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课外国音乐欣赏论文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46274000 上传时间:2021-12-1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选修课外国音乐欣赏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选修课外国音乐欣赏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选修课外国音乐欣赏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外音乐名作欣赏论文 题目: 我的巴赫猜想 指导老师: 团队: 班级: 姓名: 学号:一生平简介巴赫(J.S.Bach 16851750) 事实上,巴赫这个名字有很多人,Bach这个姓氏下代表的一整个家族可以说都是古典音乐历史上极为闪耀的一些人。今天这篇文章所写的巴赫,是我本人最最喜爱的Johann Sebastian Bach。也确实是最有名的一位,他被称为古典音乐之父势必是有其原因的。 1685年3月21日,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出生于德国图林根的一个美丽的小镇爱森纳赫。虽然这是一个小城镇,可它的市民却酷爱音乐。据说该市古代的城门上竟刻着“音乐常在我们的市镇中照耀”的字样。巴赫家族是地地道道的音乐世家,他继承了家族的音乐传统;他的20位子女中4位都成为知名作曲家。他的音乐生涯从担任交汇的管风琴师开始,随后成为宫廷管风琴师,然后在魏玛的宫廷管弦乐团担任首席乐手。 巴赫收入最高和最显赫的职位是担任克滕王子的乐队指挥,更重要的是,在巴赫的音乐生涯中,这是他首次脱离教会音乐及管风琴演奏。在1717年至1723年任职的6年间,巴赫为王子的小型管弦乐团指挥并作曲。勃兰登堡协奏曲(Brandenburg Concertos),就是这个多产时期的作品。 巴赫的下一个职务是在莱比锡的圣托马斯教堂担任唱诗班的音乐指挥,并负责莱比锡的四座 主要市立教堂。巴赫在这里度过他生命中最后的二十七年。除了排练、指挥,巴赫还经常为合唱队、独奏家和管弦乐队创作作品,这些音乐家在每个星期日及宗教节日进行表演,同时他还负责圣托玛斯学校里约55位学生的音乐教育。几年之后,在莱比锡他成为莱比锡音乐协会(Leipzig Collegium Musicum)的指挥,这是个学生组织,每周在一家咖啡馆举办音乐会。作为一位出色的管风琴教师及作曲家,除了举办管风琴独奏会,他还常常应邀鉴定风琴的制作。万年,巴赫的视力开始下降,然而他孜孜不倦地作曲、指挥和授课。在1750年,即他过世的那年,他已完全失明。 巴赫也是一位坚定的宗教信徒(路德教派)。在每一首他所创作的宗教作品飞开头,他都写下两个字母J.J. 代表“Jesu Juva”(耶稣助我),并在结尾写下S.D.G. 代表“Soli Deo Gloria”(荣耀归主)。他对音乐的热爱是如此强烈,在他年轻时他曾不惜走上30公里路去听一场著名的管风琴演奏家的演奏会。他结婚两次,育有20位子女,其中有9位活下来,而有4位,如前述,成为著名的音乐家。 巴赫是一位多产的作曲家,是巴洛克音乐的伟大代表。他的作品包括有将近300首的大合唱曲;组成平均律钢琴曲集的一套48首赋格曲和前奏曲;至少还有140首其它前奏曲;100多首其它大键琴乐曲;23首小协奏曲;4首序曲;33首奏鸣曲;5首弥撒曲;3首圣乐曲及许多其它乐曲。