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元善中学中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19 说明文阅读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51535682 上传时间:2022-01-27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7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元善中学中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19 说明文阅读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广东省元善中学中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19 说明文阅读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广东省元善中学中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19 说明文阅读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节说明文阅读体验与探究 真题体验(2011浙江衢州)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题目。(12分)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近年来,我们的食品安全环境日趋严峻, 随着毒奶粉、染色馒头等事件的不断出现,人们不禁要问,食品添加剂安 全吗? 食品添加剂是指经国家批准的,因防腐保鲜、提高加工工艺等需要 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物或天然物质。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 将其分为防腐剂、凝固剂、品质改良剂、增味剂、营养强化剂等22类1500 多种。当人类的食品进入工业化生产之后,除了极少数的天然野生食品外, 几乎没有什么是不含添加成分的。目前,近97%的食品中使用了各类添加 剂。可以说,食品添加剂已成为现代食品工业生产中不可缺少的物质。 食品添加剂对食品的防腐保鲜效果十分明显。根据食品安全要求, 每克食品的细菌总数不能超过8万个。假如不用防腐剂,即使在04的低 温环境中,肉制品保存到第五天,细菌总数也将超过每克10万个。而防腐 剂能遏制肉制品中的肉毒梭状芽孢杆菌的大量繁殖,有效延长肉制品的保 鲜期。 食品添加剂不但能防腐保鲜,还能改善食品的外观和口味。食品的酸、 甜、鲜通常不是食品天然拥有的口味,往往是由添加剂“调”出来的。食品的诱 人口感,如面条有弹性,点心酥脆,大多也是添加剂的功劳。 现在,人们又发现不少食品添加剂还具有防病抗病的功能。如腐乳红曲 是由大米发酵而来的,能够降低血脂,它既是色素又是功能性添加剂;从甘草 里面提取的甜味剂,能改善肝功能;从玉米芯里面提取的木糖醇具有护肝、防 龋齿的作用。除此以外,食品添加剂还能够调整食物的营养结构,如在面粉里 面添加钙粉、维生素等,能使面粉的营养更加全面。 现代食品工业发展离不开食品添加剂,食品添加剂的使用也直接影响食 品安全。例如,摄入过多的膨松剂或防腐剂,轻则会引起流口水、腹泻、心跳 加快等症状,重则会对胃、肝、肾造成严重危害。为规范食品添加剂的使用, 各国都制定了严格的法律法规。如我国的食品卫生标准就明确规定,山梨酸钾 可以作为食品防腐剂,但必须严格控制添加比例,它的许可添加量为0.5%以 内。在美国,苯甲酸钠只允许在化妆品中使用,并且浓度必须在0.1%0.2%范 围内。世界卫生组织也规定了一个“ADI”值,即依照人体体重,一种无健康危害 的食品添加剂的每日允许摄入量的估计值。例如:糖精钠的ADI值为5毫克/公斤, 即糖精钠每日允许摄入量为每公斤体重5毫克。 必须指出的是,一直受到人们谴责的苏丹红、三聚氰胺等都不是食品添加剂,而是非法添加物。这样的非法添加物常见的还有块黄、硼酸、硫氰酸钠、蛋白精、酸性橙等。一般来说,不违规不超量、不超范围的使用食品添加剂,食品是安全的。 (选自科学画报,有删改)【链接材料】 某食品配料表原料原料比例比例添加剂添加剂比例比例小麦粉小麦粉83%83%山梨酸钾山梨酸钾0.7%0.7%鸡蛋鸡蛋10%10%硫氰酸钠硫氰酸钠0.2%0.2%白砂糖白砂糖6%6%腐乳红曲腐乳红曲0.1%0.1% 1.食品添加剂在现代食品工业中有哪些功能?请简要概括。(4分) _ _ 答案防腐保鲜功能,改善食品外观和口味的功能,防病抗病功能,调整 食物营养结构的功能。 解析本题考查有效信息的筛选。