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互联网金融服务中小企业的路径研究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46373101 上传时间:2021-12-13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1.6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互联网金融服务中小企业的路径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我国互联网金融服务中小企业的路径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我国互联网金融服务中小企业的路径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本科论文摘 要随着5G的商用,以及大数据、云、AI的普及,金融业和互联网在2013年就已经实现结合,“互联网金融”带来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一直围绕在我们身边。根据2020年3月20日的最新数据显示,在工商税务部门注册的已经有4000多万家中小企业,而这些中小企业数量占企业总数的99%,贡献了一半以上的税收、六成的GDP,同时提供了近八成的就业岗位,而且中小企业还是我国科研成果的主力军。但是而今,中小企业在起步的时候因为自身企业规模小、管理模式陈旧等原因,起步的时候难免会遇到种种困难,比如融资困难,信息利用困难,企业资质申报条件苛刻等,本文通过对文献和理论的梳理,以及结合笔者一年多的大型集团工作经验和对典型案例的分析,认为“互联网金融”通过融资路径、支付路径、信息路合这几条路径来服务实体经济中的中小企业,并对这三条路径进行具体分析,和对应平台的研究。并且用一个典型案例来印证自己的互联网服务中小企业路径研究的结论,并针对自己的研究提出了笔者的建议。关键词:互联网金融,中小企业,服务路径AbstractWith the commercial application of 5g and the popularization of big data, cloud and AI, the combination of financial industry and Internet has been realized in 2013. The financial products and services brought by Internet finance have always been around us. According to the latest data on March 20, 2020, there are more than 40 million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registered in the industrial and commercial tax authorities, and the number of these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accounts for 99% of the total number of enterprises, contributing more than half of the tax revenue and 60% of the GDP, while providing nearly 80% of the jobs, and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are the main force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chievements in China. But now,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will inevitably encounter various difficulties when they start because of their small scale and old management mode, such as financing difficulties, information utilization difficulties, and harsh application conditions for enterprise qualification. This paper combs the literature and theory, and combines the work experience of the authors large-scale group for more than one year and points out typical cases Through the analysis, the author thinks that Internet finance serves the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in the real economy through the financing path, the payment path and the information path, and analyzes these three paths in detail, and studies the corresponding platform. And use a typical case to confirm the conclusion of the path research of Internet service SMEs, and put forward the authors suggestions for their own research.Key