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中考物理 第24章 实验专题复习课件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52168202 上传时间:2022-02-07 格式:PPT 页数:223 大小:5.3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中考物理 第24章 实验专题复习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23页
广东省中考物理 第24章 实验专题复习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23页
广东省中考物理 第24章 实验专题复习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十四章第二十四章实验专题实验专题第二部分第二部分 专题突破专题突破目录contents专题概述专题概述专题训练专题训练专题概述专题概述目录contents专题概述中考实验题的分值一般在19分左右,从考查内容上可分为声学实验、光学实验、热学实验、力学实验、电学实验;从考查方式上可分为操作式实验考查和探究式实验考查.具体来说考查内容主要有:1.声学实验: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探究)2.光学实验:a.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特点与光的反射和折射规律的实验探究.(探究)b.平面镜成像、凸透镜成像规律;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凸透镜成像的应用.(探究)3.热学实验:a.物态变化过程的实验探究.(探究)b.温度测量.(操作)4.力学实验:a.固体和液体质量以及密度的测量.(操作)b.力的测量.(操作)c.时间和长度的测量.(操作)d.通过实验探究理解物体的惯性.(探究)e.简单机械改变力的大小和方向.(探究)f.压强概念.(探究)g.浮力的实验探究.(探究)h.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的实验探究.(探究)i.会测定简单机械的机械效率.(探究)5.电学实验:a.简单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连接.(操作)b.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探究)c.电流一定时,导体消耗的电功率与导体的电阻成正比.(探究)d.家庭电路和安全用电知识;安全用电.(探究)e.电磁相互作用.(探究)f.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探究)g.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探究)h.通电导线在磁场中会受到力的作用,力的方向与电流及磁场方向的关系.(探究)专题训练专题训练目录contents一、声学实验1.(导学号47192502)如图所示,可以利用一把钢尺进行一些声学的探究实验.(1)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发出的声音,同时观察到钢尺在 ,这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的 产生的;(2)若要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应该让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 (选填“相同”或“不同”),拨动钢尺的力 (选填“相同”或“不同”),探究结论是 ;(3)若要探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应该让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 (选填“相同”或“不同”),拨动钢尺的力 (选填“相同”或“不同”),振动振动振动振动相同相同不同不同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大响度越大不同不同相同相同探究结论是 ;(4)若换用塑料尺进行实验,则塑料尺发出声音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一定与钢尺的不同.2.(导学号47192503)为了验证“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小华设计了一套巧妙的实验装置:在广口瓶内用细线吊起爸爸的手机,线的末端固定在瓶口的软木塞上,瓶内的空气可由瓶口的玻璃管抽出,如图所示.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音色音色(1)在没有抽气时,小华用家里的电话拨打手机,他 (选填“能”或“不能”)听见手机铃声.(2)当小华尽量抽尽瓶中的空气后,再拨打手机,他听到的手机铃声的情况是: .(3)通过以上两次实验的对比,小华得出的结论是 .音色音色声音变小(或听不到声音)声音变小(或听不到声音)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或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或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3.(导学号47192504)如右图所示,当敲击音叉A时,旁边完全相同的音叉B也发出声音,同时观察到与音叉B接触的乒乓球被弹起.这一现象可以说明:(1) ;(2) ;(3) .空气可以传播声音空气可以传播声音声音可以传递能量声音可以传递能量发声的物体在振动发声的物体在振动二、光学实验 1.(导学号47192505)为了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同学们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 (1)除图中器材外,本实验还需用到的测量器材是: .(2)将可沿ON折转的白色硬纸板AB放置在平面镜上,白色硬纸板AB与平面镜的位置关系是: (选填“一定垂直”“一定不垂直”或“可以垂直也可以不垂直”).量角器量角器 一定垂直一定垂直 (3)将一束光紧贴硬纸板射向镜面上的O点时,可在AB平面内看到反射光线.实验中使用可折转的硬纸板除了能呈现光路外,还能探究: ,为了完成该探究他应进行的操作是 .(4)如果让光线逆着OF的方向射向镜面,会发现反射光线沿着OE方向射出,这表明:_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将纸板将纸板B向后(前)折,观察在纸板向后(前)折,观察在纸板B上是否有上是否有反射光线反射光线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5)某同学分别测出了反射角、入射角是40,于是他就得出了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的结论.请问他这样做是否正确? ,理由是_ .(6)下面是某学习小组的同学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时,得到下列四组数据:不正确不正确一次实验具有很大的偶然性,应多测几组数据一次实验具有很大的偶然性,应多测几组数据表格中错误数据是第 次实验.