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叶欣荣获南丁格尔奖章模板叶欣荣获南丁格尔奖章教学设计之 作者:翠二:刘美华第一课时教材理解:读懂消息是本单元阅读训练目标。学会读懂消息的方法是:一、认真读课题;二、仔 细读开头;三、想想这条消息的作用。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7个生字,理解14个新词。2、理解什么是消息,知道消息的行文特点,初步掌握读懂消息报道的方法。3、读懂课文,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理解新时期医务工作者纯洁高尚的情怀。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初步读懂消息,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2、难点:懂得什么叫消息及消息的特点,初步掌握读懂消息的方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读一读本单元的 学习提示”,说说本单元的阅读目标。板书:认真读标题学会读消息仔细读开头想想什么作用2、揭示课题,理解课题。(1 )质疑。(2)反馈:标题往往概括了消息的要点:叶欣荣获南丁格尔奖。(板书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问题摘要,导入初读课文。)(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1、自由朗读,针对课文内容质疑。2、指名朗读:模仿新闻节目支持人播音, 激发朗读兴趣。(第3自然段语气读音的转换, 殉”读音。3、学生质疑:估计:(1)中国红十字会”与 红十字会国际委员会”的区别。(2)弗洛伦斯南丁格尔奖章(3)词语的意思(三)根据学生的质疑学习课文的第1、2自然段。1、提出问题(学生的质疑):(1)这则消息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什么是南丁格尔奖?2、四人小组组织讨论。3、指名回答问题。4、小结:消息的开头一段,一般都概括了消息的主要内容。5、感情朗读课文第1、2自然段。再质疑解疑。(四)作业指导:1、作业本P91、2、3:授予一一(造句)2、查资料:你还知道其他抗击非典”英雄的事迹吗?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交流收集英雄的事迹资料, 深刻感受英雄 无私无畏,不顾个人安危”的崇高精神。2、学习叶欣先进事迹,学习她无私无畏,不顾个人安危崇高品质。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和难点:难点:理解这条消息有什么作用。重点:理解红十字会国际委员会为什么授予叶欣南丁格尔奖章的原因。教学准备:教具:小黑板、多媒体(有机会使用)。教学过程:(一)复习:1、指名说说,这则消息的要点是什么?(标题)2、指名说说,这则消息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开头一段)3、听写词语。(二)学习课文的第 3、4自然段。1、谈话引入:南丁格尔奖每两年评选一次,是国际上授予护士的最高荣誉。到目前为 止,我国已有38名优秀护士获此殊荣,说明要获得此荣誉是很不容易的。同学们,听了文 中对 南丁格尔奖”的介绍,你的脑海里自然会产生什么疑问?2、质疑解疑:红十字会国际委员会为什么授予叶欣南丁格尔奖章?她做出了怎样卓越的成绩,使她足以获得 国际上授予护士的最高荣誉 ”?3、带这问题,自学第 3、4段,划出叶欣卓越成绩的词句。4、反馈:多次被评为 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优秀护士 ”优秀护士长”抗击非典”中,无私无畏、不顾个人安危冲锋在前以身殉职5、作业指导:P10第4题6、指导感情朗读。7、再质疑解疑。(三)课外延伸,大讨论:1、2003年我国护士获得南丁格尔奖章的人数共有10人,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呢?从中你能够体会到什么?2、以叶欣护士长和其他 9名中国南丁格尔奖章获得者为代表的广大医务工作者在抗击 非典”的战役中付出了怎样的代价?这些代价的付出,你认为值不值得?3、交流搜集的抗击非典”的英雄事迹。4、.总结课文。(略)(四)作业指导:P10第5题P9第3题造句:讲述 一一叶欣荣获南丁格尔奖章教学设计叶欣荣获南丁格尔奖章 教学设计由范文先生网教案频道https:/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安徒生与卖火柴的小女孩1805年,安徒生诞生在丹麦奥登塞镇的一座破旧阁楼上。他的父亲是个鞋匠,很早就 去世了,全家靠母亲给人洗衣服维持生活。安徒生虽然过着十分贫穷的生活,但他却有自己远大的理想。 