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古代诗歌阅读例1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55767720 上传时间:2022-02-1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古代诗歌阅读例1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考古代诗歌阅读例1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考古代诗歌阅读例1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档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高考古代诗歌阅读例说古代诗歌阅读是高考语文科必考内容,有人称为古代诗歌鉴赏。“鉴赏”之说,不大准确。因为真正的“鉴赏”,不但有“赏”,更有“鉴”,在没有充分相关资料的考试中难以实现。更何况,既为“鉴赏”,就允许见仁见智。在高考中,没有确切答案,也难以操作。高考所考,实为古代诗歌阅读,或曰“前鉴赏”,是鉴赏的基础与准备。读懂诗歌是关键。在古代诗歌阅读的备考中有两种偏差,应该纠正。第一种偏差是“重视题目,轻忽诗歌”。为什么?因为题目上打着分数,而分数关系着模拟考试的成绩,关系着名次排队,关系着一时的荣辱。其实任何合理的题目都是为诗歌而设置,都是在考查对诗歌的理解。我们强调:重视诗歌,淡化题目。要读懂并进一步“泡”开诗歌,把凝练、跳跃的诗句变成散文、故事。只要诗歌理解到位,任何合理的题目都迎刃而解。第二种偏差是“专攻术语,死背硬套”。为什么?因为这样可以不动脑子,而学生在“题海战术”的煎熬下已经厌倦学习,懒于调动思维。诸如各种风格流派、表现手法、艺术手段不是诗歌本身,而是对诗歌表层的梳理和解释。高考不考名词术语,是明确的方针,题目中偶或涉及的无非是几种修辞方法的常识。何况只答出概念的名目,没有具体分析,是不被承认的。诗歌阅读题目考查的核心是“感情”。正所谓“诗言志”,诗歌大多是为表达主观思想感情而作(这点与小说不同,小说大多为反映客观社会生活而作)。古代诗歌表达感情的方式大多经由“形象”,正如诗人毛泽东所言“诗歌贵在形象思维”。在“形象”与“感情”之间的就是“意境”。孤立的“形象”,所传达的“感情”并不确定,若干“形象”连缀起来,构成“意境”,所传达的感情就明确了。这也就是国学大师王国维先生所云:“一切景语皆情语也。”理解诗歌的要点是:关注诗歌的题目、诗序、注释、整理和标点,确切把握诗歌中的重要意象,将诗句意思连缀整合。遇到不甚明了的意象,要根据相关意象、相关诗句推断。茶叶不“泡”是无法品的,诗歌也是,要把含蓄、跳跃的诗句“泡”开,变成散文、故事,变成诗人的一篇日记。至于回答题目,要注意落实以下几点:题目从“形象”“意境”“感情”三个层面考查,有些是显性题目,有些是隐性题目;回答问题要在解读诗歌的基础上准确答出要点,而不要纠缠在专业知识和专业术语上;备考中,不要盲目以“参考答案”为目标,解读要确切,作答要尽量做到流畅、完美;考试中要从“词句”入手,以“形象”为核心,归结到“感情”,快速落实题目要求。 例五2006年全国一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望江南超然台作 苏轼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注超然台: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城北。当时苏轼任密州地方官。寒食:清明前一或二日。旧俗寒食节不举火,节后举火称新火。 译词 望江南超然台作暮春季节还没有来到,风轻轻吹着,修长的柳条倾斜着摇摆。尝试登上超然台眺望,只看见半壕的春水满城的春花,烟雨蒙蒙,笼罩着万户千家。寒食节过后,酒意醒来还难免叹息。不要面对老朋友思怀故乡吧,姑且点燃新火烹起新茶品尝一下,吟诗饮酒就要趁着这大好时光。从词中的“咨嗟”、“休对”、“且将”这些词语看,你认为整理在词中要表现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 备考答案 “咨嗟”写出了“酒醒”长长叹息的神态、动作。酒醉,只能一时排解郁闷,并不能真正将深沉的“怀人思乡”的郁闷化解,“超然台”上难超然。但诗人马上警醒,不应该沉溺在这种低沉的情绪里,更不应该这样去影响老朋友,由“休对”到“且将”,就表达出这种心情的调整与转换。诗人性格是豁达的,他可以这样去开导朋友,但自己的郁闷之情又是深重的,“咨嗟”是感性的流露,“休对”和“且将”,是理性的宽解,纠葛成“欲说还休”的复杂情感。