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科举制度专题讲解PPT文化史专题教学培训PPT

上传人:1777****777 文档编号:45404553 上传时间:2021-12-07 格式:PPT 页数:44 大小:2.7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科举制度专题讲解PPT文化史专题教学培训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古代科举制度专题讲解PPT文化史专题教学培训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古代科举制度专题讲解PPT文化史专题教学培训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文化史专题中国文化史专题古代科举制度古代科举制度系统的科举制创设于隋,以系统的科举制创设于隋,以分科取士分科取士而得名:而得名:隋文帝开皇七年(隋文帝开皇七年(587)设志行修谨、清平干)设志行修谨、清平干济二科;隋炀帝大业二年(济二科;隋炀帝大业二年(606)置)置进士科。进士科。唐承隋制,除唐承隋制,除进士科进士科外,增设秀才、外,增设秀才、明经明经、明法、明书、明算诸科。明法、明书、明算诸科。明经科:贴经、墨义明经科:贴经、墨义进士科:策论、贴经、进士科:策论、贴经、诗赋诗赋身、言、书、判(吏部铨试)。身、言、书、判(吏部铨试)。一、科举制度的形成一、科举制度的形成隋唐隋唐古代科举制度古代科举制度考试内容考试内容“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清流(进士科出身)清流(进士科出身)浊流(明经科出身)浊流(明经科出身)流内(科考入仕)流内(科考入仕)流外(其他途径入仕)流外(其他途径入仕)不入流(有才学未能入仕)不入流(有才学未能入仕)古代科举制度古代科举制度浊流浊流狄仁杰狄仁杰(630700) :明经:明经科出身,官至宰相。科出身,官至宰相。“缙绅虽位极人臣,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不由进士进士者,终不者,终不为美。为美。”古代科举制度古代科举制度仰天大笑出门去,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我辈岂是蓬蒿人。(唐)李白(唐)李白流外:李白(流外:李白(701762 )天才自居,不屑科举。天才自居,不屑科举。古代科举制度古代科举制度朝扣富儿门,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暮随肥马尘。残羹与冷炙,残羹与冷炙,到处潜悲辛。到处潜悲辛。杜甫杜甫流外:杜甫(流外:杜甫(712770)汲汲功名,屡试不第。汲汲功名,屡试不第。 清流:白居易(清流:白居易(772846)少年得志,官至太傅少年得志,官至太傅 。古代科举制度古代科举制度慈恩塔下题名处,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十七人中最少年。白居易白居易唐代进士雁塔题名帖唐代进士雁塔题名帖古代科举制度古代科举制度元稹(元稹(779831) :先明:先明经、后进士科出身。经、后进士科出身。昔日龌龊何足嗟,昔日龌龊何足嗟,今朝旷荡恩无涯。今朝旷荡恩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一日看尽长安花长安花。(唐)(唐) 孟郊孟郊古代科举制度古代科举制度 唐代科举制度中的“行卷”习俗。 善于作秀的陈子昂善于作秀的陈子昂 白居易的白居易的“行卷行卷”陈子昂(约公元陈子昂(约公元661公元公元702)古代科举制度古代科举制度影响之一:因其不计出身,唯才是举,影响之一:因其不计出身,唯才是举,广泛地从社会各阶层选拔人才,扩大广泛地从社会各阶层选拔人才,扩大了政权的统治基础,提高了官僚队伍了政权的统治基础,提高了官僚队伍的素质。