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矿工程毕业设计(论文)-张小楼矿2.4Mta新井设计(全套图纸)

上传人:na****u 文档编号:56336954 上传时间:2022-02-21 格式:DOC 页数:45 大小:19.3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采矿工程毕业设计(论文)-张小楼矿2.4Mta新井设计(全套图纸)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采矿工程毕业设计(论文)-张小楼矿2.4Mta新井设计(全套图纸)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采矿工程毕业设计(论文)-张小楼矿2.4Mta新井设计(全套图纸)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目 录一般部分1 矿区概述及井田地质特征.11.1 矿区概述.11.1.1 矿区地理位置.11.1.2 矿区经济状况及矿区电力供应 .11.1.3 矿区气候条件.21.1.4 矿区地形地貌和水文情况.21.1.5 地震.21.2 井田地质特征.21.2.1 井田的地形,井田的勘探程度 .21.2.2 井田地质构造、最主要的地质变动 .51.2.3 井田的水文地质特征.61.3 煤层特征.61.3.1 煤层赋存情况.61.3.2 煤层的围岩性质.71.3.3 煤的特征.72 井田境界和储量.112.1 井田境界.112.1.1 井田范围.112.1.2 开采界限.112.1.3 井田尺寸.112.2 井田工业储量.112.2.1 井田地质勘探.112.2.2 矿井地质储量.112.2.4 矿井设计储量.132.2.5 矿井设计可采储量.132.2.6 工业广场煤柱.143 矿井生产能力、服务年限及工作制度 .163.1 矿井工作制度.163.2 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163.2.1 确定依据.163.2.2 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和矿井服务年限 .163.2.3 井型校核.174 井田开拓.184.1 井田开拓的基本问题.184.1.1 确定井筒形式、数目、位置及坐标 .184.1.2 工业场地的位置.194.1.3 开采水平的确定及采区划分.194.1.4 主要开拓巷道.204.1.5 方案比较.204.2 矿井基本巷道.304.2.1 井筒.304.2.2 井底车场及硐室.354.2.3 主要开拓巷道.374.2.4 巷道支护.385 准备方式采区巷道布置.425.1 煤层地质特征.425.1.1 采区位置.425.1.2 采区煤层特征.425.1.3 煤层顶底板岩石构造情况.425.1.4 水文地质.425.1.5 地质构造.425.1.6 地表情况.435.2 采(带)区巷道布置及生产系统 .435.2.1 采(带)区准备方式的确定.435.2.2 采区位置及范围.435.2.3 采煤方法及工作面长度的确定 .435.2.4 确定采区各种巷道的尺寸、支护方式及通风方式.435.2.5 煤柱尺寸的确定.435.2.6 采区巷道的联络方式.445.2.7 采区接替顺序.445.2.8 采区生产系统.445.2.9 采、带区内巷道掘进方法.455.2.10 采区生产能力及采出率.455.3 采区车场选型设计.475.3.1 确定采区车场形式.475.3.2 采区主要硐室布置.486 采煤方法.506.1 采煤工艺方式.506.1.1 采区煤层特征及地质条件.506.1.2 确定采煤工艺方式.506.1.3 回采工作面参数.516.1.4 回采工艺及工作面设备选型.516.1.5 采煤工作面支护方式.566.1.6 端头支护及超前支护方式.576.1.7 各工艺过程注意事项.586.1.8 回采工作面正规循环作业.596.2 回采巷道布置.626.2.1 回采巷道布置方式.626.2.2 回采巷道参数.627 井下运输.657.1 概述.657.1.1 井下运输设计的原始条件与数据 .657.1.2 运输距离和货载量.657.1.3 井下运输系统.657.2 采区运输设备选型.677.2.1 设备选型原则.677.2.2 采区运输设备的选型及能力验算 .677.3 大巷运输设备选型.697.3.1 运煤设备.697.3.2 辅助运输大巷设备选择.708 矿井提升.728.1 矿井提升概述.728.2 主副井提升.728.2.1 主井提升.728.2.2 副井提升.749 矿井通风及安全.779.1 矿井通风系统选择.779.1.1 矿井概述.779.1.2 矿井通风系统的基本要求.779.1.3 矿井通风方式的确定.779.1.4 主要通风机工作方式选择.789.1.5 采区通风系统的要求.799.1.6 工作面通风方式的选择.799.1.7 回采工作面进回风巷道的布置 .809.2 采区及全矿所需风量.819.2.1 采煤工作面实际需要风量.819.2.2 备用面需风量的计算.829.2.3 掘进工作面需风量.829.2.4 硐室需风量.839.2.5 其它巷道所需风量.849.2.6 矿井总风量.849.2.7 风量分配.849.3 矿井通风总阻力计算.859.3.1 矿井通风总阻力计算原则.859.3.2 确定矿井通风容易和困难时期 .859.3.3 矿井最大阻力路线.869.3.4 矿井通风阻力计算.889.3.5 矿井通风总阻力.909.4 选择矿井通风设备.919.4.1 选择主要通风机.919.4.2 电动机选型.949.4.3 主要通风机附属装置.959.5 防止特殊灾害的安全措施.959.5.1 瓦斯管理措施.959.5.2 预防煤尘灾害的措施.969.5.3 预防井下火灾的措施.979.5.4 预防井下水灾的措施.9710 矿井基本技术经济指标.98参考文献.100专题部分张小楼微震规律分析研究.1011 引言.1011.1 微震简介.1011.1.1 微震概念及危害.1011.1.2 影响矿井微震的主要因素及矿井微震的显现特征.1021.1.3 微震与冲击地压的关系.1021.1.4 国内外微震及冲击矿压概况.1031.2 微震检测系统.1031.2.1 系统结构.1041.2.2 