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沟通与协调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

上传人:hjk****65 文档编号:46369533 上传时间:2021-12-13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5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沟通与协调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沟通与协调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沟通与协调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沟通与协调研究”课题阶段性研究成果2012年12月,我校承担湖北省中小学德育“五项专题”家校共建子课题的研究与实验工作以来,课题组进行了问卷调查、实地走访及典型案例分析,了解目前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沟通与协调的现状,分析总结这种现状对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影响,研究促进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沟通与协调的策略及可操作方案,并将研究成果在班级、学校进行实践运用,不断改进和完善,使其对促进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沟通与协调真正具有可操作性,使二者形成合力,提高教育整体效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一、研究接地气,激发了老师们的研究热情我校牢固树立“以解决问题为目标,以科学的课堂观察为手段,以课例研究为载体,以行动研究为主要研究方法”的课题研究模式,研究解决的是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和困惑,突出的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脱节的问题,是师生关系紧张的问题,这样就把日常教学工作、教学研究和课题研究及教师的专业成长融为一体,形成课题研究下的职业生活方式,形成良好的研究氛围,课题小组成员兴趣浓厚,研究热情高,研究成果也极为显著。二、研究注重实效,将课题研究同学校中心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我校的中心工作是什么?那就是“重建师生关系,打造幸福新桥人”。如何让我们的老师、学生幸福呢?让老师感到幸福,首先就是要让老师享受职业幸福,让他们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切实感受幸福;让学生感到幸福,就是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健康快乐成长;让师生幸福,就必须师生关系和谐。要完成这个目标,仅靠学校教育是不够的,必须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互沟通与协调,形成合力,形成科学、合理、完善的动行机制。可见,我校的课题研究和学校中心工作是密切联系,相互促进的,共同推进了学校内涵式发展和办学品位的提升。三、进行了广泛而深入问卷调查。为了解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中存在的弊端以及两者间沟通与协调的现状,提供了大量宝贵的第一手资料。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调查对象主要是本校小学二年级至九年级的学生,范围广泛,具有很强代表性。问卷结束后,我们进行了统计分析,我们发现的问题主要是:1、从家长的学历来看:父母亲的文化水平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家庭教育的思想与方法,而父母亲的学历层次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文化水平的高低状况。调查表明:父母是大学本科学历的只有1人,仅占总人数1.04%,大学专科学历的只有2人,仅占总人数的2.08%,而初中及以上学历的人数高达83人,占总人数的86.46%,占了绝大多数,这也足以说明家长所掌握的知识严重不足,远远满足不了家庭教育的需要。2、从家长的职业来看:父母亲是教师或公务员的只有1人,仅占总人数1.04%,父母亲是农民和个体户的分别达70人和20人,分占总人数的72.92%和20.83%,占据了人口的绝大多数,而他们大都工作条件艰苦,劳动时间长,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甚至也没有能力教育好孩子,无力承担家庭教育的重任。