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命题点命题点1 碳和碳的氧化物碳和碳的氧化物(必考)(必考)1. (2017江西江西5题题2分)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有很大分)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差异的原因是 ( ) A. 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B. 原子大小不同原子大小不同C. 原子种类不同原子种类不同 D. 原子数目不同原子数目不同A 2. (2014江西江西13题题3分分)下列物质用途与性质对应关系合下列物质用途与性质对应关系合理的是理的是 ( )A. 金刚石用于裁玻璃金刚石用于裁玻璃硬度大硬度大B. 一氧化碳用于冶炼金属一氧化碳用于冶炼金属氧化性氧化性C. 二氧化碳用于灭火二氧化碳用于灭火能与水反应能与水反应D. 活性炭用于净水活性炭用于净水_A 吸附性吸附性【解析解析】金刚石用于裁玻璃是利用其硬度大的性质;一氧化金刚石用于裁玻璃是利用其硬度大的性质;一氧化碳用于冶炼金属是利用其还原性;二氧化碳用于灭火是利用碳用于冶炼金属是利用其还原性;二氧化碳用于灭火是利用其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的性质;活性炭其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的性质;活性炭用于净水是利用其吸附性,可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用于净水是利用其吸附性,可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命题点命题点2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7年年4考)考)6. 2016江西江西21(2)()(3)题)题7分请你根据下图回答有关问分请你根据下图回答有关问题:题:第第6题图题图(2)实验室欲制备并收集二氧化碳,需在图一中选用)实验室欲制备并收集二氧化碳,需在图一中选用A、B与与_(填序号)组合,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填序号)组合,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3)图二是两套干燥气体的装置,可用于干燥二氧化碳)图二是两套干燥气体的装置,可用于干燥二氧化碳的是的是_(填(填“甲甲”或或“乙乙”),不能选择另一套的),不能选择另一套的原因是原因是_。D、F CaCO3 2HCl= CaCl2H2OCO2 甲甲 二氧化碳能与碱石灰反应被吸收二氧化碳能与碱石灰反应被吸收 【解析解析】(2)实验室用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实验室用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发生装置为固液不加热型,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化碳,发生装置为固液不加热型,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能与水反应,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能与水反应,不宜用排水法收集,故制备并收集二氧化碳应选用不宜用排水法收集,故制备并收集二氧化碳应选用A、B与与D、F进行组合;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进行组合;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 CaCl2H2OCO2。(3)二氧化碳不与硫酸反应,二氧化碳不与硫酸反应,可用浓硫酸进行干燥。二氧化碳能与碱石灰反应而被吸收,可用浓硫酸进行干燥。二氧化碳能与碱石灰反应而被吸收,故不能用碱石灰进行干燥。故不能用碱石灰进行干燥。 命题点命题点3 低碳生活低碳生活(7年年1考)考)8. 2017江西江西18(1)题)题1分分“共享单车共享单车”是指在公共场所是指在公共场所提供共享服务的自行车,由于符合提供共享服务的自行车,由于符合“低碳出行低碳出行”的理念,颇的理念,颇受年轻人的喜爱。受年轻人的喜爱。(1)“低碳出行低碳出行”中中“低碳低碳”指的是较低的指的是较低的_气体排放。气体排放。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或或CO2) 【解析解析】“低碳出行低碳出行”中的中的“低碳低碳”指的是较低的二氧化指的是较低的二氧化碳的排放。碳的排放。命题点命题点4 二氧化碳的循环二氧化碳的循环(7年年1考)考)9. (2012江西江西18题题6分分)工业上常用工业上常用“碳捕捉碳捕捉”技术将技术将CO和和CO2混合气体中的混合气体中的CO2捕捉并回收捕捉并回收CO,其基本过程如图所示其基本过程如图所示(部分条件及物质未标出)。(部分条件及物质未标出)。第第9题图题图(1)反应分离出的)反应分离出的CO2可制成干冰,干冰常用于可制成干冰,干冰常用于_。