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与测试 应试提分指导 专题3 规范答题四个基本步骤课件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51841538 上传时间:2022-02-03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1.3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与测试 应试提分指导 专题3 规范答题四个基本步骤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与测试 应试提分指导 专题3 规范答题四个基本步骤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与测试 应试提分指导 专题3 规范答题四个基本步骤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3山东文综卷,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年降水量仅200 mm左右但蒸发量达1 600 mm的银川平原,因黄河贯穿,湖泊众多,加之贺兰山的“守护”,盛产稻米、枸杞等名特优产品,有着“塞上江南”的美誉。图甲为银川平原及周边区域图,图乙为该区域地貌景观示意图。(1)指出图乙中P处的地貌类型,并说明其形成过程。(6分)(2)贺兰山被称为银川平原的“守护神”,分析其原因。(6分)(3)指出自贺兰山至黄河不同地域适宜发展的主要农业类型。(8分)(4)近年来,宁夏在银川平原打造枸杞特色农产品产业带。试推断其依据。(4分)标准答案与评分细则(1)标准答案:冲积扇(2分)。山区河流流出山口,流速减缓,其携带的大量碎石和泥沙在山前堆积(4分)补充说明:冲积洪积扇或洪积冲积扇或山前(山麓)冲积扇(洪积扇)或冲积扇(洪积扇)平原(2分)。冲积(洪积)平原不得分。“冲积扇”出现错别字(如“冲击扇”)不得分。解释形成过程时,体现出由山麓、山脚、山口流出(2分);体现出泥沙、碎石、碎屑堆积(2分)。(2)标准答案:阻挡西北方寒冷气流(2分);阻止沙漠入侵(2分);东坡为东南季风迎向坡,增加降水补给(2分)补充说明:阻挡冷空气或冷气流或冬季风(西北季风)气流或西伯利亚寒流(2分);阻挡风沙入侵或风沙侵蚀(2分);降水增加或降水丰富或地形抬升、降水丰富或形成地形雨或降水量增加、水量得到保障(2分);冰雪融水或积雪融水补给不得分。(3)标准答案:山区发展林业(2分);山麓发展畜牧业(2分);平原发展种植业(2分);河湖发展渔业(2分)。补充说明:山区(山地)发展林果业(2分);山麓(山脚)发展牧业(放牧业)(2分);平原发展耕作业(灌溉农业)(2分);河湖发展养殖业(2分)。若林业(林果业)、畜牧业(放牧业)、种植业(耕作业、灌溉农业)、渔业(养殖业)出现4个则得4分,出现其中的2个或3个得2分,只出现1个不得分;若地区与农业类型对应错误不得分。(4)标准答案:光照热量充足、昼夜温差大(自然条件优越);枸杞品质好,市场竞争力强;枸杞种植基础好;土地资源能够满足生产规模扩大的需要。(4分)(答出两点即得4分)。补充说明:自然条件适宜(适合)或气候适合(适宜)(2分);种植业经验丰富或有悠久历史(2分);土地资源丰富(2分)。(2013山东文综卷,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巴西盛产甘蔗,产量居世界首位。2012年4月至2013年3月,巴西甘蔗产量达5.6亿吨,其中一半以上用于生产乙醇,是世界第二大乙醇生产国,该国近半数汽车使用乙醇汽油。下图为巴西及周边区域图。(1)分析巴西大量生产乙醇的主要原因。(6分)(2)有人建议我国借鉴巴西的经验,以甘蔗或粮食作原料大量生产乙醇作为汽车燃料。是分析其利弊。(6分)标准答案与评分细则(1)标准答案:原料丰富(2分);石油资源短缺(2分);市场需求量大(2分)。补充说明:原料充足或原料多或甘蔗多或甘蔗丰富或盛产甘蔗或甘蔗产量大(2分);石油资源存储量少或石油资源少(2分);(消费)市场广阔或国内外市场需求量大或乙醇汽油需求量大(2分)。(2)标准答案:利:缓解能源紧张(2分);优化能源结构(减轻大气污染,属可再生能源)(2分)。弊:造成粮食安全隐患(2分)。