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专题鉴赏定时训练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45697363 上传时间:2021-12-08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唐诗专题鉴赏定时训练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唐诗专题鉴赏定时训练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唐诗专题鉴赏定时训练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积累铸就成功!【巴蜀名校联盟】2011届高考“古代诗文”阅读必备唐诗专题鉴赏定时训练四川省井研县马踏中学 林玉春班级: 姓名: 用时:100分钟 总分:100分 得分: 分。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两个小题。(8分)溪居即事 【唐】崔道融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1)、本诗中的“疑”“急”表现了小童怎样的心理状态?请简要分析。(4分)答:(2)、本诗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表现了怎样的意境?(4分)答: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两个小题。(8分)寻陆鸿渐不遇 【唐】皎然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1)、“欲去”还“问”,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4分)答:(2)、诗中的陆鸿渐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诗作是如何刻画这一形象的?(4分)答:3、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陇西行 【唐】陈陶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深闺梦里人。(1)这首诗体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答:(2)“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深闺梦里人”两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方法?请简要分析。(4分)答: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塞 下 曲【唐】戎昱北风凋白草,胡马日爣爣。夜后戍楼月,秋来边将心。铁衣霜露重,战马岁年深。自有卢龙塞,烟尘飞至今。注爣爣(qnqn):马跑得很快。卢龙塞:古地名。(1)请概括首联描写的“塞下”环境的特点,并分析其作用。(4分)答:(2)这首诗刻画了怎样的边将形象?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4分)答:5、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1)作者采用什么样的艺术手法来表达他对湖上亭依恋难舍的深厚感情?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4分)答: (2)古人写诗很讲究炼字,诗中的“系”和“啼”两个动词就用得准确传神,请简要分析。(4分)答: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暮春归故山草堂 【唐】钱起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注谷口:指蓝田县辋川谷口,钱起筑别墅于此,名之曰“故山草堂”。辛夷:木兰树的花。(1)前两句写出了谷口怎样的景象?写这样的景象,在全篇中起到怎样的作用?(4分)答:(2)简要分析“幽竹”这一形象在本诗中的作用。(4分)答: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杂诗三首(其三) 沈佺期闻道黄龙戍,频年不解兵。 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 少妇今春意,良人昨夜情。谁能将旗鼓,一为取龙城。