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管理学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48700610 上传时间:2022-01-13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管理学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城市管理学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4.12城市管理学复习资料一、考试说明(一)题型、题量及分值(1)填空题10(5题,每题2分)(2)选择题20(含单项选择与多项选择,10题,每题2分)(3)名词解释10(2题,每题5分)(4)简答题36(3题,每题12分)(5)论述题24(1题,24分),(二)考试的时间与形式90分钟闭卷考试一、选择题(每题至少有一个答案,多选或者少选均不能得分)选择题20(含单项选择与多项选择,10题,每题2分)1、城市往往在一个地区的( )中居于主导地位,代表和展示着人类文明的最新发展高度。A 文化 B 政治 C 社会 D 经济2、( )是城市化的后续动力。A 农业现代化 B 科技现代化 C 工业化 D 信息化3、( )社会大分工,是人类社会中城市形成的直接原因。A 第一次 B 第四次 C 第三次 D 第五次4、总体来看,古代城市的主要以( )为主。A政治功能 B军事功能 C 社会功能 D经济功能5、一般认为,城市化的影响因素包括( )。A 人口的流动 B总人口的增长 C技术进步 D经济增长6、( )属于我国城市权力政治系统。A 市人大 B 市政府 C 市委 D 市司法机关7、( )属于我国城市国家权力政治系统。A 市人大 B 市政府 C 市委 D 市司法机关8、( )在整个城市国家机关中处于首要地位。A市人大 B 市政府 C 市委 D市政协9、市人民代表大会的权力主要有地方( )。A 任免权 B 监督权 C决定权 D立法权10、我国市民利益表达的主要途径或渠道包括( )。A个人联系渠道 B代理人或代表渠道 C集团参与渠道 D市民监督渠道11、城市政府管理体制包括( )的内容。A市建制体制 B市政府构成体制 C市行政管理体制 D市公共事务管理体制12、我国目前的建制市,就其下级行政建制而言,分为辖区的市和不辖区的市,不辖区的市一般是( )。A县级市 B地级市 C副省级市 D直辖市13、( )在城市决策中处于核心地位。A 市政协 B市人大常委会 C市政府 D中共市委14、市民参政包括市民的( )。A司法参与 B政治参与 C行政参与 D社会参与15、以下关于新公共管理理论说法正确的是( )。A 更加注重对内部系统的管理 B 强调管理对象的外部化 C强调以什么方式实施管理会加强管理的便利性 D强调提高管理的内部效率16、与传统的公共管理相比较,( )成为新公共管理的重要字眼。A 市场导向 B结果趋向 C绩效标准 D顾客导向17、城市管理中存在的( )问题是囚徒博弈的结果和囚徒困境的表现。A城市公共产品供给不足 B城市公共组织效率缺失 C城市、区域之间竞争恶化 D城乡失衡发展18、城市发展战略依据主要通过( )获取。A 竞争合作分析方法 B历史分析方法 C 政经社技分析方法 D优劣机威分析方法19、在总体的战略愿景之下,城市发展战略还可以形成一定的发展目标体系,一般表现为城市现代化目标体系,主要包括( )。A生态环境指标 B社会进步指标 C生活质量指标 D经济发展指标20、世界银行组织认为,可持续城市是指一个( )的城市。A 有竞争力 B 治理和管理良好 C适于居住 D银行信赖的21、( )属于初级城市发展战略观。A营销导向 B需求型 C供给型 D资源型22、构建敏捷城市,要做到( )。A信息敏捷 B人员敏捷 C制度敏捷 D政策敏捷23、近代城市规划始于( )。A 美国 B 英国 C 法国 D 德国24、行政法首要的和基本的原则是( ),它是社会主义法制原则的体现和具体化。A 行政合法原则 B 行政合理原则 C 行政统一原则 D行政公开原则25、土地利用规划一般应遵循( )。 A 动态原则 B协调原则 C 市场调节与计划控制相结合原则 D效益原则26、现代城市成长管理从( )萌生。A 美国 B 英国 C 法国 D 德国27、我国现阶段城市规划的基本任务是( )。A 保护和修复人居环境,尤其城乡空间环境的生态系统,为城乡经济、社会和文化协调、稳定地持续发展服务 B保障和创造城市居民安全、健康、舒适的空间环境 C 保障和创造城市公正的社会环境 D保障和创造城市公正的人文环境28、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和国家建设部的城市规划编制办法,我国的城市规划体系分为( )。A城市总体规划 B城市分区规划 C城市详细规划 D城市分层规划29、城市总体规划的期限一般为( )年。