补充说明:缓解能源紧张或缓解能源不足或缓解石油使用压力或缓解石油资源压力(2分);调整或改善或改变能源结构(2分);减轻大气污染或缓解汽车尾气带来的污染或代替石油、减少污染或减少化石燃料燃烧、保护环境或改善大气环境(2分);造成粮食短缺或增加人口粮食不足的压力(2分)。1“双基”掌握不扎实高考地理试题注重考查考生对所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考生对地理概念、原理、规律等基础知识以及学科基本技能的全面掌握和熟练运用,是解答好地理试题的前提。而导致学生考场失分的首要因素也应是平时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理解得不够透彻、掌握得不够扎实。例如,第26题第(1)小题,要求根据地貌景观图,“指出地貌类型,并说明其形成原因”,一些考生答成“平原”、“冲积平原”、“三角洲”,“泥沙在下游淤积”、“在入海口处淤积”、“在河道淤积”等,反映出考生对“冲积扇及其形成”这一基本的地理现象或地理过程不理解、未掌握;第(2)小题,答不出贺兰山对宁夏平原的“守护神”作用,或答成“地处西北季风的背风坡”等,说明考生对相关地理原理的理解不清晰;第(3)小题对“不同地域适宜发展的主要农业类型”,或回答不出,或回答不全,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考生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基础知识理解不透彻、掌握不扎实。2审题过程不细致从阅卷中可以明显发现,很多考生在紧张的考试心理下未能审清试题要求,偏离了答题的正确方向而导致无谓失分。例如,第26题第(1)小题,一些考生仅写出“流水堆积(或沉积)”等外力作用的表现,未注意到题目所要求的“形成过程”;第(2)小题,多数考生未答出“东坡为东南季风的迎风坡,增加降水补给”这一要点,很可能是在审题过程中对“守护神”的解读不完整; 第(3)小题,相当多的考生罗列“种植业”、“畜牧业”、“林业”等农业类型,不分顺序或顺序混乱,说明审题中对“自贺兰山至黄河”“不同地域”的空间限定和提示审读不细不清;第(4)小题,一些考生答出“水源充足”、“市场广阔”、“增加经济收入”等,也是由于审题不细致、解读不到位,混淆了“种植枸杞”与题目要求的“枸杞特色农产品产业带”、“打造枸杞特色农产品产业带的效益”(意义)与题目要求的“推断其依据”(区位)。第27题第(2)小题,部分考生未回答出有关我国粮食安全的问题,反映出对题干“以甘蔗或粮食作原料”中的“粮食”未审读出来,或答成“加剧全球粮食危机”; 还有不少考生将“缓解能源紧张;优化能源结构”的要点答成“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减少能源消耗”等,这也可能是由于对题干要求的理解有偏差而偏离了答题的正确方向。3信息提取不全面高考地理试题突出地理信息获取与解读能力的考查。但在阅卷中可以看出,不少考生除不能准确把握题干信息外,分析和处理题目所给文字、图表信息的意识和能力不够强,致使答题过程中出现找不到要点或遗漏要点的现象。例如,第26题第(1)小题,很多考生未能表述出“在出山口(或山前、山麓)”的空间位置,除基本原理理解不到位外,也反映出未注意题目所给图像信息(该地区地貌景观示意图)中P点的位置信息; 第(2)小题未答出“阻止沙漠入侵”的要点,第(3)小题未答出“河湖发展渔业”的要点,分别反映出考生未提取出“沙漠分布”的图上信息、“河湖众多”的文字信息,图文信息获取和解读能力还较弱。第27题第(1)(2)题,要点不全的情况,也与信息提取不全面、不细致密切相关。4解题思路不清晰对于较新颖的情境和设问,很多考生感到无从下手,或答非所问,暴露出解题思路不清的问题,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在平时学习中还未建立起分析地理问题的基本思路。例如,第26题第(4)小题,一些考生答成“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劳动力丰富、交通便利、政策支持”等;第27题第(1)小题,一些考生答成“劳动力丰富、交通便利、政策支持、技术水平高”等类似内容,这实际上反映出考生单纯记忆已有知识的“背诵型”答题方式,还未建立起“分析型”的答题思路。