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物运输》新教材书后练习

上传人:ba****u 文档编号:56007652 上传时间:2022-02-19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59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货物运输》新教材书后练习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货物运输》新教材书后练习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货物运输》新教材书后练习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一章船舶货运基础知识1. 船舶在设计时使用的尺度为 _。A .船型尺度B.理论尺度C.实际尺度D .最大尺度2.船舶实际吃水与型吃水两者相比_。A.相差 50mmB.相差龙骨板厚度C. 相差无定值D.两者在数值上一致3. 某船方型系数 Cb=0. 63,长宽比 L/B=6 ,宽吃水比 B/d=2 . 4,平均吃水 5. 17 m,则船舶排水体积 _m3。A . 4123B. 3681C.3106D . 30094.某轮首、中、尾的吃水分别是:6. 45 m, 6. 60 m, 6. 50 m ,且存在拱垂,则其平均吃水为_ m。A. 6. 60B. 6. 57C.6. 48D. 3. 265.在水尺标志中,其数字高度和两数字间距_。A . 公制为 10 cm,英制为3 英寸B . 公制为 10 cm,英制为6 英寸C. 公制为 5 cm,英制为3 英寸D . 公制为 5 cm,英制为6 英寸6.船舶平均吃水等于(首吃水尾吃水)/2 成立的条件是 _。A.漂心与稳心重合B.浮心与重心重合C.稳心和重心重合D.漂心在船中7.某轮漂心在船中前,则船首尾平均吃水小于船舶等容吃水的条件是_。A.船舶首倾B .船舶尾倾C.船舶平吃水D .二者关系与船舶的纵倾状态无关8.某轮 Lbp=68 . 6 m ,观测得船首吃水分别为5. 42 m 、 5. 46 m,船尾吃水分别为6. 18 m、 6. 24 m ,漂心在船中后1. 15 m,则船舶平均吃水为_m。A.5. 83B .5. 81C. 5. 84D.5. 869.某轮配装一票箱装货,重量为210 t。不包括亏舱的积载因数S. F=1 . 86 m3/t,亏舱率估计为 8%,问装载该票货物所需舱容_ m3。A.421. 8B. 424. 6C. 390. 6D.407. 410.某船尾倾时由海水进入淡水,漂心在浮心之前,则在淡水中时_。A.尾倾减小B.尾倾增加C.尾倾不变D.纵倾变化趋势不能确定11.某轮到港时排水量=15000 t, dm=8. 15 m ,TPC=25 t/cm 。现在港卸货 1000 t 后又加载 500 t ,之后由标准海水区域进入水密度为1. 006 g/cm3 的区域,其吃水为 _ m。A.7. 66B .7. 86C. 8. 06D.8. 2612.船舶由水密度=1.010 g/cm 3 的水域驶入标准海水水域,吃水约减小_。A.1. 5%B. 3. 0%C. 4. 5%D. 6. 0%13.船舶吃水一定的条件下,半淡水水尺超额量是_,而船舶的淡水超额量是_。A.定值,定值B .变值,定值C.变值,定值D.变值,变值14.某票货物重量为 1500 吨,包括亏舱的积载因数S. F=0. 795 m3/t,亏舱率为 Cbs=12%,则该货物的量尺体积为 _ m 3。A.800B. 980C. 1049D .120015. 满载排水量通常是指 _。A.冬季排水量B .夏季排水量C.热带排水量D.淡水排水量16.空船及船舶装载后货物、船存油水、压载水、船员行李及备品、船舶常数等重量之和称为_。A.装载排水量B .夏季排水量C.热带排水量D.冬季排水量17.杂货船的航次净载重量NDW 是指 _ 。A. 船舶净吨B. 具体航次中船舶实际装载的货物重量C. 