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理工大学关于制订级本科生培养方案的指导性意见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46587127 上传时间:2021-12-14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1.0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连理工大学关于制订级本科生培养方案的指导性意见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大连理工大学关于制订级本科生培养方案的指导性意见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大连理工大学关于制订级本科生培养方案的指导性意见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连理工大学关于制订2012-2016级本科生培养方案的指导性意见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的基本“蓝图”,是学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基础性文件,也是学生进行学习规划、学校进行教学组织与管理、学部和院系进行课程建设规划的主要依据。2008年,学校召开了第十四次本科教育教学研讨会,确立了实施精英教育,培养精英人才的目标定位。为了进一步加强本科专业内涵建设,探索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途径,培养高素质拔尖创新人才,将我校近年来在教育教学改革,特别是在大类招生、大类培养、创新教育、研究型教学等方面取得的成效固化到培养方案中,理顺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共性要求与个性培养等关系,优化本科专业的知识结构和课程体系,学校决定制订2012-2016级本科大类和专业培养方案,特提出以下指导性意见。一、 指导思想新一轮培养方案的制订要坚持党的教育方针,遵循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律,充分借鉴国内外一流大学的人才培养经验,以精英人才培养为目标,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为基本定位,注重通识教育,确立适合理工科学生和人文与经管类学生选修的两类通识教育核心课程;注重大类培养,构建公共基础和学科基础平台课程;注重个性发展,灵活设置特色专业方向和各类选修课程。以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培养为导向,注重实践与创新教育,加强创新性实践环节;注重科研与教学紧密结合,将最新科研成果融入教学之中,设置学科前沿课程、学科体验实验等。以优化知识结构为重点,注重本研贯通,设置本科生和研究生层次递进的课程和通选互认课程,科学构建与研究型大学精英人才培养相适应的课程体系,最终形成以能力培养为导向,体现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人才培养方案。二、 培养方案构成 本科专业培养方案和指导性教学计划的主要内容包括:(1)类别或专业名称(2)专业及专业方向介绍(3)培养目标及要求(4)毕业生能力(5)毕业学分要求(6)授予学位(7)主干学科(8)专业核心课程(9)专业课程体系及教学计划(10)课程体系配置流程图(11)课程修读要求(12)课程与毕业生能力要求的对应关系培养方案样例参照附件1。1. 培养目标学校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实施精英教育,培养精英人才。精英教育:是培养英才的一种教育理念和行为模式,强调一种优质的教育过程,即通过整合研究型大学高水平的教师、高水平的学科、高水平的科研、高水平的管理等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面向全体学生实施高水平的教育与教学。精英人才:对民族、社会和未来负有强烈的责任感,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宽厚的知识基础、突出的能力潜质、优秀的综合素质和开阔的国际视野,能够成为先进思想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捍卫者和引领者以及国家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领域的开拓者和领导者。专业培养目标要根据学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在对本专业的社会需求状况、专业的学科支撑情况等进行深入调研和论证的基础上, 参考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的专业人才培养规范制定。专业培养目标要描述精准,明确本专业毕业生就业领域与性质以及社会竞争优势。2. 毕业生能力毕业生能力是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通过本科阶段的培养和训练,本专业的毕业生在专业基础理论、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学习能力等方面应达到的水平。要有明确具体的要求,不能空泛,要充分考虑学科专业优势、特色和社会需求。3. 