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县级公安机关“三项建设”的思考(研究)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46352020 上传时间:2021-12-1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2.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县级公安机关“三项建设”的思考(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关于县级公安机关“三项建设”的思考(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关于县级公安机关“三项建设”的思考(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县级公安机关“三项建设”的思考信息化建设是现代警务发展的必然趋势、执法规范化建设是现代警务发展的基本要求、警民和谐关系建设是现代警务发展的终极目标。回顾平江县信息化建设、执法规范化建设、警民和谐关系建设(以下简称“三项建设”)的历程,笔者以为既有成效,也有差距,现从平江县公安机关“三项建设”现状、成因进行分析,以期找到破解途径。一、当前公安机关“三项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自2004年全省公安机关推行综合考评、2006年公安部部署“三基一化”工程建设以来,平江县公安机关狠抓执法质量和规范化建设,深入推进基层基础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受机制体制客观因素制约,仍存在不少薄弱环节。(一)经费投入与建设需要不相适应。一是运转经费保障不足。尽管财政对公安经费保障力度逐年加大,但差距仍然是比较明显的。如我县今年财政预算公安经费为2370万元,较去年增加288万元。但要保障运转,仍需罚款。办案中强调经济效益,群众认为公安是为钱执法而心怀不满,导致反警情绪增加,影响警民关系。二是装备经费几近空白。如去年县局新购电脑156台,自筹资金近70万元。因为没有专项经费来源,指挥中心报警系统更新升级无法进行。其他如车辆、服装更新均需要自筹资金。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公安工作的发展。(二)民警素质与发展发展不相适应。一是队伍形象与群众日渐高涨的要求不相适应。少数民警脱离群众,对群众求助不及时解决;少数基层民警坐在家里等案发,很少能主动深入村组,积极与群众、村干部沟通,建立感情,收集稳定信息,基础工作薄弱。这些现象严重影响了警民和谐关系建设。二是执法理念与日益规范的执法要求不相适应。个别民警法治意识淡薄,不认真履职,不积极作为,不按程序规定办案;个别案件因行政干预,存在违规取保候审,以罚代刑,降格处理的现象;还有个别民警因执法水平不高,在执法中不注意方式方法,片面注重“严格执法”,却忽视了“热情服务”,导致执法的动机和效果相违背,有时甚至引发围攻受阻事件。(三)执法现状与执法要求不相适应。一是法律日益健全,而法制宣传逐渐淡化。目前许多村干部反映,现在村干部每年到镇上开几次会,还能听到点精神,农民是没有机会的。开党员会付不起工资,开个群众会无异于异想天开。因为宣传工作不到位,加之基础工作不扎实,很多政策、法规群众都不清楚。二是治安日益复杂,而防控体系亟待加强。如个别居委会辖区流动人口、重点人口底数不清;有的居民小区保安不认真履职,屡屡发生盗窃案件而不思整改。面对高发的刑事案件,民警不堪重负,疲于奔命,而群众则认为公安破案能力低,对公安满意度降低。三是政策日益规范,而实际差距相当明显。如按保障要求,贫困县公安机关人平公用经费应达到2万元,而实际保障仍存在一定差距,这些都直接影响了公安工作的地位,使公安工作开展难度增大。又如按“三基一化”工程建设要求,城区警务室配1-2名民警;农村每6-8个行政村或1万常住人口设立一个警务室,派驻一名民警,仅此县局需配备80名警务室民警。因警力不足,很难按要求落实人员。有的尽管民警配齐了,但只能兼职工作。二、推进县级公安机关“三项建设”的几点对策推进公安机关“三项建设”的长足发展,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严格贯彻“基层为本、民警为本”的原则,才能实现人员素质提高、信息应用普及、执法体制规范的根本目标。