words:Internet finance,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Path to service目 录第一章 绪 论5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51.1.1背景51.1.2意义61.2研究的对象和概念界定61.2.1互联网金融61.2.2中小企业61.3研究思路、框架和方法71.4文章安排81.5创新之处9第二章 研究综述和理论基础92.1国内外研研究进展102.1.1对于互联网金融的看法和讨论102.1.2中小企业的面对的难题102.1.3互联网金融的优势102.1.4互联网金融服务实体经济102.2互联网金融服务中小企业的理论基础112.2.1金融抑制理论112.2.2普惠金融理论112.2.3长尾理论132.2.4其他理论13(一) 新信用理论13(二) “二次脱媒”理论14第三章 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143.1融资平台现状153.1.1网贷平台153.1.2电商小额贷款平台163.1.3众筹平台163.2支付平台现状173.3信息平台近况20第四章 互联网金融服务中小企业的机理与路径分析214.1互联网金融服务中小企业的机理214.2互联网金融服务中小企业的路径分析224.2.1融资路径22(1) P2P网络贷款平台22(2)电商小贷平台23(3)众筹融资平台234.2.2支付路径244.2.3信息路径25第五章 互联网金融服务中小企业的案例分析275.1研究设计275.1.1案例选择275.1.2逻辑框架275.2我国互联网金融服务中小企业的路径分析以浙江网商银行服务中小物流企业为例285.3案例小结30第六章 结论和建议316.1本文结论316.2政策建议31致 谢33第一章 绪 论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1.1.1背景2012年之前,互联网和金融有结合的趋势,但是我国还没有出现“互联网金融”这个名词,谢平在2012年4月7日金融四十人年会上首次公开提出了互联网金融概念。2013年,中国平安董事长马明哲宣布将与腾讯的马化腾、阿里巴巴的马云在上海成立合资保险公司,探索互联网金融之路;京东商城与苏宁电器也纷纷进军互联网金融,由此之后中国的互联网金融走进我们的生活。我国14亿人口,在职的有八成的工作者在中小企业就业,这些企业在我国有至关重要的地位,不仅给我国的就业问题主要靠中小企业,而且中小企业的发展经营情况更是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杆。许多便利条件随着近年来互联网金融的提出提供给中小企业,传统的商业银行和金融服务体系在国家经济发展的途中带来的弊端和问题暴露出来,互联网金融的出现恰好对这些弊端和问题提供了更好的解决方案,所以中小企业应该在互联网金融的背景下积极寻求自身发展的路径,让自身稳健发展。1.1.2意义 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它们以自身的灵活的管理模式和相对大型企业较为低廉生产成本和员工成本来为中国的企业注入了新的活力。但是现在中小企业在国家政策和享受补贴方面相比国有企业和大型企业是有很多的遗憾和不足,以至于中小企业在某些时刻面临很多困难。最常见的融资困难,信息不透明,规模小企业资质少等,这就会影响中小企业在项目立项之后竞标时候的得分,中小企业往往不如大型企业得分高,从而丢标,失去一些项目资源,自身的发展缓慢。本文通过对理论和实证的研究分析,从互联网金融从哪些途径服务中小企业做了阐述,以及中小企业如何合理利用互联网金融带来的便利条件,解决融资问题;通过互联网平台,解决一些信息和支付上的问题,来给企业带来更大的利益,同时互联网大数据技术的推广,使得中小企业可以提供的服务范围更广,更宽,利用互联网签约更多的甲方,让自身的发展和经营的更好。1.2 研究的对象和概念界定1.2.1互联网金融 是通过利用互联网的先进技术,资源共享、信息流通、移动即时通讯等技术结合金融业的传统介质,让传统的金融机构和互联网企业之间进行技术和信息的交流,达到支付,投资,资金融通和信息中介模式的新兴金融业务模式。 1.2.2中小企业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在职员工较少、经营规模相对较小的企业,包括中型企业、小型企业和微型企业。此类企业通常可由单个人或少数人提供资金组成,其雇用人数与营业额皆不大,因此在经营上多半是由业主直接管理,受外界干涉较少,运营起来更加灵活。我国根据中小企业的盈利收入、员工人数和规模大小来区分它们,因此有一个明确的概念界定,具体如图下。图1.1 企业分类标准1.3 研究思路、框架和方法本文的思路框架图如图所示:图1.2 文章框架(资料来源:作者绘制)本文通过主要通过以下两个方法来探究中小企业利用互联网金融服务自身的路径:理论与文献分析法。本文对文献进行了搜集和整理,对于经典的金融理论进行了整合和针对性的概括,在互联网金融和经典金融理论基础上进行了结合分析,更好地了解相关的最新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拓展思路,为本文打下理论基础。案例分析法。通过对网商银行服务我国中小物流企业的案例研究,提出了我国中小企业可以借鉴之处,同时提出了本文的观点。1.4 文章安排首先第一章绪论部分,阐述了本文研究背景和意义,内容,以及研究方法和思路,为正文的逻辑框架做铺垫。本文第二部分写了互联网金融服务中小企业的理论基础,对互联网如何服务中小企业在理论上做了分析,并结合理论分析了金融是如何利用互联网的便利条件成为互联网金融、以及如何发展的,对互联网金融的出现的源头从理论上做了分析。第三部分往后叙述了互联网金融的代表性企业和平台的近几年的发展情况,从数据上对于互联网企业的产品做了分析和阐述,本部分用数据和图标直观的反应了互联网金融企业以及金融产品迅猛的发展势头,对互联网企业的现状做了简单的点评。第四章承接上一章的内容,从互联网金融企业的运营机理和路径上做了分析和阐述,这一部分可以明确中小企业可以如何利用互联网金融服务自身以及有哪几条路径,这一部分重点分析了上一章三中互联网企业对应的路径,支付路径、融资路径、信息路径三种。