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教材复习烛之武退秦师学案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46372289 上传时间:2021-12-1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言文教材复习烛之武退秦师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文言文教材复习烛之武退秦师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文言文教材复习烛之武退秦师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自古以来学有建树的人,都离不开一个“苦”字 。文言文教材复习学案 烛之武退秦师【复习目标】1、积累“贰、军、鄙、肆、阙、与”等实词 “其”等虚词。2、熟练背写,准确翻译全文。3、积累写作素材,开拓思维空间。【教学流程】一、解释加点的词。(5分钟)1、且贰于楚也( ) 2、晋军函陵( )3、夜缒而出 ( ) 4、朝济而夕设版焉( )5、既东封郑( ) 6、越国以鄙远( )7、退秦师( ) 8、阙秦以利晋( )9、肆其西封 ( ) 10、因人之力而敝之( )11、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亡( )12、失其所与( )13、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二、翻译下列句子。(10分钟)1、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 ,且贰于楚也。_2、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_3、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行李之往来 ,共其乏困 ,君亦无所害。_4、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_5、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矢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_6、既东封郑  ,又欲肆其西封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_7、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_8、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许君焦、瑕 ,朝济而夕设版焉 ,君之所知也。_9、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_三、默写最后一段。(2分钟)_四、写作空间。(任选一题)(10分钟)从这篇文章可以提炼出哪些话题?在“许之”和“夜缒而出”中间,通过合理想象,写一个片段。(用环境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来写)五、120个实词积累。(10分钟)倍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 焉用亡邻以倍郑( ) 每逢佳节倍思亲( )本 盖亦反其本矣 ( ) 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 ) 若止印三二本 ( ) 本未倒置( ) 抑本其成败之迹( ) 鄙 越国以鄙远( ) 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兵 斩木为兵 ( ) 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 ( ) 穷兵黩武 ( ) 左右欲兵之 ( )六、18个虚词积累。(5分钟)其:1.则或咎其欲出者。( ) 2.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 )3.其妻日:“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 ) 4.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 ( )5.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 6.其皆出于此乎?( )7.其孰能讥之乎?( )8.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 9.吾其还也!( )10.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 11.其若是,孰能御之?( )12.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烛之武退秦师阅读延伸口吐莲花 流芳千古古代辩士言辞技巧例析能言善辩的烛之武,国难当头,不计个人得失,毅然挺身而出,凭其杰出的辩才,智退秦师挽救了郑国。在中国历史上,像烛之武一样靠杰出的说辩才能而口吐莲花,建功立业、流芳千古的人才是很多的。一、 软硬兼施张仪成功说赵王战国时期,张仪凭杰出口才游说山东诸国,使得各国国君纷纷改弦更张。战国策·张仪为秦连横说赵王就记载了张仪为秦实施连横外交游说赵王的活动。他首先以“大王之威,行于天下”恭维赵国实力强大,话锋一转,指责赵王以前因奉行合众政策而大大损伤了秦国的利益,“心忿悁含怒之日久矣”,“愿以甲子之日合战”,说明秦国不仅怀恨已久,而且不惜与赵国一战。接着他不谈战事,以“夫天下之不可一亦明矣”,指出合众联盟解体已成定势,而连横已成各国共识。最后张仪再露锋芒,“今秦发三将军”“四国为一以攻赵,破赵而四分其地”,胁迫赵王就范。张仪的游说虽以武力做后盾,但言辞得体,流转自然,软硬兼施,逻辑严密,令人叹服。二、浩然正气、慷慨陈词唐雎不辱使命在唐雎不辱使命一文中,唐雎的浩然正气、慷慨陈词叫人惊叹不已,同时也使他流芳百世。他在论辩时的气势完全压倒了骄狂的对手秦王。他那种仗义执言的气概,令对手的一切利诱威逼相形见绌,他的论辩以正义凛然的人格魅力,把宣传真理与弘扬正气融为一体,使人的宝贵精神得到弘扬,使人的个性风采得到展示。这正是论辩取胜的法宝。唐雎不畏强秦、蔑视强权、为了国家安全敢于同专制暴君抗争的凛然正气,和他“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的不屈精神,使他的人格显得无比伟大,使他的论辩显得无比有力。