微震监测系统的基本原理.1041.2.3 微震 SOS 系统震源定位方法.1041.2.4 微震监测信号时频分析.1052 张小楼概况.1062.1 矿井概况.1062.2 冲击矿压显现 .1072.3“破裂 -冲击地压”关系评价原理.1083 微震规律综述.1093.1 95206 工作面附近及下山区域微震频次统计分析.1093.2 95206 工作面附近及下山区域微震时序分析.1113.3 矿震空间演化规律 .1184 工作面及下山附近危险性分析.1204.1 褶曲影响.1204.2 断层影响 .1214.2.1 断层围岩聚能诱冲分析.1214.2.2 过断层群前期微震活动分析.1224.2.3 解危后微震活动变化规律.1235 结论.124参考文献.125翻译部分波形对砂岩疲劳特性的前后影响.1261 引言.1262 岩石样品和测试装备.1263 岩石性质的评价.1284 实验结果和讨论.1304.1 岩石疲劳强度 .1304.2 岩石的变性特征 .1314.3 岩石能量反应.1325 总结.133致 谢.134中国矿业大学 2012 届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第 6 页1 矿区概述及井田地质特征1.1 矿区概述1.1.11.1.1 矿区地理位置矿区地理位置全套图纸,加 153893706庞庄煤矿张小楼井位于徐州市西北铜山县柳新镇和刘集镇境内,距徐州市区 13km。东邻江苏天能集团柳新煤矿,西邻徐州矿务集团夹河煤矿,南邻庞庄井。 (交通位置见图 1-1) 。矿区铁路专用线在夹河站与陇海线和夹符线相连,矿井东邻京福高速公路,东距京杭大运河 8km,徐沛公路从井田内穿过,交通十分便利。中国矿业大学 2012 届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第 7 页图 1-1 庞庄煤矿张小楼井交通位置示意图 1.1.21.1.2 矿区经济状况及矿区电力供应矿区经济状况及矿区电力供应矿区工业发展迅速,已形成铸造、酿酒、缫丝、纺织、塑编、木材加工、机械制造等八大工业体系,工业产品 100 余种。矿区农副产品资源丰富,有优质小麦、 “无公害水稻” 、 “高蛋白玉米”等粮食作物 7.4 万亩,芸豆 5000 亩,黄皮洋葱 1000 亩、脱毒土豆1000 亩、东北毛茄 1000 亩、越冬甘兰 1000 亩、大沙河无籽西瓜 14000 亩、优质红富干苹果 4000 亩、桑园 5000 亩。矿井 110kV 主电源引自沛县 220kV 变电站,备用电源引自庞庄 110kV 变电站,由110kV 线路送至距矿井 110kV 变电站。1.1.31.1.3 矿区气候条件矿区气候条件本区属南温带黄淮区,气象具有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的过渡性质,接近北方气候的特点,入冬和回春均较旱,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春季常有干旱及寒潮、霜冻等自然灾害,但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降水表现为集中度高,年变化大,形成春季易旱,盛夏易涝的气候特点。土地最大冻结深度 29mm,每年冻结期在十一月上旬至翌年三月下旬解冻,全年风向频率多为东南偏东风,四季风向变化较大,春夏多东南风,秋冬多偏北风,年平均风速 3.2m/s,最大风速 20m/s。据沛县气象站历史资料:气温:年平均气温 13.8C,日最高气温 40.70C(1966 年 7 月 18 日) ,日最低气中国矿业大学 2012 届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第 8 页温-21.3C(1967 年 1 月 4 日) 。降水量:年平均降水量 811.7mm,最大年降水量 1178.9mm(1977 年) ,最小降水量550mm(1968 年) ,最大日降水量 340.7mm(1971 年 8 月 9 日) ,降水多集中于 7、8 月份,占全年降水量的 60%。蒸发量:年平均最大蒸发量 1873.5mm(1968 年) ,最小蒸发量 1273.9mm(1985) 。本区属于季风型大陆性气候。1.1.41.1.4 矿区地形地貌和水文情况矿区地形地貌和水文情况本井田地表属黄泛冲积平原,地面平坦,地面标高+36+38m,地势西高东低。塌陷区积水:积水区常年水位+34.3m;雨季最高水位+36.25m(1982 年 7 月 22 日) 。拾屯河:从矿区南部露头自西向东入丁万河,全长 13Km。为季节性河流。拾新河:1977 年 12 月铜山县在矿区中部自西北向东南人工开挖而成,常年积水,水深 56m,河床不连续且与塌陷区积水连成一片。除上述地表水体外,尚有零星的鱼塘和纵横交错的排水沟渠分布。因此,矿区地表水系较为发育。1.1.51.1.5 地震地震徐州地区地震烈度为 7 度,根据 1956 年科学出版社资料,徐州地区地震记录始于公元 522 年,讫于 1937 年,即 1415 年间发生地震 21 次。其中破坏性地震占了 37 次。影响较大的有 1502 年 10 月 17 日地震,坏城垣民舍;1668 年 7 月 25 日山东莒县郯城8.5 级地震,1937 年 8 月 1 日山东渮泽 7 级地震。本区属华北地震区,距郯庐断裂约 100km,该断裂带为一长期活动的强地震带。1.2 井田地质特征1.2.11.2.1 井田的地形,井田的勘探程度井田的地形,井田的勘探程度徐州煤田位于中朝准地台山东隆起区的南端,徐州复背斜的西端。若按地质力学划分:是秦岭东西向构造带的北支和新华夏第二隆起带的交汇部位,其东侧紧邻郯庐大断裂。故本区是几个大构造带的交汇地,构造复杂。区内盖层发育,属北方型。中生代印支-燕山运动对本区影响甚大,使本区地层发生褶皱、断裂并伴有岩浆活动。 井田内无基岩出露,现据区外露头所见及钻孔揭露资料,将井田地层自下而上简述如下:(1) 、寒武系()井田钻孔未见,仅在矿区外围群山有出露。主要分布于徐州复背斜的轴部,与下伏地层震旦系(Z)呈假整合接触。下部以砂页岩为主,夹薄层状灰岩;中、上部则由中厚层状灰岩组成。(2) 、奥陶系(O)仅见于少数钻孔,是徐州复背斜构造的两翼主要地层组成部分。也是煤系地层的沉积基底。区内只发育有下统和中统,上统缺失。其中:奥陶系下统(O1):与下伏地层寒武系呈整合接触关系。