紧接着第五部分借鉴美国Kabbage公司的运营情况当作案例进行简单的点评,并阐述我国的中小企业可以从中借鉴之处。最后第六章是笔者对全文的总结,通过全文对互联网金融与中小企业之间的分析,指出中小企业可利用互联网金融之处,并给出了笔者自己的建议。1.5 创新之处笔者在搜寻资料和文献之时发现目前研究互联网金融的文献颇多,研究中小企业的文献也是比比皆是,研究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文献更是数不胜数。单单研究中小企业如何利用互联网或者说互联网金融通过那几条路径服务中小企业的文献寥寥无几。笔者从服务路径入手,通过对文献的整理和理论的搜集,并结合徐冰老师指点的案例分析对上文的服务路径做点睛之笔,对全文的结论做了一个升华。第2章 研究综述和理论基础本部分着重从宏观上来分析中小企业目前的困境,然后结合了金融抑制理论、普惠金融理论等四个理论详细阐述和分析了互联网金融服务中小企业的理论基础。2.1国内外研究进展2.1.1对于互联网金融的看法和讨论从互联网金融出现之后,人们对于互联网金融是什么有不同的看法,一种认为互联网金融是二十一世纪新兴的金融模式,它跳出了金融的直接、间接的融资模式;另一种看法则认为互联网金融仍然是以传统金融的延续。谢平(2014)提出互联网金融信息处理交易可能性集合、互联网金融交换经济等理论解释,阐述了互联网是一种随着社会发展出现的新的“金融产物”。另一种说法便是以陈志武(2014)、王国刚(2015)为代表的认为互联网的出现只是对金融业的一个提升,并非“新金融”,当前中国的互联网金融是通过互联网技术而进行的金融性活动。2.1.2中小企业的面对的难题我国中小企业面临的困境是肉眼可见的,中小企业相对来说发展经营成长的周期较长,融资也困难一些。笔者在参与竞标的活动中,发现同一项目,招标方对于中小企业和大型企业的打分天差地别,同一个项目可能给不到中小企业去做,拿不到项目资源,自身发展就受到极大的限制,形成了人们口中的“越难了越难”。刘凯(2018)通过对中小企业和金融机构之间信息不对称、融资主体结构矛盾、中小企业抵押品不足等问题做了阐述,认为这三点是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主要原因。曹庆宇(2019)认为当下中小企业经营规模较小,生产经营团队小;主营业务以传统行业为主,多数以餐饮、物流、农林、承包、建筑类为主,与新兴科技AI、大数据关联较小;费淑静(2004)认为当前中国中小企业信用体系构建不完善,借助银行融资的门槛较高,另外我国的信用体系不完善导致中小企业和政府、银行、金融机构之间无法形成及时的信息共享网络。2.1.3互联网金融的优势互联网金融在信息和数据的处理方面优势巨大(刘芸和朱瑞博,2014),从此文借鉴了互联网的发展优势和对数据处理方面的先进之处,结合了本文的互联网金融在信息处理和共享方面带来的优势,弥补了传统商业银行不足的特点,着重分析了中小企业如何利用互联网金融带来的便利条件。“王馨(2015)认为新兴的互联网科技能够很好地识别处于“长尾”的中小企业,互联网金融具有外部经济、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等三大优势。2.1.4互联网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互联网金融的出现和中国庞大的中小企业基数促使互联网金融如何服务实体经济,成为社会各界的焦点。李成、李熙(2019)认为互联网金融模式之下,资金供求双方对于媒介的依赖降低,双方直接通过平台信息共享进行定价和交易,在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的严格市场监管条件之下,正确引导互联网服务实体经济。2.2互联网金融服务中小企业的理论基础 2.2.1金融抑制理论(一)定义和发展所谓金融抑制就是指政府通过对金融活动和金融体系的过多干预抑制了金融体系的发展,而金融体系的发展滞后又阻碍了经济的发展,从而造成了金融抑制和经济落后的恶性循环。这些手段包括政府所采取的使金融价格发生扭曲的利率、汇率等在内的金融政策和金融工具。上世纪七十年代“金融抑制”的概念首次被Ronald I.Mckinnon首次提出,理论的重中之重就是要清除金融抑制为经济发展之路所摆设的路障,为了促进经济的发展,实现金融的自由化。对于我国来说,在改革初期实施金融抑制政策,以此来完善我国的工业体系和维护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为国家的发展提供稳定的资金流,但是不可否认金融抑制遏制了现在经济的发展,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黄益平认为,“中国金融抑制政策已经对经济增长产生了负面影响”,我国金融体系规模很大,但是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空间不大,因为金融体系中银行占比非常高,传统的金融服务偏向国企、政府,而中小企业在金融服务方面享受到的优待政策有很大的欠缺。金融抑制的政策早就无法满足今天经济发展的需要,这就需要给市场经济注入新鲜的血液互联网金融,其能有效缓解金融抑制带来的负面影响,让中小企业和小规模纳税人也可以享受到所需要的金融服务。(二)金融抑制和互联网金融我国在互联网方面的创新,能促使我国尽快的摆脱金融抑制现象。互联网金融提供的产品更能满足当今中小企业的需要,数额小、短周期的融资需求,利用大数据技术,得益于运营成本,让金融资源得以在个人、平台、中小企业之间灵活流动,助力中小企业蓬勃发展。 2.2.2普惠金融理论(一)定义和发展情况普惠金融是以可负担的成本为有金融服务需求的社会各阶层和群体提供适当的、有效的金融服务,尤其是那些在经济社会中难以利用传统金融发展自身的“弱势群体”,这些弱势群体包括农民、城镇低收入、小微企业等群体。普惠金融在2005年由联合国在(国际小额信贷年)首次提出,并推广至今已经发展了四十多年。早起的时候普惠金融以小微贷款为主,后期随着科技的发展,数字普惠金融模式出现,新兴的普惠金融模式相比传统的有更好的金融服务体验。