3、从家长的教育手段来看:大部分家长对孩子犯错,要么是训斥打骂,要么纵容包庇,体现了家庭教育观念的落后和教育手段的简单粗暴。4、从家长了解孩子学习的方式看:83.3%的家长通过看考试成绩来了解孩子,只有6.25%的家长通过到学校问老师的方式来了解孩子,可见多数家长很少主动与老师联系,很多家长甚至不知道自己的孩子在哪个班级,老师是谁。5、从组织家长接待日制度来看:经常组织家长接待日制度的占31.3%,一般的占41.7%,可见家长接待日制度正日益受到学校的重视,成为家校沟通的一种有效手段,今后仍需要大力宣传,提高家长参与的积极性,以取得更好的成效。6、从召开家长会的情况来看,每学期召开2次家长会的76人,占总人数的79.2%,召开3次或以上家长会的10人,占总人数的10.4%,可见学校非常重视召开家长会,对家长了解孩子在校和学习和表现情况确实也取到了其他方式不可替代的作用,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从访谈的情况来看,小学生家长到校情况好于初中。7、从老师家访的情况来看,几乎所有的同学老师都去家访过,说明尽管现代通讯高度发达,但传统的家访手段仍不可替代,仍是家校涌通的主渠道。8、从家长对孩子在校情况的了解和老师对学生在家的情况的了解来看,老师对同学的了解程度优于家长对孩子在校情况的了解,但整体情况不容乐观,表明家校之间的沟通并不畅通。9、从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一致性、连续性来看,教育理念和标准完全一致的只占9.4%,而部分一致和完全相反的占到19.8%和8.3%,通过数据和访谈得知,由于家长受教育程度、生活习惯、世界观、价值观等诸多因素影响,使得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在理念与标准上产生错位甚至严重分歧,家校教育的效力都将大打折扣。10、从学校与父母沟通的方式来看:由于受区域经济条件的限制和家长自身素质的制约,电脑、网络还没有普及,家长能使用的很少,QQ群这种沟通方式很少能够采用,打电话、家长会、家访等传统方式仍是家校沟通的主要方式,同时也清楚地看到,家长接待日制度异军突起,日益受到学生和家长的青睐。由此我们得出的初步结论是:本地区的家庭教育中存在着家长素质低下,不主动与学校联系以及家庭教育责任观念落后,教育手段简单粗暴等弊端,学校教育中存在形式单一,缺乏创新等不足,家校沟通的渠道不畅的问题。从学生健康成长的角度来看,这些都是急需解决的问题。四、探讨了促进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互沟通与协调的途径与方法(一)精心准备,针对性强的家访是家校沟通与协调主渠道,我们的老师、家长、学生都是受益者,形成了三方共赢的局面。通过家访争取到家长对学生教育工作的支持和配合,全方位了解学生存在的问题,共同找到解决的办法和措施,形成做思想工作的合力,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请看看我们老师的家访感悟吧!骆雪花老师:家访,每次都跑那么远,那么多的路,而且每次都会为电瓶车能不能到达,有没有足够的电而烦恼,有时真的很担心出去就没法开回来,真的有推回来的经历后。但是,家访也有让我快乐的,比如,你会接过家长送上的热热的茶水,你会听到家长一句句的问候,你会看见家长发自内心的微笔,你会远远的看着孩子一家站在家门口望着你的离开。等等,每每看到这些,想想累、辛苦都值得。彭顺清老师:家访,在老师和家长,学校和社会之间架起了一道五彩缤纷的心灵彩虹。一家家真心实意的热情接待,一番番和风细雨的情感交流,一场场深入人心的亲密接触,拉近了学校与社会、家庭的关系,增进了老师与家长、学生的感情,促进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互动。我们将一如既往的开展家访活动,用爱心播撒崇高师德,传递人间真情。游学刚老师:通过此次家访,我更加深刻地感悟到:无论怎样的一个孩子,他的成长都离不开“爱”,这种受既来自家庭,也要来自于老师。只有播进学生心灵深处真挚的无私的绵延无尽的爱,才能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我们要加强家校的密切联系,同时注重孩子的个别教育,真正达到“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的教育效果。程志明老师:家访是教师走进学生家庭,对学生进行的一种访问,也是对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补充。它是教师关爱学生的一种表现,也是教师与家长交换意见的途径,达到共同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一种方式。它作为维系教师、父母、学生的纽带,是沟通学生、家庭、社会的桥梁。