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课件:第七章 能量代谢与体温

上传人:努力****83 文档编号:50740194 上传时间:2022-01-22 格式:PPT 页数:46 大小:1.5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理学课件:第七章 能量代谢与体温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生理学课件:第七章 能量代谢与体温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生理学课件:第七章 能量代谢与体温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七章第七章 能量代谢与体温能量代谢与体温第一节第一节 能能 量量 代代 谢谢第二节第二节 体温及调节体温及调节第一节第一节 能量代谢能量代谢 1.1.能量的来源和利用能量的来源和利用 2.2.能量代谢的测量能量代谢的测量 3.3.能量代谢的调节能量代谢的调节 4.4.基础代谢基础代谢第二节第二节 体温调节体温调节 1.1.体温体温 2.2.产热与散热产热与散热 2.2.体温调节体温调节本章结构本章结构能量代谢能量代谢体内物质代谢过程中伴随发生的能量的释放、体内物质代谢过程中伴随发生的能量的释放、转移、储存和利用。转移、储存和利用。 (一)能量的来源(一)能量的来源(二)能量的利用(二)能量的利用(三)能量平衡(三)能量平衡 第一节第一节 能量代谢能量代谢一、机体能量的来源与利用一、机体能量的来源与利用机体能量的来源与利用机体能量的来源与利用(一)能量来源(一)能量来源 1.ATP1.ATP的生成与作用的生成与作用 食物中的糖、脂肪、蛋白质分子结构中的食物中的糖、脂肪、蛋白质分子结构中的碳氢键断裂,释放出能量。碳氢键断裂,释放出能量。ATPATP的合成与分解的合成与分解是体内能量转化和利用的关键环节。是体内能量转化和利用的关键环节。 ATPATP既是体内直接供能物质,又是体内的储既是体内直接供能物质,又是体内的储能物质。能物质。糖糖: :主要主要(50-70(50-70) ) 脑组织所需能量来源于糖的有氧氧化脑组织所需能量来源于糖的有氧氧化 缺氧和血糖水平过低,均可导致意识障碍、缺氧和血糖水平过低,均可导致意识障碍、 昏迷以及抽搐。昏迷以及抽搐。脂肪:次之脂肪:次之(30(30) )蛋白质:很少蛋白质:很少( (长期饥饿或极度消耗时,才成长期饥饿或极度消耗时,才成 为主要能量来源为主要能量来源) )。2.2.三大营养物质的能量转化三大营养物质的能量转化(1)糖(糖(carbohydrate): 50-70 血糖,血糖,供能,供能,ATPATP食物中的糖食物中的糖 葡萄糖葡萄糖 肌糖原,肝糖原,肌糖原,肝糖原,贮存贮存 脂肪,蛋白质脂肪,蛋白质 消化消化吸收吸收葡萄糖转化成葡萄糖转化成ATP供能的途径供能的途径 1 1葡萄糖葡萄糖 CO2 + H2O + 3838molATP 脑组织脑组织 1 1葡萄糖葡萄糖 乳酸乳酸 + + 2molATP 应急,红细胞应急,红细胞氧充足氧充足氧化氧化 缺氧缺氧无氧酵解无氧酵解脑组织所需能量来源于糖的有氧氧化。脑组织所需能量来源于糖的有氧氧化。当机体缺氧和血糖水平过低时,均可导致脑功能当机体缺氧和血糖水平过低时,均可导致脑功能障碍,甚至出现低血糖性休克。障碍,甚至出现低血糖性休克。(2)脂肪:次之)脂肪:次之(30) 1g=2g Glu脂肪脂肪消消化化甘油甘油脂肪酸脂肪酸吸吸收收类脂质:细胞构成类脂质:细胞构成脂肪脂肪:分分解解甘油甘油:脂肪酸:脂肪酸:-氧化氧化 酮体:酮体:肝肝酮血症酮血症体重指数体重指数体重(体重(Kg)身高身高2(m)为机体主要的贮能物质。为机体主要的贮能物质。是机体短期饥饿时的主要供能物质是机体短期饥饿时的主要供能物质供能方式供能方式:有氧氧化有氧氧化特点特点:释放能量多,为同等重量糖的二倍。释放能量多,为同等重量糖的二倍。