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高频主题3:锐意改革,功勋卓著人类历史的轨迹从来就不是一条笔直的线,历史的长河波涛起伏,治乱兴衰交替发生,绵延不断。在古代中国,“兴一盛一衰一乱“的朝代更替构成历史变迁的主线。政治改革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必然遭遇分利集团的强烈反对与阻挠,历史上成功的政治改革无不以强大的政治权力作为后盾,借助政治权威的力量,发起、设计、推动“变法”。 (2021 A10联盟|W)三开年考试)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徐泰亨,字和甫,其先衢州龙游人,后徙余杭。泰亨性警敏、用举者试平江州掾。岁满.著归安县典史。白云宗沈明仁,冒名爵,官吏畏之。沈有怨家二人,其邻女为何人所杀,沈使以他辞引二人,傅致其罪。泰亨欲直其冤,吏白:“此沈公意,孰敢不从!泰亨语之曰:“吾能死,不敢以滥杀媚人。卒出之。明仁弟子为民所殴,适有盗杀人,僧为飞书,诬民及平日怨家七人,官为捕治之,狱卒凌虐,皆诬服。泰亨命去其械扭,始垂泣自言,县令以有左验难之。泰亨亲至其地,悉得七人以己物实其赃状,取其家藏布数匹,析缕以比,无不合者,釜灶及他物又合。僧乃伏罪。已而获真盗于武康,人皆叹服。江浙彳子有丞相言沈明仁遣其徒潜赴京师行贿求援,请治其罪。帝从之。擢平阳州提控案牍,以忧去官。眼啄,授海道都遭运万户府提控案牍。时新法经理田赋泰亨论田不实役不均之弊上之执政大喜使乘传白于行省泰亨佐常州尝理又佐池州所行一如其言他州皆取法焉未几,以九品官仍为本府提控案牍,兼照磨承发架阁。泰亨考漕法利弊,下至占候探测,著海运纪原七卷。又条漕运之弊,当更易者十事,行省采用其七。久之,迁建安路总管府知事,擢池州路青阳县尹。有司岁征荒田租,为田一千四百顷,人苦之。泰亨募民垦辟、因地势以为落泄、田熟租完、民无扰。累岁饥,有告发腹粟者,吏准强盗律,泰亨曰:“以救民而抵重禁,当用法外意可也。”答而遣之。后朔净归。大德二年,卒,年六十五。(选自新元史徐泰亨传,有删改)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时新法经理田赋/泰亨论田不实/役不均之弊/上之/执政大喜/使乘传白于行省/泰亨佐常州经理/又佐池州/所行一如其言/他州皆取法焉/B. 时新法经理田赋/泰亨论田不实/役不均之弊/上之执政/大喜使乘传/白于行省/泰亨佐常州/经理又佐池州/所行一如其言/他州皆取法焉/C. 时新法经理田赋/泰亨论田不实/役不均之弊/上之执政/大喜使乘传/白于行省/泰亨佐常州经理/乂佐池州/所行一如其言/他州皆取法焉/D. 时新法经理田赋/泰亨论田不实/役不均之弊/上之/执政大喜/使乘传白于行省/泰亨佐常州/经理又佐池州/所行一如其言/他州皆取法焉/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行省,行中书省的简称,元代分设于全国各地,置丞相等官以总揽政务。B. 服除,古丧礼规定父母去世服丧三年,期满脱除丧服,与“服阕”相反。C. 漕运,旧时指将所征粮食从水道(河道和海道)运往京师或指定地点。D. 谢病,以生病作为借I,用来拒见宾客或者拒绝做官。文中指后者。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徐泰亨执法刚正,不惧豪强势力。