的素质。古代科举制度的影响古代科举制度的影响古代科举制度古代科举制度 影响之二:科举的吸引力,使文人士子走上影响之二:科举的吸引力,使文人士子走上“读读书书考试考试做官做官”的人生轨迹,削弱了对中的人生轨迹,削弱了对中央集权官僚政治体制的批判意识和抗争力量。央集权官僚政治体制的批判意识和抗争力量。 “其有老死于文场者,亦无所恨。其有老死于文场者,亦无所恨。” “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唐太宗李世民)(唐太宗李世民)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唐)赵嘏(唐)赵嘏古代科举制度古代科举制度 影响之三:促进了文学与文化的繁荣影响之三:促进了文学与文化的繁荣 唐代诗人中的进士唐代诗人中的进士:王维、孟郊、贺知章、柳宗:王维、孟郊、贺知章、柳宗元、韩愈、白居易、李商隐、宋之问、韩翃元、韩愈、白居易、李商隐、宋之问、韩翃 、张、张籍、韦庄。籍、韦庄。 宋代文学家中的进士宋代文学家中的进士:范仲淹、欧阳修、苏轼、:范仲淹、欧阳修、苏轼、苏辙、柳永、司马光、朱熹、文天祥。苏辙、柳永、司马光、朱熹、文天祥。 明、清文化名人中的进士明、清文化名人中的进士:海瑞、汤显祖、王阳:海瑞、汤显祖、王阳明、严嵩、袁崇焕、刘墉、纪昀、郑板桥、张之明、严嵩、袁崇焕、刘墉、纪昀、郑板桥、张之洞、洪钧、林则徐、曾国藩、李鸿章、蔡元培。洞、洪钧、林则徐、曾国藩、李鸿章、蔡元培。古代科举制度古代科举制度二、科举制度的完善二、科举制度的完善宋代宋代 1. 通过完善通过完善科举制,科举制,确立确立文官政治文官政治 一是一是取消了唐五代的取消了唐五代的“公荐公荐”、“纳公卷纳公卷”(行(行卷)作法,创立了卷)作法,创立了“糊名糊名”、“誉录誉录”别头、锁别头、锁院院制度制度。 二是废止唐五代的吏部铨试。二是废止唐五代的吏部铨试。进士考试合格后无进士考试合格后无需再经吏部考试就直接授给官职。需再经吏部考试就直接授给官职。 三是建立三级考试制。在原唐代取功名的三是建立三级考试制。在原唐代取功名的州试、州试、省试省试两级考试外,增设两级考试外,增设殿试殿试。 四是改革考试内容。四是改革考试内容。王安石变法后偏重考试王安石变法后偏重考试经义经义和策论,和策论,注重考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注重考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古代科举制度古代科举制度 五是将五是将进士分列等级进士分列等级。宋初分一至五甲,每甲人数。宋初分一至五甲,每甲人数不定。宋太宗时,将殿试录取的进士分为三甲,即不定。宋太宗时,将殿试录取的进士分为三甲,即赐进士及第、赐进士出身、赐同进士出身赐进士及第、赐进士出身、赐同进士出身。元顺帝元顺帝以后,规定一甲只限以后,规定一甲只限3人(延续至明清)人(延续至明清)。 六是简化省试科目,扩大取士名额。六是简化省试科目,扩大取士名额。王安石变法后王安石变法后将多科考试合并成将多科考试合并成进士一科进士一科,省试、殿试录取者一,省试、殿试录取者一次少则二三百,多达五六百,加上词科、明经、明次少则二三百,多达五六百,加上词科、明经、明法等科目,录取人数远超隋唐时期,使科举出身成法等科目,录取人数远超隋唐时期,使科举出身成为各级官员最基本的来源。为各级官员最基本的来源。古代科举制度古代科举制度 七是设立制科和童子举选拔特殊人才。七是设立制科和童子举选拔特殊人才。制科制科是特殊考试,难度极大,无定期,官民都可是特殊考试,难度极大,无定期,官民都可参加。制科考中,有官者可以提升,无官者参加。制科考中,有官者可以提升,无官者可以给官。童子举是对天才儿童特设。可以给官。童子举是对天才儿童特设。 例:例:苏轼苏轼于宋仁宗嘉祐六年(于宋仁宗嘉祐六年(1162)参加制)参加制科考试列为最高等科考试列为最高等第三等(第一、二等第三等(第一、二等空缺),其弟苏辙列为第四等。