A 5年 B 15年 C20年 D 25年30、由于我国城市土地市场的建立处在逐步摸索的阶段,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问题包括( )。A城市存量土地供应失控 B协议出让,政府让利C生地出让,效益粗放 D有地没人用,有人没地用31、我国城市空间成长中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A城市用地数量增长过快 B城市新区开发的倾向严重 C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低下 D城市空间结构不合理32、城市经济的一般功能是指城市总体的共同性功能,主要是以( )为主导,为国民经济服务。A 第一产业 B 第四产业 C 第三产业 D 第二产业33、城市经济管理具有( )的特征。 A 综合性 B 两面性 C二重性 D区域性34、城市经济管理的方法包括( )。A 行政方法 B 社会方法 C 法律方法 D经济方法35、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宏观调控具有( )特征。A 以“间接性”为主 B以“直接性”为主 C 以“经济性”为主 D 具有“公共物品”属性36、经济性规制主要针对( )。A 外部不经济问题 B 信息不对称问题 C 非价值物问题 D自然垄断问题37、经济性规制对象产业包括( )。A 自来水 B 交通运输和金融 C 城市燃气 D电力38、社会性规制主要针对( )。A 外部不经济问题 B 信息不对称问题 C 非价值物问题 D自然垄断问题39、造成市场失灵的主要原因有( )。A 外部性 B 公共物品 C 非对称信息 D垄断40、导致政府失灵的主要因素包括( )。A 政府的低效率 B 政府赤字问题 C 政府的自我扩张倾向 D 政府的行为动机41、在公共选择理论出现之前,对政府行为的假设有( )。A 慈善模式 B民主模式 C 巨物模式 D 专制模式42、( )城市的人口年龄结构中,老年人的比例小,幼年人口比例大。A 稳定型 B 衰退型 C 波动型 D增长型43、( )城市的人口年龄比例中,幼年比例小,老年人口多。A 稳定型 B 增长型 C 波动型 D衰退型44、从地域特征和管理角度考察,城市社区主要有( )。A 自然社区 B 功能社区 C 法定社区 D 居住型社区45、从城市社区起源基础、产业和功能的不同出发,城市社区可以分为( )。A 职业型社区 B法定社区 C自然社区 D居住型社区46、城市社区管理的主体组成包括( )。A 社区成员 B 社团性组织 C 企事业组织 D行政性组织47、根据我国近年来的情况,城市人口结构变化主要表现为( )。A人口结构的老龄化趋势 B文化结构的高层化发展趋势C就业结构的服务化趋势 D城市人口红利效应正趋于减低48、自治型模式是社区主导、居民主动参与、由下而上实施的社区管理模式,( )是这种模式的典型代表。A美国 B 日本 C法国 D新加坡49、政府主导型模式是政府主导、居民响应参与、自上而下推行的社区治理模式( )是其典型代表。A美国 B 日本 C法国 D新加坡50、城市环境具有( )的特征。 A 脆弱性 B 开放性 C 人为性 D复合性51、城市环境保护的手段中( )是根本保障。A 法制手段 B 行政手段 C 技术手段 D教育手段52、城市环境管理制度的基本内容包括( )。A 治理方面的制度 B 监督方面的制度 C排污检查制度 D预防方面的制度53、城市环境管理治理方面的制度包括( )。A谁污染谁治理制度 B排污权交易制度 C奖励制度 D排污收费赔偿制度54、我国城市污染治理的主要瓶颈包括( )。A思想观念的转变相对滞后 B技术水平不高和经费不足C污染治理机制尚不健全 D污染治理的公众参与度不高55、我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的工作重点是( )。A改革城市环境管理体制,强化环境管理B广开渠道,解决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的资金来源C 加强政府对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的领导D把环境保护纳入城市建设总体规划56、城中村产生原因主要有( )。A 投资主体回避农村居民点以减少建设成本 B 交通轴的效益衰变规律和灰色区的形成C 农民对被动快速城市化的回避 D村镇经济发展方式需要控制土地57、( )是未来区域中心城市行政区划改革的方向。A 撤市(县)设区 B 撤村设街 C 人口农转非 D 撤县建市58、( )大都市政府,成立于19世纪末,是最早建立的大都市政府,开创了大都市政府的先例。A伦敦 B迈阿密 C大温哥华 D巴黎 59、发达国家区域协调机构的特点是( )。A形式多种多样,且在不断调整B在组织上更多采用合作、自愿参与和弹性的方式C“政府”与“非政府”两类协调机构逐步融合D受政党更替的影响大60、根据区域协调问题的性质的差别,区域协调可以分为( )。