在文章第段中分别从四个方面介 绍了食品添加剂的功能,找出关键语句回答即可。 2.联系上下文,请简要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作用。(3分) 除了极少数的天然野生食品外,几乎没有什么是不含添加成分的。 _ _ 答案示例一:“极少数”是说明不含添加剂的食品很少,“几乎”说明含添 加剂的食品很多,它们准确说明食品添加剂在现代食品工业中使用广泛(或食 品添加剂是现代食品工业生产中不可缺少的物质)。 示例二:“极少数”和“几乎”都起了限定作用,准确说明食品添加剂是现代食 品工业生产中不可缺少的物质。 解析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可以说准确性是说明文的突出特征, 为了实现语言的准确性,往往使用一些限制性词语,如:差不多、左右、大 约、几乎等。回答时要先分析出词语在句子中意思,然后分析其作用。 3作者在第段中列举了一系列数字,请分析它们的作用。(2分) _ _ 答案第段中数字是为了准确说明食品添加剂的防腐保鲜效果十分明显。 解析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做这类题要掌握常见的说明方法,如: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等。在第段中有“8万个、第五天、10万个”等数字,因此所用说明方法是“列数字”,作用是说明“食品添加剂对食品的防腐保鲜效果十分明显”。 4阅读链接材料,请你根据本文有关食品添加剂的知识,判定这一食品能否安全食用,说说你的理由(3分) _ _ 答案示例:该食品不能安全食用。理由1:该食品添加剂中的硫氰酸钠是非法添加物,超出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范围。理由2:山梨酸钾的添加量超出0.5%的规定标准。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文章最后两段介绍了食品添加剂对食品安全的影响,由此可以判断出该食品是否合格。考点涵析 近年来对说明文阅读的考查与评价,越来越突出新课程理念。从涉 及内容看,多取材科技、环保,体现当今发展水平和人类认识水平的科 技说明文比重增大;从考查角度看,更注重对文本材料的整体理解与感 悟,其中联系生活实际或综合其他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一类的“开 放性试题”备受青睐。 浙江省中考说明文的考点: 1归纳说明的内容,概括说明对象的相关特点。 2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提取文中信息或用自己的话回答对文意的 理解。 3整体把握文章,分析篇章结构与内容,提取“具体所指”信息。 4能根据说明文文体特点理解并运用主要说明方法。 5通过对词语的把握理解说明文语言的特点。 6根据文章内容解决实际问题,阐明自己的看法并尝试探讨。整合与点拨 应考链接 一、说明文的类型 1从说明对象的角度:事物性说明文、事理性说明文。 2从说明文语言特征:平实的说明文、生动的说明文。 二、说明的顺序 说明的顺序有时间顺序(程序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根据说 明的目的和对象,可以以一种顺序为主,兼用其它顺序。 时间顺序:说明事物发展、演变,例如介绍工作程序的文章。 空间顺序:从上到下,从里到外,总到分,外到内,前到后,左到 右,整体到局部等(都可反之),常用于介绍建筑物或实体。 逻辑顺序:先结果后原因(层层递进),现象到本质,因到果,果到 因,主到次,浅入深,个别到一般等(常用表因果、表事理顺序的词, 如“因为、所以”“首先、其次”)。 三、说明文的几种说明方法 1举例子:为了说明事物的情况或事理有时光从道理上讲,人们 不太理解,这就需要举些既通俗易懂又有代表性的例子来加以说明。如 中国石拱桥把古代的赵州桥和卢沟桥作为具有代表性的例子,对我 国建设石拱桥历史的悠久、成就的杰出作了说明。 2分类别:要说明事物的特征或事理,从单方面往往不容易说清 楚,可以根据形状、性质、成因、功能等方面的异同,把事物或事理按 一定的标准分成若干类,然后依照类别,逐一加以说明。如向沙漠进 军一文将沙漠进攻的方式分成“游击战”和“阵地战”两类。 3列数据:数字是从数量上说明事物特征或事理的最精确、最科 学、最有说服力的依据。 4作比较:为了把事物或事理说得通俗易懂,有时可以从人们已 有的感性知识出发,利用人们生活中熟悉的事物或事理作比较,从而唤 起读者的想象,获得一个深刻的印象。 5下定义:为了突出事物或事理的主要内容或主要问题,常常用 简明扼要的语言给事物下定义。这是说明事物特征或事理、揭示事物或 事理的本质的一种方法。 6打比方:打比方就是修辞方法中的比喻。