沈明仁找借口罗织罪名,让自己的两个仇家入了狱,徐泰亨不愿滥杀无辜讨好豪强,最终释放了这两个人。B. 徐泰亨善于断案,洗雪百姓冤情。百姓入狱被屈打成招,县令也认可此案,徐泰亨亲自来到当地,找到藏在七人家中的赃物,并抓获真正的强盗。C. 徐泰亨关注漕运,提出改进建议。他考察漕运方法的利弊,著有海运纪原,又向朝廷陈述漕运应当变革的十件事,行省采用了其中的七条。D. 徐泰亨心系百姓,宽容救民之举。因连年发生饥荒,有人开仓放粮,县吏主张予以严惩,徐泰亨却认为不宜重治,仅对其施以笞刑便释放了他。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I)泰亨性警敏,用举者试平江州掾。岁满,署归安县典史。(2)泰亨募民垦辟,因地势以为蓄泄,田熟租完,民无扰。二、(2021四川内江高三一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谢谤,字昌国,临江军新喻人。幼敏惠,日记千言,为文立成。绍兴二十七年,中枣古方调峡州夷陵县主簿。未上,抚之乐安多盗,监司檄将据尉,条二十策,大要使其徒相纠而以信赏随之,群盗果解散。金渝盟,诸军往来境上,选行县事,有治办声。改吉州录事参军。囚死者旧瘗以秸,往往暴骨。将白郡,取船官弃材以棺敛之。郡民陈氏僮窃其箧以逃,有匿之者。陈于官,词过其实,反为匿僮者所诬。帅龚茂良怒,欲坐以罪,诗为书白茂良,陈氏获免,茂良亦以是知之。岁大侵,饥民万余求原,官吏罔措。诗植五色旗,分部给莱,顷刻而定。超袁州分宜县。县积负于郡数十万,沸常赋外,义征野钱二万余,谤乃疏其弊于诸监司,请免之。以母忧去。寻丁父忧,服阕,除干办行在诸司粮料院。迁副于筝*,寻据监察御史。奏减袁州分宜、秀州华亭月桩钱。谤里居时,创义役法,编为一书,至是上之。诏行其法于诸路,民以为便。迁侍御史,再迁右谏议大夫兼侍讲。讲尚书,言于上曰:“书,治道之本,故观经者当以书为本。上曰:朕最喜伊尹、傅说所学,得事君之道。谤曰:“伊、傅固然,非成汤、武丁信用之,亦安能致治!因论及边事,上有来机会之谕,谤曰:“机会虽不可失,举事亦不可轻。”上尝凰曰国卿与郭箍游雍学问甚好岂曾见程颐乎谤奏雍父忠孝尝事颐雍盖得其传于父上遂封雍为颐正先生光宗登极,献十藏,义论“二节”“三近:所当节者曰宴饮,曰妄费;所当近者曰执政大臣,曰旧学名儒,曰经筵列职。除御史中丞,权工部尚书。请祠,以焕章阁直学士知泉州,义辞。据拳太平兴国宫而归。绍熙五年,卒,年七十四,赠通议大夫。将为文仿欧阳修、曾巩。初居县南之竹坡,名其燕坐曰艮斋,人称艮斋先生。周必大荐士,及诗姓名,孝宗曰:“是谓艮斋者耶?朕见其性学渊源五卷而得之云。(选自宋史谢谤传,有删改)5.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上尝问/曰/闻卿与郭雍游/维学问甚好/岂曾见程颐乎/i粤奏行父忠孝尝事颐/雄盖得其传于父/上遂封雍/为颐正先生/B. 上尝问曰/闻卿与郭雍游/雍学问甚好/岂曾见程颐乎/替奏雍父忠孝尝事颐雍/盖得其传于父/上遂封雍/为颐正先生/C. 上尝问/曰/闻卿与郭雍游/雍学问甚好/岂曾见程颐乎/谭奏/雍父忠孝尝事颐/雍盖得其传于父/上遂封雍为颐正先生/D. 上尝问曰/闻卿与郭维游/维学问甚好/岂曾见程颐乎/谓奏/维父忠孝尝事颐/施盖得其传于父/上遂封雍为颐正先生/6.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中进士第,指科举考试考中进士。第,是等级的意思。中第,又称及第。B. 