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第三中学校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3课《送东阳马生序》课件 苏教版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55812889 上传时间:2022-02-18 格式:PPT 页数:62 大小:1.1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第三中学校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3课《送东阳马生序》课件 苏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第三中学校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3课《送东阳马生序》课件 苏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第三中学校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3课《送东阳马生序》课件 苏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悬梁刺股(战国苏秦的学习故事,也叫“头悬梁,锥刺股”)凿壁偷光(西汉匡衡的学习故事)韦编三绝(孔子晚年读易的故事)画荻教子(欧阳修的学习故事)小资料小资料古人在艰苦条件下勤奋学习、以苦为乐的事例:古人在艰苦条件下勤奋学习、以苦为乐的事例: 常言道:“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w(wnknk ) )少伟男。少伟男。” 孟子也说:“夫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夫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其所为。” 这些都说明了苦难并非全是坏事。苦难并非全是坏事。 只要我们善于化苦难为动力化苦难为动力,则苦难苦难就会成为成功的垫脚石垫脚石。 今天我们来学习宋濂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送东阳马生序。送东阳马生序送东阳马生序宋濂第一课时第一课时学习目标学习目标1 了解“序”这种文体的种类及特点。 2 掌握文中重点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3 背诵课文、翻译课文。 宋濂,字景濂景濂,号潜溪,明明朝初期朝初期著名文学家,生平著作甚丰,曾主修元史。 与刘基、高启刘基、高启并称为明初诗文三大家,为明代“开国文臣之开国文臣之首首”。作者简介作者简介 本文写于洪武十一年(1378)。这一年,辞官归里的宋濂又从家乡家乡到应天府应天府(今江苏省南京市,当时是国都)朝见朱元璋朝见朱元璋。他的同乡晚辈马君则来拜见他,他便写了这篇“赠序”送给东阳马生。 东阳,在今浙江省,当时与浦江、义乌等县同属金华府。解题解题 序,文体名序,文体名。作为文章的体裁,序有书序和赠书序和赠序序之分。 书序,书序,即序言,序言,相当于前言、后记前言、后记。 本文是一篇赠序赠序,古代一种文体,其中的“序”,并非并非“序言序言”,而是,而是“赠言赠言”的的意思。意思。赠序多为推重、赞许或勉励之辞。它与书序的性质不同,为文人之间的赠言。 1 听读课文,积累字词。2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自学指导自学指导嗜(嗜( ) 硕(硕( )叱咄(叱咄( ) 俟(俟( )负箧(负箧( )曳()曳( )屣()屣( )皲(皲( )裂)裂 媵(媵( )人)人衾(衾( ) 绮(绮( )容臭(容臭( ) 冻馁(冻馁( )裘(裘( )葛()葛( )缊()缊( )shshch duch dushushus sqiqiyyx xjnjnyngyngqqqnqnxixiqiqig gynynnini互动交流一互动交流一1、余幼时即 嗜学。余,我。即,就。嗜,喜欢,爱好。余,我。即,就。嗜,喜欢,爱好。译文:我小时候就爱好读书。2、家贫,无从 致书以观,每 假借 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无从,没有办法。致书,买书。以,连词,来。每,常常。无从,没有办法。致书,买书。以,连词,来。每,常常。假借,同义复词,借。于,向。手,名作动,动手。假借,同义复词,借。