下部由中厚层竹叶状白云岩、泥质白云岩、页片状泥质灰岩、钙质白云岩及厚层状灰岩组成。上部的马家沟组则由中厚层巨厚层的豹皮状灰岩组成,顶部夹有紫灰色薄层钙质白云岩,厚 450530m,平均 484m。中国矿业大学 2012 届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第 9 页奥陶系中统阁庄组(O2g):厚 65.270.9m 平均 68m。由青灰色黄灰灰色薄中厚层钙质白云岩、白云质灰岩、白云岩组成。(3) 、石炭系(C)系地层仅发育有中统和上统,下统缺失。1、石炭系中统本溪组(C2b)本组地层厚 17.842.7m,平均 27m,假整合于奥陶系之上。是在奥陶系中统之后地壳整体长期上升、剥蚀夷平的基础上广泛海侵的浅海相沉积。其岩性自下而上为:下部:为紫色、灰绿色页岩(相当于华北山西式铁矿层位),含铁不均匀,厚度较小,一般在 6m 左右,系本组与下伏奥陶系之分界标志层。中部:为浅灰色铝土质页岩,厚度多小于 5m。上部:浅灰色厚层状石灰岩,含黄铁矿,夹透镜状页岩,厚约 16m。2、石炭系上统太原组(C3t)本组地层厚 124.0208.2m,平均 156.0m。为本区主要含煤地层之一。整合于本溪组之上,为海陆交互相沉积,主要有灰白灰黑的灰岩、页岩、砂质页岩组成,夹极不稳定稳定薄煤 710 层,可采者两层。各层石灰岩中常含有丰富的蜓科、腕足类及海百合化石。(4) 、二迭系(P)区内二迭系地层沉积有下统-山西组、下石盒子组、上统上石盒子组。现分述如下: 1、二迭系下统山西组(P11 s)本组地层厚 96.5145.4m,平均 113.0m。为本区主要含煤地层之一。整合于太原组地层之上,为近海河湖沼泽相沉积。主要由灰色页岩、砂质页岩、灰色粉砂岩及石英砂岩组成。中、下部以石英砂岩为主,其次为深灰灰白色页岩、砂质页岩组成。夹稳定极不稳定的薄中厚煤层 46 层,其中 7 煤为稳定可采煤层,8、9 煤为局部可采煤层。各煤层上、下的页岩中常含有保存较为完整的植物化石,常见有栉羊齿、楔叶木、轮木、丁氏蕨等。2、二迭系下统下石盒子组(P12 x)本组厚:170.7299.0m,平均 217.0m,为本区主要含煤地层之一,整合于山西组地层之上,为内陆湖泊沼泽相沉积。主要由灰绿深灰色砂质页岩组成,上部以灰色为主,下部以深灰色为主。自上而下夹数层杂色页岩。含煤 69 层,其中 1、2 煤可采。本组下部的煤层附近地层中常保存有较为完整的植物化石:辨轮木、轮木、芦木、大羽羊齿、柯特木和丁氏蕨等。3、二迭系上统上石盒子组(P21 s)厚 3.9269.2m,平均 250m,整合于下石盒子组之上。为炎热气候下内陆河湖相沉积。以杂色、灰绿色,灰色砂页岩、页岩为主夹灰绿色、浅灰色细中粒砂岩,中下部时夹有煤线及炭页岩,底部为灰灰白色石英长石粗粒含砾砂岩,间夹灰色,杂色页岩。为本组与下统下石盒子组分界标志层,产烟叶大羽羊齿、剑形瓣轮木等化石。(5) 、第四系(Q)区内厚度 52.7124.0m,平均 76.0m,不整合于各地层之上,主要由砾石、砂礓、粘土、亚粘土、粉砂土和腐植土组成。井田范围内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增厚。地质综合柱状图 如 1-2 所示:中国矿业大学 2012 届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第 10 页OOO老虎山下统奥陶系本溪中统石灰岩铝质泥岩24.4152.01下石盒子组P12系叠二生界古岩性简述岩石名称标志层及煤层编号柱状1:500层厚( )组统系界地层单位118.89浅灰色、层状、性脆、微晶结构、纯质,高角度裂隙发育。浅灰色到暗红色、中厚层状、含有铁质结核上统 太原组泥岩、粉砂岩、砂岩灰到、深灰色、炭屑或植物化石碎片石炭系下统P1山西组P11100.551070.4砂岩、粉砂岩、泥岩泥岩和粉砂岩7号煤灰黑黑色、条带状下统P1泥岩、砂质泥岩泥岩、砂质泥岩浅灰色到深灰色、灰白灰到、深灰色、灰绿色上统P2上石盒子组P21泥岩、少量细粒砂岩及中粒砂岩泥岩、中粒砂岩泥岩、砂质泥岩、细中粒砂岩颜色变杂,紫红色、灰绿色增多颜色变杂,紫红、灰绿增多颜色变杂,灰色、灰绿色增多16.11336.41含砾粗粒砂岩砂浅紫红色灰绿色、肉红色、浅紫色,砂层结构松散第四系Q76细砂、粘土、粉砂、砂质粘土石千峰组P?27737086228.319号煤153泥岩、砂质泥岩、中粗粒砂岩粒砂岩棕黄、棕灰色、灰褐色图 1-2 综合柱状图1.2.21.2.2 井田地质构造、最主要的地质变动井田地质构造、最主要的地质变动张小楼井田位于徐州煤田九里山向斜中段张小楼背斜北翼。该背斜仅在 13-115 线的露头部位有所显露,其核部为奥陶系中统地层。F1 号逆断层基本沿背斜轴部切割,因中国矿业大学 2012 届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第 11 页此形成一个不完整背斜,南翼仅残存很少山西组、太原组煤系地层。北翼保存相对较完整,但也被几条大中型断层纵横切割,略显破碎。该井田整体呈一走向北东、倾向北西上陡下缓的铲式单斜构造,浅部地层倾角一般在 2440、深部地层倾角 515。13-116-1 勘探线间浅部露头部位的煤层分别被落差 20.0m 以上的 F18、F15、F14、F0、K3、K1、K6 等断层切割,破坏了浅部单斜构造形态。深部则表现为两个宽缓的向斜和两个宽缓的背斜。从断层走向看,大致可分两组:一组为北东向断层,其走向大致与张小楼破背斜轴向一致,基本可视为走向断层,这组断层有 F0、F1、F2 、F14、F15、F16、F1-1、F1-2、庞 5、RF1、K3、K6;另一组为北西向断层,大体与浅部背斜轴向相正交或斜交,基本上可视为倾向断层。井田被一条大断层切割,落差 050m,倾角 7075。钻探及采掘活动中至今尚未发现有陷落柱,另据三维高分辨地震勘探资料显示:深部地震勘探区未发现直径大于 10m 的陷落柱。截止目前,区内尚未发现有火成岩侵蚀。1.2.31.2.3 井田的水文地质特征井田的水文地质特征张小楼地区基岩含水层,包括第四系砂岩或砂砾层空隙含水层、二迭系砂岩裂隙含水层和山西组下部砂岩裂隙承压含水层。虽然各含水层是来自大气降水入渗,但各含水层含水量不大,均为富水性中等含水层组,只有山西组下部砂岩裂隙承压含水层为开采7 煤直接充水含水层。