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河南大学教育综合心理学总

上传人:ai****ue 文档编号:48958793 上传时间:2022-01-1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6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河南大学教育综合心理学总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考研河南大学教育综合心理学总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考研河南大学教育综合心理学总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南大学教育综合心理学名词解释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个性心理是指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的人所具有的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的总和个性倾向性 是决定个体对事物的态度和行为的内部动力系统,是具有一定的动力性和稳定性的心 理成分个性指一个人的整个心理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征的总和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一个人身上经常地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神经元即神经细胞,由树突、轴突、细胞体组成,具有接受刺激、传递信息、整合信息功能 观察法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被试在一定条件下言行的变化,做出详尽的记录,然后进行处理,从 而判断他们心理活动的一种方法实验法按照研究目的,有计划地严格控制或创设条件主动引起或改变被试的心理,从而进行分析 研究的方法条件反射在无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后天习得的反射第一信号系统用具体事物作为条件刺激所形成的条件反射系统,它是人与动物共有的第二信号系统用语词作为条件刺激物所形成的条件反射系统,它是人特有的需要人脑对生理需求和社会需求的反映动机为实现一定目的而行动的原因兴趣是个体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项活动的心理倾向信念坚信某种观念的正确性,并支配自己行动的个性倾向能力人们顺利的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个性心理特征理想是个人对未来有可能实现的奋斗目标的向往和追求注意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有意注意 有预定目的,需要做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有意后注意 事先有预定目的,不需要做意志努力的过程无意注意 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须做意志努力的注意感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错觉是对客观事物不正确的知觉感受性人对刺激的感觉能力观察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直觉后像当刺激停止作用于感受器,感觉现象并不立即消失而保留片刻的现象,后像根据与原刺激性 质的不同分为正后像和负后像感觉的适应在刺激的连续作用下,感觉会随刺激时间的延续而逐渐发生变化 联觉一种感受器官受到刺激而产生一种特定感觉的同时,又产生另一种不同的感觉色听现象 一种特殊的联觉现象,即特定的音调可以引起特定的色彩感觉记忆 即人脑中对过去经验的反映元记忆 即人对自己记忆活动的认识和控制。 1871 年弗拉威尔提出。记忆表象 感知过的事物不在面前,头脑中再现出来的形象。遗觉象 有些儿童在观察一件东西之后,可以产生连细微情节都十分清晰的表象,好像还在继续知 觉一样,这类表象称为遗觉象。外显记忆 是指有意识地或主动地收集某些经验,来完成当前的任务时的记忆。内隐记忆 是指没有意识参与的情况下,过去经验对当前作业有影响时的记忆。无意识记 是事前没有确定识记目的,也不用任何有助于识记的方法的识记(潜移默化)有意识记 是明确了识记目的,并运用一定方法的识记(有时还需要一定的意志努力) 。 