总计起来,巴赫谱写出800多首严肃乐曲。 巴赫的作品深沉、悲壮、广阔、内在,充满了18世纪上半叶德国现实生活的气息。他谱写了许多充满戏剧性因素的大型声乐作品,其中马太受难曲、b小调弥撒是最有影响的作品。在这些作品中,巴赫作为一个虔诚的新教教徒,通过宗教音乐形式(受难曲、弥撒、经文歌、康塔塔等),抒发了对人类灾难、痛苦的怜悯、同情以及对和平与幸福未来的渴望。与前人的作品相比,巴赫这种充满宗教内容及复调音乐思维的作品更为广阔地揭示了人的内心世界,但同时,他的音乐从来没有脱离德国的音乐传统。平均律钢琴曲集是巴赫在“纯音乐”领域留下的重要遗产之一。作为一部具有德意志精神的作品,平均律钢琴曲集体现出了那种严谨的德国式思维。另外,巴赫的法国组曲、英国组曲和六首勃兰登堡协奏曲等乐队作品,也都表达了作曲家对和平和美好生活的祈求与渴望。这些作品在德意志民族人民的内心深处激起了强烈的共鸣。 虽然巴赫被公认为是最出色的管风琴演奏家、大键琴演奏家、即兴演奏家,但人们却不认为他是那个时代最伟大的作曲家。他在德国境外的知名度并不高。在巴赫创作的成熟期,巴洛克风格已不再流行,许多人认为他的音乐太沉重、复杂及充满了复调。他的大多数作品在他去世以后很快为人所遗忘。虽然少数后现代作曲家知道他的作品,并且认识到他的才华。在1829年,门德尔松(Felix Mendelssohn)演奏了巴赫的马太受难曲(St. Matthew Passion),巴赫的音乐自那时起,便成为每位专业音乐家的日常精神食粮。巴赫一生的主要功绩:第一,把音乐从宗教附属品的位置上解放了出来,使之平民化。音乐不总是歌颂上帝,也歌唱平凡的生命。 第二,他把复调音乐发展成主调音乐,大大丰富了音乐的表现力。 第三,他确立了键盘乐器十二平均律原则。 第四,除了声乐作品外,巴赫奠定了现代西洋音乐几乎所有作品样式的体例基础。因此巴赫被后世尊称为“西方音乐之父”。 二音乐作品赏析 1D大调勃兰登堡协奏曲(Brandenburg Concerto) Op5 (约1721年) 在电影爱情故事里面,作为羽管键琴学生的珍妮弗曾经演奏了第五号勃兰登堡协奏曲。巴赫以6首D大调勃兰登堡协奏曲为一位德国贵族勃兰登堡侯爵建立了不朽的名声。1718年,当巴赫是另一位资助者的音乐总监时,认识了勃兰登堡侯爵,这位侯爵热爱音乐,因此要求巴赫寄来一些原创作品。或许是为了金钱与好感(我们不知道他是否得到),巴赫在3年后寄给勃兰登堡侯爵6首协奏曲,并附上献词。实际上,这些协奏曲是巴赫为他的雇主克滕(Cothen)王子的乐队所创作,这些乐曲也由该乐队演出。每一首协奏曲都是为不同但不寻常的乐器组合而创作。D大调勃兰登堡协奏曲第五号是由弦乐团以及由长笛、小提琴与大键琴组成的独奏团演奏。大键琴第一次在协奏曲中担任独奏的角色。1719年,克滕王子买了一架新的大键琴,巴赫可能想炫耀一下这件乐器(还有他自己作为键盘乐器演奏家的技巧),因此巴赫赋予它独奏的地位。合奏的部分是由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及低音大提琴来担任。当合奏进行的时候,担任独奏部分的小提琴和大键琴(实际上是低音部)单独演奏。第五号勃兰登堡协奏曲也是6首勃兰登堡当中最长的一首,即使是4个乐章的第一号也不能和它相比。第一乐章D大调。快板,2/2拍这个乐章以反复乐节形式开始,整段音乐都是由流畅连续的快速音符组成。在反复乐节以明显的方式结束后,独奏部分即开始演奏短小的旋律,长笛和小提琴互相模仿嬉戏。独奏乐段部分在声音力度上相对较弱,长笛的出现带来了不一样的音色。