在实验中,将入射光线EO远离法线时,看到反射光线OF (选填“靠近”或“远离”)法线.实验中进行多次改变入射角的大小去测反射角大小的目的是 .同组的甲同学分析表格中数据得出的结论是:在光的反射中,入射角等于反射角;乙同学认为应该是:在光的反射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你认为 同学的结论正确,理由是 .3远离远离使实验结论更具普遍性使实验结论更具普遍性乙乙 先有入射角,才有反射角(或先有入射光线,先有入射角,才有反射角(或先有入射光线,才有反射光线)才有反射光线)乙乙(7)小军在此次实验中,得出如表所示数据,发现反射角不等于入射角,原因是: .反射角读成了反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了反射角读成了反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了 (8)另一同学也把一束光贴着纸板A射到O点(如上右图所示),但纸板并未与平面镜垂直,他 (选填“能”或“不能”)在纸板B上看到反射光线,此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 (选填“是”或“不是”)在同一平面内.不能不能是是2.(导学号47192506)某同学在做探究光折射时的特点实验,如下右图是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的光路.(1)实验中发现,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和法线在 ,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 .通过实验还得到如下数据:同一平面内同一平面内法线两侧法线两侧(2)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出结论: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将同时发生 和 现象.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 ,且折射角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入射角.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到水面时,折射角大小等于 ,即传播方向 .反射反射折射折射增大增大小于小于0不改变不改变(3)该同学根据上述实验中的发现和结论总结出了光的折射特点: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折射光线将偏向法线.请你对该同学通过上述探究实验得出光的折射特点的过程作出评价.结论是否存在不足?答: (选填“是”或“否”);请简要说明理由: .是是探究过程不完整,还应该做其他探究过程不完整,还应该做其他多种透明介质之间的折射实验多种透明介质之间的折射实验 (4)如果让入射光线沿着CO方向从水中向空气中入射,则折射光线将会沿着 方向,这说明了折射光路是 的.(5)根据表中实验数据,可以判断:当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将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入射角.OA可逆可逆大于大于3.(导学号47192507)如图所示是小明利用透明玻璃板“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1)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 (选填“较亮”或“较暗”)的环境中进行.(2)如果有5 mm厚和2 mm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 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较暗较暗2(3)实验中选用刻度尺是为了探究 .(4)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 .能否用家用镜子的镜片代替玻璃板?答: .(5)实验中,用玻璃板和选择两根完全一样的蜡烛A和B,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 关系,并标记出像的 .像到镜面距离和物到镜面距离关系像到镜面距离和物到镜面距离关系可以让蜡烛可以让蜡烛A反射成像,同时又能透过玻璃板反射成像,同时又能透过玻璃板观察到蜡烛观察到蜡烛B不能不能大小大小位置位置(6)点燃蜡烛后,分别测出物距和像距相等的一组数据,得出实验结论之一:“像距与物距相等”.你认为这种方法是否合理? .理由是: . (7)当蜡烛A靠近玻璃板时,要使蜡烛B与A的像重合,必须使蜡烛B 玻璃板.(选填“远离”或“靠近”)(8)点燃蜡烛A,如果在桌面上无论怎样移动玻璃板后面的蜡烛B都无法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你推断其原因是 .不合适不合适只有一组数据总结实验结论不科学,实验结论具只有一组数据总结实验结论不科学,实验结论具有偶然性有偶然性 靠近靠近玻璃板与桌面不垂直玻璃板与桌面不垂直(9)实验时,小明应在 (选填“A”或“B”)侧观察蜡烛A经玻璃板所成的像.(10)小明将蜡烛A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将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为证实上述有关特点是否可靠,你认为应采取下列哪一项措施( ) A.保持A、B两只蜡烛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进行观察B.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A蜡烛的位置进行观察A不变不变B(11)细心的小芳透过玻璃板观察蜡烛A的像时,看到在像B处的后面还有一个较模糊、与像B有部分重叠的像,出现两个像的原因是 .(12)若用光屏替换玻璃板后面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观察光屏,将 (选填“能”或“不能”)观察到玻璃板前面点燃蜡烛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所成的是 像.(13)实验数据如下表:玻璃的两个表面同时反射,每个表面成一个像玻璃的两个表面同时反射,每个表面成一个像不能不能虚虚实验表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像与物的大小 ,像到平面镜的距离 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14)若用跳棋代替蜡烛进行实验,但看不清跳棋的像,请帮她想办法看清跳棋的像: .(15) 对着玻璃板既可看到前面蜡烛在玻璃板后所成的像,同时又可看到放在玻璃板后的蜡烛.则前者是光的 形成的像,后者是光的 形成的像.(选填“折射”或“反射”)相等相等等于等于用手电筒照亮跳棋用手电筒照亮跳棋反射反射折射折射(16)将玻璃板和蜡烛下面的白纸换成方格纸,这种做法的优点是: .便于直接比较像与物的位置关系便于直接比较像与物的位置关系4.