遗忘 是对识记过的内容不能再认和回忆,或者表现为错误的再认和回忆过度学习 学习一种材料,达到一次完全正确背诵后仍继续学习,称为过度学习前摄抑制 先学习的材料对记忆后学习的材料所发生的干扰作用。倒摄抑制 后学习的材料对记忆先学习材料所发生的干扰作用。再认 是指经验过的事物再度出现时,能把它认出来。回忆 是指经验过的事物不在面前时,能把它重新回想起来。想象 人脑对已有表项进行加工改造从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再造想象 根据别人的描述或图样,在头脑中形成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创造想象 不依据现成的描述而独立地创造新形象的过程幻想 一种与生活愿望相结合并指向未来的想象思维 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启发 通过观察其他事物的变化发展,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它可以使人的认识发生飞跃原型 对解决问题能起到启发作用的事物定势 心理活动的一种准备状态,它影响着解决问题时的倾向性灵感 人在创造性思维过程中突然出现某种新形象,新概念和新思想的心理状态抽象 在头脑中抽出同类事物的本质特征,舍弃非本质特征的思维过程变式 指事物的本质特征或非本质特征发生了改变变后的呈现形式创造思维 以新颖独特的方式解决问题的思维概念 人脑反映客观事物共同的,本质特征的思维形式情绪情感 一种态度体验,它反映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联系道德感 关于人的思想言行是否符合人得到的需要而产生的情感体验理智感 人在智力活动中产生的情感体验美感 对事物美的感受心境 一种比较微弱而持久的情绪状态激情 一种强烈的、短暂的、爆发式的情绪状态紧张人在某种压力环境的作用下所产生的各种适应环境的情绪反应焦虑是一种伴随着某种不祥之感而产生的令人不愉快的情绪,是一种复杂的情绪状态应激意料之外的紧急情况下产生的极度紧张的情绪快乐盼望的目的达到后继之而来的紧张解除时的情绪体验愤怒在愿望下不能达到或事与愿违,并一再受到妨碍的情况下产生的悲哀是与失去所热爱的事物或所盼望的东西有关的体验意志人自觉地确定目的,根据目的支配自己的行动,并克服困难,从而实现目的的心理过程 随意运动一种受意志调节的,具有一定目的和方向性的运动,是学会了的,较熟练的动作 归因理论 人们用来解释自己或他人行为因果关系的理论气质是个人心理活动稳定的动力特征性格是人们对现实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投射测验是使用含糊、模棱两可的刺激,指导语也比较简短,让被试在不知不觉中把自己的思想 感情投射出来,以确定其性格特征。许多潜意识的东西在问卷测验中常常不易露出来,但在投射 测验中有可能显露出来一般能力也叫普通能力,之大多数人所共同需要的能力特殊能力又称专门能力,指为完成某项专门活动所必须具备的能力学习个体经验的积累过程,包括经验的获得和保持。学习目的学习者通过学习所要达到的目标或结果学习动机 激起人去从事学习活动的内部推动力归因对行动原因的解释正迁移已有知识经验能促进新课题的解决,具有积极影响负迁移已有知识阻碍着新课题的解决,具有消极影响顺向迁移先前的学习对后继的学习起影响作用逆向迁移后继的学习对先前的学习起影响作用顿悟人对事物的之间的关系的基本感受或认识,是对事物的意义的了解或理解。发现一个人按照自己的方式把获知的事物组织起来的一种活动,也是指学生用自己的头脑亲自去 获得知识的过程品德社会道德现象在个人身上的反映,是一定的社会或阶级的道德准则转化成个人道德信念和道 德意向并在言行中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道德是一定社会调整人们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或行为准则的总和。健康不仅仅只躯体上没有疾病,还应当包括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健康与最佳状态,包括 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心理健康个体健康的心理状态心理卫生是一门研究人类如何保持和增进心理健康的科学适应人与社会双向互动的协调状态压力 由内外刺激令个体产生心里紧张、心理恐惧或心里威胁而使个体所产生的心里压迫感挫折 本意是指事情进行的不顺利。由于主客观原因使个体本来期望得到实现或满足的目标受到阻 碍而使个体产生紧张、痛苦或失望的阻碍感,就称为心理挫折,简称挫折心理冲突 由于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方面的动机欲望目标或行为同时出现,使个体难做取舍而产生 的紧张或痛苦的心理状态双趋冲突 有两个目标都是某人所急切需要的,但由于各种因素限制,二者不可兼得,必须舍其一。