具体航次中所能装载货物的最大重量D. 具体航次中船舶所能装载的最大限度的货物及旅客等的重量18.某船某航次使用夏季载重线,S=18000 t,L =8000 t, G=1220t, C=180 t ,则下述_是错误的。A.本航次的净载重量为8600 tB.本航次最大装货量为8600 tC.本航次所允许的最大装载重量为10000 tD.本航次若能装载货物8600 t 即可满舱满载19. 船舶允许使用的总载重量减去航次储备量及船舶常数为_ 。A.航次净载重量B. 排水量C. 空船排水量D. A、C 均对20. 固体散货船载货能力中的容量能力是指_ 。A.舱柜容积B.液舱舱容C.散装舱容D .包装舱容21. 对于普通船舶,通常按 _计收运河通行费。A.净吨B. 总吨C.运河净吨D. 运河总吨22.国际公约中划分船舶等级、提出技术管理和设备要求通常以_为基准。A.净吨B. 总吨C.运河净吨D. 运河总吨23.在货源充足且吃水不受限制的条件下,当船舶的舱容系数小于货物的平均积载因数时,则船舶 _。A.满舱满载B.满舱不满载C.既不满舱又不满载D.满载不满舱24. _不是亏舱的原因。A.货物与货物之间存在间隙C.衬垫及通风道B.D .货物与舱壁、横梁等存在间隙装载重货造成满载不满舱25. 在对某杂货船作舱底、甲板及舱盖结构的加强改造后将其改装成集装箱船,原有船舶资料中哪些可以继续使用?A.稳性报告书B .静水力性能资料C.总纵强度资料D .局部强度资料26. _曲线可以很容易地在船舶静水力曲线图中查到。A. 沿船长方向的浮力分布曲线及重量分布曲线B. 甲板浸水角、极限静倾角及初稳性高度C. 横摇角、受风面积及进水角曲线D. 漂心距船中距离曲线、厘米纵倾力矩及横稳心距基线高度曲线27. MTC 为 _。A. 吃水变化 1cm 所需浮力值B. 吃水变化 1cm 排水量的改变量C. 吃水差变化1cm 重力矩的改变量D. 吃水差变化1cm 时所需纵倾力矩28.某轮排水量为19000 t, TPC 为 24 t/cm ,到港时船舶平均吃水减小0. 2 m,则到港时排水量 _吨。A. 18520tB . 16600tC.15200tD. 11800t29.某轮装货前测得平均吃水为6. 12 m,TPC=20 t/cm 。8 小时后测得平均吃水为6. 98 m ,TPC=21 . 8 t/cm ,若假定该段时间内船上油水等重量不变,则装货量估计为_t。A. 1797B .1720C. 1874D.172630.某种货物包括亏舱的积载因数为2. 0 m3 /t,不包括亏舱的积载因数为1. 80 m 3/t ,则其亏舱率为 _。A. 8%B. 10%C. 12%D. 14%31. 船舶夏季最小干舷是根据 _来确定的。船长;航行区域;船舶种类;船舶材料;船体形状A. ,B . ,C. ,D . ,32. 货物计量时的容积吨是为 _而引入的。A.合理计算容积货物的运费B.合理计算重量货物的运费C.合理计算货物的体积D .合理计算货物的重量33. 下述 _是错误的。A. 冬季干舷大于冬季木材干舷B. 夏季干舷大于夏季木材干舷C. 北大西洋冬季干舷大于北大西洋冬季木材干舷D.夏季木材干舷与冬季木材干舷相差1/36 夏季木材吃水34. 载重线标志中的各条载重线的 _就是船舶在不同航区和季节中所允许的最大装载吃水的限定线。A.下边缘B.上边缘C.线中央D .下三分之二处35.载重线海图对船舶装载水尺的限制与_无关。A.总吨位B.开航日期C.船舶尺度D.航经海域36. 由于 _,国内航行船舶载重线标志中无冬季载重线。A.冬季风浪较小B.南方冬季气温较高C.冬季沿海海域不结冰D.我国沿海海域属热带季节区域37. 影响货物亏舱大小的因素包括 _。 货物的包装形式;堆码质量;所装载的舱位;货物种类;配载技术A. ,B . ,C. ,D . ,38.某轮装货后将相应载重线上缘没入水中28 cm,泊位舷外水密度=1. 003 g/cm 3, FWA=0 . 34 m ,则该轮 _。A.已经超载B.船舶不适航C.没有超载D .不能确定39.按货物形态和运输方式可将海运货物分成_。杂货;固体散货;液体散货;冷藏货物;集装化货物A. ,B . ,C. ,D . ,40. _属于货物的物理特性。