之后,合奏又出现了,这次仅大声地奏出反复乐节的某些段落,接着让位于独奏乐段。轻柔的持续较长的独奏与简短相对大声的反复乐节之间这种持续的交替进行方式,贯穿了整个乐章。独奏部分的音乐辉煌、新奇、更具个性,而合奏部分则更是充沛而有力。独奏部分也比合奏部分采用更多的复调音乐织体,强调长笛与小提琴间的竞相模仿。独奏部分可以演奏新的音乐,或者取自于反复乐节的某些变化片段。这些独奏制造了紧张的情绪使得观众期待反复乐节的再次出现。这些令人紧张的独奏部分,它以一个新的小调主题出现,而后以长笛奏出飞长音结束。在最后的独奏乐段,大键琴是单独出现的,这是巴赫精心设计的展示段落。他以不规则的节奏和令人眼花缭乱的音阶,制造了乐曲的高潮,在演奏上,这段乐曲需要高度的技巧。当时的观众一定惊叹于这段华丽的大键琴独奏,即使是今天的观众也仍然对其叹为观止。第二乐章b小调。柔板,4/4拍这一个乐章在整套协奏曲里面是个例外,因为这里没有了乐队的全奏部,完全由长笛,小提琴,羽管键琴三重奏。乐章的主题深沉多情,先是长笛和小提琴在羽管键琴的伴奏下形成卡农形式,而后羽管键琴加入,形成三声部的对位。乐曲当中有两者的唱和,也有三者的相互模仿,其中小提琴和双簧管常常一同歌唱,结合得天衣无缝。和第二,第四勃兰登堡的第二乐章类似,这个乐章同样显得安宁而典雅,一切都恰到好处而没有丝毫的过分,略带着忧伤,也充满了一种与生俱来的悲悯的情怀。第三乐章D大调。快板,2/4拍主题轻快而富于歌唱性,由跳跃的音符组成。严谨的赋格技法渗透在音乐当中,小提琴,长笛,羽管键琴和弦乐队相继进入,赋格不仅仅是把横向的旋律伤脑筋地组合在一起,赋格更是音乐。这个乐章的插部十分美妙,同样如歌的主题,在独奏乐器和乐队之间,和原来的主题一同唱和。第三乐章同样有许多羽管键琴的重头戏,键盘乐器才是巴赫复调天才最能够体现的地方。密接合应的手法再次出现,小提琴和双簧管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乐曲平和的走向了结尾,也许平静才有着最伟大的力量吧。高中时期的音乐选修课上,老师一口气讲了两个星期的勃兰登堡协奏曲,当然不只这一首。留下的印象是深刻的,我想巴赫在勃兰登堡所生活的这些年,一定是他一生中最轻松愉快的几年,音乐作品上的多产还有曲风上的清新自由还有他的诸多研究都是诞生在这里。苦难早就了音乐家,谁说幸福不能成就人呢。 2.巴赫无伴奏大提琴组曲六首(Suites for Unaccompanied Cello ) BWV1007-1012(1717年至1723年) 我个人对巴赫的喜爱,其实主要是源自于这一套组曲。就像毕加索生前画作并不出名身后却博得世人青睐,无数伟大的艺术家伟大的作品,都曾经敷上厚厚灰尘蜷缩在时间角落,直到某一个机缘巧合的发现。而巴赫的的这六首无伴奏大提琴组曲的有缘人,就是卡萨尔斯。 正当年少的卡萨尔斯在买得一只新琴后搜遍城中乐谱店,以期找到可供大提琴演奏的谱子,果然被他在一铺子的箱底觅得这套稀世珍品。这份曲谱在他的手里经过了很多年的研习,卡萨尔斯发现了他的价值,上面做了无数的批注,他自己也说:“每拉一次这些曲子,每一遍我都会有新的理解,都会有改进。”直到很多年后,他才将这些曲子搬上了舞台,只是因为这一套的博大精深,怕自己没有领会。 于是很多大提琴家日后都研习了这六首组曲。可以说,真正学习大提琴的人没有不沾过这个曲子的,甚至很多大提琴家将它作为保留曲目之一。我听过的一些比较好的版本有法国大提琴家保罗托特利埃(Paul Tortelier的、匈牙利大提琴家史塔克(Janos Starker)的、英国杜普蕾(Jacqueline Du Pre)的、俄罗斯大提琴家罗斯特罗波维奇(Mstislav Leopoldovich Rostropovich)的还有美籍华裔大提琴家马友友(yo yo Ma)的等等。