隔水层为第四段粘土隔水层组和石炭系本溪组砂砾岩隔水层组,其中第四段粘土隔水层组厚度 57129m,平均 72m,该层作为隔水层组,对控制上部含、含水垂直向下入渗补给含起到了抑制作用,其良好的隔水性能对阻碍基岩含水层接受第四系上部水及大气降水的补给起到了关键的作用。矿井的历年涌水量的变化范围为 20160m3/h,水文地质属于简单型,全井田最大涌水量为 160m3/h,正常涌水量为 140m3/h。1.3 煤层特征1.3.11.3.1 煤层赋存情况煤层赋存情况本矿井赋存煤层自上而下为:7、9 两层可采煤层。走向:东西走向。倾向:北偏西。倾角及其变化:230。煤层的露头深度:-250m。各煤层特征(见表 1-1),分述如下。表表 1 1- -1 1 庞庄煤矿张小楼井赋存煤层情况一览表庞庄煤矿张小楼井赋存煤层情况一览表煤层号穿过点数可采点数不可采点数缺失点数两极厚度平均值 (m)可采指数变异系数煤层稳定程度71716018.511.310.001.007%稳定91414002.503.63.001.003%稳定1) 7 煤层7 煤层为本矿区主采煤层之一。厚度 8.511.3m,平均厚度 10m,局部有 0.2m 左右的夹矸 1 层,夹矸岩性主要为页岩,偶尔也可见砂页岩;煤层倾角 025;7 煤上距分界砂岩 43.9660.46m,平均间距 52.27m 左右;7 煤下距 9 煤间距 12.1717.85m,平均中国矿业大学 2012 届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第 12 页间距 15.00m;煤层可采性指数 Km1.00,变异系数 7。直接顶为灰白色砂质页岩或中细粒砂岩,厚度 0.2029.77m,平均厚 5.81m 老顶多为砂质页岩或中细粒砂岩;直接底为深灰色砂质页岩,偶见中细粒砂岩或粉砂岩,厚度 0.5525.23m,平均厚度7.58m。综合评价 7 煤为稳定的厚煤层。2) 9 煤层9 煤层为本矿区主采煤层之一。9 煤上距 7 煤间距 12.1717.85m,平均间距15.00m;9 煤下距太原组一灰间距 24.128.9m,平均间距 25.3m 左右;煤层厚度2.503.6m,平均厚度 3m;煤层倾角 025;煤层可采性指数 Km1,变异系数3。直接顶板多为灰白色细粒砂岩或砂页岩互层,厚度 6.4333.78m,局部有0.30.6m 厚的页岩伪顶;直接底板多为页岩或砂页岩,偶见粉砂岩,厚度0.596.08m,1.49m。综合评价 9 煤为稳定的中厚煤层。1.3.21.3.2 煤层的围岩性质煤层的围岩性质7 煤顶板多为砂(页)岩、砂岩,底板多为灰色砂岩。煤层顶底板具体情况见表 1-2。表表 1 1- -2 2 7 7 号煤层顶底板岩性号煤层顶底板岩性顶底板名称岩石名称厚度(m)岩 性 特 征老 顶砂 岩6.57.5灰白色中细粒砂岩,无节理,层理发育。直接顶砂(页)岩3.3灰黑色砂页岩,局部为灰白色中细粒砂岩。伪 顶页 岩00.8灰黑色泥质页岩。直接底砂页岩5灰黑砂页岩,内有结核结构。老 底砂 岩615灰色细中粒砂岩,层理发育,垂直裂隙发育,局部赋水。9 煤顶板多为砂岩、砂(页)岩,底板多为灰色砂岩。煤层顶底板具体情况见表 1-3。表表 1 1- -3 3 9 9 号煤层顶底板岩性号煤层顶底板岩性顶底板名称岩石名称厚度(m)岩 性 特 征老 顶砂 岩6.28灰白色中细粒砂岩,无节理,层理发育。直接顶砂(页)岩5.2灰黑色砂页岩,局部为灰白色中细粒砂岩。伪 顶页 岩00.8灰黑色泥质页岩。直接底砂页岩6.68灰黑砂页岩,内有结核结构。老 底砂 岩23.81灰色细中粒砂岩,层理发育,垂直裂隙发育,局部赋水。1.3.31.3.3 煤的特征煤的特征物理性质:7 煤:黑黑褐色,呈油脂半暗淡光泽,鳞片状及厚薄不等的条带状结构,条痕呈褐色,硬度 f=0.97,不规则断口,内生裂隙发育,性脆易碎,为光亮半暗型煤。9 煤:与 7 煤物理性质相似,f=1.64。镜下鉴定结果:带状结构明显,局部能看到有丝炭物质所组成的线理结构。有机组份主要有丝炭物质组成,有少量凝胶化物质及角质分子。煤层容重具体情况见表 1-4。表表 1 1- -4 4 可采煤层原煤实测及矿采用容重统计表可采煤层原煤实测及矿采用容重统计表煤层79测定值1.311.551.241.49矿采用值1.361.37化学性质: 煤层化学性质具体情况见表 1-5。中国矿业大学 2012 届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第 13 页表表 1 1- -5 5 可采煤层煤芯煤样工业分析成果表可采煤层煤芯煤样工业分析成果表水份Mad(%)灰份Ad(%)挥发份Vdaf(%)硫份St,d(%)原煤)66(76.140.355.0)66(94.1743.3664.7)65(86.3712.497.26)42(65.003.130.07精煤)53(09.203.396.0)66(94.1786.1096. 4)53(15.3801.4971.32)12(52.062.039.0原煤)74(87.198.399.0)74(26.1344.2448.6)66(76.140.355.0)53. 0(76. 066. 122. 09精煤)7(02. 254. 388. 0)70(55. 589.1187. 2)74(12.3797.4013.33)15(65. 014. 145. 01)、煤的挥发份(Vdaf)区内各主要可采煤层原煤挥发份平均在 36.0449.01%之间,均为高挥发份煤,挥发份最小为 9 煤,最大为 7 煤,挥发份值最高平均在 49.01%左右(见表 1-5)。从表中可看出太原组煤层挥发份高于山西组煤层挥发份。注:在 29 勘探线间,由于受到火成岩侵入,Z9、Z64、Z12、Z20、Z18孔挥发份值仅为 2.9412.44%,平均 9.64%,已变质为天然焦。2) 、元素分析区内各主要可采煤层碳、氢含量基本稳定,干燥无灰基碳含量(Cdaf)平均在83.6284.60%之间,最小为 7 煤,最大为 9 煤;干燥无灰基氢含量(Hdaf)平均在5.275.50%之间,最小为 9 煤,最大为 7 煤;干燥无灰基氮含量(Ndaf)平均 1.42%;干燥无灰基氧含量(Odaf)平均在 8.949。53%之间。元素分析见表 1-6。表表 1 1- -6 6 可采煤层元素分析统计表可采煤层元素分析统计表煤层煤种Cdaf(%)Hdaf(%)Ndaf(%)Odaf(%)7气煤)21(62.8381.8439.81)21(50. 577. 502. 5)21(42. 150. 168. 