注黄龙戍:即黄龙,在今辽宁开原县西北,此指边地。龙城:在今蒙古境内,这里借指敌方要地。(1)请分析颔联中“月”的意象在表达上的作用。(4分)答: (2)综观全诗,简要概括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战争怎样的态度。(4分)答:8、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8分)题扬州禅智寺 杜牧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1)这首诗用字很讲究,请简要分析“青苔满阶砌”中“满”字的表达效果。(4分)答:(2)尾联“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4分)答:9、阅读下面的两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8分)调 笑 令 (唐)戴叔伦边草,边草,边草尽来兵老。山南山北雪晴,千里万里月明。明月,明月,胡笳一声愁绝。调 笑 令 (唐)韦应物胡马,胡马,远放燕支山下。咆沙咆雪独嘶,东望西望路迷。迷路,迷路,边草无穷日暮。(1)试比较这两首诗在内容上的异同点。(4分)答: (2)戴诗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试就其中的两种举例说明。(4分)答:10、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采莲曲 (唐)白居易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船通。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采莲词 (唐)张潮朝出沙头日正红,晚来云起半江中。赖逢邻女曾相识,并著莲舟不畏风。(1)两首诗都写了采莲女,但形象有所不同。请简要说明。(4分)答:(2)两首诗在写人的手法上有哪些异同?请具体分析。(4分)答:11、阅读下面的诗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渔翁 (唐)柳宗元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鹊桥仙 (宋)陆游一竿风月,一蓑烟雨,家在钓台西住。卖鱼生怕近城门,况肯到红尘深处?潮生理棹,潮平系缆,潮落浩歌归去。时人错把比严光,我自是无名渔父。陆游鹊桥仙中“渔父”的形象和柳宗元渔翁诗中“渔翁”的形象有何相同之处?请简要分析。答:1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屏风 李商隐六曲连环接翠帏,高楼夜半酒醒时。掩灯遮雾密如此,雨落月明俱不知。诗中的屏风有何象征意义?这样写好在哪里?请作简要分析。答:1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8分)落花 【唐】李商隐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稀。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注这首诗作于会昌六年(846)闲居永乐期间。刘煕载艺概中提出咏物诗应该做到“不离不即”,就是既要切合于物,又要在咏物中表现作者的情思。请结合诗歌内容,具体阐述这首诗是如何体现的。答:【巴蜀名校联盟】2011届高考“古代诗文”阅读必备唐诗专题鉴赏定时训练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1、(1)、“疑”“急”表现了“小童”好奇、兴奋、粗疏、急切的心理状态,刻画了一个热情淳朴、天真可爱的农村儿童形象。(2)、运用了白描(描写)或动静结合的手法,描绘了一幅素淡的水乡风景画,表现了水乡恬静、优美、淡雅、平和的意境。2、(1)、失落、怅惘而又眷恋的情感.(各2分,共4分)(2)、陆鸿渐是一个品性高洁,举止潇洒飘逸的隐士形象。(只答出“隐士形象”得1分) 通过第一、二联中的景物描写,如“野径”“菊”,表现了陆鸿渐居住地的幽僻和高雅,表现了人物的高洁不俗。通过第三、四联中邻人对陆鸿渐行踪的叙述,表现了人物的潇洒和飘逸。3、参考答案:(1)全诗反映了唐代长期征战带给人民的痛苦和灾难,表达了反战情绪。(4分)(2)三、四两句运用对比(或虚实相照)(2分),写闺中妻子不知征人战死,仍然在梦中想见已成白骨的丈夫,在梦境之中盼他早日归来团聚(1分),一边是现实,一边是梦境;一边是悲哀凄凉的枯骨,一边是年轻英俊的战士,虚实相对,荣枯迥异,造成强烈的艺术效果,诗意深挚,情景凄惨,凝聚了诗人对战死者及其家人的无限同情(1分)。4、答案:(1)特点:自然环境险恶;军情紧急。