对于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服务弱势群体而言,普惠金融具有重要的价值。互联网金融正是普惠金融的一部分,普惠金融的主要任务是为帮助低收入人群和助力中小企业发展,互联网借助自身即时通讯、资源共享、信息传输快等特点,克服了低收入人群和中小企业以来的传统金融服务模式的弊端,如信息传输慢、征信不透明等特点,“弱势群体”能够借助互联网金融能够减小获取收益所要付出的成本,扩大范围,实现共赢。(2) 互联网金融对普惠金融的影响我国的普惠金融政策的快速推广和发展跟互联网金融的诞生是密不可分的,互联网金融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互联网金融的产品丰富性。随着网络科技的发展,信息共享和数据传输更加及时,衍生出了更多的金融产品,消费者可以随时随地享受互联网带来的便利,为自己寻求金融服务。以支付为例,笔者在10年前买了部手机,五百元全部是现金支付,十分不方便,而现在依靠互联网出现的移动支付,可以随时随地支付商品费用、服务费、交通费、购买理财产品等。同理互联网金融公司利用互联网也可以提供一些便利的金融服务,例如近年的“蚂蚁花呗”、“余额宝”、“YY钱包”等可以让消费者消费贷款更方便。电商小贷平台让不少小规模纳税人和中小企业获得了融资途径,数字化的背景也为民众提供了更多低成本和有针对性的个性化金融产品。互联网金融中多样化的金融产品让普惠金融的政策得到了更好的推广。其次就是互联网金融的便利性。与以往的传统金融服务机构的固定网点服务相比,互联网金融实现了线上工作,消费者对于物理网点的依赖降低。有金融服务需求的中小企业或者小规模纳税人可以通过电脑、手机和其他设备来获取金融产品和服务,而且还能获得更多样化的有针对性的金融产品。得益于互联网金融的线上工作特点,让偏远地区的民众也能享受普惠金融的政策。再者就是互联网金融与传统的经济模式相比无论是交易成本还是服务成本都要低。比如“360借条”贷款,发起者仅仅通过线上的行政审批流程,每个审批节点都有对接人去审批备案,无需发起者再去窗口柜台排队办业务,从流程的简化和加快效率就降低了金融的服务成本。以“TPS网络商城”为例,消费者的购买产品的行为也是互联网金融服务的一种,消费者和店主通过平台自由定价,并完成商品信息的查阅,以及挑选商品下单,这就降低了交易成本,免去了传统的去店面消费所造成的诸多麻烦。因为互联网金融的出现让消费者以更低的成本检索到自己需要的金融产品。总而言之,互联网金融从某些方面还存在一些小问题,但利用大数据、新兴技术,通过提高金融服务的便捷性、针对性,能更好的的贯彻我国普惠金融的政策。 2.2.3长尾理论“长尾理论”是在互联网背景下的一种经济模型构想,最早由美国经济学家克里斯安德提出。长尾理论是互联网时代新兴的一种新理论,只要产品的流通渠道广,存储量够大,在非网络时代的看似没有需求的产品都会得到一部分订单,这是安德森在研究之后得出的结论。也就说互联网的出现让商品的的流通、存储渠道更广了,商品信息传播的更快、面更大,那些极稀缺的个性化需求产品在传统的规模经济难以提供,在互联网金融出现后,这些需求也能被实现,即我们常说的“只要有卖家,就有买家”。这些以往需求量小的产品,在当下互联网经济中,占的市场份额,远远高于“断头部分”主流产品的市场份额,如图所示图2.1 长尾理论在互联网金融的视角下,在新的经济模式中,衍生的新兴金融产品,比如数额小、周期短的小额贷款,就是传统经济中那些“需求量极小”、“无法满足的个性化需求商品”,依靠大数据技术将互联网金融产品传播到中小企业的视线之中,来满足中小企业恰恰需要的金融服务需求。2.2.4其他理论(1) 新信用理论因为“云计算”、“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有了互联网金融,从而在根本上颠覆了在传统金融我们对信用的认知。在互联网中,可以通过分析云端的数据,对消费者的消费记录,信用数据进行分析,以此给消费者一个参考的信用值,通过这个信用值的多少来对此消费者提供金融服务,这便是新的信用理论。比如,互联网时代出现的“芝麻信用”便通过消费者的消费行为记录来评定此消费者的消费水准,信用等级,来给消费者提供金融服务,租车、租房、购物、交水电费等。互联网金融通过云数据来检测消费者的交易行为和履约情况,大大增加了信用理论的内涵,利用科技手段得来的信用值,往往比传统的信用等级计算方式更加准确。(2) “二次脱媒”理论“金融脱媒”也叫“金融非中介化”,是指在金融市场的条条框框的管制下,资金不通过“中介”,便由资金提供者直接输送给资金需求者,这里的中介一般指的是商业银行体系。假若第一次“金融脱媒”是因为资本市场的出现,重点在“资源配置”上,也就是我们说的融资,那么可以认为互联网金融的出现是造成第二次“金融脱媒”的主要原因,它让资金更灵活、便捷的从资金提供者直接流入到资金需求者手中,解决了传统商业银行无法及时、准确的服务到中小企业的的弊端,更深层次解决了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促进了中小企业稳健成长。第3章 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互联网金融如果要服务中小企业,要通过互联网平台,这样才能让互联网金融发挥出强大的融资和支付功能与中小企业需求精准对接,帮助中小企业实现低成本融资、融资便利化、支付便捷化,逐步摆脱其在金融市场上的弱势地位。2018年我国的金融业经历了大规模的行业洗牌,政府方面加强了监管力度,一些互联网平台被淘汰,征信体系网络也日益完善。本部分通过我国近几年代表性互联网企业的发展情况用数据和图标的形式展现出来,更直观的看到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情况。3.1融资平台现状首先,融资平台的数量和合规化,保证能及时提供资金是一个平台发展的前提。3.1.1网贷平台数据显示,有2240家网络贷款平台在2017年底在运营中,但是同节点的一年之后这个数据变成1021家,截止到2020年3月12日,近几年合规的网贷平台数量在国内网贷信息网站上显示,目前在注册的融资平台6611家,在运营的平台335家,3348家面临停业或者正在转型,2927家存在各种各样经营中的问题。