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9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件新人教版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46866073 上传时间:2021-12-16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17.1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9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件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9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件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9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件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每个人的童年,都是一片宽阔的原野,在这上面,你可以种植世界上所有的花草,可以放飞所有的希望,可以撒播一生的幸福,可以荡漾一生的笑意。童年是美好的,只要有一颗敏锐易感的心,童年的一切记忆都会深深留在心中。今天我们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了解鲁迅先生童年的记忆。情境导入 学习目标1. 读准字音,疏通字词;了解鲁迅及朝花夕拾。2.学习本文具体生动地写景状物的写作方法,体会语言的感情色彩。3.通过朗读和品味,体会作者对美好往事的怀念之情。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著有杂文、小说、散文、诗歌等。本课选自朝花夕拾。鲁迅自主学习背景简介 朝花夕拾是一部散文集,共搜集了10篇文章,大部分作品是作者回忆自己童年、少年时代生活的。写本篇文章时鲁迅已经40多岁了。这部散文集题名为朝花夕拾,意思是:早上的花到晚上才拾取,晚年了,回忆起少年时代的事。自主学习背景简介 “三味书屋”中的“三味”,是指三种味道。宋代李淑的邯郸书目一书写道:“诗书,味之太羹(gng),史为杂俎(z),子为醯(x)醢(hi),是为书三味。”太羹指的是肉汁,俎就是切肉,醯醢是加佐料做成的肉酱。这里是用三种味道的食物比喻古代的三类书,即经书、史书和诸子百家的书。 三味书屋对联:上联 “至乐无声唯孝悌”,下联“太羹有味是诗书”。意思是最好的音乐是无声的“孝”“悌”两种道德,而最美味的菜肴应当首推诗书了自主学习确凿zo 菜畦q 攒cun 油蛉 lng 桑椹shn 斑蝥mo 敛lin 脑髓su 人迹罕至hn 秕谷b 书塾sh 宿儒r 蝉蜕tu 厥士ju 人声鼎沸dng 倜傥t tng 拗o 锡箔x b 金叵罗p 读准字音自主学习1.请同学们从题目入手,给本文划分层次。2.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作者更喜欢哪一个?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为什么?3.讨论分享:选出自己最喜欢的一段进行朗读,并分析本段最吸引自己的地方在哪里(语言、情感、画面)? 自主学习以空间变化为顺序安排材料百草园生活( 1-8 )三味书屋生活( 10-结尾) 过渡 承上启下 (9)自主学习反馈第一部分:百草园的快乐生活美好乐神奇有趣课文品读 第二部分: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课文品读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作百草园。现在是早已并屋子一起卖给朱文公的子孙了,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总括句,统领下文写百草园的部分。 )表示肯定,表明作者对百草园印象深刻。课文品读1. “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一句,“似乎”“确凿”语意是否矛盾?为什么? 明确:不矛盾,“确凿”是写作此文时作者用成人的眼光断定的。“似乎”是因为时隔七八年了,对“确凿”断定又有些模糊。2. 课文第一段似乎没啥精彩内容,能否不写?明确:不能。此段紧扣题目,点明百草园的位置和来龙去脉,突出“我的乐园”课文品读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从静态角度描写百草园的景物。从动态角度描写,写出了景物的可爱、灵巧。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过渡到下文的局部描写,是下文局部描写的总领句课文品读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拥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象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象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写出了它们声音的悦耳及给泥墙根带来的无限生机和乐趣,充满了童趣,表达了愉快的心情。比喻手法,表现了覆盆子形状颜色的美丽。课文品读 作者是从哪几个角度调动了哪些感觉器官来具体描写了百草园春夏秋三季的景物?