双避冲突 两个目标都违背自己的需要,但由于客观环境所迫,不得不选择其中的一个目标。趋避冲突 一个目标即可满足个人需求,同时也会对他构成威胁。抱负水平 一个人对自己所要达到的目标规定的标准。投射 将自己内心存在的某种不被社会所接受的欲望、冲动或思想观念,转移到别人身上,说别人 有这种欲望、冲动或思想观念,以此来逃避心理上的不安。压抑 个人将不为社会所接受的本能冲动、欲望、情感、过失、痛苦、经验等不知不觉得从意识中 予以排除,或抑制到潜意识中去,使之不侵犯自我或是自我免除痛苦。反向 当个人的内在动机不能为社会所接受时,过分控制自己的行为表现,此时反而出现了相反的 行为,此种内在动机与外在行为不一致的现象称为反向。升华 一种最有建设性的、应付挫折的积极方法,指一个人因种种原因无法达到预定目的,或个人 动机与行为不被社会所接受时,用另一种比较崇高的、具有创造性和建设性的、有社会价值的目 标,借此以弥补因失败而失去的自尊与自信,以减轻挫折造成的痛苦。自我意识 个体对自己的认识和态度,对自己和周围人之间关系的认识和态度群体 由于某些相同的心理,社会原因以及特定方式结合在一起进行活动,并且相互制约的人群结合体。士气 对某个群体感到满足,并乐意为实现群体目标而努力的态度。集体 是群体发展到高级阶段的特殊形式,是一种为实现有公益价值的社会目标而严密组织起来的 有心理凝聚力的群体。团体心理 指普遍存在于各个群体成员头脑中,反映群体中人际关系共同心理状态与心理倾向。 团体心理气氛 指群体中占优势的人们的某些态度与情感的综合表现。大脑皮层主要的技能区 躯体运动中枢(中央前回) 、躯体感觉中枢 ( 中央后回 ) 、视觉中枢(枕叶) 听觉中枢(颞叶) 、嗅觉中枢(海马回沟附近) 、运动性语言中枢(额下回后方,紧靠中央前回的 下部)、听觉性语言中枢(颞上回的后方) 、视觉性语言中枢(听觉性语言中枢的右后侧) 、书写中 枢(紧靠中央前回管理上肢的运动区)试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 1 马斯洛认为人类需要可以分为五种基本需要,从低级向高级排列依次为 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以及自我实现的需要 2 需要是一个按层次组织 起来的系统,只有低级需要基本得到满足以后高一级的需要才能得以满足 3 马斯洛还认为在不同 时期,人有不同的占优势地位的需要:个体在婴儿期主要的需要是生理需要,青年时期,爱的需 要在个体需要体系中占主导地位,这些占优势的需要支配个体当时的行为 4 马斯洛将人类的需要 分为由低级到高级不同层次并形成系统,有一定道理,它受到了人们的重视,并在实际工作中得 到了应用,但是马斯洛离开了人的社会历史条件,离开了人的社会实践,抽象地谈人的需要和人 的自我实现,则是不可取的。试述观察及观察力的培养 观察是知觉的高级形式,是指有目的有计划具有主动性的知觉过程。观 察是一种有意知觉,按照个体预定的目的与计划来组织自己的知觉活动。观察是人的实践活动所 必须具有的心理活动,观察力是智力结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观察力的培养是学校教育教 学活动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 应当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 要有明确的观察目的和任务 2 制定周密的 观察计划 3具备观察事物或现象的必要知识4 掌握一定的观察方法 5记录并整理观察记录 6 分析归纳和总结观察结果 7 养成良好的观察品质与观察习惯感觉和知觉的关系如何 区别 1 感觉是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对是整体属性的反映 2 感觉 是认识世界的开端,知觉是一种比感觉复杂的认识活动,它更多地依赖于个人的知觉经验和个性 特点;联系 1 他们同属于感性认识阶段,二者密不可分,人很少有孤立的感觉存在 2 感觉是知觉 的基础,知觉是感觉的进一步发展挫折产生的原因 1 客观方面 空间或时间等自然环境;制度生活习俗社会环境; 2 主观方面个人生 理心理因素;个体心理冲突(双趋、双避、趋避冲突)简述四种气质类型及特点 1 胆汁质,感受性低而耐受性高,不随意反应性强,反应的不随意性占 优势,外向型明显,情绪兴奋性高,抑制能力差,反应速度快而不灵活 2 多血质,感受性低而耐 受性高,不随意反应性强,具有外向性和可塑性,情绪兴奋性高且外部表现明显,反应速度快而 灵活 3 粘液质,感受性低而耐受性高,不随意的反应性和情绪兴奋性均低,明显内向,外部表现 少,反应速度慢且具稳定性 4 抑郁质,感受性高而耐受性低,不随意的反应性低,严重内倾,情 绪兴奋性高并且体验深刻反应速度慢,具有刻板性和不灵活性。