蛋白质蛋白质消化消化氨基酸氨基酸吸收吸收组织蛋白组织蛋白 (3)蛋白质)蛋白质(protein)一般用作构成细胞成分以实现组织的自我更新,及一般用作构成细胞成分以实现组织的自我更新,及合成酶和激素等生物活性物质,不做为供能物质。合成酶和激素等生物活性物质,不做为供能物质。很少很少(长期饥饿或极度消耗时,才成为主要能量来源长期饥饿或极度消耗时,才成为主要能量来源)。ATP二、能量代谢的测定二、能量代谢的测定( (一一) ) 基本原理基本原理 机体的能量代谢遵循机体的能量代谢遵循 能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 在安静不作外功时,机体物质代谢过程中所在安静不作外功时,机体物质代谢过程中所 释放的能量全部转化为热能。释放的能量全部转化为热能。 测定机体在单位时间内发散的总热量或所消耗测定机体在单位时间内发散的总热量或所消耗的食物量,可测算出整个机体在单位时间内能量的食物量,可测算出整个机体在单位时间内能量代谢的量,即能量代谢率。代谢的量,即能量代谢率。 ( (二)能量代谢的测定方法二)能量代谢的测定方法1.1.直接测热法直接测热法(direct calorimetrydirect calorimetry) ) 将机体安置在一种隔热空间内,直接测定受试者在将机体安置在一种隔热空间内,直接测定受试者在安静状态下,一定时间内发散出来的总热量的方法。安静状态下,一定时间内发散出来的总热量的方法。主要用于研究肥胖和内分泌系统障碍等。主要用于研究肥胖和内分泌系统障碍等。 2.2.间接测热法间接测热法 原理:定比定律原理:定比定律,即反应物的量与生成物的量即反应物的量与生成物的量呈一定比例,测出一定时间内氧化的糖、脂肪和蛋呈一定比例,测出一定时间内氧化的糖、脂肪和蛋白质量,算出它们所释出的热量。白质量,算出它们所释出的热量。 C C6 6H H1212O O6 6+6O+6O2 2=6CO=6CO2 2+6H+6H2 2O+QO+Q 只要测得机体单位时间的只要测得机体单位时间的耗耗O O2 2量量和和COCO2 2产生量产生量,便可计算出产热量,从而计算出能量代谢率。便可计算出产热量,从而计算出能量代谢率。 食物的热价食物的热价 1 1食物在氧化时所释放出来的热量食物在氧化时所释放出来的热量 物理热价物理热价:食物在体外燃烧时释放的热量:食物在体外燃烧时释放的热量 生物热价生物热价:食物在体内氧化时所产生的热量:食物在体内氧化时所产生的热量 糖与脂肪糖与脂肪:物理热价生物热价:物理热价生物热价 蛋蛋 白白 质质:物理热价生物热价:物理热价生物热价 (蛋白在体内不能被彻底氧化,一部分以尿素(蛋白在体内不能被彻底氧化,一部分以尿素 等形式由尿中排泄)等形式由尿中排泄) 食物的氧热价食物的氧热价 某食物氧化时某食物氧化时, ,每消耗每消耗1L1L氧所产生的热量氧所产生的热量与能量代谢测定有关的几个概念与能量代谢测定有关的几个概念 呼吸商呼吸商(RQ)(RQ):一定时间内,机体一定时间内,机体COCO2 2产生量产生量 与耗与耗O O2 2量的比值量的比值 RQRQCOCO2 2产生产生量量/ /耗耗O O2 2量量 由于各种食物在体内氧化时的耗由于各种食物在体内氧化时的耗O O2 2量、量、COCO2 2产生产生量不同,故各种食物的氧热价不同。根据量不同,故各种食物的氧热价不同。根据RQRQ可估计可估计某一段时间内机体氧化各种食物的比例。某一段时间内机体氧化各种食物的比例。RQRQ1.0 1.0 氧化糖;氧化糖; RQRQ0.70 0.70 氧化脂肪氧化脂肪 RQRQ0.820.82一般饮食一般饮食三种营养物质氧化的几种数据三种营养物质氧化的几种数据 物物 质耗氧量质耗氧量 产产COCO2 2量量 物理热价物理热价 生物热价生物热价 氧热价氧热价 呼吸商呼吸商(L/g) (L/g) (KJ/g) (KJ/g) (KJ/g) (R Q)(L/g) (L/g) (KJ/g) (KJ/g) (KJ/g) (R Q) 糖糖 0.83 0.83 17.2 17.20.83 0.83 17.2 17.2 21.1 1.00 21.1 1.00 脂脂 肪肪 2.03 1.43 39.8 39.82.03 1.43 39.8 39.8 19.6 0.71 19.6 0.71 蛋白质蛋白质 0.95 0.76 23.4 18.0 18.9 0.800.95 0.76 23.4 18.0 18.9 0.80 非蛋白呼吸商非蛋白呼吸商(NPRQ)(NPRQ) 一定时间内,机体氧化非蛋白食物时的一定时间内,机体氧化非蛋白食物时的COCO2 2产生量与耗产生量与耗O O2 2量量的比值。