在说明文中运用打比方的方 法,可以使人们不了解的事物或抽象的事理变得具体、生动、形象。如中国 石拱桥中“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让读者更形象、更清晰地了解了 石拱桥的特点。 7画图表:有些事物的关系抽象而复杂,仅用文字说明还不能使读者明 白,这就需要附上示意图,或按比例精确绘制图,如产品设计图、军事行动路 线图等。有时,被说明的事物项目较多,也可制定统计表,将有关数字分别填 入表中,使人看了一目了然。 8作诠释:这是对事物进行解释的一种说明方法。下定义与作诠释的区别 是:定义要求完整,即定义的对象与所下定义的外延要相等,并且要从一个方 面完整地揭示概念的全部内涵;而诠释并不要求完整,只要揭示概念的一部分 内涵就可以了,并且解释的对象与做出的解释外延也可以不相等。“词是能独立 运用的最小语言单位”这个定义,主语与宾语的内涵与外延完全一致,可以颠 倒。即说“能独立运用的最小的语言单位是词”也行。而“铀,是银白色的金 属”,则是诠释,其内涵与外延都不相等,“铀”的外延要小于“银白色的金属”的 外延,因而主语与宾语不能倒过来说,即不能说“银白色的金属是铀”。作诠释 不仅可以用来解释概念、定理、定律等,也可以用来解释事物或事理的性质、 特点、功用和原因等。作诠释的语言虽不像下定义那样要求严格,但也须简 明、准确、通俗易懂。 9摹状貌:就是通过具体的描写揭示事物的特征,有助于把 被说明的对象说得更具体、生动。如中国石拱桥中“这些石刻 的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千态 万状,惟妙惟肖”。这样的说明显得十分生动、活泼。 10作引用:即引用说明,有四种形式, A引用具体的事 例,作用同举例子;B.引用具体的数据,作用同列数字;C.引用 名言、格言、谚语,作用是使说明更有说服力;D.引用神话传 说、新闻报道、谜语、轶事趣闻等,作用是增强说明的趣味性。 另引用说明如果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四、说明文常见的结构形式 总(概说)分(具体)式。 总(概说)分(具体)总(概说)式。 分(具体)总(概说)式。 并列式。 递进式。典型例题 【例1】(2010上海)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中国红为什么这么红 比较一下常见的颜色,便可知中国红是最适合喜庆的颜色。黄色尽管有暖暖 的氛围,很明亮,但由于涉及皇权,不宜作喜庆的主色;月华般的白色清淡、纯 洁、素雅,犹有百合花般的诗意和温厚的纯粹,却也无法做民间喜庆的主色;紫色 低调、冷艳、神秘、优雅、浪漫,犹带紫槿花、勿忘我、紫丁香那般淡淡的自恋, 与昂扬热烈的喜庆却风马牛不相及;绿色无疑象征希望和蓬勃的生命,是今天誉满 全球的环保色,然而冷静有余,热烈不足,与喜庆氛围又怎能和谐? 唯有红色是对视觉冲击最强烈的颜色,是最有生气的颜色,其释放的激情与 能量,犹如生命在燃烧,具有凌驾任何色彩之上的强烈力量。红色最热烈、最活 泼、最鲜亮、最艳丽、最精神,能教人双眼一亮,印象深刻,是无可取代的最适合 喜庆的颜色。 考察光波的长短,也可以明白中国红非常适合喜庆。 光学实验表明:光线的 波长越短,散射作用越强;光线的波长越长,散射作用就越弱。在可见光中,红光 的波长最长,空气对红光的散射作用最弱。也就是说,红光的穿透力最强,可以传 得最远。在喜庆时刻,谁不喜欢红红火火、光鲜醒目呢?谁不喜欢好事传千里呢? 中国红最适宜喜庆,还有生存择食的因素。人对色彩的感觉是与 生俱来的。人的眼睛在观察事物的时候,依次观察的是物体的色彩、形 体、线条和点。由此可知,色彩是人类认知外部世界的第一媒介。 香港大学的研究人员观察了生活在乌干达基巴莱国家公园的灵长 类动物的饮食习惯,发现猿类和猴子通常利用蓝色和黄色视觉选择所吃 的水果;_它们想吃到有营养的鲜嫩树叶,还必须具备分辨红色 和绿色的视觉,_鲜嫩的树叶常带有隐隐的红色,能较明显地与 其他颜色的树叶相区分。红色是引起兴奋、喜悦的颜色,能明显引起动 物视神经细胞的扩展反应。可见,灵长类动物对红色的感觉能力较其他 颜色敏感,与长期以来寻找食物所养成的饮食习惯有关。 中国红反映了东方式的神秘。其渊源还可追溯到古代华夏民族对 日神的虔诚膜拜。作为中国的吉庆颜色,作为中国人的吉祥文化图腾和 精神皈依,中国红表现了中国人的文化心理。 中国红将华夏民族喜庆的色彩习俗打造得美轮美奂。我们 每一个人都生活在特定的社会习俗里。习俗的形成无疑必须经过 选择,比如中国红被确立为喜庆颜色就是经由中国人聪明的选 择,尔后才传染开来,潜移默化,耳濡目染,乃至约定俗成,形 成集体心理定势。如果这种习俗看得见、摸得着而且符合生理选 择,比如中国红,其固定性还会更强。习俗带有的守恒性和排他 性,还会弱化或淹没异类思想,比如,中国人春节皆贴红春联, 如果有的人家贴的是绿春联,便会被视作异类。 中国红与青花蓝、琉璃黄、国槐绿、长城灰、水墨黑和玉 脂白构筑了一道缤纷的中国传统色彩风景线。 (科学画报2010年第2期,有删改) 1第段运用了_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_ _。(3分) 答案作比较鲜明有力地突出了中国红是最适合喜庆的颜色 解析与黄色、白色、紫色、绿色相比,唯有红色是对视常冲击最强烈的颜色,是最有生气的颜色,红色最热烈、最活泼、最鲜亮、最艳丽、最精神,能教人双眼一亮,印象深刻。所以“比较一下常见的颜色,便可知中国红是最适合喜庆的颜色”。 点评本题考查对作比较这种说明方法的判断和对其作用的分析。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一定会涉及比较的双方,以突出被说明的主体。对其作用的分析,一般会从前面找到相关的句子,这个句子常常是段落的中心句,或能暗示中心的关键句。 2中国红早已成为华夏民族喜庆的色彩习俗,除春节贴红春联 外,请再举出生活中的两个例子。(2分) (1)_ (2)_ 答案(1)结婚时贴红双“喜”字。(2)受表彰时戴大红花。 解析紧紧围绕“中国红早已成为华夏民族喜庆的色彩习俗” 举例子,要注意体现喜庆色彩。 点评本题属于延伸题,考查同学们延伸思维的能力,紧紧 围绕提出的问题,从文章本身延伸到生活实际。3根据文意,在下面读书卡片的编号处填上恰当的内容。(10分) 答案(1)中国红为什么这么红(2)科学画报(3)(物理学原 理)光学(4)红色能明显引起动物视神经细胞的扩展反应(5)文化 心理(6)中国红是中国人聪明的选择而形成的集体心理定势篇名:篇名:(1)(1)作者:作者:出处:出处:(2)(2)说明角度说明角度内容要点内容要点(3)(3)红光的穿透力最强,可以传得最远红光的穿透力最强,可以传得最远生物学原理生物学原理(4)(4)(5)(5)反映东方式的神秘及华夏民族对日反映东方式的神秘及华夏民族对日神崇拜神崇拜社会习俗社会习俗(6)(6) 解析第(1)题,可直接摘录文章题目。第(2)题,可从文末处摘录即 可。第(3)(5)题,需要提炼第段信息。文章在第段摆出说 明对象之后,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解释了“中国红为什么这么红”的原因。 第段,结合物理知识,特别是“红光的穿透力最强,可以传得最远”, 可判断是从物理学(光学)原因的角度进行解释。(3)的答案可知。第 段根据“生物学原理”的提示,可找出关键句子红色“能明显引起动物 视神经细胞的扩展反应”。(4)的答案可知。“反映东方式的神秘及华夏 民族对日神的崇拜”对应的是第段,说明的角度是“文化心理”。(5)的 答案可知。第(6)题,可参看第段。根据提示,本段从社会习俗的角 度进行说明。能体现社会习俗的句子是“中国红被确立为喜庆颜色就是 经由中国聪明的选择,尔后才传染开来,潜移默化,耳濡目染,乃至约 定俗成,形成集体心理定势”。将这个句子概括提炼便成第(6)题答案。 点评本题考查对说明文的整体把握。说明文的整体把握主要是指对 说明对象本质特征的把握。一篇说明文,往往从不同的角度(方面)对事 物进行说明。表述事物特征的语言有时集中在一两句话(“关键句”或“中 心句”)中。所以分析说明事物的不同方面以及抓住这些方面的关键句 子,会帮助我们从整体上把握说明文。 【例2】(2009浙江杭州)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题目。 洁身自好的莲花 一提到莲花,人们会自然地联想到莲叶上滚动的露珠,也许还会想到宋代 文人周敦颐的爱莲说,对“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品格肃然起敬。 20世纪70年代,德国植物学家在研究植物叶面时发现,光滑的叶子表面有 灰尘,要先清洗才能在显微镜下观察,而莲叶等叶面却总是干干净净。他们利 用人造的灰尘粒子污染玉兰、林山毛榉、莲花、芋、甘蓝等植物的叶面,然后 用人造雨清洗2分钟,使雨滴滑落,再观察叶面灰尘粒子残留状况。实验发现, 有些植物叶面残留的污染物多达40%,而莲花等植物叶面的污染物残留比例均小 于5%。这就是所谓的莲花效应。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莲花效应呢? 通过电子显微镜,我们可以观察到莲叶表面存在着非常复杂的多重微米、 纳米级的超微结构。莲叶表面上有一些微小的蜡质颗粒,并且覆盖着无数个约 10微米的突包,每个突包的表面又布满了直径仅为几百纳米的更细的绒毛。在 突包间的凹陷部分充满着空气,从而使得在尺寸上远大于这种结构的灰尘、雨 水等落在叶面上,不会大范围直接接触叶面,而是隔着一层极薄的空气,并且 其能接触的点也只是叶面上若干个凸起的点。 这是自然界中生物长期进化的结果。正是这种特殊的超微结 构,使得莲叶表面不沾水滴,可以保持清洁:当莲叶上有水时, 水会在自身表面张力的作用下形成球状,风吹动水珠在叶面上滚 动时,水珠可以沾起叶面上的灰尘,并从上面高速滑落。