0)21(53. 959.1134. 89气煤)27(60.8495.9226.83)27(27. 534. 629. 5)27(42. 161. 125. 1)27(94. 884.1378. 6煤的成份:1) 、水份(Mad)区内各可采煤层原煤水份在 1.131.87之间变化,最小为 7 煤,最大为 9 煤。2) 、灰份(Ad)区内各可采煤层原煤灰份产率 13.2617.94,在有效灰份采样层次中(见表 1-5) ,各煤层灰份产率10的占 20,1015的占 32,1525的占38,2540的占 10,可见区内煤层以低中灰煤为主。据各煤层煤芯煤样统计结果:9、21 煤为低灰煤,7、17 煤为中灰煤。各煤层精层煤平均灰份产率为 4.528.58%,均属特低煤。说明原煤中外在灰份较多,精选后大部份可剔除掉,另外,因火成岩侵入项目煤层中国矿业大学 2012 届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第 14 页造成局部煤层变质为天然焦,以及采样过程中泥浆或夹矸的混入也是造成部分煤样灰份增高的原因。表表 1 1- -7 7 煤层灰份产率级别数量统计表煤层灰份产率级别数量统计表原 煤 灰 份 产 率Ad10%Ad10-15%Ad15-25%Ad25-40%煤层点数点数点数点数合计点数769192932489146692432233123314674合计30314260557913201403) 、硫(St,d)区内各可采煤层平均含硫量变化较大,7、9 煤原精煤含硫量在量 0.520.67均为特低硫煤, (见表 1-5) 。4) 、灰份及灰融性、灰渣特征区内各主要可采煤层煤灰成份及灰渣均以 SiO2和 Al2O3为主,属于酸性。煤灰的熔融性主要取决于煤灰的化学成份,区内各煤层灰熔点温度测试情况(见 1-8) 。表表 1 1- -8 8 可采煤层灰熔点温度测试情况可采煤层灰熔点温度测试情况软化温度(ST)煤层测试点数10001100-12501250-15001500级别79/54高-难熔灰份911/551低-高熔灰份从表中可以看出:7 煤为高难熔灰份;9 煤为低高熔灰份。5) 、瓦斯矿井瓦斯相对涌出量 6/t,绝对瓦斯涌出量为 11.32/min。二氧化碳相对涌出33量为 4.94/t,绝对涌出量为 6.29/min。随着开采深度的加深,瓦斯涌出量有增加33的趋势。按照煤矿安全规程规定,日产一吨煤瓦斯涌出量在 10m3以下的矿井为低瓦斯矿井,本矿为低瓦斯矿井。6)、煤层自燃性本区内各煤层的自燃发火期为 36 个月,结合煤层自燃倾向性试验,矿井定为级自燃发火矿井,局部构造带地段,煤层发火期变短,煤层自燃现象。7) 、煤尘本区综采,机掘的最大最小煤尘浓度和平均浓度为337.8mg/m3、136.8mg/m3、189.4mg/m3,煤尘爆炸性指数在 43%左右,均属于有煤尘爆炸危险性煤层。8) 、煤的用途区内煤质较为稳定,据煤质化验成果各主要煤质指标分级见表 1-9表表 1 1- -9 9 主要煤质指标分级一览表主要煤质指标分级一览表原煤灰份煤层精煤挥发份(Vdaf)Ad熔融性原煤含硫(Std)原煤发热量(Qgr.d)粘结性煤类符号数码738.15中灰高-特低中高中等气煤QM44中国矿业大学 2012 届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第 15 页难熔937.12低灰低-高熔特低中高中等气煤QM44从表中可以看出:山西组 7、9 煤可作为电力、船舶、锅炉用煤及其它工业用煤,另外 7、9 煤可作为良好的炼焦配煤。9) 、地温地温梯度在 2.252.81C/100m 之间,平均为 2.52C/100m,属于地温正常区,但在-750m 以下区域,地温普遍达到 30C 以上,深部甚至达到 40C,今后在这些区域从事采掘活动时,要采取相应的降温措施,以保障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 中国矿业大学 2012 届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第 16 页2 井田境界和储量2.1 井田境界2.1.12.1.1 井田范围井田范围南部(浅部):以 F1 断层与庞庄井田为界;北部(深部):至京福高速公路保护煤柱线;东部:以苏煤司基(87)第 252 号文规定的西 1、西 2 和西 3 三个座标点的连线及其延长线与柳新井田为界;西部:以苏煤司基(84)第 579 号文规定点连线与夹河井田深部为邻。2.1.22.1.2 开采界限开采界限井田内含煤地层为石炭系上统太原组、二迭系下统山西组和二迭系下统下石盒子组,总厚 486m,含煤 20 层。可采煤层 2 层,为 7 号和 9 号煤层。其中 7 号和 9 号煤层在二迭系下统山西组,本组厚 113m,矿井设计针对 7 号和 9 号煤层。开采上限:7 号煤层以上无可采煤层。下部边界:9 号煤层以下无可采煤层。2.1.32.1.3 井田尺寸井田尺寸整个井田东西长约 4.80km、南北宽约 3.53km。开采深度为-250m-1200m。井田的水平面积按下式计算:S=HL (2-1)式中: S井田的水平面积,m2;H井田的平均水平宽度,m;L井田的平均走向长度,m。井田的水平面积为:S=4.83.53=16.94 (km2)2.2 井田工业储量2.2.12.2.1 井田地质勘探井田地质勘探本矿区煤层倾角变化较大,浅部煤层倾角较大,深部煤层倾角较小,褶曲与断层均较发育,为中等构造地区,属于第二类。煤层稳定程度:本区有 1、2、7、9、20、21 为可采煤层,9-2煤为局部可采煤层;1 煤结构复杂,厚度变化大,为大部分可采的不稳定煤层,2、7、9 煤为结构简单到较复杂,煤层厚度变化规律明显,属大部分可采较稳定中厚煤层,20、21 煤为薄煤层,结构简单,但地质条件稍有变化即不可采,属较稳定薄煤层。只有7、9 煤层为主采煤层。2.2.22.2.2 矿井地质储量矿井地质储量本矿井倾角变化较大,所以计算矿井地质储量时应划分块段来计算。根据本矿井勘探情况,决定把本矿井分成 6 个快段计算。地质块段法就是根据一定的地质勘探或开采特征,将矿体划分为若干块段,在圈定的块段法范围内可用算术平均法求得每个块段的储量。煤层总储量即为各块段储量之和,每个块段内至少应有一个以上的钻孔。块段划分如图 2-1 所示。