开始,他决心当一名演员,十四岁时便离别了故乡和亲人,独自来到首都哥本哈根。他克服了生活上的重重困难,以坚强的毅力学习文化。起初,他想学习舞蹈和演戏,却遭到了拒绝,后来被一位音乐学校的教 授收留,学习唱歌。可是第二年冬天,因为他没有钱买衣服和鞋子,不断地感冒、咳嗽,嗓 音嘶哑了,只好离开了音乐学校。但是,他从事艺术事业的顽强意志毫不动摇,又下决心进行文学创作,用自己的笔写出人间的不平。他住在一间旧房子的顶楼上,没日没夜地练习 写作。经过十几年的奋斗,终于踏进了文坛。从三十岁开始,专心从事儿童文学创作,一生 中国共产党写了 168篇童话故事。选编在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二册中的卖火柴的小女孩,就是其中的一篇。那么安徒生是怎样写出这篇童话的呢?1848年,他到国外去旅行。在途中收到了一封朋友的来信,要求他按照信中寄来的三 张画片写一篇故事。其中一张画片上,画的是一个穷苦的小女孩,金黄的长头发打成卷儿披 在肩上,看上去很美丽,她手里拿着许多火柴,瞪大了一双可怜的眼睛,好像在想些什么。 安徒生看着这张画片,双眼渐渐湿润了。他想起了自己的妈妈。妈妈小时候要过饭,有一次要饭时,实在走不动了, 竟然昏倒在路上。他又想起了在童年时代惟一疼爱他的奶奶。爸爸去世以后,妈妈改嫁了,他只好和奶奶相依为命。每到傍晚,他坐在墙角里,蜷着腿缩成一 团,盼望着讨饭的奶奶快些回来。慈祥的奶奶一回家,便把他搂在怀里,给他带来温暖,为 他解除饥饿。他还想起了在丹麦封建王朝统治下,千千万万穷苦的儿童 想着、想着,他情不自禁地摊开稿纸,以自己的亲身感受和对广大穷苦儿童的同情,以及对统治阶级的憎恨,奋笔疾书,写出了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优美动人的童话。安徒生的童话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被翻译成许多国家的文字,广泛流传。他也被人们誉为世界童话大王安徒生与卖火柴的小女孩由范文先生网教案频道https:/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 ,转载请注明出处!教学设计教学要求1 .用钢笔描红。2 .对照简化字,认读括号里的繁体字。3 .读一读,说说每组词语的意思是不是相同。4 .修改病句,并说明修改的理由。5 .熟记12条成语。6 .朗读并背诵两句古代名人的名言。7 .听教师介绍简易洒水壶的发明,抓住要点转述给同学们.学写毛笔宇。教学时间三课时。一、教学第一题1 .审题。(1)指名读题目。(2)教师进一步明确练习要求。2 .指导。(1)指名朗读这句话。(2)学生观察字的行款、间距。(3)这些字你认为哪些书写时是应该注意的?(4)教师重点指导。3 .练习。(1)学生练习描红。(教师巡视,及时了解书写情况 )(2)根据描红情况,教师小结,再让学生仿写。4 .反馈。(1)展示写得好的字,评点好在哪里。(2)指出不足,进行矫正性练习。二、教学第二题1 .审题。(1)指名读题目。(2)教师请学生讲清题目要求。2 .指导(1)教师谈话:日常生活中,我们在看港台影视片时,或在阅读一些书籍时,常常可以看到一些繁体字,举例。(2)学生说出带有繁体字的句子考教师。(3)指名读每组前面的简化字。(4)简化字与繁体字比较。(出示幻灯片)让学生比较以上两组简化字与繁体字,特别注意繁、简字形体变化较大的汉字,让学生去观察、思考,发现题中还有哪些简化字与繁体字形体变化较大的,怎么去认读出这些繁体字。3 .练习。(1)(出示幻灯片)指名认读,能读出几个就读几个。(可以多让学生站起来认读,待大多数同学读熟繁体字后,再齐读繁体字组合的词语)(2)同桌把简化字那边掩盖好,互相检查认读繁体字的情况。4 .反馈。三、教学第三题1.审题。(1)指名读题目。(1)出示幻灯片:演讲一讲演雪白白雪(2)让学生读,比较前后词义一样不一样,有什么不同。教学中通过读,比较说明理由,让 学生体会到组成词语的字相同,但因为字序不同,有的词义相同,有的词义不同。要注意, 学生说每组词义,主要是领会,不要求机械记忆。3 .练习。(1)默读、思考:这题中还有四组词语,比较看哪几组前后词义相同,哪几组前后词义不同(2)同桌交流后,全班交流。4 .反馈。哪位同学还能举出一组词义相同和一组词义不同的?编选 选编 人名 名人第二课时一、教学第四题1 .审题。(1)指名读题目。(2)教师谈话帮助学生弄清本题的学习要求。2 .指导。(1)指名读第(1)句话。(2)这道题毛病出在哪儿?怎么改?(学生独立修改后,交流,说明修改的理由)3 .练习。(1)学生试着修改第(2)、(3)句。(2)教师巡视。(3)同桌交流再汇报。4 .反馈。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1)他喊他去他家玩,他答应了。(2)这次期末考试我们班几乎根本没有不及格的同学。(3)我们要端正学习目的,明确学习态度。二、教学第五题1 .审题。(1)指名读题目。(2)教师谈话帮助学生弄清本题的学习要求。2 .指导。(1)学生自由读12条成语,不认识的字可以查字典。