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台州市天台县平桥第二中学高中语文 第三专题《7 词别是一家 蝶恋花》课件 苏教版必修4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56140464 上传时间:2022-02-20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1.2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台州市天台县平桥第二中学高中语文 第三专题《7 词别是一家 蝶恋花》课件 苏教版必修4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浙江省台州市天台县平桥第二中学高中语文 第三专题《7 词别是一家 蝶恋花》课件 苏教版必修4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浙江省台州市天台县平桥第二中学高中语文 第三专题《7 词别是一家 蝶恋花》课件 苏教版必修4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层境界第一层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望尽天涯路。”是出于晏殊的是出于晏殊的蝶恋蝶恋花花寻找。寻找。第二层境界第二层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人憔悴”是出于柳永的是出于柳永的凤栖梧凤栖梧追追求。求。第三层境界第三层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是出于辛弃疾的是出于辛弃疾的青玉案青玉案成就。成就。王国维王国维人间词话人间词话中读书三境界:中读书三境界:浣溪沙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无可奈何花落去 , , 似曾相识燕归来似曾相识燕归来, , 小园香径独徘徊。小园香径独徘徊。蝶蝶 恋恋 花花晏晏 殊殊 蝶恋花蝶恋花:本名:本名鹊踏枝鹊踏枝,唐,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又被改名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又被改名为为蝶恋花蝶恋花。另名。另名凤栖梧凤栖梧、一箩金一箩金、黄金缕黄金缕、卷珠卷珠帘帘等。等。词牌来历词牌来历 晏殊晏殊(9919911055)1055),字同叔,临川,字同叔,临川(今属江西)人。七岁能文,十四岁得到(今属江西)人。七岁能文,十四岁得到皇帝赏识,赐同进士出身。宋仁宗时官至皇帝赏识,赐同进士出身。宋仁宗时官至同平章事兼枢密使,范仲淹、韩琦、欧阳同平章事兼枢密使,范仲淹、韩琦、欧阳修等名臣皆出其门下。卒谥元献。他一生修等名臣皆出其门下。卒谥元献。他一生富贵优游,一路顺畅,极少经历坎坷。所富贵优游,一路顺畅,极少经历坎坷。所作多吟成于舞榭歌台、花前月下,而笔调作多吟成于舞榭歌台、花前月下,而笔调闲婉,理致深蕴,音律谐适,词语雅丽,闲婉,理致深蕴,音律谐适,词语雅丽,为当时词坛耆宿。有为当时词坛耆宿。有珠玉词珠玉词。作者简介作者简介晏殊晏殊1、读完这首词,说说词人想、读完这首词,说说词人想通过这首词传达什么情感?通过这首词传达什么情感?3 3、这些景物蕴含了词人什、这些景物蕴含了词人什么情感?又是怎样体现的?么情感?又是怎样体现的?2 2、词的上阕写了哪些景物?、词的上阕写了哪些景物? 4、在词的下阕中,主人公用、在词的下阕中,主人公用什么方法来排遣离愁别恨?有什么方法来排遣离愁别恨?有效果吗?效果吗? “独上高楼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望尽天涯路”望而不见望而不见“寄彩笺兼尺素寄彩笺兼尺素”“”“知何处知何处”寄无所踪寄无所踪5、这阕中用哪些字、词语点染、这阕中用哪些字、词语点染出愁苦?(注意与词中前语的出愁苦?(注意与词中前语的对应关系)对应关系) “昨夜西风凋树昨夜西风凋树”,不仅,不仅是登楼即目所见,而且包含有是登楼即目所见,而且包含有昨夜通宵不寐卧听西风飘落树昨夜通宵不寐卧听西风飘落树叶情景的回忆叶情景的回忆。写。写风的劲厉肃风的劲厉肃杀杀与上阕与上阕“燕子双飞燕子双飞”映映衬,写人的孤独无依。衬,写人的孤独无依。v与碧树凋尽呼应,写境与碧树凋尽呼应,写境界的悠远辽阔。界的悠远辽阔。v与与“望尽天涯路望尽天涯路”照应,照应,写怅惘的渺茫无着落。