中国矿业大学 2012 届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第 17 页图 2-1 张小楼煤矿块段划分示意图表表 2-1煤层块段倾角/()块段面积/km2煤厚/m容重/t/m3储量/万 t煤层总储量/万 t总储量/万 t23.791.9810.001.362990.420.781.5410.001.362288.530.131.7710.001.362782.828.471.3510.001.362088.32.616.6010.001.368985.376.363.5710.001.364885.224020.523.791.983.001.37903.720.781.543.001.37691.630.131.773.001.37841.028.471.353.001.37631.12.616.603.001.372715.496.363.573.001.371476.37259.131279.7根据煤炭工业设计规范 ,求得以下各储量类型的值:矿井地质资源量可由以下等式计算:Zi= Si Mi 100/ (2-2)cos 中国矿业大学 2012 届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第 18 页式中:各块段储量,万 t。 Si各块段的面积,km2。Mi各块段内煤层的厚度,m。各块段内煤的容重,t/m3 。 各块段内煤层的倾角。 将各参数代入(2-2)式中可得表 2-1,所以地质储量为: =312.80(Mt)zZ2.2.3 矿井工业储量矿井工业储量根据钻孔布置,在矿井地质资源量中,60%探明的,30%控制的,10%推断的。根据煤层厚度和煤质,在探明的和控制的资源量中,70%的是经济的基础储量,30%的是边际经济的基础储量,则矿井工业资源/储量由式计算。矿井工业储量可用下式计算: (2-3)1111222 11222333gbbmmZZZZZZk式中: 矿井工业资源/储量; gZ探明的资源量中经济的基础储量;111bZ控制的资源量中经济的基础储量;122bZ探明的资源量中边际经济的基础储量;2 11mZ控制的资源量中边际经济的基础储量;2 11mZ推断的资源量;333Z可信度系数,取 0.70.9。地质构造简单、煤层赋存稳定的矿井,值取 0.9;kk地质构造复杂、煤层赋存较稳定的矿井,取 0.7。该式取 0.7。k131.38(Mt)111*60%*70%bzZZ65.59(Mt)12230%*70%bzZZ56.30(Mt)2 11*60%*30%mzZZ28.15(Mt)222*30%*30%mzZZ21.90(Mt)333*10%*zZkZk因此将各数代入式 2-3 得:303.42(Mt)gZ 2.2.42.2.4 矿井设计储量矿井设计储量矿井设计资源储量按式(2-4)计算: (2-4)1()sgZZP式中矿井设计资源储量sZ断层煤柱、防水煤柱、井田境界煤柱、地面建筑煤柱等永久煤柱损失1P量之和。按矿井工业储量的 3%算。则:294.31(Mt)1()303.42303.42 3%=sgZZP2.2.52.2.5 矿井设计可采储量矿井设计可采储量 (2-5)2()kkZZP C式中矿井设计可采储量;kZ 工业场地和主要井巷煤柱损失量之和,按矿井设计资源/储量的 2%算;2P中国矿业大学 2012 届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第 19 页 C采区采出率,厚煤层不小于 75%;中厚煤层不小于 80%;薄煤层不小于85%。此处取 0.75。则:220.73(Mt)2()(294.31 294.31 2%) 0.80kkZZP C2.2.62.2.6 工业广场煤柱工业广场煤柱根据煤炭工业设计规范不同井型与其对应的工业广场面积见表 2-2。本矿井设计生产能力为 2.4 万吨/年,所以工业广场占地面积为 24 公顷,所以取工业广场的尺寸为600m400m 的长方形。工业广场位置煤层的平均倾角为 25 度,工业广场的中心处在井田走向的中央,倾向中央偏于煤层中上部,其中心处埋藏深度为-600m,该处表土层厚度为 76m,主井、副井,地表建筑物均布置在工业广场内。工业广场按级保护留维护带,宽度为 15m。本矿井的地质掉件及冲积层和基岩层移动角见表 2-3,工业广场保护煤柱如图 2-2。 表表 2-2井 型(万 t/a)占地面积指标(公顷/10 万 t)240 及以上1.0120-1801.245-901.59-301.8表表 2-3 岩层移动角岩层移动角广场中心深度(m)煤层倾角()煤层厚度(m)冲积层厚度(m)()()()()-6002510(3)7640757568中国矿业大学 2012 届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第 20 页图 2-2 工业广场保护煤柱图中国矿业大学 2012 届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第 21 页3 矿井生产能力、服务年限及工作制度3.1 矿井工作制度根据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相关规定,确定矿井设计年工作日为 330 天,工作制度采用“三八制”,每天三班作业,二班生产,一班准备,每班工作 8 小时。矿井每昼夜净提升时间为 16 小时。3.2 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3.2.13.2.1 确定依据确定依据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第 2.2.1 条规定: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应根据资源条件、外部建设条件,国家对煤炭资源配置及市场需求,开采条件、技术装备、煤层及采煤工作面生产能力,经济效益等因素,经多方案比较确定。矿区规模可依据以下条件确定:1、资源情况:煤田地质条件简单,储量丰富,应加大矿区规模,建设大型矿井。煤田地质条件复杂,储量有限,则不能将矿区规模定得太大;2、开发条件:包括矿区所处地理位置(是否靠近老矿区及大城市) ,交通(铁路、公路、水运) ,用户,供电,供水,建筑材料及劳动力来源等。条件好者,应加大开发强度和矿区规模;否则应缩小规模;3、国家需求:对国家煤炭需求量(包括煤中煤质、产量等)的预测是确定矿区规模的一个重要依据;4、投资效果:投资少、工期短、生产成本低、效率高、投资回收期短的应加大矿区规模,反之则缩小规模。