毕业学分要求四年制本科专业总学分控制在175学分以内,五年制本科专业总学分控制在215学分左右,四年制英语强化班总学分可控制在185学分。学分计算办法:理论课程16学时计1学分;实验课程、体育、上机、设计等,24学时计1学分;集中实践环节,如工程训练、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等,1个教学周计1学分。学分最小单位为0.5。4. 课程体系配置流程图各专业需制定课程配置流程图,确定各专业课程的先修顺序,避免课程之间的逻辑顺序颠倒,以便指导学生按序进行课程修读。5. 课程与毕业生能力要求的对应关系各专业要认真梳理所设置课程对能力培养的作用,建立每一门课程与毕业生能力要求的对应关系表。表1 毕业生能力要求的对应关系能力要求1能力要求2能力要求3能力要求4课程1课程2三、 课程体系本科生课程体系由通识与公共基础课程、大类与专业基础课程、专业与专业方向课程、交叉与个性发展课程和第二课堂组成。一、二学年设置通识课程、公共基础课程、学科大类平台课程,按照学科大类打通培养;三、四学年设置专业基础和专业课程,根据学生所选择的专业和专业方向,进行宽口径的专业分流培养。学校负责统筹规划并建设通识与公共基础课程,并确定通过通识课程学习后毕业生应达到的能力。除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自然科学公共基础课程外,学校还将逐步完善并建设与人文经管类专业密切相关的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公共基础课程。学部(学院)负责规划并建设本大类平台课程,引导学科基础相近的大类或专业跨学部(学院)规划和建设若干门共同的大类平台课程与专业基础课程。学部下设的学院(系)负责规划建设专业基础课程、专业与专业方向课程(包括实践环节)。交叉与个性发展课程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规划选修。对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应在本科和研究生不同培养层面建立起纵横有序的先修后修关系。各学部、学院应对纳入培养计划的每一门课程进行论证。本科生课程结构如图1所示:课 程 结 构大类与专业基础课程25学分50学分(学部、学院规划)专业与专业方向课程60.5学分93学分(学院规划)交叉与个性发展课程8学分(学校规划) 军事体育类(7.5学分) 通识类(8学分) 计算机类(5学分)通识与公共基础课程41.5学分69学分(学校规划) 外语类(10学分) 数学类(0-17.5学分) 物理类(0-8.5学分) 化学生物类(0-4学分) 专业课程(打通考虑)专业方向模块课程(打通考虑)专业实践课程(打通考虑) 跨大类基础或专业基础课程(2学分)个性选修课程(6学分)(含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 健康教育(0.5学分)专业基础课程(打通考虑)虑)lv)大类平台课程(打通考虑) 社会实践(1学分) 第 二 课 堂1.5学分(课外3学分)(学校规划) 思想政治理论类(9学分,实践5学分)讲座、社团活动、劳动等(课外3学分,不计入总学分)图1 课程结构图55表2 学分分配表课程体系文、法、哲学类艺术设计类经管类数学类物理类化学类、工学类通识与公共基础课程思想政治类9(课外5)47.59(课外5)41.5-47.59(课外5)55-599(课外5)50.59(课外5)59.59(课外5)65-69军事体育类7.57.57.57.57.57.5通识类888888外语类101010101010计算机类555555数学类60-613.5-17.5017.516.5-17.5物理类2228.508.5化学生物类0002.52.50-4大类与专业基础课程大类平台课程25-3040-4535-4045-5035-4035-40专业基础课程专业与专业方向课程专业课程65-70(外语70-75)88-9330-4470-8442-4771.5-75.535-4065-7036-4166-7125.5-30.560.5-65.5专业方向模块课程专业实验、实习、实训82510151520毕业设计(论文)15(外语10)1515151515交叉与个性发展课程跨大类课程282828282828个性选修课程(含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666666第二课堂健康教育0.50.50.50.50.50.5社会实践111111讲座、两组学习、劳动、社团活动等(课外3)(课外3)(课外3)(课外3)(课外3)(课外3)合计175(+课外8)1.通识与基础课程 通识教育主要突出学生的全人教育,特别是为学生了解人及人类自身、理解社会和自然提供多种思维方式和广博的教育课程。学校规划设置人类文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心智启迪和人文经典等5类共27门通识教育课程,其中核心课程7门,扩展课程20门(见表3)。学生需在通识教育课程中选修8学分的课程,其中至少包括2门核心课程。人文经典类不设核心课程,其扩展课程“经典导读”为2学分课程,采取学生从三类指定的经典著作中选读两本自己阅读,由教师指导并组织讨论的教学方式进行。表3 全校通识课程设置一览表序号类别名程主要内容核心课程扩展课程选修说明1人类文明中外文明发展及交流。目的是使学生了解人类文明的进步及思想的产生、发展与交流。人类文明史中国思想史哲学门类、文学门类(不包括艺术类)不选中国传统文化西方哲学史西方文化概论中西文化关系史2社会发展社会的管理与运行,侧重政治与经济发展。目的是使学生了解社会发展的规律与规则。社会学、经济学原理管理学基础经济学门类和管理学门类不选大众传媒与文化国际政治与经济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3科技进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的发展及其与社会进步的关系。