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导学案参考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54842846 上传时间:2022-02-15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0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导学案参考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导学案参考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导学案参考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档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21、陈涉世家课前预习一、陈涉世家节选自 ,作者是 , (朝代)著名的 家、 家。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解,被捕入狱,受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发愤著书,完成史记。二、史记是我国第一部 (体例)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长达3000年的历史,共 篇。包括 , , ,表,书,鲁迅称之为“ , 。”三、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阳夏( ) 適( )戍() 度( )已失期 以数( )谏故 当行( ) 陈胜王( ) 罾( ) 篝( )火 忿恚( ) 笞( ) 徇( )社稷( ) 被( )坚执锐四、指出下面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 通 , ) 卜者知其指意( 通 , ) 固以怪之矣( 通 , ) 为天下唱( 通 , ) 将军身被坚执锐( 通 , )五、结合文下注释,解释一些重要实词的意思。1、尝( )与人佣耕 2、辍( )耕之垄上 3、怅( )恨久之 4、苟( )富贵 5、燕雀安( )知鸿鹄之志哉 6、发闾左( )適戍渔阳 7、会( )天大雨 8、今亡( )亦死 9、上使外将( )兵 10、楚人怜( )之 11、念( )鬼 12、等( )死 13、卒中往往语( )14、忿恚( )尉 15、比( )至陈 16、身被坚( )执锐()17、 社稷() 18、刑( )其长吏 课堂重点1、 文章第一部分主要写了什么?有什么作用? 2、 阅读第二段,分析陈胜、吴广是怎样谋划起义的?怎样看待他们所采用的迷信手法? 3、阅读第三段,分析陈胜、吴广是这样发动起义的? 4、讨论:陈胜是个怎样的人? 5、从全篇来看,详写的是什么?略写的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课后巩固一、一词多义,细细揣摩它们的意思,并解释。1、次 皆次当行()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2、数 扶苏以数谏故( ) 卒数万人( )3、间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4、之 辍耕之垄上( ) 怅恨久之( )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5、书 乃丹书帛曰( ) 得鱼腹中中书( )6、以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 ) 扶苏以数谏故( ) 以激怒其众( ) 固以怪之矣( ) 或以为死( )7、乃 陈胜吴广乃谋曰( )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二、重点语句翻译。 1、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2、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3、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候将相宁有种乎! 4、籍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三、结合文章内容完成问题。1、陈涉起义的直接原因及根本原因分别是?直接原因: 根本原因: 2、陈胜、吴广起义的策略是: 四、人物欣赏 1、从分析当时形势和所提策略口号中和为起义做舆论准备及发动起义,可以看出陈胜具有什么样的品质? 2、文中“且壮士不死而已,死即举大名耳,五候将相宁有种乎?”一句,表现陈涉什么样的才能? 3、吴广是个有勇有谋的人,请你说说在杀死两尉的过程中,他的智谋表现在哪里。 22、唐雎不辱使命课前预习一、 查找资料,写出外交史上出使他国而“不辱使命”的人和故事。(至少2个) 二、唐雎不辱使命选自 ,该书是战国时代的 。原有国事国策短长等不同名号,共有33篇。西汉成帝时, 根据战国末年的纵横家著作整理编辑而成。 三、自读课文,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唐雎( ) 怫( )然 免冠徒跣( ) 以头抢( )地 休祲( ) 缟( )素 色挠( ) 韩傀( )四、尝试翻译课文,写出下列重要实、虚词的意思。1、易( )安陵 2、大王加惠( ) 3、因使( )唐雎使( )于秦 4、故不错( )意也 5、请广( )于君 6、逆( )寡人者 7、非若( )是( )也 8、虽( )千里不敢易也 9、岂( )直五百里哉 10、怫然( )怒 11、免冠( )徒跣( ) 12、以头抢( )地耳 13、休( )祲( )14、缟素( ) 15、色挠( ) 16、 长跪而谢之( )17、寡人谕( )矣 18、徒( )以有先生也五、疏通文意,整体感知,完成下面的空格,并尝试用简洁的语言复述故事。