空缺),其弟苏辙列为第四等。 古代科举制度古代科举制度 八是拓宽应试渠道,避免遗漏人才。八是拓宽应试渠道,避免遗漏人才。对于对于省试中多次落选的人,宋朝另立名册上奏省试中多次落选的人,宋朝另立名册上奏皇帝,称皇帝,称“特奏名特奏名”。批准后,以。批准后,以“附试附试”的名义直接参加殿试。这类人有时比正式的名义直接参加殿试。这类人有时比正式考生还多。考生还多。 九是施行九是施行“三舍法三舍法”,学校教育承担官员,学校教育承担官员培养与选拔的重任。培养与选拔的重任。古代科举制度古代科举制度 三舍法三舍法:王安石推行的一种严格的:王安石推行的一种严格的考试升级制度考试升级制度,开始时仅在太学实行。宋神宗元丰年间(开始时仅在太学实行。宋神宗元丰年间(10781085),王安石整顿太学,扩充名额,将学生按成),王安石整顿太学,扩充名额,将学生按成绩分为绩分为外舍、内舍、上舍三等外舍、内舍、上舍三等。经过考核,外舍生。经过考核,外舍生成绩优异可以升入内舍,内舍生优异者可以升入上成绩优异可以升入内舍,内舍生优异者可以升入上舍。舍。上舍生两年后毕业上舍生两年后毕业考试优等的可以不经科举直考试优等的可以不经科举直接作官(与科举考试之进士相同),中等者免科举接作官(与科举考试之进士相同),中等者免科举制省试,下等者可免解试(州试),不及格者除名制省试,下等者可免解试(州试),不及格者除名 。 限定名额:外舍限定名额:外舍2000人,内舍人,内舍200人,上舍人,上舍100人。人。古代科举制度古代科举制度 三舍法三舍法的推行,就把的推行,就把养士养士和和取士取士的职能都的职能都归之于归之于学校教育学校教育。 三舍法三舍法在宋哲宗时用于州县教育,州县学在宋哲宗时用于州县教育,州县学学生成绩优异的,上舍生可升入太学内舍,学生成绩优异的,上舍生可升入太学内舍,内舍生可升入太学外舍学习。至宋徽宗时内舍生可升入太学外舍学习。至宋徽宗时期(期(1101-1125),),三舍法三舍法大力推广至州县,大力推广至州县,当时解试、省试停废当时解试、省试停废18年,年,学校考选学校考选一度一度代替代替科举考试科举考试成为取土的主要途径。成为取土的主要途径。 2. 在文官的考试、任用、督察、奖惩、俸禄、退休在文官的考试、任用、督察、奖惩、俸禄、退休等方面,都有详尽的制度性规定。等方面,都有详尽的制度性规定。 例如:改唐五代的例如:改唐五代的军镇军镇之制为之制为商镇商镇之制,导致市之制,导致市镇经济的萌芽;镇经济的萌芽;以文官出任方镇,以文臣知州以文官出任方镇,以文臣知州,以通判、转运使强化中央对地方权力及财政的监以通判、转运使强化中央对地方权力及财政的监察力度。察力度。 弊端:州郡军力疲弱,国家军事不振。弊端:州郡军力疲弱,国家军事不振。导致导致“靖靖康之祸,金骑所过,莫不溃散康之祸,金骑所过,莫不溃散”(朱子语类朱子语类)古代科举制度古代科举制度古代科举制度古代科举制度 3.实行优渥文官的制度实行优渥文官的制度 在标榜在标榜“右文右文”的宋代,文官待遇之高,地位之隆,的宋代,文官待遇之高,地位之隆,为中国历史之罕见。为中国历史之罕见。 赵翼赵翼二十四史札记二十四史札记载载“俸禄之制俸禄之制,京朝官宰相枢,京朝官宰相枢密使密使月三百千,春冬服各绫二十匹,绢三十匹,绵百月三百千,春冬服各绫二十匹,绢三十匹,绵百两两。参知政事枢密副使月二百千,绫十匹,绢三十匹,。参知政事枢密副使月二百千,绫十匹,绢三十匹,绵五十两。其下以是为差。绵五十两。其下以是为差。此正俸也。其此正俸也。其禄粟禄粟,则宰相枢密使月一百石则宰相枢密使月一百石俸钱禄米之外,又有职钱。俸钱禄米之外,又有职钱。御史大夫、六曹尚书六十千,翰林学士五十千,其下御史大夫、六曹尚书六十千,翰林学士五十千,其下以是为差。以是为差。 第二节第二节 文官政治及教育兴盛文官政治及教育兴盛 俸钱职钱之外,又有元随傔人衣粮俸钱职钱之外,又有元随傔人衣粮,宰相枢密使,宰相枢密使各七十人各七十人衣粮之外,又有傔人餐钱衣粮之外,又有傔人餐钱,朝官自二,朝官自二十千至五千凡七等,十千至五千凡七等, 此外此外又有茶酒厨料之给,又有茶酒厨料之给,薪蒿炭盐诸物之给,饲马刍粟之给,米麦羊口之给。