A.氧化性B.易燃性C.放射性D .腐蚀性41. 货物的有氧呼吸属于货物的 _。A.物理特性B.化学特性C.机械特性D .生物特性42. _不是包装的作用。A. 保护货物质量不变和数量完整B. 便于货物的衬垫、隔票C. 防止危险扩散,保护人身财产及环境的安全D. 便于货物的搬运、堆码、装卸及理货43. 装货清单上 ctn 缩写符号表示 _包装形式。A.钢瓶装B.牛皮纸袋装C. 纸板箱装D .琵琶桶装44.注明货物的发货港、卸货港、货物重量等的标志是货物的_。A.主标志B.副标志C.注意标志D.指示标志45.远洋运输中,货物主标志的内容包括贸易合同编号、信用证编号和_。A.发货人的名称B .目的地的全称C.收货人的名称D .卸货港的名称第二章 船舶载货能力1. 船舶满舱满载 (full and down) 系指 _。A. 船舶的重量性能和容积性能均得到了充分利用B. 船舶装载了足量货物C. 运费吨达到了最大值D. 船舶运输效益最大2. 船舶载货重量能力是指 _。A. 具体航次所能装运载荷的最大重量B. 具体航次所能装运货物的最大限重C. 具体航次所能装运的最大限度旅客及油水等的重量D. 具体航次所能装运的最大限度油水及压载水等的总重量3. 当航线水深不受限制时,船舶的航次净载重量与_有关。航程;航区水密度;航线气候条件;航行季节;始发港最大水深;船舶常数A. ,B . ,C. ,D. ,4. 当航线水深受限制时,船舶的航次载货重量能力与 _有关。空船重量;开航日期;浅区水密度;油水储备;富余水深A. ,B . ,C. ,D . ,5.某港口当局规定,船底富余水深取0. 5 m,该港基准水深 7. 20 m,装货期间最小潮高0. 37 m , 最大潮高 1. 16 m,则船舶在装货期间的最大允许吃水为_ m。A. 7. 86B. 7. 57C. 7. 07D.7. 156.某船 L 6690 t,过浅滩( =1.012)时最大吃水d=9 . 35 m 所对应的海水排水量 26330 t ,船由始发港至过浅处油水消耗475 t,则本航次所允许使用的总载重量为_t。A. 26471B . 18831C. 19360D . 197817. 当船舶由较高载重线海区航行至较低载重线海区时,且高载重线段所消耗的油水总量大于高低载重线所对应的排水量之差,则允许使用的总载重量应根据_确定。A. 较低载重线B. 较高载重线C. 较低载重线时的总载重量加上高载重线航段的油水消耗量D. 较高载重线时的总载重量减去高载重线航段的油水消耗量8. 当船舶由较高载重线海区航行至较低载重线海区时,且高载重线段所消耗的油水总量小于高低载重线所对应的排水量之差,则船舶允许使用的最大排水量应根据_确定。A. 较低载重线B. 较高载重线C. 较高载重线时的排水量加上低载重线航段的油水消耗量D. 较低载重线时的排水量加上高载重线航段的油水消耗量9. 船舶允许最大装载吃水应根据 _来确定。( 1)航经海区的水深( 2)航经海区载重线( 3)货物的积载因数( 4)船舶舱容系数A.( 1)( 2)B .( 2)( 3)C.(1)( 2)(3)D.( 2)( 3)( 4)10.某船计划航经海区允许使用的载重线依次为:热带 夏季 冬季 夏季,则允许使用的总载重量不可能根据 _ 确定。A.热带载重线C.冬季载重线B .D .夏季载重线视相应航段油水消耗量而定11. 在实际营运中,船舶航次储备量中的可变储备量包括_。A.船用备品B .粮食和供应品C.燃润料和淡水D .冷凝器中的水12. 确定航次储备量应根据 _。航程;油水补给计划;海况;油水消耗定额;船员习惯A. , C. ,B. ,D. ,13. 船舶常数是 _ ,其值越 _,船上最大装货量越少。A.变量;大B.定值;大C.定值;小D .变量;小14. 测定船舶常数时 _。A.排水量较大有利B .排水量较小有利C.应选取某一确定排水量D .不必考虑排水量的影响15. 某船修理后由 dM 查得 =7853 t (标准密度海水中) ,船上当时存油230 t,淡水 180 t,船员、行李、备品等 20 t,压载水 450 t ,已知当时的舷外水密度=1. 