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论导读》复习资料整理

上传人:门**** 文档编号:53755940 上传时间:2022-02-1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资本论导读》复习资料整理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资本论导读》复习资料整理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资本论导读》复习资料整理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名词解释1、私人劳动: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简单商品生产条件下,生产者独立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劳动产品归私人支配占有。劳动具有私人性。2、社会劳动:在社会分工中,每个商品生产者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关系,劳动产品成为社会总劳动的一部分,劳动具有社会性。3、商品: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3、价值: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4、使用价值:物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5、交换价值: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数量关系或比例。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6、价格:商品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是商品价值与货币价值的比率。7、具体劳动:在商品生中,人们为了生产满足各种不同需要的商品,要进行各种特定形式的劳动,这种特定形式下进行的劳动成为具体劳动。8、抽象劳动:生产商品的劳动都是人类劳动力的支出,都是无差别的人类劳动,这种撇开具体形式的劳动即抽象劳动。9、个别劳动时间:个别商品生产者生产某种商品实际耗费的劳动时间。10、社会劳动时间: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11、简单价值形式(一对一):一种商品的价值偶然地表现在另一种商品上,即简单价值形式。12、扩大价值形式(一对多):处于相对价值形式上的商品,其价值经常地表现在一系列商品上,即扩大价值形式。13、一般价值形式(多对一):一切商品的价值都集中地、统一地表现在一种商品上,即一般价值形式。14、货币: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商品内在矛盾发展的结果。15、价值尺度:指货币可以作为衡量和计算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标准。16、流通手段: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17、贮藏手段:货币退出流通领域,当作社会财富的代表贮藏起来。18、支付手段:货币用来清偿债务或支付赋税、租金、工资等的职能。19、世界货币:货币在世界市场上充当一般等价物的职能。20、一般等价物:一种商品直接同另一种商品交换,表现另一种商品价值的形式。21、商品流通: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22、货币流通:在商品流通中,货币不断作为购买手段与各种商品互换位置,形成货币流通。商品流通引起货币流通。23、价值形成过程:商品生产过程中,具体劳动把生产资料转移到新产品中去,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新的价值,二者共同形成商品的价值。24、价值增殖过程:价值增殖过程就是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即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的形成过程。25、剩余价值:由雇佣工人的劳动创造而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26、绝对剩余价值: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情况下,依靠工作日的绝对延长而生产的剩余价值。27、相对剩余价值: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情况下,由于劳动生产率提高,必要劳动时间缩短而剩余劳动时间相对延长所生产的剩余价值。28、超额剩余价值:某些商品生产者生产的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而仍按社会价值出售商品所获得的剩余价值。29、不变资本:用于购买生产资料的那部分资本,以其具体形态存在与生产过程中,在生产过程中不改变价值量。30、可变资本:用于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在生产过程中发生价值增值。31、固定资本:以厂房、设备、工具等劳动资料全部参加生产过程,其价值在多次生产过程中逐渐转移到新产品中去的那部分资本。32、流动资本:以原材料、燃料、辅助材料等劳动对象和劳动力只参加一次生产过程后其全部价值都转移到新产品中去的那部分资本。