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提高校本研培效率

上传人:卢** 文档编号:45951026 上传时间:2021-12-09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5.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提高校本研培效率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提高校本研培效率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提高校本研培效率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提高校本研培效率【摘要】现代技术与教育相结合是教育改革的一大趋势。在校本研究培训中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以提高校本研培的质量和效率,是学校教学管理中值得重视的一个问题。【关键词】校本研培现代教育技术学校教学管理的主体是本校教师,立足学校,又眼观四方,而信息技术在课程改革与校本培训中的合理运用对推动校本教研、提高学校的师资水平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多媒体技术、现代通讯技术、网络技术等已渗透到教育的各个方面,因特网、电子邮件、电视会议、虚拟场景等新的教育媒体的普遍应用,特别是QQ的出现、博客技术的普及促使当代教育产生了革命性的变化,转变着人们的教育、教学观念,产生强烈的冲击和深刻的影响。现代技术与教育相结合是教育改革的一大趋势。在校本研究培训中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以提高校本研培的质量和效率,是学校教学管理中值得重视的一个问题。1.现代教育技术在校本研培活动中运用的意义1.1新形势下教师自身素质提高的需要。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作为广阔中小学教师如果不能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就不可能充分利用宏大的教育信息资源,也不可能极大的开发学生智力和开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因此,学会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既是时代对教师提出的迫切要求,又是21世纪教育开展的必然需要。1.2提高教师教研培效率的需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特别是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教育信息技术,能够增大学习密度,提高学习效率,开拓知识面,扩大信息量,使教师在有限的学习时间里获得更多的知识。1.3促进教师改变教学、学习、研究思维与模式等专长化成长道路的需要。由于种种原因,特别是教师劳动的个体性和其心理上存在的“我说了算的潜意识,对新技术特别是现代教育技术可能不感兴趣甚至存在着一种排斥心理。通过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教师日常的教研、学习、培训中的应用,可以帮助教师们打破思维定势,潜移默化地促进其观念、思维的转化。2.现代教育技术在校本研培中的运用途径2.1利用电子邮箱提高信息传递效率。每位教师均设立了电子邮箱,并印到通讯录中,作为教师间、教师与外界适时传递文件、交流的一种手段。对于个别对这方面不熟悉的教师,由学校统一为其申请邮箱,再教会其使用。2.2利用博客群,凝成新的学习共同体。引导教师写博客,并建立学校博客群。学校博客群还可以作为学校的信息发布系统,如:布置活动、检查评比、下达通知等,成为了课程信息的管理工具。2.3利用QQ群促进交流与资源共享。根据教师工作的特点,时间上存在着错位现象,包括一个组内大家在上班时间聚在一起的时间并不多,同时,专家可能也存在时间上的“身不由己的现象。而QQ技术的利用,解决这方面的难题。学校建立QQ群,使QQ群成为教师们的一个拓展时空的及时交流与研讨载体,并通过QQ群组织网上研究、交流活动,同时,请名师和专家参与活动,他们切身体会到了网络教研的实效与无限自由。2.4利用学校网站搭建学台。校园网上,除常规的校园动态、有关通知信息等发布外,有“校园新闻让大家及时了解学校开展的动态,有“校园论坛供老师们思绪飞扬,有“热点研讨让大家交流,“友情链接让老师们飞往广阔的世界、博采众长,还有学校介绍、教师风采、网上图书馆、各科组网页、班级网页、多媒体教学、家长留言、学生留言、讨论组、校园信箱等板块,成为学校一个动态生成、滚动开展的资源库,每位教师既是资源库的使用者又是资源库的建设者。2.5利用多媒体手段提高教学效率。建立学校校园多媒体教学室、校园网络教室等,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手段直观形象、大容量的优点:对教师进行现代教育技术本身的培训;录制教师课堂教学实录,制成光盘发放给各教师,并在集体活动时回放、研讨,促进教师的教学反思;在教学研究中,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与互动研讨。3.现代教育技术在校本教研培中的运用内容3.1组织网络集体备课。教师在独立理解教材处理教材的根底上,利用网络资源和工具收集文字、图像、视频、音频和动画,并进行有机整合,实现“立体备课,板块教案。集体备课既分工又合作,一般采取分单元备课的方法,每位教师负责一个单元的备课,形成初稿后发送到自己的博客或者是通过QQ、电子邮件发送给同一备课组内的其他教师,其他老师拿到对方的一次电子教案、课件以及其它搜集到的相关教学资料时,又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和学生实际进行二次备课,这时,只需在电子备课稿上直接进行修改或备注,组成一个自认为最适用的教案。