A 外部协调 B 政府协调 C 民间协调 D内部协调61、总体而言,区域协调机构的组织方式与运行机制可以分成( )。A 弱调控模式 B 多元调控 C 一元调控 D强调控模式62、西方国家区域协调的弱调控模式以( )为代表,实行联邦制,土地实行私有化。A 加拿大 B 澳大利亚 C 英国 D 美国63、西方国家区域协调的强调控模式以( )为代表。A法国 B 荷兰 C 美国 D希腊64、西方国家区域协调的多元调控模式主要以( )为代表。A德国 B 英国 C 丹麦 D美国65、( )是突发事件管理结构体系的核心。A 保障系统 B 执行系统 C 信息系统 D决策系统66、( )是突发事件管理结构体系的支撑。A 执行系统 B 信息系统 C保障系统 D决策系统67、( )是突发事件管理最重要的功能要求,是重中之重,也是各个国家突发事件处理中最关注的焦点。A 准备 B 反应 C 预防 D 恢复 68、( )反应是处理突发事件的主要“舞台”。A 准备 B 预防 C 反应 D 恢复 69、坚持快速反应,就必须把握( )。A 齐 B 实 C 准 D 快70、突发事件处理的一般程序包括( )。A 预警系统的建立 B 危机应对 C 危机判断 D 确认危机来源二、填空题10(5题,每题2分)1、城市的集聚性包含了诸多要素,主要包括人口的集聚和 的集聚。2、现代意义的城市管理,主要是源起于 的思想。3、马丘比丘宪章最大的特点在于表明了城市规划理论由“功能分区”向 转变的强烈倾向。4、城市管理思想的演进很大程度上是循着 思想的阶梯进行的。5、英国社会活动家埃比尼泽霍华德的 方案的提出,一般被看作是现代城市规划思想的开端。6、市辖区、不设区的市的人民政府,经上一级人民政府批准,可以设立若干 ,作为它的派出机关。7、城市政府管理体制的核心问题是在城市 过程之中,各部门如何实现其职能。8、我国的非政府组织,主要包括 和民办非企业单位两种形式。9、我国城市行政管理,实行“两级政权三级管理”体制。三级管理即 。10、随着信息技术和3S(GIS,GPS,RS)技术在城市管理中的使用, 城市管理已经成为国内外城市即时化管理的重要手段。11、传统公共管理和新公共管理在管理手段上的区别突出表现在对 的态度上。12、外部规模经济可以通过两种不同的方式来达到。一种是 ,一种是城市化经济。13、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内容包括经济可持续发展、 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三方面的协调与统一,要求人类在发展中讲究经济效率、关注生态安全和追求社会公平,最终达到人类生活质量的全面提高。14、对中国来说,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 的根本性转变,是可持续发展在经济方面的必然要求。15、从目前西方发达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情况来看,社会可持续发展问题突出体现在 和人口负增长 两个方面。 16、城市发展战略通常由 、战略愿景、重点战略、战略措施和战略反馈五个部分组成。17、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西方开始初步形成了 的地方发展战略观。18、营销城市要走出去,城市管理的工作重点要由生产管理转向 。19、循环经济起源于工业经济,其核心是 的循环。20、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 。21、现代城市规划的创始者本质上是一群社会改革家,虽然他们当时关注的是物质空间环境问题,但其思想的核心却是 。 22、土地利用的效益是指土地利用产生的社会、经济和 效益,三者是辩证统一的。 23、土地用途管制的核心目标是实现 总量动态平衡。24、 就是为城市生产和生活提供的一般公共设施,是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25、基础设施能否市场化的经济技术标准一般有两个,一是 的强弱,二是可分割性的难易。26、城市经济管理中协调控制城市经济活动的主体是 ,这是由城市经济的特点决定的。27、城市经济管理的二重性是指它的 和社会属性。 28、政府干预经济运行的主要理论依据是 。29、在应对市场失灵时,政府通常采用的手段包括宏观调控和 。 30、 是具有法律地位的、相对独立的政府管制者,依照一定的法规对被管制者所采取的一系列行政管理与监督行为。31、城市人口数量是指城市区域内人口的总数,包括常住人口数量和 。32、城市人口的数量增长,主要取决于人口的自然增长和 。