青少年学生的心理特征 1 认识能力方面 a 感知活动的精确性和概括性有了明显的发展 b 意义识记 开始占优势 c 抽象逻辑思维开始占相对的优势 d 出现了思维的独立批判性 2 情绪情感方面 a 情绪 表现较为强烈 b 情绪的延续性较长 c 情绪表现开始带有文饰性和内隐性 d 情绪和情感内容形式更 加丰富多彩,而且越来越复杂,并逐渐形成高尚的情操3 自我意识方面 少年期 a 成人感 b 自我评价能力一般落后于评价他人能力 c 重视对自制力等意志品质的培养;青年期 a 要求深入了解和关 心自己的成长b自我评价开始成熟 c自尊心上进心较强 d道德认识地发展 e人生观的发展 教师的智能品质要求包括 1分析的能力 2改变计划的灵活性 3幽默感 4 逻辑性 5 综合能力 教师的教学组织才能 1因材施教 2调动全体学生积极性 3良好师生关系 4总结经验丰富自己 教师的创造才能 1 摆脱保守探索新方法 2敢于创新坚持到底河大 教育综合 心理学简答题论述题总结简答题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它既研究动物的心理,也 研究人的心理,一般它是探讨人的心理发生、发展规律为主要的研究对象。2、心理学的研究目标是什么? (一)陈述心理现象(二)解释心理现象(三)预测心理活动(四) 调节与控制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3、直观性教学的基本形式有哪些? 实物直观:通过观察实物与标本、演示性实验、教学性参观等 为知识的领会理解提供感性材料。教具直观: (也叫模像直观)通过图片、图表、模型、幻灯片教 学电影等模拟事物的形象而提供感性的材料。言语直观:通过言语的生动具体描述、鲜明形象的 比喻、合乎情理的夸张等形式提供感性认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4、注意的特点: ( 1)注意是心理活动的指向性。人的心理对复杂的、无限的客观世界的选择性、 朝向性、导向、定向性。 (2)注意是心理活动的集中性。指人的心理反映的持久、清晰、深刻性。 另外注意不是心理过程,它本身不能单独存在,也不反映什么现象。5、注意的品质特征有哪些? ( 1)注意的广度或范围( 2)注意的分配( 3)注意的稳定性( 4)注 意的转移6、注意的功能有哪些? (1)选择性功能,即选择指向哪些有意义的、符合需要的与当前活动相 一致的对象,避开无关的无意义的多余的对象干扰;( 2)保持功能即使注意对象在意识中得到清晰、准确、持久而集中的反映; ( 3)调节与监督功能,即对人所从事的活动进行监控,既有利于 注意的准确与精确,又有利于对错误的调整、修正与纠正,此外还能通过想象活动对将来的活动 进行期待与预见作用。7、引起无意注意的主、客观原因有哪些?主观原因:( 1)凡适合人的需要的刺激; (2)凡引起人直接兴趣的刺激; (3)心境愉快、身体健康; ( 4)特有的知识经验等都有助于不随意注意。客观 原因:( 1)刺激物的新异性,新颖、奇怪、陌生的对象易引起无意注意;( 2)刺激物的强度,绝对强度和相对强度易引起不随意注意; ( 3)刺激物的对比关系明显易引起不随意注意;(4)刺激物的活动性或变化性易引起不随意注意。8、引起有意注意的因素有那些? ( 1)对活动目的与任务的依从性; (2)根据任务需要,提出一 定的自我要求; ( 3)对兴趣的依从性; (4)智力活动中与实际操作相结合。9、什么是记忆?记忆过程包括那些环节?记忆是过去经验通过识记、保持、再认与回忆的方式在头脑中反映的心理过程,指在头脑中积累、保存、提取个体体验的心理过程。记忆通过识记、保 持、再认或回忆三个环节。10、遗忘有哪些规律? 遗忘的进程不是均衡的,有先快后慢的特点,即在识记的最初阶段,遗忘 进程很快,后来逐渐缓慢,到了相当时间,记忆的保持量较少了,遗忘非常缓慢,几乎不再遗忘。11、简要分析记忆系统的编码方式与存储特点。 (一)瞬时记忆:编码方式主要将感受器所接受刺 激的原来的物理特征转化为心理性的信息,如将声音转为声码、形状边成形码等,便可进一步加 工处理。存储的特点: ( 1)存储时间极短,仅一瞬间,若不传送就会消失;(2)每次感觉接受登记下来的信息有限。 (二)短时记忆:编码方式:主要以言语听觉编码为主,也有视觉和语义的编 码。存储特点:必须是独立的,不能有任何联系,以免出现长时记忆的联想、推理现象,影响短 时记忆容量的研究。 (三)长时记忆:编码方式:语义编码为主,视觉表象编码。存储特点:容量 大,保持时间很长,一般认为是无限的,这是指人的发展趋势与潜能,但是由于人与人之间存在 差异,个人的认识和记忆能力又是有限度的。12、良好的记忆品质表现在? (1)以及的敏捷性,记忆的速度和效率特征(2)记忆的持久性,记忆的保持特征( 3)记忆的准确性,记忆的正确和精确特征(4)记忆的准备性,记忆的提取和应用特征13、思维的基本形式? 概念、判断、推理14、概念形成有哪些阶段? (1)抽象化:要了解事物的属性需要对具体事物的各种特征抽象化; (2)类化:除了从具体事物抽象其属性外,并将类似的属性加以认同,此种认同作用,并即刺激 的类化作用( 3)辨别:从抽象到类化,必须认知事物间的差异,以便分类。