明确: 作者从颜色、形状、声音和味道等角度,调动了视觉、触觉、听觉和味觉等感觉器官来具体描写百草园春夏秋三季的景物的。课文品读长的草里是不去的,因为相传这园里有一条很大的赤练蛇。长妈妈曾经讲给我一个故事听:先前,有一个读书人住在古庙里用功,晚间,在院子里纳凉的时候,突然听到有人在叫他。答应着,四面看时,却见一个美女的脸露在墙头上,向他一笑,隐去了。他很高兴;但竟给那走来夜谈的老和尚识破了机关。说他脸上有些妖气,一定遇见“美女蛇”了;这是人首蛇身的怪物,能唤人名,倘一答应,夜间便要来吃这人的肉的。他自然吓得要死,而那老和尚却道无妨,给他一个小盒子,说只要放在枕边,便可高枕而卧。他虽然照样办,却总是睡不着,当然睡不着的。到半夜,果然来了,沙沙沙!门外象是风雨声。他正抖作一团时,却听得豁的一声,一道金光从枕边飞出,外面便什么声音也没有了,那金光也就飞回来,敛在盒子里。后来呢?后来,老和尚说,这是飞蜈蚣,它能吸蛇的脑髓,美女蛇就被它治死了。过渡段,引出美女蛇的故事。美女蛇的故事,增添了百草园的神秘色彩。课文品读结末的教训是:所以倘有陌生的声音叫你的名字,你万不可答应他。这故事很使我觉得做人之险,夏夜乘凉,往往有些担心,不敢去看墙上,而且极想得到一盒老和尚那样的飞蜈蚣。走到百草园的草丛旁边时,也常常这样想。但直到现在,总还没有得到,但也没有遇见过赤练蛇和美女蛇。叫我名字的陌生声音自然是常有的,然而都不是美女蛇。心理描写。写出了听完故事后的恐惧与担心。课文品读写了百草园的春夏秋的景物后,为什么要写美女蛇的故事? 在文中属于什么记叙方式?明确:美女蛇的故事本来与文中提到的百草园中的赤练蛇没有直接关系,但作者却由此生发联想,表现长妈妈的迷信思想;寄托了作者用善良制服邪恶的愿望;使人们从中得到一些教训,悟出一些道理;最为重要的是给百草园增添了神秘色彩,丰富了百草园作为儿童乐园的情趣。 属于插叙。课文品读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拍雪人(将自己的全形印在雪上)和塑雪罗汉需要人们鉴赏,这是荒园,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薄薄的雪,是不行的;总须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久已无处觅食的时候才好。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支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但所得的是麻雀居多,也有白颊的“张飞鸟”,性子很 躁,养不过夜的。先抑后扬,先写无趣,后写乐趣。一系列动作描写,准确生动描绘了捕鸟的全过程。表现了自己的兴奋、惊喜之情。课文品读这是闰土的父亲所传授的方法,我却不大能用。明明见它们进去了,拉了绳,跑去一看,却什么都没有,费了半天力,捉住的不过三四只。闰土的父亲是小半天便能捕获几十只,装在叉袋里叫着撞着的。我曾经问他得失的缘由,他只静静地笑道:你太性急,来不及等它走到中间去。课文品读作者怎样写冬天的百草园的?说说其写法的作用。明确:作者先写百草园冬天的“无味”,然后写下雪带来的乐趣。这种写法叫先抑后扬(或欲扬先抑),其作用是用没有下雪的无味来衬托下雪带来的巨大乐趣,为下文写雪中捕鸟做了铺垫。课文品读技法总结 如何观察景物? 01 写景有序,层次井然,条理分明,活泼多姿02 多角度写景,形声色味俱全,春夏秋齐备03 多用比喻、拟人,语言优美,借助形容词 随堂检测请同学们根据所学内容,完成练习题。菜畦的“碧绿”,桑葚的“紫红”、菜花和蜂的“黄”是写_,“肥胖”“高大”“臃肿”“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是写_,这两者都从_觉上写;鸣蝉的“长吟”,蟋蟀的“弹琴”,是从_上写;覆盆子“又酸又甜”写的是_,所以说有声有色、有滋有味。 明确:颜色、形状、视、听、味童年 夜应该是黑暗的吧,然而我却经历了一个并不黑暗的夜,你也许以为那晚上有月亮,有星星,再不然便是有灯光或者火炬,但都不是。只因为在我的寂寞的记忆里悬挂着一个笑脸,它照亮了我的童年。笑脸照亮了我的童年。朝阳爬上海面,雾气散了,一万颗金星在波涛上跳动,第一缕春光映进了小小的心,我在紫云英的绿茵上打滚,在暖洋洋的潮水里濯足,听鹧鸪在嫩绿的树丛中试着它的新声,杨柳枝头盘绕着青油油的潮气,不知道这是云,是雾,抑或是昨夜农家遗留下的炊烟?拓展阅读拓展阅读白鸟在波涛上缓缓地飞翔,蓦地,像中了弹一样直落到水面,又霍地飞了上去,它已经找到了丰盛的早餐。 雄健的翼子在蓝天里划开一线笑痕,我的心里也漾起了一线笑痕。 心花开了,我笑着跳着,珍视我自己的童年。 在石榴花开得火一般红的时候,我骑上牛背,缓缓地踱过了绿的原野。 我唱着情歌,虽然并没有情人;我觉得自己是凯旋的英雄,虽然并没有打过仗。 看,这世界是多么幽静,多么美丽。 这世界是多么幽静,多么美丽。 夜,她在我回忆里留下难忘的倩影。拓展阅读月是她的脸,一抹轻云是她的笑靥,几颗星星是她的眼睛,晚风吹过垂杨,这上面散布着她的风韵。我在她的膝上跳舞。我在她的怀里熟睡。我笑着跳着,我的青春是一盆火,融融的是热烈,旺旺的是光明。在童年的宝座上我跨着长虹,遨游于大漠似的天空,我撷着轻云,摘着星星。童年,梦一般的童年。我用着和山等量的悔恨,和海等量的懊恼,送青春逝去。在山的尽头,海的边涯,不,在寂寞者的心底,我埋葬了我的童年。课后作业1. 请同学们认真完成本课的同步练习。2. 积累课文中优美的文句,并学以致用: (1)写一段描写景物的文字。(2)口头交流景物描写的片段。交流创作:选出佳作,全班范围内进行交流赏析。3. 请同学们自主预习下一课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压缩资料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