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高频主题4:性情高洁,注重德化道德教化是中国古代极具特色的教育方法,在长达几千年的历史中,正是道德教化的作用保证了社会的基本稳定和经济与科学技术的发展。了解中国古代的教化理论,总结古人给我们留下的宝贵经验,能为当前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供有益的借鉴。一、(2021 .广西南宁高三二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许衡,字仲平,怀之河内人也。幼有异质,七岁入学。稍长,嗜学如饥渴,然遭世乱,且贫无书。转鲁留魏,人见其有德,稍稍从之。居三年,闻乱且定,乃还怀。往来河、洛间,从柳城姚枢得伊洛程氏及新安朱氏书,益大有得。寻居苏门,与枢及窦默相讲习。家贫躬耕,粟熟则食,粟不熟则食糠核菜茹,处之泰然,讴诵之声闻户外如金石。财有余,即以分诸族人及诸生之贫者。人有所遗,一毫弗义弗受也。枢尝被召入京师,以其雪斋居衡,命守者馆之,衡拒不受。庭有果熟烂堕地,童子过之,亦不睨视而去,其家人化之如此。甲寅,世祖出王秦中,以姚枢为劝农使,教民耕植。又思所以化秦人,乃召衡为京兆提 学。秦人新脱于兵缺*班来人人莫不喜幸来学世祖南征乃还怀学者攀留之不得从送之临潼亟史中统元年,世祖即皇帝位,召至京师。时王文统以言利进为平章政事,衡、枢辈入侍,言治乱休戚, 必以义为本。文统患之。且窦默日于帝前排其学术,疑衡与之为表里,乃奏以衡为太子太保,阳为尊用之,实不使数侍上也。未几,阿合马为中书平章政事,领尚书省六部事,因擅权,势倾朝野,一时大臣多阿之,衡每与之议,必正言不少让。已而其子又有佥枢密院之命,衡独执议曰:“国家事权,兵民财三者而已。今其父典民与财,子又典兵,不可。”阿合马由是衔之,亟荐衡宜在中书,欲因以事中之。俄除左丞,衡屡入辞免。帝久欲开太学,会衡请罢益力,乃从其请。八年,以为集贤大学士,兼国子祭酒,亲为择蒙古弟子俾教之。时所选弟子皆幼稚,衡待之如成人,爱之如子。课诵少暇,即习礼,或习书算。久之,诸生人人自得,尊师敬业,下至童子,亦知三纲五常为生人之道。十八年,衡病革,已而卒,年七十三。 (选自元史许衡传,有删改)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秦人新脱于兵/欲学无师/闻衡来/人人莫不喜幸来学/世祖南征/乃还怀/学者攀留之不得/从送之临潼而归/B. 秦人新脱于兵/欲学无师/闻衡来/人人莫不喜幸来学/世祖南征/乃还怀/学者攀留之不得从送/之临潼而归/C. 秦人新脱/于兵欲学无师/闻衡来/人人莫不喜幸来学/世祖南征/乃还怀/学者攀留之不得从送/之临潼而归/D. 秦人新脱/于兵欲学无师/闻衡来/人人莫不喜幸来学/世祖南征/乃还怀/学者攀留之不得/从送之临潼而归/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甲寅,是中国古代农历干支纪年中的一个组合,也可以用来纪日。B. 世祖,皇帝的庙号。庙号始于商代,汉代以后皇帝大多都有庙号。C. 元年,指帝王即位的第一年。D. 五常,中国儒家伦理文化中的重要思想,即仁、义、礼、智、信。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许衡热爱学习,追求学问。许衡求知如饥似渴,但他当时遭遇天下大乱,家里贫穷,没有书读,后来从柳城姚枢那里得到了伊洛程氏和新安朱氏的著作,学问大有长进。B. 许衡安贫乐道,不吝财物。许衡家境贫穷,但处之泰然,家里钱财有余,就分给同族人以及贫穷的学生,人们送给他东西,只要有一点不符合礼义他就不接受。