于,向。手,名作动,动手。笔,名作状,用笔。以,相当于笔,名作状,用笔。以,相当于“而而”,不译。,不译。译文:家里贫穷,没有办法买书回来读,常常向藏书的人家去借,(借来就)自己动手用笔抄写,计算着约定的日子(按时)归还。3、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大,非常。弗之怠,宾语前置,弗怠之,之代大,非常。弗之怠,宾语前置,弗怠之,之代“笔录笔录”,抄,抄写。写。译文:(有时)天气非常寒冷时,砚池里(的水)结成坚硬的冰,手指(冻僵)不能弯曲、伸直,也不放松抄书。4、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 约。走,跑。之,代所借之书。走,跑。之,代所借之书。逾,超过,越过。约,动作名,期限逾,超过,越过。约,动作名,期限译文:抄完,赶快送还书,不敢稍微超过约定的期限。5、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 得遍观群书。以是,因此。以,把。因,于是,就。得,能够。以是,因此。以,把。因,于是,就。得,能够。译文:因此人家大多数愿意把书借给我,我于是能够读到各种各样的书籍。6、既 加冠,益慕圣贤之道。既,已经。加冠,表示男子进入成年。既,已经。加冠,表示男子进入成年。益,更加。道,学说。益,更加。道,学说。译文:已经成年,更加仰慕圣贤的学说。7、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 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患,担心,忧虑。硕师,大师。游,交游。尝,曾经。患,担心,忧虑。硕师,大师。游,交游。尝,曾经。趋,奔向。从,向。之,的。执,持,握。扣,发问,询问。趋,奔向。从,向。之,的。执,持,握。扣,发问,询问。译文:又担心没有才学渊博的老师、名人和他们交游,曾经跑到百里之外,捧着经书向当地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请教。8、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 其室,未尝稍降辞 色。填,充,拥挤。其,代先达的。辞,言辞,言语。色,脸色。填,充,拥挤。其,代先达的。辞,言辞,言语。色,脸色。译文:那位前辈道德高,声望高,学生挤满了他的屋子,但他并没有把言辞放委婉些,把脸色放温和些。9、余立侍(于)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援,引,提出。质,询问。以,连词,地。援,引,提出。质,询问。以,连词,地。或,有时。至,周到。俟,等待,等。焉,语气词,不译。或,有时。至,周到。俟,等待,等。焉,语气词,不译。译文:我站在他的身边。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弯着身子,侧着耳朵,表示尊敬而专心地请教;有时受到他的训斥,(我的)态度更加恭敬,礼节更加周到,不敢说一句话辩解;等到他高兴了,就又去请教。10、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故,因此,所以。虽,虽然。卒,终于。故,因此,所以。虽,虽然。卒,终于。译文:所以我虽愚笨,但终于还能有所收获。11、当余之 从师也,负 箧 曳 屣,行(于)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之,无义。从,跟从。负,背。箧,书箱。曳,这里指拖。之,无义。从,跟从。负,背。箧,书箱。曳,这里指拖。屣,鞋子。穷冬,严冬。而,表转折,却屣,鞋子。穷冬,严冬。而,表转折,却译文:当我去求师的时候,背着书籍,拖着破鞋子,走在深山大谷里,严寒的冬天寒风凛冽,积雪有几尺深,脚上的皮肤因寒冷干燥而破裂,(我)还不知道。12、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 沃灌,以 衾 拥覆,久而 乃 和。至,到。支,同至,到。支,同“肢肢”,肢体。劲,硬。汤,热水。,肢体。劲,硬。汤,热水。沃灌,浇。以,用。衾,被子。拥,围着。沃灌,浇。以,用。衾,被子。拥,围着。而,表修饰,无义。乃,才。和,暖和。而,表修饰,无义。乃,才。和,暖和。译文:到了书馆,四肢冻得僵硬了不能动弹,服役的人拿热水来(给我)浇洗,用被子围着、盖着(我),很长时间才暖和过来。13、寓逆旅,主人日 再 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寓,寄居,居住。日,名作状,每天。