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专题四 兵车行课件 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54721616 上传时间:2022-02-15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1.9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 专题四 兵车行课件 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高中语文 专题四 兵车行课件 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高中语文 专题四 兵车行课件 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杜甫同李白一样,他们是盛唐诗歌高潮中出现的两座并峙的高峰。韩愈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他一生坎坷,却将自己与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深切地同情人民的苦难,执著地关怀现实政治,写下了大量抨击时弊的优秀篇章,深刻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而衰的急剧转变,尤其是“安史之乱”后广阔的社会现实,因而被称为“诗史”;他的诗歌集前代诗歌艺术之大成,形成了博大精深、沉郁顿挫的独特风格。所谓“沉郁”,就是指情感的深厚、浓郁、忧愤、蕴藉。所谓“沉”,主要是就情感的深沉而言;所谓“郁”,主要是就情感的浓郁而言。所谓“顿挫”,从字面上看,就是指语意的停顿转折(间歇、转折);从结构上看,顿挫往往表现在起承转合处,它表现为纡徐斗健,交互为用,按理循脉,或起或伏,有情有景,相间相融。本专题选取了杜甫的四首写于不同时期的、最能代表其风格的诗歌,让我们以现代人的视角,借文思泉涌的美文,再读杜甫,再读这位忧国忧民的诗人。兵车行是杜甫诗歌沉郁风格的典范作品之一,他运用盛唐出现的新题歌行反映时事,高度概括的场面描写,以史诗般的大手笔展现了当时的唐王朝征伐作战、大肆征兵,致使民无宁日的社会背景。杜甫的五言律诗精工凝练,气象宏放,旅夜书怀便是其中的名篇。此诗大约写于大历三年,杜甫滞留夔州,希望得到朋友的推荐,却一直没有被起用。于是他舟出三峡,回想一生的坎坷遭遇和朝廷的黑暗腐败,有感而发。咏怀古迹五首(其三),这首诗集中描写了王昭君的悲剧,借王昭君的悲剧抒发了自己仕途不得志、孤苦无依的凄苦之情。客至描写了草堂周围清幽的景色和客至的兴奋心情。全诗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流露出诗人诚朴恬淡的情怀和好客的心境。诗中景与情协调,语言质朴,感情真挚。1了解杜甫的生平和创作成就,以及在诗歌的思想和艺术上对后世的影响。2把握杜甫诗歌的思想内容,即他高度的爱国性和人民性。陶冶自己的爱国情操,提升自己的思想认识。3鉴赏杜甫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体会杜甫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及其基本特点,领会赋比兴艺术手法的内涵。1在熟读乃至成诵的基础上加强鉴赏分析,讨论交流,从而切实提高诗歌鉴赏的能力。2兵车行一诗可从名句鉴赏入手,初步熟悉全诗大意后,重点记忆名句,再以名句为支撑联结全篇,这样易于理解和背诵。3旅夜书怀的学习,可从杜甫当时的生活情况入手进行鉴赏,通过分析景物特点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咏怀古迹五首(其三)可在诵读中揣摩鉴赏,在分析昭君形象的基础上,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从而体味诗中抒写的作者的情怀。