三、设问诱导张旄智答魏王在战国策·魏王问张旄篇中,魏王就联合秦国攻打韩国一事征询张旄的意见。张旄没有直截了当地向魏王指出不应该联合秦国攻打韩国的建议,也没有像一般游说那样,先亮出自己的观点,然后论证自己的观点。而是把观点隐藏起来,采用层层设问的方式,让魏王权衡联秦攻韩的利弊,最后,一句“攻韩之事,王自知矣”,尽管张旄没有明确自己的观点,但已使魏王心领神会。采取这种设问的游说方法,可以强化论点,使对方心服口服。四、类比说理辩士季梁打动魏王在战国策·魏王欲攻邯郸篇中,辩士季梁为阻止魏王攻打邯郸的行动,并没有直截了当地劝谏,而是以自己出行的经历引出南辕北辙的故事,形象地说明了魏王的行动与自己想成为霸主的目的背道而驰的道理。他之所以拿南辕北辙的故事与自己的亲身经历相了解,是为了让故事显得生动和真实,从而更有说服力,这也是战国说客最擅长的说话技巧之一。第一讲 实词一、考点要求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主要考查常见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文言实词的考查,是指考查在文章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常见文言实词”的含义。其范围包括文言文中的常用字和次常用字,主要包括考纲上所举的120个实词,还包括初高中课本及学生尚未接触到的传世名篇中经常出现的实词。二、命题规律1考查以单音节词为主。这与文言文的特点是一致的,文言文中的词语也是以单音节词为主。2考查对象为常见常用词。120个实词,不是个个都考,考查的都是常用的。这就提醒我们在学习古文时,要注意出现频率较高的实词。3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和古今异义都有涉及。实词的考查,一般以考查一词多义为主,同时涉及对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的考查。4考查形式依然以选择题为主,在翻译题目中也包含对实词的考查。三、考点解读文言实词包括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和通假字等。(一) 一词多义古汉语中的一词多义是一个普遍现象,即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具有不同的含义,而同一个词的几个意义之间,又有一定的了解,其中一个是本义,其余是引申义。比如“兵”字,甲骨文中的字形表示“双手持斤”,根据这一结构,可以有多种理解:若侧重“斤”,意思是“械”“武器”;侧重“双手持斤的人”,意思是“士兵”(个体)“军队”(集体);侧重“双手持斤的行为”,意思是“砍”“击杀”“作战”“军事”等等。解释下面两个一词多义的字。(二) 古今异义古汉语中有大量古今字形相同而意义用法不同的词。如,“金就砺则利”(荀子·劝学)中的“金”原泛指一切金属,现在专指黄金。这是词义缩小了。另外,还有词义扩大、词义转移、色彩变化、说法改变等方面的区别。相比较而言,古今异义的积累和掌握难度并不高,只要稍加留意便可辨出,这就需要我们在做此类题目时要细心。下面是一些古今异义的词,请解释它们的古义。例句古义今义1.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琵琶行)表原因的连词2.臣欲奉诏奔驰(陈情表)(车马等) 很快地跑3.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表程度的副词(三)词类活用在古汉语中,某些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又可以灵活运用,临时改变它的基本功能,在句中充当其他词类。词的这种临时的灵活运用,就叫做词类活用。总的来说,古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主要有: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动词的使动用法,动词活用为名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或名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数词活用为动词,数词的使动用法等等。此外,名词用作状语的现象在古代汉语中也很常见。名词用作状语,并不是词类活用,但是在现代汉语中,普通名词一般不能用作状语,古今有别。如:“项伯杀人,臣活之”(鸿门宴)中的“活”是不及物动词,不能带宾语,但后面跟了“之”,成为使动用法。“活之”即“使之活”,这里可译为“救了他”。词类活用现象的辨别,关键在于具体词的常规义项或通常功能在具体语境中讲不通了,这时便可往活用的方向去思考、变通。找到由这一字变通而带来的整个句子由凝塞阻滞一下子变得豁然开朗的感觉,那就证明判定此处的活用是正确的。(对于词类活用的详细讲解见本专题第3讲“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四)通假字通假,是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指的是古书上有些音同音近的字可以借用的现象。通假字有两个特点:读音相通(有些字因语音演变今天看不出相通了);字形相似。通假字包括三类:通用字、假借字、古今字。当某个字用它的本义、引申义等义项都讲不通时就可考虑通假字。同时在读音或字形方面存在相通或相似的另一个字可使整个句子通顺畅达时,就可确定它就是通假字。类 别内涵阐释举 例通用字两个读音相同或相近、意义也相通的字,在古代可以写这个,也可以写那个。“有”通“又”假借字两个读音相同或相近而意义毫不相干的字,古代有时可以借代。假借字中“本有其字”而古人不用的情况比较突出。“蚤”通“早”(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古今字古时候有某一字,后来为了知道这个古字所表示的几个概念,用不同的字形来区别,造成了一个或几个今字,让原来的古字表示另一个或另几个概念。“莫”通“暮”,“益”通“溢”指出下面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其含义。例句通假字本字含义1.令将军与臣有郤(鸿门宴)_ _ _2.常在床蓐(陈情表) _ _ _3.知明而行无过(劝学) _ _ _4.或师焉,或不焉(师说) _ _ _友情提示:部分文档来自网络整理,供您参考!文档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5 - /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大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