的比值。 整体产生整体产生COCO2 2总量分解蛋白产生总量分解蛋白产生COCO2 2量量 NPRQNPRQ 整体耗整体耗O O2 2总量分解蛋白耗总量分解蛋白耗O O2 2量量 分解蛋白产生分解蛋白产生COCO2 2量量= = NPNP6.256.250.76(L)0.76(L) 分解蛋白耗分解蛋白耗O O2 2量量= = NPNP6.256.250.94(L)0.94(L)6.25=6.25=每产生每产生1g1g尿氮尿氮(NP)(NP)需氧化蛋白需氧化蛋白6.25g6.25g0.76(L)=0.76(L)=每氧化每氧化1g1g蛋白的产生蛋白的产生COCO2 2量量0.94(L)=0.94(L)=每氧化每氧化1g1g蛋白的耗蛋白的耗O O2 2量量 间接测热法步骤间接测热法步骤 测定尿氮量,根据尿氮量估算蛋白质氧化的量,计算出测定尿氮量,根据尿氮量估算蛋白质氧化的量,计算出蛋白质食物的产热量蛋白质食物的产热量。 测定一段时间内总的测定一段时间内总的COCO2 2产生量和耗产生量和耗O O2 2量,计算非蛋白量,计算非蛋白部分(糖和脂肪)食物氧化时的部分(糖和脂肪)食物氧化时的COCO2 2产生量和耗产生量和耗O O2 2量,计算出量,计算出NPRQ=NPRQ=非蛋白非蛋白COCO2 2产生量产生量/ /非蛋白耗非蛋白耗O O2 2量,计算出量,计算出非蛋白食物的非蛋白食物的产热量产热量:NPRQNPRQ表查出的氧热价表查出的氧热价非蛋白耗非蛋白耗O O2 2量。量。 计算出计算出总产热量总产热量= =非蛋白食物的产热量非蛋白食物的产热量+ +蛋白食物的产热蛋白食物的产热量。量。举例举例:受试者在标准状态下:受试者在标准状态下2424小时耗小时耗O O2 2量:量:400L400L;COCO2 2产生量:产生量:340L340L;尿氮量:;尿氮量:1212克;计算克;计算2424小时的能小时的能量代谢。量代谢。步骤:步骤:求出蛋白质代谢的耗求出蛋白质代谢的耗O O2 2量、量、COCO2 2产生量和产热量产生量和产热量 蛋白质氧化量蛋白质氧化量=12=126.25=75g6.25=75g 产热量产热量=18kJ/g=18kJ/g75=1350kJ75=1350kJ 耗氧量耗氧量=0.95=0.9575=71.25L75=71.25L COCO2 2产生量产生量=0.76=0.7675=57L75=57L非蛋白代谢非蛋白代谢 耗氧量耗氧量=400L=400L71.25L=328.75L71.25L=328.75L CO CO2 2产生量产生量=340L=340L57L=283L57L=283L NPRQ=283L NPRQ=283L328.75L=0.86328.75L=0.86计算非蛋白代谢的产热量计算非蛋白代谢的产热量 查表查表7 72 NPRQ=0.862 NPRQ=0.86时,氧热价为时,氧热价为20.41kJ/L20.41kJ/L 非蛋白代谢的产热量非蛋白代谢的产热量=328.75L=328.75L20.41kJ/L=6709.79kJ20.41kJ/L=6709.79kJ计算计算24h24h产热量产热量 24h24h产热量产热量=1350kJ+6706.5kJ=8059.79kJ=1350kJ+6706.5kJ=8059.79kJ 两种简化方法两种简化方法忽略蛋白质物质的氧化量,测定一段时间内总忽略蛋白质物质的氧化量,测定一段时间内总的的COCO2 2产生量和耗产生量和耗O O2 2量,将求出的呼吸商视为非蛋量,将求出的呼吸商视为非蛋白呼吸商,查表取得相应的氧热价,计算出产热白呼吸商,查表取得相应的氧热价,计算出产热量。量。测定一定时间内的耗测定一定时间内的耗O O2 2量,将混合膳食的量,将混合膳食的RQRQ定为定为0.820.82,氧热价,氧热价=20.20kJ/L=20.20kJ/L,能量代谢,能量代谢= = 耗耗O O2 2量量氧热价。