(一)健全机制,加强应用,推进信息化建设。随着信息化建设的推进,信息化将更全面更深入地融入公安工作。因此,在公安工作实践中,应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为核心,努力形成信息来源制度化、传递网络化、管理规范化、使用程序化的信息应用工作机制。1、健全信息采取管理机制。要不断完善源头信息采集录入、更新维护的工作机制和考核机制,通过定岗、定责、定流程、定规范,规定基层一线采集录入信息数量和质量的具体指标,确保信息的实效性。2、加强信息资源整合应用。要加大信息资源的整合和利用力度,变动态的信息为有用的信息,通过开放共享、关联整合,全面盘活手中的信息资源,直接服务现实斗争,不断提高驾驭日益动态复杂治安局势的能力。3、加大培训推广力度。要加大岗位培训力度,确保人人会使用信息平台、人人会信息采集,并积极探索研究信息研判应用和平台应用的新方式、新方法,及时总结广大基层民警在信息化应用的好经验、好做法,培养一大批信息应用意识强、科技应用方法多的基层民警。(二)提升素质,转变形象,建设和谐警民关系。目前,社会矛盾突出,公安常常处于风口浪尖上,履行职能如履薄冰,既担心酿成群体性事件,又害怕民警遭受围攻,加强警民和谐关系建设势在必行,但是由于警民和谐关系建设是一个长期的系统性工程,并非是一蹴而就的。结合县局实际,笔者认为,抓好警民和谐关系建设的核心在于公安队伍自身形象建设。抓好自身形象建设,是群众高度关注、党政十分关心的一项重大工程,是融洽警民关系,促进警民和谐,提高民调满意率的重要举措,重点要立足四个平台:1、立足教育培训平台,树立警察多能形象。公安机关要因人、因事,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各类培训,对民警进行“充电”和“加油”,进一步健全考核机制,建立民警培训档案,将成绩与民警职务、职级晋升挂钩。通过健全机制,将“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把民警培养成“一专多能”的多面手,确保民警适应工作岗位、工作职能要求,使警察真正成为党政放心,群众满意的坚强队伍。2、立足社会实践平台,树立警察亲和形象。通过多种形式给民警灌输亲民、爱民理念,使每一位民警都养成自觉珍惜公安机关形象和声誉的职业素质,用最真诚的态度认真对待群众的咨询、求助等,做到即使是一次答复、一个电话、一封回信都考虑到对公安机关的形象和警民关系的影响。同时,要继续深入开展大走访爱民实践活动、扶贫帮困活动,一方面积极为群众排忧解难,一方面通过大规模走访努力扩大亲民、爱民影响。3、立足宣传推介平台,树立警察威武形象。通过媒体的广泛宣传,下大力气推介公安所做的大量工作,尤其是群众密切关注的打击盗窃、抢劫、赌博、毒品等社会治安突出问题,树立警察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威武形象,唤回群众对民警的理解。4、立足警务公开平台,树立警察公正形象。公安机关要将各项公安工作程序,尤其是执法办案工作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向社会公开,增强工作透明度,主动虚心接受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对公安执法和打击破案工作的监督,力求通过使群众亲身感受到公安机关严格公正文明执法来确立警方威信和便民形象,增强公众对警方的监督力度与信赖感。如公开公安机关职责、股室队所负责人联系方式、人口与出入境管理、交通管理、治安管理办事指南,常见的行政许可项目程序等,重大案件在许可范围内及时通报进度、处理结果,最大限度争取群众理解支持。(三)摆正认识,严查重考,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建立以精细化管理为载体,以日常考评与年终综合考评相结合的考评机制,从基层执法单位和基层执法民警的每个具体执法行为抓起,实现执法工作的全程监督,全面考核、全员参与,大力推进执法规范化。1、追根溯源,深化认识。要将法制工作置于基础性地位、纳入“一把手”工程,推行“三优”即“优先强化、优先保障、优先发展”。结合工作实际,制定详细周密、科学可行的执法考评方案,使之成为执法规范化建设的行动指南。2、严查重考,细化考评。一是要纳入精细化管理。从办案单位到法制部门办理案件时进行审核把关,针对存在的问题,每次进行扣分,当场督促整改,将精细化考评结果运用到年终考评。