15、问题解决的特点? (1)目标指向性,即问题解决活动具有明显的目的性;( 2)操作系列性,指经过一系列的复杂的心理操作过程; (3)操作认知性,问题解决这目标指向性依存于认识操作。16、创造性思维的过程是什么? 创造性思维的过程指在问题情境中,新的思维从萌发到形成的整 个过程。17、什么是技能?有什么特点?技能 (熟练):是一种经过训练而形成的自动化的活动方式。 特点:( 1)技能是通过有目的的学习或练习形成的,不同于有遗传而形成的本能行为;( 2)技能是种活动方式,区别于程序性知识; ( 3)技能是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区别于不随意行为,也区别于一 般的随意行为。18、技能分哪两大类?各有什么特点? 分为操作技能与智力技能。操作技能特点: ( 1)动作对象 的物质性,操作技能的活动对象是物质性客体或骨骼、肌肉,具有客观性特征;( 2)动作进行的外显性;( 3)动作结构的展开性;智力技能特点: (1)动作对象的观念性; (2)动作执行的内潜性;(3)动作结构的简缩性。19、操作技能形成分几个阶段?各阶段特点?( 1)动作的认知和定向阶段。动作技能越复杂,其认识 定向阶段越长; (2)动作的模仿和联系阶段。动作相互干扰减少,紧张程度减弱,多余动作 消失,发现和矫正错误的能力增强; ( 3)动作的整合、协调和完善阶段。动作之间相互协调,动 作能依照准确的顺序以连锁反应的方式实现。20、智力技能形成分几个阶段?各阶段特点?( 1)原型定向,原型定向阶段使主体掌握操作性知识的阶段。( 2)原型操作,活动的执行是在物质与物质化水平上进行的。(3)原型内化,出声的外部言语动作阶段,不出声的外部言语动作,内部言语。21、如何进行分阶段练习? (1)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2)注意原型定向映象的完备 性、独立性、概括性; ( 3)适应培养的阶段特征,正确使用言语( 4)注意学生个别差异。22、能力与知识技能的联系?能力与知识技能是紧密联系又相互区别的。区别:( 1)能力与知识经验不同。知识是人类社会历史经验的总结和概括。三者概括水平不同,知识是人类社会经验 的总结和概括,概括对象是客观事物;技能是对活动方式的概括;能力是人掌握知识、形成技能 的心理活动水平的概括。 ( 2)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基本属于心理活动过程范畴,而能力是较稳定的 个性心理特征。联系:( 1)知识的掌握,有助于技能的形成,而知识掌握和技能形成,则能推动和促进能力的发展。 ( 2)掌握知识和技能,又以一定能力为前提。23、智力的主要理论理解? 智力的理论是指心理学家对人类智力的结构、性质与本质所作的科学 性与系统性的假设与解释。 (1)智力因素论 (2)智力结构论 (3)智力形态论 (4)智力多元论 ( 5) 智力的认知理论24、 智商的计算方法: 一个人的心理年龄与实际年龄的比值,也称比率智商IQ=心理年龄/实际年 龄 X10025、能力差异的表现: 表现在知觉、表象、记忆、思维、想象等类型和品质方面。26、 能力发展的一般趋势与特点:(1)儿童期和少年期是某些能力发展的最重要的时期,三四岁到十二三岁,能力的发展与年龄的增长几乎同步等速过程,以后随年龄增长呈负加速的趋势,随 年龄增加,智力发展趋于缓和( 2)人的智力的顶峰期,一般说,人智力1825 岁达到顶峰( 3)对人的智力发展研究表明:人的流体智力在中年之后有下降的趋势,而晶体智力在人一生中却是 稳定上升的( 4)成人期及老年期的智力。智力发展迅速下降,进入衰退期。( 5)能力发展的趋势存在明显的个别差异智力发展的稳定性、可塑性差异。能力水平高的人,能力发展趋势快, 达到高峰的年龄要晚,流体智力衰退也缓慢,能力水平低的人,发展较慢,达到高峰期的时间早 些,流体智力衰退快些。27、 意志与认识过程的关系: 有着密切的关系。首先,意志的产生是以认识过程为前提的,离开 了认识过程,意志便不能产生。其次,意志对认识过程也有很大的影响。28、 意志与情绪过程的关系: 有着密切的联系。首先,情绪既可以成为意志活动的动力,也可以 成为意志阻力。其次,意志能够控制情绪,使情绪服从理智。29、意志的特征: ( 1)有自觉的行动目的( 2)以随意运动为基础( 3)受意识的能动调节支配( 4) 克服内外部困难。30、如何培养健康的情绪? ( 1)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2)培养广泛的兴趣与爱好( 3)丰富 自己的情绪体验( 4)学会自我欣赏与自我接纳( 5)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6)正确面对和处理负 面情绪31、如何进行情绪的自我调节与控制? (1)觉知自己的情绪状态( 2)转移自己的注意( 3)合理 宣泄负面情绪( 4)主动运用语言调节控制自己的情绪。