写怅惘的渺茫无着落。 起句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起句描绘了怎样的景物? 起句描写了晓庭院中的景物:起句描写了晓庭院中的景物:菊花笼罩着一层轻烟薄雾,看上去菊花笼罩着一层轻烟薄雾,看上去似乎在脉脉含愁;兰花上沾有露珠,似乎在脉脉含愁;兰花上沾有露珠,看起来又像在默默饮泣。看起来又像在默默饮泣。 燕子的双飞,更燕子的双飞,更反衬反衬出主人公的出主人公的孤独。孤独。 这两句表面上是只写客观景物,这两句表面上是只写客观景物,实则暗含着浓浓的情感色彩。真乃实则暗含着浓浓的情感色彩。真乃“一切景语皆情语一切景语皆情语”。特别点出特别点出“双飞双飞”有什么意味?有什么意味? 第三句第三句“明月不谙离别苦,斜光明月不谙离别苦,斜光到晓穿朱户到晓穿朱户”点明了什么?点明了什么? 这句在时间上由这句在时间上由“今晨今晨”回到回到“昨夜昨夜”。有两点变化。一是点明了。有两点变化。一是点明了幽怨、哀愁是因为幽怨、哀愁是因为“离别离别”,二是,二是“怨怨”由隐微转为强烈由隐微转为强烈怨恨月亮怨恨月亮不解人意。不解人意。 明月本无知无情,它只顾光照朱户,明月本无知无情,它只顾光照朱户,原很自然;既如此,似乎不该怨恨它。但原很自然;既如此,似乎不该怨恨它。但却偏要怨。这种仿佛无理的埋怨,却正有却偏要怨。这种仿佛无理的埋怨,却正有力地表现了女主人公在力地表现了女主人公在离恨的煎熬中对月离恨的煎熬中对月彻夜无眠的情景及外界事物所引起的触动。彻夜无眠的情景及外界事物所引起的触动。 第三句有没有别的信息?第三句有没有别的信息? 碧树因一夜西风而尽凋,足见西碧树因一夜西风而尽凋,足见西风之劲肃杀,风之劲肃杀,“凋凋”字正传出这一字正传出这一自然界的变化给予主人公的强烈感自然界的变化给予主人公的强烈感受。故受。故“凋凋”字字既写出了景,又道既写出了景,又道出了情。出了情。 最后一句最后一句,分析本句与上句的联系,分析本句与上句的联系,两个分句之间怎样的关系?两个分句之间怎样的关系? 这句与上句亦有一定的这句与上句亦有一定的因果关系因果关系。由于高楼骋望,不见所思,因而想到由于高楼骋望,不见所思,因而想到音书寄远:音书寄远:“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水阔知何处!” 两个分句一纵一收,将主人公两个分句一纵一收,将主人公音音书寄远的强烈愿望与音书难抵的可悲书寄远的强烈愿望与音书难抵的可悲现实对照起来现实对照起来写,更加突出了写,更加突出了“满目满目山河空念远山河空念远”的悲慨,词也就在这渺的悲慨,词也就在这渺茫无着落的怅惘中结束。茫无着落的怅惘中结束。“山长水阔山长水阔”与与“望尽天涯路望尽天涯路”照应,照应,“知何处知何处”的感叹更增添了全词悠远辽阔的意境的感叹更增添了全词悠远辽阔的意境和令人思之不尽的情致。和令人思之不尽的情致。这句与上一句有某些共同点吗?这句与上一句有某些共同点吗?1、本词与晏殊的其它词作相、本词与晏殊的其它词作相比,它的上、下片之间,在境比,它的上、下片之间,在境界、风格上是稍有区别的。上界、风格上是稍有区别的。上片取境较狭,风格偏于柔婉;片取境较狭,风格偏于柔婉;下片却境界开阔,风格近乎悲下片却境界开阔,风格近乎悲壮。壮。 2、词中,作者用了、词中,作者用了烘托与反烘托与反衬衬的手法写女主人公内心的悲的手法写女主人公内心的悲苦。前者如苦。前者如“槛菊愁烟兰泣槛菊愁烟兰泣露露”,是以悲景写愁,与词中,是以悲景写愁,与词中人物同病相怜。后者如人物同病相怜。后者如“燕子燕子双飞双飞”、“明月穿户明月穿户”,都以,都以乐景写悲,以双燕、月光无情乐景写悲,以双燕、月光无情反衬女子有情。反衬女子有情。 蝶蝶 恋恋 花花 苏轼苏轼花褪残红青杏小。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第一层境界第一层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望尽天涯路。”是出于晏殊的是出于晏殊的蝶恋花蝶恋花,谈立志。谈立志。第二层境界第二层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人憔悴”是出于柳永的是出于柳永的凤栖梧凤栖梧,谈执,谈执著。著。第三层境界第三层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是出于辛弃疾的是出于辛弃疾的青玉案青玉案,谈欣喜,谈欣喜 。王国维王国维人间词话人间词话中的三层境界:中的三层境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