33、资本积累:资本家将其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再转化为资本,用来购买追加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以扩大生产规模,是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源泉。34、资本积聚:个别资本依靠自身积累,将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来增大自己的资本总额,从而引起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积聚。35、资本有机构成: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并且反应资本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称为资本有机构成,通常用c/v表示。36、资本集中:把许多已经存在的规模较小的资本合并或联合起来形成大资本。37、资本循环:资本从一种形式开始,顺次改变自己的形式,经过购买、生产、售卖三个阶段,使价值得到增值,最后又回到原来出发点的运动过程。38、资本周转:不断反复、周而复始的资本循环称为资本周转。39、社会总产品:一个社会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生产的产品的总和,包括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40、年剩余价值率(m=m/v):一年内生产的剩余价值总量与预付可变资本的比率。41、平均利润率(p=m/c+v=p/k):按照社会总资本平均计算的利润率,是剩余价值总额与社会总资本的比率。42、生产价格:成本价格加平均利润即生产价格。43、商业资本:从产业资本中分离出来的独立的部分,专门经营商品的资本。44、信用:简称信贷,是在商品货币关系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它是在商品买卖过程中的延期付款和货币的借贷行为,是一种以还本付息和限期归还为条件的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45、借贷资本:为了获取利息而暂时贷给职能资本家的货币资本,是一种通过货币的借贷关系来参与剩余价值分配的资本形式。46、虚拟资本:以有价证券形式存在,并能给持有人带来一定收入的纸质副本。47、资本主义地租:是土地所有者在经济上的实现形式,是农业资本家为取得土地的使用权而交给土地所有者的超额利润(超过平均利润的那部分剩余价值)。48、级差地租:由于经营良好的土地所获得的归土地所有者占有的超额利润。49、绝对地租:由于土地所有权的垄断,农业资本家无论租种何种土地都必须缴纳的地租。50、垄断价格:由于独占或者由于某种独特的自然条件产生的某些独特的产品而形成的价格。51、金融资本:通过金融联系,银行垄断资本和工业垄断资本日益融合在一起,形成的一种新型资本。5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国家政权和垄断资本融合在一起的垄断资本主义。简答题:1、商品价值与使用价值的关系。含义: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称为商品价值,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使用价值: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有用性。联系:商品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体,二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没有使用价值就没有价值。价值的存在要以使用价值的存在为前提或基础。区别: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又相互排斥。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使用价值与价值对于商品的生产者与购买者来说,不能同时兼得。2、怎样理解商品价值质与量的规定?质的规定: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在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反映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价值只能通过交换价值表现出来。量的规定:商品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单位时间内,复杂劳动创造的价值等于多倍简单劳动创造的价值。单位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关系。3、商品二因素与劳动二重性的关系?使用价值与价值是商品的两个因素。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是劳动的二重性。具体劳动指劳动者在一定具体形式下的劳动支出,具体劳动创造了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是撇开具体形态后的一般人类劳动的支出,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4、为什么劳动二重性理论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老师笔记:没有劳动二重性学说就不可能建立科学的价值学说。不理解劳动二重性就不能正确理解商品的二因素,也就不能理解价值实体、价值量、价值形式、价值本质。