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高效课堂1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46275079 上传时间:2021-12-11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构建高效课堂1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构建高效课堂1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构建高效课堂1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构建高效课堂,彰显数学魅 凯旋路小学 黄明华 新课改的实施,给抽象、枯燥的数学教学带来了一道道靓丽的风景,浓浓的人文关怀、层次丰富的自主探究、种类繁多的多元感悟、浩瀚无边的资源开发,带来了教育理念、内容、方式方法诸多方面的很大变化。与传统的数学课堂相比,这无疑是重大的进步。更可喜的是素质教育下的全面发展教育、创新教育、研究性学习、终身学习等现代教育观念逐渐变为我们的教育实践。但归根结底,教育改革的依托在课堂,重心在于提高课堂效率上。真正高效率的教学就是师生用最短的时间获得最大的效率。高效课堂作为一种理念,更是一种价值追求,一种教学实践模式。既然高效课堂离不开教师,在新课改的形势下对一线教师又提出了怎样的要求呢?1、纯正的人格魅力 塑造学生完善的人格,使学生成为完整意义上的人,是未来教育非常强调的最终目的之一。作为育人主体的教师首先应该具备完善的人格。我认为每一位教师都应该尽量使自己成为“真的种子、善的使者、美的旗帜,诱发、引导学生丰富的内心世界,使每个学生都能认识自身人格发展中的能力、智慧,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发挥理智的最大潜能”,只有这样的教师才可以真正肩负起为新世纪培育新人的重任。尤其在社会物欲横流的今天,能保持纯正的人格是对教师素养的严峻考验,也是一个教师的独特魅力所在。2、丰厚的知识储备 现代科技飞速发展,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新知识层出不穷,教师在学校所学的知识有的早已老化。因此,为了适应教学改革的需要,我们应不断学习以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还要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不断地学习,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以利于更好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师生之间不再是一桶水与一杯水的关系。教师的一潭活水,应该永远是新鲜、充沛而不枯竭的创造之源。作为课堂学习的主体学生,已不再是教师灌输知识的容器、被动接受知识的对象;我国素质教育的实施,倡导以人为本,关注学生,发展学生,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精神,这就是新课改的实质。那么,什么样的课堂才能称得上是高效课堂呢?它有三个标准:1、每一个学生在每一个时间段都有事做。新课标下,强调关注每一个学生,这个理念 不是一个时髦的叫法,而是保证课堂高效的必须条件;2、厚积知识、破疑解难、方法优化、能力提高、学习高效;3、学生心情舒畅,有安全的学习心理环境。针对这三个目标,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在数学教学中遇到的一些相关问题及应对策略而积累的经验:一、数学情境的创设1、要关注学生的学,以学定教,从学生的视角思考问题。教学就好比“挠痒痒”,要精确到与学生的需求相联系,否则会造成痒的地方没挠到,不痒的地方使劲儿挠,结果还是痒”。在教学中面对学困生,我们可能会用到“对牛弹琴”(课件出示)这个词,觉得有些学生就是不开窍,讲不通。但是这种现象的出现,你觉得是牛错了还是弹琴的人错了呢?牛需要的是鲜嫩的青草,对琴声毫无兴趣,弹琴的人没有弄清楚牛的喜好,当然是无法沟通 ,我们的课堂也是这样,课堂上我们要讲的内容固然重要,但是我觉得学生想什么比这要重要一千倍。那有的老师就说了:“学生想的就是怎么玩,而我每节课都有教学任务在身,怎么可能他们喜欢什么我就讲什么呢?”爱玩是孩子们的天性,为什么不能把教学内容转变成游戏形式让学生接受呢?其实这个问题也好解决,我们只要把需要教学的内容按照他们喜欢的情节呈现在他们面前就可以了。比如在讲行程问题的提高一课时,我借用这样的方式引入(课件展示),结果我们班的98个学生,课堂上他们每个人不仅都能投入其中,而且乐在其中;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寓教于乐,教学任务也就轻松而高效地完成了。