(导学号47192508)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1)如图甲所示,一束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形成了一个最小、最亮的 (选填“亮点”或“亮环”).由图甲可知,凸透镜对光线具有 作用,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cm.亮点亮点会聚会聚10.0(2)点燃蜡烛后,调节烛焰中心、透镜中心和光屏中心大致在 上,目的是 .(3)如图乙,小刚将蜡烛移至光具座上0 cm刻度线处,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光屏,直到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则该像是 (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实像;生活中的 就是利用这个规律制成的. (4)在(3)问的基础上,小刚将蜡烛移至光具座上35 cm刻度线处,在凸透镜位置不变时,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同一高度同一高度让烛焰的像在光屏中心让烛焰的像在光屏中心左左缩小缩小照相机照相机光屏应向 (选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直到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则该像是 (选填“倒立”或“正立”)的实像;生活中的 就是利用这个规律制成的.(5)小刚将蜡烛移至光具座上45 cm刻度线处,小刚从凸透镜的右侧通过凸透镜可以看到烛焰 (选填“倒立”或“正立”)的像,此时 (选填“能”或“不能”)在光屏上接收到清晰的像.生活中的 就是利用这个规律制成的.远离远离倒立倒立幻灯机幻灯机正立正立不能不能放大镜放大镜(6)实验时,蜡烛随着燃烧而变短,光屏上的像将向 (选填“上”或“下”)移动.(7)在上述实验过程中,当光屏上出现倒立、放大的像时,小王用不透光的物体挡住凸透镜的左半部,此时光屏上的像将 ( )A.像的大小、形状不变,像的亮度变暗 B.像的左半部消失C.像的右半部消失 D.像缩小一半(8)小宇同学所在的小组对上述实验装置用由几个发光二极管做成的“F”字样作发光体,上上A你认为其好处是 (写出一点即可).他把发光二极管放在蜡烛火焰的位置上(移走蜡烛后),移动光屏直到成清晰像为止.此时发光二极管在光屏上所成的像是下面的 .增加物体的亮度,使成像更清晰(或便于观察增加物体的亮度,使成像更清晰(或便于观察凸透镜成像的性质凸透镜成像的性质;所成的像不会晃动,更加所成的像不会晃动,更加稳定稳定;跟燃烧蜡烛相比,跟燃烧蜡烛相比,LED发光体更安全、发光体更安全、环保等)环保等)A(9)小兰同学依次把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光屏放在光具座上.但是,实验中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找不到清晰的像,请你帮他找出一个可能的原因: .(10)某同学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蜡烛、凸透镜、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上蜡烛、凸透镜、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上(或蜡或蜡烛与透镜距离小于焦距烛与透镜距离小于焦距)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在物距一定时,凸透镜的焦距越大,像距 .实验中,凸透镜三次成像都是 (选填“实”或“虚”)像;第 次实验所成的像最大.(11) 在实验过程中,若在光屏上观察到如图所示的情况,为了在光屏中央可以得到完整的像,小明应将凸透镜向 (选填“上”或“下”)调节.如果此时将光屏换成平面镜,则从侧面 (选填“能”或“不能”)看到清晰的像.越大越大实实3下下不能不能(12)在实验过程中,小雪还发现了一个特殊的情况.当他们从F光源一侧看向凸透镜时,在凸透镜上观察到两个“F”的像,如图所示.请你猜想一下,这两个像是怎么形成的? 光的反射光的反射(13)小明用9个红色的发光二极管按“F”字样镶嵌排列在白色方格板上替代蜡烛作为光源,又用同样的白色方格板做成光屏.同学们对小明使用的实验装置进行如下评价,其中错误的是( ) A.零刻度线刻在光具座标尺的中央,可直接测出物距和像距B.光源镶嵌在白色方格板上,用同样的白色方格板做光屏,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C.与烛焰相比,实验使用的光源不会晃动,光屏上所成的像比较稳定D.若凸透镜的焦距未知,则利用此实验装置不能测量凸透镜的焦距D(14)小华发现:光具座上标尺的刻度范围是“090 cm”,而实验桌上却有两个凸透镜,规格如表所示.小华面临的问题是:为了研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选用 透镜较好.甲甲三、热学实验 1.(导学号47192509)某同学在做“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1)在图甲中的两组实验装置中,你认为 (选填“A”或“B”)较好.(2)该实验需要的测量工具是 和 .(3)小军选用图甲中的(B)装置进行实验,他将装有适量水的烧杯放在石棉网上,再将装有适量固体颗粒的试管放在水中加热.这种加热方式叫“水浴法”,不仅是为了使固体颗粒受热 (选填“均匀”或“不均匀”),而且固体的温度上升速度较 (选填“快”或“慢”),便于及时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B温度计温度计秒表秒表均匀均匀慢慢(4)操作中有两次用到“适量”一词,第一个“适量”是指 ;第二个“适量”指 .(5) 该实验中,石棉网的作用是: .(6) 为减小误差,实验中宜选用颗粒较 (选填“大”或“小”)的固体.(7)将温度计插入试管中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插入固体粉末中,不要碰到试管底或 . 试管装有固体颗粒部分全部浸没在水试管装有固体颗粒部分全部浸没在水中,但不能碰到烧杯底部中,但不能碰到烧杯底部 温度计的玻璃泡能全部埋入固温度计的玻璃泡能全部埋入固体颗粒中,但又不碰到试管底体颗粒中,但又不碰到试管底 使烧杯底部均匀受热使烧杯底部均匀受热小小试管壁试管壁(8)实验室常用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 性质制成的.如图乙所示,温度计读数方法正确的是 (选填“A”“B”或“C”),则此时温度计的读数为 .(9)下表是是探究海波熔化特征时的实验记录数据.根据表中数据回答下面的问题:可知,海波的熔点是 ;海波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海波熔化过程持续了 min;温度为50 时,海波处于 态.(选填“固”“液”或“固液并存”)热胀冷缩热胀冷缩B4848晶体晶体4液液能反映上述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的是图丙中的 (选填“a”或“b”).海波熔化过程的特点是要 (选填“吸热”或“放热”),温度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内能 (选填“增加”或“减小”).