33、自建国以来,我国城市人口管理就形成了区别于其他国家的管理模式和特点,主要体现为 和居民身份证管理、计划生育管理的特殊控制政策,这些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人口管理制度也在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34、 的实质是一个国家政府对其所辖人力资源所进行的控制和规划。 35、 是由政府出资建造、国家给予补贴、并具有一定住宅质量(符合本国政府规定的最低住宅水准)的廉价住房。36、城市环境包括两大部分,一是城市的自然环境;二是城市的 。37、城市环境保护与管理终坚持的一个总原则是 。38、 是指在一定的区域内,在污染物排放总量不超过允许排放量的前提下,内部各污染源之间通过货币交换的方式相互调剂排污量,从而达到减少排放量、保护环境的目的。39、将原因导向的城市管理思路用到城市环境问题的研究上,可以发现,我们需要从末端治理为主的环境保护走向发展源头导向的 。40、20世纪6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鲍尔丁提出的 可以作为循环经济的早期代表。41、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撤地建市, 体制在全国广泛推行,这种做法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城乡分割、地市矛盾等过去存在的问题,使中心城市更好地发挥地域中心作用。 42、 问题的核心是农民失去土地以后无以为业。 43、城乡关系发展的最高形式,是要达到 。44、城乡一体化的动力机制是城市化和 。45、 的建立是城乡一体化的核心46、经济全球化形势下,国家之间的竞争反映为各国 的竞争,也表现为区域之间的竞争。47、通过城镇体系规划和 来协调区域发展中的各种空间和产业问题是十分有效的方法。48、 是指同一区域的国家或地区为了维护共同的经济利益和加强经济联系与合作,通过契约和协定,形成一个跨越国界或地区的商品、资本、人才和劳务等自由流通的统一经济区的组织形式。49、区域协调发展的目标是实现 的一体化。50、Citistate不是一个 ,而是一个组织边界、市场边界、信息边界、社会边界,乃至生态与环境的边界。51、 是突发事件管理结构体系的核心。52、从国外的一般经验来看, 、各负其责的从属性原则是各国突发事件管理的普遍原则。53、对于突发事件而言,其涉及的内在结构体系并非单纯的线性逻辑抑或平面关联,而是一个包含决策、 、执行、保障等系统的四位一体的构架体系。54、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处理,第一原则是迅速地 ,将可能发生的危机尽可能缩小。55、城市 突发事件处理,必须首先注意启动停止策略。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题至少有一个答案,多选或者少选均不能得分)1、ABCD 2、D 3、C 4、A B 5、A BCD 6、A BCD 7、ABD 8、A 9、ABCD 10、ABCD 11、ABCD 12、A 13、D 14、BCD 15、B 16、ABCD 17、ABC 18、ABCD 19、ABCD 20、ABCD 21、BCD 22、ABC 23、C 24、A 25、ABCD 26、A 27、ABC 28、ABC 29、C 30、ABCD 31、A BCD 32、CD 33、ABCD 34、ACD 35、ACD 36、BD 37、ABCD 38、AC 39、ABCD 40、ABCD 41、ABC 42、D 43、D 44、ABC 45、AD 46、ABCD 47、ABCD 48、A 49、D 50、ABCD 51、A 52、ABCD 53、ABCD 54、ABCD 55、ABCD 56、ABCD 57、ABC 58、A 59、ABCD 60、AD 61、ABD 62、D 63、ABD 64、AB C 65、D 66、C 67、C 68、C 69、ABCD 70、ABCD二、填空题1、经济活动的集聚 2、古典经济学 3、功能综合 4、城市规划 5、田园城市6、街道办事处 7、公共事务管理 8、社会团体 9、市、区、街道 10、网格化11、私营企业 12、地方化经济 13、生态可持续发展 14、集约型 15、老龄化16、战略依据 17、营销导向 18、形象管理 19、工业物质 20、生态经济21、社会公正 22、环境生态 23、耕地 24、城市基础设施 25、公共性26、城市政府 27、自然属性 28、市场失灵论 29、微观规制 30、规制31、流动人口数量 32、机械增长 33、居民户口 34、户籍管理 35、公共住宅36、人工环境 37、可持续发展 38、排污权交易 39、循环经济 40、宇宙飞船理论41、市管县 42、城中村 43、城乡一体化 44、农业产业化 45、城乡统一市场46、核心城市 47、区域规划 48、区域经济一体化 49、区域发展50、行政边界 51、决策系统 52、分级管理 53、信息 54、阻绝传染55、信誉危机三、名词解释10(2题,每题5分)1、 城市管理 p26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在不同行政关系影响下,以城市这一空间、经济、社会系统的运行为对象的治理活动。