这种自 洁能力对于防止病原体的入侵也有着特别的意义。像莲花这样的 植物,就是生长在很“脏”的环境中也不容易生病。因为即使病原 体到了其叶面上,一经下雨就会随雨水冲走;如果不下雨,叶面 很干燥,病原体还是生存不了。 莲花的这种自洁功能引起了科学家们的极大兴趣。他们努力 模仿这种表面,使应用研究迅速发展。20世纪末,基于“莲花效 应”的涂料陆续问世,在越来越多的建筑中得到应用。不久的将 来,我们的周围将会出现不会脏的地板、墙壁和没有灰尘的无线 电用品。 4第一自然段中写到“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贵品格,其作用是什么?(3分) _ _ 答案形象地点出说明对象的特征;引发读者阅读的兴趣。(第一要点2分,第二要点1分,意思符合即可) 解析此题考查“结合说明文特点,分析不同形式开头的作用”。首先注意文章要说明的事物是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是它的特征。其次还要考虑文体,这是一篇说明文,开头引用诗文名句,目的在于增强趣味性,激发读者阅读的兴趣。 5请根据第二自然段文意,简要解释“莲花效应”。(3分) _ _ 答案叶面上的灰尘经雨水清洗能变得清洁干净。(3分。意思基本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解析此题考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提取文中信息或用自己的话回答对文意的理解”。要仔细阅读第二自然段,在理解的基础上提炼要点回答。注意这样的语句:“光滑的叶子表面有灰尘,要先清洗才能在显微镜下观察,而莲叶等叶面却总是干干净净。” 【例3】(2010浙江宁波)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题目。 水井与符号文化(13分) 伴随岁月的积淀,水井的文化意义远远超越了功能意义,成为一种因情 景不同而文化意义不同的符号。 “井”最常见的符号意义即代表了家国故园,自古就有“背井离乡”、“乡 井”之说。“九夫为井,四井为邑”、“改邑不改井”。中国的传统观念视井为命根 子,把“背井离乡”看成是人生一大苦事,中国古人安土重迁,具有很强的乡土 文化情结。一口水井成了故乡家园的象征,他乡的一碗井水常常让人充满了离 愁别绪,思念之情涌上心头。同时,水井本身又恰恰位于地上而深入地下,井 口小,如果人在其中,所见井上之天也就小。这种特殊的空间视野便引申出 “井”的又一重符号内涵,即坐井观天。这一意思的形成是源于刚刚提到的“水井 作为家国故园的象征”的符号象征,集中体现了固定的生活区域对人思想的禁 锢、束缚,阻碍着人们超越现状、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的脚步。 佛教作为一件舶来品(指进口的货物),已经完完全全打上了“中国制造” 的标签,它与中国民间文化相融合,借“井”喻理,常常体现了佛法无边的大智 慧。水井在佛家教义中被看作是功德的载体,它具备了普渡众生、解救众生于 水火的拯救功能,成为一种可以依托的身心归宿的象征。 北京故宫里有一口水井,名为“珍妃井”。关于这口井的传说是慈禧太后 在杀害戊戌维新派志士后,对支持光绪变法的珍妃百般加害,并将其打入冷 宫,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慈禧携光绪逃离京城,走前令太监把珍妃推入 井中溺死。历史上关于珍妃的死因有不同说法,但这口令珍妃香销玉殒的井是 的的确确存在的,这也是“水井”符号最为凄惨的一层表达,“井”常常成为受欺 凌妇女最后的归宿。“井”象征着受侮辱受欺凌的女性彼岸的家园,是她们灵魂 与肉体最后的归依,同时也是她们悲惨命运的象征。 水井通往地下,而地下世界是无人知晓的、神秘的,因此井也就成为文 学家借以虚构和想象的最好工具。特别是在中国的志怪小说中,井往往成为了 通往另一个世界的象征,据此产生了很多关于神仙、鬼怪、隐士、异人的故 事,如搜神记、聊斋志异、西游记等等。在正史当中也记录了不 少关于井的怪异事情,表达了人们对未知世界的想象、对理想的永恒追求,井 也因此被赋予了神性和魔性。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水井作为一种文化符号的意义更是丰富多彩,在历 史、哲学、文化等各个领域都有其特定的符号概念,在这里仅举几个例子以飨 读者,也许这可以成为你探索的一个起点。 (节选自百科知识,2010年第8期,有删改) 6通读全文,说说“井”具有哪几重文化符号的内涵。(3分) _ _ 答案故乡家园(家国故园)的象征;坐井观天;身心归宿的象征;受侮辱受欺凌的女性的悲惨命运的象征;被赋予了神性和魔性。 解析此题考查筛选文中的信息。紧扣题目要求里面的“哪几重文化符号的内涵”,从文中加以提炼。可抓住文段中的关键句或中心句。