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教案全包围结构的学习——“大口框” 字(以柳体楷书为范本)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3777515 上传时间:2022-02-1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1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书法教案全包围结构的学习——“大口框” 字(以柳体楷书为范本)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书法教案全包围结构的学习——“大口框” 字(以柳体楷书为范本)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书法教案全包围结构的学习——“大口框” 字(以柳体楷书为范本)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学内容】全包围结构的学习“大口框” 字(以柳体楷书为范本)【授课年级】四年级【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分析全包围结构“大口框字”的书写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模仿临帖能力。2. 掌握全包围结构字的特点和写法,笔法准确,结构端正、匀称、美观,以及各字根间搭配合理。3. 培养学生对书法运笔之美和结构之美的审美能力;领悟汉字书法的博大精深,培养学生对书法艺术的喜爱之情。通过欣赏并学习书法,渗透人文教育。4.举一反三,写好全包围结构“大口框”的字。【教学重点】1、全包围结构“国”字写法2、 “厶”和 “口”在古碑贴中的通用规律。【教学难点】 被包围部分与外框的协调搭配【课前准备】 黑板布置【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通过“国”字学习“囗(wi)”部在古代,每个部首都有一个读音,“囗”读音为 wi,表示疆域、边界。 二、探索研究,掌握含义1、“或”:表示一个国家可以或大或小。2、“戈”:是古代的一种兵器,代表一个国家的武装力量。 3、“口”:代表人口。4、“一”:就是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做人需要做人之道,经商要有经商之道。“一”代表一个国家的治国之道。设计意图:汉字是书法的载体,在学习书法前,先懂字义。三、分解练习,掌握要领 1、“囗(wi)”,书写要领:左竖要坚挺有力,曲中带直。横画上扬,起笔处和竖画呼应(顾盼生姿),折处提笔然后重按,再用力下行,到末端(超出左边的竖)然后顿笔、调整笔锋、迅速出钩。外形呈左梯形,上下稍长些,不能写成方形。2、“戈”,书写要领:横画要短,并且上扬;斜钩要长,逆锋起笔,顿笔,然后转锋下行,弧度不要太大,到低端,调整笔锋,用力向正上方出钩,出钩要短;撇画要高,逆锋起笔,顿笔之后,然后速度稍快写出,要挺直有力;点如坠石,要大小适宜,位置在横画和斜钩的空白处。外形呈窄长形,斜钩是主笔。 3、“或”,书写要领: “或”字最关键的是笔顺:横口提斜钩撇点4、提问:我们在古碑帖中看到的 “或”字里面是“口”,还是“厶”?找学生回答。回答:是厶。为什么呢?是因为古代“厶”和“口”是通用的,所以看古碑帖当中“员”通常写成设计意图:分解练习,化难为易,个个击破。四、字根合并,写好“国”字1、笔顺:竖横折钩或最后封口2、“国”字结构:里面的空白不可太小,也不可太大,要满而不拥挤,笔画和空白要均匀,整体呈左梯形。(设计意图:合并书写,掌握要领。五、叫一名同学到黑板上试写类似的字,然后让同学们评价,教师给予讲评和鼓励。例如:可以写“固、因、困”等字。设计意图:举一反三。六、课堂总结,表扬先进1、掌握 “大口框”结构字的处理方法,学会怎样写好组合字。2、“国”字里面蕴藏的天地哲学。3、掌握 “口”在古碑帖当中通常写成“厶”的规律。4、举一反三,写好其余全包围结构的字。设计意图:课堂总结,通过表扬,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优点,享受成功的快乐,鼓励自信。六、课外延伸简化 “国”字的来历,以及蕴藏在国字里的奥秘。设计意图:留下悬念,衔接下一节课。【附1】简化字国字的来历古代国字的写法还有三种:(1)或(guo),(2)囗,(3)囗里面一个王字囗里面一个王字,是在太平天国时期造的一个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实现了民主化,国家没有“王”了。所以在采用“国”字的时候,郭沫若先生加了一个点,将“王”改成了“玉”,取义“ 玉乃国之重器也”,中国玉名扬海内外。所以现在使用的这个简化字就是这样来的。【附2】学生课堂作业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 > 营销创新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