(2)反应在)反应在“反应分离室反应分离室”内进行。将内进行。将NaOH溶液与溶液与CaCO3分离的操作是分离的操作是_。(3)“捕捉室捕捉室”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人工降雨 过滤过滤 2NaOH CO2= Na2CO3H2O (4)下列有关该捕捉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有)下列有关该捕捉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有_。A.捕捉到的捕捉到的CO2可制备其他化工产品,减少了温室气体可制备其他化工产品,减少了温室气体 排放排放B. “反应分离室反应分离室”中的反应要吸收大量热中的反应要吸收大量热C. 整个过程中,只有一种物质可循环利用整个过程中,只有一种物质可循环利用D. 能耗大是该捕捉技术的一大缺点能耗大是该捕捉技术的一大缺点AD 【解析】(1)干冰可用于制造舞台云雾效果、用于人工降雨或干冰可用于制造舞台云雾效果、用于人工降雨或用作制冷剂等。用作制冷剂等。(2)将液体与液体中没有溶解的固体分离开的将液体与液体中没有溶解的固体分离开的操作是过滤。操作是过滤。(3)从氢氧化钠溶液的循环可知,捕捉室是用氢从氢氧化钠溶液的循环可知,捕捉室是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4)该过程中氢氧化钠溶液和氧化该过程中氢氧化钠溶液和氧化钙可以循环利用,钙可以循环利用,“反应分离室反应分离室”中进行的反应是生石灰与中进行的反应是生石灰与水的反应,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前者放出大量的热,后水的反应,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前者放出大量的热,后者反应温度变化不明显,反应的条件是高温,所以该过程者反应温度变化不明显,反应的条件是高温,所以该过程耗能较大。耗能较大。更多习题见更多习题见Word 化学方程式梳理_;_;_;_;_;CO2= CO2(充分燃烧充分燃烧) (合理即可合理即可)点燃点燃2CO2 = 2CO(不充分燃烧不充分燃烧)点燃点燃CO2C= 2CO高温高温2COO2= 2CO2 (合理即可合理即可)点燃点燃Ca(OH)2CO2=CaCO3H2O _ _ ; CaCO3 = CaOCO2 (或或CaCO32HCl= CaCl2H2OCO2)高温高温_;_;_ _;_; _; _;111112122NaOHCO2 = Na2CO3H2ONa2CO32HCl= 2NaClCO2H2O(合理即可合理即可)H2CO3= CO2H2OCH42O2 = CO22H2O点燃点燃CO2H2O= H2CO3NaHCO3HCl= NaClH2OCO2 (或或2NaHCO3 = Na2CO3H2OCO2) 考点梳理碳单质碳单质(7年年5考)考)物理性质及用途物理性质及用途化学性质及用途化学性质及用途金刚石金刚石石墨石墨C60【注意注意】木炭、活性炭的主要成分是木炭、活性炭的主要成分是碳单质,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因此碳单质,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因此具有很强的吸附性,可用于吸附色素、具有很强的吸附性,可用于吸附色素、异味及有毒气体,可用于净水等异味及有毒气体,可用于净水等物理性质差物理性质差异大的原因:异大的原因:_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物物理理性性质质及及用用途途物理性质物理性质:无色透明、正八面体形状的固体,天无色透明、正八面体形状的固体,天然存在最然存在最_的物质的物质用途:用于裁玻璃、切割大理石、加工坚硬的用途:用于裁玻璃、切割大理石、加工坚硬的金属、作钻探机钻头、装饰品等金属、作钻探机钻头、装饰品等硬硬 金刚石金刚石物理性质物理性质:深灰色,有金属光泽而不深灰色,有金属光泽而不透明的细鳞片状固体,质软透明的细鳞片状固体,质软,有滑腻有滑腻感和良好的感和良好的_ 性性用途:可用于制造铅笔芯、石墨电用途:可用于制造铅笔芯、石墨电极、电刷等极、电刷等导电导电 石墨石墨物理性质物理性质:以单质形式存在的碳,分子构以单质形式存在的碳,分子构成形似足球成形似足球用途:广泛应用于超导、催化、材料、用途:广泛应用于超导、催化、材料、医学及生物等领医学及生物等领 域域C60稳定性:碳单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如用稳定性:碳单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如用墨汁书写的字画能保存很长时间而不褪色墨汁书写的字画能保存很长时间而不褪色可可燃燃性性氧气充足氧气充足_(化学方程式,下同)(化学方程式,下同)氧气不足氧气不足_还还原原性性与二氧化碳反应与二氧化碳反应_与氧化铜反应与氧化铜反应_与氧化铁反应与氧化铁反应_CO2= CO2 点燃点燃2CO2 =2CO 点燃点燃CCO2 =2CO 高温高温2CuOC =2CuCO2 高温高温2Fe2O33C =4Fe3CO2 