网贷平台的数量近几年一直走低。图3.1 网贷平台数量示意图笔者认为中国的网贷平台将越来越少,在最初的时候网贷平台处于刚试水时期,投资者未曾贸然投资成立,仅仅是小规模,小资产的去投资尝试运营,当尝试一段时间发现利用网贷平台有很多好处,在2014-2016年中网贷平台数量最多,近两年随着一些小平台经营不善,和近几年的网络监管越来越严格,很多不合规的小平台或者规模小和运营最终破产的平台也退出了市场。但是数量的减少并不能说明网贷发展水平降低,2017年-2019年的网贷平台的综合收益还是接近稳定的,在9.45%-10%之间,在这期间不合规的经营不善的小规模的网贷平台被淘汰掉,大的平台成为行业主体,产业功能之间融合趋势越来越明显,让电商网贷平台越来越规范和能更好的服务中小企业。3.1.2电商小额贷款平台电商小额贷款是依靠互联网的数据挖掘和数据分析,对企业积累的客户的交易数据、信用等交易信息进行分析评估,与银行合作对企业积累的客户投放小额贷款。“诚信通”业务最早由阿里在2002年推出,2007年之后数家银行和阿里合作在此基础上推广了新业务“e贷通”等。最近几年,越来越多的电子商务小额贷款平台出现了,他们的产品也越来越丰富,针对不同的中小企业有不同的产品与之匹配。截至2019年微博、yy、虎牙、斗鱼、微信等企业都涉足小额贷款领域,比如“微博借钱”“yy钱包”等电商小贷的产品种类也很丰富,放贷的额度也越来越高。以“苏宁”(电子商务企业)为例,旗下的“苏宁金融”其基于苏宁易购电商平台和苏宁全国门店,将线上经营能力和数据赋能线下,同时将线下的数据和客群导入线上,实现双线融合发展。2018年1月10月,苏宁金融针对中小企业发放贷款超过500亿,服务的企业超过50000家。在供应链金融上,“链速融”累计为数万家企业提供超过1600亿元的资金支持;在微商金融上,“乐业贷”自上线以来已为超过两千个商户共计提供超过5亿贷款额度。3.1.3众筹平台近几年,随着社交网络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众筹企业的分享和推送出现了,以“水滴筹”为代表的众筹模式被我们接纳。我国的众筹融资正处于洗牌的阶段,从知名网站上的统计数据来看,2016年运营的众筹企业有500多家,而在2018年末,在运营的众筹企业就剩下了180多家,到了2019年6月,众筹企业仅剩下100余家。全国处于运营中的众筹平台中,股权型平台数量最多,有39家,占比37%;权益型平台次之,共32家,占比31%;综合型平台14家,占比13%;物权型平台13家,占比12%;公益型平台数量最少,只有7家,仅占比7%。图3.2 图片来源:前瞻经济学人虽然近年来众筹平台的数量骤减,但众筹成功项目及融资额都成上升趋势。2018年上半年,共获取项目48935个,成功项目数为40274个,成功项目融资额达到137.11亿元,与2017年同期成功项目融资总额110.16亿元相比增长了24.46%,成功项目支持人次约为1618.06万人次。图3.3 图片来源:前瞻经济学人3.2支付平台现状最新数据显示,2019年Q4季度我国第三方移动支付交易规模达到了60万亿元,比2018年Q1季度增长34.6%,可以认为我国的第三方支付的水平持续发展。图3.4资料来源:中国产业信息网其中,第三方支付平台中阿里旗下的支付宝、腾讯旗下的财付通依然是两大巨头,市场份额达到94%。其他平台则侧重于各自的细分市场,分割剩下6%的市场份额,如块钱,联动优势等着重面向企业提供完善的商业信息化解决方案,给针对性的客户来进行服务,并渗透至线下中小商户。此外,还有如易宝支付主要着力于互金、航旅市场,苏宁支付则侧重于服务C端的消费者以及B端的商户。图3.5资料来源:中国产业信息网消费水平的提高促使第三方平台的发展,从三个数据上最直观的体现。首先是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的交易规模变化,其次是近几年人们生活中“扫码支付”的交易规模变化。图3.6资料来源:中国产业信息网上图是近两年第三方支付平台交易规模的变化,数据显示2017年Q3和Q4两个季度的交易规模仅为31.6万亿元与38.9万亿元,而在主流电商企业的带动下,第三方支付已经被绝大多数消费者和企业认可,2018年度第一季度至2019年第四季度,第三方移动支付的交易规模几乎直线上升,2019年Q4交易规模比2017年Q4增长了53%。图3.7资料来源:中国产业信息网“扫码支付”在2017年推广度很低,市场不完善,体系不成熟。但是到了最近两年,无论在哪里都可以扫码支付,比如笔者去某保险公司购买车险,用了“支付宝”扫码使用“花呗”支付。上图是最近两年扫码支付的交易规模,能直观的看出来“扫码”已经是我们生活中离不开的名词,互联网金融带来的便利是我们在十年之前未曾想象过的。3.3信息平台近况本章节重点以我国唯一一家获得个人征信业务经营许可的市场化公司百行征信来展开论述。百行征信由腾讯征信、中智诚征信、考拉征信等八家市场机构发起并创办。 在2018年与包括苏宁消费金融有限公司、蚂蚁金融服务有限公司、一汽汽车金融有限公司、拍拍贷等15家互联网金融机构组建了一套信息共享的网络,15家金融服务机构实现了信息互通和共享。百行征信在2009年初已经与400余家机构签订了信用信息共享合作协议,这套信息共享的网络让各个机构之间信息互通有无,解决互联网金融和传统金融中存在的因为信息传输、风险管控不及时等造成的各种各样的问题。上述数据共享系统以百行征信为中心,大幅降低了征信的评估成本,加快了正信评估的进度,使征信系统在更短的时间之内为更多的有金融服务需求的人服务,覆盖面变得更广,是我国推广普惠金融的路上一个重要的举措。我国的信息系统的建立在维护金融稳定、促进金融业发展的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改善营商环境方面赢得了国内外的广泛认可。近日数据显示,我国的征信系统累计收录十亿自然人的征信信息、2500万户企业和其他组织的有关信息,个人和企业信用报告日均查询量分别达550万次和30万次,中国的征信系统的庞大网络已经处在全世界领先的地位。第4章 互联网金融服务中小企业的机理与路径分析得益于近年来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移动通信带来便捷生活,云、智慧城市、AI、大数据等等。