我们认为枯燥的竖式计算题我也给孩子创设数学情境,让学生通过自己操作得出计算的方法,如我在讲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笔算一课,先呈现五筒羽毛球和散装的2个,要平均分给2个班,每班能分到多少个?这样的情境,引导学生列出算式:52÷2第一步:引发认知冲突(1)先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猜一猜该题的结果可能是多少。(2)鼓励学生先尝试用竖式计算52÷2,指名学生将各种情况板演在黑板上,作为下一个环节引导交流建构的学习资源。大部分学生在计算52÷2时,对于首位除有余情况的处理会有疑惑和困难,有的学生在计算被除数十位上上5除以2时发现有余数就不知道接下去该怎么办了;有的学生对十位上的5除以2以后的余数不予理睬,直接用个位上的2除以2,商是21;有的学生觉得这个算式跟前两天学的不一样了,不知道该怎么做;还有极少数学生能够正确的列出竖式算式。我积极引导学生大胆质疑:十位上的5除以2有余数,接下来该怎么处理呢?第二步,通过操作体验探索(!)直观操作组织学生用学具小棒操作,学生的方法有这几种:1、大多数学生先份整筒的,再把剩下的1筒和散装的2个合起来再均分。2、部分学生是先分整筒的,再把剩下的1筒散开平均分成2份,最后吧散装的2个平均分。3、极少数学生是把5筒全部拆散成单个的形式共52个,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26个。(2)感知体验然后让学生小结操作的方法:先分整筒的,分给每班2筒,余下的一筒羽毛球要和单个的羽毛球合起来再分,再次突出“先分给每班2筒后,剩下的一筒和2个怎么办”的思考学生继续操作:先分整筒的,每班分得2筒,剩下1筒;再把1筒拆开,和2个合起来再平均分成2份,每份6个,最后得到26个(3)追问促思 我继续追问两个问题,进一步让学生思考:剩下的1筒能不能直接平均分成2份,你是怎么办的?把剩下的1筒拆开后,为什么把10个和2个合起来呢?第三步:引导意义建构(1)通过思考讨论,让学生再次尝试竖式计算52÷2,我着重看的是通过操作以后学生的竖式有没有新的变化(2)结合实物操作,帮助学生对照上述的操作活动来理解竖式计算的方法。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 ,并对计算过程能作出解释我在学生的复述中分步骤的揭示竖式计算的过程。最后验算此题这节课我通过有意义的操作活动和再创造性的数学活动积极探索笔算的方法,结合“创设问题情境-尝试性操作探索-自主意义建构”的模式,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产生数学问题,面对新的计算问题时能独立思考,尝试用自己的方法解决,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有条理的思考,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发展解决问题策略,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情趣现在的奥运会也是一个很好的素材呀,我八岁的儿子看奥运就很有特点,只要有中国运动员参赛的赛事都会很认真的看,动画片都不看了。如果比赛两个运动员都是中国的,他说:这个不用看,谁赢都一样,这种荣誉感不是教出来的,从运动员的身上他也学到了很多,所以我觉得利用身边的素材创设数学情境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2、基于学生的数学经验展开教学生活经验是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资源,学生回答老师提问的精确性,主要取决于他的经验。在讲授用除法解决问题这节课时,我出示这样一道题:有两包糖,一包10块,另一包11块,平均分给三个人,每人吃几块?大部分学生都是这样做的:(1011)÷3=7。有一个学生是这样做的:10÷3=31 1+11=12 12÷3=4 4+3=7我就问他:“你是怎么想的?”他说:“我们家就是这样分的,一包糖没吃完,是不允许拆第二包的”我听后也充分肯定了他的答案,我觉得课堂上学生真实的话比正确的话更珍贵。课堂就是学生犯错的地方,出现问题去分析、解决,这样课堂就更有意义了。3、把握好引导的“度”,不要“越俎代庖”学生会想问题是一种经验的积累,并不是教会的。有这样一节课,大家一块来分析一下:在讲授圆的周长一课时,开始老师让学生测量圆的周长和直径,再求出比值,学生发现“圆周率”,然后引出圆的周长公式。课中学生实践、动手一应俱全,感觉很好,是吧?但换个角度反思一下:为什么要让学生量周长和直径,为什么求比值呢?这节课虽让学生动手了,但思维能力较低,动手和动脑实际上是脱节的。我觉得可以这样改进一下:猜猜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呢?会有什么样的关系呢?动手量量,验证一下自己的猜想。