高温高温可用于可用于冶炼金冶炼金属属化学性质相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似的原因:_都是由碳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元素组成的化化学学性性质质及及用用途途碳碳的的氧氧化化物物CO (7年年2考)考)CO2(必考)(必考)CO与与CO2的的区别与联系区别与联系CO2与与CO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 _ CO与与CO2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化:CO CO2C燃燃或或氧氧化化高高件件下下与与 反反烧温条应2727分子构成不同分子构成不同 物理性质物理性质: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 _溶溶于水、密度比空气于水、密度比空气 _化学性质及用途化学性质及用途【温馨提示温馨提示】CO有毒,在实验室中应特别注意有毒,在实验室中应特别注意尾气处理,用煤等含碳燃料取暖时,一定要保持尾气处理,用煤等含碳燃料取暖时,一定要保持室内通风,防止室内通风,防止CO中毒中毒 10101111难难 小小 CO(7年年2考)考)可可燃燃性性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 _现象:发出蓝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热,现象:发出蓝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热,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还还原原性性与与CuO反应反应 _与与Fe2O3反应反应 _用作气用作气体燃料体燃料用于冶用于冶金工业金工业12121313 1414毒性毒性:CO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之失去携氧能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之失去携氧能力,造成人体缺氧,严重时会危及生命力,造成人体缺氧,严重时会危及生命2COO2 =2CO2 点燃点燃COCuO =CuCO2 3COFe2O3 =2Fe3CO2 高温高温化化学学性性质质及及用用途途物理性质:物理性质: _色无味的气体、色无味的气体、 _溶溶于水、密度比空气于水、密度比空气 _,固态二氧化碳俗称固态二氧化碳俗称 _化学性质化学性质用途:绿色植物用途:绿色植物 _的原料、作灭火剂、干的原料、作灭火剂、干冰用于冰用于 _、作气体肥料、化工产品的原料、作气体肥料、化工产品的原料等等制取制取151516161717181824242525无无 能能 大大 干冰干冰 光合作用光合作用 人工降雨人工降雨 CO2(必考)(必考)a. 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b. 与水反应:化学反应方程式与水反应:化学反应方程式 _(生成的(生成的H2CO3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碳酸不稳定,不稳定, 很容易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很容易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19192020CO2H2O= H2CO3 H2CO3= CO2H2O 化化学学性性质质d. 与碳反应:与碳反应:CO2+C= 2COe. 参与光合作用参与光合作用高温高温c. 与碱反应与碱反应与澄与澄清石清石灰水灰水与氢与氢氧化氧化钠钠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 _现象:澄清石灰水现象:澄清石灰水 _应用:实验室常利用该反应原理检验二氧化碳气体应用:实验室常利用该反应原理检验二氧化碳气体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 _应用:实验室常利用该反应应用:实验室常利用该反应原理吸收或除去二氧化碳原理吸收或除去二氧化碳212122222323CO2Ca(OH)2= CaCO3H2O 变浑浊变浑浊 CO22NaOH= Na2CO3H2O 与与碱碱反反应应实验视频实验视频探究二氧化碳与氢氧化探究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钠溶液的反应工业制法:高温煅烧石灰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工业制法:高温煅烧石灰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实验室制法(详见实验突破栏目)实验室制法(详见实验突破栏目)(7年年4考)考)2626CaCO3= CaOCO2 高温高温制制取取二氧二氧化碳化碳对生对生活和活和环境环境的影的影响响氧气氧气 2828人人和和物物的的 、 、化化石石燃燃料料的的燃燃等等色色植植物物的的 