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天台县育青中学高三语文《仁者爱人》课件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48736953 上传时间:2022-01-14 格式:PPT 页数:12 大小:3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天台县育青中学高三语文《仁者爱人》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浙江省天台县育青中学高三语文《仁者爱人》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浙江省天台县育青中学高三语文《仁者爱人》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仁者爱人仁者爱人 阅读下面两则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 唐代白居易写过一首名为唐代白居易写过一首名为鸟鸟的诗:的诗:“莫道群生性莫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母归。”近来媒体报道:由于市场上松子、榛子一直热近来媒体报道:由于市场上松子、榛子一直热销,导致松鼠基本上只能在挨饿的状态下熬过漫长冬季,销,导致松鼠基本上只能在挨饿的状态下熬过漫长冬季, 有人呼吁少吃或不吃此类坚果。有人呼吁少吃或不吃此类坚果。 厩焚。子退朝,曰: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伤人乎?”不问马。(不问马。(论论语语) 材料材料、的价值取向有所不同,请围绕的价值取向有所不同,请围绕“仁仁”作出简作出简述。述。(4分分) (1)孔子问人不问马,重人贱畜,以人为本,是仁爱)孔子问人不问马,重人贱畜,以人为本,是仁爱的一种表现;材料的一种表现;材料中的言行是爱人及物,即爱世界万中的言行是爱人及物,即爱世界万物,是对物,是对“仁仁”这一思想的发展与提升,具有普世价值这一思想的发展与提升,具有普世价值与现实意义。与现实意义。 甲:子曰:甲: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 乙:孔子的教育思想,最注重的是人格教育。他认为教育要培养乙:孔子的教育思想,最注重的是人格教育。他认为教育要培养人做人做“君子君子”,向,向“圣人圣人”奋斗。他认为最高的理想人格是奋斗。他认为最高的理想人格是“圣圣人人”,其次是,其次是“君子君子”。“圣人圣人”的最大特点是的最大特点是“博施于民而能博施于民而能济众济众”( (论语论语雍也雍也) )。这确实是一个很高的人格理想,如果。这确实是一个很高的人格理想,如果人能达到这个境界,那么,他不管是治理国家还是管理一个单位,人能达到这个境界,那么,他不管是治理国家还是管理一个单位,还是做一个平头百姓,他做事就不会只是想着自己。人人都能这还是做一个平头百姓,他做事就不会只是想着自己。人人都能这样,这个社会就会和谐。样,这个社会就会和谐。 从这两段文字看,孔子认为从这两段文字看,孔子认为“君子君子”和和“圣人圣人”的区别是什么?的区别是什么?(3分)分) “君子君子”达于修身的境界,做个好人;达于修身的境界,做个好人;“圣人圣人”则达于益众的则达于益众的境界,做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境界,做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答题。阅读下面文字,完成答题。(4(4分分) ) 子贡日:子贡日:“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 ?可谓仁可谓仁乎乎?”?”子日:子日:“何事于仁何事于仁? ?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仁之方也已。” (1)(1)孔子在这里把孔子在这里把“圣圣”当做当做“仁仁”的至高境界,他指出的推广的至高境界,他指出的推广仁爱的重要方法是什么仁爱的重要方法是什么? ? 请结合原文,用自己的话作简要概括。请结合原文,用自己的话作简要概括。(2(2分分) ) 能近取譬,推己及人,从主观愿望出发,达到博施济能近取譬,推己及人,从主观愿望出发,达到博施济众的效果众的效果(2)(2)试联系已学内容,说说你对孔子倡导的试联系已学内容,说说你对孔子倡导的“仁爱观仁爱观”的理解。的理解。