之后,更重要的是的是大家约定时间同时上QQ,在QQ上进行交流,分管领导也可以随时进行监控。对电子备课本模板采用大纲式管理,每一课都根本包含课题、教学目标、教学时间、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和教学反思等,查找比较便捷。3.2促进教学反思。教师反思活动,由学校统一制订了教师教学反思记录模块,教师根据学校统一制成的模块完成相应内容,以电子文本的形式,发送到博客上,或者传送到学校网站。该栏目还包括教研员撰写的反映区域教学状况的教研综述,既能给教师带来启发,也增进了教研员和教师之间的互动。3.3多媒体课件制作、修订、加工与存储、使用。制作相关的多媒体课件;对网络上的、资源库中的相关课件进行修订完善,为我所用;与同行交流课件的制作与使用,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同时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具体操作中,重点是建立多媒体教学软件库、搭建课件积件平台、建立多媒体素材库等方面。3.4交流论文与经验交流。建立教师个人的论文电子档案库;利用多电子文档的特点,阶段性、间歇性完成论文的写作;利用网络手段交流、研讨论文,听取他人的意见特别是不同意见,促进自己反思与改进;利于将自己的论文与他人的论文进行比较与分析,进行横向与纵向的比较,反思自己的成长历程与进步趋势。3.5开展热点问题研讨。问题交流。大家就工作与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整理后,通过网络发布出来,大家就问题进行交流,对没有发现问题的老师提个醒,注意尽可能地防患未然。策略交流。充分利用各教师之所长,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还有就是大家可以进行交流探讨。在解决问题的策略的交流、讨论的过程中,相互触动。3.6引导以问题为导向的专题学习。通过互联网查找自己所需的相关资料,对需要解决的问题,键入关键词搜索,一般都能找到所需的内容;交流学习资料,将自己的一些优秀的教学叙事及案例,提供给大家,引起争论,促进学习。对教师们的教研、写作提供了极有效的帮助;对自己获取的优秀资源进行共享。3.7开展常规教研活动。“教学设计。同题备课,大家就同一课题进行教学设计,然后相互交流,相互借鉴;根据各教师之所长,将整体任务分解,一人承担一局部的主备,再通过集体备课进行交流;根据上一届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在上一年的教学设计的根底上,进行修订完善。3.8通过录像促进反思。对每位教师的常态课堂教学进行录像,再录制成光盘返还给教师。在教师观看自己的课堂录像的根底上,认真反思,写出初步的课例剖析,再组织全组教师进行深入的研讨,再进一步完成课例分析。3.9开发校本资源。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能够可以更好地开发校本资源。包括教师智力资源、成果资源。举办优秀教师值守沙龙,通过网络技术,大家在家中与学校的优秀教师适时交流讨论,优秀教师的教学成果可以及时地被大家共享,优秀教师的智慧与经验可以在更大范围内发挥作用,更多的教师可以通过与优秀教师的研讨得到启迪,而优秀教师也可以通过这种更大范围的研讨、跨学科的研讨促进自己的反思与改进。通过现代教育技术可以使各类成果资源如教学设计、课件、论文等得以更及时、更大范围地被借鉴和推广应用,也可以促进成果资源的修订完善和更新。3.10促进科研课题研究。通过网络及时查找与自己研究的课题相关的资料,了解课题相关内容别人的研究情况,减少走弯路与重复路的可能性;借鉴别人的研究成果,吸取别人的经验与教训;与相关课题的主研人员进行交流与切磋,互通有无;获得有关专家的指点;及时将课题研究的成果推广应用。3.11教学故事与案例共享与分析。学校教师定期把自己在教学中的所得所失、所思所惑写成教学叙事、教学故事或案例分析,将一个具体的事件完整地或片段地记录下来,形成教学故事,与其他教师相互探讨、交流。3.12建立教师专业化成长电子档案库。在原来建立教师专业化成长档案的根底上,对一些能够形成电子档案的材料,尽可能形成电子档案,对每位教师建立一个电子档案包。再按照教研组、备课组的分类进行管理。同时,注意与纸质、音像资料配合。教师直接把校本教研和其他学习内容记录成大纲式的电子稿,便于资料的整理与收集。特别是“学习笔记板块,老师们搜集到好的资料后拷贝到自己的学习手册,然后采用红字体写出自己的读后感,或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写出反思。电子档案的内容还包括经典教学设计、教学故事、案例分析等内容。3.13研究现代教育技术条件下的教学新模式。多媒体网络,就是文字、图像、声音、动画和视频等传播媒体与网络技术的相互结合应用。如何利用多媒体局域网、课件点播系统、多媒体教学室以及Internet技术,改进教学模式,是老师们必须面对的问题,也是需要学习、研究的内容。4.当前现代教育技术在校本教研培中运用存在的问题1网络教研的普及程度还需要提高。2博客、论坛的功能发挥得不够。3交流与合作需要加强。4硬件设备还存在缺乏。5监控机制还不够健全。在今后的工作中,需要注意和加强以下方面的工作:1进一步加大宣传教育的力度,促进更多的教师更快地转变观念,增强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于教学、研究、学习培训中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变“要我用为“我要用。(2)加强信息技术运用的骨干队伍建设,使信息技术应用向纵深开展。(3)进一步完善相关机制,从制度上提供保证。(4)进一步完善硬件配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分类 > 其它学术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