再,两次。食,吃。寓,寄居,居住。日,名作状,每天。再,两次。食,吃。译文:寄居在旅馆里,主人每天只提供两顿饭,没有新鲜肥美食品味道的享受。14、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 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被,同被,同“披披”,穿。朱缨宝,名作状,用朱缨宝。,穿。朱缨宝,名作状,用朱缨宝。腰,名作动,挂在腰间。臭,气味。烨,光彩照耀。若,像。腰,名作动,挂在腰间。臭,气味。烨,光彩照耀。若,像。译文:和我在一个书馆的同学们都穿着绣花的丝绸衣服,戴着用红缨和宝石装饰的帽子,腰间挂着白玉制成的环,左边佩着刀,右边挂着香袋,光彩照人,就像神仙一样;15、余则缊袍敝衣处(于)其间, 略无 慕艳意。缊袍敝衣,名作动,穿着缊袍敝衣。缊袍敝衣,名作动,穿着缊袍敝衣。略无,毫无。慕艳,羡慕。略无,毫无。慕艳,羡慕。译文:我却穿着破旧的衣服,生活在他们中间,一点没有羡慕他们的心意。16、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 此。以,因为。口体之奉,吃的穿的。若,如,比得上。盖,大以,因为。口体之奉,吃的穿的。若,如,比得上。盖,大概。若,像。此,这样。概。若,像。此,这样。译文:因为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指读书),就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别人了。我求学时的勤奋与艰苦的情况大体就是这样。 17、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 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诸,各,众。县官,指朝廷。廪稍,官家供给的粮食。诸,各,众。县官,指朝廷。廪稍,官家供给的粮食。裘,皮衣。葛,葛布。遗,给予,赠送。馁,饥饿。裘,皮衣。葛,葛布。遗,给予,赠送。馁,饥饿。译文:现在在太学里学习的各个学生,朝廷每天有米粮供给,父母每年给(他们)冬夏的衣服,没有挨冻挨饿的担心;18、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厦,大房子。厦,大房子。译文:坐在大厦里面读书,再没有奔走的劳累了;19、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司业、博士,官名国子监的老师。之,代太学生们。司业、博士,官名国子监的老师。之,代太学生们。译文:有司业、博士做他们的老师,没有问题得不到回答、要求得不到满足的;20、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宜,应该,应当。于,在。宜,应该,应当。于,在。假诸人,假之于人,于人假之。诸,之于。假诸人,假之于人,于人假之。诸,之于。译文:凡是应该有的书皆集中在这里,不必象我那样动手抄写,要向别人借来书才看得到。21、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 天质 之 卑,则心不若余之专 耳,岂他人之过哉? 其,代太学生们。非其,代太学生们。非则则,不是,不是就是就是天质,天资。之,助词,无义。卑,低下。专,专一。天质,天资。之,助词,无义。卑,低下。专,专一。耳,罢了。岂,表反问,哪里是。过,名词,过失,过错。耳,罢了。岂,表反问,哪里是。过,名词,过失,过错。译文:他们学业如果有不精通的地方,德行如果有不成器的地方,不是天资低下,就是用心不如我专一罢了,哪里是别人的过失呢?22、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译文:东阳县的马君则在太学里读书已经两年了,同辈的人很称赞他的贤能。23、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以,用。谒,拜见。以,用。谒,拜见。译文:我到京城朝见皇帝,马生用同乡晚辈的身份拜见我。24、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撰,写。书,名词,信。以为,以之为,把它作为。撰,写。书,名词,信。以为,以之为,把它作为。之,代马生。辨,同之,代马生。辨,同“辩辩”辩论。和,温和。夷,平和。辩论。和,温和。夷,平和。译文:写了一封长信作为表示敬意的见面礼物,言辞很流畅、通达。同他辩论问题,言语温和而脸色平和。25、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谓,说。