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写作序列训练 善于思辨学习辩证分析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4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55658515 上传时间:2022-02-18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515.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 写作序列训练 善于思辨学习辩证分析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4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高中语文 写作序列训练 善于思辨学习辩证分析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4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高中语文 写作序列训练 善于思辨学习辩证分析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4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辩证分析是用联系的、发展的、一分为二的观点去认识事物的一种思维方式。它要求我们在研究事物、认识问题时注意事物之间的整体与部分、原因与结果、量变与质变、现象与本质、共性与个性等关系;写好议论文,当然不能缺少论证分析,也不能绕过论证的方法。在议论的过程中,倘若作一些辩证分析,那么论述就会透彻得多。对事物作哲理性的思考主要有三种做法:用发展的观点分析问题,用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分析问题。一、用发展的观点分析问题世上的万事万物都在运动、发展、变化之中。论证一个问题的时候,如果采用静止不变的观点分析,就不可能揭示出它的内在的客观规律,就必然违背事理;只有抓住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在发展中分析问题,才能把握问题的实质所在。例如下面这篇文章:世界一天一个样近日,一位心烦的母亲上门“诉苦”,说自己的孩子已上九年级了,成绩依旧在四五十分之间徘徊。谈话中,她用得最多的话就是:“他还有什么前途?”说实在的,第一次听到这句话时,我感到同情,为她伤心;第二次听到这句话时,我感到难过,为她的孩子竟连母亲的信任都得不到;而当第三次听到这句话时,我感到的已是一种反感情绪了。明天就一定和今天一样吗?有一则关于巴尔扎克的故事,说他看过一个小学生的作文后,发现这个小学生书写迟钝、笨拙,便做了这孩子将来出息不大的结论。但有趣的是,这正是他自己小时候的作文。在这一点上,这位母亲和巴尔扎克的错误是一样的静止地、一成不变地看问题。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发展过程中,科学发展史表明,地球有一个产生、发展的过程,太古代、远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社会发展史表明,社会也有一个产生、发展的过程,原始社会,经过了多少万年的发展才进入奴隶社会,此后是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乃至共产主义社会。发展和变化是永无止境的。人不也是如此吗?身体的发育,思维的形成,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知识体系的深化,在这之中,谁能保证自己一定会变得怎么样?昨日种种,那不过是今天的起点;明日种种,还要看今日付出汗水几何。狭隘地、一成不变地看问题是一种腐蚀剂,消磨了意志,消磨了自信,也消磨了前进的动力。连动力都丧失了,你的明天就真的被销毁了。从这点看,我很庆幸巴尔扎克小时候没有静止地、一成不变地看问题,否则人间就不会有人间喜剧了。“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这位伤心的母亲,也请你想一想爱因斯坦、爱迪生、华罗庚,他们小时候并不那么聪明,兴许也和您的孩子一样,可为什么他们成了世界闻名的科学家、发明家、数学家?因为自信、坚持和发展。别再叹息了,你的孩子需要的是鼓励。请相信,一切都会改变,未来同属于大地。【名师点评】 这篇文章以“世界一天一个样”为题,本身就包含着发展的观点。文章从一位母亲的“诉苦”谈起,指出其“诉苦”的错误所在,即“静止地、一成不变地”看待问题,从而看不到自己孩子的希望和前途。在行文之中,作者列举了巴尔扎克、爱因斯坦、爱迪生、华罗庚等典型事例,雄辩地证明了“静止地、一成不变地”看问题的错误所在。全文分析辩证,说理有力。