海波在1011 min温度上升得比03 min时快,原因是: .在对海波加热的过程中要用搅拌器不断地搅拌,这样做是为了 .a吸热吸热不变不变增加增加海波熔化成液态后比热容发生变化海波熔化成液态后比热容发生变化使固体颗粒受热更均匀使固体颗粒受热更均匀在海波熔化过程中,如果将试管从烧杯中取出,海波停止熔化;将试管放回烧杯后,海波又开始熔化,说明固体熔化时需要 .第4 min海波的内能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第8 min海波的内能,理由是: .(10)小明用同一装置做“探究冰在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当试管中的冰完全熔化后,若持续加热,将观察到烧杯中的水沸腾,这段时间内试管中的水 (选填“能”或“不能”)沸腾,这是因为 .吸热吸热小于小于这段时间内,物体不断吸热,所以其内能增加这段时间内,物体不断吸热,所以其内能增加不能不能试管中的水不能继续吸热试管中的水不能继续吸热2.(导学号47192510)某同学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1)由下表可知,本次实验应选用测温物质为 的温度计.水银水银 (2)安装实验器材时,彤彤小组应按照 (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实验时,老师要求向烧杯中倒入热水而不用冷水,这样做的优点是: . (3)开始时,彤彤同学用的是如图甲所示装置,她测出的水温将偏 (选填“高”或“低”).(4)如图乙所示,调整好实验装置后,实验中彤彤同学发现温度计示数上升较慢,为了使温度计示数上升得快些,她应该 .自下而上自下而上减少加热时间减少加热时间高高适当减少水的质量适当减少水的质量(5)为了方便读出温度计的示数,彤彤同学将温度计从水中拿出来进行观察读数,则会导致所测温度偏 (选填“高”或“低”).(6)从85 C开始,每隔1 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水沸腾一段时间为止.如图丙所示的是1 min时的温度计示数,则此时烧杯中水的温度为 C.(7)彤彤同学的实验记录数据如表二:低低89彤彤由于粗心大意记错了一个实验数据,你认为错误的数据是 .(8)由表二中数据可发现水沸腾的过程中温度是 (选填“升高”“降低”或“保持不变”)的.彤彤同学测得水的沸点是 C,说明此时气压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个标准大气压;若将液体上方的气压增大,则液体的沸点将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我们可利用这个原理制作 锅.(9)为了说明水沸腾过程中是否需要吸热,应 ,观察水是否继续沸腾.第第6 min的温度的温度(或或95)保持不变保持不变99小于小于升高升高高压高压停止加热停止加热(或移走酒精灯或移走酒精灯)(10)彤彤同学观察到水沸腾前和沸腾后水中气泡的上升情况不同,如图丁所示,则图 选填“(a)”或“(b)”是水在沸腾前的情况.(11)彤彤同学发现水沸腾时,杯口不断地冒出大量“白气”,这是由于水蒸气遇冷后 形成的小水珠.(填物态变化名称)(12)彤彤同学得出水的沸腾条件:达到沸点且继续吸热,但她发现撤掉酒精灯时,烧杯内的水没有立即停止沸腾.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 .(写出一条即可)b液化液化铁圈和石棉网的温度高于铁圈和石棉网的温度高于水的沸点,水能继续吸热水的沸点,水能继续吸热(13)实验收集多组数据是为了 .(选填“得到可靠的结论”或“减小实验误差”)(14)另一组同学在彤彤小组做完实验后,用同一个实验装置,换水后做此实验,但将水加热到沸腾所用的时间不同,该组同学和彤彤小组同学绘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戊所示,则两组得到a、b两种不同图象的原因可能是水的 不同. 得到可靠的结论得到可靠的结论质量质量3.(导学号47192511)为了比较水和食用油的吸热能力,小海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图做了实验.(1)实验器材:水、食用油、电加热器、 、 .(2)在两容器内装入 相同的水和食用油;选用相同规格的电加热器的目的是:使水和食用油在相同时间内 相同.天平天平温度计温度计质量和初温质量和初温吸收的热量吸收的热量(3)在实验过程中控制加热时间相同,通过比较 来研究水和食用油吸热能力的差异,这里应用的科学方法是 .(4)下面是实验记录数据:升高的温度(或温度升高的多少)升高的温度(或温度升高的多少)转换法转换法分析第1、2次或第3、4次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同种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时,吸收热量的多少与物质的 有关.分析第1、3次或第2、4次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质量 的不同种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与物质的 有关.分析第 次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质量相同的同种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与物质 有关.质量质量相同相同种类种类4、5升高的温度升高的温度这里应用的科学方法是 .该实验中,记录加热时间有什么意义? .(5)在水还没有达到沸点之前,通电相同的时间,食用油升高的温度比水高,说明 的吸热能力强.在物理学中,物质的这种吸热能力的特性用 这个物理量来描述.(6)老师说还有一种方法可以比较水和食用油的吸热能力不同,你认为是: .控制变量法控制变量法为了比较水和食用油吸收热量的多少为了比较水和食用油吸收热量的多少水水比热容比热容让质量相同的水和食用油升高相让质量相同的水和食用油升高相同的温度,比较它们所需加热的时间同的温度,比较它们所需加热的时间(7)能否仅由谁“加热到沸腾需要的时间长”得出谁的“吸热能力强”的结论? ,原因是: .(8)如图是小杨用温度计测烧杯中液体初温的操作图,A为操作过程,B为示数稳定后的读数过程.不能不能水和食用油的沸点不同水和食用油的沸点不同A图中操作的错误是: ;B图中读数的错误是: .(9)小雨按如图甲的装置进行实验.在实验中,需要确定以下控制的变量,你认为其中多余的是 .A.采用完全相同的加热方式B.酒精灯里所加酒精量相同C.取相同质量的水和食用油D.盛放水和食用油的容器相同温度计的玻璃泡接触了杯底温度计的玻璃泡接触了杯底温度计的玻璃泡离开了被测液体温度计的玻璃泡离开了被测液体B小雨完成实验后,经过分析思考,将实验装置加以改进,如图乙所示.与图甲的实验装置相比,图乙的优点是:更容易控制 相同.图乙的实验操作中存在一处错误: .另一组同学也将小雨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如图丙所示,用两根串联起来的阻值相等的电热丝代替火焰强度相同的酒精灯作热源,它的优点在于: . 食用油和水吸收的热量食用油和水吸收的热量 没有控制食用油和水的质量相同没有控制食用油和水的质量相同 这两个串联的电阻这两个串联的电阻丝在任何时间产生的热量一定相等丝在任何时间产生的热量一定相等(10)如图丙所示,为比较酒精、碎纸屑的热值,用两同规格的烧杯装相等质量的水,取质量 (选填“相等”或“不相等”)的酒精和碎纸屑,分别放入两个燃烧皿中,点燃,分别给烧杯加热,直到酒精和碎纸屑完全燃烧完,通过比较 (选填“加热时间”或“升高的温度”)来确定酒精和碎纸屑热值的大小.