010 g/cm3 ,空船重量 L =6730 t ,则船舶常数为 _。A. 128 tB. 243 tC. 130 tD. 247 t16.某船某航次航程2345 海里,船舶排水量=18359t,船舶航速15 节,航行每天耗油水35 t,常数为249t,空船排水量为 6355 t,航行储备3 天,船舶航次净载重量为 _ t 。A. 12127B . 11422C. 11342D. 1152717. 某船 T=21367 t , S=20881 t ,空船L=5371 t ,船舶由夏季载重线海区航行至热带载重线海区时,且夏季载重线段油水消耗量306 t 。已知本航次需装油水等共440 t ,船舶常数219 t,则本航次最多载货_ t 。A. 15332B . 15006C. 14851D. 1568718. _不是提高船舶的载重能力的具体措施。A.装载重货后合理平舱B .减少船舶常数C.合理确定航次的油水数量D .正确确定船舶的装载水尺或载重线19. 提高船舶的载货重量能力的具体措施包括 _。合理编制积载计划, 减少压载; 减少船舶常数;合理确定航次的油水数量;正确确定船舶的装载水尺;正确确定船舶载重线A. ,和B . ,和C. ,和D . ,和20. 充分利用船舶净载重量和舱容的方法是_。A.品质相同的货物同装一舱C.轻重货物在各舱合理搭配B.D .种类相同的货物同装一舱积载因数相近的货物同配一舱21. 某轮某航次的净载重量为 15000t,货舱容积为 21540m 3,拟装金属制品、 木板和粮食, 其积载因数 (包括亏舱)分别为: 0. 436、2. 125、1. 436。现计划装粮食 5000t,问该轮要达到满舱满载,应装木板和金属制品各 _t。A.5920. 7; 4079. 3B. 5000.0;5000 . 0C.4079. 3; 5920. 7D . 4500.0;5500 . 046.某货舱舱容 2510 m3,该舱应装货2380 t,现拟配 S. F 分别为 1. 25 m 3/t( Cbs=16% )和 0. 86 m3/t( Cbs=10% )的两种货物,则各自应配装_t 可使其满舱。A.1830, 550B . 550 ,1830C. 1955, 425D . 441, 1939第三章船舶稳性1.按作用于船上外力矩的性质,将船舶稳性划分为_。A.静稳性和动稳性B.横稳性和纵稳性C.大倾角稳性和初稳性D.破舱稳性和完整稳性2. 稳性力矩是指 _ 。A. 船舶倾斜前后两浮力作用点距离与排水量之积B. 船舶倾斜前后两重力作用点距离与排水量之积C. 船舶自身具备的惯性力矩D. 船舶重力与浮力作用线之间垂直距离与排水量之积3. 船舶稳定平衡的主要特征是 _。A. 稳心在浮心之上,复原力矩大于零B. 重心在稳心之上,复原力矩大于零C. 重心在漂心之上,复原力矩大于零D. 稳心在重心之上,复原力矩大于零4.在研究初稳性时,船舶受外力作用发生小角度倾斜,则假定_。A.船舶的稳心发生变化B.船舶的重心发生变化C.船舶的浮心发生变化D.船舶的重心和浮心均发生变化5.某轮排水量为 15000 t,垂向总力矩 M z,船舶稳心距基线高度KM=7 . 68 m ,则其初稳=910006. 0 kN m性高度为 _ m。A.1. 00 B. 1. 25C. 1. 50D. 1. 766. 船舶小角度横倾时,稳心点 _。A.固定不动B .移动幅度很小而可以忽略C.移动幅度很大D .是否会发生移动不明确7.某轮排水量20532 吨,水线面面积对横倾轴的惯性矩为82684m4,所在水域水密度为1. 008 g/cm 3,则该轮的初稳心半径BM 为 _ m。A. 2. 84B. 3. 25C. 3. 65D. 4.068.对一般船舶吃水在满载水线附近时,横稳心半径随吃水的增加而_ 。A. 减小B. 增大C. 无关D.不确定9. 船舶重心距基线高度 KG 随船舶排水量的减小而 _ 。A.增大B.减小C.不变D.10.某舱内存在自由液面,其对稳性的减小值变化趋势不定_。A. 随舱内液面面积的增大而增大B. 随舱内液面面积的增大而减小C. 与舱内液面面积无关D. 与舱内液面面积关系不能确定11.某一梯形压载舱(舱内为标准淡水)存在自由液面,舱长12. 