氧热价。1 1)闭合式测定法:闭合式测定法:利用代谢率测定器进行测定的利用代谢率测定器进行测定的一种方法。一种方法。(4 4)测定耗)测定耗O O2 2量和量和COCO2 2产生量的方法产生量的方法 是在机体呼吸空气的条件是在机体呼吸空气的条件下,测定耗下,测定耗O O2 2量和量和COCO2 2产生量产生量的方法。收集受试者一定时的方法。收集受试者一定时间内的呼出气,通过气量计间内的呼出气,通过气量计测出的气量并分析呼出气中测出的气量并分析呼出气中O O2 2量和量和COCO2 2的容积百分比。这的容积百分比。这种方法适用于劳动、运动等种方法适用于劳动、运动等情况下的能量测定。情况下的能量测定。 2 2)开放式测定法(气体分析法):)开放式测定法(气体分析法):根据吸入气和呼出气中根据吸入气和呼出气中O O2 2量和量和COCO2 2的容积百分比的差值,的容积百分比的差值,计算出单位时间的耗计算出单位时间的耗O O2 2量和量和COCO2 2产生量。产生量。3.3.双标记水法双标记水法 受试者保持在安静状态,不做外功的条件下受试者保持在安静状态,不做外功的条件下(自由活动状态)进行的,给予受试者一定量的氘(自由活动状态)进行的,给予受试者一定量的氘(2 2H)H)和和1818氧(氧(1818O O)标记水,在一定时间内(通常)标记水,在一定时间内(通常为为1010天)间断采集尿液,测定天)间断采集尿液,测定2 2H H和和1818O O代谢率。代谢率。三、影响能量代谢的主要因素三、影响能量代谢的主要因素(一)(一)肌肉活动肌肉活动最显著最显著 (二)(二)精神活动精神活动烦恼、恐惧或情绪激动烦恼、恐惧或情绪激动表表7-3 7-3 劳动和运动时的能量代谢率劳动和运动时的能量代谢率 状态状态 产热量产热量(KJ/m2.min) ) 躺卧躺卧 2.732.73开会开会 3.403.40擦窗子擦窗子 8.308.30洗衣洗衣 9.899.89扫地扫地 11.3711.37打排球打排球 17.5017.50打篮球打篮球 24.2224.22踢足球踢足球 24.9824.98持重机枪跃进持重机枪跃进 42.3942.39(三)(三)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 定义:进餐后一段时间内,虽然在安静状态,机体定义:进餐后一段时间内,虽然在安静状态,机体的产热量比进餐前高,食物刺激机体额外消耗能量,的产热量比进餐前高,食物刺激机体额外消耗能量,增加产热量。增加产热量。 蛋白质蛋白质(30%)(30%)糖糖(6%)(6%)脂肪脂肪(4%)(4%) 混合食物混合食物(10%)(10%) 机制:可能与肝脏处理营养物代谢有关机制:可能与肝脏处理营养物代谢有关 配餐时必须补充配餐时必须补充(四)(四)环境温度环境温度 20203030时,代谢率较为稳定。时,代谢率较为稳定。 T20T30T30能量代谢率能量代谢率 (化学反应速度(化学反应速度,呼吸、循环,呼吸、循环和发汗)和发汗)四、基础代谢四、基础代谢 (basal metabolism)基础代谢基础代谢基础状态下的能量代谢基础状态下的能量代谢基础状态基础状态 人体处在清醒而又非常安静,不受肌肉活动、人体处在清醒而又非常安静,不受肌肉活动、精神紧张、食物及环境温度等因素影响时的状精神紧张、食物及环境温度等因素影响时的状态。态。基础代谢率基础代谢率 (BMR) 在基础状态下单位时间内的能量代谢。在基础状态下单位时间内的能量代谢。 是评价机体能量代谢水平的指标。是评价机体能量代谢水平的指标。 1.1.BMR正常值:正常值:1520病理性变化病理性变化 2.2.影响影响BMR的因素的因素(1 1)体表面积)体表面积 成正比成正比(2 2)性别、年龄)性别、年龄 女性的基础代谢率略低于男性女性的基础代谢率略低于男性; ;婴儿期婴儿期BMRBMR最高,以后随着最高,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降低。年龄的增长而逐渐降低。 (3 3)甲状腺功能)甲状腺功能 甲状腺素的增多即可引起基础代谢率的升高:甲亢时,甲状腺素的增多即可引起基础代谢率的升高:甲亢时,BMRBMR增高增高25258080;甲低时,;甲低时,BMRBMR降低降低20204040。(4 4)体温)体温 每升高每升高11,BMRBMR升高升高1313。国人正常的基础代谢率平均值(国人正常的基础代谢率平均值(KJ/mKJ/m2 2h h)一、体温一、体温 (body temperature)体温体温:指机体核心部分的平均温度,即核心温度:指机体核心部分的平均温度,即核心温度。体温的相对恒定是机体新陈代谢和一切生体温的相对恒定是机体新陈代谢和一切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需条件。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需条件。第二节第二节 体温及其调节体温及其调节 T T 2222心跳停止;心跳停止; T T 4343酶变性酶变性死亡死亡; ; T = 27 T = 27低温麻醉。低温麻醉。如:如:(一)(一) 体壳温度和体核温度体壳温度和体核温度 1.1.体壳温度体壳温度 低于体核温度,由外向内存在着温度梯低于体核温度,由外向内存在着温度梯 度,且易受环境温度的影响。度,且易受环境温度的影响。 2.2.体核温度体核温度 (1 1)直肠温度:)直肠温度:36.937.9 (2 2)口腔温度:口腔温度:36.737.7 (3 3)腋窝温度:腋窝温度:36.037.4(二)体温的(二)体温的正常正常变动变动1.1.体温的昼夜变化日节律体温的昼夜变化日节律 清晨清晨2-62-6时低,午后时低,午后1-61-6时高,幅度时高,幅度1 1 2.性别的影响:女男:性别的影响:女男:0.33.年龄的影响年龄的影响4.肌肉活动的影响肌肉活动的影响二、机体的产热与散热二、机体的产热与散热( (一一) )产热过程产热过程 1.1.主要产热器官主要产热器官 战栗产热:在寒冷环境中骨骼肌发生不随战栗产热:在寒冷环境中骨骼肌发生不随 意的节律性收缩。意的节律性收缩。 特点:屈肌和伸肌同时收缩,不做外功,能量特点:屈肌和伸肌同时收缩,不做外功,能量 全部转化为热量。全部转化为热量。 非战栗(非战栗(代谢代谢)产热产热:通过提高组织代谢率来:通过提高组织代谢率来 增加产热的形式。增加产热的形式。 新生儿的褐色脂肪组织的代谢产热最强。新生儿的褐色脂肪组织的代谢产热最强。2. 2. 产热的形式产热的形式3.3.产热活动的调节产热活动的调节 (1 1)体液调节)体液调节 暴露于寒冷环境数周暴露于寒冷环境数周 甲状腺活动甲状腺活动 T3、T4 代谢率代谢率2030 产热量产热量 特点:作用缓慢特点:作用缓慢 持续时间长持续时间长 (2 2)神经调节)神经调节 寒冷刺激寒冷刺激 下丘脑寒战中枢下丘脑寒战中枢 交感交感N 前角运动前角运动N元元 肾上腺髓质肾上腺髓质 寒战寒战 NENE、E E 产热量产热量 特点:作用迅速特点:作用迅速 维持时间短维持时间短1 1. 散热部位散热部位主:皮肤主:皮肤与外界接触与外界接触面积大面积大 血流丰富血流丰富 有汗腺有汗腺 次:呼吸、泌尿、消化次:呼吸、泌尿、消化2.2.散热的方式散热的方式 外界气温人体表层温度外界气温人体表层温度 主要通过主要通过: : 辐射、传导和对流方式散热辐射、传导和对流方式散热 外界温度或人体表层温度,外界温度或人体表层温度, 主要通过主要通过: : 蒸发散热蒸发散热 ( (二二) )散热过程散热过程 人体以热射线的形式将体热传给外界较冷物体人体以热射线的形式将体热传给外界较冷物体的散热方式。的散热方式。 辐射散热量的多少主要取决于皮肤与环境温度之辐射散热量的多少主要取决于皮肤与环境温度之间的温度差,还取决于机体的有效散热面积。间的温度差,还取决于机体的有效散热面积。辐射辐射(radiation)散热散热 机机体的热量直接传给与之接触的温度较低物体体的热量直接传给与之接触的温度较低物体的散热方式。的散热方式。 