这些现代科技技术的发展有效的降低了中小企业前期融资的成本; 5G的商用、大量的多元化APP的开发,让移动支付走进我们的生活,为贷款、融资创造了便利条件,让互联网金融服务中小企业也有了更多的路径。笔者认为互联网金融的通过支付路径,信息路径,融资路径三方面来服务企业。企业则利用互联网金融的便利条件,实现互利共赢。4.1互联网金融服务中小企业的机理互联网金融在信息和数据的处理方面优势巨大(刘芸和朱瑞博,2014),互联网金融在信息处理和共享方面带来的优势,弥补了传统商业银行不足的特点,从资源配置方面解决中小企业面临的问题。黄晓燕(2017)认为中小企业和金融机构之间信息不对称这个根源问题之一已经足够被互联网金融解决;胡力龙(2017)将互联网服务中小企业的路径分为支付路径、融资路径、信息路径。本文结合曹庆宇(2019)的观点“互联网服务中小企业主要靠支付、信息、融资三条路径”去剖析融资路径(资源配置)、支付路径(支付方式)、信息路径(信息处理)中互联网金融和中小企业的关系。前文总结了中小企业目前面临的困境,融资途径中企业与金融机构之间双方信息不对称,导致金融机构难以满足中小企业的用款需求,设置的门槛高、行政审批时间长,中小企业自身规模小,企业与商业银行投资主体矛盾等问题。以上三条路径可以有效的解决中小企业这些问题,融资路径可以解决中小企业融资的难题,信息处理路径可以解决企业与金融机构之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互联网金融工作重点是个人信用,能够解决中小企业贷款抵押品不足的问题。图4.1 图片来源:据网络资料整理绘制4.2互联网金融服务中小企业的路径分析本部分对上文的三条路径:融资路径,支付路径,信息路径做简单的分析阐述。4.2.1融资路径融资路径,也就是资源配置。其特点是:供求信息直接在网上完成发布和匹配,无需通过其它中介进行交易。在互联网金融未出现时中小企业融资依靠家族化、朋友互帮互助等获取资金,亦或是去商业用抵押品去银行贷款,而传统的融资路径无法满足用款紧急和资金数目较小的需求,恰巧互联网的出现,使中小企业逐渐不再依靠传统的融资网络,通过互联网线上融资有了更多的路径,使得中小企业多元化的融资需求更容易得到满足。其中,P2P网络贷款平台、电商小贷平台和众筹融资平台是最主要的三种模式。(1) P2P网络贷款平台图4.2P2P网络贷款是网络贷款平台发起的,在这个模式中网络贷款平台是中间的企业,贷款人有投资意愿,借款人有资金需求,将自己的资金投资到网络贷款平台当中网贷平台再去将酬来的资金放贷给借款人。在这里面P2P网络借贷的本质仍然是一种金融安排。现存的P2P网络贷款途径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具有金融中介之实的线上信用中介,;还有一种就是只提供线上撮合交易的纯信息中介。第一种为线上信用中介,即将传统金融中介的运营放到互联网线上,其理论基础与传统金融中介相同。金融中介对于存款人市场和借款人市场均有帕累托改进。银行等金融中介能够募集更多的存款,从而降低各个存款人的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失;存款者利用银行进行对资金的监管,也可以节约社会总成本。从事信用中介的P2P网络借贷平台本质上还是银行金融中介,不过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使其经营成本变得更低。第二种则是纯信息中介,比如设立信息交易中心,进而实现更大范围内的交易。(2)电商小贷平台电商大数据金融对于互联网金融这一概念出现要晚一些,这种形式是电子商务和金融相结合的产物。笔者认为电商大数据金融是电子商务企业利用了互联网大数据的技术,结合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趋势所提供的金融服务,这里利用信息整合技术,金融产品的运作机制和创新资金流转。当前,我国电商大数据金融如火如荼,其中蚂蚁金服(蚂蚁金融服务集团)其中的佼佼者。在2018年4月,安信证券对蚂蚁金服的估值高达1600亿美元,公司净利润约54.8亿美元。而在5个月前的数据统计显示,蚂蚁金服的税前利润只有131.89亿元人民币,同一企业经过5个月的运营,足以见得电商小贷在我国发展迅速十分可观。2019年蚂蚁金服入选“2019福布斯中国最具创新力企业榜”,并成功上榜2019胡润全球独角兽活跃投资机构百强榜,在世界排第43位。蚂蚁金服有芝麻信用、蚂蚁花呗、余额宝等旗下产品,本文拿阿里小贷举例子,对网贷平台的机制路径做一个研究。它的运作模式主要包括三个平台:分别是云计算平台、第三方支付平台和电子商务平台,三个平台共同工作,使得资金链、信息链、决策链三条重要模块能结合在一起,一套完整的的阿里小贷的运作模式如下:图4.3 (3)众筹融资平台众筹即大众融资,是众筹的发起人为了发起或者支持和满足自己的行为来向大众募资的一种行为。众筹的出现有其必然的诉求,首先储蓄足够的个人迫切需要合法性投资,其次则是广大中小,企业迫切需要融资,双方通过一个合法规范的平台,来让资金流通以此满投资者和借款者双方的需求,众筹这一行业因此诞生而且经久不衰的运营和发展。我国的众筹行业为我国的中小企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2016年之前我国的众筹处在萌芽和发展阶段,之后一直处于众筹的行业洗牌阶段。众筹平台的运作模式如图所示图4.4现在得益于社交网络的快速发展,众筹的效率才可以提升,像我们熟悉的朋友圈中的水滴筹等,一传十十传百以此推广。通信技术的发展,为众筹平台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中国经济发展到今天,中小型企业及创业者的资金需求逐步增多,传统的体系却无法完全满足需求。缘于互联网的应用、中小企业融资难以及支持大众创新等因素,当下的众筹模式发展前景光明。股权众筹的地位最早由美国政府在2012年颁布的法律中得以确立,美国的股权众筹地位的确立,不仅扶持了美国企业的成长,更多的是带动了亚洲、欧洲、非洲等众筹行业的萌芽或者发展。