再如,第26题第(3)小题,对农业区位的合理选择,因地制宜的思想是分析该类问题的基础和前提; 第27题第(1)小题,能源短缺的原因和解决措施的分析,应从能源分布、供需矛盾等方面入手,再结合具体区域的实际情况进行解答。5语言表述不规范考生语言表述不准确、不具体、不全面也是答题失分较多的原因之一。例如,一些考生不注意专业术语的使用,将地理专业术语“冲积扇”、 “畜牧业”写成“冲击扇”、 “蓄牧业”等错别字,将“西北寒冷气流”表述为“寒潮”、“寒流”,将“昼夜温差大”答成“气温年较差大”;一些考生的表述不够具体,如将“阻挡西北寒冷气流(冬季风或西北季风)”泛化为“阻挡风的侵袭”,将“缓解能源短缺”泛化为“缓解资源短缺”,将“减轻大气污染”泛化为“减轻环境污染”或“保护环境”等。一些考生的回答没能较全面地体现出因果推理过程,说“半截话”; 如只答“宁夏平原地处贺兰山的迎风坡”的“因”而未答出“增加降水补给”的“果”;只答“贺兰山使得宁夏平原冬季气温不至于很低”的“果”而未答出“阻挡西北寒冷气流”的“因”;只答“我国人口多,粮食需求大”而未答出“以粮食作原料大量生产乙醇”的“弊”等。还有的考生表述顺序混乱、条理不清,或者出现“使人们吃不上饭,忍饥挨饿”等语言随意等情况。文综地理试题的主观试题具有分值大,综合性强,技能要求高的特点。学生解答有较大难度,得分率一直偏低,是不少高三学生提高考试成绩的一大障碍。分析主观试题的特点,寻找审题、解题方法,明确答题时需注意的要点,无疑是考前增分的突破口。以下几点建议可供参考:一、抓关键,明确设问要求地理试题中的关键词分为三类:中心词(地理概念)、中心词的限定词、答题方式的指令词或提示词。准确把握试题中的关键词,是顺利解题的保证。例如:1指出(指令答题方式)图7中P处的(限定位置范围)地貌类型(中心词)。2分析(指令答题方式)贺兰山被称为宁夏平原的“守护神”(限定地理区域和现象)的原因(中心词)。(一)中心词1中心词往往是地理学科中的核心概念。如上题中的中心词(地理类型、农业类型)都属于重要地理概念。正确解题的前提是准确把握地理概念,形成概念体系。例如:(1)“自然地理特征”要从地形、气候、土壤、水源、生物等要素分析。(2)“水系特征”可从支流、流程、流域、流向等方面描述。(3)“气候特点”可从气温(年均温、冬夏季气温、年较差)、降水(总量、年际变化、季节变化、与气温的配合情况)、光照等方面去考虑。(4)“位置特征”可从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半球位置、相邻位置来分析。(5)影响农业生产的自然区位因素可从地形、气候、水源、土壤等方面考虑。(6)“农业生产特征”主要从农业地域类型、农作物种类和单位面积产量、农业各部门结构(所占比重)、农业机械化水平、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和专门化水平等方面概括。2有些试题会提出新概念,这就要根据试题材料,运用已有地理知识去理解,准确把握其内涵。3有的中心词不是重要的地理概念,确定它的内涵就要依靠试题所给材料并借鉴教材中的案例。4中心词的内涵往往包括多个方面,回答时要做到“要点全面”与“重点突出”。确定重点主要依据试题情境信息以及地理事物本身的特点。(二)中心词的限定词限定词对中心词的限定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指定具体事物2限定位置3限定地理事象发生的时间(季节、时刻)(三)答题方式的指令词(或提示词)指令词有两类。一类提示回答问题所要借助的知识、材料,以及解决问题的途径,指令词可能出现在分问题中,也可能出现在题干中,如本题中运用水循环的相关知识。此类指令词是解题的“友情提示”,务必要认真揣摩,按提示去做。第二类指令词对答题形式提出具体的要求。如本题中的“绘出”、“说明”、“分析”、“推断”、“指出”等。常见的此类指令词及其具体要求如下:指出:简单说出某地理事物或者地理现象。描述、简述、概述:要求使用语言越来越少,概括度提高。阐述:属于较高的要求,要指出判断的依据、推理过程和结论。说明:说出是什么?为什么。分析:运用材料,依据原理,得出结论。对比:要在某些选定的侧面,将两个或多个事物进行比较。评价:要从不同的角度,分有利与不利两方面进行分析,要有结论与理由。解题的程序就是围绕关键词展开的。首先确定中心词,回归地理基础知识;关注限定词,弄清具体地理事物或现象,发生的时间与地点;根据“提示”查找分析资料,并按要求组织答案。高度关注地理试题中的关键词,养成随手标识、认真分析的好习惯,是快速、准确解题的重要保证。