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课堂重点1、 分析秦王、唐雎人物形象。 2、作者是怎样塑造人物形象、刻画人物性格的? 课后巩固一、辨析下列词语在句子中的不同含义1、徒: 免冠徒跣( ) 号令徒属曰( ) 徒以有先生也( )2、若: 若为佣耕( ) 若士必怒( )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3、许: 高可二黍许( ) 安陵君其许寡人( )4、其: 其真无马邪( ) 其真不知马也( ) 安陵君其许寡人( )5、以: 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 以君为长者( ) 徒以有先生也( ) 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6、之: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 ) 辍耕之垄上( ) 愿终守之( ) 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二、句子翻译 。1、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2、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3、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4 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5、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 三、外交辞令往往委婉含蓄,隐藏着“潜台词”,听话者应仔细揣摩,才能灵活应付。请揣摩下列各句,说说其“潜台词”是什么。1、秦王说,“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2、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3、与臣而将四矣。 四、分析题:1、唐雎列举专诸刺王僚等史实有什么用意? 1、 秦王是个怎样的人?举例分析。 2、 你是如何看待安陵君的?结合安陵君的语言来分析。 23、隆中对课前预习一、“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是 (名著名)的开篇词。作者是 (朝代) (人名)。本文则出自 ,作者是 。二、熟读课文,初步疏通,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1、躬耕( ) 2、莫之许( ) 3、信然( ) 4、与俱来( ) 5、就见( )6、屈致( ) 7、顾( ) 8、凡三往( ) 9、乃见( ) 10、度德量力( )11、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 )12、诚如是( )( ) 14、情好日密( )三、词性活用 箪( ) 壶 ( ) 四、通假字 欲伸大义于天下 ( 通 , )自董卓已来 ( 通 , )五、文中人物众多,有“亮、管仲、乐毅、崔州平、徐庶元直、先主(刘备)、董卓、曹操、袁绍、孙权、高祖、刘邦、刘表、刘璋、张鲁、关羽、张飞”结合文章内容和文下注释,写出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他们的身份、地位是怎样的? 课堂重点1、讨论:(1)刘备请诸葛亮出山的原因是什么? (2)在诸葛亮的对策中,他替刘备策划的最终目标是什么? (3)为了达到这个目标,诸葛亮提出了什么战略方针? (4)诸葛亮是根据什么提出这个战略方针的? 2、通过一番精彩的对话,我们初步了解了诸葛亮,你如何评价他?与同学交流一下。 课后巩固一、一词多义。1、谓: 谓为信然( ) 谓先主日 ( )2、已: 然志犹未已( ) 自董卓已来( ) 已历三世 ( )3、信: 谓为信然( ) 信义著于四海( ) 欲信大义于天下 ( )4、然: 谓为信然 ( ) 然志犹未已( )二、翻译几个句子。1、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2、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3孤不度德量力,欲伸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獗,至于今日。 4 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三、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问题。(一)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颖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好为梁父吟( )谓为信然( )2翻译下面的句子。时人莫之许也。 3文段中写诸葛亮“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有什么作用? (二)诸葛亮受遗诏 章武三年春,先主于永安病笃。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捕,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先主又为诏敕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4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注音井释义。必能安国 安: 若嗣子可辅 辅: 事之如父 事: 5翻译句子。“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 6请用一个历来为人们称赞诸葛亮的成语,来评价诸葛亮这个人物的高风亮节。 