C. 许衡为人正直,不附权贵。阿合马独揽大权、权倾朝野,当时的大臣大多奉承他,然而许衡每次与他议事,都义正词严,一点也不让步,因而遭到了阿合马的陷害。D. 许衡爱生如子,教导有方。皇帝亲自选择蒙古贵族的子弟让许衡教导,许衡像爱护儿子那样爱护他们,并让他们学习礼仪或者书法、算术,学生们个个都有很大的收获。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童子过之,亦不睨视而去,其家人化之如此。(2)乃奏以衡为太子太保,阳为尊用之,实不使数侍上也。二、(2021 山西吕梁高三一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王守仁,字伯安,余姚人。登弘治十二年进士,使治前威宁伯王越葬,还而朝议方急西北边,守仁条八事上之。寻授刑部主事。正德元年冬,谪贵州龙场驿丞。龙场苗、僚杂居,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南中盗贼蜂起,谢志山据横水、左溪、桶冈,池仲容据浏头,皆称王,而福建大帽山贼詹师富等又起。守仁至,知左右多贼耳目,乃呼老黠隶诘之,隶战栗不敢隐。因贯其罪,令诉1贼,贼动静无勿知。于是先讨大帽山贼,擒师富,遂议讨横水、左溪。守仁自驻南康,去横圣三士里先速囹瓦妇1贼寒左友进军逼之贼方迎战两山举帜贼大惊谓官军已尽犁其巢遂溃志山及其党皆走桶冈。守仁以桶冈险固,移营近地,谕以祸福。贼首震恐,期仲冬朔降。连破上、中、下三洵,置戍而归。守仁所将皆文吏及偏裨小校,平数十年巨寇,远近惊为神。思恩、田州土酋卢苏、王受反。乃诏守仁总督两广兼巡抚。守仁在道,疏陈用兵之非。守仁抵港州,悉散遣诸军,留土兵数千,解甲休息。苏、受初求抚不得,至是则大喜,遣使乞降。守仁数二人罪, 杖而释之。亲入营,抚其众七万。奏闻于朝,因请复设流官,于田州置十九巡检司,以苏、受等任之。 帝从之。断藤峡瑶贼,郡邑罹害者数十年。守仁伺贼不备,进破十余寨,峡贼悉平。始,帝以苏、受之抚,遣行人奉玺书奖谕。及奏断藤峡捷,则以手诏问阁臣杨一清等,谓守仁自夸大。一清等不知所对。霍韬上疏言:“诸瑶为患积年,守仁片言驰谕,思、田稽首。至断藤峡贼,阻深岩绝冈,今一举荡平。夫忠 如守仁,有功如守仁,若屈于两广,臣恐劳臣灰心,将士解体,后此疆圉有事,谁复为陛下任之!”帝报闻。守仁已病甚,疏乞骸骨,不俟命竟归。行至南安卒,年五十七。丧过江西,军民无不绸素哭送者。 (选自明史王守仁传,有删改)5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去横水三十里/先遣四百人/伏贼巢左右/进军逼之/贼方迎战/两山举帜/贼大惊/谓官军已尽犁/其巢遂溃/B. 去横水三十里/先遣四百人伏贼巢/左右进军逼之/贼方迎战两山/举帜/贼大惊/谓官军已尽犁其巢/遂溃/C. 去横水三十里/先遣四百人伏贼巢左右/进军逼之/贼方迎战/两山举帜/贼大惊/谓官军巳尽犁其巢/遂溃/D. 去横水三十里/先遣四百人/伏贼巢左右/进军逼之/贼方迎战两山/举帜/贼大惊/谓官军己尽犁其巢/遂溃/6.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解甲,即卸下铠甲,指武将辞免官职,也指军事行动期间暂作休整歇息,文中指后者。B. 流官,明清时在贵州、云南、广西、四川等推行土司制度的省份由朝廷任命的地方行政官员,期满调任,是相对于世袭“土官”而言的。C. 稽首,古时的一种跪拜礼,属于“九拜”之一,以头叩地即起而不停留,文中表示臣服。D. 乞骸骨,古代官吏因年老请求退休,与“告老”相同,文中指王守仁因年老病重而自请辞官。