作用:营造了肃杀的氛围,渲染了边塞紧张的战争气氛,为边将的出场勾勒背景。(答“是为边将出场作铺垫”也可)(2)刻画了一个饱受戍边之苦、思乡之愁的边将形象。表现了对战争给边塞将士带来的苦难的同情和对从古至今延绵不断的战争的厌倦,寄寓了诗人渴望和平的美好愿望。5、答案:(1)作者采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柳条、藤蔓、黄莺以人的情感,并使主客移位,巧妙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湖上亭的依恋之情。(或:借景抒情,通过描写柳条、藤蔓、黄莺,表现惜别之情。)(2)用“系”字既切合柳条、藤蔓修长柔软的特点,又写出了柳条、藤蔓牵衣拉裾的动态,表现它们依恋主人不忍主人离去的深情。用“啼”字既符合黄莺鸣叫的特点,又似殷殷挽留、凄凄惜别,让人联想到离别时的眼泪。6、解析:(1)以“谷口”开篇点明故山草堂的所在。“春残”紧扣诗题“暮春”,也为下面的叙写打下铺垫。黄莺鸟声稀、辛夷花飞尽、杏花乱纷纷,虽都是在写春残景色,但又是在为后二句的出场作陪衬。正是在暮春时节,鸟语已稀、花香将尽的时候,才会突然间感觉到幽竹以及清阴迎我归来的可爱。这里诗人用了对比与拟人两种手法来突出幽竹的使人怜爱。(2)“幽竹”“清阴”与“待我”都写出了尚有幽清之境迎我的欣喜。拟人则是诗人赋予幽竹以人的品格和情感,“不改清阴”是说幽竹具备始终如一忠于朋友与主人的品性。“待我归”是说幽竹保持着一竿绿阴等待我归来的亲情,“不改”与“待我”四字让人顿感一股真气扑面而来。在这个物我相亲的意境之中,寄寓了诗人对幽竹的赞美,对那种不畏春残、不畏秋寒、不为俗屈的高尚节操的礼赞。答案:(1)写出了谷口暮春之景:黄鸟的鸣唱已稀,辛夷杏花已谢。说春色固然美好,但毕竟短暂易改,以此来反衬不改清阴、待“我”始终如一的窗下幽竹。(2)诗中的“幽竹”不慕浮华,不改气节。朴实而庄重,执著而超拔;深情待“我”,令“我”怜爱,它实际上是诗人厌弃浮华、崇尚气节的心志的写照。7、解析:(1)颔联抒情,借月抒怀,说今夜闺中和营中同在这一轮明月的照耀下,有多少对征夫思妇两地对月相思。在征夫眼里,这个昔日和妻子在闺中共同赏玩的明月,不断地到营里照着他,好像怀着无限深情;而在闺中思妇眼里,似乎这眼前明月,再不如往昔美好,因为那象征着昔日夫妻美好生活的圆月,早已离开深闺,随着良人远去汉家营了。这一联明明是写情,却偏要处处说月;字字是写月,却又笔笔见人。短短十个字,内涵极为丰富,既写出了夫妇分离的现在,也触及了夫妇团聚的过去;既轮廓鲜明地画出了异地同视一轮明月的一幅月下相思图,也使人联想起夫妇相处时的月下双照的动人景象。通过暗寓着对比的画面,诗人不露声色地写出闺中人和征夫相互思念的绵绵深情。(2)“作者对战争怎样的态度”的句子一是“闻道黄龙戍,频年不解兵”,写出了常年战争给百姓生活带来的影响,流露出作者对战争的厌恶之情。二是“谁能将旗鼓,一为取龙城”,“将”是带领的意思。古代军队以旗鼓为号令,这里的“旗鼓”指代军队。希望有良将带兵,一举克敌,使家人早日团聚,人民安居乐业。答案:(1)以月写人,明月高挂中天,照着不眠的闺妇,而闺中人却沉醉在对征人的思念中(亦可理解成“一笔写出两人的离恨,月亮也照着不眠的征人,而这征人也正在思念着闺中之妇”)以月寄情,含蓄而巧妙地抒发了饱受战乱之苦的离人的相思之苦。(2)这首诗既有对战争长年不断给百姓带来离乱之苦的不满,也包含着希望有人能带兵克敌、一举夺胜的期盼。8、解析:(1)作答“满”字的表达效果时,应突出“满”描写对象的特点和环境的特点。(2)“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一句把热闹的扬州拉出来作陪衬,身处如此歌舞喧闹、市井繁华的扬州,却只能在静寂的禅智寺中凄凉度日,写景中暗含着诗人的身世感受、凄凉情怀。答案:(1)“满”字写出台阶上青苔之密,间接写出了来人稀少;渲染了环境的空寂凄清。(2)衬托(或“以乐景衬哀情”“反衬”“对比”)。以乐衬哀,用歌舞喧闹、市井繁华的扬州反衬出禅智寺的静寂,更突出了诗人孤独凄清和有所失落的心境。9、解析:戴诗写边地生活,“愁绝”为一篇之骨,也是全诗的眼睛,很容易看出诗作反映的是士兵对长期戍边的愁怨之情。而“边草”“雪晴”“明月”“胡笳”皆为意象,寓情于景。写这些景象都是为了烘托彰显“守边之愁”,写来恰似无声胜有声,更能形象地表达感情。韦诗将反复重叠的句式与诗的内在情绪、节奏融合在一起,产生了很好的艺术效果。答案:(1)同:都是边塞诗。异:戴诗反映的是士兵对长期戍边的愁怨;韦诗通过刻画一匹焦躁不安的胡马的形象,表达出一种迷惘、悲壮、忧虑的复杂情绪。(2)起兴。开头三句以边草起兴,感叹长期戍边的士兵如同边草。在望草叹老中也含有这种悲凉的感触,思乡之切与怨愁之深交织在一起。烘托。通过边草、白雪、明月,烘托了兵士静夜思归的心境。(或顶真、反复。