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咏月诗文》教案

上传人:奔*** 文档编号:54785590 上传时间:2022-02-15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5.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轼咏月诗文》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苏轼咏月诗文》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苏轼咏月诗文》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K12 学习教育苏轼咏月诗文教案一、导入:由课题导入,中秋,咏月二、课文内容分析. 十五夜望月作者简介: 王建, 唐代诗人, 曾任陕州司马, 有王司马集 。出身寒微。大历十年进士。曾作过县尉、县丞、司马一类的小官,又从军到边塞,晚年退居今陕西西安市。字词积累:栖(q i )鸟停在树上。十五夜:中秋的晚上。地白:指月光满地。、 “秋思”一词具体含义指什么?答:课文注释:秋天的情思,这里指怀人的思绪。3、 “地白”在文中是何意?由此你想到了谁的一句诗?答: 指月光满地。 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4、 “不知秋思落谁家” 中的 “落” 一词能换成 “在” 吗?谈谈你的理解。答:一个“落”字,新颖妥帖,不同凡响,它给人以动的形象的感觉,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似的。而“在”字,显得平淡寡味了。1、首诗意境很美,诗人运用形象的语言,丰富的想象,渲染了中秋望月的特定环境气氛,把读者带入一个月明人远、 思深情长的意境, 加上一个唱叹有神、 悠然不尽的结尾,将别离思聚的情意表现得非常委婉动人。2、点拨: ( 1) 、讲透诗题“十五夜望月” 。前两句写景,不带一个“月”字,却处处含“月”试分析。拓展:白月光,联想李白的静夜思 。树栖鸦听到,非看到,联想周邦彦蝶恋花 “月皎惊乌栖不定” 烘托了月夜的寂静。 辛弃疾的 西江月 “明 月别枝惊鹊” 。湿桂花桂花已湿, 夜太深, 联想月中桂花是否也湿,月中嫦娥、吴刚、白兔是否也像庭中人一样无眠,意境更为悠远,这里暗点“望月” 。( 2) 、后两句抒情,非直接倾诉,而用委婉的疑问语气间接表达。 “落”字最妙,妙在何处?(新颖妥贴,不同凡响,给人以动的形象,仿佛秋思随着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题中的“十五夜” ,结合三、四两句来看,应指中秋之夜。诗题, 全唐诗作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杜郎中,名不详。在唐代咏中秋的篇什中,这是较为著名的一首。“中庭地白树栖鸦” 。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象铺了一层霜雪。萧森的树荫里,鸦鹊的聒噪声逐渐消停下来,它们终于适应了皎月的刺眼惊扰,先后进入了睡乡。诗人写中庭月色,只用“地白”二字,却给人以积水空明、澄静素洁之感,使人不由会联想起李白的名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沉浸在清美的意境之中。 “树栖鸦” ,主要应该十五夜望月是听出来的, 而不是看到的。 因为即使在明月之夜,人们也不大可能看到鸦鹊的栖宿;而鸦鹊在月光树荫中从开始的惊惶喧闹到最后的安定入睡,却完全可能凭听觉感受出来。 “树栖鸦”这三个字,朴实、简洁、凝炼,既写了鸦鹊栖树的情状,又烘托了月夜的寂静。“冷露无声湿桂花” 。由于夜深,秋露打湿庭中桂花。如果进一步揣摩,更会联想到这桂花可能是指月中的桂树。这是暗写诗人望月,正是全篇点题之笔。诗人在万籁俱寂的深夜,仰望明月,凝想入神,丝丝寒意,轻轻袭来,不觉浮想联翩,那广寒宫中,清冷的露珠一定也沾湿了桂花树吧?这样, “冷露无声湿桂花”的意境,就显得更悠远,更耐人寻思。你看他选取“无声”二字,那么细致地表现出冷露的轻盈无迹,又渲染了桂花的浸润之久。而且岂只是桂花,那树下的白兔呢,那挥斧的吴刚呢,那“碧海青天夜夜心”的嫦娥呢?诗句带给我们的是多么丰富的美的联想。明月当空,难道只有诗人独自在那里凝神注望吗?普天之下,有谁不在低回赏月,神驰意远呢?于是,水到渠成,吟出了“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前两句写景,不带一个“月”字;第三句才明点望月,而且推己及人,扩大了望月者的范围。但是,同是望月,那感秋之意,怀人之情,却是人各不同的。