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柱的体积教案说课稿评课稿(共9页)

上传人:春*** 文档编号:49081938 上传时间:2022-01-1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圆柱的体积教案说课稿评课稿(共9页)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圆柱的体积教案说课稿评课稿(共9页)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圆柱的体积教案说课稿评课稿(共9页)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 圆柱的体积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2.能够初步地学会运用体积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3.进一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1.理解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2.能够初步地学会运用体积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理解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教学过程:活动一:复习旧知。1.什么是体积?(指名说)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2.长方体的体积该怎样计算?归纳到底面积乘高上来)3.圆的面积怎样计算?4. 圆是把圆面积转化成近似的长方形面积进行计算的。的面积是怎样推倒得来的?活动二:经历圆柱体积的推导过程,得出公式。1.计算圆的面积时,是把圆面积转化成我们学过的长方形进行计算的,能不能把圆柱转化成我们学过的立体图形来计算它的体积?启发学生思考。2.把圆柱的底面分成许多相等的扇形(16等分),然后把圆柱沿高切开,可能会拼成怎样的图形?教师演示。引导学生进行观察。3.思考:1)圆柱切开后可以拼成一个什么形体?2)通过实验你发现了什么?小组讨论:实验前后,什么变了?什么没变?讨论后,整理出来,再进行汇报。拼成的近似长方体体积大小没变,形状变了。拼成的近似长方体和圆柱相比,底面形状变了,由圆变成了近似长方形,而底面的面积大小没有发生变化。近似长方形的高就是圆柱的高,没有变化。4.根据圆面积的推导公式进行猜想:说说你猜想的结果。如果把圆柱体32等份,64等份,128等份拼成的长方体的形状怎么样?生;平均分的分数越多,拼起来的形体越近似于长方体。2.通过以上的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师:平均分的分数越多,每分扇形的底面就越小,弧就越短,拼成的长方体的长就越近似于一条线段,这样整个形体就越近似于长方体。3.推导圆柱体积公式。小组讨论:怎样计算圆柱的体积?学生汇报讨论结果。长方体的体积可以用底面积乘高来计算,而在推导过程中,长方体的底面积就是圆柱的底面积,高就是圆柱的高,所以圆柱的体积也可以用底面积乘高来计算。师:圆柱的体积怎样计算?用字母公式,怎样表示?板书:V=Sh4.算一算:已知一根柱子的底面半径为0.4米,高为5米。你能算出它的体积吗?要求这根柱子的体积,要先求什么?请你先求底面积,再求体积,自己试计算。请生板演。活动三:试一试。1. 一个圆柱形水桶,从桶内量得底面直径是3分米,高是4分米,这个水桶的容积是多少升?正确理解题意,自己完成。说明:求水桶的容积,就是求水桶的体积。想一想先求什么?2. 一根圆柱形铁棒,底面周长是12.56厘米,长是100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先求底面半径再求底面积,最后求体积。已知底面周长对解决问题有什么帮助吗?必须先求出什么? 作业:指导丛书 圆柱的体积说课稿一、 把握教材,目标定位圆柱的体积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圆柱体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圆柱体的特征,让学生比较深入地研究立体几何图形,是学生发展空间观念的又一次飞跃。圆柱体是基本的立体几何图形,通过学习,可以培养学生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为下一步学习“圆锥的体积”打下基础。根据本节课的性质特点和六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空间观念还比较薄弱的特点,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1、知识与能力:通过推导圆柱体积公式的过程,向学生渗透转化思想,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判断、推理的能力和迁移能力。2、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情境和实践活动,理解圆柱体积的含义。探索并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圆柱的体积,并会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悟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由于圆柱体积计算是圆锥体积计算的基础,因此圆柱体积和应用是本节课教学重点。其中,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比较复杂,需要用转化的方法来推导,推导过程要有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因此,推导圆柱体积公式的过程是本节课的难点。二、 把握学情,选择教法(一)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较丰富的生活经验,这些感性经验是他们进一步学习的基础,本节课的学习过程正是让学生的感性经验上升到理性经验的过程,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在这一过程中,能使学生体会到认识事物和归纳事物特征的方法,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认识世界。(二)、选择教法,实践课题: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联系现实生活,使学生从中获得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我紧密结合自己的课题“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能力与学生数学素养的策略研究”、“在数学课上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教学实践,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小组合作及应用数学意识。