“明月,明月”,增强了抒情色彩,再强调一下月色,望月思乡的中心更突出了,感叹之情溢于言表。)10、答:解析:第(1)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的能力。应重点关注两首诗的三、四句。第(2)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的能力。两首诗都是先景后人、以景衬人,这一相同点不难看出;白诗采用了细节描写(“欲语低头笑”),也属显而易见,较难的是张诗后两句采用了白描手法。答案:(1)白诗描写的是一位情窦初开(或“多情”)、腼腆羞涩(或“羞涩”,或“腼腆”)的采莲姑娘;张诗描写的是一群互助(或“团结”,或“友爱”)、勇敢的采莲姑娘。(2)两首诗前两句都通过景物描写烘托人物形象。(“烘托”也可写成“衬托”;或者答“景物描写为人物出场作铺垫”)白诗后两句采用神态描写(或“细节描写”)勾画人物形象,张诗后两句采用了白描手法。11、答:两首作品表面上是写渔父(渔翁),实际上都是自己的咏怀之作。两个形象都远离红尘,追求高洁的境界。12、答:解析:要辨明这首绝句有何寄托,一要考虑到李商隐的身世,二要紧紧抓住“掩灯遮雾”这四个关键字不放,若能联系李白的“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回答起来就容易多了。答案:诗中屏风的“掩灯遮雾”象征以谗言蒙蔽视听的小人。李商隐一生郁郁不得志,是因为受人谗害很深的缘故,诗人借咏屏风表达了自己的怨恨。这样写显得极其含蓄委婉13、答:这是一首借落花隐喻自己现实处境的诗。(2分)花朵用生命装点了春天,无私地奉献出自己的一片芳心,最终却落得个凋零残破、沾人衣裾的凄凉结局。(2分)诗人素怀壮志,极欲见用于世,却屡遭挫折,报效无门,最后只有悲苦失望,泪落沾衣而已。(2分)诗人在体贴物情的同时,委婉曲折地透露心迹,表现自己的情思。(2分)【巴蜀名校联盟】2011届高考“古代诗文”阅读必备唐诗专题鉴赏定时训练(教师版)四川省乐山市井研县马踏中学 林玉春班级: 姓名: 用时:100分钟 总分:100分 得分: 分。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两个小题。(8分)溪居即事 【唐】崔道融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1)、本诗中的“疑”“急”表现了小童怎样的心理状态?请简要分析。(4分)答: (2)、本诗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表现了怎样的意境?(4分)答: (1)、“疑”“急”表现了“小童”好奇、兴奋、粗疏、急切的心理状态,刻画了一个热情淳朴、天真可爱的农村儿童形象。(2)、运用了白描(描写)或动静结合的手法,描绘了一幅素淡的水乡风景画,表现了水乡恬静、优美、淡雅、平和的意境。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两个小题。(8分)寻陆鸿渐不遇 【唐】皎然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1)、“欲去”还“问”,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4分) (2)、诗中的陆鸿渐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诗作是如何刻画这一形象的?(4分)(1)、失落、怅惘而又眷恋的情感.(各2分,共4分)(2)、陆鸿渐是一个品性高洁,举止潇洒飘逸的隐士形象。(只答出“隐士形象”得1分) 通过第一、二联中的景物描写,如“野径”“菊”,表现了陆鸿渐居住地的幽僻和高雅,表现了人物的高洁不俗。通过第三、四联中邻人对陆鸿渐行踪的叙述,表现了人物的潇洒和飘逸。3、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陇西行 【唐】陈陶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深闺梦里人。(1)这首诗体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 (2)“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深闺梦里人”两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方法?请简要分析。(4分)参考答案:(1)全诗反映了唐代长期征战带给人民的痛苦和灾难,表达了反战情绪。