不理解劳动二重性就无法区分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就不能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不能阐明剩余价值来源和本质。不理解劳动二重性就不能理解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区别,不理解资本的有机构成、资本积累、社会资本的再生产、平均利润、地租等一系列问题。百度知道:劳动二重性理论为科学的劳动价值论奠定了理论基础。它阐明了劳动二重性和商品二因素的关系,从根本上论证了价值的本质,把劳动价值论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劳动二重性理论为剩余价值论奠定了基础,马克思用劳动二重性理论说明了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二重性,并揭示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从而建立了科学的剩余价值论。劳动二重性理论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体系的形成提供了科学的依据。5、相对价值量的变化规律。例:20码麻布=1件上衣麻布的价值发生变化,上衣价值不变生产麻布的必要劳动时间增加一倍,麻布的价值增加一倍,即20码麻布=2件上衣。可见,商品B的价值不变时,商品A的相对价值即表现在商品B上的价值增减,与商品A的价值成正比。麻布的价值不变,上衣的价值发生变化生产上衣的必要劳动时间增加一倍,上衣的价值增加一倍,即20码麻布=1/2件上衣。可见,商品A价值不变时,它的相对价值即表现在商品B上的价值增减与商品B的价值变化成反比。生产麻布和上衣的必要劳动时间同方向同比例变化这种情况下,麻布和上衣的价值也同比例变化,即仍为20码麻布=1件上衣,商品A的相对价值即表现在商品B上的价值不变。生产麻布和上衣的必要劳动时间不同方向不同比例地变化等式会发生其他变化,商品A的相对价值视具体情况而定。综上所述,由于价值量的相对表现决定于两个相交换的商品的价值量,因此一个商品价值量的实际变化不能明确地、完全地反映在相对价值量上,即使商品的价值不变,它的相对价值也可能发生变化;即使商品的价值发生变化,它的相对价值也可能不变。最后,商品价值量和相对价值量同时发生的变化,完全不需要一致。6、等价形式的特点。使用价值成为它的对立面即价值的表现形式。具体劳动成为它的对立面即抽象人类劳动的表现形式。私人劳动成为它的对立面的形式,成为直接社会形式的劳动。7、如何理解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之间的矛盾?含义:私人劳动: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简单商品生产条件下,生产者独立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劳动产品归私人支配占有。社会劳动:在社会分工中,每个商品生产者的劳动都成为社会总劳动的一部分,生产具有社会性。矛盾: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商品生产的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之间的矛盾是直接私人劳动与间接社会劳动之间的矛盾。劳动的社会性要求产品符合社会需要,而劳动的私人性使上述要求无法真正实现。8、价值规律在商品经济中的作用。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价值规律自发地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自发地调节社会资源和劳动力在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促使商品生产者两极分化。促使商品生产的优胜劣汰。9、货币的起源和本质。起源:货币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商品内在矛盾发展的结果。货币的价值形式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简单价值形式、扩大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货币形式。本质:它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10、为什么说交换的发展过程就是货币的形成过程?11、资本总公式的矛盾与解决矛盾的条件:资本总公式为:G-W-G矛盾:资本总公式与价值规律客观要求的矛盾。按照价值规律的要求,流通中的商品必须实行等价交换,结果不发生价值增值;资本总公式表明,资本流通结果发生了价值增值,产生了剩余价值。解决条件:剩余价值的产生,从而货币转化为资本,既不在流通领域,同时又不能离开流通领域,这是先决条件。资本家买到一种特殊的商品,有特殊的使用价值,即劳动力,货币转化为资本,关键在于劳动力转化为商品。12、货币是怎样转化为资本的?资本家购买劳动力,向工人支付工资,迫使工人为其劳动,由此,货币转化为资本。资本家的全部资本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用于购买劳动力,成为可变资本,其价值在生产过程中发生增值;另一部分用于购买生产资料,成为不变资本。13、价值的增值过程。含义:价值的增值过程就是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即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的形成过程。资本家雇佣劳动力进行生产,具体劳动形成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价值,而当生产的价值超过了劳动力本身的价值,价值增值就产生了。14、劳动力商品与一般商品相比有哪些特点?