7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王守仁心系边事,善于教化民夷。他为王越治丧回朝后,立即上疏条陈西北边防之事;被贬谪到龙场后,他依据风俗开化教导当地族别不同的百姓,颇受百姓爱戴。B. 王守仁善于用兵,多次平定贼乱。他先在南中地区平定了那里数十年的巨寇,又在两广招抚了叛乱的土酋,并击溃了为祸多年的瑶贼。C. 王守仁恩威并施,不以攻伐为务。他灭贼平乱但并不崇尚武力,对桶冈的贼兵他晓谕劝降,对反叛的土酋,他一开始就不主张武力讨伐。D. 王守仁屡立功勋,却遭朝廷猜忌。断藤峡捷报传回,皇帝亲写诏书向阁臣询问,阁臣认为王守仁夸大事实,而霍韬进言肯定了王守仁的忠诚和功劳。8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因贯其罪,令询贼,贼动静无勿知。(2)臣恐劳臣灰心,将士解体,后此疆圉有事,谁复为陛下任之!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徐禅字孺子,豫章南昌人也。家贫,常自耕稼,非其力不食。恭俭义让,所居服其德。屡辟公府,不起。时陈蕃为太守,以礼请署功曹,樨不免之,既谒而退。蕃在郡不接宾客,惟樨来特设一榻,去则县之。后举有道,家拜太原太守,皆不就。延熹二年,尚书令陈蕃、仆射胡广等上疏荐禅等曰:“臣闻善人 天地之纪,政之所由也。诗云:思皇多士,生此王国。天挺俊乂,为陛下出,当辅弼明时,左右大业者也。伏见处士豫章徐樨、彭城姜肱、汝南袁阂、京兆韦著、颍川李昙,德行纯备,著于人听。若使擢登三事,协亮天工,必能翼宣盛美,增光日月矣。”桓帝乃以安车玄仑熏,备礼征之,并不至。 帝因问蕃曰:“徐樨、袁阂、韦著谁为先后?”蕃对曰:“阂生出公族,闻道渐训。著长于三辅礼义之俗,所谓不扶自直,不镂自雕。至于樨者,爰自江南卑薄之域,而角立杰出,宜当为先。”樨尝为太尉黄琼所辟,不就。及琼卒归葬,樨乃负粮徒步到江夏赴之,设鸡酒薄祭,哭毕而去,不告姓名。时会者四方名士郭林宗箸数土 A国之爨其樨也乃选能宣语生茅容轻骑追之及于-涂容为设饭共言稼稽之事临诀去,谓容曰:“为我谢郭林宗,大树将颠,非一绳所维,何为栖栖不遑宁处?”及林宗有母忧,樨往吊之,置生刍一束于 庐前而去。众怪,不知其故。林宗曰:“此必南州高士徐孺子也。诗不云乎,生刍一束,其人如玉。吾无德以堪之。”灵帝初,欲蒲轮聘樨,会卒,时年七十二。子胤字季登,笃行孝悌,亦隐居不仕。太守华歆礼请相见,固病不诣。汉末寇贼从横,皆敬胤礼行,转相约敕,不犯其闾。(选自后汉书徐樨传,有删改)9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时会者四方名士郭林宗等/数十人闻之疑/其樨也/乃选能言语生茅容轻骑追之/及于涂/容为设饭/共言稼泰啬之事/B. 时会者四方名士郭林宗等数十人/闻之/疑其稗也/乃选能言语生茅容轻骑追之/及于涂/容为设饭/共言稼手啬之事/C. 时会者四方名士郭林宗等数十人/闻之疑/其稗也/乃选能言语生茅容轻骑追之/及于涂/容为设饭/共言稼不啬之事/D. 时会者四方名士郭林宗等数十人/闻之/疑其稗也/乃选能言语生茅容轻骑追之/及于涂容/为设饭/共言稼彳啬之事/10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举有道,指被选用为有道之士,汉代科举考试有孝廉、有道、方正、茂才四科目。B. 尚书令,本是秦代少府属官,负责管理文书和传达命令。C. 安车玄2熏,安车指可坐乘的小车,玄仑熏指黑色和浅红色布帛,帝王用作礼聘贤士。D. 母忧,指母亲的丧事,古代官员在遭逢父母丧事时,必须暂时离职回到祖籍守丧。