(4分)(2)三、四两句运用对比(或虚实相照)(2分),写闺中妻子不知征人战死,仍然在梦中想见已成白骨的丈夫,在梦境之中盼他早日归来团聚(1分),一边是现实,一边是梦境;一边是悲哀凄凉的枯骨,一边是年轻英俊的战士,虚实相对,荣枯迥异,造成强烈的艺术效果,诗意深挚,情景凄惨,凝聚了诗人对战死者及其家人的无限同情(1分)。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塞 下 曲【唐】戎昱 北风凋白草,胡马日爣爣。夜后戍楼月,秋来边将心。 铁衣霜露重,战马岁年深。自有卢龙塞,烟尘飞至今。注爣爣(qnqn):马跑得很快。卢龙塞:古地名。(1)请概括首联描写的“塞下”环境的特点,并分析其作用。(4分)答:(2)这首诗刻画了怎样的边将形象?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4分)答:答案:(1)特点:自然环境险恶;军情紧急。作用:营造了肃杀的氛围,渲染了边塞紧张的战争气氛,为边将的出场勾勒背景。(答“是为边将出场作铺垫”也可)(2)刻画了一个饱受戍边之苦、思乡之愁的边将形象。表现了对战争给边塞将士带来的苦难的同情和对从古至今延绵不断的战争的厌倦,寄寓了诗人渴望和平的美好愿望。5、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1)作者采用什么样的艺术手法来表达他对湖上亭依恋难舍的深厚感情?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4分)答: (2)古人写诗很讲究炼字,诗中的“系”和“啼”两个动词就用得准确传神,请简要分析。(4分)答:答案:(1)作者采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柳条、藤蔓、黄莺以人的情感,并使主客移位,巧妙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湖上亭的依恋之情。(或:借景抒情,通过描写柳条、藤蔓、黄莺,表现惜别之情。)(2)用“系”字既切合柳条、藤蔓修长柔软的特点,又写出了柳条、藤蔓牵衣拉裾的动态,表现它们依恋主人不忍主人离去的深情。用“啼”字既符合黄莺鸣叫的特点,又似殷殷挽留、凄凄惜别,让人联想到离别时的眼泪。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暮春归故山草堂 【唐】钱起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注谷口:指蓝田县辋川谷口,钱起筑别墅于此,名之曰“故山草堂”。辛夷:木兰树的花。(1)前两句写出了谷口怎样的景象?写这样的景象,在全篇中起到怎样的作用?(4分)答:(2)简要分析“幽竹”这一形象在本诗中的作用。(4分)答:解析:(1)以“谷口”开篇点明故山草堂的所在。“春残”紧扣诗题“暮春”,也为下面的叙写打下铺垫。黄莺鸟声稀、辛夷花飞尽、杏花乱纷纷,虽都是在写春残景色,但又是在为后二句的出场作陪衬。正是在暮春时节,鸟语已稀、花香将尽的时候,才会突然间感觉到幽竹以及清阴迎我归来的可爱。这里诗人用了对比与拟人两种手法来突出幽竹的使人怜爱。(2)“幽竹”“清阴”与“待我”都写出了尚有幽清之境迎我的欣喜。拟人则是诗人赋予幽竹以人的品格和情感,“不改清阴”是说幽竹具备始终如一忠于朋友与主人的品性。“待我归”是说幽竹保持着一竿绿阴等待我归来的亲情,“不改”与“待我”四字让人顿感一股真气扑面而来。在这个物我相亲的意境之中,寄寓了诗人对幽竹的赞美,对那种不畏春残、不畏秋寒、不为俗屈的高尚节操的礼赞。答案:(1)写出了谷口暮春之景:黄鸟的鸣唱已稀,辛夷杏花已谢。说春色固然美好,但毕竟短暂易改,以此来反衬不改清阴、待“我”始终如一的窗下幽竹。(2)诗中的“幽竹”不慕浮华,不改气节。朴实而庄重,执著而超拔;深情待“我”,令“我”怜爱,它实际上是诗人厌弃浮华、崇尚气节的心志的写照。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题龙阳县青草湖 【晚唐】唐温如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发多。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注青草湖:位于洞庭湖的东南部,因湖的南面有青草山而得名。“青草湖”与洞庭湖一脉相连,所以,诗中又写成了“洞庭湖”。湘君:尧的女儿,舜的妃子,死后化为湘水女神。(1)请对首句中的“老”字进行赏析。(4分)答: (2)后人评说这首诗极有“太白遗风”。请指出唐温如这首诗的风格特征,并作简要分析。(4分)答:解析:(1)“西风吹老洞庭波”,诗一开头,呈现在读者眼前的就是洞庭湖渺渺茫茫的画面,飒飒的秋风,强劲地吹拂在水面上,水面上的波纹便荡漾而来,又急遽而去。诗中的“老”字,更是极耐人寻味,“老”了的是秋风,“老”了的还是洞庭湖水?“一夜湘君白发多”,紧接着诗人将虚幻的神话,与眼前的自然景观的描绘结合了起来。