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二单元电路第5课时里面是怎样连接的 教案一、学情分析前面几课的学习一直帮助学生建立电路的概念,本课将检验学生们对电路连接概念的理解。很多的用电器其实就是一个“黑匣子”,我们只能看到它们外面的样子,而很难直接看到里面的结构。但不管多么复杂的用电器,都是由一些简单电路通过不同的连接方式组合而成的。在本课,学生将通过以下几个部分学习如何探测接线盒内部:第一部分是用电路检测器探究接线.盒内部的电路是怎样连接的;第二部分是通过检测结果推测不同的电路连接方法。学生将在本堂课的学习中,探究不同电路连接方法的区别,观察、描述、发现不同电路的特点。二、教学目标1. 知道可以使用电路检测器检测看不见的电路;2. 学习使用电路检测器检测接线盒的方法。三、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使用电路检测器检测接线盒。【教学难点】能够根据检测结果推测接线盒的连接情况。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 师:在复杂的电路板中,各个部件都是以不同的方式连接的。观看视频:电路板的制作过程。2. 师:如果看不到电路,我们能够知道各个部件是怎样连接的吗?(学生自由回答)接线柱之间能教师展示接税盒:h接线盒(外部)接线盒(内部)设计意图:课程首先通过科普视频讲述复杂电路板的制作过程,扩充学生的知识。再通过问答互动启发学生思考,引入本节课研究的对象接线盒。二、新知初探1.师:一个打不开的接线盒,要推测它内部的连接情况,应该用什么检测?生:电路检测器。2.师:用电路检测器检测接线柱之间是通路还是断路,记录检测结果。注意事项:检测电路前,先将电路检测器的两个检测头接触一下,以检测它能否正常工作;为保证检测的准确性,需检测两次。3. 教师展示记录表:接线盒内部检测记录表1-21-31-42-32-43-4通路断路师:按顺序进行检测,及时记录实验结果。学生进行实验。4. 观看视频:检测接线盒实验。5. 师:分享你们的实验结果。教师展示记录表:接线盒内部检测记录表1-21-31-42-32-43-4通路VVV断路VVV6.师:推测接线盒内部是怎样连接的,说说推测的依据是什么?(学生自由回答)教师展示接线盒内部连接示意图:Hi1 00 32 O 041 0-0 32 y 04师:电流如果从一个接线柱流到另一个接线柱,它们之间一定有导线相连,构成了电流通路。设计意图:这一部分首先由教师带学生学习使用电路检测器检测接线盒的方法,学生通过实践获得数据,通过绘图的方式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更加深入地了解电路连接的方式。三、学海深究1. 师:下表是一个接线盒的检测记录,你能用示意图说明接线教师展示参考答案:盒内部是怎样连接的吗?(学生自由回答)接线盒内部检测记录表1-21-31-42-32-43-4通路VVV断路VVV2. 师:如果是5个或6个接线柱的接线盒,怎样才能毫无遗漏地检测任意两个接线柱之间的通断情况?(学生自由回答)教师展示示例:05601-21-31-41-51-62-32-42-52-63-43-53-64-54-65-64 0师:可以将它们列出来,按顺序检测。设计意图:这一部分建立在学生对接线盒内部连接方式具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对记录表展开分析,加深学生对接线盒内部连接方式的理解。教师通过示例,指导学生学习正确的实验记录方法。四、课堂延伸1 .观看视频:探测更复杂的接线盒。师:我们可以在接线盒中接入不同的电器元件,通过电路检测器中小灯泡的明暗、亮度来推测接线盒的连接情况。设计意图:该板块从课堂所学的角度出发,通过实验演示视频对接线盒的检测进行拓展,打开学生的视野。五、随堂练习,新知巩固1 .填空题。(1) 电路检测器两端接上导线,小灯泡发光,则说明接入电路检测器的导线能使得通过,是完好的。(2)我们可以用来检测接线盒中的导线连接情况O(3)在检测接线盒两个接线柱时,发现小灯泡发光,这时两个接线柱可能连接着2.判断题。(1) 在不打开接线盒的情况下,我们无法判断接线柱之间是通路还是断路。()(2) 在检测接线盒时,每个路线只需要检测一次。()(3) 同一个接线盒中可能有多种线路连接方式。()3. 探究题。欣欣自制了一个电路检测器,并用它对一个接线盒进行了检测,请根据检测记录表回答下列问题。接线盒内部检测记录表1-21-31-42-32-43-4通路VVV断路VVV(1)若两个接线柱之间有导线连接,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OA. 电路检测器的小灯泡发光B. 电路检测器的小灯泡不发光C. 接线盒发光(2) 根据记录进行推测,()之间没有导线连接。A. 1 和 2 B. 2 和 3 C. 2 和 4(3) 请在图中画出四种可能的连接方式。1 o031 O031。031 O032 O042 O042。042 O04设计意图:该板块结合课堂重要知识点,检查学生的学习掌握情况,有助于巩固本课新学的知识,强化认识。【答案】1. (1)电流 (2)电路检测器 (3)导线2. X X 3. (1) A (2) B(3)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