城市管理的根本目标在于根据公众需求,在不破坏城市生态友好程度的基础上,采用协调、规划、控制、建设、引导等管理方法,提升或维继城市在区域中的综合竞争能力,从而为城市公众营造宜居、宜业的发展环境。2、区域经济一体化p337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同一区域的国家或地区为了维护共同的经济利益和加强经济联系与合作,通过契约和协定,形成一个跨越国界或地区的商品、资本、人才和劳务等自由流通的统一经济区的组织形式。3、排污权交易p274排污权交易是指在一定的区域内,在污染物排放总量不超过允许排放量的前提下,内部各污染源之间通过货币交换的方式相互调剂排污量,从而达到减少排放量、保护环境的目的。4、Citistate(城市联盟)p337Citistate(城市联盟)是指由相同特征和功能的城市和城镇环绕所组成的社会、经济和环境上相对独立的贸易、商业和通讯区域。5、城市规划p133城市规划是为了实现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布局和进行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全面安排。6、规模经济p90规模经济是指由于存在技术上不可分的资本投入,企业增加投入扩大生产规模,使得产出增加的比例超过投入增加的比例,产品分摊不可分性投入,从而产品平均生产成本随产量的上升而降低。7、市民参政P45指市民个人或群体通过一定途径和形式向政府及其领导人员提出各种要求和建议(亦称市民的利益表达),向有关部门进行检举揭发,行使选举、罢免、监督等权利,阻止或促成某项政策的行为,参与城市管理与决策的各项活动。8、城市营销p118城市营销,即把城市地区视为一个市场导向的企业,将地区的未来发展愿景作为一个吸引人的产品,通过强化地方经济基础以及更加高效地满足和吸引既有的和潜在的目标市场(主要包括产业、投资者、定居人口、观光游客和会议人士等),来主动营销地区的特色。9、可持续城市P113根据世界银行组织提出的标准,可持续城市是指一个有竞争力的、适于居住的、银行信赖的,而且治理和管理良好(良治或称善治)的城市。10、循环经济p276循环经济以可循环资源为来源,以环境友好方式利用资源,保护环境和发展经济并举,把人类生产活动纳入到自然循环过程中,经过相当长一段时间的努力,使生态负增长转变为生态正增长,实现人类与生态的良性循环。11土地利用P147土地利用即是人类根据土地的自然特点和社会经济需要,通过采取一系列生物、技术手段,对土地进行的长期性或周期性的经营管理和治理改造互动。它是自然过程和社会经济过程的统一。二、简答题和论述题 (两种题型都在这里面了,加粗斜体字根据经验,有可能是论述,但具体是哪个是哪种题型不知道)1新公共管理对现代城市管理的启示。(1)培育多元主体共治。(2)对城市政府职能重新定位。(3)管理手段上注重引入私营部门的先进理念和方法。2我国城市成长中存在的问题。(1)城市用地数量增长过快。我们通常用城市人均建设用地指标来衡量城市用地的相对数量。近些年来,我国城市用地迅速扩张的现状也是不容忽视的。而且,这种人均城市建设用地增长中还存在与城市规模等级相联系的结构不均衡问题。人均城市建设用地与城市规模之间存在反相关,城市规模越大,用地越集约,反之则越粗放。近些年来小城市人均建设用地扩张的速度较大城市相比更是有增无减。从以上的一些现象来看,我国城市建设用地数量的增长已经超过城市用地负载的城市经济要素的增长,尤其是在规模较小的城市,用地扩张过快的现象十分突出,而小城市的土地收益又远远低于大城市,这种状况客观上反映了我国城市成长方式的不均衡和不经济。(2)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低下。在城市空间过度扩张的同时,由于没有足够经济内容的充实和支撑,使得城市成长方式不经济的问题表现为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低下。土地利用效率的低下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土地的经济产出率较低,另一方面土地的开发利用程度较低。应该说,我国虽然改革开放后经济建设的各个方面取得了很多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毕竟还属于发展中国家,城市空间的经济负载与产出水平同一些先进国家相比较低。但必须提起注意的是,在我国内部各级各类城市的土地利用效率对比中,地均产出水平较低的中小城市往往占地规模较大。