动烧绿2929自然界中的自然界中的CO2循环循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二氧化碳无毒但不能供给呼吸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二氧化碳无毒但不能供给呼吸;当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超过正常含量时,会对人体健当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超过正常含量时,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如气闷、头昏等康产生影响,如气闷、头昏等_温室效应温室效应(7年年2考)考)低碳生活低碳生活(7年年1考)考)【特别提醒特别提醒】二氧化碳增多会加剧二氧化碳增多会加剧“温室效应温室效应”,使全球气候变暖,但二氧化碳不是空气污染物使全球气候变暖,但二氧化碳不是空气污染物呼吸作用呼吸作用 光合作用光合作用 加剧原因:一是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二是加剧原因:一是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二是森林资源的不断减少森林资源的不断减少危害:导致全球气候变暖,使冰川融化、海危害:导致全球气候变暖,使冰川融化、海平面升高、引起气候反常、土地沙漠化、生平面升高、引起气候反常、土地沙漠化、生态环境被破坏、生物物种减少等态环境被破坏、生物物种减少等温室效应温室效应(7年年2考)考)缓解措施缓解措施缓缓解解措措施施a.减少减少CO2的排放,如减少对的排放,如减少对 _、 _和和 _等化石燃料的使用;开发利用新能源,等化石燃料的使用;开发利用新能源,如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如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b.吸收吸收CO2,如大力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等(植,如大力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等(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大自然中消耗物的光合作用是大自然中消耗CO2的主要途径)的主要途径)303031313232煤煤 石油石油 天然气天然气 概念:较低的二氧化碳的排放概念:较低的二氧化碳的排放做法:使用清洁能源、减少使用一次性筷子做法:使用清洁能源、减少使用一次性筷子和塑料袋、提倡纸张双面使用、教科书循环和塑料袋、提倡纸张双面使用、教科书循环使用、减少私家车的使用、选择骑自行车或使用、减少私家车的使用、选择骑自行车或乘公交车(低碳出行)等乘公交车(低碳出行)等低碳生活低碳生活(7年年1考)考) 重难点突破重难点突破CO和和CO2的鉴别与除杂(难点、易错点)的鉴别与除杂(难点、易错点)(1)鉴别)鉴别方法方法COCO2点燃点燃燃烧,发出蓝色火焰燃烧,发出蓝色火焰不燃烧不燃烧通入澄清石灰水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不变浑浊石灰水不变浑浊石灰水变浑浊石灰水变浑浊方法方法COCO2通入紫色石蕊溶液通入紫色石蕊溶液溶液不变色溶液不变色溶液变红溶液变红通过灼热通过灼热CuO粉末粉末固体变红固体变红固体不变色固体不变色(2)除杂)除杂CO2中混有少量中混有少量CO:将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灼热的:将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灼热的CuO粉末,粉末,CO与与CuO粉末反应生成粉末反应生成CO2和和Cu,但是不能用点燃的方法进,但是不能用点燃的方法进行除杂(行除杂(CO2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含有少量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含有少量CO的的CO2不能不能被点燃)。被点燃)。CO中混有少量中混有少量CO2:将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的:将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的NaOH溶液溶液(NaOH溶液吸收二氧化碳)后,再通过浓硫酸干燥;或将溶液吸收二氧化碳)后,再通过浓硫酸干燥;或将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红热的木炭(木炭与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红热的木炭(木炭与CO2反应生成反应生成CO)。)。例例 下列各组实验设计方案中合理的是(下列各组实验设计方案中合理的是( )选项选项实验目的实验目的实验方案实验方案A除去除去CO2中的中的CO将混合气体点燃将混合气体点燃B区分区分CO和和CO2通过闻气味的方法通过闻气味的方法C除去除去CO中的中的CO2将混合气体通入氢氧化钠溶液将混合气体通入氢氧化钠溶液后,再通入浓硫酸中后,再通入浓硫酸中D检验检验CO中是否有中是否有CO2存在存在将气体通入灼热的氧化铜中将气体通入灼热的氧化铜中C 实验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实验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7年年4考:考:2016.21,2014.15B,2012.20(2),2011.25(3)1.