因此,在本节课中,我认为运用活动教学形态,多媒体演示形态,采取“引导合作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学习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突破本课的难点。三、 教学策略的选择。 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小学生思维的发展是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因此,按小学认知规律从“具体感知形成表象进行抽象”的过程,我打算主要采用观察发现法、实验法,以及分组讨论、合作学习等形式,并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让学生在观察、感知各种实物的基础上,动手操作,分组讨论、合作学习,教师恰当点拨,适时引导等方法及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实验得出结论,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圆柱的体积说课稿 一、说教材。1、教学内容: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第19-20页圆柱的体积。内容包括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和运用公式计算它的体积。2、本节课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圆柱和圆锥这一单元是小学阶段学习几何形体知识的最后部分,是几何知识的综合运用。圆柱的体积是在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圆的面积计算”、“圆柱的认识”等相关知识的基础上教学的,学生在五年级已经学习了体积的概念,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和公式,本课引导学生探究圆柱的体积计算方法和公式。学好这部分知识,为下一步学习圆锥打下基础。3、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我分别从知识、能力、情感与态度三方面拟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合理猜想、实验验证的过程,推导出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理解并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正确计算圆柱的体积并能灵活运动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解决生活中的问题。(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推理的能力。(3)情感与态度目标:体会数学与生活紧密相连,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同时提高学习数学的自信心。4、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是掌握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学会计算圆柱的体积。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比较复杂,需要用转化的方法来考虑,推导过程要有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因此,圆柱的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是本节课的难点。二、说教法。1、充分利用直观教具结合课件演示,师生互动,通过演示操作,帮助学生找出两种几何形体转化前后的关系。2、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明确圆柱的体积大小与它的底面积和高有关。3、运用知识迁移的规律,启发引导,层层深入促进学生在积极的思维中获得新知识。三、说学法。在学法方面,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知识的产生和应用,感受数学就在我们生活当中,通过学生的独立操作,合理猜想,仔细观察,实验验证,集体讨论,交流总结,逐步推导出圆柱的体积计算方法,概括出计算公式。在这些教学活动中,着重以引导学生运用自主探究、合作探究两种学习方式交替学习,让他们真正以课堂主体的身份参与全程。四、说教学过程。根据六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特点,针对教学目标,把握重点,突破难点,我设计了以下的教学思路:在情境中猜想在实验中感悟在实践中发展。1、在情境中猜想:我创设了这样一个生活情境:老师有一个近似圆柱的杯子,我把杯子装满水,然后向学生提出问题:水杯中的水是什么形状?你能用你以前学过的知识计算出这些水的体积吗?这样的设计把枯燥的数学问题变为生活现实。学生在解决新问题时,马上调动已学的知识,培养了学生的转化思想,即把杯子的水倒进长方体内,把圆柱的体积这个暂时未知的问题转化成已经掌握的长方体的体积进行解决。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能会猜想到:圆柱的体积可能等于底面积乘高。这不仅起到复习旧知识的作用,而且训练了学生的数学思维。然后进一步提出问题:我们可以把圆柱形的水的体积转化成长方体或者正方体。那像圆柱形的柱子、压路机的轮子的体积,也能用这个方法求解吗?圆柱的体积有没有像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一样有计算公式呢?从而揭示课题并板书圆柱的体积。2、在实验中感悟:探索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根据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进行知识迁移,把圆柱平均分成若干份后,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长方体越像。【学生在观察、在实验中发现:圆柱转化成了长方体,原来圆柱的底面等于长方体的底面,原来圆柱的高等于长方体的高, V长方体=Sh,因此V圆柱=Sh。此环节是本课的教学重点,我将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全程参与实验,自己动手操作,反复观察与思考,利用圆柱的体积推导学具结合课件展示,说明变化前后圆柱和长方体的联系,提出问题,最后引导学生概括实验的结果:V圆柱=Sh 】接着,利用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进行练习:课本第20页“做一做”。