3m,舱前宽 10. 4m,舱后宽 8.5m,若当时船舶排水量=6638t,则该液舱自由液面对船舶GM 的修正值为 _m。A. 0. 118B . 0. 136 C. 0. 152D. 0. 17112.某船一矩形液面的液舱未满, 该舱长 25m,宽 16m,舱内液体的密度为 0. 85g/cm3 ,船舶排水量为22653t,则该液舱液面对 GM 的减小值为 _m。A. 0. 22B. 0. 25C. 0. 28D. 0. 3213. _一定使船舶的稳性变小。A.加压载水B .底舱装重大件货物C.向下移动货物D .用船吊装卸货物14. 少量装载时,若船舶 KM 值不变,则货物装于 _将使 GM 增大。A.船舶重心之上B .船舶重心之下C.船舶稳心之上D .船舶漂心之下15. 卸载悬挂货物对稳性的影响相当于_。A.将悬挂货物移到悬挂点处B.将悬挂货物由悬挂点处卸出C.将悬挂货物移到船舶重心处D.将悬挂货物移到船舶浮心处16.某船排水量=6000t,现若在船舶重心之上6m 处加载货物300t,则此项加载对初稳性高度的影响值是 _m。A. 0. 25B. 0. 29 C. 0. 29 D. 0. 2517. 某船=12000t,若垂向移货 400t,移动前后的货物重心高度分别为15. 0m 和 7. 0m,则 GM 的改变量为 _m。A. 0. 10B. 0. 12C. 0. 21D. 0. 2718.在船舶静稳性曲线图上,外力矩和复原力矩相等时对应的横倾角是_。A.静倾角B.动倾角C.极限动倾角D.极限静倾角19. 在船舶静稳性曲线图上, GZ 在横倾角 _时为负值。A.小于甲板浸水角B.小于稳性消失角C.大于稳性消失角D.大于甲板浸水角20. 在吃水和重心位置相同的条件下, 船宽较大的船其静稳性曲线 _,而较小船宽的船其曲线 _。A. 陡峭,平缓B . 平缓,陡峭C. 陡峭,陡峭D . 平缓,平缓21. 船舶=10550 t, GM=1 . 27 m ,因油水使用左右不均而存在初始横倾角0=2 . 2,则船舶横倾角为10时 GZ 减小 _m。A.0. 05 mB . 0. 07 mC. 0. 09 mD. 0. 11 m22.在动稳性曲线图上,曲线最高点所对应的横倾角为船舶的_ 。A.静倾角B. 动倾角C. 稳性消失角D. 极限静倾角23.保证船舶受突加外力作用而快速倾斜时不致翻沉的条件是_ 。A.复原力矩大于横倾力矩B.要有足够的航速C.复原力矩所做的功大于横倾力矩所做的功D .要有足够的干舷24. 利用动稳性曲线图求取最小倾覆力矩时,若不考虑船舶横摇角和进水角的影响,过原点作动稳性曲线的切线,则切点对应角为 _ 。A.甲板浸水角B .极限动倾角C. 极限静倾角D.稳性消失角25.根据 IMO 对船舶完整稳性的要求,无限航区航行的普通货船,横倾角等于30处所对应的复原力臂值应不小于 _ m。A.0. 15 B.0. 20C. 0. 30D. 0. 3526.IMO 完整稳性建议的天气衡准中面积的右边界对应横倾角不大于_ 。A.60 B. 50 C. 57.3 D. 9027.我国船舶与海上设施法定检验规则对船舶稳性的要求应_。A.开航时必须满足B.航行途中必须满足C.到港时必须满足D.整个航程必须满足28.某船经初始横摇角及进水角修正后求得最小倾复力臂为0. 18 m,查得风压倾侧力臂为0. 12 m ,则该船 _。A. 稳性衡准数符合要求 C. 稳性符合要求B .稳性衡准数不符合要求D .稳性不符合要求29. 船舶的临界初稳性高度值 GM C 随船舶 _的变化而变化。A.排水量B.横倾角C.浮心位置D.重心高度30.根据经验,为了满足船舶具有适度的稳性,对具有二层舱的船舶来说,其底舱应占全部货量的左右。_A. 1/2B. 7/10C. 4/5D. 9/1031. 船舶倾斜试验的目的是 _。A.测量船舶半载时的重心高度B.测量空船时的重心高度C.测量船舶满载时的重心高度D.测量船舶任一载重时的重心高度32. _不是船舶稳性报告书中的基本内容。A. 基本装载情况总结表B. 液体舱自由液面惯矩表及初稳性高度修正说明C. 纵向强度和局部强度校核表D. 临界重心高度曲线和临界初稳性高度曲线33. 