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走罐加推拿捏脊疗法治疗小儿积滞

上传人:磨石 文档编号:46739280 上传时间:2021-12-1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游走罐加推拿捏脊疗法治疗小儿积滞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游走罐加推拿捏脊疗法治疗小儿积滞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游走罐加推拿捏脊疗法治疗小儿积滞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游走罐加推拿捏脊疗法治疗小儿积滞 摘要:2005年12月2010年12月,笔者在传统的推拿捏脊方法的基础上加用游走罐治疗小儿积滞2700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该治疗方法简便,价格低廉,无不良反应,是真正的“绿色治疗”,值得推广。 毕业论文 关键词:小儿积滞;走罐;推拿捏脊 1临床资料 2700例均为门诊患儿,其中男1230例,女1470例;年龄4个月12岁。以纳差、大便或溏或秘、腹胀、疲乏无力等为主要临床表现,有的还表现为恶心呕吐、烦燥不安、夜啼、间歇性发热等症。 2治疗方法: 2.1推拿捏脊法 用生姜或麻油为介质,推脾经、大肠经、三关,揉板门,揉脐摩腹分推腹阴阳,揉龟尾推七节,如兼见热症加退六腑。然后从尾椎两侧一直沿脊柱捏捻到大椎穴两侧止,进行反复两次捏脊。每日或隔日1次,两次为一疗程。 2.2 走罐疗法 取俯卧位,充分暴露背部皮肤,涂液状石蜡为润滑剂,依患儿胖瘦程度选用24的玻璃火罐,用闪火法拔于大椎穴处,再沿左右两侧足太阳膀胱经循行路线向下推至脾胃俞穴处,反复23次后,再将35个罐定于背部俞穴上,根据年龄及形体的胖瘦选择留罐时间03 min,每日或隔日1次,两次为一疗程。 3 疗效分析 3.1 疗效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标准 治愈:症状消失,大便正常; 好转:症状有所改善,大便基本正常; 未愈:症状无变化。 3.2 治疗结果 经2次(一疗程)治疗后统计疗效:治愈2025例,占75.00;好转675例,占25.00;未愈0例。总有效率100。 毕业论文 4 典型病例 王,女,2岁,就诊于2009年4月20日。主诉:腹泻伴间歇性发热、神疲纳差2天。有受寒及不节饮食史,查体:体温38.2,咽无充血,扁桃不大,心肺腹无特殊,舌淡,苔腻,指纹淡紫。大便每日34次,黄色稀便,挟不消化食物。血常规:Hb:110g/L;RBC 3.51012/L,WBC 8109/L,N 0.5,L 0.2,EC 0.005, PLT 207109/L。大便常规:见少量脂肪滴。诊断:积滞。采用本法治疗一次而愈,第二日再治疗一次以巩固疗效。 5讨论 积滞,通常又称“积食”,我地俗称为“凉积食”。西医称为“消化不良”。本病在临床上常见,以小儿患病者居多,多发于半岁3岁左右的婴幼儿。西医多采用口服助消化药或因其发热、腹泻而采用输液治疗;中医常用单纯的推拿捏脊或中药来治疗,虽可见效,但常常疗程较长,疗效也不尽如人意。通过笔者几年来的观察,认为该病多受寒史在前(过食生冷或感受寒凉),乳食内积在后而使脾胃受损,再加原本小儿多先天脾土薄弱,故脾虚失运而内湿自生,如此寒、食、湿相挟而为滞,而表现为纳差、神疲、间歇性发热及便溏(或秘)、恶心呕吐等症,故用单纯的推拿捏脊来治疗不能完全解决寒、湿的问题,而采用在传统的推拿捏脊疗法上加以游走罐治疗,则切中要害,疗效立竿见影。这可能与背俞穴走罐能直接袪除寒湿,激发脏腑经气,达到扶正补虚、调节脏腑气机的作用有关;再则背部膀胱经的走罐能明显提高正常人的红细胞免疫功能(1),从而起到了扶正袪邪的目的。火罐疗法作为中医学的自然疗法在临床应用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其安全性、可靠性都已得到证明。但目前火罐多用于治疗疼痛方面的疾病,在内科疾病治疗中较少运用,儿科临床应用则更为鲜见,尤其在两岁以下的小儿更是少有报道。该治疗方法简便,价格低廉,无不良反应,深受家长的喜爱,值得推广。但在游走罐时一定要注意如下禁忌证高热抽搐,急性软组织损伤、外伤者;有局部皮肤破溃、皮疹、皮肤传染病者;形体消瘦,皮肤失去弹性而松弛者;病情严重,重度水肿、心衰、呼衰、肾衰者;有出血倾向疾病者。治疗中手法一定要轻,注意保暖。 思想汇报 /sixianghuibao/ 参考资料 1.钟蓝走罐对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国针灸,1999,(6):367 其他参考文献Baker, Sheridan. The Practical Stylist. 6th ed. New York: Harper & Row, 1985.Flesch, Rudolf. The Art of Plain Talk. New York: Harper & Brothers, 1946.Gowers, Ernest. The Complete Plain Words. London: Penguin Books, 1987.Snell-Hornby, Mary. Translation Studies: An Integrated Approach.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1987.Hu, Zhuanglin. 胡壮麟, 语言学教程 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Jespersen, Otto. The Philosophy of Grammar. London: Routledge, 1951.Leech, Geoffrey, and Jan Svartvik. A Communicative Grammar of English. London: Longman, 1974.Li, Qingxue, and Peng Jianwu. 李庆学、彭建武, 英汉翻译理论与技巧 M. 北京: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009.Lian, Shuneng. 连淑能, 英汉对比研究 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3.Ma, Huijuan, and Miao Ju. 马会娟、苗菊, 当代西方翻译理论选读 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9.Newmark, Peter. 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 London: Pergmon P, 1981.Quirk, Randolph, et al. A Grammar of Contemporary English. London: Longman, 1973.Wang, Li. 王力, 中国语法理论 M. 济南: 山东教育出版社, 1984.Xu, Jianping. 许建平, 英汉互译实践与技巧 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Yan, Qigang. 严启刚, 英语翻译教程 M. 天津: 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1.Zandvoort, R. W. A Handbook of English Grammar. London: Longmans, 1957.Zhong, Shukong. 钟述孔, 英汉翻译手册 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83.Zhou, Zhipei. 周志培, 汉英对比与翻译中的转换 M. 上海: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3.3 / 3文档可自由编辑打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