于,在。甚,很。是,这。谓,说。于,在。甚,很。是,这。译文:他自己说少年时在学习上用心很劳苦。这可以说是善于学习的了。26、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 道为学之难以告之。其,代马生。其,代马生的。故,特意,故意。其,代马生。其,代马生的。故,特意,故意。道,说。以,来。之,代马生。道,说。以,来。之,代马生。译文:他将要回家乡探望他的父母,(因此)我特意讲讲求学的困难来告诉他。互动交流二互动交流二 1、作者在求学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困难:观书之难 叩问之难 行路之难。 生活之难2、作者为什么能克服种种困难,而“卒获有所闻”? 依靠精神的力量以中有足乐者。 3、这篇文章说明的中心是什么?(用原句回答)“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 天质 之 卑,则心不若余之专 耳,岂他人之过哉? ”互动交流二互动交流二 4、请同学们概括每一段的意思?第1段:讲述自己求学之难和在极端艰苦条件下的勤奋、用心之专。第2段:讲述太学生学习条件之优越,从与自己的对比中说明:是否学有所成,关键在于自己的专心与否。第3段:点明这篇赠序的写作背景和意图。课堂小结课堂小结 课文通过自己青少年时求学的种种艰辛和现在太学生学习条件的优越的对比,说明是否学有所成,关键在于自己的勤奋与专心与否,赞扬马生的谦虚好学,表达对他的期望与勉励之情。当堂训练当堂训练书每假借于藏每假借于藏书书之家;之家;撰长撰长书书以为贽以为贽从从从乡之先达乡之先达当余之当余之从从师也师也至礼愈礼愈至至至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舍,四支僵劲不能动书籍书籍信信向向跟从跟从周到周到到到一词多义 若烨然烨然若若神人神人不知口体之奉不不知口体之奉不若若人也人也患又又患患无硕师无硕师无冻馁之无冻馁之患患也也故故故余虽愚余虽愚余余故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像,好像。像,好像。如,比得上如,比得上动词,担忧动词,担忧名词,忧患名词,忧患所以所以故意,特意。故意,特意。道益慕圣贤之益慕圣贤之道道余故余故道道为学之难以告之。为学之难以告之。和久而乃久而乃和和言言和和而色夷而色夷名词,学说名词,学说动词,说动词,说暖和、缓和暖和、缓和平和,谦和平和,谦和古今词义 再 主人日主人日再再食食古义:古义:今义:今义:臭 右备容右备容臭臭古义:古义:今义:今义:两次两次又又气味气味难闻的气味难闻的气味古今词义 汤 媵人持媵人持汤汤沃灌沃灌古义:古义:今义:今义:走 走走送之送之古义:古义:今义:今义:趋 尝尝趋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古义:古义:今义:今义:热水热水菜汤菜汤跑跑行走行走快步走,奔向快步走,奔向趋势趋势或 或或遇其叱咄遇其叱咄古义:古义:今义:今义:卒 卒卒获有所闻获有所闻古义:古义:今义:今义:假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古义:古义:今义:今义:有时有时或者或者终于终于士兵士兵借借虚假虚假古今词义 词性活用 腰 腰腰白玉之环。白玉之环。手 不必若余之不必若余之手手录。录。诸 假假诸诸人而后见也。人而后见也。腰,腰挂,名词用为动词。腰,腰挂,名词用为动词。手,用手,名词作状语。手,用手,名词作状语。诸,兼词诸,兼词“之于之于”的合音。的合音。 四支僵劲不能动。四支僵劲不能动。同舍生皆被绮绣。同舍生皆被绮绣。与之论辨与之论辨“支支”同同“肢肢”,肢体。,肢体。“被被”同同“披披”,穿着。,穿着。“辨辨”通通“辩辩”,辩论。,辩论。4.通假字 5.“以以”字的用法字的用法1、以以衾拥覆(衾拥覆(用用)2、以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因为因为)3、俯身倾耳、俯身倾耳以以请(请(“而而”)4、 以以是人多是人多以以书假余(书假余(因此,因此,/ 拿,把,拿,把,)5 5、无从致书无从致书以以观(观(来来)6 6、策之不、策之不以以其道(其道(按照按照)马说马说录毕,走送录毕,走送之之。无鲜肥滋味无鲜肥滋味之之享。享。弗弗之之怠。怠。不必若余不必若余之之手录。手录。代词,他。代词,他。助词,的。助词,的。助词,提宾的标志。助词,提宾的标志。 助词,用在主谓之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5.