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性质认识分歧原因浅探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46273932 上传时间:2021-12-11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汉字性质认识分歧原因浅探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汉字性质认识分歧原因浅探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汉字性质认识分歧原因浅探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平顶山学院2008届本科生毕业论文 汉字性质认识分歧原因浅探 李景楠 目录引 言1一、当前对汉字性质的几种主要观点1(二) 表意文字2(三) 意音文字3(四) 表音文字3(五) 语素文字4(六) 其它5二、对汉字性质认识分歧的原因5(一) 判定汉字的性质时, 各家所持的标准不同5(二)混淆两种基本范畴造字原则与文字功能6(三) 对汉字的处理分析角度不同7(四) 名称概念模糊不清引起混乱7(五) 比较对象所处的比较层面不一致8(六) 研究的方法和材料的取舍不一样8(七) 受西方语言文字学理论的束缚8(八) 汉字本身的复杂性8结语9参考文献10致谢1112引 言汉字性质是汉字学基本理论问题研究的核心,同时也是关于文字分类的命题,研究讨论汉字性质的目的是为了明确汉字区别于其它文字的根本属性,或者说汉字体系到底属于何种文字类型的问题。文字类型问题的研究始于西方。19世纪末,英国的泰勒首先提出了文字发展三阶段的演化公式:图画文字、表意文字和表音文字三个阶段。之后,前苏联伊斯特林、英国葛劳德、美国布龙菲尔德等都体现了这一思想,把文字分为由低到高的不同发展阶段。1916年,索绪尔首次把世界文字分成表音和表意两大体系1 裘锡圭.文字学概要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2 唐兰.中国文字学M.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20世纪初,这些理论传入中国,对我国的汉字学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些学者接受了西方的三阶段论主张,并结合汉字自身的特点,开始研究汉字的性质问题。上世纪20 年代,一些学者接受西方语言学文字体系划分的理论,从这时开始,关于汉字性质的争论便几经高潮,尤其是80 年代初期以后,汉字性质的讨论成了汉字学研究的热点。但是,长期以来,由于研究者分析问题的角度不同、采用的标准不同等原因,再加上汉字自身的复杂性,因而至今尚未得出一套比较一致的意见。汉字性质问题是汉字学基本理论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对于汉字性质认识的分歧,会直接影响汉字理论的研究水平以及汉字的教学与应用等。本文拟对汉字性质的主要认识进行介绍, 并结合自己对此的理解,谈谈对汉字性质的认识。一、当前对汉字性质的几种主要观点关于汉字性质的研究,从笔者所能查阅的相关资料统计,总共有二十多种说法。主要类别如下:(一) 象形文字上世纪初,孙诒让在名原中最早提到汉字发展的三个阶段: “原始象形字” 、“省变象形字” 、“后定象形字”。孙氏提出了三个阶段的“象形字”概念,从那之后,古汉字被称为“象形文字”几乎已成为一种习惯。这种观点的持有者也一直不在少数。比如1940年吴玉章撰著的新文字与新文化运动,他认为:“中国的汉字注重形体,表示一个物件的词,就是这个物件的图形“每一件事情也按照事情的意义表示出来”这种就叫做象形文字的系统”。 1943年云中先生在真知学报2卷6期上发表中国文字与中国文字学一文,他说:“中国文字无论如何衍行,不能脱离象形形式,此为中国文字之特殊性,与中国语言有密切之关系。”3 余新仁,张雯.汉字性质说综述J.语文学刊,2006.3(二) 表意文字“表意文字”概念来源于西方。瑞士语言学家费尔迪南德索绪尔认为:“文字表现语言”,世界上只有两种文字的体系:1、表意体系。一个词只用一个符号表示,而这个符号却与词赖以构成的声音无关,这个符号和整个词发生关系,因此也就间接地和它所表达的观念发生关系,这种体系的古典例子就是汉字。2、通常所说的“表音”体系。它的目的是要把词中一连串连续的声音模写出来。表音文字有时是音节的,有时是字母的,即以言语中不能再缩减的要素为基础的。20年代,沈兼士在北京大学讲授文字形义学时把世界文字总括为“意字”和“音字”两类,他说:“综考今日世界所用之文字,种类虽甚繁多,我们把它大别起来,可以总括为两类:(1)意符的文字,亦谓之意字,(2)音符的文字,亦谓之音字。