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二轮总复习(考点定位+名师助学+跟踪训练)特色专题攻略 地理原理、规律课件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55128124 上传时间:2022-02-16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4.3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二轮总复习(考点定位+名师助学+跟踪训练)特色专题攻略 地理原理、规律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高考地理二轮总复习(考点定位+名师助学+跟踪训练)特色专题攻略 地理原理、规律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高考地理二轮总复习(考点定位+名师助学+跟踪训练)特色专题攻略 地理原理、规律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部分特色专题突破专题八地理原理、规律地理原理指的是地理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地理规律主要反映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在发展变化过程中的本质联系和必然趋势(包括运动特征、空间特征、成因、发展变化和相互联系)。一、地理原理、规律地理原理地理规律自然地理宇宙中的地球黄赤交角变化与五带范围、昼夜长短变化的基本原理;地方时差产生的基本原理(时间计算)太阳辐射的纬度分布与季节变化规律;地球公转速度变化规律;太阳直射点移动规律;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昼夜长短变化规律;地转偏向规律地理原理地理规律自然地理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与能量交换地壳物质循环原理;大气受热过程原理;热力环流原理(含三圈环流、季风环流);水循环原理气压带、风带分布和移动规律;洋流模式分布规律;副高与锋面雨带的移动规律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自然灾害的时空分布规律聚落分布的基本规律地理原理地理规律人文地理人口增长环境承载力理论人口迁移的基本规律城市与城市化城市中心地理论城市功能区空间分布规律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区位理论产业、交通线路等布局的基本原理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区域地理区域开发的基本原理产业转移的基本规律二、地理原理列举1循环原理自然地理必修1中,蕴含最典型的地理知识循环理论:水循环、地壳物质循环、生物循环、大气环流以及由此派生出来的可分类知识内容如:海陆风、山谷风、热岛效应等。通过归纳,可以大大提高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循环原理,也体现了地理环境整体性,说明地理各要素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2循环原理图(1)地壳物质循环。(2)热力环流。(3)水循环。(4)生物循环。 构建模式图,探究地理基本原理、过程、成因及规律,是学习地理的方法之一。读图回答(1)(4)题。考题回放(1)如果该图为大气环流模式,S线代表地球表面,则()AE处气温比H处高BF处气压比G处低C气流自西向东运动DE处的高度可达120千米(2)如果该图为海陆间水循环模式,S线代表地球表面,则()A环节参与地表淡水资源的补给B环节是陆地自然带形成的基础C环节使大洋表面海水的盐度降低D环节的运动距离与下垫面无关(3)如果该图为世界洋流模式的南半球部分,S线代表纬线,则()A洋流对沿岸气候有降温减湿作用B洋流为西风漂流C洋流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作用D洋流为赤道逆流(4)如果该图为地壳物质循环,S为软流层,则()AH一定是岩浆岩 B表示外力作用CG可能存在化石 D为变质作用解析:第(1)题,地球表面任何一地,低空气压总比对应的高空气压高。相对G处F处为高空,所以B项正确。低空气温一般情况下比对应的高空气温高,A项错误;图示大气环流模式没特指三圈环流(低、中、高纬环流模式)中的哪一个环流圈,所以不能确定气流的运动方向,C项有误;E处应在对流层范围之内,其最大高度不应超过赤道地区对流层的厚度(1718 km),D项错误。第(2)题,环节代表海陆间水循环中的陆地上空的大气降水,它是地表淡水资源重要的补给水源之一;环节代表海陆间水循环中的地表径流;环节代表海陆间水循环中的海洋水蒸发,它可使海洋水浓缩而造成盐度升高;环节代表海陆间水循环中由海洋上空到陆地上空的水汽输送,它的运动距离受下垫面因素中的地形、地势的影响。自然带形成的基础是热量和水分。第(3)题,图示为世界洋流模式的南半球部分,则为暖流,它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作用;为南半球的西风漂流;为寒流,它对沿岸气候有降温减湿作用;为南赤道暖流。第(4)题,S代表软流层,由此延伸出来的一定是岩浆(H),由此可推断出:G为变质岩,无化石;为冷却凝固地质作用;为变质作用。答案:(1)B(2)A(3)B(4)D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请在模式图中选择两条竖线,画上箭头并注明水循环环节名称,以正确表示上图中丙地区大气与地面之间的水分交换。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区域知识及对水循环原理的理解。由图中信息可知,丙位于乌拉尔山以东的西伯利亚平原,属外流河。因此,丙地的水循环属海陆间水循环。答案:三、地理规律列举1副高与锋面雨带的移动规律在南北半球的副热带地区,经常维持着沿纬圈分布的不连续的高压带,称为副热带高压(简称副高)。由于受地表海陆间分布的影响,沿纬圈分裂成几个具有闭合中心的高压单体,这些高压中心主要位于海洋上,位置比较固定。副高的强度、范围、位置和形状有着明显的季节变化,其中西太平洋副高的活动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西太平洋副高的季节活动,具有明显的规律性。冬季时,西太平洋副高的脊线一般位于15N附近,随着气候的转暖,脊线缓慢北移;到夏季时,脊线迅速北跳,入秋时可达最北的位置,之后从9月起脊线开始自北向南退缩,10月上旬再次回跳到20N以南地区,从此结束了一年为周期的季节性南、北移动。我国降水带的南北移动同西太平洋副高的季节移动相一致,通常降水带位于副高脊线北约58个纬度(如下图)。2锋面雨带的移动规律(1)夏季风进退与我国东部季风区降水规律(如下图)45月中旬南部沿海进入雨季67月中旬长江中下游“梅雨”7、8月华北、东北地区雨季9月锋面雨带快速南撤至长江以南10月夏季风退出大陆,中国东部雨季结束(2)结论降水主要集中于夏秋季(510月),越往北部,降水集中性越强。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雨季长;北方雨季开始晚,结束早,雨季短。降水年际变化大(北方大于南方,西北干旱地区更大)。 (2012年江苏地理卷)下图是2012年4月18日8时至4月19日8 时我国部分地区降水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考题回放(1)形成图示地区降水的主要原因是()A高压脊控制 B锋面活动C反气旋过境 D热带气旋影响(2)若图示降水持续多日,最易发生洪涝的地区是()A江汉平原 B四川盆地C珠江三角洲 D长江三角洲解析:本题主要雨带的移动规律。第(1)题,春夏之交在我国华南地区会出现的降水多为锋面雨(图示箭头冷暖气流交汇)。选项中A、C两项天气系统控制一般不会出现降水。D项中热带气旋常出现在夏秋季节。第(2)题,图中发生降水区域位于我国南方珠江三角洲降水最强,加上珠江三角洲地势低平、河网密集,若降水之间较长导致排水不畅极易引起洪涝灾害。答案:(1)B(2)C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览会于5月1日正式开园,会期184天。下图为我国东部地区一般年份夏季风进退及锋面位置示意图。据图,下列关于世博会期间影响上海的天气系统及上海的天气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5月和7月主要受冷锋影响,狂风暴雨B6月和10月主要受暖锋影响,阴雨连绵C7月和8月主要受副高控制,高温少雨D9月和10月主要受反气旋控制,寒冷干燥解析:根据中国东部雨带移动规律,56月上海受“梅雨”季节影响,阴雨绵绵天气;78月,上海受副热带高压脊影响,形成伏旱天气;9月,雨带南撤,冷空气南下;10月,雨季结束。答案: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