二是推行季度考评。每季度抽调法制、纪检、督察等部门的业务骨干组成检查组,深入到一线单位,对接处警、台帐登记、信访办理等基础工作进行考评,将单位存在的执法问题一一列出,指导整改。每次考评结束后,对执法考评情况进行排名并集中通报、讲评,考评结果纳入年终综合考评与单位负责人职务职级晋升挂钩。三是实行一票否决。对单位出现重大执法过错的,实行一票否决,并严格按有关规定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3、强化监督。按照“谁主办、谁负责,谁审核、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建立民警执法档案,健全主办民警制度、案件质量责任终身制、个案评判制、集体议案制、首核责任制、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等一系列制度,进一步落实执法责任、审核责任、审批责任,做到一级对一级负责,实现执法的责、权、利三者有机结合。(四)健全机制,推进公安保障工作规范化建设。公安经费保障因受地方财力制约,随意性大,且装备、基础建设费用根本没有保障,保障不力成为了制约公安事业发展的瓶颈,也影响了执政基础,要改变这种现状,我们建议:一要明确保障内容。除人员经费(工资、福利)、公用经费列入保障外,应将大要案件经费、基础建设费用、公安装备经费、羁押场所费用等列入保障渠道,加大保障力度。不能因财政落后而降低装备标准,因为贫困地区办案成本更高、执法环境更差。二要保持适度编制。应根据地理特征、面积、人口、经济水平、发案率等因素,制定县级公安机关编制标准,利用3至5年时间增加警力配备,达到编制要求,逐步消除警力少、年龄老化等因素带来的影响。三要细化保障标准。建议由省级公安机关与财政部门结合各县市工资、物价水平、幅员面积、人口数、发案率等因素,制定保障细则,综合衡量,明确经费保障标准。四要统一保障方式。由国家、省级财政部门根据各县警力编制数、装备情况以及拟建项目,经核实、审批把关后每年底制定来年经费预算,由国家、省级直接保障到市、县。要逐步实现保障正规化、待遇规范化,要严格落实高于地方、略低于军队的原则,落实民警各项待遇,不让从优待警成为一句空谈。同时要建立健全保障增长机制,使公安保障为公安事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公安系统“三项建设”论文作为一名主管法制、信息化应用工作的副职和“三项建设”办公室主任,随着“三项建设”工作的日益推进,笔者愈来愈感受到三项建设工作是继“三基建设”之后的一场更为深刻的革命,真切地感受到新思维、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给公安工作带来的新机遇、新变化、新发展、新突破、新动力,使得笔者对如何又好又快推进“三项建设”的发展加以思考和探索。一、明晰“三项建设”之间的关系。“三项建设”是在深刻总结“三基”工程建设经验基础上,为推动公安事业长远发展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既是对后“三基”工程建设的深化和延伸,又是对新时期公安工作的新拓展。三项建设中,公安信息化建设是龙头,是提升工作效率和质量的有效载体;执法规范化是核心,是促进警民和谐的关键;构建警民和谐关系是落脚点、出发点,也是公安信息化、执法规范化价值追求所在。信息化建设、执法规范化建设与和谐警民关系建设的关键是“警务方式”、“刚性执法”和“柔性待民”的问题,三项建设不是简单的叠加和拼接,三者互相渗透和支撑,构成了一个提升公安机关软实力的有机体,明确了三项建设之间的关系,对于我们深进推进“三项建设”,必须升华思想、正确把握其精神实质。信息化建设、执法规范化建设、警民关系建设是“三项建设”的主题内容,事关公安工作的方方面面,只有站在促进公安工作全面均衡发展的高度上审阅,才能更加正确地把握其精神实质,理清其内在关联,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公安部党委抓“三项建设”的初衷与用意,进一步增强推进“三项建设”的紧迫感与危机感。首先,推进“三项建设”是公安工作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公安部提出“三项建设”这项任务就是为了打基储管长远、利全局。