意字的性质,不以声音为主,而以表示形象为主,用文字来形容事物之状态,中国的象形、会意各字皆是;音字的性质以表示声音为主,大都是由意字转变而来的,如欧美各国通用的拼音文字,中国的形声字皆是。”沈氏所说的“意字”和“音字”就是表意文字和表音文字。“世界上的文字基本上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表音文字(字母文字),一类是表意文字(非字母文字)。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同表音文字有本质的区别。”孙均锡著中国汉字学史中指出:“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而语言里的词和词素有音和义两个方面。作为文字符号,它不是表音的就是表意的。从本质上说,汉字不是表音而是表意符号,就是说它并没有变成字母,它同语言的声音的联系不像拼音文字那样是直接的。”目前,郑振峰从汉字构形的发展角度把汉字命名为表意文字,还有詹鄞鑫、俞绍宏等都赞成这个观点 4詹鄞鑫.20世纪汉字性质问题研究评述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4 5李文.再论汉字的性质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三) 意音文字1957年著名文字学家周有光在中国语文第7期上发表文字演进的一般规律。他认为,“用文字表达语言,有三种基本表达方法,就是表形、表意和表音。”他说“综合运用表意兼表音两种表达方法的文字,可以称为意音文字(ideophonograph)。汉字就是意音文字之一种。”“从甲骨文到现代汉字,文字的组织原则是相同的,也就是说,我们的文字在有记录的三千多年中间始终是意音制度的文字。古今的不同只是在形声字的数量和符号体式的变化上。”80年代,裘锡圭把各种文字的字符分为意符、音符和记号三大类,跟文字所代表的词在意义上有联系的字符是意符,在语音上有联系的是音符,都没有联系的是记号。认为“一种文字的性质就是由这种文字所使用的符号的性质决定的”,“汉字在象形程度较高的早期阶段(大体上可以说是西周以前),基本上是使用意符和音符(严格说应该称为借音符)的一种文字体系;后来随着字形和语音、字义等方面的变化,逐渐演变成为使用意符(主要是义符)、音符和记号的一种文字体系(隶书的形成可以看作这种演变完成的标志)。如果一定要为这两个阶段的汉字安上名称的话,前者似乎可以称为意符音符文字,或者像有些文字学者那样把它简称为意音文字;后者似乎可以称为意符音符记号文字。”并认为,这两个名称和语素音节文字只是角度不同,可以并存。裘先生的这种观点不否认、不排斥意音文字,但说法又与意音文字有所不同,也有人把裘先生的这种主张归入意音文字。意音文字可以说是认为无论表意、表音都无法完整说明汉字性质的一批学者提出的“折中”观点 6俞绍宏.也谈汉字的性质J.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4.6。(四) 表音文字70年代末,明确提出汉字是表音文字的是姚孝遂先生。1979年吉林大学古文字研究室的专家集体合著了古文字研究工作的现状及展望。在这篇文章里,他们对古代汉字是象形文字的提法表明了反对意见。他们认为古代汉字是表音文字。文章说:“古代汉字,就其文字符号的来源说,也就是从其构形原则来说,它是从象形符号发展而来的,但是,从它的发展阶段来说,它已经脱离了表意文字阶段,而进入表音文字的阶段。也就是说,这种文字,并不是通过它的符号形体本身来表达概念。绝大多数古文字,其形体本身与所要表达的概念之间,并无任何直接的关系。”所以古文字“从它所处的发展阶段来说,只能是表音文字,而不是什么表意文字(或象形文字)”。不久后,吉林大学古文字研究室的姚孝遂又撰写了古汉字的形体结构及其发展阶段,姚氏根据甲骨卜辞中存在着大量的假借现象这个事实,从文字的功能角度出发,提出:“就甲骨文字的整个体系来说,就它的发展阶段来说,就它的根本功能和作用来说,它的每一个符号都有固定的读音,完全是属于表音文字的体系,已经发展到了表音文字的阶段,其根本功能不是通过这些符号形象本身来表达概念的,把它说成是表意文字是错误的。”周大璞先生在假借质疑中表示:“假借的出现,表明汉字已经由象形的图形开始变成标音的符号,这是汉字发展史上从象形表意阶段向表音阶段过渡的开端。”汉字是表音文字的观点支持者甚少,但这种看法的提出对古假借字、假字的表音性质提出了比较明确的界定,对汉字性质研究的进一步深入起到了拓展和促进的作用7宋金兰.从表音特点谈汉字的性质J.汉字文化,1997.78邓福禄.表意文字说源流述略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8。