如第段中心句是“井最常见的符号意义即代表了家国故园”;第段中心句是“成为一种身心归宿的象征”;第段中心句是“井象征着受侮辱受欺凌的女性彼岸的家园”等。 7解释第段中加点词语“中国制造”在文中的特定含义。(2分) “中国制造”:_ 答案中国制造:与中国民间文化相事融合。(意思相符即可) 解析此题考查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理解句中词语的意思,一定要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考虑清楚这个词语一般是什么意思,然后反复默读,有意识地推测在具体语句中的含义。“中国制造”本来是中国制造的产品之意,在原文中其实是指“井”这个中国产品,能体现佛教普渡众生、可以依托的一种精神文化,所以中国制造,就是说和中国民间文化相融合。 8本文引经据典,表现了作者丰厚的文化底蕴,请从文中找出一例并说明其作用。(3分) _ _ 答案如第段中引用“九夫为井,四井为邑”“改邑不改井”等,说明中国古人具有很强的乡土文化情结。又如第段中引述珍妃的故事说明水井是受欺凌妇女悲惨命运的象征。再如第段中引用搜神记聊斋志异西游记等名著,说明水井被赋予了神性和魔性。 解析此题考查举例的作用。分析句子的作用一定要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联系本段的中心句。此题只需举出一个例子,联系题目的提示语“表示了作者丰厚的文化底蕴”,考虑表现何种具体的文化底蕴就可以了。9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2分) A水井伴随岁月的积淀,其功能意义远远不如文化意义。 B水井具有丰富多彩的文化意义。 C水井因它的文学性而成为文学家借以虚构和想象的最好工具。 D水井文化符号涉及历史、哲学等各个领域。 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对选文内容的正确理解,需仔细阅读选文,进行筛 选,见下表:A A第第段,伴随岁月的积淀,水井的文化意义远远超越了功能意义。段,伴随岁月的积淀,水井的文化意义远远超越了功能意义。B B第第段,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水井作为一种文化符号的意义更是丰富多彩。段,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水井作为一种文化符号的意义更是丰富多彩。C C第第段,水井通往地下,而地下世界是无人知晓的、神秘的,因此井也就成段,水井通往地下,而地下世界是无人知晓的、神秘的,因此井也就成为文学家借以虚构和想象的最好工具。此题较容易,仔细阅读就可知原因是为文学家借以虚构和想象的最好工具。此题较容易,仔细阅读就可知原因是水井的特点,而并非文学性。水井的特点,而并非文学性。D D第第段,在历史、哲学等各个领域都有特定的符号概念。段,在历史、哲学等各个领域都有特定的符号概念。技法点拨 一、对说明对象及特征理解。 【典型题例】1.概括说明对象及特点 【解题思路】(1)看题目,不少题目都表示说明的对象。(2)抓首括 句和中心句。好的说明文往往运用这种句子来突出所要说明的事物和特 征。(3)抓住文段中的段落和层次,从每段(或每层)中抓住关键词语加 以整理,一般情况下,文段的开头(或各段的第一句)和结尾(或各段最 后一句)往往说明了对象的特点。 【典型题例】2.判断文段的说明中心(说明内容) 【解题思路】一篇文章所要介绍的事物或事理,一般是一个名词或 名词短语,事物说明文指出被说明事物即可,事理说明文要指出说明内 容,形成一个短语(对象加内容) 。具体为A实物说明文,说明对象对 象的特征;B事理说明文,关于的道理(原因、方法、原理等); C程序 说明文,的操作或实验或制作的过程。 【典型题例】3.前后的内容(所介绍的对象)是否矛盾 【解题思路】从内容和角度这两方面思考,就能说出是否矛 盾了。 二、对说明方法辨识与理解。 【典型题例】1.指出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解题思路】A试卷中经常考查的说明方法有列数字、作比较、打 比方、举例子、作诠释、下定义、分类别、引用等。B分析说明方法的 作用,要紧扣说明对象及其特征,要考虑这一说明方法所处段落的中心 句(一般为首句),要重视该说明方法的前面的语句,要根据不同说明方 法运用不同词语归纳表述。比如,“列数字”这种说明方法具体、准确、 直观地说明了,“作比较”这种说明方法突出强调了的特点。“打比 方”这种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的特征,把的特征说得通俗易 懂,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举例子”这种说明方法具体可信地说明了 增强了文章的可信度。