其他条件相同,船舶的横摇周期_。A. 与GM无关B . 随 GM 的增加而减小C. 随 GM 的增加而增加D . 与 GM 的关系不定34.某船满载排水量=8000 t,在航行中测得船舶的横摇周期T=21s,根据经验,该船的初稳性高度值_。A.过小B. 正好C.过大D.与稳性无关35.船舶因少量货物装卸左右不均形成较大初始横倾角,表明此时_。A.稳性较大B.稳性较小C.横倾力矩较大D.货物重量较大36.一艘满舱满载的船舶若稳性不足时,可通过_来调整。A.打压载水B .加装甲板货C.垂向轻重货物等体积互换D .横向轻重货物等体积对调37.某轮排水量为10000 t,计算求得 GM=0 . 46 m 。现要求初稳性高度达到 0. 68 m。假如在上、下层舱间移动货物,垂向距离为8 m,则至少应移货 _t。A.250B.265C. 275D. 28538.某船排水量 6402 t , KG=7 . 4 m , GM=0 . 67 m ,现拟在 Zp=1. 3 m 处加压载水将GM 调至 0. 80 m ,则应打进压载水 _t。(忽略自由液面影响)A.139B.175C. 187D. 19939.某船计算得: =6901 t , KM=6 . 37 m ,KG=5 . 21 m,自由液面力矩 4399. 81 kNm,船舶重心偏离中纵剖面 0. 06 m,则船舶初始横倾角为 _。A.3. 0B. 2. 8 C. 1. 3 D. 4.640.某船装货时左倾2. 3,当时船舶=6836 t, KM=6 . 12 m, KG=5 . 33 m,拟在右舷距船中货调平船舶,应装载货物_t。4. 2 m 处装A. 61B. 43C. 70D. 5241. _不是为避免船舶产生初始横倾角的措施。A.使货物重量横向对称分布B.左右油水舱均衡使用C.合理分配各舱货物重量D .压载舱横向对称压水42. 某船 =7652 t,GM=0 . 78 m,船舶右倾 3,现拟调拨压载水将调平船舶,已知左、右压载水舱舱容中心横向间距 8 m,则调拨应压载水 _t。A. 55B. 44C. 39D. 31第四章船舶吃水差1.当船舶的尾吃水大于首吃水时,我国通常定义为_。A.尾倾,吃水差用正值表示C.首倾,吃水差用正值表示B.D .尾倾,吃水差用负值表示首倾,吃水差用负值表示2. 吃水差产生的原因是 _。A. 船舶装载后重心不与浮心共垂线B. 船舶装载后漂心不与重心共垂线C. 船舶装载后重心不与正浮时漂心共垂线D. 船舶装载后重心不与正浮时浮心共垂线3. 船舶装载后经查算漂心在中前,则船舶_。A.首倾B.尾倾C.正浮D.浮态不能确定4. 某船原首倾,现首吃水减小尾吃水增加,则其首倾_。A.减小B.增加C.不变D.变化趋势不能确定5. 为了减小船舶首倾,应在 _之_ 加装少量货物。A.漂心;后B.浮心;前C.漂心;前D .船中,后6.少量装卸时,所装卸货物重心离_越远,对吃水差的影响越大。A.船舶稳心B.船舶漂心C.船舶重心D .船舶浮心7.大量装卸时,所装卸货物重心离装卸后的_越远,对吃水差的影响越大。A.船舶稳心B.船舶漂心C.船舶重心D .船舶正浮时浮心8. 将少量载荷装于船舶漂心处时,则船舶_。A.首尾吃水不变B .吃水差不变,平行下沉C.首吃水减少,尾吃水增加D .首吃水增加,尾吃水减少9.某轮装载后其吃水差t= 0. 9 m,由此可以得出以下_结论。A.船舶重心在船中之前B.船舶重心在船中之后C.船舶重心在正浮时浮心之前D.船舶重心在正浮时浮心之后10.在船中后卸下小量货物,则船舶_。A.首倾增加B.尾倾增加C.平行沉浮D .浮态的变化不能确定11.船舶舷外水密度增加,且浮心位于漂心以前,则船舶尾倾_。A.增加B.减少C. 不变D.不能确定12. 舷外水密度改变不能引起 _的改变。A.船舶首、尾吃水B.船舶平均吃水13.船舶初始浮态为首倾,欲使之转为尾倾,应在A.船中后B.浮心后C.重心后C.船舶吃水差D .船舶重心_加载少量货物。D.漂心后14. 舱内货物纵向移动后, _不变。A.吃水差B.重心纵向坐标C.平均吃水D .浮心位置15.某轮 Lbp=180m ,根据 IMO 及我国的要求,船舶空载时其最小平均吃水dm建议满足以下_要求。