通过家访,可以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正如一位教育家所言:“教育过程中要充满期待,如果把一份爱心放在家访中,就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通过家访,我受益匪浅。彭雪群老师:回去的路上,校长李文勇、副校长杨文亮、政教主任杨劲松都还在回味姨妈的话,并激烈讨论如何帮助这个家庭,让这个孩子能正常生活、健康成长。看得出这群男人也有温情、动情的时候。作为班主任,我很幸福。为有人帮助邬易静而感到幸福,为有人关注我的工作而感到幸福。(二)别开生面的家长会,再也不是老师空洞的说教,再也不是家长被动的倾听,而是一次老师与家长的互动,一次沟通,1+12的效果体现无遗。(1)“家长会通知”变成了“邀请书”。多少年来,我们的家长已习惯接到学校发出的家长会通知“定于某月某日某时召开全校学生家长会,望家长”一纸通知就是一道命令,家长的感觉就是必须完成的任务,没有选择的主动权。我校把公文式的“通知”改为内容热情洋溢配有精美插图的“邀请书”,在语言的组织上更是充分体现对家长的尊重“如果您能来参加,我们感到十分荣幸,如果您抽不出时间,可以和班主任老师另约时间”许多老师曾担心,这样做是否会导致很多家长找各种理由不来参加,事实证明,这种担心是多余的,绝大多数家长对学校的这一做法持肯定态度,感受到自己受到了尊重,感觉到自己与学校的距离拉近了。(2)形式创新。主持人有时是班主任,有时是某位家长;有时座位上坐着的不仅仅有我们的家长,还有我们的学生,他们并排而坐;有时,课桌上一份“给父母的一封信”给我们的家长带来意料不到的惊喜;有时,家长会的地点竟安排到了校外休闲场所,如森林公园。丰富的形式、宽松的氛围,让家长们畅所欲言,许多问题在观点的碰撞中产生火花。对于一些文化层次比较低、性格内向的家长,即使不参加讨论,也能从别人的讨论中受益。(三)家长委员会的成立,成为学校与学生、家长相互联系的纽带和桥梁。他们热心参与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协助学校搞好有关工作,代表学生家长向学校提出意见、建议和要求,激发了广大家长参与学校工作的积极性,优化了家庭教育环境,努力实现学校、社会、家庭教育一体化,促进了少年儿童全面和谐发展。下面的调查统计表更让家长委员会的作用一览无余。时间家长打骂训斥学生(人次)家长主动与学校联系(人次)学生迟到、旷课等(人次)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人次)2012年3月(未成立家长委员会)30610102013年3月(成立家长委员会)530220课题组成员对七(1)班40名同学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未成立家长委员会前,家长打骂孩子的人数为30人,占总人数的75%,说明家长教育孩子的手段简单粗暴,而成立家长委员会后,家长打骂孩子的人数仅为5人,占总人数的12.5%,说明家长教育孩子的方法产生了明显的改变。同样,未成立家长委员会前,家长主动与学校联系的只有6人,占总人数的15%;而成立委员会后人数为30人,占总人数的75%,说明家长与学校的联系日益频繁,日益密切。同样,成立家长委员会后,学生迟到、旷课等违纪违规现象明显减少,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学习成绩明显提高。(四)预约听课制,更是将学校、家长融为一体。家长如果有空,想来学校了解孩子一天的学习,可以随时提出要求,只要提前几天预约。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决定听几节课或全程参与一天的活动。以前,对于大多数家长来说,总是习惯于学校发出邀请才来听课,能主动预约听课需要建立在家长已非常主动参与学校工作中的基础之上。许多家长也往往会有一些顾虑,想到这样做会不会留下一个不信任老师的坏印象。因此,可以把这项工作交给班级的家长委员会,由他们提出。同时做好教师的思想工作,消除他们的误解。这样做,可以弥补一些家长因不能参加一学期一次的家长开放日活动的遗憾,又让家长感受到自己的权利得到尊重。家长们通过一天的全程参与,对自己的孩子会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从老师的教学中学习一些有效的教育方法,感受教师工作的辛苦,从而更体谅老师。(五)“结对帮扶”活动,赢得了人心,受到家长的普遍赞誉,在社会上引起强烈的反响。针对我校学生单亲家庭较多,隔代教育普遍,导致三困生”(贫困生、学困生、德困生)较多的实际情况,课题组针对性地提出所有课题组成员与“三困生”(贫困生、学困生、德困生)结成帮扶对子,努力实现“贫困生增信心、学困生有进步、德困生有转化”的目标。首先课题组结合政教处、班主任调查摸底,建立“三困生”信息库,在课题组的协调统一安排下,课题组成员根据自己的工作实际、个人特点结成适宜的帮扶对子。接着小组成员根据帮扶对象的不同特点进行帮扶。