这样学生是先动脑思考再动手实践,效果会事半功倍,所以我们课前的引导不能过度。二、构建真实的数学生活背景有些教师认为:数学真实背景只是在引入新课时呈现一下,在课的进行中或巩固应用环节就不再需要了。其实数学源于生活,那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选择富有实际现实意义的、学生感兴趣的、具有一定数学价值的问题,为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这些现实性、生活化的数学背景能强化学生数学学习的动机,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动力,所以,真实的数学生活背景应融入全课中,而不仅仅是为新课导入服务的。构建丰富的真实背景可以通过以下几种途径:1、触摸生活环境如在教学“东南西北”时,可以在早晨带领学生在操场上观察太阳从东边升起的情境;晚上,在爸爸妈妈的带领下面向北边在星空去找北极星以及学生熟悉的校园的坐落朝向、自己家居住房屋的朝向等等,这些学生熟悉的环境都为他们认识方向与位置提供了认知的背景。2、创设生活情境学习数学要以一定的生活为背景,教学过程中应该为学生提供有利于理解数学、探索数学的实际情境。如我在教学“两步计算的应用题”一课的课尾,出示了这样一道题:母亲节快要到了,小林到附近的花店买花,作为送给妈妈的礼物。花店里的标价是:菊花每3支12元,百合花4支20元。小林想买7支花,可是他只带30元,他带的钱够买吗?学生独立思考后各抒己见:生1:小林带的钱不够,因为每支百合花的价钱是20÷4=5(元),30元钱只能买6支。生2:我也认为小林带的钱不够,因为7支百合花一共要付5×7=35(元),小林还差5元钱。生3:我认为小林带的钱购买。他可以买便宜点的菊花,每支菊花只要12÷3=4(元),买7支一共是28元。生4:小林可以先买6支菊花,一共用4×6=24(元),再买一支百合花5元。(办法一个接一个的出来了)生5:小林还可以跟老板还价。师:那你打算怎样想老板还价?学生们又在就如何还价继续发表自己的意见揭开数学神秘的面纱,还数学本来面目,这是实施新课标中非常重要的问题。这节课我将数学课程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将题目中蕴涵的生活经验挖掘出来,把丰富的社会生活等内容融入其中,增进了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进而促进了学生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3、提炼生活经验对学生来说,要学习的数学知识并不是“新知识”,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旧知识”,在他们的生活中已经有许多数学知识的体验,课堂上的数学学习是他们生活中的有关数学现象和经验的提取、总结、改造与提升,如“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也应以学生的经验为基础,如:可以让学生凭借回答问题举右手、上下楼梯靠右行的习惯来认识左右的方向;利用在电影院找座位的经验来认识几排几号;利用滚一滚、堆一堆、搭一搭的活动体验圆柱与球的区别;利用乘公交车的经验来认识线路图等等。三、处理好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讲授的关系传统教学重“讲”,所以现在我们谈“讲”色变,能“少讲”,则“少讲”,能“不讲”则“不讲”,多让学生讲,多让学生活动。因为越来越多的教师认为,新课程要求教师转变教育观念,必须做到“少讲”,甚至“不讲”,教师想法设法追求学生感官上的活跃生动,千方百计在教学的浅层面上操作运作。我认为,教学不能走极端,要从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出发,好好研究“讲”,正确把握“讲”的作用。学生各抒己见,加上教师适当的评点,就能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学生情景体验,老师加以启发引导,就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自读感悟,老师加以优美的语言,点亮思想的火花,学生的内心世界就多了几缕明媚的春光。我们不能当讲的不讲,该挖掘体会的没有挖掘体会,该掌握的没有掌握,这样的教学势必缺少深度和广度,缺少课堂教学应有的文化底蕴和人文内涵。要处理好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讲授的关系,有一个“三讲,三不讲原则”值得大家借鉴。三讲:集中力量讲学习过程中易混点、易错点、易漏点。讲学生想不到、想不深、想不透的。讲学生解决不了的。三不讲:学生自己已经会了的不讲。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不讲。