知,指主持、管理。“知袁州分宜县”就是管理袁州分宜县,作知县。摄、擢、提举都是提拔的意思,如擢监察御史C. 缗钱,指用绳子穿连成串的钱。缗,就是穿铜钱的绳子,一般以一千钱为一缗。D. 国子监,明、清时最高学府的通称。入监读书的人称监生,国子监的主管者为祭酒,教学人员称教授、博士等。7.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谢谬聪敏智慧,才华出众。写文章一挥而就;创立的“义役法”得到推广,给百姓带来了方便。B. 谢谓做事有谋略,措施有力。妥善处置乐安盗贼事件;设五色旗,分散售粮,很快就解决了饥民求粮问题。C. 谢谭直言敢谏,竭忠尽智。与皇上讨论边事时,直言劝诫不可轻率冒进;建议光宗“二节”“三近”。D. 谢谬为官重视民生,打击豪强。多次上书请求减免百姓赋税,取用官船厂的木材做成棺材收殓死者。8.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了翻译成现代汉语。(I)郡民陈氏僮窃其箧以逃,有匿之者。陈于官,词过其实,反为匿僮者所诬。(2)愕曰:“伊、傅固然,非成汤、武丁信用之,亦安能致治!”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汪应轸,字子宿,浙江山阴人。少有志操。正德十二年成进士,选庶吉士。十四年,诏将南巡。应轸抗言:“自下诏以来,臣民旁皇,莫有固志。临清以南,率弃业罢市,逃窜山谷。苟不即收成命,恐变生不测。澄谷永谏汉成虫谓膛丁伏有关之尊号好匹义之卑字数固迷宫挺身晨夜与群,J、相迓典门户奉蜜二者热土戈而宜空富其言切中于今。夫谷永,谐谀之臣;成帝,席暗之主。永言而成帝容之。岂以陛下圣明,不能俯纳直谏哉?疏入,留中。继复偕修撰舒芬等连章以请。跪阙门,受杖几毙。故日竣,拟授给事中。有旨补外,遂出为泗州知州。土瘠民情,不知农桑。应轸劝之耕,买桑植之。募江南女工,教以会绿织作。由是民足衣食。帝方南征,中使驿骚道路。应轸率壮夫百余人列水次,舟至,即挽之出境。车驾驻南京,命州进美妇善歌吹者数十人。应轸言:“州子女荒陋,无以应敕旨。臣向募有桑妇,请纳之宫中,传受蚕事。事遂寝。世宗践咋,召为户科给事中。山东矿盗起,掠兖州,流入微辅、河南境。应轸奏言:“弭盗与御寇不同。御寇之法,驱之境外而已。若弭盗而纵使出境,是嫁祸于邻国也。凡一方有警,不行扑灭,致延蔓他境者,俱宜重论。报可。在科岁余,所上凡三十余疏,咸切时弊。以便养,乞改南,遂调南京户科。张魂、桂萼在南部,方议追尊献皇帝。雅知应轸名,欲倚以自助。应轸与议不合,即奏请遵礼经、崇正统,以安人心。不报。嘉靖三年春,出为江西佥事。居二年,具疏引疾,不俟命而归,为巡按所劾。诏所司逑问。应轸自陈亲老,鲜兄弟,乞休侍养。史耶为之请,乃免逮。久之,廷臣交荐惑故官,视江西学政。*平归,病卒。(选自明史汪应轸传,有删改)9.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昔谷永谏汉成帝/谓陛下/厌高美之尊号/好匹夫之卑字/数离深宫/挺身晨夜/与群小相逐/典门户奉宿卫者/执干戈而守空宫/B. 昔谷永谏/汉成帝谓/陛下厌高美之尊号/好匹夫之卑字/数离深宫/挺身晨夜/与群小相逐典/门户奉宿卫者/执干戈而守空宫/C. 昔谷永谏/汉成帝谓陛下/厌高美之尊号/好匹夫之卑字/数离深宫/挺身晨夜/与群小相逐/典门户奉宿卫者执干戈/而守空宫/D. 昔谷永谏汉成帝/谓/陛下厌高美之尊号/好匹夫之卑字/数离深官/挺身晨夜/与群小相逐/典门户奉宿卫者/执干戈而守空宫/10.