“之之”字的用法字的用法1 解释字词。2 背诵课文,翻译句子。3 完成活力课堂第一课时的内容。布置课后作业和预习任务布置课后作业和预习任务巩固拓展(1)他偷偷地跑进学堂,去听学生念书。(2)这孩子想读书这样入迷,为什么不由着他去读书呢? 王冕,诸暨人。七八岁的时候,他的父亲让他到地里放牛。他偷偷地跑进学堂,去听学生念书,听过之后,就默默的背诵。黄昏回去的时候,却忘了(带)他的牛(回来)。一个人牵着王冕的牛问是谁家的牛踩坏了庄稼,王冕的父亲非常生气,打了他,事后还是这样。王冕母亲说:“这孩子想读书这样入迷,为什么不由着他去读书呢?”王冕因此离开,去寺院居住。晚上偷偷出来,坐在佛像膝上,手执简策映着长明灯读书,书声朗朗直到天亮。佛像大多是土烧制的,狰狞(使人感到)害怕,可怕。王冕当时年幼,平静得好像不知道。 安阳韩性听说王冕后对他感到惊异,就收他为弟子。王冕努力学习于是成为当时的大儒。 韩性死后,他门下的人侍奉王冕像侍奉韩性一样。当时王冕的父亲已死,王冕就接来母亲到越城养老。久了,母亲就考虑还乡,王冕就买牛车用车载着母亲,自己穿戴着古式的帽子和衣服跟随在车后。乡里的小孩竞相围在道路旁笑他,王冕也跟着笑。 送东阳马生序送东阳马生序宋濂第二课时第二课时学习目标学习目标1、理清思路,理解全文,学习用对比手法来表现中心的写法。2、学习古人求知若渴,克服艰难困苦勤奋学习的精神。 阅读课文第1段,思考下列问题。1、统领全段的是哪两个字?围绕“嗜学”写了哪两件事? 统领全段的两个字是 “嗜学”。 一、借书之苦(无书) 二、求教之难(无师)。2、作者的”嗜学“与什么构成了矛盾?解决这一矛盾的办法是什么? 与“家贫”构成矛盾。 解决办法是“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自学指导自学指导3、第一段可以分为几个层次? 第一层:幼时求学的情况。 第二层:成年后求师的情况。 第三层:求师的行路之苦。 第四层:衣食粗劣,生活简朴。 第五层:总结全段,“勤且艰”。4、本段中心句是哪一句?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互动交流一互动交流一1、第一层中具体表现作者幼时求学之艰的句子是什么?“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 约。”2、这一层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是怎么的?表现了作者的什么精神? 对比的表现手法。将作者学习的勤奋态度与学习的艰苦条件来对比。表现了作者幼时不畏艰苦的学习精神。3、”慕“”患 “”趋 “显示了作者求师之心的迫切和坚决迫切和坚决。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来写”执经叩问”(即求师)的情景的?(1)写老师严厉(“门人弟子门人弟子”)表明确定有学问,有一定的知名度,)表明确定有学问,有一定的知名度,不管学生有多少,也从不随便笑笑,很严肃。这既表明了不管学生有多少,也从不随便笑笑,很严肃。这既表明了叩叩门之难门之难,又突出了作者,又突出了作者求师的诚恳求师的诚恳。(2)写平时求教于老师的情景。“余立侍余立侍以请。以请。”表现了作者表现了作者恭敬恭敬和和虔诚虔诚的态度。的态度。 (3)写他求教于老师发怒的情景。 两个两个“愈愈”字更是写出了作者的字更是写出了作者的恭敬与谦和恭敬与谦和。等到老师。等到老师高兴了又继续请教。若非嗜学者,难以如此恭谨。也正因为高兴了又继续请教。若非嗜学者,难以如此恭谨。也正因为这样,他才能获得学问。这样,他才能获得学问。4、第三层和第四层分别从行、住、食、衣四方面来写,并运用了对比手法,将什么与什么作比?作用是什么? 将富家子弟的豪华和作者自己的贫寒作对比。作用:突出了求学生活之苦。 而作者怡然自乐,毫无艳羡,精神上的追求和富足战胜了物质的贫困。5、“余则慕艳意”,为何?如何理解“以中有足乐者,不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作者追求精神享受,心中只有读书这件乐事,不在意这些身外之物。6、“口体之奉”和“中有足乐”,你赞成怎样的取舍? 我赞成中有足乐,精神上的富足能够战胜物质上的贫困,知识的积累、精神的充实是学生读书的必备条件,精神享受是人生的最大享受,是一种高尚的情趣。 7、结尾概括了作者求学经历的两个字是?并理解它所阐述的治学道理。 “勤”和“艰”。 勤奋与艰苦是有联系的两个方面,有了主观的勤奋,一切艰难困苦都可以克服,这是学有所成的原因。8、作者写自己艰苦求学的经历的目的是什么? 勉励马生勤奋学习,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才。 