3.2.23.2.2 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和矿井服务年限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和矿井服务年限张小楼井田储量丰富,煤层赋存稳定,顶底板条件好,断层褶曲少,倾角不是很大,厚度变化不大,开采条件相对简单,技术装备先进,经济效益好,煤质为优质气肥煤,交通运输便利,市场需求量大,宜建大型矿井。参照大型矿井服务年限的下限(大于50a)要求,T 取 60 年,储量备用系数取 1.4,则矿井设计生产能力 A 为: A=Zk/(TK)=220.73/(60*1.4)=2.63(Mt/a) (3-1)根据煤层赋存情况和设计可采储量以及要满足第一水平服务年限,按煤炭工业设计矿井设计规范规定,将矿井设计生产能力确定为 2.4Mt/a,在计算矿井服务年限:T=Zk/(AK) (3-2)式中:T矿井服务年限,a;Zk矿井可采储量,Mt;A设计生产能力,Mt;K矿井储量备用系数,取 1.4。则矿井服务年限为:T=220.73/(2.41.4)=65.7(a)中国矿业大学 2012 届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第 22 页符合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要求。第一水平划分在-600m,采用上下山开采,下山采到-900m,第一水平面积为 5.48km2 ,第一水平平均倾角为 25,计算得第一水平地质储量为 95.12Mt,减去保护煤柱和工业广场煤柱得设计可采储量为 73.46 Mt,所以第一水平服务年限为:1T=,73.46/(2.41.4)=21.9(a)1T符合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要求。3.2.33.2.3 井型校核井型校核按矿井的实际煤层开采能力,辅助生产能力,储量条件及安全条件因素对井型进行校核:1、煤层开采能力井田内 7 号煤层平均厚 10m、9 号煤层平均厚 3m,均为厚煤层,赋存稳定,厚度变化不大。根据现代化矿井“一矿一井一面” 的发展模式,7 号煤层布置一个放顶煤工作面保产。2、辅助生产环节的能力校核矿井设计为大型矿井,开拓方式为第一水平立井、第二、三水平暗斜井开拓,主立井采用箕斗运煤,副立井采用罐笼辅助运输,运煤能力和大型设备的下放可以达到设计井型的要求。工作面生产的原煤经平巷胶带输送机到大巷胶带输送机运到井底煤仓,再经主立井提升至地面,运输能力大,自动化程度高。副井运输采用罐笼提升、下放物料,能满足大型设备的下放与提升。大巷辅助运输采用架线电机车运输,运输能力大,调度方便灵活。 3、通风安全条件的校核矿井煤尘有爆炸危险性,瓦斯涌出量不大,属低瓦斯矿井,须采取预防煤层爆炸措施。矿井采用中央并列式通风,可以满足通风需要。4、矿井的设计生产能力与整个矿井的工业储量相适应,保证有足够的服务年限,满足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要求,见表 3-1。表表 3-1 我国各类井型的矿井和第一水平设计服务年限我国各类井型的矿井和第一水平设计服务年限第一开采水平服务年限(a)矿井设计生产能力(万 t/a)矿井设计服务年限(a)煤层倾角45600 及以上7035300500603012024050252015459040201515930各省自定中国矿业大学 2012 届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第 23 页4 井田开拓4.1 井田开拓的基本问题井田开拓是指在井田范围内,为了采煤,从地面向地下开拓一系列巷道进入煤体,建立矿井提升、运输、通风、排水和动力供应等生产系统。这些用于开拓的井下巷道的形式、数量、位置及其相互联系和配合称为开拓方式。合理的开拓方式,需要对技术可行的几种开拓方式进行技术经济比较,才能确定。井田开拓主要研究如何布置开拓巷道等问题,具体有下列几个问题需认真研究。1、确定井筒的形式、数目和配置,合理选择井筒及工业场地的位置;2、合理确定开采水平的数目和位置;3、布置大巷及井底车场;4、确定矿井开采顺序,做好开采水平的接替;5、进行矿井开拓延深、深部开拓及技术改造;6、合理确定矿井通风、运输及供电系统。确定开拓问题,需根据国家政策,综合考虑地质、开采技术等诸多条件,经全面比较后才能确定合理的方案。在解决开拓问题时,应遵循下列原则:1、贯彻执行国家有关煤炭工业的技术政策,为早出煤、出好煤高产高效创造条件。在保证生产可靠和安全的条件下减少开拓工程量;尤其是初期建设工程量,节约基建投资,加快矿井建设。2、合理集中开拓部署,简化生产系统,避免生产分散,做到合理集中生产。3、合理开发国家资源,减少煤炭损失。4、必须贯彻执行煤矿安全生产的有关规定。要建立完善的通风、运输、供电系统,创造良好的生产条件,减少巷道维护量,使主要巷道经常保持良好状态。5、要适应当前国家的技术水平和设备供应情况,并为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发展采煤机械化、综掘机械化、自动化创造条件。6、根据用户需要,应照顾到不同煤质、煤种的煤层分别开采,以及其它有益矿物的综合开采。4.1.14.1.1 确定井筒形式、数目、位置及坐标确定井筒形式、数目、位置及坐标1、井筒形式的确定井筒形式有三种:平硐、斜井、立井。一般情况下,平硐最简单,斜井次之,立井最复杂。平硐开拓受地形即埋藏条件限制,只有在地形条件合适,煤层赋存较高的山岭、丘陵或沟谷地区,且便于布置工业场地和引进铁路,上山部分储量大致能满足同类井型水平服务年限要求。斜井开拓与立井开拓相比:井筒施工工艺、施工设备与工序比较简单,掘进速度快,井筒施工单价低,初期投资少;地面工业建筑、井筒装备、井底车场及硐室都比立井简单,井筒延伸施工方便,对生产干扰少,不易受底板含水层的威胁;主提升胶带化有相当大的提升能力,可满足特大型矿井主提升的需要;斜井井筒可作为安全出口,井下一旦发生透水事故等,人员可迅速从井筒撤离。缺点是:斜井井筒长辅助提升能力少,提中国矿业大学 2012 届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第 24 页升深度有限;通风路线长、阻力大、管线长度大;斜井井筒通过富含水层、流沙层施工技术复杂。