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效办主任谈机关绩效考评和管理的沟通问题及对策机关人员绩效考核

上传人:Wo****A 文档编号:50469980 上传时间:2022-01-2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绩效办主任谈机关绩效考评和管理的沟通问题及对策机关人员绩效考核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绩效办主任谈机关绩效考评和管理的沟通问题及对策机关人员绩效考核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绩效办主任谈机关绩效考评和管理的沟通问题及对策机关人员绩效考核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绩效办主任谈机关绩效考评和管理的沟通问题及对策:机关人员绩效考核绩效办主任谈机关绩效考评和管理的沟通问题及对策 一、前言绩效沟通是绩效考评和管理的核心,关系到绩效考评和管理能否达到预期目的的关键因素。绩效沟通是指将某些相关的绩效信息传递给机关工作人员、公众、媒体等,以得到他们相应的反映和考评,在双方的互动过程中,使绩效指标得到更好的贯彻和执行,更好的提高机关的绩效。如今,机关绩效考评和管理中普遍存在着将绩效管理简单的等同于绩效考评而忽视绩效沟通的现状,这在相当的程度上影响着机关绩效结果的应用和绩效状况的改进。绩效考评和管理重要的目的是通过绩效体系和考评机制,把机关工作的客观情况具体地在机关和社会公众之间进行有效沟通,协调利益,促进了解,发扬优点,改进不足,更好地推动下一步工作。二、机关绩效考评和管理不同阶段沟通的重要性机关绩效考评和管理的沟通贯穿于机关绩效的始终,一个绩效考评和管理的过程,就是一项工作沟通的过程。它包括制定绩效指标阶段的沟通、执行绩效指标阶段的沟通、进行绩效考评阶段的沟通、绩效结果运用阶段的沟通。在不同阶段,绩效考评和管理的内容、作用不同。(一)制定绩效指标阶段沟通的作用制定机关绩效指标就是绩效组织机构、机关、社会公众在沟通的基础上共同协商,对机关的绩效指标达成一致,形成契约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绩效组织机构要向机关、社会公众解释绩效指标任务,机关和社会公众要向绩效组织机构表达自己对绩效指标任务的理解和认识。这样畅通绩效沟通渠道,能确保绩效指标制定的科学性、客观性和民主性。在制定指标过程中,可采用政府网站、新闻发布会、研讨会的形式,广泛听取机关、社会公众的意见和建议。这样既保证机关绩效指标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要求,又保证机关绩效指标科学合理,避免制定的绩效指标不符合实际。绩效指标是考核和考评机关的依据和参考,在制定绩效指标的时候,应考虑到与政策的具体“执行者”进行沟通,制定的指标要与机关的胜任特征相匹配,使绩效的指标既有一定的可行性,又有一定的挑战性。通过沟通,让各机关单位对绩效指标有更深的理解,并全力配合和支持,促进工作的顺利开展。(二)执行绩效指标阶段沟通的作用在绩效指标的执行阶段,绩效沟通能够扫除各种主观方面的障碍,保证绩效指标得到更好的贯彻和实施,具有很大的作用:第一,可以对绩效指标进行调整,使之更加符合工作变化的需要,从而保证机关工作的动态和有效性;第二,可以对绩效指标的执行情况进行阶段性的检查和监督,进行相应的障碍分析p ,找到执行阶段中出现的问题与偏差,分析p 执行中产生误差的原因,找到解决问题的措施,促进绩效指标在下一个阶段的顺利执行;第三,可以促进机关和社会公众之间相互了解。通过沟通,社会公众可以及时了解到机关在执行绩效指标过程中的有关信息,如工作进展情况、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采取的措施。同时,机关也及时、准确了解到社会公众的利益诉求,及时调整行政决策,推动工作有序健康开展。(三)进行绩效考评阶段沟通的作用绩效考评中,绩效沟通主要在绩效考评者和机关之间进行,绩效沟通能保证考评指标的设计更科学、更完善、更具可行性,考评结果更公平和合理。绩效考评是上级部门全面考评机关工作,并把考评信息反馈给机关。在信息反馈、意见交流中使机关认识到自身在完成工作中的优势与缺点,根据考评信息反馈发现差距,改进工作方法。而传统的绩效考评割裂了考评者和被考评者的关系,没有真正的认识到绩效考评的主、客体之间的关系,缺少相应的交流与沟通。绩效考评阶段的沟通有着关键性的作用,可以这么说,“没有良好和有效的绩效沟通,绩效考评就没有什么存在的意义,只有在实现了绩效的沟通,进行了信息的反馈,绩效考评才能体现其价值”。绩效考评阶段的沟通,可以增加机关绩效考评过程的透明度,最客观地、最大限度地发现机关工作的亮点和不足,减少绩效考评者和机关之间的误解,得出公正的考评结果。(四)绩效结果运用阶段沟通的作用绩效管理的真正意义在于通过绩效考评的方式实现机关绩效水平全面提升的目的。