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语文教材中挖掘与运用写作素材

上传人:w****4 文档编号:54800985 上传时间:2022-02-15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5.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语文教材中挖掘与运用写作素材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从语文教材中挖掘与运用写作素材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从语文教材中挖掘与运用写作素材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从语文教材中挖掘与运用写作素材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老大难问题,作为年轻教师,我对作文教学总有一种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感觉。自己很重视,学生却不重视;花了很多时间批改、讲评,学生的作 文水平却不见提高。吕叔湘先生指出的语文教学“高耗低效”现象,在作文教学上体现得很充分。十几年的作文教学, 最后学生到了社会上连一篇象样的文章都写不出来。这不得不令人深思:如何提高作文教学成效?作文教学,到底路在何方?新课程标准对初中语文课程目标、结构、内容、评价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创新, 树立了 “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核心”的教育理念。在选文方面,力求每篇课文都有较丰富的文化内涵,又适合于作为学生学习阅读的范例;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情感和审美观, 又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更进一步提高写作能力。然而长期以来,我们大部分师生过于关注外面的精彩,却忽视了身边的美丽;专心挖掘外面的金子, 却忽视了身边的宝藏。所以, 只有充分利用新课程标准的语文教材,以 书本为中心,从教材中挖掘写作素材并加以运用,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写作,作文教学才能开拓出一片新天地。一、教材一一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写作素材语文课本是许多语文学科专家们投注极大的努力、苦心孤诣了几年的成果, 文章内容又有着经久不衰的生命力,他涉及到的是社会、生活、人文、科学、为人、处世等等的方方面 面;选取的又是各种各样的文学样式,是我们作文教学中最好的蓝本,谁放弃了书本,实在是对语文教学极大的讽刺。 我也始终有着这样一种感受:“课本,语文课本,它是一座富矿;它是一口深井;它是提高学生创作兴趣的源泉。用足语文课本,开动脑筋,灵活处理好这一阅读材料,学生的写作兴趣就会被自然地激发。”于是,语文书中的许多课文自然就成了我们构思写作内容的素材, 开掘创作灵感的源头, 直至走上“脱贫致富”道路的明灯:鲁迅的祝福、巴尔扎克的欧也妮葛朗台、欧亨利的最后一片叶子、蒲松龄的促织、 傅雷的傅雷家书等等佳作都成了我们写作挥之不去的“情怀”。而在写作方面,学生往往又不明确“写什么”和“怎样写”。如果能够很好的把握住课文内容,就为学生以后写作积累了素材,同时也有利于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过去从知识出发,现在从实践活动出发;过去从教师讲解出发,现在从学生自主活动出发,应该说, 这是一个根本性的转变。新课标教材阅读部分,以阅读能力的发展为内在线索,抓住主要实践环节(如整体感悟、理清思路、体验情境、把握意蕴、品味语言、鉴赏评价等)作为显性标志,配合各种常用的阅读技能与自我能力发展为主线索,要求教师进行专题教学设计,目的是在实践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由此可见,新课标语文教材是学生学习写作的“源泉”,也为我们写作提供了丰富的写作素材。二、如何从教材中挖掘和运用学生写作的素材叶圣陶先生说:“课文无非是个例子。”目前,新课标语文教材的入选范文总体上说是古 今中外文章的典范,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古今中外文章的水平。这就为在阅读教学中进行作文教学、运用范文向学生提供写作素材、帮助学生积累写作资料方面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因此对于写作中苦于没有素材可用的学生来说,不妨抽空把课本重新翻一翻,将课本的阅读材料与作文训练结合起来,巧用、化用课本材料充实自己的作文构思,同样可以取得成功。