11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徐稗自尊自重,品德高尚。因为家贫他亲自参加农业生产,决不接受别人的劳动成果;具有恭让、节俭、谦逊等美德,为乡人称道。B. 徐稗淡泊名利,无意仕途。地方官府和朝廷曾多次征召他做官,他一概不就职;即使是汉桓帝亲自征召他为官,他也不就职。C. 徐稗声誉远扬,为一时名士。当陈蕃等上疏举荐天下贤士时,他的姓名被排在首位;当汉桓帝询问谁先谁后时,他又被陈蕃评为当世第一。D. 徐稗家风淳朴,泽被后世。徐稗儿子徐胤受其影响,为人孝悌,隐居不仕;汉末盗贼听说徐胤品行,互相告诫不侵犯徐胤所居乡里。12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蕃在郡不接宾客,惟稗来特设一榻,去则县之。(2)天挺俊乂,为陛下出,当辅弼明时,左右大业者也。高频主题4性情高洁,注重德化1. A 解析:“秦人新脱于兵”,“于兵”是“脱”的后置状语,不能断开,排除C、D两项;“从送之临潼而归,“从,动词用作名词,指跟随他学习的人,作本句主语,前面断开,排除B项。2. C解析:“元年,指帝王即位的第一年”错误。元年,指古代帝王或诸侯即位的第一年或帝王改元的第一年。3. C 解析:“因而遭到了阿合马的陷害”错误。“因而遭到了阿合马的陷害”与原文不符源文“欲因以事中之是说阿合马想借助工作中的事情陷害他。4. (1)(许衡家的)儿童从旁边经过,不斜着眼睛看一下(或看也不看一眼)就离开,他家人受许衡的感化就像这样深。(2)便奏请让许衡为太子太保,表面上是重用他,实际上是不让他频繁地接触皇帝(或减少他与皇帝接触的机会)。参考译文许衡,字仲平,怀州河内人。许衡自小就有与众不同的素质,七岁入学。稍大一些后,热爱学习,如饥似渴,但当时遭遇天下大乱,而且家里贫穷无书可读。许衡后来迁移到鲁地,留在了魏地,人们见他道德高尚,逐渐有人跟从他学习。过了三年,听说战乱就要结束,就回到了怀州。他往来于黄河、洛水之间,从柳城姚枢那里得到了伊洛程氏兄弟和新安朱熹的著作,更是大有收获。随后他在苏门定居下来,与姚枢及窦默相互研习学问。他家境贫穷,亲自耕种,谷物成熟了就吃谷物,没有成熟时就吃糠咽菜,处之泰然,吟读诗书的声音在屋外听起来非常动听。家里钱财有余,就分给同族人以及贫穷的学生。人们送给他东西,只要有一点不符合礼义他就不接受。姚枢曾被召到京师,就把他的雪斋让给许衡居住,并让留守的人给他提供方便,许衡拒绝不接受。院子中有水果成熟后掉到地上,(许衡家的)儿童从旁边经过,不斜着眼睛看一下(或看也不看一眼)就离开,他家人受许衡的感化就像这样深。甲寅年,世祖出京在秦中称王,任命姚枢为劝农使,教导百姓植树种田。世祖又考虑用来教化秦地百姓的办法,于是征召许衡担任京兆提学。秦地百姓刚刚从战乱中解脱出来,想学习但没有老师,听说许衡来了,人人都高高兴兴地前来学习。世祖率军南征,许衡便要返回怀州,跟随他学习的人挽留他不得,便把他送到临潼才回来。中统元年,世祖即皇帝位,把许衡召到京师。当时王文统因为进言兴利除弊之事晋升为平章政事,许衡、姚枢这些人入朝侍奉皇帝,谈论治乱兴衰,一定以义为根本。王文统感到不安。并且窦默经常在皇帝面前非难其学术,王文统怀疑许衡与窦默串通一气,便奏请让许衡为太子太保,表面上是重用他,实际上是不让他频繁地接触皇帝(或减少他与皇帝接触的机会)。不久,阿合马任中书平章政事,兼管尚书省六部事情,因而独揽大权,权势超过了朝野所有的官员,当时的大臣大多奉承他,许衡每次与他议事,都义正词严,一点也不让步。不久阿合马的儿子又被任命为枢密院佥院,唯独许衡持异议说:“国家的权力,不过军队、百姓、财务三项而已。现在做父亲的管理百姓和财务,做儿子的又管理军队,这样不可以。”