(五) 语素文字80年代,在国内,最早提出汉字为语素文字(当时译作词素)的是赵元任。吕叔湘在汉语文的特点和当前的语文问题一文中也说,按文字代表语言的方式分类,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音素文字,如英语、法语,一个字母代表一个音素;第二类是音节文字,如日语的假名,阿拉伯语字母,一个字母代一个音节;第三类是语素文字,“它的单位是字,不是字母,字是有意义的。汉字是这种文字的代表,也是唯一的代表。汉字以外的文字都只是形和音的结合,只有汉字是形、音、义三结合。”汉字是语素文字的命题虽不是吕叔湘最初提出的,但从上面的阐述可见吕老也是“语素文字”的赞同拥护者。李荣在汉字的演变与汉字的将来中明确指出:“英文是音素文字。假名是音节文字。汉字是语素文字。”他还说:“汉字是语素文字,有形有音有义。”90年代,朱德熙在汉语语法丛稿中也认为:“文字是记录语言的,就按照跟它所要记录的对象汉语之间的关系来看,汉字代表的是汉语里的语素。从这个角度看,汉字可以说是一种语素文字。”苏培成先生认为:“汉字的基本单位是一个个的字,这一个个的字记录的是汉语的一个个语素,所以汉字是语素文字。” 9刘新中.对汉字性质问题的思考J.琼州大学学报,1998.9(六) 其它苏瑞在试论当前汉字性质研究中的误区中认为:“世界文字发展为两大系统:一是以字母为构形要素,通过拼音的方式来记录语言,此即拼音文字;二是以义符为构形要素,根据语词的意义进行义符的选择和拼合来记录语言,此即表意文字10苏培成.现在汉字学参考资料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10-12.10。此后,拼音文字的发展,是拼音手段、拼音规则的不断演进;表意文字则是以构意方法的进化作为发展的主线。用构意文字来概括汉字的性质,更科学、更准确,符合科学术语内涵的确定、意义单一的要求。因此说,汉字与其他文字的本质区别,就是记录语言的主要方式或主要角度不同,是一种构意体系的文字。”陈淑梅先生的“构义文字”说与此相同。沈舜乾紧紧围绕西方文字发展三阶段论,认为音意文字是汉字的成熟文字阶段,主张“使汉字真正成熟和具有了强大生命力的是汉字进入音意结合的阶段,所以说汉字应是音意文字而非象形表意文字。”11沈舜乾.汉字是象形表意文字说论究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2006.11还有如殷焕先生的“专字专用正字因素文字”说,马显彬先生的“表符文字”说,廖才高先生的“字词一体”说等,不一一说明。二、对汉字性质认识分歧的原因关于汉字性质的问题至今难以形成一个统一的说法的原因,除了具有几千年悠久历史的汉字本身具有复杂性之外,也与研究者在研究中所依据的理论、观察的角度、运用的方法不同等方面有较大的关系。关于汉字性质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已有学者论及。综观前述各家关于汉字性质的不同观点情况,我们认为造成汉字性质问题难以形成统一意见的主要原因约略有以下几点:(一) 判定汉字的性质时, 各家所持的标准不同如一些学者从汉字字符与语言关系(音意联系)的角度分析,于是就有表意文字说、表音文字说、音节文字说的结论;有些从汉字记录的语言结构单位出发,认为汉字使语素文字;还有许多学者主张多角度、多方位地研究判定汉字的性质。有的主张以汉字的主体部分形声字的结构功能为标准, 则有意音文字说。如表词文字说和语素文字说是就汉字记录的语言单位为标准而提出来的, 两者的不同只是前者认为一个汉字所对应的语言单位是词,而后者认为一个汉字所对应的语言单位是语素。我们认为表词文字说的提出比西方人观念上的表意文字显然是进了一步。但这种说法从理论上讲又是讲不通的。讲文字性质总要和其它类型的文字作比较, 相比较的双方总要能够相互区别, 认为汉字是表词文字是拿汉字和西方拼音文字的字母作对比, 而这种对比显然是不对等的。用几万个汉字去对比26个字母, 势必会得出错误的结论12郑振峰.从汉字构形的发展看汉字的性质J.古汉语研究,2002,(3):25-27.12。语素文字说显然比较客观地反映了现代汉字一般记录语言中的一个语素这个特点,但是它和表词文字说并无性质上的差异, 用古今汉语发生的变化来决定汉字性质的不同。这在理论上也难以成立。意音文字说是以汉字的主体部分形声字的结构功能而提出来的。一般认为, 汉字中的形声字在结构上用形符表示一定的意义, 用声符来记录词的语音, 现代汉字中形声字又占95%以上,因此得出汉字既表意义又表音的结论。据范可育、高家莺对现代汉语形声字字汇中的5990 个正字的统计, 有将近四分之三的形声字其声旁的表音功能已基本丧失或完全丧失。汉字形声字声旁的有效表音率如此之低重要原因就在于汉字并没有随着汉语语音的变化而变化。由此可见,从形声字的结构得出汉字既表音又表意的结论, 看来还需要再斟酌一番。