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秦论》《五代史伶官传序》比较阅读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上传人:黑** 文档编号:54461528 上传时间:2022-02-14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1.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过秦论》《五代史伶官传序》比较阅读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过秦论》《五代史伶官传序》比较阅读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过秦论》《五代史伶官传序》比较阅读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过秦论五代史伶盲传序比较阅读教学设计教学思想以单元整合,比较阅读”为指导,借助求同思维,互文印证,以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为主题,通过分项式活动,板块式推进,将两篇文章进行比较阅读,激”趣”一促”品”导“思“凝“心“,强化“语言建构与运用“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思维发展与提升, “审美鉴赏与创造, “文化传承与理解“等核心素养。教材解读贾谊过秦论论述秦之过失,以作为汉王朝建立制度、巩固统治之借鉴。五代史伶官传序通过对五代时期的后唐盛衰过程的具体分析,借以告诫当时北宋王朝统治者要汲取历史教训、居安思危,力戒骄奢纵欲。两篇文章从撰述背景到写作意图,从内容到形式,都有许多相同或相近的地方。学情分析五代史伶官传序已经用2课时完成教学,过秦论已用3课时梳理了 ”言”(主要是总结积累文言实词、虚词、特殊句式和文化常识,以及运用勾画圈点等阅读方法深入品味经典语句)的部分,在此基础上展开1+X”的比较阅读。教学目标1. 反复研读两篇史论作品,厘清论点与论据间的逻辑关系。(重点)2. 把握两篇史论的立论基础与论述方式,辩证思考其论证中的瑕疵或漏洞。(难点)教学过程导入语:清代学者林云铭在古文析义中说过秦论,乃论秦之过,三篇中此篇最为警健”o鲁迅先生在汉文学史纲要中也称过秦论为西汉鸿文”疏直激切,尽所欲言“ O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贾谊的过秦论,并与我们上周学习过的欧阳修的五代史伶官传序做思辨性比较阅读。01任务一:整理秦的兴亡简史历史的画卷,往往精彩纷呈。请根据过秦论的叙述,从中提取有效信息,做一份秦的兴亡简史。有美术基础的同学,可以尝试制作秦帝国的崛起与灭亡”漫画海报,并与同学合作,从课文中摘取原文作为漫画的解说词。学生活动:学生展示秦的兴亡简史或“秦帝国的崛起与灭亡“的漫画海报与解说词,并结合文本说明理由。其他学生或补充完善或做出评价。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重在引导学生梳理课文内容,借助注释与相关参考资料,把握文意。同时,本环节的设计还具有从作品中概括与提取有效信息的训练价值,提高学生概括与筛选重要信息的能力。这样,在教师的引导、点拨中,学生可以对过秦论全文做出如下梳理:文章通过对秦经过数代之经营,终于横扫六国,统一四海,却因“一夫作难而七庙曝”的历史事实,阐发“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的观点。02任务二:两篇史论的比较阅读同是史论性质的文章,思考贾谊过秦论与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在陈述历史的角度、方法等方面存在异同。学生活动:学生个人先独立思考。小组间讨论交流。小组推选代表上前投影展示。其他小组成员或质疑,或补充,或评价。明确:过秦论通过宏大的历史事件去分析影响王朝更替的因素,五代史伶官传序则从极细微的角度切入纵说天下大事;过秦论以赋为文,五代史伶官传序则以散体写史论;两篇史论都采用了行文上的先扬后抑,对比论证层层递进的表现方法,都以先叙后议的方式得出结论;过秦论的文风一气贯注,气势充沛,铺张扬厉,五代史伶官传序则平易晓畅,简洁生动,感慨遥深。其他方面,还需注意引导学生明白:过秦论是典型的史论,而五代史伶官传序既是史论,也是史传中的一篇书序。或者学生有其他的体会,皆可适时讨论交流、探讨评价。设计意图:本环节旨在展开比较阅读,以表格的形式梳理更直观高效。比较阅读时,教师只提供比较的角度,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反复研读中感知两篇史论作品的异同,也为后边比较说理论证打下基础。03任务三:思辨性表达与交流本单元的两篇史论,分别探讨秦和后唐灭亡的历史教训。你是否认同作者的观点?他们的论证是否有可商榷之处?结合所学知识,参考相关资料,说说你的看法。学生活动:梳理观点与论证;小组成员间讨论交流;各小组间展示、补充。明确:两篇文章都表现出封建士大夫的忧患意识,且见解深刻,论述充分,富于现实意义。从读者角度来看,其论述加上语脉的充沛,材料的丰富性,具有很强的说服力。两篇文章的观点可能存在偏颇,并不全面。比如秦朝的灭亡,固然有不施行仁义的原因在,其暴政最终逼使民众反叛,其原因是复杂的,不能归结为一点。而李存勖亡身灭国的原因,固然有宠信伶人、贪图享乐的一面,实际上也很复杂。更主要的是,文章的论证也存在一些漏洞。过秦论仅仅通过史实的列举和两组对比,只能让读者发现攻守之势异也”,实际上并不能导出”仁义不施”这一结论,史实和结论之间缺乏逻辑关联。且作者为了论述的方便或者文采的畅达,多采用概括式叙述,并有意改造历史事实,忽略了细节的真实性与时代的复杂性,过秦论可以说是一篇非常好的文学作品,却并非一篇典范的议论文。五代史伶官传序的论述上漏洞少一些,从庄宗得天下与失天下的史实中,确实能够印证盛衰兴亡多由人事的道理,但文章最后落脚到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固然不错,但也是一家之言。从论述的角度看,同样的对比,同样的史实,我们也可以得出不辨忠奸而致覆亡“上下齐心,其利断金“等观点,也就是说,史实与观点之间并不具有必然的联系。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认真研读文本外,还要指导学生拓展阅读相关资料,对秦与后唐的历史有所了解,同时要破除对课文的迷信,转换视角,遵循逻辑规则,从文中寻找漏洞,培养学生的思辨思维、创新思维,提升思维的深刻性、独创性。小结:历史上有一些朝代,“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如秦朝,如五代之后唐,其勃兴而速亡的历史教训聚焦了后人的目光,分析其兴亡的文章层出不穷。论秦亡,以过秦论最为著名;论后唐,则以五代史伶官传序为佼佼者。我们在阅读时既要体会文章论述的合理性,理解中国人传统的思维方式和说理方式,也要注意发现文本论述中的局限与不足,形成思辨性阅读的思维习惯。|三上苣 1 (课后思考)“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否可以作为过秦论五代史伶官传序的共同主题? (文段写作)过秦论先概括史实,然后直接得出结论,从逻辑的角度来说,属于归纳推理,存在严密性不足的问题。请你改写文章提纲,看看能否用演绎思维的方式来修改,然后就论据的准确性、充分性提出完善意见。教学反思(1)过秦论五代史伶官传序为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三单元“回到历史现场“人文主题下第11课的两篇课文,属于“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学习任务群,除引导学生以史为鉴,继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增强文化自信外,还要引导学生把握史论作品的说理艺术,理解作者观察历史的角度,辩证思考论述的合理性与不足。基于两篇文章的异同进行比较阅读,也正是侧重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而设计的教学活动。但在教学实践中,觉得三个环节任务量较大,可以提前布置预习,让学生提前思考、写作,课堂交流时可以适当节省时间。(2 )因为教学进度是先利用2课时学习完成了五代史伶官传序的讲解,又花了 3课时完成了过秦论”言”的部分,所以本节课的处理是以过秦论”文”的梳理引出”1+X”的比较阅读,我觉得是可行的。在教学实践中,也证明了这种方法的高效性与可行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