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优秀设计案例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55607977 上传时间:2022-02-18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21.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优秀设计案例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优秀设计案例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优秀设计案例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优秀设计案例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教学重点:1.积累常见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2.通过体会文言语句的语气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3.通过仔细品味,体会邹忌的讽刺艺术。教学难点:人物的思想感情。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教学导入:唐朝名臣魏征曰:“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亡;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历代君主要成就一番霸业,身边没有几位敢进谏言的大臣是不成的;而劝谏能否奏效,一要看做君王的是否贤明,二要看谏者是否注意了进谏的艺术,使“良药”既“爽于口”,又“利于病”。战国时齐威王非常幸运遇到了这样一位贤臣邹忌。二、战国策介绍战国策是经汉代刘向整理的一部历史散文著作。又名国策、国事、短长、事语、长书、修书。三、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准停顿。四、阅读分析课文第一段1.“徐公何能及君也”中的“及”与“虽悔之,亦无及己”的“及”是否相同?答:不同。前者是赶得上的意思,后者是来得及的意思。2.“徐公不若君之美也”中的“若”是何意?若还有哪些用法?答:“若”是如、比得上的意思;与前文的“及”意思相同。“若”的用法还有:你(若毒之乎)如果(若业为吾所有)好像(仿佛若有光)像(其急若此)。3.“自以为不如”中“以为”的用法与现代汉语相同吗?答:相同。都是认为的意思。4.段中“美”有几种用法?答:两种。“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是意动用法,认为美的意思,前面的都是美丽、潇洒的意思。5.吾孰与城北徐公美”中“孰”是何意思?答:“孰”的意思是“谁”;“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中的“孰”就是这个意思,他的用法还有:哪、哪里(孰知赋敛之毒,有甚于是者乎)仔细(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同“熟”(徐公来,孰视之)。6.这一段开头写邹忌的外貌起何作用?答:其作用是引出后文关于“美”的讨论。结合后文也可以表现邹忌的谦虚之意。7.邹忌的妻子、小妾、客人为什么都说邹忌比城北徐公美丽呢?答:因为他们或偏爱邹忌,或畏惧邹忌,或有求于邹忌,都怀有私心。8.邹忌与徐公比美而自认不如,这使他产生了什么想法?答:他懂得了人们之所以夸耀他是因为他们各有私心。小结:本段写邹忌通过询问别人,自己与徐公谁更美丽而反思,识破恭维之词。为下文进谏作准备。五、联系实际叙述一件生活小事,谈谈你的感想。略,学生发挥,让学生去感悟生活。六、布置作业:1.背诵课文。2.自译课文第一段。第二课时一、复习第一堂课内容(抽查翻译情况)。二、阅读分析第二段:1.“于是入朝见威王”中“于是”与现代汉语是否相同?答:相同,表承接。2.“今齐地方千里”中“地方”的意思和现代汉语是否相同?答:不同。这里是土地方圆的意思,现代汉语是“中央”一词的相对的意义。3.“由此观之”的“之”作何理解?答:助词,无意义。4.邹忌是怎样分析“王之敝”的?答:他采用类比推理,由平凡小事推到治国之道,由自己推及齐威王,由妻子推到宫妇,由小妾推到朝廷之臣,由来客推到四境之内的百姓。这种逻辑性强的推理,说服力强,浅显易懂,表明邹忌不光是一个有自知之明的人,也是一个善于纳谏的人。5.能采用类比推理的方法阐明一个道理吗?略,主要训练学生的推理能力。