可以说,在当今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没有信息化建设作为支撑,公安工作就不能实现精确打防,警力不足的题目就永远得不到有效解决。我们常说执法是公安机关的生命线,在当前全民维权意识普遍进步,执法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的新形势下,只有抓好规范执法工作,做好群众工作,加强与群众的血肉联系,才能维护和保障来自人民群众的正当权益,充分体现人民公安为人民的宗旨意识,实现警民关系*发展。其次,推进“三项建设”是实现公安工作跨越式发展的根本保证。加强信息化建设,可以进一步整合警力资源、推动警务机制改革、进步工作效率、提升执法质量,实现公安工作的可持续发展;规范执法行为,可以进一步端正执法思想、完善执法制度体系、强化程序意识,推进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构建*警民关系,可以优化执法环境、完善惠民措施、加强警民良性互动,在服务群众、服务经济社会建设的大局方面实现公安工作的创新发展。三者相辅相承,紧密联系,形成了一个推动公安工作科学发展的工作体系,只有大力加强信息化应用水平,不断提升队伍的规范执法能力,才能更好地实现和促进*警民关系建设,提升人民群众对公安工作和公安队伍的满足度。第三,推进“三项建设”是加强基层基础建设的内在要求。“三项建设”与“三基”工程一脉相承,是基层基础建设的继续和发展,特别是“三项建设”更加突出了软件建设和提升软实力,更加夸大立足实战、面向社会和服务群众,更加注重创新和发展。“三项建设”开展以来,我局以信息化建设为支撑,以执法规范化建设为核心,以*警民关系为落脚点,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绩。特别是狠抓了软硬件投进,深进开展了信息化技能和信息采集两大会战,投资25万元新购置电脑60台,全局电脑拥有率按实有警力算达到了92%,基础信息数据量明显增强。在规范执法方面,建立了执法质量季考评制度和内部执法监视员制度,出台了执法执勤工作规范,对易发生题目的执法环节做出了明确规定;研究建立并实施了信访工作机制,将信访工作作为执法质量的重要检验标准,完善了执法考核、监视体系。在密切警*系方面,专门研究开通了“警民通”移动警务信息短信平台,利用手机这一大众化的通讯工具,发布治安预警信息及警务工作信息,增强了警民互动,改善了警民关系。但在实际工作中,总感觉工作力度与预期目标不相匹配,成效还不是十分满足,经过近期调研和思考,我以为推进三项建设,必须走出以下三种熟悉误区。一是片面的将信息化建设理解为警务平台的误区。有的基层所、队的领导一谈到信息化建设,就以为是抓硬件,增加点设备,开发应用平台,而没有深层次理解信息化的实质内涵,没有将立足应用,面向实战,以信息化促进警务机制改革,推动公安业务工作作为信息化的目标。二是简单的将执法规范化建设理解为建章立制。执法规范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执法主体、执法环境、执法素质、执法程序等一系列题目,片面夸大制度建设,不下大力在执法理念、执法能力上用真功、使实劲,势必难以开创执法规范化的良好局面。三是浅显的将*警民关系建设理解为爱民实践活动。*警民关系是公安主业的重要体现,也是执法规范化建设的现实反映,必须要进步公安主业的能力和水平,让警务活动走进群众,让群众了解公安工作,才能更好地促进警民关系,服务*社会的本质要求。三、深进推进“三项建设”,必须冷静分析、正确把握自身建设的短板“木桶定律”告诉我们,盛水量的多少取决于木桶短板的高度,只有捉住自身“三项建设”的短板,将短板拉长,弱项做硬,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工作效果。就我局而言,当前主要存在以下几种不足。一是信息化应用水平参差不齐。还有部分*不能真正熟悉到信息化的重要性,不愿意主动学习,信息化应用技能较低,特别是一些年龄偏大的老同志,工作好凭老经验,不擅于接受新生事物,影响了全局整体信息化应用水平。二是执法为民的理念不强。执法为民理念,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在具体执法办案过程中,是否怀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是否将精力放在为民办事上,是否把执法为民的根本要求体现在日常警务活动上。