相等相等升高的温度升高的温度四、力学实验1.(导学号47192512)小丽在实验室里测某种小矿石的密度:(1)把天平放在 桌面上,在调节天平平衡前,小丽发现指针位置如图甲所示,于是她先把 调到零刻度线后,发现指针仍向右偏转,此时应将右边的平衡螺母向 (选填“左”或“右”)调.水平水平游码游码左左(2)在测量小矿石的质量时,多次增减砝码,当加入最小质量为5 g的砝码后,指针在分度盘中线右侧附近,但拿走5 g的砝码后,指针在分度盘中线左侧附近.此时她应 (选填“加入”或“拿走”)5 g的砝码,并移动 使横梁恢复平衡.(3)天平平衡时,放在右盘中的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小矿石的质量是 g.(4)如图丙,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并记下水的体积;如图丁,将小矿石用细线系好后慢慢地放入量筒中并记下总的体积,则小矿石的体积为 cm3.拿走拿走游码游码6220(5)“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中的“适量”是指 .(6)由此可知,小矿石的密度 = kg/m3.(7)若该矿石切掉一半后,它的密度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8)假若矿石略有吸水,则测出的矿石密度比实际密度值偏 .(9)此实验中,若是先用量筒测出矿石的体积后,紧接着把矿石放到天平上,测出矿石的质量,则测出矿石的密度值与真实值相比 (选填“偏大”或“偏小”).石块能浸没在水中,并且石块浸没在水中时水石块能浸没在水中,并且石块浸没在水中时水和石块的总体积不能超过量筒的量程和石块的总体积不能超过量筒的量程3.1103 不变不变大大偏大偏大(10)若实验中,不是用细线而是用非常粗的塑料绳子捆扎石头,则测出的密度值 (选填“偏大”或“偏小”).(11)另一位同学按以下步骤测小石块的密度:A.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并记下水的体积;B.将小矿石用细线系好后慢慢地放入量筒中并记下总的体积;C.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D.把游码放在标尺的零刻度线处,调节横梁上的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E.将小矿石放在左盘中,在右盘中增减砝码并移动游码直至横梁平衡.偏小偏小则按此步骤,该同学所测的密度 (选填“偏小”或“偏大”).原因是: .(12)实验中,由于小英同学不小心把量筒打碎了,但实验室里已经没有量筒了,老师就给她增加了一个溢水杯.现请你帮她想办法测出小矿石的体积,写出简要的实验步骤.偏大偏大矿石从量筒中取出时表面会沾有一些水,使测得矿石从量筒中取出时表面会沾有一些水,使测得的矿石质量偏大的矿石质量偏大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1 在溢水杯中装满水,在溢水杯中装满水,将小矿石慢慢浸没在溢水杯中,用天平测出溢出的水将小矿石慢慢浸没在溢水杯中,用天平测出溢出的水和烧杯的总的质量和烧杯的总的质量m2 则则V=V水水=m2-m1/水水(13)小明在实验室里测量一块形状不规则、体积较大的矿石的密度.因矿石体积较大,放不进量筒,因此他利用一只烧杯,按图所示方法进行测量,矿石的体积是 cm3;70用托盘天平已测得矿石的质量是175.6 g,则矿石的密度是 kg/m3;从图A到图B的操作引起的密度测量值比真实值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2.51103偏小偏小2.(导学号47192513)三个小组的同学为了测量盐水的密度,进行以下实验甲小组: (1)在调节天平平衡过程中,将游码移到零刻度线后,发现天平指针的左右偏转情况如右图所示,此时他应将横梁右边的平衡螺母向 调.左左(2)在测量盐水质量的过程中,小聪发现指针静止时指在分度盘中央刻度线的左侧,增加一个最小的砝码后,指针静止时指在分度盘中央刻度线的右侧,这时要使天平平衡,他应该( )A.把横梁右端平衡螺母向右旋出一些 B.把横梁右端平衡螺母向左旋进一些C.把天平右盘的砝码减少一些 D.取下最小的砝码,再向右移动游码 (3)甲小组同学小聪将待测盐水倒入烧杯中,用已调节好的天平测量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如图甲所示),由图甲可知天平标尺的分度值是 g,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是 g.D0.272.4(4)将烧杯中的盐水倒入一部分到量筒中(如图乙所示),量筒中盐水的体积是 cm3. (5)用已调节好的天平测量剩余盐水和烧杯的总质量(如图丙所示),由此可知盐水的密度是 kg/m3.乙小组:(6)乙小组同学小方设计了另一种测量盐水密度的实验方案: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1;向烧杯内倒入适量盐水,再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2;401.125103然后把烧杯内的盐水全部倒入量筒内,测出量筒内盐水的体积为V;盐水密度的表达式是= .(7)按该实验方案测出盐水的密度偏 (选填“大”或“小”).原因是 .为了尽量减少误差,你有什么建议? .m2-m1/V大大把烧杯内的盐水全部倒入量筒时,烧杯壁内会把烧杯内的盐水全部倒入量筒时,烧杯壁内会附有少量液体,使测得的体积偏小附有少量液体,使测得的体积偏小 将步骤顺序改为:将步骤顺序改为: 丙小组:(8)丙小组同学小明的操作步骤为:将盐水倒入量筒,测出盐水的体积V;将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1;然后将量筒中的盐水倒入烧杯,用天平测量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2;盐水密度的表达式是= .(9)用该方法测得的密度比真实值偏 (选填“大”或“小”)原因是 .m2-m1/V小小把量筒内的盐水全部倒入烧杯时,量筒壁内会附把量筒内的盐水全部倒入烧杯时,量筒壁内会附有少量液体,使测得的质量偏小有少量液体,使测得的质量偏小丁小组:(10)丁小组同学小华不小心将量筒打碎了,老师说只用天平也能测量出盐水的密度.于是小华添加两个完全相同的烧杯和适量的水,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请你补充完整.调好天平,用天平测出空烧杯质量为 m0;将一个烧杯装满水,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m1;用另一个烧杯 ,用天平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为m2;则盐水的密度表达式= (已知水的密度为).装满盐水装满盐水m2-m0/m1-m0 (11)小明针对(10)中小华的实验设计进行评估后,认为小华设计的操作过程有不妥之处,你认为该不妥之处是 .如何改进? . (12)用托盘天平测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小华的操作情况如下图所示,请你写出其中三处错误是: ; ; .