发散的热量取决于发散的热量取决于传导传导(conduction)散热散热皮肤与接触物体的温度差皮肤与接触物体的温度差皮肤与接触物体的接触面积皮肤与接触物体的接触面积与皮肤接触物体的导热性与皮肤接触物体的导热性 通过气体流动进行热量交换的散热方式。通过气体流动进行热量交换的散热方式。 是传导散热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传导散热的一种特殊形式。 散失热量的多少取决于皮肤与周围环境之间的温散失热量的多少取决于皮肤与周围环境之间的温度差、机体的有效散热面积以及风速的大小。度差、机体的有效散热面积以及风速的大小。 对流对流(convection)散热散热蒸发蒸发(evaporation)散热散热 水分从体表汽化时吸收热量而散发体热的散热水分从体表汽化时吸收热量而散发体热的散热方式。方式。 当环境温度等于或高于皮肤温度时,蒸发将成当环境温度等于或高于皮肤温度时,蒸发将成为唯一有效的散热形式。为唯一有效的散热形式。 1 1)不感蒸发不感蒸发(insensible perspiration) 体液的水分从皮肤和黏膜表面不断渗出而被汽体液的水分从皮肤和黏膜表面不断渗出而被汽化的散热形式。化的散热形式。 不感蒸发是持续进行的。人体不感蒸发量约不感蒸发是持续进行的。人体不感蒸发量约1000ml/24h(皮肤约占(皮肤约占2/3,肺占,肺占1/3)。)。 临床上给病人补液时应考虑到由不感蒸发临床上给病人补液时应考虑到由不感蒸发 丢失的体液量。丢失的体液量。2 2)发汗)发汗(sweating) 是汗腺主动分泌汗液的过程,又称可感蒸发。是汗腺主动分泌汗液的过程,又称可感蒸发。汗液蒸发可带走大量体热。汗液蒸发可带走大量体热。 汗腺汗腺小汗腺:全身皮肤小汗腺:全身皮肤大汗腺:腋窝和阴部大汗腺:腋窝和阴部汗腺主要受汗腺主要受交感胆碱能交感胆碱能纤维支配纤维支配温热性发汗温热性发汗,主,主要参与体温调节;要参与体温调节;有些汗腺受肾上腺能纤维支配有些汗腺受肾上腺能纤维支配精神性发汗精神性发汗。汗汗 液液排出的汗液为排出的汗液为低渗低渗大量出汗可造成大量出汗可造成高渗性脱水高渗性脱水水分:水分:9999固体:固体: 大部大部分为分为 NaCl 皮肤血流量对散热的调节:机体可通过交感皮肤血流量对散热的调节:机体可通过交感N调控皮肤血管的口径调控皮肤血管的口径改变其血流量改变其血流量改变皮肤温改变皮肤温度度影响辐射、传导和对流等散热方式的散热量。影响辐射、传导和对流等散热方式的散热量。3.3.循环系统在散热中的作用循环系统在散热中的作用三、体温调节三、体温调节(thermoregulation) 人体体温的相对恒定有赖于自主神经性体温人体体温的相对恒定有赖于自主神经性体温调节和行为性体温调节的功能活动。调节和行为性体温调节的功能活动。 ( (一一) )温度感受器温度感受器( (temperature receptor) ) 1. 1.外周温度感受器外周温度感受器 分布:皮肤、黏膜和内脏分布:皮肤、黏膜和内脏 分类:分类: 局部温度局部温度冷感受器冷感受器()() 局部温度局部温度热感受器热感受器()()类型:类型:分类:分类:局部组织温度局部组织温度热敏神经元热敏神经元(+ +) 局部组织温度局部组织温度冷敏神经元冷敏神经元(+ +) 分布分布 视前区视前区- -下丘脑前部(下丘脑前部(PO/AH ):热敏):热敏N元元 脑干网状结构和下丘脑的弓状核:冷敏脑干网状结构和下丘脑的弓状核:冷敏N元元 2.2.中枢温度感受器中枢温度感受器 1. 1. 体温体温调节中枢调节中枢的部位的部位体温调节的基本中枢在下丘脑。体温调节的基本中枢在下丘脑。PO/AH是体温调节中枢整合机构的中心部位。是体温调节中枢整合机构的中心部位。 2. 2.体温调定点学说体温调定点学说 PO/AH中中的温敏的温敏N N元可能起着元可能起着“调定点调定点”的的作用;作用;“调定点调定点”所规定的温度值决定着体温所规定的温度值决定着体温的高低。的高低。( (二二) )体温调节中枢体温调节中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压缩资料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