(二)混淆两种基本范畴造字原则与文字功能造成这种原因主要体现在对表意文字这个术语的理解上, 各家说法并不一致。有的学者认为:“任何文字都是兼有表音、表意功能。因为文字所记写的语言单位是词。记写词就是既表音也表意, 没有一个单纯表意的文字。”这实际上是误解了“表意文字”的涵义, 将造字原则与文字功能混为一谈。所谓“表意文字、表音文字”, 这些文字体制概念的逻辑范畴是从造字原则、造字方法来说的。索绪尔是最早把世界文字分成“表意”和“表音”两大体系的, 以后各家都有类似的分类。实际上, 他们混淆了这两个基本范畴, 就不可能在汉字性质的问题上达成一致13宋金兰.从表音特点谈汉字的性质J.汉字文化,1997,(4):30-32.13。(三) 对汉字的处理分析角度不同在分析的角度和标准问题上,学术界存在着很大的争议,讨论的焦点是从哪种角度出发,才能表现汉字区别于其他文字的根本特征。如一些学者认为,汉字是“语素文字”的观点无法体现出汉字的独有特征,因为拼音文字的“词”记录的也是语素。这些分歧推动了一些问题分析的进一步深入,如关于“基本语言单位”的对应关系问题,即从汉字记录的语言结构单位出发,“字”作为“记录汉语言(语素)的基本单位”,应该与拼音文字记录语音的基本单位“字母”相对应,还是与“词”相对应;而汉字的部件作为“构成汉字的基本单位”,是否相当于拼音文字的“构词(语素?)部件”字母等。针对这些问题,徐通锵先生提出“字”字是语言中有理据的最小结构单位”,潘文国先生也提出“天然语言单位”的概念和判定的三个条件等。这些问题上出现的争鸣,能够有力地推动对汉字性质认识的不断深化和清晰。有的学者着眼于汉字的全体, 对古今汉字进行分阶段的断代分析。例如: 有的专门就现代汉字谈汉字的性质, 并得出结论说:“现代汉字不能再叫做形声体系的文字。原因是许多形声字与其声符已不再同音, 如:江、河, 就不能再认为是形声字。”实际上, 这种形声字是声符的表音功能相对减弱, 或者认为语音演变的结果, 但还应该认为是形声字。割断古今汉字之间的关系, 孤立地研究现代汉字, 不容易正确地把握汉字体系的总体特征, 容易对汉字的性质产生一些认识上的差异。由于以上原因, 导致对汉字性质认识上的分歧, 也影响了对这一问题更深入的研究。(四) 名称概念模糊不清引起混乱 有的研究者在研究时不注意名词术语的定义和规范,导致不同的研究者虽然使用了同一个术语,但含义却不同。如表意文字是影响较大也较流行的一种说法,但对“表意文字”这一概念的内涵,各家的理解并不一致。有的是从文字符号可以不通过有声语言直接表达意义这个角度来理解的,有的是从文字符号记录的语言单位有意义这个角度来理解的,有的学者则是从不同的汉字符号能够区别同音语素这个角度来理解表意的。再如“意音文字”,有的学者是从文字记录语言单位性质角度命名的,有的是根据文字符号性质来命名的,其实含义并不一样。(五) 比较对象所处的比较层面不一致在研究中,有的学者拿汉字的单个字符与拼音文字的单个字母比较,有的拿汉字的所有字符与拼音字母比较,造成了比较的对象不在一个层面上,因而得出了不同的结论。(六) 研究的方法和材料的取舍不一样有的研究者着眼于汉字的全体,通过对古今汉字进行综合分析来讨论汉字性质;有的则着眼于汉字的局部,对汉字进行分阶段的断代分析从而得出结论;有的以汉字的全部字符作为分析的材料进行讨论,有的则以汉字字符的主体部分如形声字来进行分析讨论。(七) 受西方语言文字学理论的束缚 长久以来,不少研究者在研究中受西方文字学理论的影响,我国的汉字研究理论始终建立在西方以拼音文字为中心的一系列研究理论之上,不能跳出西方学者关于“文字类型三分法”和“文字发展三阶段论”的框架,局限于汉字是什么类型文字以及处于什么样发展阶段中来讨论问题,视野不够开阔。在将汉字研究融入世界背景范围的过程中,我们也失去了不少汉字学研究领域的特色和自主视角。正如詹鄞鑫先生评论的那样,“回顾20世纪中国文字学的发展过程,可以看到,有关汉字的性质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基本问题之一。而自始至终所贯穿的,则是挥之不去的文字发展三阶段论的影响。”14苏瑞.试论当前汉字性质研究中的误区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1998,(2):40-42.14(八) 汉字本身的复杂性汉字是一种有着悠久历史的自源文字,作为记录汉语的工具,作为汉文化的载体,在其几千年的发展中,由于各种因素的相互影响,已经变得相当复杂。第一,汉语音节结构简单,音节的数量非常有限,而语素的数量要比音节多好几倍,同音语素特别多。第二,汉语是孤立语。三,汉语方言差异大。因此要用一两句话对具有复杂性的汉字进行定性,自然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情。