9、本文作者勉励马生勤奋学习,并不讲大道理,却直接以自身经历相告,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以自身经历相告,现身说法,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态度恳切,易于接受。10、如果用一句诗来给文章重拟一个标题,这句诗是什么? “梅花香自苦寒来。”互动交流二互动交流二1、第二段主要写的是太学生学习条件之优越,请问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诸生求学诸生求学1、衣食2、行3、师4、书5、结论12345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日再食,无鲜肥滋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味之享无奔走之劳无奔走之劳无从致书以观无从致书以观.不不敢稍违约。敢稍违约。2、用文中原句完成下面表格(父母岁有裘葛之(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遗)无冻冻馁之患馁之患(县官日有廪稍之(县官日有廪稍之供)无冻供)无冻馁馁之患之患负箧曳屣,行深山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巨谷中凡所宜有之书皆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集于此余立侍左右余立侍左右.则则又请焉又请焉3、如何理解“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说明是否学有所成,不在于学习条件的优劣与否,关键在于自己的勤奋与专心与否。4、阅读第三段,请你说说作者写这篇赠序的原因是什么? a 马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 b 同乡关系,“以乡人子谒余”。 c 撰长书,辞甚畅达,与之论辩,言和而色夷。 总之,“是可谓善学者”。“其将归见其亲”,“故道为学之难”来勉励他。5、“善学者”应有怎样的品质? 善学者必须有坚韧不拔的毅力,敢于吃苦的精神,尊师重教、虚心求学的态度,专心致志、不耻下问的品格。只有勤勉学习,才能有所成就。 一、本文的启示 学习必须勤奋刻苦,专心致志,不辞辛劳才能取得好成绩。 学业的精通,良好品质的形成,主要在于主观努力。 二、立意深远,结构谨严 文章中心是“劝学”,通篇围绕这一重点来写,开头提出“嗜学”,接着叙述“力学”,然后说太学生学习条件之优越,最后归结到学生“善学”,脉胳分明,前后呼应,有力表现了激励太学生学习的中心思想。三、对比突出中心课堂小结课堂小结一、嗜学、力学一、嗜学、力学:1.1.无书借书抄书无书借书抄书读书读书 2.2.无师远访先达无师远访先达求教求教3.3.求学过程艰苦求学过程艰苦有得有得艰艰二、善学、勤学二、善学、勤学:师:辞色严厉,甚至叱咄生:色愈恭,礼愈至师生态度 生活情况同舍生:衣饰华美,饮食鲜肥作者:緼袍敝衣,日仅再食学习条件昔日作者:借书抄书,奔走求师,生活艰辛,尊师力学今日太学生:衣食丰足,学舍宽宏,有问必答,应有尽有对比对比对比勤勤对比的使用有何作用?作者通过对比,想说明什么道理?更形象鲜明、更有说服力 通过对比,作者说明了学习条件的好坏,对学习效果没有决定性的影响。 成功的重要因素是求学者的态度:要“勤且艰”,要勤奋,要舍得吃苦,要有恒心。思考:思考:关于“勤”的名言警句、俗语1、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2、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3、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4、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天之计在于晨,一生之计在于勤。当堂训练当堂训练(3)不松懈 求知若渴,虚心诚恳2、将自己求学的艰辛条件与太学生优越的学习条件进行对比,说明是否学有所成,不在于学习条件的优劣与否,关键在于自己的勤奋与专心与否。 1 预习下一课,做完活力课堂P60页 2 熟记翻译。布置课后作业和预习任务布置课后作业和预习任务1、B2、A3、爱好 更加 穿着破旧的衣服4、略5、B6、因为作者一心向学,不追求“口体之奉”。7、幼时爱好读书、成年后求师、求学生活的艰难。8、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