实验用品:锥形瓶(或试管)、长颈漏斗(或分液漏斗)、实验用品:锥形瓶(或试管)、长颈漏斗(或分液漏斗)、双孔橡胶塞、玻璃导管、胶皮管、集气瓶、玻璃片、火柴。双孔橡胶塞、玻璃导管、胶皮管、集气瓶、玻璃片、火柴。2. 药品选用及实验原理药品选用及实验原理(7年年1考)考)(1)药品选用: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药品选用: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实验视频实验视频二氧化碳的实验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制取(2)反应原理:)反应原理: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用化学方程式表示)。2016.21(2)第)第2空空【注意注意】不能用浓盐酸代替稀盐酸,因为浓盐酸具有挥发性,使不能用浓盐酸代替稀盐酸,因为浓盐酸具有挥发性,使生成的生成的CO2中混有氯化氢气体,制得的气体不纯。中混有氯化氢气体,制得的气体不纯。不能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因为稀硫酸与碳酸钙反应生不能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因为稀硫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的硫酸钙微溶于水,覆盖在大理石(或石灰石)表面阻成的硫酸钙微溶于水,覆盖在大理石(或石灰石)表面阻碍反应的进行。碍反应的进行。CaCO32HCl= CaCl2CO2H2O不能用碳酸钠(或碳酸钾)代替大理石(或石灰石),因不能用碳酸钠(或碳酸钾)代替大理石(或石灰石),因为碳酸钠(或碳酸钾)是粉末状固体,与稀盐酸接触面积大,为碳酸钠(或碳酸钾)是粉末状固体,与稀盐酸接触面积大,反应剧烈,不利于控制反应速率及气体的收集。反应剧烈,不利于控制反应速率及气体的收集。3. 发生装置的选择发生装置的选择(7年年2考)考)(1)选择依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依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固液常温型固液常温型)。(2)发生装置)发生装置2016.21(2)第)第1空,空,2012.20(2)第)第1空空A装置便于添加药品且产生的气体量大,但无法控制反应速装置便于添加药品且产生的气体量大,但无法控制反应速率;率;B、C装置便于添加药品并能控制反应速率,还有利于装置便于添加药品并能控制反应速率,还有利于节约药品;节约药品;D装置可以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装置可以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解读:组装仪器时若使用长颈漏斗,则长颈漏斗要伸入液面解读:组装仪器时若使用长颈漏斗,则长颈漏斗要伸入液面_,形成,形成“液封液封”,防止气体从,防止气体从_逸出。逸出。以下以下 长颈漏斗长颈漏斗 4. 收集装置的选择收集装置的选择(7年年2考)考)(1)选择依据: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选择依据: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2)收集装置)收集装置2016.21(2)第)第1空,空,2012.20(2)第)第1空空由于二氧化碳能由于二氧化碳能_,且密度比空气,且密度比空气_,所以采用,所以采用_法收集,收集装置如图法收集,收集装置如图E所示。还可选用如图所示。还可选用如图F装置收集,气体由装置收集,气体由“a”端进入,在端进入,在“b”端验满。端验满。解读解读:收集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应正放在桌面上。收集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应正放在桌面上。溶于水溶于水 大大 向上排空气向上排空气 5. 操作步骤操作步骤(1)连:连接仪器。)连:连接仪器。(2)查:检查装置气密性。)查:检查装置气密性。(3)装:往锥形瓶(或试管)中装入大理石(或石灰石),)装:往锥形瓶(或试管)中装入大理石(或石灰石),向长颈漏斗(或分液漏斗)中滴加稀盐酸。向长颈漏斗(或分液漏斗)中滴加稀盐酸。(4)收:收集二氧化碳。)收:收集二氧化碳。(5)验:检验二氧化碳是否已收集满。)验:检验二氧化碳是否已收集满。6.检验和验满(检验和验满(7年年1考)考)(1)检验(如图)检验(如图G):将气体通入澄清):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若石灰水中,若_,则证明生成的气体是二氧化碳。则证明生成的气体是二氧化碳。解读:解读:不能用燃着的木条检验收集的气体是否为二氧化碳。