个人最喜欢的还是卡萨尔斯的老罗的。其实恰恰他们俩对这六首组曲几乎有着完全不同风格的诠释。而杜普蕾虽然是我最最喜爱的大提琴家,也许埃尔加大提琴协奏曲才是她真正的辉煌吧,巴赫的规律性如此之多的音乐并不对她的胃口;马友友的则更是不喜欢了,他的琴艺一向走的绵长路线,只有一套tango的CD确确实实吸引过我。 说了这么多看似废话,其实我想表达的意思无非是不同的演奏家即使面对同一份标记相同的乐谱,也一定会演奏出各自不同的哈姆雷特。无关乎好坏,只是各自的理解不同。我自己也有这六首组曲全套的谱子,从老师那拷贝过来,可惜一直也只拉了第一首前面几个,光是一个序曲请教过不同的老师每次都能有巨大的发掘。这一套曲子的内容看似简单,但它是值得我用一辈子长的时间慢慢琢磨的。 卡萨尔斯对这套伟大作品的发掘研究,对巴赫,对大提琴演奏史都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这是巴赫为数众多的作品中最具“元素”性质的巨作之一,结构严谨、精密,高度理性又平易近人,内涵深刻又时时洋溢着情感的光辉,是音乐史上难得的具有理念的高度,情感的深度,技巧的难度和接受的广度的杰作。它被称作大提琴的“旧约圣经”,是演奏家技术与修养的试金石,而从作品的总谱上,更显示出巴赫对大提琴演奏技巧的创造性和预见性。 列举一些录音版本不是要辨是非,因为艺术本身没有对错,但演奏者的境界,水平确有高低之分,唱片录音制作也有优劣之别,这是客观存在的。一部作品的伟大往往是从比较中凸现的,巴赫之伟大,就在于其作品可以从无数个角度出入。中国的古琴曲谱,只有具体的指法,音乐是抽象的,靠演绎者之感想及修养而成形,巴赫的乐谱则只有音符,没有感情和速度标记,更谈不上弓法、指法,只有到了演绎者手上才变作具体的音乐。不断地以不同的方式比较,有助于深入地了解、理解作品。我之所以要强调这点,是有感于后现代主义文化之所谓“多元并存”,它在使艺术民主化的同时也模糊了艺术的标准与界限,使混水摸鱼成为易事,也让商业炒作觅到更多机会,所以比较是有意义的。 这一套组曲我想没有必要像上面写勃兰登堡协奏曲那样细致分析每一乐章的情绪表情之类的了。首先,这是留守组曲,为大提琴的技法和音乐做了很好了诠释,但它不太存在一个明显的故事脉络,可以说不是完整的,所以不需要像整首曲子一样的去分析;再来,每一首都可以单独拎出来听,每一位演奏家也能完全拉成不同的风格和情感,甚至是南辕北辙的,分析实在没有意义。我想,这六首曲子,还是要自己去听,去理解,去欣赏它的美。 这里仅列出曲目:Suite No.1, BWV 1007, in G/G-dur/sol majeur G大调第一无伴奏大提琴组曲1.Prelude 前奏曲2.Allemande 阿勒曼德舞曲3.Courante 库郎舞曲4.Sarabande 萨拉邦德舞曲5.Menute 1&2 小步舞曲6.Gigue 吉格舞曲Suite No.2, BWV 1008, in D Minor/d-moll/rmineur d小调第二无伴奏大提琴组曲1.Prelude 前奏曲2.Allemande 阿勒曼德舞曲3.Courante 库郎舞曲4.Sarabande 萨拉邦德舞曲5.Menuet 1&2 小步舞曲6.Gigue 吉格舞曲Suite No.3, BWV 1009, in C/C-dur/ut majeur C大调第三无伴奏大提琴组曲1.Prelude 前奏曲2.Allemande 阿勒曼德舞曲3.Courante 库郎舞曲4.Sarabande 