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教习,学官名,明代选进士入翰林院学习称“庶吉士”,命翰林院学士 人任教曰“教习”。B. 吏部,古代官制六部之一,掌礼仪、祭祀、贡举、学校、宗俗教化、接待外宾之事。C. 起,中国古代官员退休后或被罢官后,再次被任命官职。D. 艰,旧时指父母亲丧事,又称“丁艰”;父艰,就是父亲的丧事。11.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汪应轸直言敢谏。正德十四年,皇上下诏书宣布即将南巡,汪应轸上疏用谷永劝谏汉成帝的典故当面劝止皇帝。B. 汪应轸理政有方。他任泗州知州时,鼓励耕种、植桑;乂招募江南的女工,教当地人抽丝纺织,百姓因此丰衣足食。C. 汪应轸虑事周全。汪应轸认为如果为了平定盗贼听任其流出本地,这是嫁祸于邻,他主张对山东矿盗就地捕捉。D. 汪应轸非常孝顺。为便于赡养父母,他请求调往南京任职;后被逮捕,自陈父母年迈,请求退休以事奉养。12.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永言而成帝容之。岂以陛下圣明,不能俯纳直谏哉?居二年,具疏引疾,不俟命而归,为巡按所劾。高频主题3:锐意改革,功勋卓著1. A 解析:“大喜”的主语为“执政”,所以“执政大喜”不应断开,据此排除B、C两项;“又佐池州”的主语是泰亨,而非“经理,据此排除D项。2. B解析:“服阕”的意思是古丧礼规定父母去世服丧三年,期满脱除丧服。“服除”与“服阕”意思相同。3. B解析:“找到藏在七人家中的赃物”错误。文中说“七人以己物实其赃”,意为七个人用自己的物品充当赃物。4. (1)徐泰亨天性机警敏捷,因为他人举荐试任平江州掾。任职期满后,代理归安县典史。(2)徐泰亨招募百姓开垦,根据地势处理蓄水和泄洪,庄稼成熟,眦税完成,百姓未受惊扰。参考译文徐泰亨,字和甫,他的先祖是衢州龙游人,后来迁到余杭。徐泰亨天性机警敏捷,因为他人举荐试任平江州掾。任职期满后,代理归安县典史。白云宗沈明仁,假冒名声爵位,官吏畏惧他。沈明仁有两个仇家,仇家邻女不知为何人所杀,沈明仁让人以其他借口牵连攀供到二人,罗织他们的罪名。徐泰亨想要伸张洗雪他们的冤情,小吏说:“这是沈明仁的意思,谁敢不听从!”徐泰亨对他说:“我能为之而死,不敢拿滥杀无辜来讨好人。最终放了二人。沈明仁的一个门徒(僧人)被一个老百姓殴打,恰好有强盗杀人,这个僧人急速递送书函,诬陷这个老百姓以及平时结下仇怨的七个人,官府为此逮捕审讯了他们,因为狱卒欺凌虐待,所以他们都无辜服罪。徐泰亨命人除去他们的刑具,他们开始垂泪自述,县令拿有证据来反驳责难。徐泰亨亲自到了当地,完全掌握了七个人用自己的物品充当那些赃物的情况,取来他们家中所藏的几匹布,拆开丝缕来对比,无不相合,釜灶以及其他物品也相合。僧人最终服罪。不久在武康抓获了真正的强盗,人们都赞叹钦佩徐泰亨。江浙行省丞相说沈明仁派遣自己的门徒暗地里到京城行贿求取援助,请求将其治罪,皇帝听从了他的建议。徐泰亨被提拔为平阳州提控案牍,因为家中有丧事而辞去官职。徐泰亨服完丧,担任海道都漕运万户府提控案牍。当时新法规划治理田地赋税,徐泰亨论述了田地数目不实、百姓行役不均这些弊端,上卷了这些意见,执掌政权的人非常高兴,让他乘坐驿车向行省汇报。徐泰亨辅佐常州规划治理,义辅佐池州,所做的完全按照自己的主张,其他州府都效法他。不久,以九品官的身份依旧担任本府提控案牍,兼管照磨承发架阁。