烧杯装满水,易洒出,不方便操作烧杯装满水,易洒出,不方便操作 可以先装适量的水并在水面处作记号,装可以先装适量的水并在水面处作记号,装盐水时液面也刚好到达记号处,这样盐水和水的盐水时液面也刚好到达记号处,这样盐水和水的体积也相同体积也相同 添加砝码从小到大添加砝码从小到大用手拿砝码用手拿砝码左边放砝码、右边放物体左边放砝码、右边放物体3.(导学号47192514)小芳利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1)实验中所用的主要器材有 和停表.(2)如果有手表和停表两种计时器供你选择,你将选择 测量时间,理由是 .刻度表刻度表停表停表停表可以较精确的测量时间停表可以较精确的测量时间(3)该实验是根据公式 进行测量的.(4)实验中,测量小车经过AB的路程和时间时将一个金属片立在B处,若测量小车经过AC的路程和时间时将一个金属片立在C处,这个金属片的作用是 . (5)斜面应保持 的坡度,这对实验有什么好处? .(6)她记录的实验表格如下表.请根据上图和表格中已有的数据把表格填完整.v=s/t让小车可以在放置金属片让小车可以在放置金属片的位置停下来,便于计时的位置停下来,便于计时很小很小小车在斜面上的运动时间小车在斜面上的运动时间较长,更便于测量时间较长,更便于测量时间 (7)分析表中的数据,小车在斜面上的全程运动是匀速的吗?为什么? .(8)由表中数据可知,小车速度变化的特点是什么? .1526 不是,小车在后半段路程的不是,小车在后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大于前半段平均速度平均速度大于前半段平均速度小车速度越来越大小车速度越来越大 (9)室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AC .(选填“偏大”或“偏小”)(10)若小车撞上金属片后过了一会儿才按停表,则所测小车的平均速度偏 . (11)实验中斜面的作用是 .(12)在实验中,如果要使小车在斜面上滚动的平均速度变大,可采取的方法有: (写出一点即可).偏大偏大小小为了让小车获得动力自由滑下为了让小车获得动力自由滑下增加斜面的偏角增加斜面的偏角 (13)若在实验中,测量总路程时小芳从斜面顶端量到斜面底端,那么测得的平均速度会 (选填“偏大”或“偏小”).(14)小芳为了测量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她让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C点的时间,从而计算出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她的做法正确吗? ,理由是: .偏大偏大不正确不正确因为所测时间不是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时间因为所测时间不是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时间(小车从小车从A到到C的过程中通过的过程中通过B点时的速度不为点时的速度不为0,但小车从但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点由静止释放时的速度为放时的速度为0,故时间测量不准确,小车通过,故时间测量不准确,小车通过AC段的时段的时间与间与AB段的时间之差才是下半程段的时间之差才是下半程BC段的时间段的时间) 4.(导学号47192515)如下图所示是“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1)实验过程中,弹簧测力计必须沿 方向拉着物块A做 运动;根据二力平衡可知,弹簧测力计的拉力等于 的大小.水平水平匀速直线匀速直线摩擦力摩擦力(2)某次实验中,木块匀速运动时,弹簧测力计的指针位置如上右图所示,它的示数是 N,此时木块受到的摩擦力为 N.若将拉力增大到3 N,木块受到的摩擦力为 N.(3)分析图甲、乙可知,在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 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4)分析图甲和丙,发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小明发现图B中海绵明显发生形变,但图C中的桌面几乎没有发生形变,因此得出结论: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你认为小明的方法是 (选填“正确”或“错误”)的,理由是: .错误错误两次实验中发生形变的物体不同,不能作对比两次实验中发生形变的物体不同,不能作对比(9)小红在实验过程中,通过对比C、D两图,得出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无关.你认为这个结论正确吗? (选填“正确”或“不正确”),理由是: .不正确不正确没有控制受力面积相同没有控制受力面积相同(10)实验中选用海绵而不选用木板之类材料的原因是 ,这也说明压力作用效果还与受压物体的 有关.6.(导学号47192517)在探究“浮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同学们做了如图所示的一系列实验.实验中铜块与铝块的体积相同.同样情况下,海绵受到压力时作用效果明显同样情况下,海绵受到压力时作用效果明显材料材料(1)铜块浸没水中后,所受的浮力大小为 N.(2)做三次实验是为了探究浮力的大小与 的关系,得出的结论是: .(3)分析 三次的实验数据,可知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浸入液体内的深度无关.(4)做四次实验是为了探究浮力的大小与物重的关系,得出的结论是: .1排开的液体的体积排开的液体的体积 液体密度相同时,物体排开的液体密度相同时,物体排开的液体的体积越大,物体受到的浮力越大液体的体积越大,物体受到的浮力越大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与物重无关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与物重无关(5)做 三次实验可探究浮力的大小与液体密度的关系,可得出的结论是: .(6)由图中提供的数据,可以求出铜块的密度为 kg/m3.(7)由图中提供的数据,可以求出盐水的密度为 kg/m3.(8)步骤中铜块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逐渐 (选填“增大”或“减小”).物体排开的液体的体积相同时,液体密度越大,物体排开的液体的体积相同时,液体密度越大,物体受到的浮力越大物体受到的浮力越大9103 1.2103 增大增大(9)在步骤的基础上继续探究:保持铜块下表面所处的位置不变,把弹簧测力计的拉环固定在铁架台上,缓慢向烧杯内加水,发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逐渐 (选填“增大”或“减小”).(10)小明还想探究浮力大小与物体形状是否有关,请你简述实验方法. 减少减少用弹簧测力计测出一块橡皮泥的物重用弹簧测力计测出一块橡皮泥的物重G,然后,然后将橡皮泥捏成两种不同的形状,先后浸没于将橡皮泥捏成两种不同的形状,先后浸没于同一杯水中,测出两次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同一杯水中,测出两次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F2,然后比较,若示数相同,则与形状无关,然后比较,若示数相同,则与形状无关,若示数不同,则与形状有关若示数不同,则与形状有关(11)小军同学通过对比三次实验,得出结论:物体浸入液体的深度越深,物体受到的浮力越大.