24、出师表课前预习一、唐朝著名诗人杜甫在一首诗中这样写道:“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频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是杜甫的哪首诗? 。写的是 。其中“三顾频频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分别写了 、 两件史实。二、表:古代奏议的一种,用于向君主陈说作者的请求和愿望。这篇表文历来受到人们的高度评价,其中陆游在书愤中写道:“ , ”二、 注音 菲: 芳菲( )菲薄( ) 薄: 薄饼( )菲薄( ) 否: 否定( )陟罚臧否( ) 行:行阵和睦( )性行淑均( ) 长: 长短( )长史( ) 有:没有( )二十有一年( )遗: 先帝遗德( )以遗陛下( )弘( )臧( ) 裨( ) 夙( ) 庶( ) 驽( )攘( ) 咎( )五、写出文中的成语典故(找出文中的成语,不少于四个,并解释) 六、疏通课文,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 )2、以光先帝遗德( )3、陟罚臧否( )4、是以先帝简拔( )5、悉以咨之( )( )6、夙夜忧叹( )7、深入不毛( )8、咨诹善道( )9、以彰其咎( )( )10、临表涕零( )11、寄臣以大事( )12、斟酌损益( )课堂重点1、诸葛亮向后主刘禅提出了哪三条建议?其中哪一条最重要? 2、文章题目是“出师”,但15段从形势分析到具体建议,目的是什么? 3、 文章6、7两段作者追述21年来的经历,陈述出师的理由,抒发了什么感情?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精神? 课后巩固一古今异义词: 1、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痛恨 古义: 今义: 2、先帝不以臣卑鄙 卑鄙 古义: 今义: 3、由是感激 感激 古义: 今义: 4、诚宜开张圣听 开张 古义: 今义: 二、一词多义1、遗: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 深追先帝遗诏 ( ) 2、效:恐托付不效。( )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 )3、所以:此臣所以报先帝而 ( )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 ) 4、行:性行淑均 ( ) 行阵和睦 ( )5、为:俱为一体 ( ) 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 众议举宠为督 ( )6、以:咨臣以当世之事( )寄臣以大事 ( ) 遂许先帝以驱驰 ( ) 先帝不以臣卑鄙( ) 以光先帝遗德 ( )以塞忠谏之路也 ( )三重点句子翻译:(1)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2)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3)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四、根据提示默写。1、出师表中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是: , 。2、表明作者淡泊名利的志趣的句子是: , 。3、写出先汉兴隆原因的句子是: ; 。4、指出出师战略目标的句子是: 。5、当一个人临危受命来挽救局面,常引用本文中的一句名言是:“ , 。6、表达了作者对刘氏父子感情的句子是: 。 五、文章第六段中“临崩寄臣以大事” 中的“大事”具体指什么? 从作者回忆的顾茅庐、临危受命、临崩寄大事三件往事中,我们可以体会其怎样的情感? (1) (2) 25、词五首课前预习一、 选择一首唐诗,与这五首词仔细比较,写出你对词的认识。 二、给加粗的字注音。(1)斜晖脉脉( )(2)白蘋洲( )(3)人不寐( )(4)右擎苍( )(5)锦帽貂裘( )(6)鬓微霜( )(7)舴艋舟( )(8)麾下炙( )三、文学常识。1、望江南作者 ,原名岐,字飞卿。 时花间派的重要作家。2、武陵春作者 , 女词人。号 。早期生活优裕,曾写过词如梦令,风格清新明快。与丈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 3、渔家傲 秋思作者 ,字希文, 政治家、文学家。苏州吴县人。江城子 密州出猎作者 ,字子瞻,号 居士,北宋文学家。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作者 ,字幼安,号稼轩, 爱国诗人。四、背诵这五首词。课堂重点1、在分析背诵望江南武陵春的基础上,比较两首词的相同之处? 2、在分析背诵渔家傲 秋思江城子密州出猎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的基础上,比较阅读,把握三首词的感情。 (1) 词的惯例是上片写景或叙事,下片抒情言志。这三首词上片分别写了什么景或事?各有什么特点? (2) 下片分别抒发了什么感情?有何异同? (3) 这三首词总体上有什么异同? 课后巩固一、理解性默写。1、温庭筠望江南一词中体现全词主旨的一句是_ 。2、范仲庵渔家傲秋思中表现将士们思念家乡但又未立功难返的句子是:_ ,_ 。3、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一词中运用典故,希望皇帝能重用的句子是:_ ,_ _?4、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一词中表达自己报效国家,建功立业的句子是:_ _,_,_。5、李清照在武陵春中写“愁”思别有新意的两句是:_。6、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表达自己想要建功立业,青史留名的句子是: , 。 