徐泰亨考察漕运方法的利弊,延伸到天象变化、考察测量,著有海运纪原七卷。又分条陈述漕运的弊端,应当变更改变的有十件事,行省采纳实施了其中的七条。过了很久,徐泰亨遇任建安路总管府知事,接着被提拔为池州路青阳县尹。有关部门每年征收荒地的赋税,这样的荒地有一千四百顷,百姓感到困苦。徐泰亨招募百姓开垦,根据地势处理蓄水和泄洪,庄稼成熟,赋税完成,百姓未受惊扰。连年发生饥荒,有人告发开仓放粮的人,小吏要按照强盗的法律处理,徐泰亨说:“因为救济百姓而触犯严峻的禁令,判刑时依据法外之意就可以了。对开仓放粮的人施以笞刑,然后放了他。后来托病辞去官职。大德二年去世,时年六十五岁。5. D 解析:“问曰”是固定格式,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C两项;“颐”是“事”的宾语,“雍”是“盖得其传于父的主语,所以在“颐后断句,排除B项。6. B解析:“摄、擢、提举都是提拔的意思”错误,“摄”是“暂时代理”的意思。7. D解析:文中写谢谱重视民生,但未提及“打击豪强”;此外“取用官船厂的木材做成棺材收殓死者说法也不正确,“收殓死者用的是造船厂扔掉的木材。8. (1)郡中百姓陈家的家僮偷了箱子逃跑,有藏匿他的人。(陈家)向官府陈述,言过其实,反而被藏匿家僮的人诬陷。(2)谢谭说:“伊尹、傅说当然好,但没有成汤、武丁的信任而任用他们,又怎能达到大治!参考译文谢谤,字昌国,临江军新喻人。小时候就很聪明,每天写上千字,写文章立即可成。绍兴二十七年,考中进士,调任峡州夷陵县主簿。还没有到任,因抚州的乐安县盗贼很多,监司发檄文让谢谱代理县尉,(谢谤)制定二十条方策,大概要点是让他们的徒党互相检举而用必然兑现的赏赐跟在后面,群盗果然解体逃散。金朝背弃盟约,各路军队在辖境上来往,他被选中执行本该是县令所作的事,从此有了善于治事办差的名声。改任吉州录事参军。关押而死的犯人过去用草席埋葬,常常使白骨暴露。谢免报告郡里,拿公家造船厂扔掉的木材做棺木收殓他们。郡中百姓陈家的家僮偷了箱子逃跑,有藏匿他的人。(陈家)向官府陈述,言过其实,反而被藏匿家僮的人诬陷。守帅龚茂良愤怒,打算判他的罪,谢谤写信告知龚茂良,陈氏得以免罪,龚茂良也因此而了解谢谱。有一年遭大灾荒,饥民一万多人请求救济,官吏束手无策。谢诗插五色旗,分散部署售给(饥民)粮食,很快就平定了。为袁州分宜县知县。县里累积亏欠郡里好几十万,每年正常的赋税之外,还征收缗钱两万多,谢诗于是到各监察部门陈述意见指出弊端,请求免除。因母丧离职。不久又因父丧服孝,服丧期满,授任干办行在诸司粮料院。(谢诺)迁任国子监主藩,不久提升为监察御史。上奏减免袁州分宜、秀州华亭的月桩钱。谢祷在家的时候,创立义役法,编成一部书,这时献给皇帝。(皇帝)下诏推行这个法律到各路,百姓认为方便。迁为侍御史,再迁为右谏议大夫兼侍讲。讲尚书时,对皇上说:“尚书,是治理天下的根本,所以读经的人应当把尚书当作根本。皇上说:我最喜爱伊尹、傅说的学说,得到了怎样做君主的道理。谢谤说:伊尹、傅说当然好,但没有成汤、武丁的信任而任用他们,义怎能达到大治!因而谈到边防军事,皇上有乘机而动的谕旨,谢诺说:“机会虽然不可失去,但也不能轻举妄动。皇上曾经问他说:“听说你和郭雍交友往来,郭雍的学问很好,难道曾经见过程颐吗?谢谤上奏:郭雍的父亲郭忠孝曾经侍奉程颐,郭逐可能是得到他父亲的传授。皇上就封郭雍为颐正先生。光宗登基,谢诗献十箴,又议论“二节”“三近”:应当节制的事是宴会饮酒,是胡乱浪费;应当接近的人是执政大臣,是儒学名家,是经筵讲官。授任御史中丞,代理工部尚书。