我国的城市土地开发利用程度也比较低,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低下决定了我国城市成长的空间外拓倾向十分突出。(3)城市新区开发的倾向严重。自城市土地有偿使用制度逐步推行以来,国内一些城市有一种大规模、成体系、与旧城不连续的新区开发的倾向,这种城市新区开发一般都以一些特定城市职能的外迁为主导力量,并吸引其他的城市功能随迁,达到城市空间的大规模、跳跃式成长。这种新区开发中最多的要算20世纪90年代风行全国的开发区热,这些开发区最初往往打着高新技术的招牌,但最终很多没有相关条件支撑的高新区的土地被开发成了住宅区甚至长时间撂荒闲置。近些年来,在工业之外,教育产业也成为新区建设的新主角。另外,还有一些以政府职能部门作为主要吸引力量的综合性城市新区开发,。这些新区开发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成为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增长和带动轴心,但是如果不能在新区开发的同时积极推动老城的更新升级,很有可能出现类似西方内城衰退的不良后果;而且,一旦新区开发的资金不能到位运转,后续的利用没有保障,也很可能造成土地的闲置和浪费。(4)城市空间结构不合理。在我国城市成长的过程中,城市空间结构还存在一些不合理的状况,某种程度上,这些不合理的现象还在继续产生。城市成长中的空间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为土地利用总体结构的失衡和空间利用方式违背地租规律。一般而言,作为人类聚居地的城市,其居住用地的比重是最大的,往往占到各类用地总量的1/3以上,我国城市空间结构中居住用地比例也大致如此。我国城市工业用地比重达到22%,考虑到我国工业化处于较低阶段的现实,这个高于西方发达国家8%10%的比例两到三倍的结果值得我们反思。按照西方城市经济学中经典的城市地租理论,城市中心区为能够担负最高地租(地价)的CBD,由中心区向城市边缘,由各种地租负担能力依次降低的用地方式的包络线构成城市内部的地租竞标曲线,竞标曲线中依次排列的用地类型代表了最为经济合理的城市土地区位选择。以上的城市用地结构分布基本上可以解释和指导市场条件下的城市土地利用区位选择,但是我国的城市成长过程却同这一模式有很大的距离。通常,居于我国城市中心的是行政中心,工业、仓储、机关等用地占据着城市内部很多区位优越的地段,一些原本应当位于城市中心的高级用地类型只能在偏位设立。3城乡一体化的战略意义。 (1)实现城乡一体化是城乡二元结构转换的需要。(2)“分久必合”城乡复合系统发展的需要。(3)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需要。4. 目前我国城市发展战略管理的潜在重点。 (1)全面导入绿色GDP、人文GDP的目标绩效观。所谓“绿色GDP”,就是从现行GDP中扣除环境资源成本和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服务费用。绿色GDP指标,实质上代表了国民经济增长的净的正效应。绿色GDP占GDP的比重越高,表明国民经济增长的正面效应越高,负面效应越低,反之亦然。 “人文GDP”就是为了保障人的健康和全面发展而投入财富的增长指标,包括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等方面。我们追求的发展,应该是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应将“经济GDP”、“人文GDP”和“绿色GDP”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多层面的政府绩效考核体系的建立健全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制度基础之一。(2)建敏捷城市,提高城市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敏捷。反应能力当今世界处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城市要在瞬息万变的环境中抓住有利的信息,结合自身条件,做出相应的对策,才能赢得发展机会。也就是要创建“敏捷城市”,其中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信息敏捷。依托快捷、准确、畅通的信息来源和上传下达渠道,并在大量的信息中进行及时高效的筛选,保证决策者在第一时间获取精练实用的信息。就此,正在迅猛发展的数字城市技术不但提供了技术支撑,而且具备成为信息敏捷交换和交流的平台。人员敏捷。有灵活、干练、反应迅速的管理人员和办事人员,要做到能上能下,人尽其才,能够准确快速应对环境变化。制度敏捷。