(2)教师范读。(3)学生自由读。(4)理解12条成语的意思,学生只要大体说出成语的意思即可,对一些理解有难度的成语,学生可查词典,或教师适当给予讲解。3 .练习。(1)学生自由练读。(2)同桌练习背诵。(3)指名读。4 .反馈。(1)集体背。(2)指名背。三、教学第六题1 .审题。教师说清题目的要求。(一是朗读,二是背诵)2 .指导。(1)查字典,把不会读的字注音,并写出它的意思,把不理解的字词解释出来。(2)自由读这两句古代名人的名言。(3)老师简介老子和孙子。(4)指导学生通过读,弄明白两句名言的意思。第一句名言的意思是: 祸患啊,幸福正依附在它的身上; 幸福啊,祸患正隐伏在它的内部。教育学生要正确看待幸福与祸患,知道辩证地看待问题,即祸患有可能转变为幸福,幸福也 有可能转变成祸患。第二句名言的意思是:知道他方 (指敌人方面)又知道我方的长处和短处,不管打多少次仗 都不会失败;不知道他方的情况而只知道我方的情况,就只有一半取胜的希望, 而另一半则是失败;不知道他方又不知道自己一方,那每一次打仗就必然都失败。3 .练习。(1)学生自由读(2)指名读。(3)练习背诵。(4)指名背诵。4 .反馈。检查朗读。(2)检查背诵。第三课时一、教学第七题1 .审题。(1)指名读题目(2)帮助学生明白说话的要求:一是要抓住重点;二是做速记;三是转述时要把史律同学发明简易洒水壶的经过说清楚,说完整。2 .指导。(1)什么是转述?转述有什么要求?结合例子,让学生明白,把别人的话说给另外的人听懂就叫转述。转述时一要注意把别人说的话听清楚,二要注意转述的内容完整性,三要注意说话人的原意,不要随意改动,关键性的内容不能有所遗漏,四要注意人称的变换。(2)教师介绍史律同学发明简易洒水壶。听这一遍介绍,要求全班同学认真地听教师介绍,对老师读的这篇文章有一个大概的印象, 只听不记。(3)教师再次介绍史律同学发明简易洒水壶。听这一遍介绍,要求全班同学在认真地听的同时记录要点。可以提供连词 首先、接着、然后、最后”,让学生速记要点,记录的内容只要自己能看懂 就可以了。(4)讨论所记录的要点,组织同桌或四人一小组练习转述,教师提示人称的变换。3 .练习。(1)小组选代表转述给全班同学听。(2)师生共同评议。师提示同学们听时从经过是否完整清楚,人称交代是否明白两个方面去评议。要点提示:首先,他在雪碧瓶盖上戳了些小眼,结果水不能自动地洒出来,接着,他发现 了医院挂水用的盐水瓶,受到了启发,然后,在老师的指导下,明白了原因,最后终于发明 了简易洒水壶。二、教学第八题(略)第十一册练 习2由范文先生网教案频道https:/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林海教学设计教学要求:1、了解大兴安岭的景物特点,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的思想教育。2、学习作者善于细致观察景物,在描写景物中用准确生动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的方法。3、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至六自然段。教学重点:1、了解大兴安岭景物的特点。2、学习作者结合景物描写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在怎样的情况下感到亲切、舒服的,又是怎样表达对大兴安岭的喜爱之情。教学时数:三课时教具准备:课本、录音机、录音带、投影机、投影片。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谈话,解释课题。二、初读课文,提出阅读要求;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2、划出自己不理解的词。3、课文写了大兴安岭哪些景物,在书上作旁注。4、了解课文的写作线索。(采用学生自学 四人小组讨论 教师巡视指导的方法。)三、教师归纳:这篇课文写了大兴安岭多而温柔的岭,色彩明亮的林海,美丽诱人的野花,作者目睹各种景物而产生了联想,表达了对大兴安岭的喜爱之情。四、朗读课文。个别、小组读。正音。五、作业1、抄写课后练习42、查字典理解:高不可攀、盛气凌人、兴国安邦的词义及自己不理解的词。3、根据课后思考题的要求熟读课文。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1、齐读课题(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 19课 齐读课题)2、导入谈话经过初读课文,我们知道本文是介绍大兴安岭的原始森林。老舍先生用准确生动的语言,介绍了大兴安岭的景物, 表达了自己对大兴安岭深深的爱,字里行间充满着真情实感! 作者是怎样介绍大兴安岭的?请翻开课文。二、讲读课文(一)根据要求快速阅读全文。1、作者来到大兴安岭后产生了一种怎样的感觉?2、课文几次讲到 亲切、舒服”?分别找出这三节课文,并用“划出这些句子。