老师讲了学生怎么也学不会的不讲四、把数学游戏引入课堂新课程的改革。提出了“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新理念。但是受传统教育的不良影响,分数在家长和孩子心中还占有重要的地位,受家长和社会风气的影响很多教师仍把分数看的很重,在课堂教学上总是想自己多讲一些,害怕一些数学活动影响教学效果。这样让学生觉得数学课堂太过枯燥,使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大打折扣,我们经常耳闻目睹这样的现象,孩子们常常沉迷于电视节目和电子游戏,其沉迷的程度达到令人吃惊,可以不吃饭,不睡觉,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究其原因,游戏交给孩子权利,让孩子去亲自设计、去指挥,提供了一整套生动有趣的动手、动眼、动脑的机会,让孩子全身心的投入,成为活动中的主人,享受成功的喜悦,而且内容、情景、视听效果不断翻新,有常玩常新的新鲜体验。学习和游戏,面对的是同样的学生,但学生的兴趣却截然不同,其主要原因就是游戏的“有趣”和我们提供给学生的学习材料以及设计的教学过程的乏味让学生对数学学习失去了兴趣。数学游戏可以为学生创造出图文并茂、丰富多彩、即时反馈的学习环境,数学游戏可以导致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转变。在数学游戏教学中,探究和猜想成为数学学习的核心内容,学生可以通过学习,验证自己的猜想、自己发现新命题,并在这个过程中获得逻辑证明的思路,从而丰富自己数学学习的经验,提高自己的直觉能力和想象力,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下面介绍几个我在教学中的一些数学小游戏:1、在教学分类这课时,一开始我就问学生:今天我们来做个游戏,好吗?学生齐声说好,所有的眼睛都注视着我,思想高度集中。此时我轻声慢语地说:“请大家注意,请你按我的要求做:男孩子请你站起来,女孩子请你站起来;高个子男孩坐下去,矮个子男孩坐下;长头发女孩坐下,短头发女孩坐下;大眼睛的小朋友请你拍拍手,小眼睛的小朋友请你拍拍手;穿皮鞋的小朋友请你跺跺脚,穿旅游鞋的小朋友请你跺跺脚;全班小朋友们一起跺跺脚!”在这样有趣的游戏情境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追求和掌握知识的精神力量,为学习分类做了很好的铺垫。2、在学习30以内的加法后,我设计了一个打扑克牌的游戏活动,这个游戏活动包括了30以内所有进位(不进位)的加法。只要学生熟悉游戏规则,其学习效果令人惊喜。每四人一个小组,每个人都尽情地投入到游戏活动中,有的把头凑在一起看牌的点数,有的坐下来做记录,有的翘起小屁股趴在桌面上出牌,有的走出座位向我请教。因为牌上有实物点,对于计算暂时不熟练的学生,还可以借助数点数的方法来计算;对于大部分学生,只要小组长的两张牌刚出手,“等于多少?”的话音未落,小组员已迅速抢答出得数。看到每个同学都在这种积极主动的活动中乐此不疲地学习,我好像回到了跟他们一样年纪的童年。3、在教学可能性时,我设计了这样的游戏,让学生分成小组,我拿出事先准备的几个盒子盒子上设计了一个拳头大的口,每个盒子里装有两个球,有的盒子里放的两个全是白球或全是黄球,有的盒子里放的是一白一黄两个球。每个同学一次只能摸一个球,看一看是什么颜色的球,摸好后继续把球放在盒子里,另一个同学继续摸,每组推选一人记录。学生感到新奇,便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合作学习不知不觉地展开了。活动结束后,每个小组汇报摸球结果,我自然地引出“可能、不可能、一定”等概念。4、在学习千克的认识一课时,一上课我便出示一块铁和一包棉花。让学生进行“猜一猜”的数学游戏。然后提问:“请你猜一猜1千克的铁和1千克的棉花同样重吗?”一时间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们立刻为这一问题争论起来。学生甲说:“我认为1千克的铁肯定比1千克的棉花重。因为棉花抓在手里轻飘飘的,铁拿在手里沉甸甸的。”学生乙说:“我认为1千克的铁比1千克的棉花轻。因为棉花是一大包,而铁块可比棉花小多了。”学生丙说:“我认为1千克的铁和1千克的棉花同样重,因为它们都是1千克。”学生们各执己见,都认为自己的观点正确。不约而同地把渴求的目光投向了我,希望我进行最终的评判。这时,我说:“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千克的认识,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就能找到正确答案。”孩子们的兴趣一下子就集中到新知识的学习中去了。由“猜一猜”的数学游戏引入新课,不仅使学生对探索学习产生强大的内驱力,而且使学生一开始就进入到最佳的学习状态。游戏教学,不是靠老师出色的教,而是靠学生自主的学。