在一定原则框架内,保留政策的适度弹性,以便在实施中能够因地因时制宜;必要时要及时调整修订现行政策制度,确保城市发展最终战略目标的实现。(3)全面导入循环经济。循环经济以可循环资源为来源,以环境友好方式利用资源,保护环境和发展经济并举,把人类生产活动纳入到自然循环过程中,经过相当长一段时间的努力,使生态负增长转变为生态正增长,实现人类与生态的良性循环。循环经济起源于工业经济,其核心是工业物质的循环。循环经济是对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的简称,以物质、能量梯次和闭路循环使用为特征,在环境方面表现为污染低排放,甚至是污染零排放。循环经济把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生态设计和可持续消费等融为一体,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因此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循环经济是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重构的经济系统。要求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为“自然资源产品和用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所有的能源和原料都能在这个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中得到最合理的利用,从而使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减少到尽可能小的程度。(4)重视突发事件管理。应该认识到,城市发展战略管理的实施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国内外一些城市发生的一系列突发事件也提示我们必须在城市发展战略管理中建立“危机管理”机制。在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同时,需要制定一个有效的,能够帮助快速沟通、快速做出影响评估和控制的危机管理计划,并使之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是最为重要的部分。一般来说,危机管理在管理层次上高于日常管理,是管理的最高层次。危机管理计划不是独立的,它必须与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结合起来,也必须与国家、地区和部门的危机管理体系相适应。当然,就我国来说,在制定危机管理计划的同时,还需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危机管理系统,这也是我们在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时必须考虑的问题。5在处理突发事件时,如何贯彻“预防为主”的原则?普遍来看,贯彻“预防为主”的原则主要从四个方面执行:(1)宣传教育。(2)准备预案。根据既有的和潜在的事件设立多重备选预案,缩短反应时间;(3)构建预警机制,推行公示措施。(4)加强网络建设和管理,使官、产、学、民、媒之间的信息传递通畅。6城乡一体化的发展要点。(1)城乡一体化不是城乡“一样化”和“平均化”有人认为城乡一体化就是要完全消灭城乡差别,最终达到城乡的绝对融合。这种观点实质上就是将城乡一体化引向了“城乡一样化”,这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是行不通的。因为城市和乡村这两种社区形态的形成和发展有着其特定的自然、社会、经济、历史等条件,只要这些方面存在着差别,城乡差别就不可能消失。同时,城乡一体化并不会导致城乡的“低层次平衡发展”和“平均主义”,它不是降低城市的地位,而是将乡村的地位加以适当提高,使其在市场体制下处于与城市同等的竞争地位。城乡一体化强调城乡间各要素的融合、贯通,但并不排斥差别,相反,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可以将差别转化为各自的特色,这将有利于形成城乡系统的高层次协调发展。(2)城乡一体化的动力机制:城市化和农业产业化城乡一体化是城乡两大系统发展的一种社会、经济、生态过程,同时又是这一过程的战略目标。农村的发展,不能单靠城市化的辐射,也不能盲目推行农村工业化,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必须两头启动,依靠城市化和农业产业化加以推进,这就是城乡一体化的动力所在。