相比来说,中国的众筹相对于国外来说需求更为迫切,中国有近14亿人口,9亿劳动力,7000万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其中很大一部分是中小企业。改革开放以来,中小企业若要想融资主要是依赖家族式提供资本或者自己持有的资本和去银行贷款,而银行贷款对于中小企业是不友好的,由于中小企业规模小,专利和资质等证明企业实力的文件较少,就导致申请银行贷款审批流程长、环节繁琐、条件苛刻,这大大增加了中小企业融资的难度。另一方面,互联网在我国的快速发展、及时通讯的客户端越来越多、信息传输更加便捷,消费者投资的需求很强烈,但相对来说投资者若想出资投资渠道却很少,这些原因都促进了众筹在中国的发展。4.2.2支付路径支付路径简单来说就是网络支付,尤其是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支付流程。在我国未进入信息时代时,出门购物需要带钱包,使用现金支付。而在一些不发达的地区或者小规模的商店中购买东西依然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并没有任何的信息记录,导致货币流通的信息极其不准确,并且在交易中容易碰到假币。处在信息时代的人们对生活水平的要求不断提高,便捷支付是未来的金融业的主攻点,移动支付的规模也会越来越广。我国不像西方发达国家一样有着发达的金融体系,信用卡的使用并没有推广到家家户户,而在西方信用卡支付早已经是生活习惯,我国一直没有进入到刷卡的时代。直到近几年二维码的出现,让我国直接进入到移动支付的时代,“百付宝”、“微信”、“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出现也让我们进入了无现金社会,“扫码”成了我国人民生活中的支付时最常说的关键词。第三方支付平台工作流程如下图:图4.5 支付平台作为一个中介,处在银行、卖家和卖家之间实施数据的信息处理。买家在支付的时候,资金流转到第三方支付平台,卖家由平台通知的信息得知买家已付款,然后卖家将买家需要的服务提供到位,最后双方确认之后,第三方支付平台将款打到卖家的银行账户中。另外,得益于移动支付的出现,企业能通过数据平台得到更多的用户数据,从而信息共享,维度的扩展以及不同维度数超出想象的加价值。通过分析用户的支付数据,据间的关联为支付服务提供企业带来学而为开展其他业务提供了信息支撑。企业可以更好地把握用户的需求,从而扩展到其他捆绑业务的推广,也能更好的为用户服务。比如用户在国内的网络商城平台淘宝上购买了画笔,那么后期在首页上平台会利用大数据分析并且根据你的兴趣点来推广用户喜欢的产品,用户也能看到更多自己可能感兴趣的商品,例如画架、水粉笔等等。这都得益于现代互联网的数据分析技术。4.2.3信息路径在金融服务中小企业的过程中,最为关键的就是资金供需双向的信息交流。在过去一般是政府或者专门的机构按要求收集和分析自然人的信息,然后将收集来的信息提供出去。论互联网金融的本质,不仅仅要求双方进行信息的互换共享,更为重要的是,应当通过当下新兴的技术建立起信用体系,将自然人的信用信息通过大数据存储到一个云终端,容信息平台去查阅,从而将互联网平台自身融入到现今时代发展中去,从而再更好地促进自身的发展。同时,金融市场是一个典型的信息市场,互联网技术有助于对交易流程和金融监管起到改善作用,从而缓解互联网金融服务中小企业过程中出现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和信用风险的问题。近年来,政府与平台企业之间关于信息的合作也日益加强。经过政府授权,国内拥有雄厚实力的企业平台,在政府和市场的严格监管之下,借助自身多年的信息积累,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贷款、金融租赁、甚至于个人消费等各种业务,我们常用芝麻信用正是这样的互联网金融平台的代表。第5章 互联网金融服务中小企业的案例分析5.1研究设计本部分将互联网金融企业服务供应链中的中小物流企业做案例,分五个模块来简单分析金融企业通过互联网技术服务中小企业的路径。5.1.1案例选择2012年之后互联网金融走进我们的视野,“互联网”和“金融”的关系越来越紧密,直到2014年,我国第一家核心系统基于云架构的商业银行“网商银行”出现。阿里浙江网商银行没有线下的网点,完全依靠互联网技术、网络平台、云计算等技术运营,但是却坚实的履行前阿里董事长马云的诺言:“我们希望能够做一家专注于服务小微企业的银行。”完全线上运营的网上银行将互联网金融服务中小企业的优势发挥到了极致。5.1.2逻辑框架网上银行基于互联网金融国家批准成立,自身在线上依靠互联网技术运营,通过服务供应链和上游客户、下游客户对接到中小企业。笔者将网上银行服务实体经济具体分了几个模块,如下图:图5.1 图片来源:笔者绘制5.2我国互联网金融服务中小企业的路径分析以浙江网商银行服务中小物流企业为例(一)自身依靠互联网线上运营首先是网商银行摆脱了传统商业银行网点式服务,它基于云计算架构,可以在云端处理账号注册,处理信贷,存款,以及提供金融产品等。它实现了24小时办理业务即时放款,体现了在线供应链金融高效、便捷的优势。线上的运营模式不仅让消费者感受到了互联网带来的便利,降低了交易成本;提供了网络平台,更容易找到它,而且因为云计算的科学技术的存在让信息更透明,风险管控更科学。图5.2 网商银行自身运营模式(二)网商银行服务供应链中小物流企业本章案例主要介绍的是网商银行服务在供应链中起作用并扶持中小企业的例子,这里以中小物流企业为例。在供应链运营的过程中,平台云资金账户体系和在线化的信贷系统均由网商银行提供,途中实际承运人在运送的时候是没有资金支持的,这时候网商银行经过线上考察托运人的征信信息,再通过授信模式为承运人和小微物流企业提供无抵押的担保。通过和物流平台的合作切入平台内上下游中小微物流参与者,通过在线化的信贷系统和大数据风控能力做到放贷的最低成本,真正做到普惠金融。图5.3 (3) 网商银行服务上游客户 具体来说网商银行向上游客户(托运人)提供两种金融产品发货信用贷和发货订单贷。借助蚂蚁金服后台提供的信息,对客户的风控能力做评估并借助支付宝实名账户体系的反欺诈能力,将服务流程线上办理,省时、高效,免去了复杂的流程,给物流企业提升了工作效率,真正的落实了我国推广普惠金融的政策。