对贫困生侧重于精神上的支持,鼓励他们“人穷不能志短”,鼓励他们克服暂时的生活困难,并予以一定经济和物质帮助;对“学困生”在了解其学习情况、性格特点的同时,侧重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对“德困生”侧重于对其开展思想品德教育,进行法制和行为规范的教育,通过学生自身、家庭、学校各方面的努力,改变他们的行为习惯。我校九(1)班学生李慕,父母离异,家境贫寒,受此影响,该生情绪波动很大,学习成绩也一落千丈。得知此情况后,课题组成员胡宏主动与其结成帮扶对子。胡宏老师经常找他谈心,鼓励他树立生活的信心;帮他补习功课,激发学习兴趣;给他购买必备的文具,天气寒冷时给他购买棉袄,让他深深感受了人世间的温暖与真情。胡宏主任帮扶贫困生李慕的消息在社会上传开以后,引起了社会的极大关注和强烈反响,武汉教育电视台记者亲赴学校对胡宏主任和李慕同学进行了专访,并在武汉教育电视台播出。(六)感恩励志教育卓有成效。针对我校部分学生与家长关系紧张,与老师关系不够和谐的实际情况,课题组结合学校团委、政教区组织“感恩劢志“情感教育。和平励志教育团队和北京励志教育团队的老师对全校师生及学生家长进行了感恩演讲,教育我们的学生要感恩祖国、感恩老师、感恩父母。我们的老师、家长、同学都被深深地感动了。老师们的眼圈红了,家长们的喉咙哽咽了,孩子们放声大哭起来。是啊!此项活动触摸到了孩子们的灵魂深处,他们流泪了,他们痛哭了,他们实实在在的感动了,他们实实在在的震撼了,他们懂事了,他们长大了,他们成熟了。下一步研究的思路1、定期举办“家校共建”论坛,请在课题研究中卓有成效的老师登台演讲。2、由学校教科室组织全体教师大会,集中发布课题研究成果。3、将研究成果在全校范围内推广,接受实践的检验。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查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不断改进和完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相互沟通与协调的方法和途径。课题研究成果统计1、推倒学校与社会之间那堵“墙”之后,作者:李文勇,在中国教育报上发表。2、浅谈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通力合作,作者:袁一丁,区德育论文评比一等奖。3、家校合作,为班主任工作减负增效,作者:柳勇,区德育论文评比二等奖。4、温情、呵护、成长,作者:彭雪群,区优秀家访手记。5、用家访架起家校联系的桥梁,作者:彭雪群,区优秀德育论文6、师,唯德为得,作者:万艳芬,区优秀论文评比三等奖7、用爱心塑造留守学生健全人格,作者:袁勇,优秀论文8、浅谈如何转变后进生,作者:陆安,省优秀论文(教学反思)二等奖9、浅谈后进生的教育策略,作者:余素平,市德育论文评比二等奖10、一滴泪,作者:袁一丁,市论文评比三等奖11、农村留守学生几种常见心理问题及成因分析,市论文评比二等奖12、一次幸福的家访,作者:孙永进,区优秀家访手记13、走近你,为了你,作者:刘安华,优秀家访心得体会14、家访也有大学问,作者:袁一丁,优秀家访心得体会15、家访的心得体会,作者:金秀芳,优秀家访心得体会16、浅谈如何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作者:孙永进,“重建师生关系”论坛上交流17、完善个性,重建师生关系,作者:金秀芳,“重建师生关系”论坛上交流18、爱的教育,作者:王晓霞,“重建师生关系”论坛上交流19、孩子,我们等着你回家,作者:柳勇,优秀案例浅谈如何转化后进生武汉市东湖开发区新桥学校 陆安摘要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学要体现以人为本,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突破学科本位的观念,同时作为老师又要兼顾另一个实际问题如何提高升学率。实际上,最终教学的重点都落在对基础较差的学生的转化上。只要这部分学生学习水平提高了,很多目标就可能实现了。本文就如何转化初中后进生,尤其是对初三后进生的转化工作,简要的谈谈自己的体会和策略。关键词初中物理 转化 后进生我们学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处于城乡结合处,又处于城市交界处,条件比较艰苦,环境比较复杂,加上近几年城市发展迅速,学校周边开始大量拆迁,导致多数学生家庭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学生流动性加剧,出现了很多“拆二代”,这种现象在很大程度上对学生的学习造成了影响。另一方面,部分学生家长对自己孩子的学习不闻不问,对孩子的要求也不高,导致了学生自暴自弃,没有学习目标和学习动力。而且我们学校的留守儿童和单亲家庭的孩子也不在少数。诸上因素,导致了我们学校后进生偏多,而且在理科上表现尤为严重。下面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对初中后进生转化工作的体会和策略。