小结:这一段写邹忌采用类比推理法进谏,表现了邹忌对齐王的忠诚尽责。三、分析阅读第三段:1.本段中三个“下”字,各应怎样理解?答:第一个是发布的意思,第二个是下等的意思,第三个也是发布的意思。“下”的用法还有:向下(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下面(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落下(甫下数子,客已得先手)拍(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下车(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攻下(皆下之)。2.本段中两个“上”的意思应怎样理解?答:“受上赏”的“上”是上等的意思;“上书”的“上”是奉上呈上的意思。此外,上的用法还有:上面(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皇上(上以无隐,益重之)天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3.“时时而间进”中“间”的意思是什么?它还有哪些用法?答:“问”的意思是间或、断断续续地;它的用法还有:夹杂(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参与(肉食者谋之,汝何间焉)一会儿(扁鹊见蔡桓公,居有间)时间(奉命于危难之间)。4.本段中包含一个成语,请找出来,然后用它造一个句子。liuxue86答:“门庭若市”,造句略。主要抓住形容进谏的人多这个意思。5.邹忌劝谏齐王成功了吗?答:成功了。6.齐王是否发扬了邹忌的“自省”精神?他是怎样做的?答:齐王发扬了邹忌的“自省”精神,积极鼓励大臣和百姓进谏,实行了开明政治。小结:本段写齐王纳谏,表现了齐王宽厚的胸怀。反过来,也说明了邹忌的讽谏很有效。四、阅读最后一段:1.“皆朝于齐”的“朝”是什么意思?前文中的三个“朝”字又如何讲解?答:这个“朝”是朝见的意思。“朝服衣冠”的“朝”是早上的意思,读zho;“于是入朝见威王”的“朝”和“能谤讥于市朝”的“朝”都是朝廷的意思。2.齐威王纳谏取得了怎样的效果?答:取得了“战胜于朝廷”的效果。小结:这一段写齐国的兴盛,显示了邹忌讽谏齐王的巨大作用。五、布置作业:1.练习一、二、三。2.完成补充练习:同步训练。附:板书设计邹忌讽齐王纳谏妻私我 宫妇左右私王妾畏我 朝廷之臣畏王客有求 四境之内有求于王(联想)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词语 修、尺、服、窥、美、私、闻、莫、地方、左右、市朝等。、归纳多义词义项 朝、孰、旦、诚、闻。、句式 a、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b、忌不自信。 c、此所谓战胜于朝廷。、理清课文的思路和结构2、情感目标 、理解课文的思想意义 、领悟课文的现实意义3、技能目标 、背诵全文 、学会讽喻的方法4、学习重点 理清课文的思路和结构 探究人物不同身份、心理及语气【方法指津】学习方法 :1、诵读法。(生通过诵读,在充分利用注释的基础上理解课文的词句,掌握课文内容)2、讨论法。(在学生掌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由教师提出富有启发性和针对性的问题,学生充分地展开讨论,集思广益,理解课文的思想意义)3、练习法。(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检测题和作业题,让学生在做练习题的过程中掌握并积累有关词句知识)教学时数 两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预习资料1.关于战国策战国策是汇编而成的历史著作,作者不明。其中所包含的资料,主要出于战国时代,包括策士的著作和史臣的记载,汇集成书,当在秦统一以后。原来的书名不确定,西汉刘向考订整理后,定名为战国策。书名或曰国策,或曰国事,或曰短长,或曰事语,或曰长书。总共三十三篇,按国别记述,计有西周一、东周一、秦五、齐六、楚四、赵四、魏四、韩三、燕三、宋、卫合为一、中山一。记事年代大致上接春秋,下迄秦统一。以策士的游说活动为中心,反映出这一时期各国政治、外交的情状。全书没有系统完整的体例,都是相互独立的单篇。2.相关注二、解题 邹忌讽齐王纳谏三、研习课文1、听读课文,整体感知2、学生自行反复朗读课文要求: 、至少诵读两遍。 、借助注释、工具书,完成下列自测题。A、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a、形貌昳丽( ) b、时时而间进( ) c、朝服衣冠( )d、期年之后( ) e皆朝于齐( )B、 解释加点词的意思a、邹忌修八尺有余。 