(二)以作者感情变化为线索,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1、作者在怎样的情况下感到亲切、舒服?先看第一次,齐读第一段。(1)请学生个别读、小组读、齐读第一段。(2)分析:这段的第一句是写作者来大兴安岭前的看法。注意 总”的意思总是, 一直。第二句是写作者来大兴安岭后改变了原来的看法,是真情实感啊!(3)小结:作者来到大兴安岭感到这个名字是亲切、舒服的。2、作者第二次感到亲切、舒服又是在什么情况下感到?(1)齐读第二段最后的句子。分析:是的,大兴安岭的美丽与建设结为一体,使作者心中感到亲切、舒服。大兴安岭这么美丽,它的景物有什么特点?(2)听课文第二段的录音。要求:想想大兴安岭有什么景物?说说这些景物的特点。 用 仁”划出自己喜欢的句子。(3)提问:这一段分别写了大兴安岭的哪些景物?(岭、林、花)A、岭”有什么特点?(多、温柔)作者是怎样写的?采用个别、小组读的方法让学生理解岭”的特点。B、岭上的 林”又有什么特点?(林的特点:多 林变成海;从颜色看种类很多。)C、出示投影片,帮助学生理解 林”的特点。分析:作者写 林”的时候处处流露出对 林”的爱。指导朗读理解句子。句子一:看,海边上不是还泛着白色的浪花吗?分析:海指什么?(落叶松的海洋。)白色的浪花又指什么?(俏丽的白桦。)句子二:在阳光下,大片青松的边沿闪动着白桦的银裙,不是像海边的浪花吗?分析:这个带问号的句子是表示肯定的意思,写出了作者对大兴安岭喜爱的感情。(采用个别、小组、集体等形式指导学生朗读。)小结:作者通过生动形象的句子, 把群岭起伏写成海的波浪, 把大片的落叶松写成海洋, 把白桦写成海边的浪花,我们读后对大兴安岭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样感到亲切、舒服。集体朗读描写 林”的段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4)四人小组互相讨论学习:A、林中的 花”又有什么特点?读、议句子。B、分析:林中的 花”的特点多(到处都是);种类多(叫不出花的名儿)野花为 大兴安岭增添了色彩,诗意。请看句子。大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呀:青松作衫,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方式来写?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让学生读句子、讨论、理解。C、小结:这句话把大兴安岭看作一个很会打扮自己的美丽的姑娘。充分表达了作者的 喜爱、赞美的感情。(5)把描写 花”这一段有感情朗读一次。小结:作者把大兴安岭的岭,岭上的林,林中的花联系在一起作具体描绘,构成了一个立体画面,使大兴安岭更加美丽,可爱。面对美丽的大兴安岭,作者联想到什么?(联想到与建设结为一体)理解句子:它的美丽与建设结为一体,美得并不空洞。1)空洞”什么意思?(没有内容)2)从哪里体现了大兴安岭美得不空洞?让学生联系上文理解。小结:这段作者先介绍了大兴安岭景物的特点,再写了作者的联想。 说明大兴安岭不仅美丽,还与祖国建设处处都要用到木材联系起来,所以感到它越看越可爱,心中感到亲切, 舒服。3、自由朗读第二段,一边读一边想象。三、作业:1、课后练习1, 3(1)、(2)。2、把优美的句子抄在积词本。第三课时一、复习第二段,简单说说大兴安岭的景物特点。二、继续讲读第三段。1、默读第三段,边读边想这一段可以抓住哪些重点句子理解。2、作者第三次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亲切、舒服之感,重点帮助学生理解这个句子。我不晓得当初为什么管它叫做兴安岭,由今天看来,它的确含有兴国安邦的意义。(兴国安邦”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 由今天看来,它的确含有兴国安邦的意义”?)让学生个别回答这一问题。分析: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使我们感到亲切舒服。山养人,人育林,经过人们的辛 勤劳动,大兴安岭的景色越来越美,它们对人们的贡献也越来越大。提问:兴国安邦”什么意思?为什么说 由今天看来,它的确含有兴国安邦的意义?”3、齐读这一段。4、小结:我们从作者的联想中知道了大兴安岭不仅景色美,而且对祖国的建设真的起 着使国家兴旺安定的作用,我们同样感到亲切、舒服。三、总结全文。1、带着喜悦的感情自由朗读课文。2、给课文归纳段意,概括中心思想。四、试背第三、四、五、六自然段中的其中一段。五、质疑。让学生提出问题,师生共同解答。六、总结谈话这篇课文围绕 大兴安岭”这个悦耳的名字,抓住景物的特点,使作者产生亲切、 舒服之 感。通过丰富的想象,抒发了作者对大兴安岭、对祖国无比热爱的感情。当你们长大后争取 去看看,亲身感受大兴安岭的美丽和可爱。七、作业1、背诵课文三 六自然段。2、预习20课。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