(2)这首诗极有“太白遗风”,是说这首诗具有李白的风格特征,从诗句“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发多”“满船清梦压星河”中的“湘君”“清梦”“星河”可以体现出来。答案:(1)运用拟人的手法,融情于景,生动传神。不仅是洞庭湖被西风吹老,诗人自己也被无情的时光吹老,一夜发白,写出了诗人因秋风而生发的悲秋之意,迟暮之感。(2)风格特征:想象奇特,缥缈奇幻,具有浪漫色彩。运用拟人和夸张的手法,如“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发多”“满船清梦压星河”。意象奇特。将神话传说、梦境与自然景象组合起来构成一幅缥缈奇幻的画面。如“湘君”“清梦”“星河”。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杂诗三首(其三) 沈佺期闻道黄龙戍,频年不解兵。 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 少妇今春意,良人昨夜情。谁能将旗鼓,一为取龙城。注黄龙戍:即黄龙,在今辽宁开原县西北,此指边地。龙城:在今蒙古境内,这里借指敌方要地。(1)请分析颔联中“月”的意象在表达上的作用。(4分)答: (2)综观全诗,简要概括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战争怎样的态度。(4分)答:解析:(1)颔联抒情,借月抒怀,说今夜闺中和营中同在这一轮明月的照耀下,有多少对征夫思妇两地对月相思。在征夫眼里,这个昔日和妻子在闺中共同赏玩的明月,不断地到营里照着他,好像怀着无限深情;而在闺中思妇眼里,似乎这眼前明月,再不如往昔美好,因为那象征着昔日夫妻美好生活的圆月,早已离开深闺,随着良人远去汉家营了。这一联明明是写情,却偏要处处说月;字字是写月,却又笔笔见人。短短十个字,内涵极为丰富,既写出了夫妇分离的现在,也触及了夫妇团聚的过去;既轮廓鲜明地画出了异地同视一轮明月的一幅月下相思图,也使人联想起夫妇相处时的月下双照的动人景象。通过暗寓着对比的画面,诗人不露声色地写出闺中人和征夫相互思念的绵绵深情。(2)“作者对战争怎样的态度”的句子一是“闻道黄龙戍,频年不解兵”,写出了常年战争给百姓生活带来的影响,流露出作者对战争的厌恶之情。二是“谁能将旗鼓,一为取龙城”,“将”是带领的意思。古代军队以旗鼓为号令,这里的“旗鼓”指代军队。希望有良将带兵,一举克敌,使家人早日团聚,人民安居乐业。答案:(1)以月写人,明月高挂中天,照着不眠的闺妇,而闺中人却沉醉在对征人的思念中(亦可理解成“一笔写出两人的离恨,月亮也照着不眠的征人,而这征人也正在思念着闺中之妇”)以月寄情,含蓄而巧妙地抒发了饱受战乱之苦的离人的相思之苦。(2)这首诗既有对战争长年不断给百姓带来离乱之苦的不满,也包含着希望有人能带兵克敌、一举夺胜的期盼。8、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8分)题扬州禅智寺 杜牧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1)这首诗用字很讲究,请简要分析“青苔满阶砌”中“满”字的表达效果。(4分)答:(2)尾联“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4分)答:解析:(1)作答“满”字的表达效果时,应突出“满”描写对象的特点和环境的特点。(2)“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一句把热闹的扬州拉出来作陪衬,身处如此歌舞喧闹、市井繁华的扬州,却只能在静寂的禅智寺中凄凉度日,写景中暗含着诗人的身世感受、凄凉情怀。答案:(1)“满”字写出台阶上青苔之密,间接写出了来人稀少;渲染了环境的空寂凄清。(2)衬托(或“以乐景衬哀情”“反衬”“对比”)。以乐衬哀,用歌舞喧闹、市井繁华的扬州反衬出禅智寺的静寂,更突出了诗人孤独凄清和有所失落的心境。9、阅读下面的两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8分)调 笑 令 (唐)戴叔伦边草,边草,边草尽来兵老。山南山北雪晴,千里万里月明。明月,明月,胡笳一声愁绝。调 笑 令 (唐)韦应物胡马,胡马,远放燕支山下。咆沙咆雪独嘶,东望西望路迷。迷路,迷路,边草无穷日暮。(1)试比较这两首诗在内容上的异同点。(4分)答: (2)戴诗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试就其中的两种举例说明。(4分)答:解析:戴诗写边地生活,“愁绝”为一篇之骨,也是全诗的眼睛,很容易看出诗作反映的是士兵对长期戍边的愁怨之情。而“边草”“雪晴”“明月”“胡笳”皆为意象,寓情于景。