二、析图表,提取有效信息而对地理学科来讲,要求学生能读懂地理语言,具有解读地理数据的能力。近年来高考越来越注重对学生能力的考查,完全考记忆的题目少之又少,绝大多数都是给定若干材料、图表,要求考生能从中获取有效信息,并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相关问题。因此,目前高考文综中的简答题一般都是在特定的情景下提出来的,回答也就必须针对题中的情景,这跟传统意义上的简答题有显著的不同。 在设问形式上,当前的简答题多以“读图,回答下列各题”、“据材料、图、表说明什么”或“某图体现了什么地理规律?总结了什么分布特点”等形式出现。答好这种问题的关键,就在于能否将材料、图表读懂,能否从中正确获取有效信息,有针对地作答。特别忌讳的是只根据头脑中的记忆,泛泛而谈。读图表时,区域位置、经纬度、图例注记,河湖的分布都不能忽视、遗漏,对题干的说明性文字,问题的提出及解答要求仔细阅读,关注关键词,以明确要求,审题时应注意不慌不乱不急,简单的材料往往有较细致的要求,而复杂的材料往往问题和答案都比较简单。三、想意图,调动运用知识揣摩高考试题的命题意图,是正确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必备环节。结合审题和获取信息,思考设问取向“命题人想考查找什么知识和能力”?然后联想“找学过哪些相关的知识内容”?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试题设问与所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才能找到用所学和答题的正确方向。四、作答案,务必准确精练1重视对地理事物或现象发展变化过程的描述对地理事物时空特点的成因分析,锁定使用的地理原理,其中以季节变化原理、大气运动原理、河水补给原理,地质作用原理等最为重要,应注意进行逆向推理。如气候的变化,天气的变化:多从近地面热力环流进行分析,用“气温气压天气”进行逻辑分析。海上什么时候出行多与风浪有关:其逻辑关系为“如冬季温差大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海浪大,出行不便”。对于区域地理试题中有分析、解析二字要求的,一定注意其特有的区域特征,形成因果一致的描述。如简单分析河西走廊成为绿色走廊的主要自然条件,分析将会产生什么环境问题。前者的答题顺序应是主要条件原因及区域特征(植被、河流)表现水源来源绿洲形成连接成走廊。这种题目的答案要细、准,语言要推敲,不能只有结论和现象的表述。对于产业布局条件,发展优势等类题目,注意答案的多角度、多方位表述。简答题的设问方式很多,我们不可能把每一种情况都能完全了解,因此仔细审题、抓住答题的关键性语句是完成一个好答案的前提。2注意答问的顺序、层次和条理在综合题中,一个大题往往有多个小题,而一个小题又有多项任务,一般提倡先问什么就先答什么,后问什么就后答什么,最好不要颠倒答问顺序。再者,小题中有多少项小任务,就尽量使用多少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完成一项任务。这样显得层次分明、条理清楚,卷面空灵秀气;阅卷人又易于发现答案的要点和观点,工作强度减小,多半会给出理想的分数。3使用科学术语,力求语言准确简洁重视地理术语,减少错别字,如“冲积扇”写成“冲击扇”错误率较高。学科术语的使用,一方面能保证用最简短最准确的语言来描述或解释本学科的特定现象、规律、原理,达到“一字顶千言”、“一字胜万语”的功效;另一方面也使你的答案颇具学科特色,让阅卷老师感觉到你有一定的专业水准,是个训练有素的考生,从而在情感上比较容易认可你、欣赏你,给你打出满意的分数。此外,平时必须注重语言概述能力的培养,力求语言流畅、准确、生动、简洁,并且注意前言后语的因果逻辑关系。 如回答等压线图中某点风力大小时应为“该处等压线密集,气压梯度力大,所以风力较大。”这样既用了地理词汇,又有严格的因果关系。总之,规范呈现形式的训练中,要遵循条理清楚、逻辑严密和文字准确的表达原则,要强化规范表述的具体要求:(1)要点全面,不遗漏;(2)用词准确(尽量使用地理专业术语),不随意;(3)简洁精炼,不啰嗦;(4)顺序合理,有主次;(5)富有逻辑,有因果;(6)书写端正,有美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