含义:劳动力指人的劳动能力,是存在于劳动者体内并在劳动过程中所运用的体力与脑力的总和。价值上:劳动力的价值应该包括:维持劳动者自身生存所需要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劳动者抚养后代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劳动者掌握一定的生产技术所花费的教育和训练的费用。使用价值上:劳动力的使用或消费就是工人的劳动过程。劳动力在使用过程中不仅能够创造自身价值,还能够创造出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其超出原有价值的那部分就是剩余价值。15、劳动过程的三要素。有目的的活动或劳动本身、劳动对象、劳动资料。16、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是如何实现的?含义: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劳动生产率提高,必要劳动时间缩短而剩余劳动时间相应延长所生产的剩余价值。个别资本家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使生产的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可获得超额剩余价值。全体资本家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竞争,使整个社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缩短了必要劳动时间,相对剩余价值产生。17、绝对剩余价值与相对剩余价值的关系。含义:绝对剩余价值: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依靠工作日的绝对延长所生产的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在工作日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劳动生产率提高,必要劳动时间缩短而剩余劳动时间相应延长所生产的剩余价值。联系:二者本质和结果是一致的,都延长了工人的剩余劳动时间,增加了剩余价值量,提高了剥削程度。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资本主义生产的一般基础,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起点。区别:二者的物质基础不同,在资本主义初期,生产技术水平低,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增加剩余价值量的主要方法,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生产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日益成为增加剩余价值的主要方法。18、资本积累、资本积聚、资本集中的关系。含义:资本积累:资本家把一部分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来购买追加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以扩大生产规模,是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源泉。资本积聚:个别资本依靠自身的积累,将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以增大自己的资本总额,从而引起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积聚。资本集中:把许多已经存在的规模较小的资本,通过资本合并或联合,形成大资本。联系:资本积累是资本积聚的前提,资本积聚是资本积累的结果。资本积聚是个别资本扩大,可以促进资本集中,二而资本集中同样为加快资本积累和资本积聚创造了有利条件。资本积累、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加速了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区别:资本积累是剩余价值的资本化,主要从价值角度来增加资本总额。资本积聚主要是从生产资料和劳动力角度来增加资本总额。资本积聚使社会资本总额增加,而资本集中是现有资本的重新组合,资本总额并没有增加。资本积聚受社会财富增长的限制,速度较慢,而资本集中不受这一限制,速度较快。19、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三种不同的职能形式即三种不同的职能。购买阶段:采用货币资本的职能形式,执行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职能,为剩余价值的生产准备条件。生产消费阶段:采用生产资本的职能形式,其职能是使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结合,生产剩余价值。流通阶段:采用商品资本的职能形式,通过商品的出售,收回预付资本的价值,实现剩余价值。20、试述产业资本不断循环的条件。产业资本三种职能形态在空间上的并存性:全部产业资本不能同时处在一种职能资本形式上,必须分割为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三个部分。产业资本三种循环形态在时间上的继起性:不论哪一种职能形式的资本在各自循环的哪一个阶段停顿下来,都会使产业资本循环发生中断。21、产业资本的循环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运动,是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同时又是是三个循环形式的统一,其原因是?