7、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从视觉听觉两方面表现激烈战斗场面的句子 , 。8、由王维使至塞上中的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可以使人联想到范仲淹渔家傲中同是写边塞景象的词句 。二、赏析。1“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被称赞为“创意出奇”、“出人意料”之句。 根据你所了解的作者生平,说一说作者为何而愁? 试分析这两句词的妙处。 2、“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抒发了将士们怎样的情怀? 3“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有什么含义?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4“西北望,射天狼”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情怀? 5试体味“沙场秋点兵”一句中“秋”字的表达效果。 6. “可怜白发生”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导学案参考答案:21、陈涉世家课前预习一、史记、司马迁、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二、纪传体通史、130篇、本纪(帝王传记)、世家(记诸侯本系)、列传(序列人臣事迹)、“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三、jia、 zhe、 shu 、duo 、shuo、 hang、 wang、 zeng、 gou 、hui 、chi 、xun、 ji 、pi四、“適”通“谪”:强迫;指”通“旨”,意思,用意;“以”通“已”,已经;“唱”通“倡”,倡导;“被”通“披”,穿着。五、1、曾经2、停止3、失望4、如果5、怎么6、贫苦百姓7、适逢8、逃走9、带领10、爱戴11、考虑12、同样13、到处14、使.恼怒15、等到16、盔甲、武器17、国家18、惩罚课堂重点1、叙述陈涉年轻时的佣耕生活,表现了他素怀大志,有反抗精神。这段叙述,暗示了陈涉起义是有思想基础的。2、首先,陈胜、吴广正确地分析了当时的形势,“天下苦秦久矣”,道出了秦王朝的残酷统治及广大平民百姓的怨恨之情;同时,陈胜还分析了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提出借扶苏、项燕之名“为天下唱”的主张;最后,他们为起义制造舆论。采用“丹书鱼腹”、“篝火狐鸣”等迷信方式,这是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而采取的斗争策略,说明陈胜、吴广的足智多谋。3、写了三方面内容。(1)并杀两尉;(2)为坛而盟;(3)胜利进军。总之,写了起义的经过和胜利情况。4、陈胜年轻时就是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人,他对同伴目光短浅的惋惜名句说明了陈胜面对秦王朝的暴政,面对死亡,毫不畏惧,决心不受命运的摆布,为建立自己理想中的国家而举行起义,表现了他勇于反抗的大无畏英雄气概,也是他“鸿鹄之志”的具体表现。陈胜敢于解放思想,敢于推翻封建统治的斗争精神,一个对封建统治强烈不满,敢于反抗,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有志气,有抱负的农民起义的领袖。5、从全篇来看,详写的是起义的准备和发动的过程,略写的是陈胜少时与人佣耕、赵义军的进攻路线、农民政权的建立等,至于各地的反秦斗争则仅用一句话带过。在详写的那一部分里,重点是写陈胜的谋画,其余如大泽乡遇雨、问卜、士卒惊恐、为坛而盟等,都写得比较简略。这样有详有略的写来,才能突出的表现陈胜的非凡才略。课后巩固一、1、次 (编次)(行军途中停留)2、数 (多次)(相当于“几”)3、间 (私自、暗中)(夹杂) 4、之 (到、去)(补足音节,不译)(的)5、书 (写)(绸条) 6、以 (把)(因为)(来)(已经)(认为)7、乃 (于是、就)(是)二、1、现在逃跑也是死,起义也死,同样是死,为国事而死可以吗?2、现在果真把我们的这些人冒充称作公子扶苏、项燕的队伍,向全国发出号召,应该有很多响应的人。3、再说好汉不死便罢,要死就要取得大名声啊!王侯将相难道是天生的贵种吗?4、即使仅能免于斩刑,但是戍边的人本来十个里头肯定有六七个要死去。三、1、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 天下苦秦久矣。 、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四、1、表现了他卓越的组织才能和超人的胆略。 2、叛逆的性格特点和出众的宣传鼓动才能。3、(1)抓住时机 (2)故意使自己受辱(使用激将法)(3)激怒众人。22、唐雎不辱使命课前预习一、 蔺相如完璧归赵、 晏子使楚、荆轲刺秦王等。二、 战国策、国别体史书、刘向三、 ju、 fu、 xian、 qiang、 jin、 gao、 nao、 gui四、 1、交换 2、给予恩惠 3、派、出使 4、同“措”,放置 5、扩大 6、违背 7、像、这样 8、即使 9、难道 10、盛怒的样子 11、帽子、脚 12、撞 13、吉祥、不祥 14、穿丧服 15、屈服 16、道歉 17、明白 18、只、仅仅五、开端:秦王不悦,唐雎临危出使。发展:秦王质问施压,唐雎断然回绝。高潮:秦王武力威胁,唐雎针锋相对(挺剑而起)。结局:不辱使命,唐雎折服了秦王。课堂重点1、唐雎是一个有胆有识的谋臣。当秦王以“轻寡人”相责难时,他立即坚决予以驳斥。当秦王老羞成怒,以“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相威胁时,他毫不惊慌,而是以非凡的勇气针锋相对。