32、意志的品质 :良好的意志品质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非智力因素,有自觉性、果断性、自制性、 坚韧性33、四种气质类型各自特征: (1)多血质的人具有外向反映迅速、情绪发生快而多变、动作敏捷、有朝气、活泼好动、喜欢与人交往、注意容易转移、兴趣易变化。(2)胆汁质的人具有精力旺盛、坦率、刚直、情绪易于冲动的特征。 (3)粘液质的人具有稳重、安静、塌实、反应迟缓、情绪不 易外露、注意稳定但不易转移、忍耐力强等。 (4)抑郁质的人具有情感体验深刻、善于觉察细节、 外表温柔、怯懦、孤独、行动缓慢、内向、较高的敏感性。34、简述性格和气质有什么关系? 关系非常密切,既相互联系,有相互区别。联系:( 1)有些性格特征在各种气质类型的人的身上都可能形成,气质则影响人的性格并赋予这些性格特征以某 种类型“色彩” ( 2)气质可以影响某种性格特征形成发展的速度。( 3)有些性格特征具有较多的动力性质,表明了人的气质特点。 (4)性格特征也回影响人的气质类型的改变。区别:( 1)气质不受内容制约的动力性特征,性格是态度和行为的特点。( 2)气质是带自然性的个性心理特征,性格是社会个性的心理特征。 ( 3)气质无好坏社会评价性格有好有坏社会评价意义。(4)相对而言,气质的可塑性小,性格可塑性略大。 ( 5)年龄越小气质起作用越大。35、什么是人格?有那些特点? 构成一个人的认知风格、情意与行为特征的一种却别于他人的稳 定的心理品质与特征。 ( 1)独特性( 2)稳定性( 3)整合性( 4)功能性 此外还有复杂性、自然 与社会性、内控与外控性等特点。36、人际吸引的影响因素: ( 1)外貌( 2)能力( 3)邻近( 4)相似( 5)互补( 6)性格特征37、侵犯行为的控制: ( 1)宣泄即精神或心理发泄(2)运用社会制约的方式惩罚( 3)提高道德水平,采取自我控制的方法38、从众行为产生的原因及类型: 主要原因: (1)行为参照原因( 2)对偏离的恐惧( 3)群体的 凝聚力具体原因: (1)有人可能把大多数人的“错误判断”看成是正确的,因而从众(2)有的是自己缺乏信心,随声附和或随大流以求心安。( 3)有的虽然相信自己判断正确,而不敢标新立异,因怕孤立、讽刺、压力制裁而从众。( 4)受情境因素压力影响而从众。 ( 5)个性特征影响,一般人格内向、依赖型的人从众行为较明显,独立性强的人,从众行为不明显。 类型:表 里如一的真从众;内心怀疑,表面一致的权宜从众;有表里如一的不从众及内心一致表面不一致 的不从众等。39、心理健康的现实标准有哪些主要内容?(1)自我意识正确( 2)人际关系和谐( 3)性别角色分化( 4)社会适应良好( 5)情绪积极稳定( 6)人格结构完整40、心理咨询的基本原则: (1)理解支持原则( 2)保密性原则( 3)耐心倾听和细致咨询原则( 4) 疏导抚慰和启发教育原则( 5)促进成长的非指导性原则( 6)咨询、治疗和预防相结合的原则41、心理咨询的基本步骤: ( 1)建立关系:热情接待,讲明性质与原则,建立初步信任关系(2)了解问题( 3)分析诊断( 4)帮助指导( 5)结束咨询42、几种主要的心理咨询的理论及其对应的主要方法:(1)精神分析理论:宣泄疗法、领悟疗法、暗示疗法( 2)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强化、处罚、消退、系统脱敏、厌恶疗法(3)自我理论、健康人格理论:(同感、真诚、尊重)当事人中心方法(4)性格的ABC理论:与不合理信念判断、认知家庭作业、合理情绪想象。43、 什么是自我意识?青少年的自我意识的特点是什么?在人的生命过程中,青少年是介于儿童 和成人之间的过度阶段,个体在这个阶段的自我意识显示出既区别于儿童又不同与成人的特点。特点:(1)青少年自我认识的特点对体态容貌的关注对自己的内心世界的关注自我评价的 独立性发展自我评价的(2)自我体验的特点:自我体验的丰富性自我体验的深刻性自卑感突出(3)自我调控特点:被动性自我调控向主动性自我调控发展自我调控向自我教育发 展44、 青少年性别意识发展的特征是什么?对性知识和异性的探求与了解对异性的疏离与排斥 对异性的关注与接近对异性的追求与爱恋 论述1、人的大脑的主要结构与功能? 答:人的大脑分左右两半球,是人类思维,意识及智慧活动的器 官,由表面灰质与深部白质构成,灰质部由神经细胞和他们的突起所组成,叫大脑皮层,里面布 满沟或裂,称为脑回,主要沟裂将大脑皮层分四个叶:额叶,颈叶,枕叶,顶叶。大脑半球的深 部是白质,由神经纤维构成,半球深部也含灰质,叫茎底神经节。大部分成人语言功能主要在左 半球执行,而各种视觉空间情绪,音乐,艺术和非语言刺激的加工主要是右半球的功能。2、 教学活动中,教师如何灵活运用直观教学的方法?答: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按感知特点和规律来正确地组织直观。 ( 1)根据学习的性质,灵活运用各种直观方式(2)运用知觉的组织原则,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 3)教会学生观察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3、教学中如何运用注意规律? 