二、用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总是和外界事物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分析一个问题时,就要注意它和其他有关问题的联系。如下面这篇文章:“象棋”折射中西文化中国与外国都有象棋,它们的祖先虽然都为古印度象棋,但经过数千年的演化,早已大相径庭了。有趣的是稍稍观察规则,竟能发现不同的民族、国家在文化、政治上的差别,实在发人深思。凡略通棋艺者一定知晓,国际象棋最厉害的是“后”,它可以直飞、横飞、斜飞,真可谓“天马行空,独来独往”。其他棋子的战斗力远远弗如。 由此可见,外国历来不“重男轻女”,女子照样可以“爵禄高登”,如现实生活中的英国女王。而中国的礼教早在几千年前就限定了妇女的地位“女子无才便是德”,只配做贤妻良母。武则天历尽艰辛登上了皇帝的宝座,把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 嗣后,仍落个千古骂名,原因就在于“大逆不道”!正因如此,中国象棋上才没有女性的一席之地。中国象棋在底线中央规定了一个四方框,将、帅只在框里活动,大概是因为中国皇帝向来只在宫中度日,不能越雷池一步,除非国势危急,断不“御驾亲征”的缘故。但在外国,皇帝领兵打仗却是家常便饭,如英王查理为了平叛,亲自带兵去法国打仗。国际象棋中的“后”威力之大,是与此有关的。有道是,“过河的兵顶个车”。诚然,中国象棋里的卒只要越过“楚河”“汉界”便可东南西北“任遨游”。殊不知,一旦沉底,就几乎失去了战斗力而任人宰割。这表明中国古代军人为封建朝廷拼了一辈子的命,到头来只会落个悲惨下场。 即使像韩信这样侥幸从乞丐到将军的人,也只是汉高祖手中的一件“工具”,定国安邦之后,难逃劫数,被处以极刑身亡。在国外则不同,只要士兵在战斗中勇往直前,建立功勋,那么就有机会“平步青云”。 当年拿破仑由普通士兵成为皇帝的史实就是证明。所以,国际象棋中的小兵到达终点线,就立即成了“后”,威力陡增。象棋这一方寸世界乃是人类社会各不一样的大千逸事之缩影,给人启迪不浅。【名师点评】这篇文章由象棋生发感想,立意深刻独到,令人耳目一新。文章抓住象棋世界与人类社会的联系,由棋及人,由棋到文化,使议论由表及里,形象生动。三、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分析问题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去分析问题,才能全面地认识问题,避免认识的片面性。分析问题时,既要看到它的这一面,又要看到它的另一面;既要看到它的正面,也要注意它的反面。比如下面这篇文章:勇士耶?莽夫耶?评漂流的价值自尧茂书单人漂流长江不幸遇难之后,越来越多的人涌向那每个华夏儿女心目中的圣地青海省海拔6621米的各拉丹冬雪山亚洲第一大河长江的源头所在。为了骄傲地说一声:“是中国人首先征服长江!”他们没有被前仆者的牺牲吓倒,也没有畏缩于虎跳峡那几十米的落差,毅然投入这中华民族的大动脉中。漂流壮举,在全国引起极大反响,褒贬各异,称赞者认为这是为国争光。批评者则认为是冒险活动,寻求刺激。我对它的看法是:“赞赏其精神,不解其行动。”首先,我们不能把漂流单纯地看做是年轻人寻求刺激。试想一只古老的皮筏,载着血肉之躯,与“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长江搏击,此等壮举,难道是一般人所能为之的吗?他们是要为中国人争一口气呀!在过去那段令人心酸的日子里,外国的炮艇鸵船在长江上肆意横行,川江航道就是英国人首先打通的。 国耻呀!现在,美国人又宣布要首漂长江,于是,以尧茂书为首的一批勇士站起来了,前仆后继,终于完成第一漂的壮举。所以,他们的精神实在可敬,能够催人奋进。但即使是最支持漂流的人,我想,在看到那些伤亡报告的时候也不禁会摇头叹息:“代价是不是太高了?”这是一场战争吗?是的,是一场人与自然的战争。 而作为20世纪80年代的现代人,所使用的武器是什么呢?说来令人难以相信,是古老的皮筏。这场战争只能称为人以原始的蛮力与大自然的搏斗,因为人把他最具有威力、最强大的武器舍弃了。就身体各方面的因素而言,人在自然界中是弱者。但是人类还是生存下来了,并成为世界的主宰者。这一切,都是因为人能够思维,具有智慧。 而漂流的勇士们却似乎没有意识到这一点。看着那小小的皮筏被巨浪肆意戏弄,我不禁疑惑,这难道就是曾经遨游过太空与深海的人类吗?此为我不解之一。那么之二呢?乃是我对漂流者过虎跳峡的方式感到吃惊。 一个橡皮艇,密封的,四周捆上一些轮胎,人就在艇里,任激流冲打,里面的人根本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一旦漏水,便意味着死神降临;否则,功成名就,称为征服长江的英雄。试问,这行动与昏天黑地的赌博(请原谅我用这个词,很明显,两者的目的截然不同,前者是高尚的)有何区别?如果说坐在皮筏里靠船桨与长江搏斗是使用蛮力,那么躲在皮艇里漂流又算是什么呢?惭愧呀!诚然,漂流者在精神上是足以称为勇士的,而在行动上呢?