目前,网商银行(网商贷)已和几十家物流平台(一线快递、快运企业、10余家大型无车承运人平台以及同城物流平台等)建立了供应链上下游的金融服务和云资金账户体系,累计为5万余客户放款接近100亿元。图5.4(4) 网商银行服务下游客户网商银行借助网络信用对平台对下游客户的身份和运单的真实性核实之后,向下游客户(承运人)提供提前收款产品。图5.5(5) 网商银行服务快递、物流企业的流程以物流企业为例,快件从从快递员揽件开始就已经介入互联网金融的服务内容,多收多保等。从物流企业整个运营模式来看,从网点、物流企业加盟方面也有网商银行的参与,互联网金融中的网商银行已经和物流企业形成了一体化的运营管理系统。图5.6图片来源:网经社5.3案例小结以浙江网商银行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企业,切切实实的做到了专注于服务中小企业,从企业业务的各个节点、各个环节介入,为每一个环节提高效率和做事准确度,大幅降低了运营成本,更好的扶持中小企业发展。互联网金融依靠互联网技术,拥有了比传统金融更大的融资和支付优势,办事更加高效、便捷,更能贯彻落实我国普惠金融的政策。中小企业要积极利用新兴的互联网金融,从每个企业运营每个节点上为自身的发展找到适合自己的路径。第6章 结论和建议6.1本文结论当今中小企业的传统经营模式和管理方式无法满足一个成熟的现代企业成长的需求,自身ERP规划不清晰,信息不透明,征信系统里面的信息不多,所以银行贷款的额度小,贷款利息也要比大型国有企业的利息要高,支付途径不健全,这让中国大部分的中小企业都出现了融资难的情况,进而自身成长受限。自身的规模小、综合实力弱、知识产权和资质证书少便会导致在招标方竞标的时丢分,进而丢失项目资源,以此恶性循环,企业成长始终受限制。近年来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让信息交流更便捷,众多融资平台的出现,摆脱了传统中小企业的“家族化融资”和“朋友间融资”,让企业融资的途径更加多元化;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出现,让支付和资金流通更方便;互联网带来的信息交流,也能解决中小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利用互联网金融通过正确的路径实现了自身发展的目的,合规化也得到提高,经过行业整合,互联网金融尤其是网贷行业合规性已经大幅提升,后续的资源整合、转型创新和提升科技赋能水平等举措,将使得互联网金融迎来新一-轮成长机遇,更好地为包括中小企业在内的实体经济服务。6.2政策建议笔者认为,互联网金融带来的影响对于当今的市场经济是有促进作用的,中小企业要继续利用互联网金融创造的便利条件。P2P融资平台、网商贷款平台等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的衍生品应持续发挥积极作用,让资金流入实体经济,扶持中小企业的稳健发展。第二点就是优化支付功能,第三方支付的出现虽然提高了支付和服务的效率,但是与传统的支付相比,传统的支付途径仅仅是买方、卖方、银行三者联系,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出现之后,在商品或服务价格不变的前提下,利润有一部分流入到第三方支付平台中,这就降低了中小企业业务的利润,在第三方支付发挥积极作用的时候,也应该合理的降低适用费率,让中小企业使用支付平台便利的同时,也无需过多支付平台的使用费。进一步提升互联网金融服务中小企业的水平的话,就要发挥政府的作用。政府必须对互联网金融企业实施监管,建立有效的监管体系,各个环节流程清晰,责任到人。其次就是明确准入机智,构建网络微观标准体系。最后,要加大宣传扶持培训力度,引导中小企业利用互联网金融这个工具,改变传统思路,实现创新发展。从政府到社会再到互联网金融企业,都要正确的积极运用互联网金融带来的便利,进一步挖掘服务的广度和深度,要注重保持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共同发展和良性互动,从而真正的促进资金流向实体经济,解决中小企业切实存在的问题,助力中小企业的稳健发展。参考文献1 何凌云,马青山.互联网金融促进了企业研发创新吗J/OL.科技进步与对策:1-82020-03-132 王大龙. 互联网背景下中小企业融资对策研究D.山东大学,20193刘妍.互联网金融对中小企业融资影响及对策研究J.商业经济,2020(01):76-77+196.4王娟,贾新宇.基于互联网金融环境下的中小企业融资模式探究J.商场现代化,2019(20):109-110.5李成,李熙.互联网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以广东为例J.中国经贸(中),2019(08):55-58.6曹庆宇. 中国互联网金融服务中小企业的路径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9.7程静,胡金林.互联网金融化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路径探析J.商业经济研究,2019(01):172-175.8孙承光. 我国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问题研究D.山东财经大学,2016.9娄飞鹏.互联网金融环境下的供应链金融发展-基于信息不对称的视角J.西南金融,2017(01):10-13+20.10石建勋.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理论依据、市场基础及前景分析J.当代经济,2015(13):14-15.42王博.网商银行的边界之战J.中国企业家,2018(13):48-51.11王国刚.从互联网金融看我国金融体系改革新趋势J.红旗文稿,2014(08):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设计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