诗人怅然于家人离散,因而由月宫的凄清,引出了入骨的相思。他的“秋思”必然是最浓挚的。然而,在表现的时候,诗人却并不采用正面抒情的方式,直接倾诉自己的思念之切;而是用了一种委婉的疑问语气:不知那茫茫的秋思会落在谁的一边 (“谁家” , 就是 “谁” , “家”是语尾助词,无实义)。明明是自己在怀人,偏偏说“秋思落谁家” ,这就将诗人对月怀远的情思,表现得蕴藉深沉。似乎秋思唯诗人独有,别人尽管也在望月,却并无秋思可言。这真是无理之极,然而愈显出诗人情痴,手法确实高妙。在炼字上,一个“落”字,新颖妥贴,不同凡响,它给人以动的形象的感觉,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似的。 全唐诗录此诗, “落”字作“在” ,就显得平淡寡味,相形见绌了。这首诗意境很美,诗人运用形象的语言,丰美的想象,渲染了中秋望月的特定的环境气氛,把读者带进一个月明人远、 思深情长的意境, 加上一个唱叹有神、 悠然不尽的结尾,将别离思聚的情意,表现得非常委婉动人。2、 水调歌头作者简介: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文学家,书法家,官场常失意。其文想象力丰富,又流畅自然,有时还含有深刻的哲理。与其弟苏辙、其父苏洵合称“三苏” 。作这首词时已4 1岁,为密州(现代的山东诸城)太守,政治上很不得意,与其弟子由(苏辙)已六七年不见,心情抑郁寡欢。但他并未因此幻想超脱尘世,而是热爱着人间的现实生活。全词的感情基调是乐观的。这首词把宇宙、人生问题融合在一起,把对官场的思考和对弟弟的感情贯穿到赏月中去,想象丰富又不离现实生活。宋代词评家胡仔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把握作者思想情绪:因政治处境的失意以及与弟弟子由分别七、八年,中秋对月,无不抑郁惆怅之感。但作者没有陷在消极悲观的情绪中,却以超然达观的思想排除忧患,终于表现出对人间生活的热爱字词积累把酒:端起酒杯。把:持,握。宫阙(qu 6 )宫殿。不胜:承受不了。转、低:这里是对月光的动态描写。绮:念婵娟:美女之称。一说形态美好的样子,这里指月亮。琼(qi eng)楼玉宇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一句中“何似”可理解为“怎比得上” ,据此,你认为作者月下起舞之后,是羡慕天上的生活,还是感叹:清冷的月宫比不上人间。2 作这首词时,苏轼正逢仕途失意,文中哪一句体现他消极遁世,幻想超脱尘世的念头?3 苏轼是一个心胸豁达、积极乐观的人,文中哪里体现他积极乐观的生活情趣?3、作者简介:艾青(19101996 ) ,现代诗人,原名将海澄。浙江省金华县畈田将村人。他的第一本诗集大堰河 1936 年在上海出版。我的思念是圆的,写于1 983年9月2 1日,是作者艾青晚期的作品。由于经历了太多的飘零磨难, “文革”结束后,原本在艾青心中比较淡漠的亲情变得浓郁起来。这首诗正表达了诗人心中的感触。字词积累:天涯海角:形容极远的地方或彼此之间相隔极远。诗人问: “在这样的夜晚会想起什么?”请问,你会想起什么?4 “团聚的人家是欢乐的骨肉被分割是痛苦的” ,透过这一句,你能感受到作者的内心感情吗?5 你认为“我的思念是圆的”这一句写得好吗?谈谈你的理解。4艾青在这首诗里表达了怎样的感情?诗人借中秋之月表现对祖国命运的关怀,对人民幸福的期待,抒发出对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题目解说:“我的” ,把无形的思念说成是有形的圆,形象的语言中包孕着许多东西,比如说,我有一个成熟而圆满的思念,我看到现实中的不圆,我追求美好的团圆三、研习课文、这首诗分两节,第一节,诗人由“思念是圆的”联想到最亮最圆的中秋月亮。月亮只有中秋圆,言外之意是说其他时候的不圆,在这样的夜晚,人应该由不圆到圆。第二节,由西瓜和苹果都是圆的联想到团聚的欢乐和“骨肉被分割”的痛苦,此时,诗意顿觉显豁,渴望祖国统一、亲人团聚之情跃然纸上。惟其如此,在这中秋之夜,望着明月, “谁能把月饼咽下”就变成了沉痛的责问了。2 我的思念是圆的的结构特点:第一节:思念圆月亮圆人不圆何时圆我的思念是圆的第二节:思念圆果瓜圆家不圆何时圆3 、 我的思念是圆的一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诗人借中秋之月表现对祖国命运的关怀,对人民幸福的期待,抒发出对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四布置作业、背诵十五夜望月和水调歌头2、完成训练三部曲第十三课。K12 学习教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 > 营销创新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