说白了,如何从教材中挖掘和运用写作素材,写出成功之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积累”与“借鉴”两大法宝。而这两大法宝的占有与利用又必须立足文本,以教材为出发点。(一)积累。积累是最好的写作突破办法。从量变到质变,这是任何事物要产生飞跃的 关键。俗语说:“秀才不怕衣衫破,就怕肚里没有货。”自己“腹中空空”,自然写不出内容 充实的好文章。同学们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总是以“巧妇难为无米之饮”为借口是站不住脚 的,而是“笨妇难为有米之饮”,是为自己的肤浅的一种无奈的狡辩。你对文本中的课文不加深入地理解,无法从文本中学会多角度分析问题,也就谈不上写作材料的积累。丰厚的积累是写好文章的基础,那么怎样才能使自己有丰厚的积累呢?首先,积累语言材料。一篇学生习作的成功与否,往往取决于动笔之前对材料的选择。“温故而知新”,把学过的课本找出来,以往你没有想过的问题可能在你重新阅读的过程中 重新“激活”出来。教材中有大量的语言表达的优美模式(如雅词,美句,精段等)从课外 补充写作源泉,尽量做到每天读一篇经典的、精美的时文,积累思想、情感和词语,积累对 人生的感悟和体验, 努力使自己从贫乏走向丰富,逐步从肤浅走向深刻。譬如,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朱自清的春、老舍的济南的冬天、梁衡的夏感、何其芳的秋天。学 习完成后要求学生: 请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描摹现实世界或想象世界中的一种景致,希 望能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字里行间。而我们知道这个单元收录的都是描写景物的记叙文,由于四季景色不同,作者着眼点不同,要表现的思想感情也不同,因而在写法上既有共通之处, 又各具特色,需要一一细辨、体会。它们的共同之处是细致观察景物,抓住特点进行描写。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理解和体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并在对自然的审美化的、 艺术化的认识和体验过程中,进一步强化对自身的能力、 悟性的认识等方面的提升, 这样就为学生写作以自然景物为内容的作文提供了语言素材。同时,我们在讲授过程中应注意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加以理解。例如济南的冬天一文中先与北平、伦敦、热带作对比,突出济南天气“温晴”的总特点;然后,具体描绘了济南冬天特有的景致,如写完了山景(阳光朗照下的山、薄雪覆盖下的山、城外的远山),又绘水色,处处渗透着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学生掌握了这些知识,在后来的家乡的春雨、校园的早晨、走入校园的秋天等文题写作中,就容易从课文中获取灵感元素,并加以创造性地发挥,轻松解决了 “没有东西可写”的难题。当然如在初三作文备考过程中,我们还可以通过制作表格来引导学生作好语文课本中的写作素材的积累和整理工作。课本中的文学形象文学形象性格特点人生际遇诸曷凫陈胜屈原课本中的名人名家名人名家精神世界重要经历相关作品陶渊明李白范仲淹课本中的作品主题作品环保主题敬畏自然罗布泊,消失的仙湖 大雁归来旅鼠之谜喂一一出来磨难主题孤独之旅热爱生丽比岛余生伟大的悲剧追求主题日月海燕行道树人生寓百我的/念第一次真好成长主题孤独之旅心声再塑生命丑小鸭生命主题谈生命人生地卜森林断想 热爱生命那树生命生命紫藤多瀑布其次,积累写作技法。从课文学习中,学生还可以学会如何在作文中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有人说“讲课便是一种借助课文的一种演示。久而久之便能潜移默化,使学生掌握写作要领”。此话有一定道理,即要让学生从课文的写作技巧中吸取写作经验,然后逐步地将它运用到自己的写作实践中去。譬如,学生作文中一般都是为叙述而叙述,却忘记了创作中叙述方式的目的一一服务于文章主旨。如在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文讲授中,我们就要强调 作者林海音的写作手法甚是高明。因为文章采用的是插叙的方法,时而写眼前的事,时而又回忆往事,在回忆中展示自己不断成长的过程,使文章显得波澜起伏,跌宕有致。学习过程中,要让学生了解插叙的巧妙,看看作者是用怎样的文字引出对往事的回忆的。在学习 谁是最可爱的人时,要抓住文章选材的特色,充分联系学生选材不精、不典型的写作实际, 告诉学生如何选择典型材料来表达文章的中心。此外,在课文中还可以学到文章立意、构思、语言运用等方面的知识。