“作诠释”这种说明方法通俗易懂地说明了的特 征。“下定义”这种说明方法准确科学地揭示了的本质特征。“分类别” 这种说明方法层次分明、有条理地说明了的特征。作引用使说明更具 有权威性,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总之,分析说明方法的作用一定要紧扣说明对象的特征,切 忌泛泛而谈。C辨析说明方法要注意的两点。一是区别“作比较” “打比方”“举例子”“作引用”四种说明方法在不同文体中的不同表 述方法。“作比较”在议论文中称之为“正反对比论证”的论证方 法,在记叙文中称之为“对比”的表现手法或修辞手法。“打比方” 在议论文中称之为“喻证法”。“举例子”在议论文中称之为“例证 法”。二是区别“下定义”“作诠释”两种说明方法。“下定义”一般为 判断句式,语言简洁,直接。“作诠释”是用一句或几句话对某个 概念或某种现象、某个事物作解释说明。 三、对说明顺序的分析与理解。 【典型题例】1.指出说明顺序及作用 【解题思路】本文使用了的说明顺序对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 条理性,便于读者理解。(第一空应该填具体的说明顺序,第二空应该 填写具体的事物名称或说明的事理。如果是事理性说明文,但又不能准 确表述,可用“事理”、“科学事理”等模糊性的语言表述。) 【典型题例】2.指出全文或局部的说明顺序,或按一定的说明顺序 排列句序 【解题思路】说明文的说明顺序一般分为“时间顺序”“空间顺序” “逻辑顺序”三种,“时间顺序”“空间顺序”比较明显。科技说明文大多数 是“逻辑顺序”。排列句序关键是要找出这一组句子的内在联系,即什么 说明顺序。其次,找准首句。首句一般为统领句。然后,按照句与句之 间的关系,句中词与词之间的联系,依次衔接,做到前后一致,上下连 贯即可。 四、对文章段落结构特点的分析。 【典型题例】1.分析说明文的层次结构 【解题思路】要准确分析层次,理清结构,概括文意,可以从以下 几方面入手。认真阅读全文,整体感知文段的说明对象及其特征。 根据说明文的结构特征,抓住每段的中心句,概括各段的说明内容,然 后综合概括出全文的文意。说明文各层之间一般有明显的过渡词或过 渡段,要引导学生辨析,这是划分层次的关键。说明文无论是全文或 局部,总分结构比较多,可按总分、分总、总分总等不同结构形式划分 层次。说明文层次结构形式还有并列式、递进式等。 【典型题例】2.不能调换段落顺序 【解题思路】不能调换原文采用由到的顺序介绍事物,调换 后不合逻辑。总分关系中分说部分与前文总说部分顺序相照应。 【典型题例】3.给文段补充一个过渡句: 【解题思路】主要是结合上段的内容来考虑,方法是抓住上段说明 的内容,以设问句的形式提出“为什么会(要)呢?”这就能自然地引 出下文了。 【典型题例】4.根据说明的内容,理清选文的思路 【解题思路】首先要对每一段的内容了解,并能对其进行归纳和概 括,然后,再对每一段的内容进行比较分析,理清其行文思路,结构特 点(因为有的是采用总分式,有的是总分总式,还有的又是分总式),就 能说出其思路了。 【典型题例】5.在说明的开头文段或中间,叙述有关的故事,有何 作用 【解题思路】引出说明的对象(开头),增强说明文的生动性, 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使说明的事物更准确。 五、对文意、层意、段意的概括。 【典型题例】1.概括文段的中心句 【解题思路】中心句一般出现在开头或结尾,有时也在句中,多为 概括性较强的句子。叙述句、描写句、阐释句、疑问句一般不宜作中心 句(其他文体文章也如此)。概括文段的中心句要思考该段说明的内 容,不仅要注意主要的,还要注意次要的。紧扣表秩序的词语,如 “首先”“其次”“还有”等词语,参照上下段落的中心句的句式进行概括。 【典型题例】2.考查全篇文章或某一段落的说明内容 【解题思路】用原文回答(要理清文章或段落的层次),找出全文 的中心段或某段的中心句(这往往就是问题的答案)。无适合的原文 时,可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总结概括。“点”指各段的说明对象,“面”指 整篇文章的主体说明对象,两者结合组成完整的句子便可。巩固与提高 (2011浙江义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题目。 我们身边的辐射 最近一段时间,因受日本9.0级大地震影响,福岛核电站的 放射性物质泄漏到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中。一时间“谈核辐射 而色变”,辐射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了人们当下最为关心的话题。 辐射对人体的危害与放射线照射的强度、时间和照射的人 体部位有关。辐射是无色、无味、无声,看不见和摸不着的,但 可用仪器来探测和度量。