(2(2分分) ) 孔子的仁爱观,是以孝悌为根本的,主张在孔子的仁爱观,是以孝悌为根本的,主张在“亲亲亲亲”的基础上推己及人;孔子仁爱观的高标准是看以个人对的基础上推己及人;孔子仁爱观的高标准是看以个人对社会的贡献,看他能否维护王权、安定百姓,孔子更看社会的贡献,看他能否维护王权、安定百姓,孔子更看中大节大信。中大节大信。 (3 3)孔子在这里把)孔子在这里把“仁仁”与与“圣圣”做了区别,这个区做了区别,这个区别的关键在哪里?请用自己的话简要陈述。(别的关键在哪里?请用自己的话简要陈述。(2 2分)分) “仁仁”着眼于推己及人,侧重于主观愿望;着眼于推己及人,侧重于主观愿望;“圣圣”追求博施济追求博施济众,侧重于行为效果。众,侧重于行为效果。 (4 4)孔子认为)孔子认为“圣圣”的境界的境界“尧舜其犹病诸尧舜其犹病诸”,你如,你如何理解?(何理解?(2 2分)分) 孔子旨在说明达到孔子旨在说明达到“圣圣”的境界是很困难的,即使是尧舜也为的境界是很困难的,即使是尧舜也为此苦恼,这并不是说此苦恼,这并不是说“圣圣”的境界不可追求。的境界不可追求。 论语论语中有这样一句话:中有这样一句话: “子贡曰: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子曰:子曰:赐也,非尔所及也。赐也,非尔所及也。” (1)子贡的这句话,孔子也有同样的表述,请写出这句话。()子贡的这句话,孔子也有同样的表述,请写出这句话。(1分)分) 己所不欲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勿施于人 (2)请用现代人的眼光来分析子贡这个观点的现实意义。()请用现代人的眼光来分析子贡这个观点的现实意义。(3分)分) 这句话告诉我们,在处理人际关系的时候,要能够这句话告诉我们,在处理人际关系的时候,要能够“推己及人推己及人”,能够设身处地多为他人着想。人与人之间多些宽容,少些计较,能够设身处地多为他人着想。人与人之间多些宽容,少些计较,将心比心,就能够和谐地处理人事,让自己在生活、事业上顺顺将心比心,就能够和谐地处理人事,让自己在生活、事业上顺顺当当。当当。 子曰: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曾子曰:“唯。唯。”子子出,门人问曰:出,门人问曰:“何谓也?何谓也?”曾子曰:曾子曰:“夫子之道,忠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恕而已矣。” 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 子见齐衰者、冕衣裳者与瞽者,见之,虽少,必作;过子见齐衰者、冕衣裳者与瞽者,见之,虽少,必作;过之,必趋。之,必趋。 (1)前一章中的)前一章中的“忠忠”是指什么意思?(是指什么意思?(1分分) 指对人尽心竭力,积极为人。指对人尽心竭力,积极为人。 (2)后两章表现了孔子学说的基本观念中的哪一个侧面?结合)后两章表现了孔子学说的基本观念中的哪一个侧面?结合内容作简要分析。(内容作简要分析。(3分)分) 表现了表现了“恕恕”这一侧面。在有丧事的人旁不吃饱饭,对齐衰者这一侧面。在有丧事的人旁不吃饱饭,对齐衰者和瞽者表示同情和尊敬,正是仁爱宽厚、推己及人这一恕道的表和瞽者表示同情和尊敬,正是仁爱宽厚、推己及人这一恕道的表现。现。 子曰: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曾子曰:“唯。唯。” ” 子出,子出,门人问曰:门人问曰:“何谓也?何谓也?”曾子曰: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4.154.15) 子贡曰: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 (6.306.30) (1)关于孔于)关于孔于“推己及人推己及人”的的“恕恕”材料中是如何表材料中是如何表述的?请用一句原文概括。述的?请用一句原文概括。(1分分) 能近取譬能近取譬 (2)孔子说)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结合上面的选,结合上面的选段,请简要说明你对孔子的段,请简要说明你对孔子的“恕恕”的理解。(的理解。(3分)分) 孔孟最高的道是孔孟最高的道是“仁仁”,而,而“恕恕”是通向仁道的最是通向仁道的最基本的途径。基本的途径。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和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都是以推己之心来对待别人,都是以推己之心来对待别人,孔子认为求仁之道不必好高骛远。