你认为小军的结论正确吗? ;理由是: .不正确不正确两次实验中铜块所受的浮力不同两次实验中铜块所受的浮力不同是因为排开的液体的体积不同是因为排开的液体的体积不同(12)小明将同一个橡皮泥做成不同的形状,先后放入水中,发现有的漂浮在水面上,有的下沉,由此得出结论: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形状有关.请你指出他的实验方法的错误: .(13)小明将重力相同而体积不相同的铁块和铝块浸没在水中,观察到所受的浮力大小不相等,由此得出结论:浮力大小与物体所受的重力无关.请指出他的实验方法的错误: .没有控制橡皮泥浸入液体的体积相同没有控制橡皮泥浸入液体的体积相同没有控制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相同,没有改变没有控制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相同,没有改变重力的大小重力的大小(14)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在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将圆柱体挂在弹簧测力计下.当圆柱体下表面与水面相平时,圆柱体开始缓慢下降(整个过程水未溢出).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出如图所示的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与圆柱体下表面没入水中的深度h的关系图象.则:圆柱体的重力为 N.圆柱体浸没在水中时所受浮力为 N.图象中 (选填“AB”或“BC”)段表明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随其排开液体的体积的改变而改变.圆柱体由h1到h2的过程中,所受浮力 ;其下表面所受水的压强 (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64AB不变不变变大变大(15)给你一杯清水、一个熟鸡蛋和适量的食盐,请你设计实验验证浮力与液体的密度是否有关.简要写出你的实验验证的方法.先把鸡蛋放入清水中,鸡蛋会下沉,再先把鸡蛋放入清水中,鸡蛋会下沉,再向水中放入适量的食盐,鸡蛋会慢慢上向水中放入适量的食盐,鸡蛋会慢慢上浮,说明鸡蛋浸没在清水和盐水中受到浮,说明鸡蛋浸没在清水和盐水中受到的浮力不同,由此验证物体受到的浮力的浮力不同,由此验证物体受到的浮力与液体的密度有关与液体的密度有关7.(导学号47192518)在探究“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的实验中,明辉同学的实验操作步骤如图所示,实验过程如下:A.用细线将橡皮挂在弹簧测力计下,测出橡皮所受的 ;B.将水倒入溢水杯中;C.将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的橡皮浸没水中,让溢出的水全部流入小桶中,同时 ;D.将盛有溢出水的小桶挂在弹簧测力计下,读出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3;E.记录、分析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论;F.整理实验器材.重力重力F1 读出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读出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2请根据小明的实验过程回答下面问题:(1)请完成步骤A和C.(2)指出小明在实验操作中漏掉的一个步骤: .根据步骤D和该步骤两次测量的目的是间接测量 .(3)指出上面实验操作中的一处错误: .若按原步骤完成实验,测出排开的液体的重力会偏 .没有测出小桶的重力没有测出小桶的重力木块排开水所受重力木块排开水所受重力步骤步骤B中,要加水直到水面到达溢水口中,要加水直到水面到达溢水口小小(4)改正实验操作后,若空小桶所受的重力为F4,则实验中测得石块所受的浮力为 ,排出水的重力为 .根据该实验的测量数据,若F1、F2、F3、F4四个力之间的关系式 成立,可得出物体所受浮力大小与排开水的重力的定量关系是F浮= G排.(5)若将(2)中步骤加在步骤D后面,测出排开的液体的重力会偏 ,因为_ 正确有做法应将该步骤加在步骤 之前.F浮浮= F2-F1G排排= F3-F4F2-F1 = F3-F4小小将小桶中的水倒掉再测量小桶重力时,小桶壁将小桶中的水倒掉再测量小桶重力时,小桶壁上会沾有少量的水,使测得的小桶重力偏大上会沾有少量的水,使测得的小桶重力偏大B(6)若将步骤A放在步骤C后面,测得物体所受浮力大小将会偏 ;因为 .(7)下面是小新同学实验时设计的表格及填写的实验数据大大 橡皮从水中取出后,橡皮从水中取出后,表面会沾有水,使测得的橡皮重力偏大表面会沾有水,使测得的橡皮重力偏大1.3请你将该表格第三行数据补充完整.小新同学在进行数据分析时,发现第二次实验数据与其他两次反映的规律不相符,为了得到结论,他将第二次实验中G1的数据改为1.1 N,G排的数据改为0.5 N.请你对他的做法进行评估: ;如果是你,对这种情况采用的做法是: .没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做法不正确没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做法不正确分析原因,重新实验分析原因,重新实验(8)请你指出实验中的注意事项.(说出一条即可) .(9)该实验 (选填“能”或“不能”)全面说明阿基米德原理;这是因为 .物体要缓慢浸入水中物体要缓慢浸入水中(或弹簧测力计要尽量竖直,或弹簧测力计要尽量竖直,或弹簧测力计要调零等或弹簧测力计要调零等)不能不能阿基米德原理对气体也适用,而此实验不足以说明阿基米德原理对气体也适用,而此实验不足以说明“浸在气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它排开气体的重力浸在气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它排开气体的重力”(10)如果用能够漂浮在水面的木块代替橡皮做此实验,那么与图中不同的一个步骤是 (填字母)(11)小明又将橡皮换成石块等其他物体再进行几次实验,其主要目的 (填字母)A.多次测量求平均值,以减小偶然误差B.多次测量找规律,排除偶然性C.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CB(12)实验结束后,小明对实验进行了如下分析,其中错误的是: (选填“甲”“乙”或“丙”).甲:在步骤B的操作中,如果只将橡皮的一部分浸入水中,也能得到正确的结论.乙:在步骤B的操作中,如果橡皮碰到容器底且对底部产生压力时,对实验结果有影响.丙:实验前,没挂重物时弹簧测力计的指针就指在0.2 N的位置,如果没有调零就进行了四次测量(均未超过量程),对实验结果有影响.丙丙8.(导学号47192519)如右图所示是“探究物体的动能大小与物体的质量、速度关系”的示意图.(1)本实验研究的是 (选填“木块”“钢球”或“斜面”)的动能与它的质量、速度的关系.(2)实验中通过观察 来比较动能大小,这种常用的实验方法是 (选填“控制变量法”或“转换法”).钢球钢球木块被推行的距离木块被推行的距离转换法转换法(3)在探究动能与速度的关系时,要保持小球的 不变,让小球从 (选填“相同”或“不同”)的高度滚下,这样做的目的是 . 