号划出测读位置,必要时通过裂缝观测仪进行裂缝宽度测读。监测数量和位置根据现场情况确定。桩顶沉降监测 仪器设备采用NA2002全自动电子水准仪和铟钢尺。 监测实施方法a、测点布设:在基坑两侧的桩顶埋设沉降观测点b、量测与计算:与地表沉降监测方法同。c、测试频率:开挖距量测断面前后 02B时12次/天;必要时进行24小 时跟踪监测,暂定为1次/8小时,23B时1次/天,35B时1次/周,5B时 1次/月(B为隧道开挖跨度),实施监测时可根据施工条件和沉降情况增加观测 次数,随时将地表观测通息报告给施工人员。5.3.9 水平支撑轴力仪器设备轴力计及钢弦式频率仪。 监测实施方法a、测点布设:在基坑的每个监测主断面上,在每道支撑与围护结构布设测 试仪器。b、测试频率:在基坑开挖阶段1次/12天;之后12 次/周,直到稳定 为止。 数据分析与处理 量测所得水平支撑轴力的数值绘成应力变化曲线,及时报主管工程师。 注意事项:轴力计的量程需要满足设计轴力的要求。 在需要埋设轴力计的钢支撑架设前, 将轴力计焊接在支撑的非加力端的中心, 在轴力计与钢围囹、 钢支 撑之间要垫设钢板, 以免轴力过大使围囹变形, 导致支撑失去作用。 支撑加力后, 即可进行监测。5.3.10 桩结构钢筋应力 仪器设备钢筋计及钢弦式频率仪。 监测实施方法a、测点布设:钢筋计直接布置在钢筋陇的主筋上。b、测试频率:在埋设初期1次/天;10天后1次/2天;1个月后1次/周。 数据分析与处理量测所得钢筋轴力的数值绘成轴力、应力变化曲线。注意事项: 安装时应注意尽可能使钢筋计处于不受力状态, 特别不应处于受 弯状态,将钢筋计的导线逐段捆在临近钢筋上,引到外露的测试匣中,灌砼后, 检查钢筋计的电阻值和绝缘情况,做好引出线和测试匣的保护措施。5.4监测控制标准、警戒值541监测控制标准监控量测管理基准值是根据有关规范、规程、计算资料及类似工程经验制定 的。对于不同的监测对象和不同的监测内容有不同的监测控制标准, 分别采用如 下标准:地表沉降控制标准:一般地段地表沉降允许值为30mm重点地段地表沉降允许值为15mm(2) 建筑物沉降控制标准桩基础建筑物允许最大沉降值不应大于 10mm天然地基建筑物允许最大沉 降值不应大于30mm对于重要建(构)筑物或建(构)筑物本身设计有缺陷、 既有变形以及结构本身的附加应力等因素,应重点观测并提高控制标准。(3) 建筑物倾斜控制标准建筑物允许沉降差控制标准如下表所示。多层和高层建筑物的地基倾斜变形 允许值如表5.4-1所示。建筑物允许沉降差控制标准表5.4-1变形特征地基变形允许值中、低压缩性土高压缩性土砌体承重结构基础的局部倾斜0.0020.003工民建柱间沉降差:1 框架结构0.002L0.003L2砖石墙填充的边排柱0.007L0.01L注:表中L为柱中心距,单位:米(4) 地下管线及地面控制标准煤气管线的沉降或水平位移均不得超过 10mm每天发展不得超过2mm自来水管线的沉降或水平位移均不得超过 30mm每天发展不得超过5mm承插式接头的铸铁水管、钢筋砼水管两个接头之间的局部倾斜值不应大于0.0025,采用焊接接头的水管两个接头之间的局部倾斜值不应大于 0.006,采用焊接接头的煤气 管两个接头之间的局部倾斜值不大于 0.002 o相应的道路沉降按上述相应管线的 标准进行控制。(5)隧道拱顶位移及收敛控制标准隧道拱顶沉降控制值为 50mm隧道施工中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立即停 工,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a)量测数据有不断增大的趋势;(b)支护结构变形过 大或出现明显的受力裂缝且不断发展;(c)时态曲线长时间没有变缓趋势。(6)地下水位变化控制值受监测、监控的建(构)筑物场地的地下水位下降幅度宜控制在5.0m内,但最终须以建(构)筑物的变形控制值来控制。本工程隧道施工,地下水位应控 制在开挖面以下0.5m,量测预警值为开挖面以下0.2m。