请求祠禄,以焕章阁直学士为泉州知州,义推辞。让他提举太平兴国宫还乡。绍熙五年去世,享年七十四岁,追赠通议大夫。谢诺作文章效仿欧阳修、曾巩。早年住在县南的竹坡,因他日常起居处起名叫艮斋,人称艮斋先生。周必大推荐人才,提及谢诗姓名,孝宗说:“是称为艮斋的人吗?我看见他的性学渊源五卷而知道的。”9. D 解析:“谏”为谓语动词,“汉成帝”是宾语,二者联系密切,不能断开,排除B、C两项;“谓”独立成句,陛下作“厌高美之尊号的主语,不能断开,排除A项。10. B解析:对吏部职责解释错误,应为“主管文官的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事务”。11. A 解析:“当面劝止皇帝”错。结合原文“疏入,留中。继复偕修撰舒芬等连章以请。跪阙门,受杖几毙可知,没有当面劝止。12. (1)谷永进言汉成帝尚能容忍他。难道以陛下的圣明,还不能接受臣下的直言进谏吗?(2)过了两年,备文分条陈述,托病请求辞官,不待复命即回乡,被巡按官员弹劾。参考译文汪应轸,字子宿,浙江山阴人。少年时就有志向操守。正德十二年考取进士,被选为庶吉士。正德十四年,皇上下诏书宣布即将往南方巡视。应轸上疏反对说:“自从皇上下诏以来,大臣和百姓徘徊不定,没有主意。临清以南一带,百姓急速抛弃家业不事贸易,往山谷逃窜。如果皇上不立即收回成命,恐怕发生意外。从前谷永劝阻汉成帝,说:,陛下厌弃高贵的尊号,喜欢平民的卑称。几度离开深宫,早晚露身在外,与众小人为伍。使掌管宫廷门户和在宫中值宿警卫的人,手持武器却守卫空宫。他的话对于现在倒是很确当。谷永,是亲狎阿谀的臣子;汉成帝,是昏腐的君主。谷永进言汉成帝尚能容忍他。难道以陛下的圣明,还不能接受臣下的直言进谏吗?疏章呈入,滞留在宫中。接着应轸又与翰林院修撰舒芬等人联名上奏请求。都跪在宫门外,受杖刑几乎丧命。(汪应轸)在翰林院学习结束后,朝廷准备授官绐事中。皇上有旨任他为地方官,应轸于是外任泗州知州。泗州土地贫瘠,人民懒惰,不懂耕种养蚕。应轸鼓励百姓耕种,买来桑树种植。又招募江南的女工,教当地人用蚕茧抽丝纺织。百姓因此丰衣足食。皇上正在南方征伐,宫中的使者沿途骚扰。汪应轸率领一百多个精壮农夫排列在水边,船来了,立即把船拉出本州境外。皇上驻留南京,命令泗州进献善于歌唱奏乐的美女数十人。应轸奏道:本州女子粗蛮,无人符合皇上的要求。臣过去曾招募了一些善于养蚕纺织的妇女,请收入宫中,传授养蚕纺织的技术。此事于是作罢。世宗登基,应轸应召任户科给事中。山东的矿盗起事,劫掠兖州,流窜进入京师地区和河南境内。应轸上奏说:“平定盗贼和抵御贼寇不同。抵御贼寇,只要将其驱赶出境即可。如果为了平定盗贼听任其流出本地,这是嫁祸邻近的地方。凡是一方有盗贼,地方官不去扑灭,以致盗贼.蔓延到其他地方,都应从重论处。获皇上批准。应轸在户科一年多,一共呈上三十多道疏章,都切中时弊。为便于养亲,请求改任南京官职,于是调往南京户科。张瑰、桂萼在南京,正在议论追封献皇帝尊号。一向知道应轸有名,想靠他协助自己。应轸与他们议论不合,就奏请遵循礼经、尊崇正道,来安抚人心。皇上不予答复。嘉靖三年春季,应轸外任江西佥事。过了两年,备文分条陈述,托病请求辞官,不待夏命即回乡,被巡按官员弹劾。皇上下令司法部门将他逮捕审问。应轸自述父母年迈,义无兄弟,请求退休以事奉养。吏部为他求情,于是免于逮捕。过了一段时间,因朝臣纷纷推荐,以原官获得任用,视察江西学政。后遭逢父丧回乡,因病去世。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