写这些景象都是为了烘托彰显“守边之愁”,写来恰似无声胜有声,更能形象地表达感情。韦诗将反复重叠的句式与诗的内在情绪、节奏融合在一起,产生了很好的艺术效果。答案:(1)同:都是边塞诗。异:戴诗反映的是士兵对长期戍边的愁怨;韦诗通过刻画一匹焦躁不安的胡马的形象,表达出一种迷惘、悲壮、忧虑的复杂情绪。(2)起兴。开头三句以边草起兴,感叹长期戍边的士兵如同边草。在望草叹老中也含有这种悲凉的感触,思乡之切与怨愁之深交织在一起。烘托。通过边草、白雪、明月,烘托了兵士静夜思归的心境。(或顶真、反复。“明月,明月”,增强了抒情色彩,再强调一下月色,望月思乡的中心更突出了,感叹之情溢于言表。)10、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采莲曲 (唐)白居易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船通。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采莲词 (唐)张潮朝出沙头日正红,晚来云起半江中。赖逢邻女曾相识,并著莲舟不畏风。(1)两首诗都写了采莲女,但形象有所不同。请简要说明。(4分)答: (2)两首诗在写人的手法上有哪些异同?请具体分析。(4分)答:解析:第(1)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的能力。应重点关注两首诗的三、四句。第(2)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的能力。两首诗都是先景后人、以景衬人,这一相同点不难看出;白诗采用了细节描写(“欲语低头笑”),也属显而易见,较难的是张诗后两句采用了白描手法。答案:(1)白诗描写的是一位情窦初开(或“多情”)、腼腆羞涩(或“羞涩”,或“腼腆”)的采莲姑娘;张诗描写的是一群互助(或“团结”,或“友爱”)、勇敢的采莲姑娘。(2)两首诗前两句都通过景物描写烘托人物形象。(“烘托”也可写成“衬托”;或者答“景物描写为人物出场作铺垫”)白诗后两句采用神态描写(或“细节描写”)勾画人物形象,张诗后两句采用了白描手法。11、阅读下面的诗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渔翁 (唐)柳宗元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鹊桥仙 (宋)陆游一竿风月,一蓑烟雨,家在钓台西住。卖鱼生怕近城门,况肯到红尘深处?潮生理棹,潮平系缆,潮落浩歌归去。时人错把比严光,我自是无名渔父。陆游鹊桥仙中“渔父”的形象和柳宗元渔翁诗中“渔翁”的形象有何相同之处?请简要分析。答:答案:两首作品表面上是写渔父(渔翁),实际上都是自己的咏怀之作。两个形象都远离红尘,追求高洁的境界。1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屏风 李商隐六曲连环接翠帏,高楼夜半酒醒时。掩灯遮雾密如此,雨落月明俱不知。诗中的屏风有何象征意义?这样写好在哪里?请作简要分析。答:解析:要辨明这首绝句有何寄托,一要考虑到李商隐的身世,二要紧紧抓住“掩灯遮雾”这四个关键字不放,若能联系李白的“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回答起来就容易多了。答案:诗中屏风的“掩灯遮雾”象征以谗言蒙蔽视听的小人。李商隐一生郁郁不得志,是因为受人谗害很深的缘故,诗人借咏屏风表达了自己的怨恨。这样写显得极其含蓄委婉1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8分)落花 【唐】李商隐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稀。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注这首诗作于会昌六年(846)闲居永乐期间。刘煕载艺概中提出咏物诗应该做到“不离不即”,就是既要切合于物,又要在咏物中表现作者的情思。请结合诗歌内容,具体阐述这首诗是如何体现的。答:这是一首借落花隐喻自己现实处境的诗。(2分)花朵用生命装点了春天,无私地奉献出自己的一片芳心,最终却落得个凋零残破、沾人衣裾的凄凉结局。(2分)诗人素怀壮志,极欲见用于世,却屡遭挫折,报效无门,最后只有悲苦失望,泪落沾衣而已。(2分)诗人在体贴物情的同时,委婉曲折地透露心迹,表现自己的情思。(2分)19 Xiaolinzi9898 2010.12.2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成人自考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