不能用燃着的木条检验收集的气体是否为二氧化碳。因为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的气体不一定是因为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的气体不一定是COCO2 2,还有可能是,还有可能是N N2 2等气体。等气体。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验满(如图)验满(如图H):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气瓶_,不能伸入集气瓶瓶内,如果木,不能伸入集气瓶瓶内,如果木条熄灭,证明气体已收集满。条熄灭,证明气体已收集满。2012.20(2)第)第2空空瓶口瓶口 7. 实验拓展:实验拓展:CO2的净化、干燥及体积的测量的净化、干燥及体积的测量 2016.21(3),),2011.25(3)用稀盐酸和大理石(或石灰石)制取用稀盐酸和大理石(或石灰石)制取CO2时,由于反应过程时,由于反应过程放出热量,会挥发出少量放出热量,会挥发出少量HCl气体,应该用饱和气体,应该用饱和NaHCO3溶溶液除去该气体,再用浓液除去该气体,再用浓H2SO4干燥,将反应生成的干燥,将反应生成的CO2气体气体通入有植物油液封的盛水集气瓶中,测得量筒内水的体积即通入有植物油液封的盛水集气瓶中,测得量筒内水的体积即为生成的为生成的CO2的体积。其中在水上面放一层植物油的目的是的体积。其中在水上面放一层植物油的目的是避免避免CO2与水接触而部分溶解,减少测量误差。此外,植物与水接触而部分溶解,减少测量误差。此外,植物油上方原有的空气对实验结果没有影响。其常见的装置如下:油上方原有的空气对实验结果没有影响。其常见的装置如下:【温馨提示温馨提示】有关其他制气的知识详见有关其他制气的知识详见P105。例例 某同学需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干燥纯净的二氧化某同学需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干燥纯净的二氧化碳气体,实验室提供了下列装置和药品。请回答相关问题:碳气体,实验室提供了下列装置和药品。请回答相关问题:(1)图)图A中仪器中仪器a的名称是的名称是_。(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是)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是_,发生装置,发生装置可选图中的可选图中的_(填序号),向装置中加入固体药(填序号),向装置中加入固体药品前应进行的操作是;收集二氧化碳时,验满的方法是品前应进行的操作是;收集二氧化碳时,验满的方法是_。分液漏斗分液漏斗 CaCO32HCl= CaCl2H2OCO2 A(或或B) 检查装置气密性将燃着的木条放到集气瓶瓶口,检查装置气密性将燃着的木条放到集气瓶瓶口,若木条立即熄灭,则证明二氧化碳已集满若木条立即熄灭,则证明二氧化碳已集满(3)F装置常用来检验装置常用来检验CO2,将,将CO2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未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未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原因是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原因是_。(4)制得的气体中常含有少量的氯化氢和水蒸气,欲使用)制得的气体中常含有少量的氯化氢和水蒸气,欲使用H、G装置将以上杂质气体除去,则装置将以上杂质气体除去,则H、G装置正确的连接顺序是:装置正确的连接顺序是:混合气体混合气体_(用端口字母表示),(用端口字母表示),G装置中浓硫酸装置中浓硫酸的作用是的作用是_。收集到的二氧化碳气体中混有氯化氢气体收集到的二氧化碳气体中混有氯化氢气体(合理即可合理即可) cdab 干燥生成的干燥生成的CO2 补补 充充 设设 问问(5)A、B装置都可用于实验室中制取装置都可用于实验室中制取CO2,其中,其中A装置的装置的优点是优点是_。(6)B装置中在制取气体时,将长颈漏斗伸入液面以下的装置中在制取气体时,将长颈漏斗伸入液面以下的原因是原因是_。(7)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用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而不用碳)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用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而不用碳酸钠与稀盐酸的原因是酸钠与稀盐酸的原因是_。可通过药品滴加的速度控制反应速率,节约药品可通过药品滴加的速度控制反应速率,节约药品 形成液封,防止产生的气体从长颈漏斗逸出形成液封,防止产生的气体从长颈漏斗逸出 的反应速率过快,不易控制反应速率和气体收集的反应速率过快,不易控制反应速率和气体收集碳酸钠是粉末状固体,与稀盐酸碳酸钠是粉末状固体,与稀盐酸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