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气分压与孔直径对照表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8234409 上传时间:2022-01-0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5.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氮气分压与孔直径对照表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氮气分压与孔直径对照表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氮气分压与孔直径对照表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氮气分压与孔直径对照表-贝士德仪器P/P0孔直径d /nmP/P0孔直径d /nm大 孔 段0.998968.7介孔段0.7007.020.997648.20.6505.960.996487.70.6005.160.995391.30.5504.520.994326.90.5004.000.993280.80.4503.560.992246.20.4003.180.991219.30.3502.860.990197.70.3002.560.980100.30.2502.300.97067.5微孔段0.2002.05介孔段0.96051.00.151.810.95041.10.1001.560.94034.40.0501.290.93029.60.0100.960.92026.00.0010.730.91023.20.00010.610.90021.0-51*100.530.85014.10.80010.60.7508.471*10-60.471*10-70.431*10-80.40比表面积计算公式双击自动滚屏 发布者:admin发布时间:2011-5-9 14:53:28 阅读:121次【字体:大 中 小】比表面积计算公式参考国标 GB/T24533-2009放到气体体系的样品,其物质表面在低温下将发生物理吸附。当吸附达到平衡时,测量平衡吸附压力和吸附的气体流量,根据BET方程式(1)求出试样单分子层吸附量,从而计算出试样的比表面积。(P/P0 )/ V(1-P/P0) = (C-1 )/( VmC ) P/P0 + 1/( VmC )什么是比表面?双击自动滚屏发布者:admin发布时间:2011-5-9 14:47:46 阅读:116次【字体:大 中 小】比表面是比表面积的简称。根据实际需要,比表面积分为内比表面积、外比表面积、和总比表面积;通常未注明情况下粉体的比表面积是指单位质量粉体颗粒外部表面积和内部孔结构的表面积之和,单位m2/g 。比表面是比表面积的简称。比表面积是指单位质量物料所具有的总面积。分外表面积、内表面积两类。单位为米 2/ 克。理想的非孔性物料只具有外表面积,如硅酸盐水泥、一些粘土矿物粉粒等;有孔和多孔物料具有外表面积和内表面积,如石棉纤维、岩(矿)棉、硅藻土等。测定方法有容积吸附法、重量吸附法、流动吸附法、透气法、气体附着法等。比表面积是评价催化剂、吸附剂及其他多孔物质如石棉、矿棉、硅藻土及粘土类矿物工业利用的重要指标之一。石棉比表面积的大小,对它的热学性质、吸附能力、化学稳定性、开棉程度等均有明显的影响。分析测试方法比表面积测定分析有专用的比表面积测试仪,国内比较成熟的是动态氮吸附法, 07 年后,国内静态法比表面积及孔径分析仪也迅速发展起来。比表面积检测其实是比较耗费时间的工作,由于样品吸附能力的不同,有些样品的测试可能需要耗费一整天的时间,如果测试过程没有实现完全自动化,那测试人员就时刻都不能离开,并且要高度集中,观察仪表盘,操控旋钮,稍不留神就会导致测试过程的失败,这会浪费测试人员很多的宝贵时间。比表面测试方法根据测试思路不同分为吸附法、透气法和其它方法,透气法是将待测粉体填装在透气管内震实到一定堆积密度,根据透气速率不同来确定粉体比表面积大小,比表面测试范围和精度都很有限;其它比表面积测试方法有粒度估算法、显微镜观测估算法,已很少使用;其中吸附法比较常用且精度相对其它方法较高;吸附法的思路就是让一种吸附质分子吸附在待测粉末样品(吸附剂)表面,根据吸附量的多少来评价待测粉末样品的比表面大小。根据吸附质的不同,吸附法分为低温氮吸附法、吸碘法、吸汞法和吸附其它分子方法;较早使用的是后面吸碘法、吸汞法等几种方法,这几种方法在不同行业内被使用了较长时间;但由于吸碘法中使用的碘分子直径很大,不能进入许多小孔,测得的比表面积不完全,另外碘分子活性较高,对不少粉体不能适用,局限较大;吸汞法又叫压汞法,使用的吸附质- 汞有毒,很少使用了,在此不详述了。吸附其它气体分子的方法使用也极少。使用最广的为以氮分子作为吸附质的氮吸附法;氮吸附法由于需要在液氮温度下进行吸附,又叫低温氮吸附法,这种方法中使用的吸附质-氮分子性质稳定、分子直径小、安全无毒、来源广泛,是理想的且是目前主要的吸附法比表面测试吸附质。