产业资本的循环是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产业资本的每一个循环形式都包括两个流通过程和一个生产过程,其中生产过程决定流通过程,流通过程对生产过程具有反作用,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相互联系、互为条件和不断运行,构成了产业资本的连续不断运动。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既是总循环的始点,又是总循环的经过点和终点,不断变换始点、经过点和终点,使三种循环形式既对立又统一,推动了产业资本循环的不断进行。产业资本的连续运动是资本的特点和要求,资本的动机与目的都在于增值,并且只有在运动中才能增值,资本运动一停止,价值增值的生命即停止,就会变成普通的货币及生产资料,从而也就失去了资本的性质,所以对资本只能理解为运动,不能理解为静止的。22、划分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含义:不变资本:购买生产资料的那部分资本,以具体形态存在与生产过程中,且在生产过程中不发生价值增值。可变资本: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在生产过程中发生价值增值。固定资本:在物质形态上全部参与生产过程,其价值在多次生产过程中逐渐转移到新产品中去的资本。流动资本:在物质形态上只参与一次生产过程,其全部价值都转移到新产品中去的资本。区别:划分依据: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划分以在剩余价值生产过程中的作用不同为依据。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以资本周转方式不同为依据。目的:前者为揭示剩余价值的源泉;后者为揭示资本构成对周转速的影响。划分的物质内容不同:固定资本包括劳动资料,流动资本包括劳动对象和劳动力;不变资本包括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可变资本包括劳动力。23、加速资本周转的意义。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本的潜能,节省资本的投入量。加速资本周转尤其是流动资本的周转,可以增加年剩余价值,提高年剩余价值率。对剩余价值的流通有重要影响,进而影响资本家的生活、生产和再生产。24、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的影响。加速资本周转可以节省预付资本量。加速资本周转可以增加年剩余价值量。加速资本周转可以提高年剩余价值率。25、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基本条件I(v+m)=II(c)表明:要使社会总资本的简单再生产正常进行,第一部类生产资料的生产和第二部类对生产资料的消费之间,以及第二部类消费资料的生产和第一部类对消费资料的消费之间,必须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派生条件I(c+v+m)=I(c)+II(c)简单再生产条件下,生产资料的供给与生产资料的需求之间要保持平衡。I(c+v+m)=I(v+m)+II(v+m)简单再生产条件下,消费资料的供给与消费资料的需求之间要保持平衡。26、平均利润率和生产价格是怎样形成的?平均利润的形成是部门之间竞争和资本的自由转移的结果。资本的转移使得资本在各部门分配比例发生变化,从而引起各部门产品供求变化,带来产品价格的变动,引起平均利润的相应变化,最终形成平均利润率。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的过程,也就是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的过程。平均利润形成以后,商品就不再按照成本价格加平均利润即生产价格出售。27、为什么商品价值转化为价格不违背价值规律?总量上是相等的。商品价值的总和等于生产价格的总量。生产价格的变动取决于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28、商品资本职能是如何转化为商业资本职能的?含义:商业资本是从产业资本中分离出来的独立的部分,专门经营商品的资本。转化条件:资产阶级内部已形成一种特殊的分工,从而使商品的买卖活动不再作为产业资本家的附带业务,成为一种流通当事人的专门职能。独立化的流通当事人,必须自己预付资本,成为独立的商品经营者。必要性:商业资本的独立化,大大地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缩短了资本流通的时间,节约流通资本,加速资本周转。29、影响利润率的因素:商品价值w=c+v+m=k(成本价格)+pm=m/vp=p/k=m/(c+v)生产价格=k+平均利润剩余价值量:剩余价值与利润率成正比率变化。资本有机构成(c/v):资本有机构成与利润率成反比率变化。预付总资本的周转速度:资本周转速度与利润率成正比率变化。不变资本的节省程度(c):不变资本的节约可以提高利润率。原材料价格的变动(v):价格变动与利润率成反比率变化。30、商业资本为什么要参加利润的平均化?商业资本作为一种与产业资本并立的独立资本,和产业资本一样也要获得平均利润,并受平均利润规律的支配。商业利润率不能低于平均利润率,这是商业部门通过与产业部门竞争以及他们呢之间的资本转移来实现的。部门之间的竞争和资本的转移也使得商业利润率和产业利润率趋于平均化。31、信用在资本主义经济中的作用。含义:信用是在商品货币关系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是商品买卖过程中的延期付款或货币的借贷行为,是一种以还本付息和限期归还为条件的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加速资本的集聚和集中。