请从“情”和“景”的角度对这首词作一赏析。 备考答案 词的上阕以写景为主,写“春未老”之景,景中有情。寒食节刚过,明明春还“未老”,但“烟雨暗千家”的景象,却使愁绪缠绕心头。细细的风,斜斜的柳,半壕春水,满城飞花,触目所见,都笼罩着排遣不开的郁闷。或者说,正是由于积郁,这些景物才分外鲜明地进入视野,化为词句,构成一幅烟雨愁情的画面。词的下阕以抒情为主,抒“思故国”之情,情由景生。诗人借酒浇愁,酒醒更愁,但旋即自我宽慰,托茶化解,豁达之下,愈显愁肠郁结。“诗酒趁年华”总括全诗,是旷达之语,更见无奈之情。全词景中有情,因景生情,因情取景,情景交融,具有感人的艺术魅力。 例六2007年辽宁卷15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夜独坐(节选) 唐王维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夜深 宋周弼虚堂人静不闻更,独坐书床对夜灯。门外不知春雪霁,半峰残月一溪冰。 译诗 秋夜独坐(节选)一个人独坐在空堂上,陷于人生的悲哀,看到自己两鬓花白,此夜又将二更,时光无法挽留。从雨声想到了山里成熟的野果,好像听见它们正被秋雨摧落;透过灯下,可以听到秋夜草野里的鸣虫也躲进堂屋来叫了。 夜深空荡荡的堂室没有人的声响,独坐书床,灯下夜读,不知不觉已到深夜,就连打更声也没有听见。门外不知什么时候雪已经停了,遥望一轮残月挂在远峰半腰,近看门外一溪流水已悄然成冰。两诗中均写了夜景,又有所不同。请具体说明。 备考答案王诗写的是“秋夜”,描写了听到的室外山中果落应和着室内灯前虫鸣的景象;周诗写的是“春夜”,描写了看到的门外春雪初晴、残月挂山照耀着溪水成冰的景象。王诗描写的是听觉感知的动态景象,周诗描写的是视觉感知的静态景象。两诗中均有“独坐”,而整理心境不同。试简要分析。 备考答案王诗写的是悲哀孤独的心境。一、二句写诗人秋夜孤寂独坐,感触岁月流逝的悲凉;三、四句写雨中果落,灯下虫鸣,声声在耳,心境更添悲哀。周诗写的是宁静安适的心境。一、二句写诗人虚室独坐,专注夜读,满床书卷,一盏灯明,心绪宁静,不觉夜深;三、四句用室外景色在“不知”中的变化衬托诗人夜读的专注,而雪霁月冰恰是诗人光洁宁静心境的形象写照。 例七2007上海卷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问题。阮郎归 初夏 苏轼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碧纱窗下水沉烟,棋声惊昼眠。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燃。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 译词 初 夏繁茂的槐树,高大的柳树,浓绿深处,新蝉歇鸣。南风吹起,碧纱窗下升起袅袅香烟,棋落有声,惊醒睡梦中的人。细雨停了,荷叶被风儿翻转,石榴花如火一般盛开。醒来的少女端着玲珑的小盆,她用纤细的巧手,拨弄一池清水,水溅荷叶,分而复合,如珍珠碎玉般圆润、晶莹。就作品中画线句,了解下片内容,从情景关系的角度,写一段鉴赏文字。 备考答案“琼珠碎却圆”十分精细地描绘出一幅园池初夏的动态特写。一个可爱的少女,酣香的昼眠在棋声中醒来,透过碧纱窗看到微雨过后满园清新:小荷初成,随风翻转;榴花经雨,盛开似火。这秀色生机让她陶醉。少女禁不住端着玲珑的瓷盆到池塘边玩水。她纤秀的手,拨弄清泉,溅起水花。水花撞击荷叶,飞溅散开,落到荷叶上,化为许多珍珠般滚动的水珠,碎珠旋即聚合成圆润晶莹的大珠。可以想见,少女的心情恰如这瞬间的景象,喜悦得有点不能自持。这幅小品,间接而真切地传达出诗人轻松、愉悦的心情。 例八2008辽宁卷 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 正宫塞鸿秋浔阳即景 周德清 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 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 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注周德清(12771365),号挺斋,高安(今属江西)人。淀:即蓝靛,蓝色染料。 译曲正宫塞鸿秋浔阳即景从浔阳江高高的岸边远眺,万里长江像白色的绢带一样由西向东蜿蜒铺展,江北淮河那边的数点山峰呈现着凝重的青蓝色。江面上几片船帆疾速得就像箭矢,山间的泉瀑如闪电般从高处飞泻而下。傍晚的云朵全都变化为露水降下,一弯新月渐渐显现就像刚刚展开的折扇,塞外飞来雁阵排成“一”字,远远看去就像一条线似的。