一根圆柱形木料,底面积为75cm2,长90cm。它的体积是多少?3、在实践中发展:回应前面的情境,设计水杯问题。我将利用轻松的谈话引出有趣的数学问题:讲了一节课,老师口渴了,我先喝一点水。老师的喝水动作引起了学生的注意,从而引出以下的问题:一杯水喝去了一部分,你能求出剩下的水的体积吗?9厘米4厘米 S=12.56平方厘米 接着进行拓展练习: (1)我会填底面积(m)高(m)圆柱的体积(m)1289.60.8324.61.60.8(2)我是小判官。1、圆柱、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都可以用底面积乘以高的方法来计算。 ( ) 2、圆柱的底面积扩大3倍,体积也扩大3倍 。 ( )3、一个长方体与一个圆柱,底面积相等,高也相等,那么它们的体积也相等。 ( )4、两个圆柱的侧面积相等,体积也一定相等。 ( ) 5、一个圆柱形的水桶能装水15升,我们就说水桶的体积是15立方分米。 ( )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进一步得到升华。然后进行课堂小结,理清思路,巩固圆柱的体积计算方法。板书设计,以简明扼要为特点,凸现出猜想验证归纳的数学学习过程,重点板书: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V=Sh。以上教学过程,主要体现如下设计理念:情境生活化:通过情境的创设,以求圆柱的体积为主线,在学生熟悉喜爱的生活情境中探索数学问题。学习自主化: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仔细观察,说一说,辨一辨,突破教学的重难点。为凸现这一学习过程,应给予学生更多的空间,学生在相互的碰撞和交流中发现圆柱的体积计算方法同时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师生都在猜想、验证、感悟、发展中得到提高。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圆柱的体积,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模式、教学设计、板书设计、课堂评价以及资源开发等七个方面来介绍我的构思和见解。一、教材分析:圆柱的体积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的一节内容,在教材的19-20页,这一单元是小学阶段图形与几何领域的最后一部分内容,知识的综合性和对学生的能力要求都比较高。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圆柱和圆锥的认识,圆柱的表面积,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圆柱和圆锥是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几何体,教学这一本分内容,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概念,为进一步应用几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圆的有关知识的基础上编排的,是小学阶段学习几何知识的最后一部分内容。教材在这一节中安排了两个例题:例5教学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例6是利用圆柱体积计算解决问题。 (1) 例5,渗透了转化的思想。首先从回顾旧知(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入手,引出圆柱体积的计算问题,并提出圆柱能否转化成已学过的立体图形来计算体积。接着通过教具演示图说明把圆柱的底面分成若干个相等的扇形,把圆柱切开,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在这个教学环节中,可以把多媒体和直观演示相结合引导学生观察和推理,得出这个长方体的底面积等于圆柱的底面积S,高就是圆柱的高h,并由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得出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为VSh。 (2)例6之前,安排了已知圆柱底面半径r和高h,将圆柱体积计算公式VSh改写为V=rh 的内容。例6,创设了一个生活化的问题情境“这个杯子能不能装下这袋牛奶?”解决这个问题,先要计算杯子的容积,使学生明白圆柱形容器容积的计算方法,跟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相同,可直接利用Vrh计算。二、学情分析(1)在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时,学生已经初步理解了体积和容积的含义,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六年级上册又学习了圆面积的计算方法,这些知识都为学习圆柱体积打下基础,特别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底面积高”对探索圆柱的体积计算方法有正迁移作用。(2)圆柱与圆锥都是基本的几何形体,也是生产、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几何形体,生活中学生也会遇到一个圆柱形油桶可以装多少油?圆柱形杯子能盛多少水?等关于计算容积的问题。这些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课标对这部分知识的要求非常明确,要求学生能理解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并能运用公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依据课标要求和教材分,确定一下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目标:1、通过学生自主探索,正确理解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并能应用公式解答一些实际问题。2、在充分展示体积公式推导过程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归纳推理能力和自学能力。教学重点: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应用教学难点: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三、说教学模式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了“探索式教学法”、“实验操作法”等。