加速商品流转,从而节省了流通费用,表现为非现金结算。促进资本在不同部门的再分配和利润率的平均化。32、借贷资本是怎样形成的?含义:借贷资本是为了获得利息而暂时贷给职能资本家使用的货币资本,是一种通过货币的借贷关系来参与剩余价值分配的资本形式。在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中,在职能资本的不断运动中,一方面会不断游离出大量暂时闲置的货币资本,另一方面存在对货币资本的大量需求,形成借贷资本。资本的本质上要带来剩余价值,限制的货币不会增值,于是持有限制货币的资本家便将它们贷给急需货币的资本家使用,从中获取利息,这样闲置的资本转化为借贷资本。33、借贷资本的来源?固定资本折旧的价值,会不断地在货币形态上暂时闲置起来。在资本周转过程中,有一部分闲置的流动资本。资本家预定用于积累部分的剩余价值还不足以成为追加资本时,暂时闲置。34、级差地租与绝对地租的关系?含义:级差地租:由于经营较好的土地所获得的归土地所有者占有的超额利润。绝对地租:由于土地私有权的垄断,农业资本家无论租种何种土地都必须缴纳的地租。联系:来源相同:都是农业资本家为获取土地的使用权而缴纳给土地所有者的,由农业工人剩余劳动创造的超过平均利润的那部分剩余价值。二者都是资本主义地租的基本形式。区别:原因:级差地租是由于土地的经营权垄断而形成的地租。绝对地租是由于土地所有权垄断而形成的地租。条件:级差地租的形成与土地肥沃程度和地理位置有关。绝对地租的产生条件是农业资本的有机构成低于工业资本的有机构成。24、论资本有机构成的变化对资本主义经济有何影响?(可变资本比重下降,劳动力及剩余价值方面;固定资本比重增加,资本周转速度方面。)产生大量相对过剩人口:在资本积累的过程中,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可变资本部分相对减少,对劳动力的需求相对减少,为劳动者提供的就业机会也相对减少了。随着资本积累的增进,技术进步、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及竞争激烈等因素造成劳动力的供给日益增加。导致平均利润率呈下降趋势:随着资本积累的增加,资本有机构成提高:造成可变资本的比重相对减少,剩余价值或利润量也随之减少。固定资本在总资本中所占比重增大,资本周转速度减慢,平均利润率下降。使生产资料的生产优先增长。论述题:1、商品及货币拜物教的性质和秘密。商品的神秘性质不是来源于商品的使用价值,也不是来源于价值规定的内容,而是来源于商品形式本身,它的奥秘在于,商品形式在人们面前把人们本身劳动的社会性质反映成劳动产品本身的物的性质,反映成这些物的天然的社会属性,从而把生产者同总劳动的社会关系反映成存在于生产者之外的物与物之间的社会关系。由于这种转换,劳动产品成了商品,成了可感觉而又超感觉的物或社会的物。劳动产品一旦作为商品来生产,就带上了拜物教性质,因此拜物教是同商品生产分不开的,拜物教性质,来源于生产商品的劳动所特有的社会性质。疑难句解说:1、如何理解“一切价值形式的秘密都隐藏在这个简单的价值形式中”?这句话的意思是,为什么简单的价值形式包含着一切价值形式的秘密?这是因为:在简单价值形式中包含的下述内容和特点,是无论哪一种价值形式都具有的。第一,一切价值形式都是由相对价值形式和等价形式这两极构成的,它们相互依赖,互为条件又相互排斥。第二,处于这两极的商品,都必须有价值和不同的使用价值。第三,相对价值形式的商品要通过等价形式的商品的使用价值来表现其价值,因此等价形式具备三个特点,这些特点在不同的价值形式中都存在。第四,无论哪一种价值形式上的相对价值形式与等价形式的对立,无非都是商品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内部对立的外部表现。同时,马克思还指出:“简单商品形式是货币形式的胚胎。”因为货币形式的秘密实质就是一般等价形式的特点,也是货币形式的特点,只是发展成熟程度不同,是个“胚胎”罢了。2、怎样理解马克思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手段同时产生”这句话?在直接的产品交换中,每个商品对于它的所有者直接就是交换手段,对于它的非所有者直接就是等价物,不过它要对于后者是使用价值。因此,交换物还没有取得同它本身的使用价值或交换者的个人需要相独立的价值形式。随着进入交换过程的商品数量和种类的增多,就越来越需要这种形式。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手段同时产生。如果不同商品所有者的不同商品在他们的交易中不和同一个第三种商品交换并作为价值和它相比较,商品所有者拿自己的物品同其他物品相交换、相比较的交易就不会发生。这第三种商品由于成为其他各种商品的等价物,就直接取得一般的或社会的等价形式,虽然是在狭小的范围内。这种一般等价形式同引起这个形式的瞬息间的社会接触一起产生和消失。这种形式交替地、暂时地有着汇总或那种商品承担。但是,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这种形式就只是固定在某些特定种类的商品上,或者说结晶为货币形式。3、金银天然不是货币,货币天然是金银。货币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从时间上货币晚于金银出现,而在成为一般等价物前,金银只是金属,因此,金银天然不是货币。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一般等价物。货币由于之能的特点,必须具备体积小、价值大、易分割、不易磨损、便于保存携带等特点,贵金属金银刚好符合这些特点,所以货币天然是金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 > 营销创新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