A. dm 0. 025L bp B. dm 0. 02L bp2 C. dm 0. 012L bp D. dm 0. 012L bp 216.某轮两柱间长150m,根据 IMO 及我国的要求,其空船压载航行时的最小首吃水dF 为 _m。A.2. 16B .3. 75C. 3. 80D.5. 0017.某轮按吃水差和排水量计算首吃水,已知平均吃水为9. 723m,漂心距船中距离为 0. 529m,两柱间长为 139. 2m,吃水差为1. 588m,则该轮的首吃水为_m 。A.9. 82B .10. 71C.8. 92D. 11. 6018.某轮船长 Lbp=120 m,根据预定达到的船舶排水量查取对应的平均吃水为dM =5. 50 m,漂心距船中距离为 3. 85 m,吃水差设定为尾倾60 cm,则装完货后船舶的首尾吃水各为_m。A.5. 15, 5. 85B. 5. 18, 5. 78C. 5. 20, 5. 80D. 5. 25, 5. 7519.船舶装载后=18000 t, Xg=1 . 36 m , X b=1. 91 m, MTC=210 t m/cm ,则船舶的吃水差为 _m。A.0. 47B. 1.10C. 0.47D. 1. 1020.利用“加载100 t 首、尾吃水变化数值表”求首、尾吃水改变量时,两者的数值_ ,符号 _。A.相同;相反B .不同;相反C.不同;相同D .不一定相同;不定21.某船首尾平均吃水dm=5 . 47m,吃水差 t= 1. 55m,两柱间长 L bp=85m,漂心在船中后 1. 72m,则该轮经漂心修正后的平均吃水为_m。A.5. 47B .5. 44C. 5. 50D.5. 5322.某轮装货临近结束尚有200t 货未装,此时查得MTC=225 (9 . 81kNm/cm) 。假定将此 200t 货装于漂心后 25m 处的舱内,则吃水差改变量为_m。A.0. 22B .0. 22C.0.32D . 缺少条件,不能计算23. 某船 TPC=12 . 8t/cm ,MTC=71 . 49. 81kNm/cm, Xf =0,在 X p=21 . 6m 处卸载 206t 货后船舶首、尾吃水改变量分别为 _m。A. 0. 15, 0. 47B .0. 15, 0. 47C. 0. 47, 0. 15D. 0. 47,0. 1524. 将一定货物 _移动,首倾减小最显著。A.自船首向船尾B .自船首向船中C.自船中向船尾D .自中前某处向中后某处25.船舶纵向移动载荷调整吃水差,已知 t= 1. 30m,则由中部舱室向首部舱室移货时,尾吃水差将_。A.增大B.减小C.不变D.变化趋势不定26. 调整船舶吃水差时,主要综合考虑船舶的吃水差和_的要求。A.吃水B.稳性C.局部强度D .纵向强度27. 吃水差曲线图的纵坐标是 _,横坐标是 _。A.平均吃水;排水量B.载荷对船中力矩的代数和;排水量C.载荷对船中力矩的代数和;平均吃水D.首吃水;尾吃水28. 在吃水差比尺中,根据 _和 _可以查出加载 100t 的首、尾吃水改变量。A. dM 和 X pB. dM 和 X bC. 和 X gD. 和 X f29.某轮 dF=5. 48m, dA =6. 16m,计划在第4 舱驳卸货物以调平吃水,查吃水差比尺在该舱加载100 吨船首吃水变化0.04m,尾吃水变化 0. 23m,则调平后船舶吃水为 _m。A.5. 82B. 5.58 C. 5.47D. 5.5130.某船 dF=5. 52m, dA =6. 40m,查得在第3 舱装载 100 吨船首吃水变化0. 06m,尾吃水变化0. 28m,则在第3 舱驳卸 142 吨货物后船舶吃水差改变_m。A. 0.33B.0. 40C.0. 48D .0. 63第五章船舶强度1.船舶纵向强度是指船舶结构抵抗_。A. 船体沿船宽方向发生损坏及变形的能力B. 各层甲板沿船长方向发生扭曲变形的能力C. 船体沿船长方向产生剪切及弯曲变形的能力D. 载荷和水压力作用保持不损坏和不发生很大变形的能力2. 按照船舶所受外力的分布和船体结构变形范围的不同,将船舶强度分为_。A.纵强度和横强度B.总强度和局部强度C.总强度和扭转强度D.