氮吸附法根据吸附过程和吸附质确定方式的不同又分为动态色谱法和静态法。动态色谱法是将待测粉体样品装在U 型的样品管内,使含有一定比例吸附质的混合气体流过样品,根据吸附前后气体浓度变化来确定被测样品对吸附质分子( N2 )的吸附量;静态法根据确定吸附吸附量方法的不同分为重量法和容量法;重量法是根据吸附前后样品重量变化来确定被测样品对吸附质分子( N2 )的吸附量,由于分辨率低、准确度差、对设备要求很高等缺陷已很少使用;容量法是将待测粉体样品装在一定体积的一段封闭的试管状样品管内,向样品管内注入一定压力的吸附质气体,根据吸附前后的压力或重量变化来确定被测样品对吸附质分子( N2 )的吸附量;动态色谱法和静态法的目的都是确定吸附质气体的吸附量。吸附质气体的吸附量确定后,就可以由该吸附质分子的吸附量来计算待测粉体的比表面了。由吸附量来计算比表面的理论很多,如朗格缪尔吸附理论、 BET 吸附理论、统计吸附层厚度法吸附理论等。 其中 BET 理论在比表面计算方面在大多数情况下与实际值吻合较好,被比较广泛的应用于比表面测试, 通过 BET 理论计算得到的比表面又叫 BET 比表面。 统计吸附层厚度法主要用于计算外比表面;动态色谱法仪器中有种常用的原理有固体标样参比法和 BET 多点法;固体标样参比法也叫直接对比法,国外此种方法的仪器叫做直读比表面仪。该方法测试的原理是用已知比表面的标准样品作为参照,来确定未知待测样品相对标准样品的吸附量,从而通过比例运算求得待测样品比表面积。以使用氮吸附 BET 比表面标准样品为例,该方法的依据是有2 个:一、 BET 理论的假设之一在吸附一层之后的吸附过程中的能量变化相当于吸附质分子液化热,也就是和粉体本身无关;二、在相同氮气分压( 5%-30% )、BET相同液氮温度条件下, 吸附层厚度一致; 这就是以此种简单的方法所得出的比表面值与多点法得到的值一致性较好的原因;BET 多点法为国标比表面测试方法,其原理是求出不同分压下待测样品对氮气的绝对吸附量,通过 BET 理论计算出单层吸附量,从而求出比表面积;其理论认可度相对固体标样参比法高,但实际使用中,由于测试过程相对复杂,耗时长,使得测试结果重复性、稳定性、测试效率相对固体标样参比法都不具有优势,这是也是固体标样参比法的重复性标称值比 BET 多点法高的原因;动态色谱法和静态容量法是目前常用的主要的比表面测试方法。两种方法比较而言动态色谱法比较适合测试比表面积,静态容量法比较适合孔径测试。虽然静态法具有比表面测试和孔径测试的功能,但静态法由于样品真空处理耗时较长,吸附平衡过程较慢、易受外界环境影响等使得测试效率相对动态色谱法低,测试结果稳定性也较动态色谱低,所以 j静态法在比表面测试的效率、分辨率、稳定性方面,相对动态色谱并没有优势;但静态法相对于动态色谱法由于氮气分压可以很容易的控制到接近1 , 所以比较适合做孔径分析。而动态色谱法由于是通过浓度变化来测试吸附量,当浓度为1 时的情况下吸附前后将没有浓度变化,使得孔径测试受限。特性粉体材料越细,表面不光滑程度越高,其比表面积越大。由于纳米材料细度很高,一般具有比较大的比表面积;吸附剂催化剂炭黑等材料的效能与比表面积关系密切,一定效能需要一定范围的比表面要求;但并不是比表面积越大,就粉体质量越好。例如在要求粉体球形度的情况下,粒度相当的粉体材料,比表面越大,球形程度就越差。比表面积和粒径(粒径一般用中位径或目数来表示)是两个概念,没有必然联系,同样目数的两个产品不等于他们拥有相同的比表面积,也依赖与其表面光滑程度和孔结构。吸附质氮气气源中的气体杂质对吸附过程的影响?双击自动滚屏发布者:admin发布时间:2009-8-27 8:50:52 阅读:177次 【字体:大 中小】吸附质氮气气源中的气体杂质对吸附过程的影响?对于99.995%的高纯吸附载气和吸附质气体,其中的主要杂质气体为水份。假设气源气体中水份的含量为30ml/min 的流速中120min 内停留在粉末表面的水的量为0.14ml (标况下的体积),而对于500mg 比表面形成水的单分子层吸附所需要的水蒸汽的量为:0.12 ml (标况),与实际停留在粉末表面的水量相当,材吹扫处理继续测试,那测试结果将不可能正确。对于色谱法孔径测试需要测试三四十个分压点,影响更是显著最后得到的结果将不是固体材料本身对氮分子的吸附了,而是包覆了水分子的颗粒对氮分子的吸附了,孔隙H2O、CO2 饱和。要消除吸附质气源中的气体杂质H2O、CO2等的影响,可采用冷阱气体净化装置,冷阱是消除高沸点气备的冷阱,使本会被样品吸附的水份等高沸点杂质提前被冷阱捕获,使得经过净化后的高纯氮和高纯氮气体到超高纯气体状态;3H-2000 系列比表面仪是国内唯一配备冷阱的比表面仪器,这也是该系列仪器能够取得高精度和高分辨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 > 营销创新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