一、后进生的形成1、学习动机缺失 美国著名认知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内在动机是维持学习的基本动力。学习动机的缺失无疑是导致后进生形成的最主要的原因之一。我认为导致学生学习动机缺失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点。1)家庭因素。一个完整健康和谐的家庭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家庭情感的缺失,比如单亲家庭的孩子或者留守儿童,平时缺乏父母的关爱和必要的管教,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父母对孩子的学习没有要求,没有期待,更没有关心,从而导致了孩子对学习没有动力,对生活没有目标,对未来没有希望。家庭教育的不健全,极易导致孩子心理上的不健全,对学习影响很大。我们班有些学生便是如此,父母不在身边,他们也从来不问学生的学习情况,而且明确告诉自己的孩子,只要顺利毕业即可,所以在与这些学生的交流中,我感受到发自学生内心的迷茫和失落,考的好或不好,他们觉得没什么意义。 2)学校因素。任何一所中学无可避免的会面临升学率的压力,每个学校会选择性的进行分层教学,分层教学的优点是能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接受最适合他们的教学,但另一方面,这也会让一些学生被动的贴上了某种标签。有些学生会因为分层教学而越学越好,而有些学生,则可能受到大环境的影响,自甘堕落。这样一部分自我放弃的学生,容易受到环境影响,需要老师特别的关注。还有个别学生因为对老师有想法,敌视甚至仇恨老师,而导致了这门学科的放弃,不过这类后进生占少数。 3)社会因素。现在社会的诱惑太多,从电视到网络,尤其是网络,对学生影响很大。对于沉迷网络而形成的后进生,转化工作要相对复杂,这类学生一般来说,自控力比较差,家庭教育缺乏,要具体事例具体分析。2、学习方法错位。这类学生有着良好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态度,学习习惯也很好,但是学习方式机械、被动,缺乏主动对学习内容的加工、处理、内化,缺乏意义学习的发生。这类学生在学习的方法上有偏差,需要老师及时的引导和纠正,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3、智力差异。著名科学家爱迪生说过,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但不得不承认,人和人之间还是存在着智力差异。有些学生可能由于先天疾病,或者早期某些意外,导致智力发育比较迟缓,反应比较缓慢,接受能力比较差,这类后进生相信在每个学校也是存在的,那么对于这类后进生,本文不做讨论。二、后进生的转化策略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如何尽快实现素质的“两全”。即“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已成为教育界亟待深入研究的课题。其中,在素质教育中如何实现后进生的有效转化,使后进生同样得到全面发展,全面提高,这是当前每位教师渴求解决的一大难题。后进生转化不是一朝一夕或是一个班主任的事,而是一项各科教师携手共建的系统工程。我认为转化后进生有以下几个策略。1、用心倾听,对症下药 面对后进生,作为一名优秀的老师,应该具有超强的耐心和持久的耐力,要学会倾听学生的问题和诉求,能够及时抓住问题的关键,判断后进生的形成原因,对症下药,这样才会事半功倍。老师要真正走到学生心里去,并不是件容易的事,老师要学会换位思考,站在学生的角度去看问题,这样才能赢得学生的理解,得到学生的信任。俗话说的好,亲其师而信其道,如是而已。我们班有个后进生,平时总是默默无闻,学习很差,但很聪明,上课的时候不发言,也不讲话,每天有空就发呆,感觉有很多事都装心里。有一次,我找到一个机会和他坐在办公室外的楼梯上,促膝长谈。谈着谈着,慢慢的他放下了心中壁垒,开始用当地方言和我交流,我才发现他是多么渴望被人关注。家里父亲早年去世,母亲不久就改嫁,继父对他也不好,平时他只是用一副无所谓的样子来掩饰自己内心的渴望。经过这次谈话,一方面我让他给我承诺要好好学习,并约定只要中考顺利过关,便答应他一件事;另一方面,在平时学习生活中,会更多的关注他。只要一下课,我便把他找过来问问题。慢慢的,他开始上课发言,开始问我问题,开始思考题目,独立作业。就这样,最后在中考他不仅顺利拿到了毕业证,还考了不错的成绩。还有一个后进生,他的表达很迟钝,需要慢慢的说,每次只要有其他同学出声嘲讽,我都会毫不留情的批评制止,直到他表达完为止,后来这个后进生也取得了很大进步。老师的倾听和交流对后进生很重要,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了解原因,对症下药。我觉得这是开启后进生转化大门的钥匙。