请各举一例说明这首散曲运用的三种修辞方法。备考答案比喻例将远望的蜿蜒长江比喻作“白练”,将淮河一带的数点山峰比喻作“淀”,将江上快速航行的帆船比喻作“疾箭”,将山间飞泻而下的泉瀑比喻作 “电”,将 “一”字排成的雁阵,比喻作“线”;夸张例“长江万里”,“山泉千尺”;比拟例“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对偶例“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这首散曲一句一景,合起来又构成了一幅色彩绚丽的浔阳山水图。请分别从写景的顺序和动静的角度对这首散曲作简要赏析。备考答案写景的顺序:一、二句写远景:万里长江、数点淮山;三、四句写近景:几片江帆、千尺山泉;五、六、七句转到傍晚天空:晚云、夕露、新月和塞鸿。动静的角度:一、二句写如练长江、数点淮山,是静态景物;三、四句写疾箭江帆、如电山泉,是动态景物;五、六、七句写晚云变露,新月学扇,塞鸿一线,则是另一种缓慢变化的动态。 例九2008年全国一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江间作四首(其三) 潘大临西山通虎穴,赤壁隐龙宫。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沙明拳宿鹭,天阔退飞鸿。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 注潘大临(约10571106):字邠老,黄州(今湖北黄冈)人,善诗文。曾随苏轼同游赤壁。西山:在湖北鄂州西,山幽僻深邃。拳宿鹭:指白鹭睡眠时一腿蜷缩的样子。译诗 江间作四首(其三)鄂州西山幽僻深邃,连通猛虎洞穴,黄州赤壁江水之下,隐藏潜龙宫殿。江山形势十分壮美,演绎三国故事,大江之上波涛奔流,涤荡万世功业。沙滩明亮白鹭睡眠,一腿娴静蜷缩,天空开阔鸿雁远翔,逐渐退出视野。此时我最向往渔翁,悠然持竿垂钓,钓罢尽兴驾船归去,雨声敲打船篷。第三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备考答案第三联中“拳”和“退”两个字写得十分传神。“拳”字形象地描绘出鹭鸟在明洁沙滩上栖息的形态,应该是一腿蜷缩、一腿伸展的样子。形态中有一种怡然悠闲的神态,寄托着诗人的羡慕之情。“退”字表现鸿鸟在辽阔天空逐渐飞远的状态,写的是飞行动作却呈现出静态的画面,别致而有所寄托。两个字使整理江边俯仰所见、由近及远的画面鲜活生动,表达出他触景而生发的思慕退隐的感情。从全诗看,整理向往一种什么样的生活?请简要分析。 备考答案从全诗看,整理向往一种远离功名,退隐江湖的生活。首联,写眼前宏观景象:虎穴龙潭,山川险要,正是兵家必争之地。颔联顺势转入怀古:赤壁形胜,造就了三国一代英雄,但是这万事功业终究被大江的波涛所涤荡,深长的感喟里包含着对功名的失望。颈联又回到现实,写眼前微观景物,整理描摹宿鹭的悠闲、飞鸿的远引,透露出触生的羡慕之情。于是引发尾联的直抒胸臆,用“渔竿客”这一归隐的典型意象,表达自己的感情寄托;最后勾勒出一幅烟雨归船的想象画面,传达出对退隐江湖的无限向往。 例十2008年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春日即事 李弥逊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车尘不到张罗地,宿鸟声中自掩门。 注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 译诗 春日即事小雨抽出细细丝线,仿佛要编织出一张网拢住暮春,满院落花一片狼藉,无可奈何间又接近了一日黄昏。罢官之后赋闲在家,门可罗雀再无扬尘的车马光临,宿鸟归巢啼声在耳,在这鸟鸣声中我独自掩上院门。请对首句中的“网”字进行赏析。 备考答案在“小雨丝丝欲网春”这一句诗里,整理用一个“网”字,把丝丝小雨比喻为用丝织成的网;进一步想象这丝网好像是要网住暮春,表达着挽留春天的愿望。同时,“网”字又凸现出一幅细细雨丝笼罩的画面,渗透出一种抑郁纠葛,难以排解的情绪。这首诗表现了整理什么样的情绪?请进行简要分析。 备考答案这首诗表现了整理在官场上政治斗争失意后的落寞情怀,同时表达出感叹世态炎凉的心绪。诗的一、二两句写暮春黄昏小雨霏霏、落花狼藉的景象,这凄迷残败的景色表达着整理因政治斗争失意而生出的落寞愁绪;第三句直写自家门前车马稀少,几可罗雀的景象,可看出诗人对世态炎凉的感叹。第四句以归巢的鸟鸣声中,关上自己家门的动作收束,传达出被隔绝世外的落寞凄凉与抑郁无奈纠葛的情怀。7 / 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