结语从上述学界对汉字性质的各种看法及其形成各种看法的原因分析, 我们可以看出, 研究汉字的性质, 除了应用共时的角度, 还要用历时的角度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分析, 在注重评判标准的同时,更应该注重汉字本身的特点,客观地看待汉字的性质。通过对汉字性质认识分歧原因的探析,这里提出一些粗浅的见解:第一、对于汉字性质的研究应放在普通文字学的大视野下进行,切不可将其孤立分割,因为汉字性质研究乃至整个汉字学理论研究都是普通文字学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第二、汉字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在三千余年的漫长发展过程中,汉字经过了隶变、楷化,直到今天大陆地区使用的简化的现代汉字,其形态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于西方的文字学研究的理论应有选择的借鉴,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切不可照搬照抄,甚至削足适履,否则只会限制汉字研究的视野。最后,特别感谢在我的论文写作过程中给予帮助和指导的老师和同学。参考文献1 裘锡圭.文字学概要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2 唐兰.中国文字学M.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3 余新仁,张雯.汉字性质说综述J.语文学刊,2006.4詹鄞鑫.20世纪汉字性质问题研究评述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5李文.再论汉字的性质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6俞绍宏.也谈汉字的性质J.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4.7宋金兰.从表音特点谈汉字的性质J.汉字文化,1997.8邓福禄.表意文字说源流述略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9刘新中.对汉字性质问题的思考J.琼州大学学报,1998.10苏培成.现在汉字学参考资料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10-12.11沈舜乾.汉字是象形表意文字说论究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2006.12郑振峰.从汉字构形的发展看汉字的性质J.古汉语研究,2002,(3):25-27.13苏瑞.试论当前汉字性质研究中的误区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1998,(2):40-42.14詹鄞鑫.20世纪汉字性质问题研究评述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04,36(3):41-47.致谢四年的大学生活将伴随着我的论文致谢语写就的那一刻真正的结束了。一路走来,有收获也有遗憾,有泪水也有汗水。我怀念的,我无法再次经历;我遗憾的,也从此成为过去。只剩满满的感激盈溢于心。感谢我的指导老师陈建裕老师,没有您的悉心指导就没有这篇论文的顺利完成。 感谢我的辅导员杜彬彬老师,四年的生活相处不久,却从您身上学到了太多,必将终身受益。感谢所有教授过我课程的平顶山学院的老师们,是你们诲人不倦才有了现在的我。 感谢我的辅导员杜彬彬老师,四年的生活相处不久,却从您身上学到了太多,必将终身受益。感谢所有教授过我课程的平顶山学院的老师们,是你们诲人不倦才有了现在的我。 感谢08级对外汉语班的所有同学,图书馆里挥汗如雨,平西湖畔闲庭信步,绿荫场上把酒言欢最难忘的记忆里都有你身影。感谢一起欢笑一起惆怅的日子,不论何时,请不要忘记最初的梦想。 感谢陈晶静,周晴,朱淼,刘营,娄朦,四年生活在同一屋檐下,感谢我们一起经历的点点滴滴。在这四年的风风雨雨中,我们曾同哭、同笑,彼此分享着,彼此信赖着。回首来路,一幕幕,宛在昨日。感谢曾经给过我关心和帮助的朋友们,每一段人生,每一段回忆都值得珍惜。同时,我要向百忙之中抽时间对本文进行审阅,评议和参与本人论文答辩的各位老师表示感谢。种种从前已成今我,莫更思量莫更哀,从今后,要怎样收货先怎样栽!各奔前程,大家珍重!珍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压缩资料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