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三边关系》教学案例分析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53050047 上传时间:2022-02-0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角形三边关系》教学案例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三角形三边关系》教学案例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三角形三边关系》教学案例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角形三边关系教学案例分析 四数 杨圆圆本节内容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82页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教学设计的目标主要有两个:一是通过量一量、摆一摆等实验活动,探索并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二是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本节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三角形特性特征的基础上学习的。我认为“形”的教学重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必须让学生通过实际动手操作,并在操作中进行思考和想象,从而获得体验和感受。因此在教学中我把重点放在小组活动上,通过拼摆三角形的活动,使学生将操作、思考、想象结合起来,体会三角形中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教学片段】(一)从生活场景入手,激发探究欲望。课件出示下图邮局 学校师:“从小华家到学校有哪几条路?”生:两条。一条是从家到邮局再到学校,另一条是直接从家去学校。 师:小华去学校走哪一条路比较近?”生:由家直接到学校(下面一条)比较近。师:同学们想一想,小华家、邮局和学校三个地点用路线围成了一个什么图形呢?生:同学们回答的非常对。(课件展示去掉三个建筑物),仅保留下三角形。师:在上一节的学习中我们了解了三角形的特性,今天我们要继续自己来探索发现藏在这简单的图形里的其它数学奥秘。(二) 分组活动,适时引导,探寻规律。在这一过程中,师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7根小棒(小棒的长度分别为:9厘米、8厘米、7厘米、5厘米、3厘米、3厘米、3厘米),并提出问题:如果任意给你们三根小棒当作三条线段,一定能围成一个首尾相连的三角形吗?(有的学生说“能”,有的学生说“不能” )让我们动手实验一下吧!提出小组活动要求:1、 从7根小棒中任选三根。2、 记录每一根的长度。3、 看一看能否用选定的三根小棒首尾相连地围成一个三角形?把每次研究结果记录下来。让学生展示和报告本组的实验记录,说一说活动结果。(有些小棒能围成,有些围不成)此处有意识找摆不成三角形的情况让学生上台展示一下。师:通过刚才的小组活动你有什么发现?(不是任意的三根小棒就能围成三角形。)师:你认为什么原因导致这三根小棒不能摆成三角形?(有一根太短了或太长了)我们一起再来看一看能围成的三角形的三条边,你们有什么发现?(小组讨论)在小组讨论一会儿后,我接着提出:如果把一条边叫a,一条边叫b,一条边叫c。能用算式说说你们的发现吗?经过讨论,同学们很快写出:a+bc; a+cb; b+ca。师生共同总结出:三角形中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并把总结板书在黑板上。至此,本节探究任务已顺利完成。 (练习略)【教学反思】通过这一节课的教学,我对如何更好的组织数学探究活动有以下几点体会:1、情景创设要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内容为标准。数学教学应结合生活实际问题和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使学生能在认识、学习和使用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初步体验到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进一步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培养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明确知道的拐弯要比走直路远,利用这一生活经验,我在这一课的开始借鉴了课本中把学生从家到学校多路选择的场景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感觉更亲切自然。但是在这儿我有意识的对课本原图作了一些改变,取消了原图中经过商店的一条道路,目的是让学生更容易把三点之间的道路抽象成三角形,跟本节内容更容易过渡衔接,跟以前教学本节内容时相比,我认为效果还是不错的。2、小组活动要精心设计,力求有序有效、目的明确、可操作性强。新课程标准认为,数学的知识、思想和方法应由学生在现实的数学活动中加以理解,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直接经验,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增进自信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给学生提供观察、操作、实验、讨论、及独立思考的机会,通过共同的讨论交流,从而得出结论。因此,在数学活动中,要充分给予学生动手和思考的空间,同时要保证学生活动的有序性,从而实现活动的有效性。为了达到这一效果,我在这节课数学活动的设计中,注意了教师引导,在活动中从“有什么发现”到“为什么这样”逐层提出问题,让学生始终明确方向,有动手的强烈欲望,从而避免了以往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重结论轻过程,甚至直接去课本中寻找结论的现象,进一步培养了学生深入探究的习惯和能力。3、汇报交流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把握重点,选例有针对性。 每次活动过程中及结束后,必然存在讨论交流的过程,这其中包括小组内的交流和在全班汇报交流。汇报不是小组交流的重复,在汇报过程中要看抓住具有代表性的例子,在存疑处适时引发下一次的实验活动及讨论过程。本课在小组汇报实验结果后,我先选择不能组成三角形的两组小棒组织学生讨论,并在大屏幕上动态演示,学生的注意力很自然地引导到研究三角形两边之和与第三边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再一次组织小组讨论,研究其他几组能围成三角形的小棒的长度有什么共同点。通过比较分析,学生自然而然地发现了“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规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