萨拉邦德舞曲5.Bourre 1&2 奥伏涅民间舞曲6.Gigue 吉格舞曲Suite No.4, BWV 1010, in E-Flat/Es-dur/mi bmol majeur 降E大调第四无伴奏大提琴组曲1.Prelude 前奏曲2.Allemande 阿勒曼德舞曲3.Courante 库郎舞曲4.Sarabande 萨拉邦德舞曲5.Bourre 1&2 奥伏涅民间舞曲6.Gigue 吉格舞曲Suite No.5, BWV 1011, in C Minor/c-moll/ut mineur c小调第五无伴奏大提琴组曲1.Prelude 前奏曲2.Allemande 阿勒曼德舞曲3.Courante 库郎舞曲4.Sarabande 萨拉邦德舞曲5.Gavotte 1&2 加伏特舞曲6.Gigue 吉格舞曲Suite No.6, BWV 1012, in D/D-dur/rmajeur d小调第六无伴奏大提琴组曲1.Prelude 前奏曲2.Allemande 阿勒曼德舞曲3.Courante 库郎舞曲4.Sarabande 萨拉邦德舞曲5.Gavotte 1&2 加伏特舞曲6.Gigue 吉格舞曲 卡萨尔斯在演奏巴赫的作品时非常重视“直觉的感受”,不拘泥于各种条条框框。他在在大提琴组曲的教学中常常告戒学生,不要机械地拉音符,而要表达巴赫音乐的思想内容。他认为巴赫组曲中的每一段舞曲,都有生动而鲜明的特点,十分强调从一个舞曲向另一个舞曲的过渡和变化。卡萨尔斯认为必要时,从不违忌顿弓和跳弓使用。如在演奏第三组曲库朗特时,就用了跳弓演奏。 他说:“那些纯粹主义者对我这样做法是反感的,因为在巴赫那个时候,似乎段奏的奏法还不存在,但不必管它。”他还说:“那样做优美了,不是吗?如果是优美的,那就行了!”总而言之,既要完整地体现巴赫的时代风格,又要充分表现演奏者的时代个性,两者都是不可偏废的。 此外,大提琴组曲的乐谱上,巴赫没有给我们留下任何掌握演奏风格的表情术语。这是由于在巴赫时代,演奏者对于流行舞蹈的特点是相当熟悉的,没有必的要这样做。可是这给我们现在的演奏带来很大的困难,我们不熟悉这些舞曲,因而在演奏的风格上很容易走样。我们能从巴赫所创作其它组曲中得到一些启发,例如有些优秀的演奏家所灌制的英国组曲、法国组曲和管弦乐组曲等等的唱片,以此来增加一些感性的知识。 巴赫的作品在结构上十分完整统一,旋律乐思在内部不断地运动变化,这种运动变化的效果,主要是由丰富的复调手法造成的。巴赫的美学原则是:在保持整体的统一中求得内部的丰富变化。因此,我们在演奏时,要牢固地树立“统一”和“ 变化”这两个要素,既要有统一的格局,又要力求获得千百万化的运动,但这种变化决不是任意地尽情抒发,它应当严格地统一在完整的古典美之中。在大提琴组曲中,巴赫的的复调手法主要表现形式有以下几种:其一,在一个声部的持续音上进行旋律的变化,这个持续音可能在旋律的下方,也可能在旋律的上方。如:(第一组曲,前奏曲,倒数第六小节)、(第四组曲,库朗特,第31到38小节),持续音也可能是装饰性的持续。如:(第一组曲,库朗特,第14到15小节)。其二,构成复调的两个声部同时向内紧缩或者向外扩张,形成这样的图式:如:(第四组曲,布列,结尾部分)、(第四组曲,阿勒蔓德,第30到31小节)。其三,在巴赫大提琴组曲中,出现最多的一种复调旋律,是两个声部同时起伏。有的容易分辨,有的则不易分辨。如:(第三组曲,基格,第9到16小节)。这个例子由于两个声部在音区上造成的差异,比较容易分辨两个声部的独立线条。但也有例子,初看好象是单声部的旋律,其实中间隐伏着两个声部的独立进行。这就需要我们在演奏前,认真仔细地分析乐谱。