阿合马从此对他怀恨在心,急切地向皇帝推荐说许衡应该在中书省,想借助工作中的事情陷害他。不久调任中书左丞,许衡屡次向皇帝请求不要任命他。皇帝早就想要开设太学,恰好遇到许衡坚决请求辞职,就答应了他的请求。八年,皇帝命许衡担任集贤大学士,兼任国子祭酒,并亲自选择蒙古贵族的子弟让他教导。当时所选的弟子都很年幼,许衡把他们当作成年人对待,像爱护儿子那样爱护他们。课余吟诵的时间,就让他们学习礼仪,或者学习书法、算术。时间一长,学生们个个都有很大的收获,懂得尊师敬业,就连小孩子,也知道三纲五常是做人的方法。十八年,许衡病重,不久去世,享年七十三岁。5. C 解析:“优贼巢”的主语是“四百人”,故在“四百人”后不能断开,排除A、D两项;“左右”在句中应是方位名词,指贼巢的左右,因此“左右”应与前面内容是一个整体,与“进军逼之”放在一起句意就发生了改变,故排除B项。6. C 解析:“以头叩地即起而不停留,文中表示臣服”错误,稽首,“稽”是“停留、拖延”的意思,稽首就是头触碰在地上且停留一会儿。7. D 解析:“阁臣认为王守仁夸大事实”错,原文“则以手诏问阁臣杨一清等,谓守仁自夸大”意思是皇帝认为王守仁自己夸大事实上奏,所以向杨一清等人询问。8. (1)于是守仁赦免了他们的罪过,让他们侦察贼兵的情况,贼兵的动静没有不被守仁知道的。(2)我担心功臣灰心,将士离心,这以后边疆有战事,谁再为您担当重任呢!参考译文王守仁,字伯安,余姚县人。弘治十二年中进士,朝廷派他去为前威宁伯王越办理丧事,回朝后,朝中正议论西北边事紧急,守仁上疏分条陈述八事。不久被任命为刑部主事。正德元年冬天,被贬谪为贵州龙场驿丞。龙场苗族、僚族人交杂共处,守仁根据风俗开化教导当地人,边地百姓很高兴,一起砍伐木头搭建房屋,来让守仁居住。南中地区盗贼蜂拥作乱,谢志山占领横水、左溪、桶冈,池仲容占领湘头,都各自称王,而福建大帽山的盗贼詹师富等又起兵。守仁到任后,知道官府中有不少人是盗贼的耳目,于是叫来年老而狡黠的仆隶责问他们,仆隶浑身哆嗦不敢隐瞒,如实坦白。于是守仁赦免了他们的罪过,让他们侦察贼兵的情况,贼兵的动静没有不被守仁知道的。于是先讨伐大帽山的盗贼,擒拿了师富,就商议讨伐横水、左溪。守仁亲自率兵驻扎在南康,距离横水三十里,先派遣四百人埋伏在贼兵巢穴左右的山中,然后进军逼近贼兵巢穴。贼兵正要迎战,两边山上举起了官军的旗帜。贼兵大惊,以为官军已经捣毁了他们的巢穴,于是溃败。志山和他的党羽都逃往桶冈。守仁认为桶冈地势险要坚固,就将营垒转移到近处,把福祸的道理讲给贼兵听。贼兵首领震惊害怕,约定仲冬初一投降。(守仁)连续攻下上、中、下三部,安排军队戍守之后返回朝中。王守仁率领的都是文官和偏将、低级武官,荡平为患数十年的大贼寇,远近的人都惊呼守仁是神。思恩、田州的土著首领卢苏、王受造反。于是下诏让守仁任总督两广兼巡抚。守仁在路上就上书陈述用兵镇压是不对的。守仁到达淳州后,就全部遣散了各路军队,只留下土著兵几千人,让他们卸下铠甲休整歇息。卢苏、王受当初请求招抚没被允许,等到守仁来了就非常高兴,派使者来请求投降。守仁列举了二人的罪状,杖打他们后就放了他们。守仁亲自到军营,招抚了七万叛军。上奏使朝廷知道,借机请求重新设置流官,在田州设置十九个巡检司,让卢苏、王受等人任职。皇帝听从了他的建议。断藤峡的瑶贼叛乱,郡县遭受祸害几十年。守仁趁贼兵没有防备,进攻击破十多个营寨,断藤峡叛军全部平定。当初,皇帝因为卢苏、王受被招抚,派使者拿着玉玺书信来嘉奖晓谕。等到断藤峡捷报传回朝中,却用手诏询问阁臣杨一清等人,认为守仁自己夸大功劳。杨一清等人不知道该对答什么。霍韬上奏疏说:“各路瑶贼为害多年,守仁几句话很快使他们明白道理,使得思恩、田州臣服。至于断藤峡的贼兵,以深山高冈为屏障,如今被一举扫荡平定。