目的是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技术的基本内涵和发展规律。科学技术史、科学与工程伦理物理与人类文明理学门类和工学门类不选扩展课程化学与社会数学文化生命与进化4心智启迪健全的思维方式的培养。其目的是帮助学生建立抽象和形象的思维方法。逻辑学艺术与审美定量与定性分析艺术类专业不选批判与创意思考艺术辩证法美学原理音乐欣赏美术欣赏5人文经典哲学与古典文学名著。目的是使学生对中外历史与文化中的经典著作及思想有基本了解。经典导读*哲学门类、文学门类(不包括艺术类)不选* 中国传统文化经典阅读书目:论语;孟子;老子;庄子;朱熹近思录;王阳明传习录;司马迁史记西 学 经 典 阅 读 书 目:柏拉图理想国;笛卡尔方法论;房龙宽容;康德道德形而上学的基本理论;歌德浮士德;赫胥黎美妙的世界中国古典文学名著阅读书目: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公共基础类课程(见附件2)不但是为学生完成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也为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方法论和科学的思维方式提供保证。 思想政治理论类课程,必修,14学分,其中课内9学分,课外实践5学分。包括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和形势与政策。 军事体育类课程,必修,7.5学分。包括军事理论0.5学分、军训3学分、体育课4学分。其中体育课安排在第一、二学年,项目由学生自选。 外语类课程,必修,4-10学分,实行本-硕-博一体化教学,采取分级教学。依据入学后的水平考试(一),分为一、二、三、四级起点的四个不同层次,一级起点10学分;二级起点8学分;三级起点4学分;四级起点6学分。各层次对应各自的学分要求,完成各个模块的课程学习,获得相应的学分。完成本科阶段外语学分要求的学生可以参加水平考试(二),达到要求的可以修读硕士研究生外语课程,并获得对应的学分。 计算机基础课程,必修+选修,不低于5学分。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采取“1(必修)+X(选修)”教学模式,实施目标管理。在校期间,学生必须通过校内计算机等级考试,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达到更高水平的计算机等级要求。 数学(含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与统计等)、物理、化学生物三类基础课程,要求同一专业大类设置共同的基础课程平台。2.大类与专业基础课程大类和专业基础课程着重于建立宽厚的学科、专业知识基础,奠定学生今后学业发展的基石。专业大类平台课程不能依靠简单的课程组合或课程堆砌而搭建,应体现课程的整合、知识的融合、能力的综合等大类培养的优势和特色。要求各专业设置专业导论课1门,2学分。3. 专业与专业方向课程专业与专业方向课程包括理论课程和实践类课程。专业理论课程中要求开出至少2门采用外语教材或用外语、双语教学的课程。外语强化专业,需要设置10门以上的双语课或全外文课程。本科生高年级专业课、学科前沿课等与研究生课程打通,互相开放、互选互认。专业实践类课程包含实验、实习、上机、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等环节。各专业应科学构建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体系,适当压缩课堂讲授学时,增加课程的实践学时,强化学生科研能力和创新思维训练。原则上要求人文经管类专业实践环节学分不少于总学分的15%、理工类专业不少于25%。实 验实 习上 机设 计毕业设计(论文)专业实践类课程公共基础实践课程大类与专业基础实践课程 实践环节学分占总学分比例: 人文社科类 15% 理工类 25%图2 专业实践类课程图实验课程:包括独立设课和非独立设课两种,学科大类基础课程、专业课程中均应开出一定比例的实验课程。实习:理工类主要包括认识实习、生产实习等;人文经管类包括社会调查、毕业实习、综合实习等,各专业根据培养目标及培养要求自行安排。毕业设计(论文):安排在最后学年,毕业设计或论文答辩安排在最后一个学期。在毕业设计或论文中应安排外文文献阅读与翻译,从而保证外语训练在整个培养过程中不断线。表4 全校公共实践环节设置一览表实践环节名称属性学分周数适合专业开设学期工程训练A必修55周工科机类、近机类专业1-12-3工程训练B必修22周工科非机类专业1-12-3工程训练C必修11周综合训练选修248理工类(分散进行)1-12-3毕业设计(论文)必修1010周日语、英语、翻译4-21515周其他各类4-2(5-2)各类实习必修1-61-6周学院自行安排2-14-1课程设计必修/选修0-60-6周理工类2-14-1学年论文必修/选修0-40-4周文法类2-14-1社会调查必修0-60-6周人文经管类2-14-14.交叉与个性发展课程交叉与个性发展课程,是引导学生发展个人专长,知识交叉,开发潜能,促进复合型人才的成长。交叉课程亦即跨大类选修大类基础或专业基础课程,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进行选修。个性发展课程由学生自主选择全校公共选修课程、通识课程、某它大类或专业课程修读,也可以选学硕士研究生的课程。学校继续推进大规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纳入人才培养体系,设定为3学分。