客至一诗应在朗读背诵的基础上,由写作背景入手体味作者淡泊闲静的风格。 知识卡片1作者名片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杜少陵、杜工部等,盛唐现实主义诗人,代表作“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初唐诗人杜审言之孙。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一生写诗1 500多首,诗艺精湛,被后世尊称为“诗圣”。 2文题背景这首诗可能作于天宝十载(751)。天宝以后,唐王朝对我国边疆少数民族的征战越来越频繁,战争的性质,已由天宝以前的制止侵扰,安定边疆,转化为残酷征伐。连年征战,给边疆民族和中原人民都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这首诗就作于这一时期。 诗歌从蓦然而起的客观描述开始,以重墨铺染的雄浑笔法,如风至潮来,在读者眼前突兀展现出一幅震人心弦的巨幅送别图:兵车隆隆,战马嘶鸣,一队队被抓来的穷苦百姓,换上了戎装,佩上了弓箭,在官吏的押送下,正开往前线。征夫的爷娘妻子乱纷纷地在队伍中寻找、呼喊自己的亲人,扯着亲人的衣衫,捶胸顿足,边叮咛边呼号。车马扬起的灰尘,遮天蔽日,连咸阳西北横跨渭水的大桥都被遮没了。千万人的哭声汇成震天的巨响在云际回荡。“耶娘妻子走相送”,一个家庭支柱、主要劳动力被抓走了,剩下来的尽是些老弱妇幼,对一个家庭来说不啻是一个塌天大祸,怎么不扶老携幼、奔走相送呢?一个普通“走”字,寄寓了诗人多么浓厚的感情色彩!亲人被突然抓兵,又急促押送出征,眷属们追奔呼号,那一刹那的生死离别,是何等仓促,何等悲愤!“牵衣顿足拦道哭”,一句之中连续四个动作,又把送行者那种眷恋、悲怆、愤恨、绝望的动作神态,表现得细腻入微。诗人笔下,灰尘弥漫,车马人流,令人目眩;哭声遍野,直冲云天,震耳欲聋!这样的描写,给读者以听觉视觉上的强烈感受,集中展现了成千上万家庭妻离子散的悲剧,令人触目惊心!接着,从“道旁过者问行人”开始,诗人通过设问的方法,让当事者,即被征发的士卒作了直接倾诉。“道旁过者”即过路人,也就是杜甫自己。上面的凄惨场面,是诗人亲眼所见;下面的悲切言辞,又是诗人亲耳所闻。这就增强了诗的真实感。“点行频”,意思是频繁地征兵,是全篇的“诗眼”。它一针见血地点出了造成百姓妻离子散、万民无辜牺牲、全国田亩荒芜的根源。接着以一个十五岁出征、四十岁还在戍边的“行人”作例子,具体陈述“点行频”,以示情况的真实可靠。“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武皇”,是以汉喻唐,实指唐玄宗。杜甫如此大胆地把矛头直接指向了最高统治者,这是从心底迸发出来的激烈抗议,充分表达了诗人怒不可遏的悲愤之情。诗人写到这里,笔锋陡转,开拓出另一个惊心动魄的境界。诗人用“君不闻”三字领起,以谈话的口气提醒读者,把视线从流血成海的边庭转移到广阔的内地。诗中的“汉家”,也是影射唐朝。华山以东的原田沃野千村万落,变得人烟萧条,田园荒废,荆棘横生,满目凋残。诗人驰骋想象,从眼前的闻见,联想到全国的景象,从一点推及到普遍,两相辉映,不仅扩大了诗的表现容量,也加深了诗的表现深度。从“长者虽有问”起,诗人又推进一层。“长者”是征夫对诗人的尊称,“役夫”是士卒自称,“县官”指唐王朝。“长者”二句透露出统治者加给他们的精神桎梏,但是压是压不住的,下句就终究引发出诉苦之词。敢怒而不敢言,而后又终于说出来 ,这样一阖一开,把征夫的苦衷和恐惧心理,表现得极为细腻逼真。这几句写的是眼前时事。因为“未休关西卒”,大量的壮丁才被征发。而“未休关西卒”的原因,正是由于“武皇开边意未已”所造成。“租税从何出?”又与前面的“千村万落生荆杞”相呼应。这样前后照应,层层推进,对社会现实的揭示越来越深刻。这里忽然连用了几个短促的五言句,不仅表达了戍卒们沉痛哀怨的心情,也表现出那种倾吐苦衷的急切情态。这样通过当事人的口述,又从抓兵、逼租两个方面,揭露了统治者的穷兵黩武加给人民的双重灾难。诗人接着感慨道:如今是生男不如生女好,女孩子还能嫁给近邻,男孩子只能丧命沙场。这是发自肺腑的血泪控诉。重男轻女,是封建社会制度下普遍存在的社会心理。