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体育课中如何把握运动负荷的研究

上传人:高****档 文档编号:46684727 上传时间:2021-12-1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体育课中如何把握运动负荷的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高中体育课中如何把握运动负荷的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高中体育课中如何把握运动负荷的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体育课中如何把握运动负荷的研究 象山县职业高级中学 一、研究背景能否取得锻炼的效果及取得什么样的锻炼效果,主要是由两个因素决定的:一是锻炼方法,二是锻炼中的运动负荷。完成各种运动动作的方法,学生们可以从体育课中及电视的各种讲座中学得的.不管其掌握的程度如何,即使是粗略的掌握,也可以作为锻炼的方法之一而运用于锻炼的实践。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水平四(七至九年级)在运动参与这个学习领域的水平目标之一是:合理安排锻炼时间,掌握测量运动负荷的常用方法。如果要达到水平目标就让学生们学会合理的安排运动负荷,进而能够调节和控制运动负荷,却要复杂和困难得多。运动负荷问题在体育教学、体育锻炼,尤其是在运动训练领域都是很关键的问题。没有运动负荷就不会有锻炼和训练的效果,如果负荷安排不当会导致运动的损伤等不良后果。因此,吃透运动负荷的基本原理掌握安排、调节运动负荷的基本方法,是体育锻炼的指导者和参加者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今天我就对运动负荷加以研究,希望对高中的体育教学有所帮助。二、负荷的分析研究所谓运动负荷,就是人体在运动活动中所承受的生理刺激。按其对人体产生刺激的性质,我们又把运动负荷相应地分为负荷强度和负荷量两大方面。强度是指单位时间内所作的功,即功率。负荷量是指在一次教学或训练中完成运动练习的总次数、总距离或总重量。这种划分的意义在于:一方面便于我们了解、认识并研究运动负荷;更为重要的是便于我们学生学会安排和调节运动负荷。在教学中,内容和课时进度的关系就是量与强度的关系,量与内容多少、时间长短、强度与难度都有关系。量大不一定强度大,量小不一定强度小,量是基础,强度是质的体现,量与强度的变化主要依据知识的难易程度、内容的多少、学生接受能力水平,人的生理、心理和教学的基本规律、原则、方法、特点来确定和安排的。在实际运用中,负荷量与负荷强度彼此互为存在的条件,同时两者之间又存在明显的反比关系。安排和调节好运动负荷一般就通过调节影响负荷量和负荷强度的各个因素来实现的。体育课和运动训练中机体能承受的负荷是否适宜是影响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效果的重要因素。需明确指出,由于目的不同,体育锻炼与运动训练在负荷的安排和要求上有着明显差异。运动训练要高效率地提高运动员的体能,挖掘和发挥运动员的潜力以谋求尽可能好的专项成绩。而锻炼的基本目的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机体的机能能力,继而有效的保持这种技能能力。所以是体育锻炼教学还是专项运动训练是有差异的,应加以区别对待。三、掌握与负荷相关的问题想要通过体育锻炼获得理想的健康效果,既要坚持不懈地锻炼,又要注意运动适度,如在进行自己特别爱好的运动时,往往会出现运动过度的现象。你可能一踢足球就会忘掉一切,搞得筋疲力尽方肯罢休,这样发泄、忘我式地锻炼对健康不利,会使自己的精神难以集中,上课打瞌睡,对事物反应迟钝。所以,在体育教学和锻炼中要作到“因己而宜”地安排和调节运动负荷,我们先须掌握以下几个问题:1.通过测试掌握自己从事各种练习的极限强度如:30M、60M、100M、800M、1500M等的最好成绩,负重深蹲、半蹲、蹲跳及挺举、卧推等的最多次数等,且将其作为各项练习强度的100%。以便在采用中等强度(如用60%的强度)进行某项练习时,换算出相应的速度、重量、次数等。通常是在确定了各项练习的强度后,再考虑配以相应的负荷量。如某生100M最好成绩是12"8,此生中等强度就是20"48(60%强度);该生负重深蹲:80-85Kg为他的最大重量,那他的中等强度就为48-1Kg(60%强度);他的仰卧起坐最多次数为60次/分,则中等强度为36次/分,根据他的中等强度可进行某项练习,强度确定后配以相应的负荷量,这样就能更好掌握好“适度”。2.了解运动负荷阈在运动训练领域“运动负荷阈”是指刚刚能引起机体产生训练适应的最小负荷强度,即:低于这个阈值的负荷将不会产生应有的训练适应。对于刚开始训练的新手,运动负荷阈一般相当于本人现有的最大负荷能力的30%,而高水平运动员的运动负荷可高达本人现有最大负荷能力的70%。如此概念引入体育锻炼领域则可将其理解为“刚刚能引起机体产生锻炼效果的最大负荷程度。”实际情况是:这个阈值有着明显的个性差异性,缺乏锻炼的人用10%左右的强度进行一定数量(或时间、距离)的练习,就有可能产生较明显的锻炼效果,而经常系统锻炼的人则可用30%以上的强度进行较大量的练习,才会产生一定的锻炼效果。因此,在锻炼实践中主要根据自己的体质和健康状况及已有的运动能力来摸索和把握这个阈值。3.了解“运动负荷价值阈”的问题无论是便于用百分比确定负荷强度的练习(如走、跑、游、举等)还是很难用百分比确定负荷强度的练习(如球类、武术、体操等)我们都可以根据运动负荷价值阈理论来把握健身的效果。运动负荷价值阈是按一定的心率区间来确定运动负荷的一种计量标准。尽管因为有个体差异性的存在而不可能确定一个运动负荷价值阈的绝对标准。但由于具有正常健康水平的人之间差异并不明显,因此,以“一定的心率区间来确定运动负荷”的运动负荷价值阈理论(120-140%次/分)仍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运动生理学的研究表明:体育活动后测人体心率,当心率在110次/分以下时,机体的血压、血液成分,尿蛋白和心电图等都没有明显的变化,故这种程度的负荷健身价值不大;当心率达到130次/分时,每搏输出量接近和达到正常人的最佳状态,故这种程度的负荷健身效果明显。当心率达到150次/分时,每搏输出量开始缓慢下降;当心率增至160-170次/分之间时,虽无不良的异常反应,但也未出现具有健身效果的迹象。因此,通常把正常人取得最佳健身效果的心率区间确定为120-140次/分之间,而每次锻炼时将心率保持在120-140次/分的时间占该锻炼总时间的2/3左右为最佳。四、运动负荷的测定测定每一位学生的一学时体育课或课外体育活动锻炼基本部分每项运动后的即刻10s心率,换算成一分钟心率,并进行评价。运动负荷强度的大小也是评定锻炼效果的方法之一。五、掌握运动负荷对人体带来的效果学会了安排和调节运动负荷可预防运动过度现象。在体育锻炼中运动负荷以“中中结合”(即中等强度和中等量)为主,这样机体在身体形态、各器官系统的功能、基本活动能力、运动素质及心理等方面能表现出一种综合的、相对稳定的特征,这就是体育锻炼能带来强的体质。掌握好适宜的运动负荷,因己而宜,有利于改善形态,提高各器官的功能,使人体产生一系列良性的适应性变化(如肺活量的增大、每搏输出量增大等)。此外掌握了运动负荷还要考虑一个问题:恢复问题,要注意有合理的作息时间和基本的营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