因此,绩效结果要与机关的评先评优、年度考核、选拔任用和奖惩相结合,充分运用绩效结果,发挥好“绩效诊断”的作用。机关绩效结果应公开化、透明化,让绩效结果的运用公平、公正,塑造机关的良好形象,增强政府的凝聚力和群众的向心力。绩效结果运用阶段的沟通,使机关能发现工作中存在的差距和问题,结合实际制定整改工作措施并切实整改,把工作压力转化为工作动力,把被动局面开创为推进下一步工作的新局面,通过激励机关积极性,更好地推进下一个绩效计划、任务的管理执行,营造良好的行政氛围。三、机关绩效考评和管理沟通不畅的主要原因(一)绩效组织机构重视不够绩效沟通主要在绩效考评的主体和客体之间进行,沟通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保证考评指标的设计更科学、更具可操作性,考评结果更公平、公正。传统的绩效考评和管理往往简单地等同于机关绩效考评,而机关绩效考评大多只是注重考评的最终结果,并单纯地运用于衡量、评判部门的工作实绩。绩效组织机构忽略了对机关绩效指标任务执行过程的控制和督导,对机关、考评者和公众之间的沟通工作重视不够。(二)社会力量参与薄弱当前绩效考评主要采用察访核验的方式。这种考评方式绝大多数是上级对下级的考评、同行之间的考评,其主要特征是政府自己考评自己,扮演着运动员和裁判员的双重角色。由于缺乏社会团体、人民群众的参与、监督和评判,因此无法对机关绩效工作形成有效的制衡和监督;社会成员参与考评的比例小,社会舆论对绩效考评的监督流于形式,不能发挥应有的影响与作用。(三)绩效考评制度不健全制度是否健全直接影响社会公众参与的热情。如今,还没有机关绩效考评的法律法规,关于规范参与行为、畅通参与渠道、保证参与实施的制度不够健全,影响机关与社会公众的互相沟通,造成机关不了解社会公众真正的期望与需求,社会公众也不理解机关的政策和行为,使得机关与社会公众之间存在一定的隔阂。在这样的状况下政府虽然鼓励社会公众参与绩效考评工作,但是由于参与的形式、方法、渠道和手段等都没有具体的规定,无法保证社会公众的有效参与。同时,社会公众参与绩效考评的人员有限、考评分值占的权重低,对考评结果影响较小,产生的社会作用不大,挫伤了社会公众参与的积极性。四、改进机关绩效考评和管理沟通的意见和建议(一)营造沟通环境一个社会的开放程度越高,公众对政治生活的参与性就越强,机关与社会公众的沟通就越充分。因此,政府要让渡一部分权力给社会,培育多元化的社会活动主体。同时,加大宣传力度,扩宽社会知晓面,让社会公众有机会、有途径去了解并参与绩效考评,营造多元化社会活动主体参与的环境。(二)建立沟通机制1.建立法律法规。建立机关绩效考评和管理的法律法规,为机关绩效考评提供政策法律依据,强化机关绩效考评主体的权力,维护机关绩效考评的权威,以确保绩效考评的顺利实施。同时,让社会公众掌握政务信息、行政程序信息,以利于机关与社会公众的沟通,保障社会公众参与的可行性。2.建立新闻发布制度。利用新闻发布的方式答复或告之与广大社会公众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公共事务,如工程、交通、医疗、住房等内容,增加机关工作透明度,增强机关公信力,解除社会公众的疑虑,争取社会公众的支持,让社会公众积极参与机关绩效管理。3.建立播听制度。利用网络、新闻媒体广泛向社会公众传播信息,把政府行政决策方面的信息向社会公众播报,让政府的行政决策在社会公众的监督、参与下运行。同时,广泛地从社会收集信息,听取社会公众反映,吸纳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执行符合社会公众利益的行政决策。(三)畅通沟通渠道建立机关与群众之间、上级与下级之间、考评主体与考评对象之间的沟通渠道,以提高绩考评和效管理工作的透明度,从而实现绩效考评的高效率。1.搭建考评信息互动平台。通过网络,搭建与社会公众互动平台,既面向社会及时、准确地传递有关政策、咨询、服务等信息,公布各类公共服务的内容、程序、办事方法;又利用网络收集、统计、反馈社会公众的各类信息、意见和建议,达到了解民意、体察民情、集中民智的目的,同时让人民群众享有更多的知情权、参政权、监督权。2.发挥新闻媒体作用。第一,导向作用。利用新闻媒体对绩效考评工作的开展过程进行宣传报道,广泛听取机关、社会公众的意见和建议,为绩效考评工作建设予以正确的舆论导向。第二,监督作用。当绩效指标执行出现偏差现象时,通过的及时介入,可以引起公众的关注和监管机关的重视,收到监督之效。第三,通报作用。在绩效考评阶段,向机关、社会公众及时公布绩效考评结果,让机关认识到自身在完成工作中的优势与缺点。同时让公众知情、参与,让结果公开、透明,让考评结果令人信服。3.采取灵活的沟通方式。第一,书面报告,采用月报、季报、年报等书面报告的形式对绩效工作进行反映和交流。第二,正式面谈,交流双方就绩效考评和管理的问题进行开放、坦诚的谈话和交流。第三,电话沟通,开通热线电话,畅通考评组织机构、考评者和社会公众之间的沟通渠道。第四,定期召开会议,通过召开分析p 会、恳谈会和反馈会,实现绩效信息共享,增进双方的了解,促进工作顺利开展。第 8 页 共 8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