引导学生系统地规划交叉与个性发展课程的学习,鼓励学生根据第一专业所修读的课程,综合考虑“数学+金融、物理+电子、力学+X、外语+X”以及“X+管理、X+经济、X+哲学、X+软件”等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交叉选修其它同一大类或专业的系列课程,为后续的辅修和“双学位”学习奠定基础。技术与设计类科学与研究类沟通与领导类第二课堂个性课程5.第二课堂第二课堂内容包括健康教育,必修,0.5学分;社会实践,必修,1学分;讲座、竞赛、两组学习、社团活动、劳动等,课外3学分,不计入总学分。四、 几点说明与要求1.教学环节安排学校实行每学年3学期制,即第1学期、第2学期和第3学期。原则上第1学期21周,第2学期17-18周,可按上、下段排课;第3学期安排5周,主要用于集中的实践教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科研实践、集中开设的辅修课、重修课、公共选修课、专业基础课或专业课等。在教学环节安排上要合理有序,注意课程之间的衔接,避免理论课与相对应的实验课相脱节;每学期的课时分布要合理,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及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2.课程名称课程名称要规范统一,尽可能与国际接轨,主要专业课程的设置依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中课程的要求。不同层次或要求的同名课程,在课程名称后加大写字母A、B、C、D等加以区别,A为难度大、多学时的课程,B次之。不在一个学期结束的课程,在课程名称后用1、2等表示。3.课程编号为保证本科生、研究生课程贯通,实现本科生、研究生课程互选,学校实行统一的课程编号。课程编号由10位阿拉伯数字组成,具体规则如下:1课程层次1本科生课2硕士生课3博士生课6课程类型1通识类课程2公共基础类课程3学科大类平台课程4专业课程5全校选修类课程6其它教学环节2345学部学院代码789课程流水号10补位,默认为“0” 表5 学部、院系代码学部、学院下设院、系编号学部、学院下设院、系编号化工与环境生命学部化工学院0101管理与经济学部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0601化学学院0102工商管理学院0602环境学院0103经济学院0603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0104MBA教育中心/EMBA中心0604化工机械学院0105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部人文学院0701制药科学与技术学院0106公共管理与法学学院0702精细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0107马克思主义学院0703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部电气工程学院0201MPA教育中心0704电子科学与技术学院0202建筑与艺术学院建筑系 0801半导体技术学院0203城市规划系0802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0204艺术系0803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0205工业设计系0804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0206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嵌入式系统工程系0901生物医学工程系0207服务科学与工程系0902建设工程学部水利工程学院0301数字媒体技术系0903土木工程学院0302软件工程系0904交通运输学院0303网络工程系0905工程管理系0304外国语学院1000运载工程与力学学部工程力学系0401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1100船舶工程学院0402数学科学学院1200汽车工程学院0403体育教学部1300航空航天学院0404国际文化交流学院1400机械工程与材料能源学部机械工程学院0501国防教育学院1500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0502创新实验学院1600能源与动力学院0503城市学院1700继续教育学院18004.教学大纲与教材选用各专业根据所制定的新的培养方案,组织教师制订课程教学大纲和教学基本要求,教学要求相同的课程要统一大纲。根据教学大纲要求,选用国内外高水平教材或组织编写特色教材,并撰写课程简介,以方便学生网上选课。本次培养方案采用中、英文两种版式,以便于国际交流。附件1 本科培养方案样例 化工与环境生命学部 本科生人才培养方案执行学部(学院): 化工与环境生命学部 2012年入学适用 四 年制本科生一、 类别或专业名称1大类名称:化工与制药类2. 