为了尽快了解本工程隧道最终稳定的位移值, 在施工初期,选择有代表性的 断面进行持续量测。对量测结果作回归分析,求出回归方程,进行相关分析和预 测,推算出最终位移值,并与规范允许值相比较,然后根据设计要求确定本工程 的监控量测控制值。警戒值当监测数据达到管理基准值的70%寸,定为警戒值,应加强监测频率。当监 测数据达到或超过管理基准值时,应立即停止施工,修正支护参数后方能继续施 工o在信息化施工中,监测后应及时对各种监测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判断监测对象的稳定性,并及时反馈到施工中去指导施工。以铁路隧道喷锚构筑法技术规 则(TBJ108-92)的川级管理制度作为监测管理方式。根据上述监测管理基准, 可选择监测频率:一般在川级管理阶段监测频率可适当放大一些;在U级管理阶段则应注意加密监测次数;在I级管理阶则应密切关注,加强监测,监测频率可 达到12次/天或更多。监测管理表表5.4-2管理等级管理位移施工状态U0v U/3可正常施工nU/3 Ub U2/3应采取加强支护等措施注:uo实测位移值;in允许位移值Un的取值,即监测控制标准位移管理基准值在地下工程安全监控中有广泛应用,但需要补充说明的是对 地下工程而言,位移指标本身的物理意义不够明确,主要是位移指标与洞径、埋深、支护、施工等影响因素关系未能很好解决,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也不多见,因 而位移控制指标的制定和应用必须同时考虑以上各种因素,并尽可能同时配合使 用位移速率控制指标。与位移相比,位移速率控制指标有明确的物理意义,它反映了地层随时间变 化的变形效应,在位移 v=o条件下,洞室围岩趋于稳定,反之,v=c(常数)或 不断增大,则说明地层处于等速或加速流变状态,洞室是不稳定的,因此位移速率控制指标是洞室失稳的充分条件,在安全预报中,较位移指标有更直观和明确 的控制意义。盾构掘进地表环境监测报警值:(a) 地表最大隆沉量范围+10m叶-30mm速率w 23mm/12h盾构出洞及穿 越民房时控制在土 10mn范围内。(b) 刚性管线的允许张开值 8mm时要报警。(c) 建筑物沉降警戒值为土 10mm日报警值为土 2mm房屋倾斜报警值为 1/500。(d) 隧道内累计沉降报警值为土 30mm单次沉降报警值为土 5mm3.525监控量测数据处理及信息反馈监控量测资料均由计算机进行处理与管理,当取得各种监测资料后,能及时进行处理,绘制各种类型的表格及曲线图,对监测结果进行回归分析,预测最终 位移值,预测结构物的安全性,确定工程技术措施。因此,对每一测点的监测结 果要根据管理基准和位移变化速率(mm)/d等综合判断结构和建筑物的安全状况,并编写周、月汇总报表,及时反馈指导施工,调整施工参数,达到安全、快 速、高效施工之目的。取得各种监测资料后,需及时进行处理,排除仪器、读数等操作过程中的失 误,剔除和识别各种粗大、偶然和系统误差,避免漏测和错测,保证监测数据的 可靠性和完整性,采用计算机进行监控量测资料的整理和初步定性分析工作。数 据处理方法为:(1) 数据整理把原始数据通过一定的方法,如按大小的排序用频率分布的形式把一组数据 分布情况显示出来,进行数据的数字特征值计算,离群数据的取舍。(2) 插值法在实测数据的基础上,采用函数近似的方法,求得符合测量规律而又未实测 到的数据。(3) 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对监测结果进行回归分析寻找一种能够较好反映监测数据变化规律和趋势的函数关系式,对下一阶段的监测物理量进行预测,防患于未然。如预测最终位移值,预测结构物的安全性, 并据此确定工程技术措施等。因此,对每一测点的监测结果要根据管理基准和位 移变化速率(mm)/d等综合判断结构和建筑物的安全状况,并编写周、月汇总报 表,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