守仁如此忠诚,如此有功勋,如果在两广之地受猜忌,我担心功臣灰心,将士离心,这以后边疆有战事,谁再为您担当重任呢!”皇帝批复说知道了。王守仁病重后,向朝廷上疏乞求告老还乡,竟然不等朝廷批复就回去了。走到南安便去世了,享年五十七岁。丧车经过江西,军士百姓没有不穿着丧服哭送守仁的。9. B 解析:“时会者四方名士郭林宗等数十人”中,“数十人”定语后置,之后断开,排除A项;“疑其樨也”,省略主语,之前断开,排除C项;“容为设饭”中,“容”是人名,之前断开,排除D项。10. A解析:“汉代科举考试”错误,汉代只有征辟、察举制,科举考试始于隋唐。11. C 解析:“他又被陈蕃评为当世第一”错误,据原文可知,皇帝问徐樨、袁闵、韦著谁先谁后时,陈蕃只说徐辉应该首先任用。12. (1)陈蕃在郡里不接待宾客,只有徐稗前来时才特意摆一个坐榻,等徐稗离开后就把坐榻挂起来。(2)上天选拔才德出众的人才,因为陛下您而出现,您应当让他们在圣明时代辅佐治世,帮助陛下完成大业。参考译文徐禅字孺子,是豫章郡南昌人。因家里贫穷,他经常亲自耕种,不是自己劳动所得就不享用。他为人恭敬节俭、礼义谦让,居处的乡里人都钦佩他的品德。屡次被公府征召做官,他都不赴任。当时,陈蕃担任豫章郡太守,按礼制聘请徐樨担任郡里功曹,徐樨不推托,但在亲自拜访陈蕃后退出。陈蕃在郡里不接待宾客,只有徐樨前来时才特意摆一个坐榻,等徐樨离开后就把坐榻挂起来。后来被选用为有道之士,朝廷派人到他家授予他太原太守的官职,他都没有就职。汉桓帝延熹二年,尚书令陈蕃、仆射胡广等人上疏举荐徐禅等人说:“我等听说品德好的人是天地间的纲纪,是政治治理的凭借。诗说:愿美好众多的士人,诞生在这个王国里。上天选拔才德出众的人才,因为陛下您而出现,您应当让他们在圣明时代辅佐治世,帮助陛下完成大业。臣等看见处士豫章人徐樨、彭城人姜肱、汝南人袁阂、京兆人韦著、颍川人李昙,道德纯粹完备,在世人的传闻中声誉显赫。如果提拔他们担任民政、选人、司法类官职,辅佐陛下昌明国家政治,那么他们一定能帮助陛下发扬盛大的美德,一定能使日月增光辉。”于是汉桓帝就用供人坐乘的小车、黑色和浅红色的布帛,按照周全的礼仪前去征召他们,可他们都不前来。汉桓帝于是就问陈蕃说:“徐樨、袁阂、韦著谁先谁后?”陈蕃回答说:“袁阂出身士大夫家族,逐渐接受教导。韦著在三辅礼义风尚方面很擅长,这就是人们所说的蓬草生长在麻丛,不去扶助它也自己挺直,璞玉不雕刻也会自己装饰。至于徐樨,出自江南偏僻贫瘠的地方,而头角崭露,超群出众,应该首先任用。”徐程曾经被太尉黄琼征召,可是他不赴任。等到黄琼去世归葬乡里时,徐樨才背着粮食步行到江夏为他奔丧,他摆上鸡、酒等微薄的祭品,哭祭结束后就离开,不把自己姓名告诉别人。当时聚集在一起的天下名士郭林宗等有几十个人,听说这件事,就怀疑他是徐樨,于是郭林宗就派能言善辩的后生茅容骑着快马追赶徐樨。追赶到大路上,茅容为徐禅摆上饭菜,吃饭时他们一起谈论了农事。临别辞行时,徐樨对茅容说:“您替我感谢郭林宗,大树将要倒了,不是一根绳子所能维系的,为什么不赶紧找个安宁之所?等到郭林宗母亲去世,徐樨前去吊唁,把一捆鲜草放在墓庐前就离开。大家感到奇怪,不知其中缘故。郭林宗说:“这人一定是南州高明士人徐孺子。诗不是说了吗,献上一捆鲜草,祝愿那人像玉一样高洁。我没有品德匹配这捆鲜草啊。”汉灵帝即位不久,想用蒲草裹轮的小车前去聘请徐樨入朝为官,恰逢他去世,当时年龄是七十二岁。徐樨的儿子徐胤,字季登,品德忠厚,为人孝悌,也隐居不做官。太守华歆以礼请求与他相见,他称病坚决不去。东汉末年盗贼虽然横行,但是他们都敬重徐胤遵礼义、品行好,于是互相约束告诫,不要侵犯徐胤的乡里。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