度量辐射剂量的单位是西弗(Sv),1西弗 (Sv)1000毫西弗(mSv)1000000微西弗(Sv)。放射线不同剂 量照射对人体的影响不同,下表列出了放射线不同强度照射对人 体的影响:照射剂量照射剂量( (单位:毫西弗单位:毫西弗) )对人体的影响对人体的影响小于小于100100对人体没有危害对人体没有危害100100500500没有疾病感觉,但可引起白细胞数量减没有疾病感觉,但可引起白细胞数量减少,患癌症的可能性为少,患癌症的可能性为 1/1301/13060060010001000出现各种辐射疾病出现各种辐射疾病2000200045004500掉头发,血液发生严重病变,一些人在掉头发,血液发生严重病变,一些人在2 2 至至 6 6 周内死亡周内死亡 从上面列出的数据可见,小于100毫西弗的放射线辐射对人 体是没有危害的。实际上,人类是生活在放射环境中的,人类的 生活一时一刻也没有离开过放射线。人所受的放射线包括天然放 射线和人工放射线。天然放射线主要来自三个方面:宇宙射线、 地面和建筑物中的放射线、人体内部的放射性。宇宙、自然界能 产生放射性的物质不少,例如,太阳光等宇宙射线,人体内的钾 40,岩石、土壤和水中都存在放射性物质。此外,日常生活中 使用手机、看电视、坐飞机、抽烟也会产生放射线。具体说,人 们摄入的空气、食物、水中的辐射照射剂量每年约为0.25毫西 弗,带夜光表每年有0.02毫西弗,乘飞机旅行2000千米约0.01毫 西弗,每天抽20支烟每年的辐射照射剂量为0.51毫西弗。 日本的核辐射让人惊慌,而平时就在我们身边的一些辐射源却很 容易被忽视。实际上,在生活中也有放射性物质能通过多种途径进入人 体,造成对机体的慢性损害。例如,含有一些放射性物质的建筑材料造 成居室内放射性污染加重,有少量放射性物质的燃煤造成空气污染,佩 带含有放射性物质的异常光彩夺目的或廉价合成的首饰制品对人体也有 严重的损害。在日常生活中,医疗辐射的危害是最大的。任何方式的X 线检查都是有损受检者健康的,受检者都要承受不同程度辐射致癌的风 险,接受的剂量越大,受辐射致癌的风险越高。在生活中,很多人觉得 CT等检查是无害的,可以随便做,往往半年甚至3个月就做一次。事实 上,这些检查可能给病人带来永久性的伤害。CT等检查是利用X射线能 穿透人体组织的原理进行检查的,而X射线也是核辐射的一种。有统计 数据指出,做一次心脏冠状动脉CT检查,放射线量相当于拍了几百次X 线胸片。根据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的研究结果估算,以一个1000万左右 人口的城市为例,每年大约会有350人可能因照射X线诱发癌症、白血病 或其他遗传性疾病。 (选自百科知识2011年第4期,有改动) 1放射线不同剂量照射对人体的影响不同。当照射剂量是20004500毫西弗(mSv)时,人体会受到怎样的影响?(2分) _ _ 答案掉头发,血液发生严重病变,一些人在2至6周内死亡。(2分,意思对即给分) 解析答案在第段中的图表中有明确的表述。 2“天然放射线主要来自三个方面:宇宙射线、地面和建筑物中的放射线、人体内部的放射性”一句中“主要”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 _ _ 答案不能删除。“主要”一词表明天然放射线大部分来自宇宙射线、地面和建筑物中的放射线、人体内部的放射性三个方面,但不排除来自于别的方面的。若删去,说明天然放射线只来自这三个方面,与事实不符。(3分,意思对即给分) 解析说明文的语言特点是力求准确科学。答题时要特别注意那些修饰或者限制性词语,如“主要”“大约”等的作用,并将其作用表述出来。要遵循答题套路:不能删除。因为这个词语表明,但不排除。若删去,说明只有,与事实不符。 3请你从说明方法的角度分析第段中画线句子的作用。(3分) _ 答案画线句运用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具体说明CT检查给人带来伤害,甚至可能是永久性伤害。(3分,说明方法2分,表达作用1分) 解析做题时首先要判断语句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然后回答其作用。常用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下定义、打比方、分类别、摹状貌、作诠释等。答题套路:语句采用了的说明方法,具体(准确、形象)地说明了(的特点)。 4读了本文后,你在日常生活中会采取哪些措施来防止辐射对人体的危害?(至少写出四种)(4分) _ 答案不佩带异常光彩的或廉价合成的首饰,房屋装修后不马上入住,不在燃煤污染严重的地方停留,劝诫吸烟者戒烟,不随便做CT检查,少看电视,少用电脑等。(4分,答对1点给1分,符合题意即给分) 解析平时注意多观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