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是组织者、引导者,让出大量的时间给学生游戏活动,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熟练了计算方法,教师的工作更加高效。这样自由的数学课堂,他们怎么能不喜欢呢?但游戏教学要想做到高效还应该注意以下三点: 1、玩而有序。在大多数人的眼里,游戏似乎属于数学课堂之外,似乎应该落点于操场上、体育课上。这就对低年级的数学课堂提出了挑战,学生都是爱玩的,玩起来会忘乎所以,忘记是在课堂上,忘记有老师的存在,他们会完全投入游戏的情境中,课堂也许会呈现混乱的玩的场景,没有纪律,没有秩序。而从教师的角度来说,希望学生是收放自如的,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的教学组织能力,让学生在课堂上有秩序地进行游戏。2、玩中有学。数学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游戏,主要的目的还是为了学生的学,因此,在玩中学不容忽视。教师在学生进行游戏之前必须让他们明确玩的目的,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进行游戏。在游戏的过程中还必须时时提醒,要求学生不要忘了游戏的最终目的。培养学生带着数学问题进行游戏的习惯。3、玩后有感。当学生尽情地进行完游戏后,千万不可就此结束。必须要求学生说出对数学问题的看法,甚至可以在亲身体验的基础上提出它的正确解决方法。除了解决数学问题,还应该让学生发表对数学现象、数学学习的感想,让学生畅所欲言,只有这样才能体现游戏的价值,体现儿童与游戏是息息相关的,体现儿童是需要游戏的。卢梭曾经说过:“让儿童在成人之前就像儿童的样子。”为了儿童天真快乐地学习,教育应该尊重儿童的天性,需要游戏,呼唤游戏!五、小组合作的有效性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通过本学期听的一些公开课及自己教学实际,使我深有感触:小组合作学习似乎成为一种时尚,但在实际效果上,却不尽人意。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着流于形式、效率不高等问题。在教学中,教师大都采用分组的形式,让学生讨论、合作,且无论什么样的课都采用,过一会儿用一次。从表面上看,课堂气氛比较活跃,但从实际的教学效果看,讨论时间给得不够,刚刚分好组,没说几句,就被教师止住安排下一项内容了,合作学习显得匆忙、零乱。我们还会看到这样的教学场面:讨论时,学生各说各的,有的学生不善于独立思考,不善于互相配合,不善于尊重别人的意见,也不善于做必要的妥协。学生讨论后,教师依次听取汇报,汇报完毕,活动便宣告结束。那么,如何使“小组合作学习”真正落到实处,从而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全面的发展?下面,我结合执教的圆的周长一课,谈谈自己在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上的一些做法。圆的周长这节课的重点是理解圆的周长的意义及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难点是理解掌握圆的周长公式及圆周率。“你知道哪些关于圆的知识呢?”给学生提供了反思的机会,首先通过触摸圆周长,使学生建立充分的亲身体验,接着通过对圆周长概念的个性化描述,引导学生尝试具体表象向抽象提炼之间的转轨。尽管学生在这里的表达显得肤浅,但正是这些富有个性的思想,恰恰显现了学生的主体意识。有效的触摸体验,充分的理性概括,使圆周长概念的建构过程充分而有效。探索圆周长计算这一环节:一方面,通过小组合作式的测量活动,使学生自主创造出“测绳”和“滚动”两种测量圆周长的方法,丰富了学生的课堂活动,另一方面,通过对两种测量方法的反思及评价,让学生感受到“测绳”和“滚动”这两种方法的局限性,引导学生探索“计算公式”的心情,为继续研究圆周长的计算作好了铺垫。让学生猜想圆的周长可能与圆的什么有关?是直径的多少倍?进一步激起了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然后让学生利用准备的学具,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来进一步证明自己的猜想是否具有合理性、科学性。并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辅导帮助,学生把自己研究的成果进行交流,发现了规律: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这是本课的难点。在此基础上,通过展示,验证所有圆的周长都是直径的倍多一点,从而引出圆周率,学生有了这一发现,建立了新的认知结构,从而使学生体验到了新知的价值。