(3)城乡统一市场的建立是城乡一体化的核心市场是城乡经济联系的纽带,也是缩小城乡差距、优化城乡资源配置的有利渠道。城乡经济要素的流动,是二元结构转换、城乡协调发展的关键。这就需要打破原有的各种体制束缚,以市场体制为契机,在原有城市市场和农村市场的基础上,构建城乡统一市场。这将是一个市场类型齐全、功能完备的市场体系,它既包括产品市场,又包括要素市场。通过统一的市场体系使农村的资源优势转化为商品优势,剩余劳动力转化为生产要素,并得到优化组合,从而为实现城乡全面贯通、走向一体奠定坚实的基础。(4)城乡一体化要从人的需要出发,即“以人为本”从人本主义角度讲,人们从事的一切活动都是为其自身各方面需要服务的,城乡发展从本质上来说是人与自然在协调基础上的自我发展。因此,城乡一体化建设要求为人类创造一个良好的生产、生活和发展的环境,同时要有利于提高人的综合素质,特别是广大农村人口的素质,使其享受现代城市文明,从而利于整个社会的进步。7现代城市管理具有的特征(1)协调管理目标的前瞻性与持续性。(2)注重城市管理主体的多元性与参与性。(3)注重管理决策的合法性与科学性。(4)培养管理方式的系统化与市场化。8在处理突发事件时,如何做到快速反应?在处理突发事件时,彻做到快速反应,就必须把握“快、准、齐、实”四个要点:(1)“快”就是信息完整、准确和快捷,在此基础上,迅速召集突发事件处理队伍进行快速反应,赶赴现场处理(2)“准”就是接到报告后,特别是到达现场后,对突发事件的发生、发展和事态现状进行综合分析,作出准确判断,拟定强有力的针对性措施;(3)“齐”就是对突发事件的调查处理要做到统一领导、统一方案、统一发布信息;(4)“实”就是调查处理方案确定之后,分工负责,狠抓落实,并且进行督促检查,督办到位。9学习型政府组织的特征。1、组织成员拥有一个共同的意愿,即组织的共同构想;     2、组织与各成员均善于学习。这是学习型组织的本质特征;     3、组织结构扁平化;     4、组织具备极强的自我创造力;     5、弹性化的组织结构;     6、能够实现充分的自主管理。 10循环经济3R原则的内容。 (1)减量化原则。循环经济的第一法则是要减少进入生产和消费流程的物质量,因此又叫减物质化。(2)再利用原则。循环经济第二个有效的方法是尽可能多次以及尽可能多种方式地使用人们所购买的东西。通过再利用,人们可以防止物品过早成为垃圾。(3)资源化原则。循环经济的第三个原则是尽可能多的再生利用或资源化。11如何对我国的城市基础设施管理体制进行改革? (1)使基础设施建设从事业型转向企业型; (2)使基础设施从福利型转为营利型; (3)使城市基础设施由保险型转为竞争型; (4)使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从人治型转为法治型; (5)城市基础设施的管理应当科学化。 12处理社区自治组织和城市政府各级相关机构关系中遵循的原则。 (1)面向社区,重心下移的原则。 (2)事权下移,责、权、利配套的原则。 (3)以人为本,资源整合的原则。 (4)有利于扩大民主,依法自治的原则.13编制城市规划应遵循的原则。(1)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相和谐的原则。(2)历史环境与未来环境相和谐的原则。(3)城市环境中各社会集团之间社会生活和谐的原则。14城市规划工作的特点。(1)综合性。城市的社会、经济、环境和技术发展等各项要素,即互为依据,又相互制约,城市规划需要对城市的各项要素进行统筹安排,使之各得其所、协调发展。这是城市规划工作的重要特点,它涉及许多密切相关的问题,不能孤立对待;(2)法治性、政策性。在城市总体规划中,一些重大问题的解决都必须以有关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为依据;(3)地方性。城市规划要根据地方特点,因地制宜地编制;同时,规划的实施要依靠城市政府的筹划和广大城市居民的共同努力;(4)长期性、经常性。城市规划既要解决当前建设问题,又要预计今后一定时期的发展和充分估计长远的发展要求;(5)实践性。首先在于它的基本目的是为城市建设服务,规划方案要充分反映建设实践中的问题和要求,有很强的现实性。其次是按规划进行建设是实现规划的唯一途径,规划管理在城市规划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最后,城市规划的实践性还在于其可实施性,应当在规划编制时,考虑城市的财力和能力,不能盲目提出过高的要求,同时,为了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经济技术条件,要注意城市规划自身的弹性。课程城市管理学专业13春行政管理(本) 第 12 页 共 12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设计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