大类简介:(不超过500字)二、 专业及专业方向介绍1 应用化学(专业代码:070302)(专业简介:不超过200字)2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代码:081101)(专业简介:不超过200字)3 制药工程(专业代码:081102)(专业简介:不超过200字)4 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代码:080203)(专业简介:不超过200字)5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代码:080204)(专业简介:不超过200字)6 能源化学工程(专业代码:081106S)(专业简介:不超过200字)7 纳米材料与技术(专业代码:080216S)(专业简介:不超过200字) 化学工程与工艺 专业培养方案执行院系: 化工学院 2012年入学适用 四 年制本科生一、专业培养目标及要求1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化学工程与工艺方面的知识,能在化工、炼油、冶金、能源、材料、轻工、医药、食品、环保和军工等部门从事工程设计、技术开发、工厂操作与管理、科学研究等方面工作的工程技术人才。2 培养要求(1)知识要求:掌握化学工程、化学工艺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掌握必要的工程基础知识; (2)能力要求:掌握化工装置工艺与设备的设计方法,化工过程模拟优化方法;具有对化工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备进行研究、开发和设计的初步能力;(3)工程要求:受到化学与化工实验技能、工程实践、计算机应用、科学研究与工程设计方法的基本训练;了解国家对于化工生产、设计、研究与开发、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规。(4)特别要求:具备自愿改善健康、安全和环境质量的责任关怀理念,遵循责任关怀的主要原则。二、毕业生能力1 掌握数学、化学等自然科学知识和一般性工程技术知识;了解现代化工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掌握解决化学工程实际问题的方法论,并经历实际工业生产的训练。 掌握数学和相关自然科学知识,发展较强的数学计算能力。 掌握化学及相关化学工程基础知识,能够利用原理性知识进行自主实验、自主发现、自主设计、自主解决化学工程相关的科学问题,掌握化工流程的设计、化工新产品的研发、化工系统的优化、化工过程及设备的操控等专业技能。 具有设计、操作、执行、分析和解释数据的能力,有效地进行实验设计与操作。 掌握现代设计学理论和设计方法,能用计算机进行化工工艺计算、化工流程设计、单元设备设计、控制系统设计、控制仪表选型、化工系统优化和辅助设计。 了解化学工程的发展现状和趋势,掌握化工领域最新化学原材料的种类及应用,熟悉功能性化学品和化工制品的发展方向。 掌握常用化学品和化工制品的种类、性能以及生产方法。 掌握化工过程及装置的放大技术,熟悉化工生产的厂址选择、生产线设计、厂房布置、车间布置等工程设计要素。2 具备良好的化工职业道德和操守,理解技术伦理和个人价值取向。 具有良好的思想素质、文化修养、社会道德等人文素养。 具备技术伦理学知识,能够认识技术发展可能带来的社会问题,并加以判断和自我约束。 具备应对突发事件和危机的能力,能够洞悉或预测化工流程设计、化工产品开发、化工生产运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采取恰当的应对措施。 熟悉技术预研报告、可研报告、可行性分析报告、投标书、勘察设计、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施工设计、安全评估、环境评估等涉及的内容及深度。 具备对设计或生产结果与原定的技术指标进行对比评估的能力。3 具有责任担当、贡献社会、保护环境的意识,了解相关的地域文化、商务保证和法律法规。 了解与化工相关的职业和行业的生产、设计、研究与开发的法律法规。 熟悉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津法规,正确认识化学工程对于客观世界和社会的影响。 熟悉化工行业国际和国内相关的开发、设计、管理和质量标准,并能熟练运用国内外标准开展化学工程项目设计和化工产品开发工作。 了解技术合同、项目合同、产品合同、加工制造合同等相关内容和约定,能与项目相关方(委托人、承包商、分包商、供应商等)签订契约、协议或合同。 熟悉各类化工行业主要的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遵守化工体系的职业行为准则,并在法律和制度的框架下开展工作。 具有跨领域的整合能力,了解与化工工程相关的勘察、土木、设备、仪表等领域法律法规,具备以化工为主体的总揽和整合能力。4 具有技术经济分析、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分析能力和一定的经济管理知识。 能够对化工新工艺、新原料、新设备等进行技术分析和比较,掌握技术经济分析方法。 具备较丰富的管理学知识,能够建立并使用合适的管理体系,组织并管理计划和预算,协调组织任务,合理调配资源,提升工作质量和效率。 熟悉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体系。 了解市场、用户需求及技术发展的变化,提出技术改造、系统更新、效能改进的方案,并进行经济性核算。 能够编制化学工程设计及施工的概预算书。5 具有良好的沟通和交流能力。 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跟踪并获取信息的方法。 至少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并能进行有效的技术沟通和交流。 能够使用工程技术语言,进行有效地沟通和交流。 具有团队合作和协作能力,并在团队中发挥骨干作用;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较强的自我控制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自信、灵活地处理新的人际环境和职场环境。 