只能算是莽夫。进一步想,目前亟待漂流的果真是长江、黄河吗?我们今天所从事的伟业不也像一条待漂的长河吗?朋友们,凭着自己的才华和胆略,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到改革的洪流中去搏击吧!在这激流中,我们也能成为漂流的英雄!【名师点评】这篇文章是针对长江第一漂发表自己的看法。在分析时,作者并没有人云亦云,而是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既肯定了长江第一漂的积极影响,也点明了长江第一漂存在的缺陷:一是使用的工具,二是过虎跳峡的方式。看法独到,分析辩证,具有较强的逻辑性。辩证分析是议论文中最常用、最基本的方法,在议论时,只有注意辩证地看待问题,才有可能使所议论的问题深刻、全面、客观、有理,使议论有较强的说服力。人与路路承载着人,人承载着心。心写出来的是人,人走出来的是路。那么你我的人生道路,就必须承载起你我的心灵,让心灵的灯照得更明亮些吧。喧嚣的人群,会奔走出无数条街道,纵横错杂,不能分清彼此。而明秀的山水,则会游走出一两条荒径,随意延伸,而这只能属于他。你我在灯红酒绿的都市中,不甘寂寞,追名逐利,却丢失了你我各自的心性,也迷失了人生的轨迹。 而他在春意阑珊的角落里,甘于寂寞,散发弄舟,竟寻到了属于自己的本真,人生征途也愈走愈明亮。浪漫地走在历史的大道上,前世就会冒出无数个你我,徜徉于盛唐的街道,醉歌于长安的酒肆,呼唤着心灵的归途。“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或许你我的前世是这句诗的吟者李太白,在纷杂靡繁的仕途梦境中,执著着,并委屈着,在崎岖错综的京城街道上,呐喊着,并彷徨着。从巴蜀的山水间,一路走来的,是一位有志者,更确切地讲,是一位寻梦者。在京城的酒肆,多情的胡姬告诉他,这里的每一条街道,都一样美丽,一样热闹,都一样通往天子的宫阙。但长安的街道虽多,却很难找到一条属于太白的青云坦途。在这里,处处可见的是哈腰的布衣,阔步的权贵,他们的道路都错位了,他们也迷失在了这个欲望的梦境。心灵灯塔暗淡了,葡萄美酒无光了,人生道路也淹没在了黑夜里,太白,你已经不能再向前一步了,因为你的路已经消失在了你的脚下。如果没有了路,那么也就没有了太白生命的意义。但如果没有了前世的太白,又何来今世的你我?你我身上,乃至每个中国人的身上,毕竟都有太白之魂,也毕竟都有那盏不灭的明灯在联系着人与路。当繁华消尽,“赐金放还”的一刻,太白骑上白鹿,重访名山。走出了长安的他,又走上了生命的征途。“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梦境中的路,终于有望在现实中找到。 从眼前延伸到天际的那一带山水虽然有些云雾,然而,脚下却又分明照出了一条白线,延伸了过去。 虽然已至暮年,但是太白却终于迎来了迟到的黎明,重新上路了。天晴了,心亮了,人活了,路宽了。“野鹤无粮天地宽”,说的正是此时太白的身影,那个寂寞与轻快的统一。他从你我的视线中慢慢消失,但却终究没有在历史的地图中消失,在春意阑珊处的那个他,自得其乐,寂寞行路,可能是陶渊明,也可能是谢灵运,更可能是你我的前世李太白。人之为人,因为有路相伴;路之为路,因为有人行走。路之于你我,真是生命的伴侣。总之,你我和他,今生前世,活在心中,都在路上。【点评】写这个作文题要想出彩,关键在于深度。这篇文章不能就路写路,一定要生发开去。本文开篇点题,辩证分析两者的关系。接着运用对比手法分析怎样走出自己的道路。列举李白的事例分析什么是人生的道路,把“路”拓宽,谈它的象征意义,论述深刻。最后辩证分析点明人和路的关系人之为人,因为有路相伴;路之为路,因为有人行走。路之于你我,真是生命的伴侣。首尾呼应,结构完整。【文题展示】俗话说:“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呢?请联系实际,写一篇具有思辨性的文章。不少于800字。【写作提示】“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这句话,一直被作为极端的个人主义的代表思想来进行批判。然而,冷静地分析一下,这句话中也不无一些合理的成分。当然,如果说“各人自扫门前雪”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而“莫管他人瓦上霜”却决无值得肯定的地方。这句话可以改成“各人自扫门前雪,也管他人瓦上霜”。这类思考要注意观点不要绝对化,要讲清“各人自扫”与“也管他人”的辩证关系,不要以一种倾向掩盖另一种倾向。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既有正面,又有反面;既有主流,又有支流;既有成绩,又有问题;既有长处,又有短处。不可抓住一点,不及其余,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要全面客观地看问题,避免片面性,避免走向极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