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办案*的年龄、文化、素质不尽相同,刑事治安案件多而警力少的现实状况,使*大量执法执勤活动处于应付局面,工作方法简单、粗暴,不注重执法的社会效果,伤害了人民群众对公安机关的感情。三是*群众工作能力有待进步。不少*没有把握“三懂四会”的基本内容,不善于做群众工作。有的*在办案中与群众说不上话、交不上心,致使一些简单的治安案件久拖不结,甚至引发上访。有的*面对信访题目和群体性事件,不懂如何处置,不会疏导化解群众情绪。三项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事关公安工作的方方面面,还与地方各行各业有着千丝万缕、密不可分的关系,只有用联系的、发展的、创新的观点审阅“三项建设”,紧密依托当地党委政府,形成工作协力,选准推动工作的突破口,以点带面,层级推进,才能达到协同共进的工作效果。一是理清思路,在进步熟悉上谋求新突破。要把解决熟悉题目放在首位,从巩固党的执政基储进步党的执政能力的高度,深刻熟悉“三项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将其作为事关公安工作全局、事关公安事业兴衰成败的大事来抓。要破除畏难情绪,坚定信心,调动一切气力,发挥一切才智,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才能更好地实现工作目标。要破除等靠思想,开动脑筋,积极破解困难。要破除小进即安思想,跳出小圈子看发展,多吸收兄弟单位的成功经验,形成自己的特色,大力推进。二是协调四方,在争取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上谋求新突破。要像“三基”工程建设一样,积极争取地方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及时向党委政府反映推进“三项建设”中碰到的突出题目和实际困难,最大限度地获取党委政府的支持和帮助。就我局而言,眼下重点就是要协调县委、县政府社会治安监控系统建设尽快完成,进步城区社会治安管控能力。此项工程,我局经协调,得到了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目前已完成工程招标工作。三是借势发力,在选准“三项建设”突破口、以点带面上谋求新突破。在信息化建设上,要以信息化实战应用为着力点,狠抓基础信息的“采、录、审、用”,加大信息化技能培训力度,着力进步全体*学以致用的本领,最大限度服务实战。同时,致力于探索信息化应用的信息系统建设,明年,我们将开发全县珍贵物件查询比对系统软件,组织派出所对所有社区、农村进行进户登记,对汽车、摩托车、电动车、机动三轮车、家电等珍贵物件进行统计、拍照,采集信息、建档,并录进信息系统,为侦破盗抢案件提供支撑。在执法规范化建设上,要以健全完善执法规范化建设的长效机制为抓手,强化执法为民理念教育,教育引导*增强群众观念,从根本上解决“冷、硬、横、推”等执法题目,把执法为民的理念根植到*心中,落实到*执法行动中,贯串到执法环节中。强化执法主体责任意识,对全体*开展执法执勤大培训,组织开展执法素质考试考核,实行执法资格认证制度,进步执法水平。细化执法制度建设,从接出警的时限,处警的规范用语,立案的层层审批,强制措施的具体运用,调查取证的工作流程等各个执法环节从制度上进行细化和规范,使执法过程更加透明、规范、阳光、公道。在*警民关系建设上,要以大力开展“阳光警务”活动为载体,把进步执法水平,完善群众监视机制作为构建*警民关系的切进点与突破口,让警务活动时刻处于群众的监视之下,最大限度地获取人民群众对公安工作的理解与支持,有效促进警民关系建设。具体要努力实现执法办案人性化,做到宽严相济,注重执法艺术,融法、理、情于一体,将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有机同一;努力实现为民服务最优化,积极推行落实便民、利民措施,为群众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杜景门难进、话刺耳、事难办”等顽症陋习,增强公安机关亲和力;努力实现警务活动透明化,积极开展“开门评警”活动,主动接受群众评议,并在“警民通”移动警务信息短信平台的基础上,建设警民互动平台,拓展平台功能,实现群众短信报警、投诉、举报,改善警民关系,赢得群众满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