最后以“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宣告斗争结束,表现了唐雎的凛然正气和不畏强暴的布衣精神。秦王骄横狂暴和阴险狡诈的形象也被刻画得很鲜明。他开始向安陵君提出“易地”要求时,用发号施令的口气。所谓“其许寡人”,就是一定要服从他,不得违抗,实际上是把一个明显的骗局强加于人,表现十分骄横。直到最后唐雎“挺剑而起”,他才气焰顿减,“色挠”,“长跪而谢之”,并极力称赞唐雎的胆识,表现了秦王色厉内荏、外强中干。2、(1)运用对话,推进情节,刻画人物形象。 (2)对比手法的运用。首先本文中唐雎和秦王是对立而存在的,他俩之间生死不容、唇枪舌剑的斗争,为作者充分运用对比的手法,提供了坚实的生活基础。一个是色厉内荏、外强中干的纸老虎;一个是临危不惧、机智果敢的伏虎英雄。(3)衬托手法的使用,也突出地表现在用安陵君来衬托唐雎。安陵君是作品的次要人物,但又是必不可少的人物。他是君,唐雎是臣,他的态度决定着唐雎的态度,他不失为明君,但他比唐雎软弱,更缺乏才干,大敌当前,他有见识,会应付,却拿不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找不到走出险地的途径。有力的衬托了唐雎的形象。课后巩固一、1、徒:(空的,光着)(手下)(只,仅仅)2、若:(你)(假如)(比得上) 3、许:(左右)(答应)4、其:(语气词,相当于“难道”)(语气词,表示揣测,恐怕)(句中语气,表期望或命令,相当于“一定”)5、以:(介词,用)(介词,把)(因为)(凭借)6、之:(句中助词,舒缓语气,不译)(去,往)(代词,这块地)(的)二、1、是因为我把安陵君当作忠厚的长者,所以才不打他的主意。2、现在我用十倍于安陵的土地,让安陵君扩大领土,但是他违背我的意愿,难道不是轻视我吗?”3、即使是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何况仅仅五百里呢?4、普通平民发怒,也不过是摘掉帽子赤着脚,用头撞地罢了5、心里的怒气还没发作,上天就降示了凶吉的征兆。三、1、言外之意是我秦王如果不“以君为长者”,“错”起“意”来,就会把你和韩魏一样灭亡。2、你最好是将你们的土地奉送给我,不然的话我将发怒,那后果将不堪设想。3、将仿效专诸、聂正,与你同归于尽。四、1、两方面:一是对自己提出的“士之怒”的厉害程度加以渲染说明,二是警告秦王吸取教训,不要轻举妄动,自寻死路。2、秦王骄横狂暴和阴险狡诈的形象也被刻画得很鲜明。直到最后唐雎“挺剑而起”,他才气焰顿减,“色挠”,“长跪而谢之”,并极力称赞唐雎的胆识,则表现了他是色厉内荏、外强中干的纸老虎。3、他比唐雎软弱,更缺乏才干,大敌当前,他有见识,会应付,却拿不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找不到走出险地的途径。支持信任唐雎,应该说是一个明君。23、隆中对课前预习一、三国演义、明、罗贯中、三国志、陈寿。二、1、亲自 2、答应 3、确实这样 4、一起 5、接近 6、招致,引来 7、拜访 8、一共 9、才 10、估量 11、大概、资助 12、如果、这样 13、一天天三、箪:用箪。壶:用水壶。(名词用做动词)四、1、信通“伸”,伸张。2、已,通“以”。课堂重点一、1、原因是“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欲信大义于天下”但“智术浅短,遂用猖獗”,希望能得到好的计策,实现他的政治 理想。2、最终目标是霸业可成,汉室可兴。3、跨有荆、益两州,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待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刘备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4、根据当时形势而提出的。 1)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2)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3)荆州是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4)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但刘潭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5)刘备是帝室之胃,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课后巩固一、1、谓 (认为)(对说)2、已 (停止 )(通“以”)(已经 ) 3、信 (确实)(诚信) (同“伸”,伸张 ) 4、然 (这样) ( 但是、然而 )二、1、不仅是时机好,而且也是人的谋划得当。2、但是我的志向还没有罢休,您说该采取怎样的计策呢?” 3、我没有估量自己的德行,衡量自己的力量,想要在天下伸张大义,但是自己的智谋浅短、办法很少,终于因此失败,造成今天这个局面。4、老百姓谁敢不用竹篮盛着饭食,用壶装着酒来欢迎您呢?三、1喜爱确实这样2当时没有人这样认同。3说明诸葛亮有远大的抱负,有过人的才干,为后文作铺垫。4、使安继承侍奉5我一定尽一个辅臣应尽的力量,忠贞不二,一直到死。6鞠躬尽瘁,死而后已24、出师表课前预习一、蜀相、诸葛亮、三顾茅庐、辅佐刘备、刘禅二、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三、 行 gg g g yi wei g 、 g、 、 、 、 、 g、 四、1、三顾茅庐:、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2、妄自菲薄:指过分看轻自己,形容自卑。 3、作奸犯科:指为非作歹,触犯法令。 4、危急存亡:指关系到生存灭亡的紧急关头。 5、临危授命:指在危难之际接受任命。 6、计日可待:可以数着日子等待,形容为时不远五、1、实在、时刻 2、发扬广大 3、善恶 4、因此 5、都、咨询 6、早 7、 名词活用为动词,长苗 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