从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认识规律出发,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化解难点,扫清学生认知上的思维障碍,在实施教学过程中,主要体现以下几个特点:1 直观演示,操作发现教师充分利用直观教具演示,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再让学生动手操作讨论,使学生在丰富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在老师的指导下,推导出圆柱体积计算的公式。2 巧设疑问,体现两“主”教师通过设疑,指明观察方向,营造探究新知识的氛围,在引导学生归纳推理等方面充分发挥了其主导作用,有目的、有计划、有层次地启迪学生的思维,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全过程,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3 运用迁移,深化提高运用知识的迁移规律,培养学生利用旧知学习新知的能力,从而使学生主动学习,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四、教学设计 根据教材特点,学生的认知过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求知欲望,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完成从演示观察操作比较归纳推理的认识过程,让知识在观察、操作、比较中内化,实现由感性到理性,由具体到抽象,这种教学方法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助于突破难点,化解难点。对本节课的教学,我们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一)复习铺垫通过复习体积概念及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为后面推导圆柱体体积计算公式做铺垫。(二)情境导入通过呈现生活中圆柱体的水、橡皮泥到身边较大圆柱体的体积问题,让孩子们联想到统一办法或公式,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解疑兴趣,点燃学生探索的热情。(3) 立体演示,探求新知。 1. 教学第19页例5,推到圆柱体积公式 由复习圆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入手,实现知识的迁移,提出问题并启发学生思考:(1)你可否把圆柱转化成已学过的立体图形?(2)你想转化成什么?学生利用圆柱体切割教具亲自动手实践,并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形象生动地展示“分成的扇形越多,拼成的立体图形就越接近于长方体”,同时引导学生观察转化前后两种几何形体之间的内在联系,圆柱的底面与长方体的底面有什么关系?圆柱的高与长方体的高又有什么关系?推导出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用字母表示V=Sh。使转化思想和极限思想得到应有的体现,同时也渗透了以直代曲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又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2. 讲解20页例6。(1)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杯子要怎样才能装下牛奶?问杯子能否装下牛奶是什么意思? 实际是要做什么? 题目已知什么,要求什么? 要求杯子的容积先求什么? 怎样求出圆柱杯子的底面积?(2)不看答案,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并请学生在黑板上演示,集体 订正错误。在解题时要注意什么?让学生自己来概括总结,通过学生的语言说出:(1)单位要统一(2)求出的是体积要用体积单位。(四)巩固练习,检测目标。1完成练习三第2题。 通过练习,巩固新知识,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把所学知识进一步转化为能力,在练习中发展智力,培养优良的思维品质和学习习惯。2变式练习:已知圆柱的体积、底面积,求圆柱的高。 这道题的安排是对所学内容的深化,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培养维的灵活性,同时深化教学内容,防止思维定势。3动手实践:让学生测量自带的圆柱体。教师提问:如果要知道这个圆柱体积,该用什么方法?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测量的?又是如何计算的?这道题的设计,一方面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也加深了对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理解,同时数学知识也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使学生明白,我们所学的数学是身边的数学,是有趣的、有用的数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5、 板书设计 七、说资源开发课标中指出,要大力的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让学生获得丰富的学习资源,这样便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结合本节课内容我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开发。1.文本资源在备课时教师要充分运用教科书、教师用书、辅助材料等资源,研读教学内容。本课教材也为课堂提供了形象直观的情境图,便于孩子们发现信息,展开讨论。2、信息技术资源主要表现在多媒体课件的使用,我认为多媒体教学不应该仅仅成为一种教学手段,而应该成为用于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情感,便于学生学习的一种工具,多媒体教学贯穿于整节课堂。3.生活资源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可以举出许多圆柱形物体,同时学生对圆柱形杯子可以成多少水?圆柱形油桶可以装多少油等问题有了初步认识,这样的生活经验,这都为本节课提供了生活资源。4、课堂生成资源。生成性资源是在教学过程中动态生成的,合理地利用生成性资源有利于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在小组讨论,师生交流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新问题、新思路、新方法、新结果是本节课的生成性资源。在练习时,学生的错题资源也是本节课的生成性资源。课堂是一个不断生成的教学,它更多地关注学生在课堂中个性化的生命活动。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