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的交流、竞争与合作能力。 适应现代技术的发展,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具有适应化工新技术发展的能力。三、毕业学分要求课程体系学分要求通识与公共基础课程思想政治类967.5军事体育类7.5通识类8外语类10计算机类5数学类17物理类8.5化学生物类2.5大类与专业基础课程大类平台课程2237专业基础课程15专业与专业方向课程专业课程861专业方向模块课程12专业实验、实习、实践、实训25毕业设计(论文)15交叉与个性发展课程跨学科课程28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个性选修课程第二课堂社会调查11.5健康教育0.5合计175四、授予学位工学学士学位五、主干学科一级学科:化学工程与技术二级学科:化学工程、化学工艺、工业催化、应用化学六、专业核心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生物化学、化工原理、化工过程分析与合成、化工设备机械基础、化工热力学、反应工程、电化学25七、专业课程体系及教学计划课程类别课程编号课程名称课程属性集中考试课内学分课内学时课外建议修读学期学分要求授课实 践 环 节学分学时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实验上机实践设计1-11-21-32-12-22-33-13-23-34-14-2通识与公共基础课程思想政治类163001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必修2321249学分(课外实践5学分)合计:14学分1630021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必修1.5240.512163005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必修2321241630031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必修3.5561241632010形势与政策必修1.536军事体育类1192020军事理论必修0.587.5学分1198011军训必修33周1660010体育1必修14181660020体育2必修14181660030体育3必修14181660040体育4必修1418通识类人类文明史选修2328学分现代公民选修232社会学选修232经典导读选修232艺术与审美选修232外语类英语语音选修232一级:10学分二级:8学分三级:6学分四级:4学分英语口语1选修232英语听力1选修232英语口语2选修232英语听力2选修232英语批判性阅读1选修232英语翻译选修232英语批判性阅读2选修232英语思维与写作选修232公共英语演讲选修232语言文化类课程选修232计算机类1820011大学计算机基础必修224125学分1820020C语言程序设计选修332241820030VB语言程序设计选修33224数学类1520090高等数学A1必修4.57217学分1520070高等数学A26.510481520080线性代数A34881520120概率与统计A3488物理类1530010大学物理13.5568.5学分1530020大学物理23481535011大学物理实验114241535020大学物理实验2124化学生物类生物学2.532122.5学分大类与专业基础课程大类平台课程37学分专业基础课程专业与专业方向课程专业课程61学分专业方向模块课程(一)专业方向模块课程(二)专业方向模块课程(三)专业实践课程毕业设计(论文)必修1515周交叉与个性发展课程跨学科交叉课程必修28学分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选修3个性选修课程选修第二课堂健康教育健康教育必修0.58必修:1.5学分课外:3.5学分社会调查社会实践必修1社团活动选修0.5讲座选修0.5两组学习选修0.5劳动选修1竞赛选修1八、课程体系配置流程图【参考样例】美国康奈尔大学化学工程专业课程配置流程图九、课程修读要求本专业第一、二学年执行化工与制药大类培养方案,从第三年开始专业课程学习。本专业设置多门专业方向课和涉及多学科交叉的选修课程,学生可在高年级依据学习情况以及人才市场的需要较灵活地进行选择。本专业学生在前两年全部修读完学年规定的必修课和选修课课程,完成学年规定的学分要求,从第三年开始按照导师的安排进行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学习,完成规定的修读学分要求。四年修读总学分数为175学分。十、课程与毕业生能力要求的对应关系序号课程名程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毕业生能力要求1-1-1-1-1-1-1-2-2-2-2-2-3-1-3-3-3-3-4-4-4-4-4-5-5-5-5-5-5-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中国近现代史纲要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4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5形势与政策6军事理论7军训8体育19体育210体育311体育412英语语音13英语口语114英语听力115英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