横强度和扭转强度3.引起船舶纵向变形的主要原因是_。A. 船体纵向构件的刚度不足B. 船体纵向构件的强度不足C. 船舶所受重力和浮力不相等D. 船体沿长度方向重力和浮力分布不均衡4.船舶装载后呈中垂状态,若航行中波长近似等于船长,且_在船中时,会加大中垂弯矩。A.波峰B. 波谷C.波长的 1/3 处D . 波谷与波峰之间5.一般货船在通常装载情况下,其弯矩的最大值通常位于_ 附近。A.船中前后B.距首尾 L bp/3 处C.距首尾 L /4处D.距船中 L /6处bpbp6. 影响船舶浮力沿船长方向分布的因素是_。A.上层建筑形状B .船体形状C.船体水线下体积的形状D .船舶重力分布7. 船舶中垂的特征是 _。A. 船中部上拱,上甲板受压,船底受拉B. 船中部上拱,上甲板受拉,船底受压C. 船中部下垂,上甲板受压,船底受拉D. 船中部下垂,上甲板受拉,船底受压8.某船测得首吃水为 4. 44m、 4. 38 m,尾吃水为_,变形值为 _ 。6. 33m、 6. 37m,船中吃水为5. 44m、 5. 48m,则该轮A.中拱, 8cmB.中拱, 6cmC.中垂, 8cmD.中垂, 12cm9. 船舶各剖面许用弯矩和许用剪力通常_ 。A.为相同值B.首尾较大而中部较小C.中部较大而首尾较小D.与重力沿船长的分布有关10. 影响船舶中剖面实际静水弯矩M S的因素有 _。A. 船宽和垂线间长B. 垂线间长、计算装载状态的方形系数和排水量C. 船宽、垂线间长和夏季水线下的方形系数D. 船宽、垂线间长、夏季水线下的方形系数和平均吃水11. 某轮最大许用静水弯矩M S=27861 9. 81 kN m,装载后算得实际静水弯矩M S=30595 9. 81 kN m,则船舶 _ 。A. 处于中拱状态且满足总纵强度的要求B. 处于中拱状态且不满足总纵强度的要求C. 处于中垂状态且满足总纵强度的要求D. 处于中垂状态且不满足总纵强度的要求12.在船舶强度曲线图上,位于点划线与虚线之间的区域表示_。A. 应力超出强度要求B. 应力达到强度的极限值C. 满足强度要求,应力处于允许范围D. 满足强度要求,应力处于有利范围13. 利用强度曲线校核船舶强度时,载荷纵向弯矩Pii| X|中不包括 _形成的力矩。A. 船员、行李、备品B. 船舶常数C. 空船D. 油水等航次储备14. 设某船 No. 5 货舱后舱壁距船中距离为57. 1 m,算得由船尾到该舱壁的重力和重力距中力矩分别为931t、 61782 9. 81 kNm,查得浮力和浮力距舱壁力矩分别为269t,1538 9. 81 kNm,则该舱壁处的弯矩为 _ 9. 81 kNm。A. 75604B . 44884C. 113404D. 708415.现算得某船由船尾到No.3 货舱后舱壁的重力为8631t,查得相应浮力为9411t,且许用剪力为 2340 t,则该舱壁处的剪力为_t 且 _。A. 390,满足强度要求B .390,不满足强度要求C. 780,满足强度要求D .780,满足强度要求16.某轮船长148m,观测得首、中、尾吃水值分别为6.52m、7. 48m、7. 88m,则可判定该船纵向变形值处于 _范围。A.极限B. 危险C.正常D. 有利17. 中机船满载时呈 _变形,且该变形随船舶吃水的减小而_。A.中垂;减小B . 中拱;减小C.中垂;增加D. 中拱;增加18._采用中区压载,有利于减小过大的_变形。A.尾机船;中拱B .中机船;中垂C.尾机船;中垂D .中后机船;垂拱19.按舱容比例分配各舱货重,可以保证船舶的_。A. 纵向强度受损,且可能产生中垂或中拱B. 纵向强度受损,且不可能产生中垂或中拱C. 纵向强度不受损,且不可能产生中垂或中拱D. 纵向强度不受损,但仍可能产生中垂或中拱20. 船舶装载后为中拱状态,为减小尾倾,应将_。A. 压载水加在中区B. 压载水加在首部C.压载水加在尾部D.尾部压载水移至中区21.作用在载荷部位上的货物重力均匀分布在某一较大面积上,此种载荷称为A.集中载荷B.均布载荷C.车辆载荷D .集装箱载荷_。22. 集装箱载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