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洛阳市第二外国语学校九年级语文上册 送东阳马生序课件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56230826 上传时间:2022-02-21 格式:PPT 页数:14 大小:3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洛阳市第二外国语学校九年级语文上册 送东阳马生序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河南省洛阳市第二外国语学校九年级语文上册 送东阳马生序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河南省洛阳市第二外国语学校九年级语文上册 送东阳马生序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14课送东阳马生序课件教学目标 1. 了解“赠序”这种文体的特点。 2. 在讨论中体会对比手法的好处,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 背诵课文第3自然段,积累文言词汇。 4. 学习作者克服困难、勤心求学的精神和意志,树立正确的苦乐观,珍惜现有的优越条件,努力学习。教学重点 1. 背诵课文第自然段,积累文言词汇。 2. 理解“赠序”内容,把握文章主旨。教学难点 1. 掌握古今异义的实词。 2. 体会对比的作用。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明代文学家宋濂勤奋好学,一生专心向学。“自少立志,未尝一日去书卷,于学无所不通”。他向后辈学子倾诉了自己的读书经历,今天读来仍然感人至深,也同样能够激励和感召着我们。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二、介绍作者及文体知识。1. 作者介绍。 宋濂,字景濂,号潜溪,浦江人,明代文学家。他自幼家贫,勤奋好学,常借书苦读,曾跟从元古文家吴莱学习。元末诏为翰林院编修,固辞不就,入山为道士,专心著书。后应朱元璋之邀,到南京助其平定天下。明开国后,主持编修元史,参与制定典章制度,被誉为“开国文臣之首”。后因胡惟庸案受牵连,全家谪居四川,病死途中。他擅长散文,作品内容充实,文字简洁,行文富于变化。尤以传记文成就最为突出,善于抓住特征细节刻画人物,送东阳马生序即是其中名篇之一。 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宋濂与刘基、高启并列为“明初诗文三大家”。刘基赞许他“当今文章第一”,学者们称他为“太史公”。著有宋学士文集。2. 本文的体裁特点。 本文是一篇赠序,其中的“序”,并非“序言”,而是“赠言”的意思。作为文章的体裁,序有书序和赠序之分。书序相当于前言后记,一般是介绍作家的生平或成书过程与宗旨,为阅读和评价作品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或给予必要的引导。而赠序与书序的性质不同,始于唐朝,文人之间以言相赠,表达离别时的某种思想感情,往往因人立论,阐明某些观点,相当于议论性散文的一种写法。 三、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义。 1. 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学生听读,要求听清字音,把握句读。 2. 学生自读课文,参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词句,理解文义,在不懂的地方做标记。 四、学生自主学习(结合书下注释和工具书试译课文),合作学习疏通文义。 五、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复述。 教师提示: 1. 可以完全用自己的话来复述,合理概括其求学经历,抓住作者在求学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是如何克服的以及他能够这么做的原因。 2. 根据课文内容,利用想象,合理补充一些细节。学生反复读课文,读出词语、句、段间的逻辑停顿和逻辑重音,并熟读成诵。 六、布置作业。 1. 背诵课文第3自然段,理解重点实词。 2. 探究课文内容,完成“思考与讨论”一、二题。第二课时 一、检查上节课作业。 1. 背诵课文第3自然段。 2. 明确本节课内容。 (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旨。 (2)体会运用对比手法的好处。二、整体感知课文,小组讨论,提出问题。 通过阅读课文,我们知道了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为了勉励马生勤奋学习的。那么作者是通过什么方式来表现这一主题的呢?阅读文章,思考下列问题。 1. 作者并没有直接劝说马生勤奋学习,那么作者是如何表现这一意图的? 明确:第1自然段先讲述作者本人求学的艰难和用心之专。然后在第2自然段具体写了诸生的学习条件,与前面作者的情况形成对比,在此基础上劝勉马生刻苦学习。 2. 作者是如何概述自己求学条件的? 明确:求学条件艰苦:为了表现艰苦,作者先介绍了自己的家庭条件“家贫”。然后又分别介绍了幼年时和成年后的学习条件。三、诵读课文,找出文中的描写和议论部分,并指出这样写的好处。 明确:本文在写作上,注意了记叙、描写、议论三者的自然结合。本文以记叙为主,笔法简洁。有些地方适当地加以渲染和描绘,使文章增添了文采,显得更加生动具体。比如,写到百里之外向硕师名人求教的情景,写了周围的环境,写了“先达”的表现,写了自己求教时的谦虚恭谨。文字简洁,而人物神情跃然纸上。又如写奔走求学途中的艰难,寥寥数语,情态毕现。写同舍诸生的服饰华贵,采取了细节描写的方法,更衬托出作者的朴素与艰苦。在叙述、描写的同时,还适当地穿插了议论,突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文章在讲述了今之太学生的优越学习条件后,进而推论出:“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这就是通过今昔对比所揭示出的道理。板书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