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4)在探究动能与物体质量的关系时,要选择两个质量 (选填“相同”或“不同”)的小球,并让它们分别从同一斜面的 (选填“相同”或“不同”)高度滚下.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质量质量不同不同让钢球到达水平面时有不同的速度让钢球到达水平面时有不同的速度钢球的质量相同时,速度越大,动能越大钢球的质量相同时,速度越大,动能越大不同不同相同相同钢球的速度相同时,质量越大,动能越大钢球的速度相同时,质量越大,动能越大(5)物理研究方法有许多,如等效替换法、类比法、对比法、控制变量法等.本实验运用了两种研究方法:一是 法;二是转换法.(6)本实验装置的水平面如果绝对光滑,还能得出结论吗? ;理由是 .控制变量控制变量不能不能若水平面绝对光滑时,钢球若水平面绝对光滑时,钢球撞上木块后两者会一直做匀撞上木块后两者会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不会停下来速直线运动,不会停下来(7)实验后,同学们联想到在许多公交事故中,造成安全隐患的因素有汽车的“超载”与“超速”,进一步想知道,在影响物体动能大小的因素中,哪个对动能影响更大?于是利用上述器材进行了实验测定,得到的数据如下表:小球推动小木块运动的距离越大,安全隐患 (选填“越大”“不变”或“越小”);为了探究“超载”安全隐患,应选择 两个序号的实验进行比较;为了探究“超速”安全隐患,应选择 两个序号的实验进行比较;分析表格中对应的实验数据可知: 对物体的动能影响更大,当发生交通事故时,由此造成的危害更严重.越大越大1和和31和和2速度速度(8)有同学在探究“动能大小与质量的关系”时将实验装置改进成如图所示,利用质量不同的铁球将弹簧压缩相同程度静止释放,撞击同一木块.该实验方案是否可行?答: ,若他按此方案操作,他会看到的现象是: .不可行不可行木块最终移动距离相同木块最终移动距离相同(9)若要利用此实验装置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还需要换上光滑程度不同的 (选填“圆形轨道”或“平面”),假设小球在滚下过程中撤掉一切外力,小球将会 .(10)某小组同学还想利用如图实验装置探究物体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的关系.发现质量不同的小车移动的距离相等,有同学得出了物体动能大小与质量无关的结论.请你判断:该结论是 的(选填“正确”或“错误”),理由是 .平面平面做匀速直线运动做匀速直线运动错误错误 在速度相同,质在速度相同,质量不同的情况下,物体所受摩擦力的大小不同,量不同的情况下,物体所受摩擦力的大小不同,因此不能仅从物体移动的距离来判断动能大小因此不能仅从物体移动的距离来判断动能大小(11)如下图小青完成了甲、乙两次实验,让不同的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自由滑下,发现木块移动的距离一样长,这与“物体质量越大,动能越大”的实验结论并不相符,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木块在两次实验中受到的阻力不同木块在两次实验中受到的阻力不同 9.(导学号47192520)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1)实验前,将杠杆的中点置于支架上,当杠杆静止时,发现杠杆右端下沉,这时应将平衡螺母向 (选填“左”或“右”)端调节,直到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2)杠杆的平衡状态是指杠杆处于 或匀速转动状态.实验前应先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左左静止静止 目的是 .当支点两侧挂钩码后,可以通过增减钩码或改变钩码的位置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此时杠杆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的目的是: .(3)杠杆平衡后,小明同学在图甲所示的A位置挂上两个钩码,可在B位置挂上 个钩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杠杆水平平衡后,小明在杠杆左右两边钩码下同时加一个相同的钩码,这时杠杆将 (选填“保持水平平衡”“顺时针转动”或“逆时针转动”).消除杠杆自重带来的影响消除杠杆自重带来的影响 能直接从杠杆上读出力臂的值能直接从杠杆上读出力臂的值4逆时针转动逆时针转动(4)某同学通过以上实验操作及数据分析,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你认为他的结论 (选填“可靠”或“不可靠”),理由是 .(5)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时,先在杠杆两侧挂钩码进行实验探究,再用弹簧测力计取代一侧的钩码继续探究,如图乙所示.这样做的最终目的是( )A.便于直接读出拉力的大小 B.便于提供不同方向的拉力C.便于正确认识力臂 D.便于测量力臂的大小不可靠不可靠根据一组实验数据得出结论,实根据一组实验数据得出结论,实验结论不具有普遍性验结论不具有普遍性B (6)小明改用弹簧测力计在图乙中的C位置斜下拉,若弹簧测力计使用前指针如图所示,则测量时,首先应该进行的操作是 .若每个钩码重1 N,当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测力计示数F2将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 N;原因是: .调节指针在零刻度线处调节指针在零刻度线处大于大于测力计斜向下拉时的动力臂变小,为保持测力计斜向下拉时的动力臂变小,为保持杠杆平衡,测力计的示数将变大杠杆平衡,测力计的示数将变大同学们讨论后一致认为弹簧测力计沿竖立方向拉更合理,理由是 .(7)请在图乙中画出力F2的力臂.(8)某同学在杠杆左右两侧分别挂上不同数量的钩码,同时调节平衡螺母使杠杆平衡,你认为他们的做法是 (选填“正确”或“错误”)的.拉力与杠杆垂直,便于测量力臂拉力与杠杆垂直,便于测量力臂错误错误(9)如图丙所示,把钩码挂在杠杆左侧A点,为使OB成为力臂,应在B点沿着 的方向拉动弹簧测力计,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若每个钩码重1 N,这个拉力的大小为 N.竖直向上竖直向上5(10)实验中,用如图丁的方式悬挂钩码,杠杆也能在水平位置平衡(杠杆上每格等距),但老师建议同学不宜采用这种方式,该种方式的不足主要是因为 .A.一个人无法独立操作B.力臂与杠杆不重合C.力和力臂数目过多,不易得出结论D.杠杆受力不平衡C (11)小红调节好平衡后,在杠杆两端挂上钩码,杠杆的状态如右图所示,为此,小红又调节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杆重新回到水平平衡位置,然后正确记录下钩码重、动力臂OA和阻力臂OB的值,分析实验数据后发现得不到教材中的“杠杆的平衡条件”,小红的哪一步操作导致了实验结果与教材中的结论不一致?杠杆上挂钩码后,小红杠杆上挂钩码后,小红又调节了平衡螺母又调节了平衡螺母(12)小明在实验中记录了三次实验数据如下表:由实验数据可得杠杆的平衡条件是: .动力动力动力臂动力臂=阻力阻力阻力臂阻力臂(13)测量多组数据的目的是: (选填“减小实验误差”或“便于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