但是由于连年战争,男子的大量死亡,在这一残酷的社会条件下,人们却一反常态,改变了这一社会心理。这个改变,反映出人们心灵上受到多么严重的摧残啊!最后,诗人用哀痛的笔调,描述了长期以来存在的悲惨现实:青海边的古战场上,平沙茫茫,白骨露野,阴风惨惨,鬼哭凄凄。寂冷阴森的情景,令人不寒而栗。这里,凄凉低沉的色调和开头那种人声鼎沸的气氛,悲惨哀怨的鬼泣和开头那种惊天动地的人哭,形成了强烈的对照。这些都是“开边未已”所导致的恶果。至此,诗人那饱满酣畅的激情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唐王朝穷兵黩武的罪恶也揭露得淋漓尽致。 ln xio q n ji 妻子、儿女妻子、儿女 冲冲 从军出征的人从军出征的人 岂敢岂敢 停止停止 确实知道确实知道 归来头白还戍边归来头白还戍边 武皇开边意未已武皇开边意未已 禾生陇亩无东西禾生陇亩无东西 反是生女好反是生女好 生男埋没随百草生男埋没随百草 古来白骨无人收古来白骨无人收 诗歌中的赋兵车行开篇就用重墨铺染的雄浑笔法为读者展现出一幅震人心弦的巨幅送别图。这实际上就是运用了赋的艺术手法。这一手法在07年的北京高考题中考查过。赋是最基本的、最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赋者,敷也,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就是说,赋是直接铺陈叙述。敷陈、直言,即直接叙述事物,铺陈情节,抒发感情。 其特点为押韵、追求辞采、铺张扬厉、讲究对仗。赋现在已经包括了“记叙、描写”的意思。也就是“叙物以言情谓之赋,情物尽者也”。如“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即是直接表达自己的感情。赋不仅是一个铺陈其事的问题,还必须和言情结合起来,把作者的情感和客观的物象表现得淋漓尽致、惟妙惟肖。例如长达1 745字的叙事诗孔雀东南飞,除了发端两句用“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起兴外,通篇全用赋体,而叙述惟妙惟肖、出神入化,正如沈德潜所说:“淋淋漓漓,反反覆覆,杂述十数人口中语,而各肖其声音面目,岂非化工之笔!”其后像北朝的木兰诗、杜甫的石壕吏、白居易的卖炭翁等,也都具用赋法而表现出类似的特点。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3)题。芣苢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之。【注】 选自诗经周南,这是妇女们采集野菜时唱的民歌。芣苢,车前(草名),可食。薄、言:都是语气助词,无实义。有:得到。掇:摘取、拾取。捋:成把地握取。袺:手持衣角盛物。:把衣襟掖在腰间装物。(1)诗经使用赋、比、兴的手法,本诗使用的手法是_ (2)这首诗生动地表现了采集野菜的劳作过程。这种过程在诗中是怎样具体表现出来的?答:_ (3)前人读这首诗说:反复讽咏,“自然生其气象”。你读这首诗,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景象?请概括描述。答:_解析(1)本题考查表现手法的把握能力。(2)本题考查对作品表现手法的赏析。“怎样具体表现”这样一个设问,至少可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思路,先写什么,后写什么;二是手法,作者在用词造句、设计经营等方面采用的手段、技巧。(3)考查对诗意的理解。本诗通过描写采芣苢表达人物内心情感,采用重章复沓的形式生成诗意。所谓“景象”,是指作品中人、事、物、景的合成。“妇女”“采摘”“芣苢”“山野”以及主人公通过歌声表现欢快、愉悦的心情。“概括描述”,将前面这些基本信息整合起来,便是此题答案。由于本诗语言较为直白、内容相对单纯,故理解起来不应很难。答案(1)赋。(2)通过动词的变换表现出来的。(3)妇女们在田野上边采野菜边唱歌,一派欢快的劳动景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