b、朝服衣冠,窥镜。c、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d、今齐地方千里。e、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 f、宫妇左右莫不私王。C、 翻译下列句子a、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b、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c、忌不自信。d、彼不我恩。 e、莫我肯顾3、整体把握课文的思路和结构含义:( ) (是什么)原因:( ) (为什么)讽方式:( ) (怎么办)效果:( ) (怎么样)4、探究人物不同身份、心理及语气要求:、毛遂自荐扮演角色。、读出人物身份和心理,如妻溢于言表的 之情,妾 的回答,客 的意味,邹忌勤于王事、委婉讽谏的表现,齐威王闻过则喜、从谏如流的气魄。5、尝试背诵课文邹忌三问 妻、妾、客三答 邹忌三思:私、畏、求齐王之蔽甚矣:私、畏、求 齐王三赏 齐国三变时间:“朝” “旦日” “明日”邹忌的思想转变过程: “熟视之,自以为不如” “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四、课外作业1、背诵全文。2、查工具书,理解归纳课后练习(二)五个多义词的义项。第二课时一、检查作业1、 采用填空的形式检查背诵。2、订正练习(二)五个多义词的义项(略)二、分析人物形象这篇课文有两个主要人物,即邹忌和齐威王。这两个人物的举动不仅可以看出人物的思想性格,更能体现课文所包含的思想意义,有针对性地设计具体有趣的问题。1、邹忌的两次“窥镜”,反映了他当时什么样的心态?2、邹忌不厌其烦地询问妻、妾、客,是不是很无聊?为什么?3、忌的“三思”使他从迷惑中对自己有了请醒的认识,反映了邹忌有什么样的品质?4、邹忌向齐王进谏时,为什么先要从自己的生活小事说起?体现出邹忌的什么本领?5、邹忌进谏后,写齐王的反应只有王曰:“善”,乃下令“”两个举动,反映了齐的什么精神?6、“君臣进谏,门庭若市”、“时时而进谏”、“虽欲言,无可进者”与齐王有什么关系?反映了齐王的什么精神?邹忌、齐王的人物形象邹忌:是一位 、 、 的谋士。齐威王:是一位 的有魄力的开明君主。三、揭示课文的思想意义和现实意义提出问题,组织学生课堂分小组讨论。1、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此题容易,学生不难回答。课文通过邹忌借用自己家庭亲友间的事情和切身感受,讽劝齐王纳谏除蔽的故事,从而说明国君必须广泛采纳各方面的批评建议,兴利除蔽,才可以兴国的道理。学生只要答对基本意思即可,不要在文句上过严要求。2、学了此文后,从不同角度出发,我们有哪些体会?小组讨论,发表意见,集思广益:四、围绕话题,即兴表演话题:1、讽谏同学不要迷恋网吧。 2、讽谏长辈不要吸烟、酗酒。3、讽谏教师不要歧视后进生。 4、讽谏上级领导注意环保。(话题可根据实际,同学们也可以自行设计。)五、布置作业1、 继续背诵课文,要求准确、精熟。2、 了解下列名句:、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国语)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资治通鉴)、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老子) 、闻过即改,从谏如流(贞观政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论语)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资治通鉴)3、 拓展阅读材料二则,请完成后面练习:A、受谏与谏人贞观五年,太宗谓房玄龄等曰:“自古帝王多任情喜怒,喜则滥赏无功,怒则滥杀无罪。是以天下丧乱,莫不由此。朕今夙夜未尝不以此为心,恒欲公等尽情极谏,公等亦须受人谏语,岂得以人言不同已意,便即护短不纳?若不能受谏,安能谏人?”(选自贞观政要)B、厉王止谤厉王虐,国人谤王。召公告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召公曰:“是障之也。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王不听,于是国人莫敢出言。三年,乃流于彘。 (选自国语)、解释加点字、翻译划线句子、联系这二则材料及邹忌讽齐王纳谏,请你以“纳谏与止谤”为话题写一篇短文,谈谈你的看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