特别是注意乐谱中连线的安排,从中分辨出个自的旋律线条。一般来说,同时运动的两个声部,总有主次之分,在演奏的音量控制上,应当首先考虑到主要声部和次要声部的区别;如果是演奏有持续音的复掉时,那么持续音声部,也应当让位于旋律声部。最不可取的是,不分声部,不分主次地一个个音符“死拉”,那不会奏出什么艺术效果的。 作为一种独奏乐器,大提琴比小提琴要晚,虽然他们的祖先都是维奥尔琴,但在巴赫那个时代,小提琴独奏曲早已出世了,但大提琴还没有成为一种独立的乐器,只在乐队中起辅助的低音作用。在德国独奏曲是没有的。当时法国和意大利出现了一些大提琴家,也发明了新的演奏法。巴赫在当时正是听了著名的大提琴家阿贝尔的精彩演奏后,激发了灵感,写了这六首大提琴组曲,这虽然不是欧洲第一部大提琴独奏曲,但在德国却是第一次出现。从此大提琴曲不断问世,以至大提琴协奏曲与小提琴协奏曲达到并驾齐驱的地位。巴赫的六首大提琴组曲,在大提琴发展史上是有重要意义的。因此,国外有人评价这六首大提琴组曲是“大提琴音乐的圣经”。我们今天演奏它,对了解和理解18、19世纪大提琴音乐的发展是很有裨益的。 三现代巴赫 巴赫的音乐,可以说是构成欧洲音乐殿堂的一根重要支柱。对于整个巴洛克时期的音乐来说,巴赫的音乐成就,可以说是架在这座殿堂上的圆顶;对于其后的欧洲音乐发展来说,虽然直到19世纪巴赫才具有真正的影响力,但是这种影响力一旦产生,便对欧洲音乐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只有当巴赫在新的历史文化背景下具有新的文化意义时,他的音乐作品才对现代音乐具有“启示录”的意义。 而对于后人来说,没有研究过巴赫,就不可能理解欧洲音乐;未能深入研究过巴赫的作品,就难以成为一个严谨的、精通其专业的音乐家;若不能透过巴赫音乐纯朴的形式、精练的技巧乃至宗教音乐形式上的“外壳”,体验到巴赫音乐中蕴藏着的很深的思想情感,也就难以透彻地认识巴赫音乐的本质。 纪念巴赫的音乐会等等有很多。我最想说的就是“摇摆巴赫”了。我对这场音乐会印象尤其深刻。在德国莱比锡广场举行了这场室外音乐会,所有人冒着细雨或打伞或穿着雨衣,音乐家在台上激情的演出。最大的不同,就是他们赋予了巴赫音乐完全不同的新生命力。巴赫不再是原来宗教阴影下的巴赫。音乐之父巴赫遇上现代爵士,一场跨越樊篱,使严谨神妙的音乐变得更为丰富而充满诙谐的趣味,音乐会由众多当今国际乐坛著名音乐家担纲演出,包括“天使歌喉”爵士乐家博比麦克费林,他用人声模仿各种乐器,并指挥全部的听众唱起了圣母颂,这是需要怎样的一种民众素质才可能完成的最漂亮的演出啊。还有当红小提琴家吉尔沙汉姆、红遍欧美的国王合唱团、著名的德国铜管乐团、国际顶级交响乐团莱比锡格万特豪斯,以融古典乐、爵士乐和摇摆乐为一炉的全新方式,向人们精彩诠释了巴赫的经典名作,令所有的人心旌摇荡。各种康塔塔与赋格,这是一场真正的音乐盛会,它在人群中,在生活中,诠释了一个现代人的巴赫猜想。 个人认为,真正出色的音乐,表达的恰恰是作曲家那无法言喻的复杂的感受,如果硬要用文字来剖析,那便是悲剧,所以我欣赏任何作品都是先熟悉再体会的一个过程。 选择巴赫来写论文,是因为他的无伴奏大提琴组曲是我自高中毕业后就一直在拉的,在大提琴的音乐作品中,巴赫有着无可替代的贡献。他带给我一种平静,心灵的干净,尤其是我看着保罗托特利埃在教堂中拉着这些曲子的视频,不是严肃,不是沉闷,而是宁静,将我笼罩。是有信仰的人,带来的他的世界,他的信念。 他是真正的音乐之父。以上所写,便是我的巴赫猜想了。 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