(孔子认为求仁之道不必好高骛远。(1分)孔子分)孔子“推己推己及人及人”的的 “恕恕”,从爱自己推及到爱父母子女,再推,从爱自己推及到爱父母子女,再推及到爱天下的老人幼儿,孔子以自身为喻,推及他人,及到爱天下的老人幼儿,孔子以自身为喻,推及他人,即是行仁之道,这种即是行仁之道,这种“恕恕”是人人都可以做到的。(是人人都可以做到的。(1分)分) 子贡曰:子贡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子食于有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子见齐衰者、冕衣冠者与瞽者,见之,虽丧者之侧,未尝饱也。子见齐衰者、冕衣冠者与瞽者,见之,虽少,必作;过之,必趋。少,必作;过之,必趋。 (1)结合以上三小段文字,联系生活,谈一谈我们该如何践行)结合以上三小段文字,联系生活,谈一谈我们该如何践行孔子的仁爱观。孔子的仁爱观。 在现实生活中,一个人如果能够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对待别在现实生活中,一个人如果能够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对待别人能尽心尽力,仁爱宽厚,那他就是一个具有仁爱之心的人。仁人能尽心尽力,仁爱宽厚,那他就是一个具有仁爱之心的人。仁爱同情是人间正道,一个怀着仁爱之心的人,当他在生活中见到爱同情是人间正道,一个怀着仁爱之心的人,当他在生活中见到弱者、有残疾者、处于不幸之中者,会对他们表现出真诚的悲悯弱者、有残疾者、处于不幸之中者,会对他们表现出真诚的悲悯和同情。(要点应包括和同情。(要点应包括“为他人着想为他人着想”、“悲悯同情悲悯同情”) 子贡曰: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相之。”子曰: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1)上述语段中,子贡和孔子对管仲的看法有什么不)上述语段中,子贡和孔子对管仲的看法有什么不同?(同?(1分)分) 子贡认为管仲不是一个仁者;孔子认为管仲是个子贡认为管仲不是一个仁者;孔子认为管仲是个(大)仁者。(大)仁者。(1分)分) (2)从孔子评价管仲这个特殊人物,谈对仁者的看法)从孔子评价管仲这个特殊人物,谈对仁者的看法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3分)分) 孔子评价管仲并没有像普通人那样要求他拘于小节小信,孔子评价管仲并没有像普通人那样要求他拘于小节小信,而是肯定了他的大信大节。(而是肯定了他的大信大节。(1分)从孔子对待仁的观分)从孔子对待仁的观点可以看出孔子通达知变,具体人物具体分析。(点可以看出孔子通达知变,具体人物具体分析。(1分)分)所以我们看待人和事时,也不宜用统一的标准衡量,要所以我们看待人和事时,也不宜用统一的标准衡量,要学会辩证地、一分为二地分析对待。(学会辩证地、一分为二地分析对待。(1分)分) 子曰: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如其仁。” 故人有厚德,无问其小节;而有大誉,无疵其小故。故人有厚德,无问其小节;而有大誉,无疵其小故。 淮南子淮南子 颜渊、季路侍。子曰: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盍各言尔志。”子路曰:子路曰:“愿车马,衣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愿无伐善,无施劳。劳。”子路曰:子路曰:“愿闻子之志。愿闻子之志。”子曰: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少者怀之。” 从各自的回答中,我们可以看出他们怎样的性格?为什么说从各自的回答中,我们可以看出他们怎样的性格?为什么说只有孔子的只有孔子的“志志”最接近最接近“仁仁”? 子路轻财重义,心地单纯,光明磊落。颜子有善而不自称,不夸子路轻财重义,心地单纯,光明磊落。颜子有善而不自称,不夸耀自己的功劳,不把劳苦之事加与他人。子路偏于小圈子的荣辱,耀自己的功劳,不把劳苦之事加与他人。子路偏于小圈子的荣辱,而颜回则心存人间大爱,其境界之高,是子路无法相比的。孔子而颜回则心存人间大爱,其境界之高,是子路无法相比的。孔子老安、友信、少怀,心怀天下,境界更高老安、友信、少怀,心怀天下,境界更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