我很欣赏牛献礼老师说的一句话:“数学知识不是教师讲清楚的,而是学生想清楚的”当然,本节课带给我的不仅仅是这些收获,还有关于教学不足的思考,比如课堂纪律和学生活动,小组交流和独立思考,全部参与和个体培养等等的关系处理,这也是我在今后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六、重视作业设计我觉得我们不能依赖现成的作业,虽然我们经常说:熟能生巧,但是枯燥、单一的作业也可能会熟能生笨、熟能生厌。所以,我认为作业还是组装的好。数学课堂标准提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理念。为了让学生能自主地、富有个性地参与学习,家庭作业的设计应增加选择性、层次感,把作业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1、设计“套餐”型的作业。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模仿练习,变式练习,发展练习三类,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自己需要的作业或老师先把学生分三类。如:在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之后,我便设计了如下的作业: A、 一个长方体纸盒的长是6厘米、宽是4厘米、高是3厘米,做这个纸盒多少平方厘米的纸?它的体积是多少? B、 一个长方体纸盒的棱长总和是52厘米,长是6厘米、宽是4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 C、 一个长方体纸盒的底面积是24平方厘米,底面周长是24厘米,它的表面积是108平方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 2、设计实践性作业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如教学“元、角、分”后,可以设计这样的一道作业:(1)小朋友还想给自己添加哪几种学习用品?(2)有需要的小朋友今天下午到文具店或超市了解学习用品的价格,购买两种自己需要的学习用品。(3)计算出应付的钱数。又如:学习过百分数应用题后布置这样的作业:老师家准备买个新的立式空调,昊天家电超市这段日子很多空调都在打折,老师想请同学们今天放学后:(1)帮老师先去了解一下各类品牌空调的原价,并计算好折后价。(2)在了解一下各品牌空调本月卖出台数和返修台数,并计算好返修率。(3)确定老师该买哪个品牌空调。实践性作业不要求当天完成,可以给学生几天或一周的时间。在实践过程中,学生会将很多数学知识运用其中,在完成作业的同时还综合运用了各学科的知识,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但这种作业要注意让学生力所能及。 3、设计多样化作业。 现实的、有趣的、探索性数学学习活动要成为数学学习的的主要形式之一。学生的数学学习可以采用操作实验、自主探索、大胆猜测、合作交流、积极思考等活动方式。数学学习呈现出多样化。与此相适应,数学作业形式也不仅仅是解题,也应呈现出多样化。如复习完“计量单位”知识后,可以设计如下作业:我的一天,早上6()30(),我从2()长的床上起来,用了2()很快刷完了牙,洗好了脸,吃了大约200()的早饭,飞快地向800()外的学校跑去。再如:学习“因数和倍数”单元后,我用这一单元的知识设计一道让学生猜老师家电话号码是多少的作业,猜出后,拨个电话。( )4的最小倍数( )5的最大因数( )2和3的最小公倍数( )既是奇数也是合数的一位数( )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的数( )最小质数多1的数( )最小的合数学生根据条件,猜出“4569134”这个号码,按照这号码一拨,果然是老师,觉得很有趣。做到了“寓作业于兴趣中”家庭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它应该是可以选择的,个性化的,应该给孩子综合运用知识、发展个人天赋提供机会,应该成为孩子生活的一部分。家庭作业应该是教师精心准备的送给孩子的一个礼物,愿这个礼物能让所有的孩子都喜欢,使我们的数学学习快乐无限!总之,教师只要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创设一种平等、友好、合作、竞争的情景、一种令学生学而不厌、流连忘返的气氛,再加上精心策划和有目的地组织、引导、开启、鼓励、辅助,就能不断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着眼学生心灵的愉悦和满足,学生就会“乐学”数学,智慧的火花就会在此相碰撞,精彩的场面高潮迭起,课堂就会彰显数学的魅力,高效的课堂就会应运而生。 2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压缩资料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