立井开拓不受煤层倾角、厚度、深度、瓦斯及水文等自然条件的限制,在采深相同的的条件下,立井井筒短,提升速度快,提升能力大,对辅助提升特别有利,井筒断面大,可满足高瓦斯矿井、煤与瓦斯突出矿井需风量的要求,且阻力小,对深井开拓极为有利;当表土层为富含水层或流沙层时,立井井筒比斜井容易施工;对地质构造和煤层产状均特别复杂的井田,能兼顾深部和浅部不同产状的煤层。主要缺点是立井井筒施工技术复杂,需用设备多,要求有较高的技术水平,井筒装备复杂,掘进速度慢,基本建设投资大。本矿井煤层倾角较大,上部煤层平均 25,为缓倾斜煤层;煤层埋深较大,浅部埋深250m;表土层薄,有流沙层;水文地质情况比较简单,涌水量小;因此不适合斜井和平峒开拓,井筒需要特殊施工,因此可采用冻结法立井开拓。经后面方案比较确定井筒形式为第一水平立井、第二水平暗斜井。2、井筒位置的确定井筒位置的确定原则:有利于第一水平的开采,并兼顾其他水平,有利于井底车场和主要运输大巷的布置,石门工程量少;有利于首采区布置在井筒附近的富煤阶段,首采区少迁村或不迁村;井田两翼储量基本平衡;井筒不宜穿过厚表土层、厚含水层、断层破碎带、煤与瓦斯突出煤层或软弱岩层;工业广场应充分利用地形,有良好的工程地质条件,且避开高山、低洼和采空区,不受崖崩滑坡和洪水威胁;工业广场宜少占耕地,少压煤;距水源、电源较近,矿井铁路专用线短,道路布置合理。由于井田内的煤层埋藏比较深,角度较大如果井筒布置在井田中央井筒会很深,石门也会很长,所以为了考虑初期的投资决定井筒布置在井田中央偏上。4.1.24.1.2 工业场地的位置工业场地的位置工业场地的位置选择在主、副井井口附近。工业场地的形状和面积:根据表 4-1 工业场地占地面积指标,确定地面工业场地的占地面积为 24 公顷,形状为矩形,长边垂直于井田走向,长为 600m,宽为 400m。表表 4-1 工业场地占地面积指标工业场地占地面积指标井 型(万 t/a)占地面积指标(公顷/10 万 t)240 及以上1.0120-1801.245-901.59-301.84.1.34.1.3 开采水平的确定及采区划分开采水平的确定及采区划分本矿井煤层露头标高为-250m,煤层埋藏最深处达-1200m,垂直高度达 950m,根据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规定,缓倾斜、倾斜煤层的阶段垂高为 200350m。井田主采煤层为 7 号和 9 号煤层,设计中只针对 7 号和 9 号煤层。煤层倾角较大,中国矿业大学 2012 届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第 25 页倾角为 230,平均为 25,为缓倾斜煤层,所以设计为两水平开采。第一水平标高-600m,采用采区式上下山开采,下山采到-900m,垂直高度 650m;第二水平标高-1130m,-1100m 标高以上采用采区式开采,此标高以下采用带区式开采,垂直高度300m。具体划分见图 4-1。图 4-1 张小楼采(带)区的划分4.1.44.1.4 主要开拓巷道主要开拓巷道1、运输大巷的布置本矿井主采 7、9 号两层煤,7、9 号煤层生产能力:可采储量为 220.7Mt。两层煤间距为 15m,划分为一组煤,组间采用近距离煤层集中上山联合准备方式。7 号煤层平均厚度为 10m,9 号煤层平均厚度为 3m,赋存稳定,为缓倾斜煤层,煤层厚度变化不大,且煤质硬度不大。故矿井开拓大巷布置在岩层中,距煤层底板大约 25 m 处的砂页岩中,留 30m 煤柱护巷。岩层大巷其优点是巷道维护条件好,维护费用低,巷道施工能够按要求保持一定方向和坡度,便于设置煤仓。由于矿井瓦斯涌出量不大,一条轨道大巷就可以满足进风需要。再布置一条运输大巷兼回风,共两条大巷。运输大巷比轨道大巷高 8m。2、井底车场的布置由于井底车场一般要为整个矿井服务,服务时间较长,故要布置在较坚硬的岩层中。本矿井布置位置选择在煤层底板中。煤层底板为坚硬的砂页岩。维护费用较低。4.1.54.1.5 方案比较方案比较1、提出方案根据以上分析,现提出以下四种在技术上可行的开拓方案,分述如下:方案一:第一水平立井、第二水平暗斜井、第三水平暗斜井开拓第一水平主、副井井筒为立井,布置于井田中央偏上,第一水平开在-700m,第二、第三水平采用暗斜井,第二水平延伸到-1100m,第三水平延伸要-1200m,共三个水平。中国矿业大学 2012 届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第 26 页大巷均布置在岩层中。如图 4-2。方案二:第一水平立井、第二水平暗立井、第三水平暗斜井开拓第一水平主、副井井筒为立井,布置于井田中央偏上,第一水平开在-700m,第二水平采用暗立井延伸到-1100m,第三水平采用暗斜井延伸到-1200m,共三个水平。大巷均布置在岩层中。如图 4-3。方案三:第一水平立井、第二水平暗立井延伸开拓第一水平主、副井井筒为立井,布置于井田中央偏上,第一水平开在-600m 采用上下山开采,下山采到-900m,第二水平采用暗立井延伸到-1130m,采用采区和带区开采,共两个水平。大巷均布置在岩层中。如图 4-4。方案四:第一水平立井、第二水平暗斜井开拓第一水平主、副井井筒为立井,布置于井田中央偏上,第一水平开在-600m 采用上下山开采,下山采到-900m,第二水平采用暗斜井延伸到-1130m,共两个水平。大巷均布置在岩层中。如图 4-5。图 4-2 方案一 立井三水平开拓 二水平暗斜井延伸到-1100m 三水平暗斜井延伸到-1200m图 4-3 方案二 立井三水平开拓 二水平暗立井延伸到-1100m 三水平暗斜井延伸到-1200m中国矿业大学 2012 届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第 27 页图 4-4 方案三 立井两水平开拓 二水平暗立井延伸到-1130m图 4-5 方案四 立井两水平开拓 二水平暗斜井延伸到-1130m2、技术比较以上所提四个方案大巷均布置在岩层中,方案一和方案二为三个水平,方案三和方案四为两个水平,其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设计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