在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把自己作文中存在的篇章结构、语法、逻辑、修辞等方面的问题同范文作比较,使学生看到自己的不足, 从而能够取人之长而补己之短。 这就很好地达到了 “它山之石, 可以 攻玉”的效果了。(二)借鉴。借鉴也是写作突破的重要手段。学写毛笔字都是从临摹开始,临摹到一定阶段,再博采众人之长,创立自己的书法风格。写文章同样也是这样的规律,课文是学生最 好的仿写范本,面对一篇篇优美的文章,我们不但要引导学生去理解,而且要指导学生学会文章的构段方式和写作手法。借鉴就是向最好的东西学习,这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摘果子的办法,很快就能克服自己的不足,节省摸索的过程和时间。 实践证明:在人类的各种行为中,借鉴是产生飞跃的第二大途径。而对作文而言,要得到快速提高,借鉴却是第一途径。 立足文本,借鉴文本,能够快速提高自己。而此中我认为我们现在最重要的是借材料。怎样才能充分理解材料、利用材料呢?直接引用课本中材料进行“移花接木”。所谓“移花接木”,就是将有花的枝条嫁接到另外一棵树上。这种理论应用到写作中,就是将文本中的材料中提取你认为有用的某部分放到你的文章中来。有时候,你可以根据作文的需要,在积累的材料中提取好几样材料重新组合起来,写出你的文章。如借用课文中的人物、故事情节进行演绎新编,但千万不能照搬原文,而是在吻合原文人物言行、性格及语言风格的基 础上,通过想象,或把故事拼接于现实生活,或挪移教材内容重点,或放大与课文密切相关的细节,或合乎事理发展地节外生枝,引入原文没有的人物,或变换叙述角度,编写出新的情节,或者表达出与原文不同的新的旨意等。此外写作时思维也不要局限于一篇课文,而是要综合使用不同的课文素材。比如课文音乐巨人贝多芬 、伟大的悲剧、真正的英雄、 再塑生命、走一步,再走一步中的主人公都是敢于战胜挫折的英雄,如果作文话题是“挫折”,我们就可以选择其中23则材料来作为论据。另外建议同学们梳理教材,建立教材“分类资料库”。 考试时,我们首先根据作文题目的中心话题调出“分类资料库”中可以运用的材料,这也是积累工作;其次,根据自己所选择文体来组合这些材料;再次,还可 以根据教材中的资料引出自己日常生活中所碰到的与之相似材料进行适当的加工,运用到作文之中。我们可以把这种技法总结为:分类梳理,一题多材。也就是说从不同角度去理解材料。比如我们学过隆中对后,就可以将这则材料变为三则:从诸葛亮的角度,那就是他 具有雄才大略,敢于在危难之中受任, 并在以后的日子里帮助刘备成就了大业,可见人才的重要性。这是大家最容易想到的一点。从刘备的角度看,正因为有了他的三顾茅庐,才使他如鱼得水,可见礼贤下士的重要性。从徐庶的角度看,他能相信诸葛亮有管仲、乐毅之才, 并将自举荐给刘备, 才使诸葛亮得以施展抱负,刘备得以成就霸业,可见慧眼识才,举荐人 才的重要性。再比如 守护心灵的空间 这一文题。我们可以首先想到的是陶渊明不愿为五 斗米折腰乡里小儿, 放弃官场生活,归因田园,莲花不受周围环境影响保持高洁,这都是对自己高洁心灵空间的坚守; 傅雷写给儿子傅聪的话, 要拥有一颗赤子之心, 与艺术家、作家、 精神领袖交流,不要被世俗的东西所充斥所玷污, 这当然是对自己心灵空间的守护; 另外孟 子二章中讲的,我们要能抵制各种物质上的诱惑,坚守自己的本心等等。在把握借材料这基础的前提下,我们不妨借用下写作思路,可以让学生选择尝试多种写作思路。当然在文本的阅读教学中也必须有意加强写作方法的关注,立足文本内容,捕捉文章中的写法相关知识的精妙点,从而来指引我们的习作。三、其它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要使他们的文章成为“有物”之文、“有我”之文、“有文”之文,除了从教材中挖掘和运用素材之外,还需感悟生活,从“自 我生活经历”和“社会生活”中积累独特的素材。包括“我”、“我与学校”、“我与家庭”、“我与社会”四大方面具有“闪光点”、“美点”、“感点”性质的精彩片断。多从“课外阅读”中积累独特的素材。另外也要读写一体。没有读,就写无蓝本;没有写,就读无着落。要让学生深深懂得, 为写而读,读是手段,故要读得全,读得透。书中自有作文法,书中自有营养;为读而写,读是目的,故要写得勤、写得深,写出读书的体悟,写出读书的境界。读写一体,不断提高。当然,课堂是学习的主阵地,作为课堂教学主要依托的教材也必须“与时俱进”,多一些充满时代气息的“时文”、“美文”,使学生学习名家是怎样感悟生活、反映生活的,并进而思考自己的生活该怎样来表现。“问渠哪得清如许,惟有源头活水来。”实践证明,只有从教材入手,才能帮助学生找到写作的“源泉”,才能使学生对课文的写作特色心领神会,使学生灵活地借鉴范文的写作技巧。这样对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的水平的提高都有好处,何乐而不为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件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