答:(1)随意注意规律在教学中运用( 2)不随意注意规律在教学 中运用( 3)正确运用不随意注意和随意注意相互转换规律组织教学4、 如何灵活运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的巩固? 答: (1)在知识学习,巩固,掌握过程中,明确有 意识记方法优于无意识记( 2)意义识记更优于机械识记( 3)避免单纯死记硬背,学会多思考,充分调动智力活动的积极性( 4)在理解的基础上,把视,听,读,写,操作结合起来。( 5)用形象识记的方法加强对抽象内容的理解与识记,运用形象编码和语义编码等多种形式提高记忆力与 巩固知识。5、怎样有效掌握科学概念? (1)合理利用过去的知识与经验( 2)充分利用感性材料帮助对抽象 概念的理解( 3)注意“变式”在理解概念中的作用(4)正确运用语言表达( 5)概念的同化与异化形成正确的概念体系,有助于逐步完善地掌握科学概念6、什么是问题,问题解决?解决问题有哪些策略与方法?答:问题是尚未被人们解决的某种思维课题与任务。问题解决是思维活动的方式之一,具有一系列目标指向性的认知操作活动。解决问 题的策略与方法: (1)提出问题( 2)明确问题( 3)提出假设( 4)检验假设。7、解决问题思维活动分几个阶段?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有那些?答:解决问题思维活动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提出问题( 2)明确问题( 3)提出假设( 4)检验假设。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有: ( 1)人的知觉的特点( 2)动机与情绪状态( 3)定势与动能固着( 4)个体的经验水平( 5)个体 因素。8、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结构有哪些特点?怎样培养?答:特点:(1)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 2)思维的独立性与批判性( 3)思维的逻辑性与严谨性( 4)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培养: ( 1)加 强科学思维方法的训练( 2)运用启发互助式进行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3)加 强语言交流训练( 4)发挥求异思维的作用( 5)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品质。9、想象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 程中,培养学生创造想象。 10、怎样进行智力技能的培训? 11、如何培养学生的动作技能? 动作的整合,协调完善阶段答:( 1)在教学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再造想象(2)在教学活动过答:(1)确立合理的智力活动原型( 2)有效进行分阶段练习。答:( 1)动作的认知和定向阶段( 2)动作的模仿和联系阶段( 3)答:能力指直接影响人的活动12、综合运用能力的形成规律,如何培养和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效率,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个人的能力总是在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并在活动中得到表现。如人民教师的口头与书面言语表达能力和组织与活动的能力。另一方面,从事某种 活动又必须有一定的能力作为条件和保证。能力是人完成活动的必要心理条件。13、怎样利用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互动关系培养学习需要?答:一方面使学习者根据学习效果直接调整学习活动,改进学习策略,另一方面,间接影响学习动机,使学习者为了取得更好的成 绩或避免再犯错误而增强了学习动机,从而保持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14、怎样培养学生的学习需要? 答:需要是指维持个体和社会生存,发展的必要事物在人脑中的 反映。它通常在主观上以一种缺乏感或丰富感被人所体验着,它是个性积极性的源泉。培养学生 的学习需要就要使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和教育发展学习需要。15、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答: 动机是人的内部需要和外部的刺激诱因条件相结合而产生的。 ( 1)强化理论( 2)学习效果和反馈信息( 3)奖励比惩罚更激发学习动机16、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 答: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指意志行动对行为的积极能动的调节过程。它有发生,发展和完成的过程。分两个阶段:采取决定阶段,包括动机斗争和确定行动的目的; 执行决定阶段,包括行动方法,策略的选择和克服困难实现所做出的决定。17、怎样进行情绪自我控制和调节? ( 1)形成适宜的情绪:调节情绪的紧张度,使自己的意愿形 成适宜的情绪状态。 ( 2)学自己良好情绪的经验( 3)正确对待挫折与困难。18、压力对人的身心健康有哪些影响作用?答:过分烦躁,抑郁,焦虑,激动不安,愤怒,沮丧,失望,消沉,健忘,使人感到紧张或具有威胁性的客观事件和内心反应。认知,言语,行为出现 紊乱遗忘现象,心跳快,出汗,颤抖。19、意志品质的培养? 答:( 1)胸怀大志,确立崇高的理想( 2)加强目的性教育树立科学的世界 观( 3)从小事做起,在困难中磨练意志( 4)根据意志品质差异,采取不同的锻炼措施。20、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来解释气质?答:( 1)气质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速度,强度,灵活性方面的动力特征。 (2)气质由活动动机,目的,兴趣影响表现出的心理活动的动力性不同。( 3)由于气质以来于生物组织,所以与其他个性的心理特征相比,变化是缓慢的。( 4)气质具有稳定性,但它又不是固定不变的。21、分析人格形成有哪些影响因素?答:( 1)生物遗忘因素( 2)社会文化因素( 3)家庭环境因素( 4)儿童早期经验( 5)自然环境因素。22、有哪些主要人格理论?答:(一)人格特质论( 1)奥波特的人格理论( 2)卡特尔的人格特质理论(二)人格类型理论(1)霍兰德人格理论(2)斯普兰格人格理论(三)人格精神分析理论罗杰斯健康人格理论23、 分析态度的理论? 答:(1)态度的学习理论(2)态度的分阶段理论顺从认同内化(3) 态度的认知不协调理论24、 学生考试焦虑的原因,应如何矫正?答:考试焦虑的原因,既有学生自身的内部因素,又与学生生活学习的外部环境有密切关系。个体因素:( 1)神经类型影响( 2)人格特征影响( 3)认知评价影响( 4)知识准备和应试技能的影响。环境因素: (1)社会环境条件( 2)家庭教育条件( 3)学校教育条件矫正: (1)自信训练,学会觉察个人消极的自我意识,养成向消极的自我意识挑战的习惯; ( 2)系统脱敏( 3)放松训练25、 如何对待青少年与异性交往?答:( 1)正确认识青少年的异性交往。 ( 2)青少年异性交往的 原则:把握好自然,适度两个原则,咨询人员要帮助青年学生及教师和家长理解和认清正常异性 交往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将正常交往带来的益处与不正常交往或回避交往带来的弊端区分出来, 予以明确,使学生,教师,家长都能够形成对中学生异性交往的正确认识。26 、促进心理健康的原则,途径与方法? 答:原则:( 1)生理与心理相同意的原则; ( 2)个体与 群体协调起来; (3)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原则( 4)防治与发展并重的原则。途径:(1)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2)建立心理健康保健网络( 3)增设心理健康专业结构( 4)创设良好社会环境。27、 运用理性情绪方法解决青少年常见的心理问题?答:ABC性格理论是理性情绪疗法的理论基础,这理论认为:引起情绪障碍的不是诱发事件本身,而是事件经历者对该事件的评价和解释。 事件能否产生是不以当事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但如能对该事件作出理性的评价,就可以避免消极 情绪的产生,主要方法:( 1)不合理信念辨析( 2)认识家庭作业( 3)合理情绪想象28、 运用行为矫正法,分析和解决学生不良习惯:吸烟,喝酒等?答:应用行为矫正法中的厌恶 疗法。这是应用具有惩罚性质的厌恶刺激来矫正和消除某些不良行为的方法,多用于戒酒,戒烟 等。其基本原理:将要戒除的目标行为与某种不愉快的惩罚性刺激结合出现,以对抗原来已形成 的条件反射,产生新的条件反射,用新的行为习惯取代原来的不良习惯。1)弗洛伊德人格理论(2)荣格的人格理论(四)人格自我理论(1)马斯洛自我实现理论(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件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