2、重塑信心,激发动力 后进生一般心里比较脆弱,情感比较细腻,有强烈的自尊心,比较自卑,当确定后进生的形成原因之后,要从心理上去改变学生对学习的看法,尤其对于学习动机缺失的这类后进生很重要。动机是行动的基础,而动机的来源应该是成就感的累积,只有当学生在学习上找到了成就感,重新找到了自信,才会有学习的欲望和动力。学生沉迷网络游戏,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能够在游戏中找到成就感,而这种成就感是学习所不法获得的。而学习的成就感来自于实现一个个目标,完成一场场考试,所以对后进生的要求和目标的制定,都需要特殊思考和安排。孔子云:“取乎其上,得知其中;取乎其中,的乎其下;取乎其下,则无所得矣。”对于后进生,一定不能无目标无要求,这样便是完全的放弃,是绝对不行的,但是该如何制定目标和要求呢?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最近发展区包括实际的发展水平(即现有的能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潜在的发展水平(在更有能力的个体的帮助下达到的水平),并且据此认为解决此区内的任务才能促进认知的发展。所以在制定目标和要求的时候,要考虑到后进生的实际能力,在此能力的基础上稍稍提高,这样后进生又不会觉得太简单,也可以体会到通过努力获得成功的成就感。我的做法是,给后进生制定一个短期目标和一个长期目标,短期目标是近期的一次单元考试要达到一个分数,这个分数肯定是学生能够达到的,可以上下浮动5分。长期目标便是期中考试或者期末考试,只要达到了目标,便可以得到相应的奖励。同时,我亲自处单元考试试卷,题目全部来源于平时的练习题和教科书上的课后练习,久而久之,学生会发现,只要平时认真听讲,认真做笔记,考试就能得到一个比较高的分数,而不再是以前那么低的分数了。而且我发现,每次考试,再不会看到以前大批的学生看着试卷发呆,或者索性趴在桌上睡觉。做这样一份为他们量身定做的试卷,基本上人人都可以动笔,题题都可以思考。以前学生害怕考试,现在学生期待考试。当后进生在一次次考试中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了目标,得到了表扬,获得了成就感,自然而然便有了信心,只要重新找到了学习的自信,便不再是一潭死水,而成为涓涓细流,充满了活力和希望。3、稳固根基,小步推进 当后进生重新获得学习的信心之后,要努力将这份难得的自信坚持下去,所以需要扎实基础,查漏补缺,针对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复习计划,周周清,月月考,稳扎稳打。著名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在其程序性教学中提到小步调原则,对于后进生尤其重要,小步调前进,一步一脚印,逐步提高。后进生需要比其他学生更多的鼓励,每次考试对于进步的学生,哪怕只有1分的进步,也要表扬,对于进步最大的,要奖励。斯金纳提出过强化理论,强化的教学方法对于后进生也是必要的。有位教育家说过,重复就是力量。一遍不行就做两遍,两遍不行就记三遍,直到最后转化为条件反射似的记忆。我是负责平行班的物理教学,关于物理学科,对于概念和公式的记忆是必要的,而一些抽象的记忆对于基础很差的学生是很困难的。这就需要重复,课上重复,课后重复,另外还采取听写,概念接龙等方式,在重复中巩固,在重复中记忆,这样也避免了学生的瞬时记忆。4、小组教学,同伴互助 当学生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能够开始独立思考的时候,就应该推行小组教学的模式。后进生都有自己的朋友圈,同质分组要优于异质分组,让他们自由选择,自行组合,老师只负责协调,2人一组为宜,尽量让关系融洽的学生结伴,有利于保证互助学习的顺利进行。后期课堂就主要以小组教学的模式展开,通过讨论,竞答,比赛等方式,将已有的知识建构再巩固再复习。生生相传,比师生相教更有效率,效果也更明显。三、个人体会 经过这几年的平行班教学,我深刻感觉到转化后进生的重要性。著名教育家陈鹤琴说过,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后进生的形成,除了小部分因为先天智力缺陷以外,大多数可能还是在一定程度上归咎于老师的教学方式不适合,当然,现在每个班级学生人数众多,让老师面面俱到,也是很难做到的,社会和家庭教育对孩子也有很大的影响。 今年我带两个毕业年级的平行班,刚接手这两个班的时候,普遍基础都比较差,考试成绩都偏低,后进生很多,而且多数学生的家庭状况都不理想。面对这两个班,我的要求就是能够让他们顺利毕业,一次性合格。当时我也没有急功近利,而是稳扎稳打,一步一步的来,最后除了一个先天智力有问题的孩子以外,都顺利毕业,有的学生还考的很不错。事实证明,对待后进生,需要比其他学生更多的耐心,更多的爱心,更多的责任心,要能够站在学生的角度去体会学生的感受,只要做到这点,无论是班级管理还是教学方式上,都会找到转化后进生的万能钥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