薪蒿炭盐诸物之给,饲马刍粟之给,米麦羊口之给。其官于外者,别有公用钱其官于外者,别有公用钱, 公用钱之外,又公用钱之外,又有职田之制有职田之制。两京大藩府四十顷,藩镇三十五。两京大藩府四十顷,藩镇三十五顷,顷, ”“此宋一代制禄之大略也,此宋一代制禄之大略也,其待士大夫其待士大夫可谓厚矣可谓厚矣。”制度揭密:抗金英雄制度揭密:抗金英雄岳飞岳飞何以被文臣秦桧牵制?何以被文臣秦桧牵制? 明清科举考试的明清科举考试的进士科进士科最为重要,分为最为重要,分为三级四次考试。三级四次考试。古代科举制度古代科举制度三、科举制度的成熟三、科举制度的成熟明清明清院试院试乡试乡试会试与殿试会试与殿试名称名称对象对象时间时间范围范围中试者中试者第一名第一名第一级第一级(院试)(院试)童生童生秋天秋天县府县府生员生员(秀才秀才)第二级第二级(乡试)(乡试)生员生员(秀才秀才)秋天秋天(秋闱秋闱)全省全省举人举人解元解元第三级第三级(会试)(会试)举人举人春天春天(春闱)(春闱)全国全国贡士贡士会元会元殿试殿试贡士贡士春天春天全国全国进士进士状元状元明清科举考试一览表明清科举考试一览表古代科举制度古代科举制度 预考预考县、府试:县、府试:士子在参加士子在参加院试院试前,必前,必须依次通过由本县知县主持的须依次通过由本县知县主持的县试县试及由知府及由知府主持的主持的府试府试,取得,取得“童生童生”的身份,才有参的身份,才有参加院试的资格。加院试的资格。 第一级考试:院试第一级考试:院试。考。考府县的童生,考取者为府县的童生,考取者为“生员生员”,俗称,俗称“秀才秀才”或或“相公相公”,这是取得,这是取得功名的第一步。功名的第一步。 聊斋志异聊斋志异的作者蒲松的作者蒲松龄少年时曾连考县、府、龄少年时曾连考县、府、道三个第一,得中秀才。道三个第一,得中秀才。 第二级考试:乡试。第二级考试:乡试。考一省的考一省的生员,考取者为生员,考取者为“举人举人”。举。举人已具备做官或候补的资格,人已具备做官或候补的资格,第一名俗称第一名俗称“解元解元”。因三年。因三年一考,多在秋天举行,故又称一考,多在秋天举行,故又称“秋闱秋闱”。因发榜在桂花盛开因发榜在桂花盛开的的9月,故称月,故称“桂榜桂榜” 。 蒲松龄屡应乡试不中;蒲松龄屡应乡试不中; 儒林外史儒林外史中中“范进中举范进中举”。古代科举制度古代科举制度范进原型范进原型明万历三十五年状元黄士俊明万历三十五年状元黄士俊古代科举制度古代科举制度 第三级考试:会试。第三级考试:会试。考全考全国的举人,由礼部主持,国的举人,由礼部主持,在北京举行,考取者为在北京举行,考取者为“贡士贡士”。第一名叫。第一名叫“会会元元”可以授予官职。因三可以授予官职。因三年一考,多在春天举行,年一考,多在春天举行,故又称故又称“春闱春闱”,因发榜因发榜时正值杏花怒放的季节,时正值杏花怒放的季节,所以又称作所以又称作“杏榜杏榜” 殿试。殿试。在四月举行,考会试中选出的在四月举行,考会试中选出的贡士贡士。名义上。名义上由皇帝由皇帝亲自主持亲自主持,另有阅卷大臣、读卷大臣等,殿,另有阅卷大臣、读卷大臣等,殿试考中者统称试考中者统称“进士进士” 。古代科举制度古代科举制度 进士又分三甲:进士又分三甲: 一甲只取三人,称一甲只取三人,称“赐进士及第赐进士及第”,分别为,分别为状元状元(又叫(又叫殿元殿元) 、榜眼和探花,、榜眼和探花,合称合称“三鼎甲三鼎甲” 。 二甲取若干人,称二甲取若干人,称“赐进士出身赐进士出身”; 三甲取若干人,称三甲取若干人,称“赐同进士出身赐同进士出身” 。会试后的会试后的殿试殿试是科举是科举考试的最后一关,由考试的最后一关,由皇帝亲自监考。此为皇帝亲自监考。此为明万历二十六年明万历二十六年(1599)状元赵秉状元赵秉忠的殿试卷忠的殿试卷。古代科举制度古代科举制度殿试地殿试地紫禁城保和殿紫禁城保和殿 殿试后皇帝赐诸殿试后皇帝赐诸进士宴进士宴,朝廷还要赐给银两、,朝廷还要赐给银两、彩花等,他们的名字,都立石刻在国子监内。彩花等,他们的名字,都立石刻在国子监内。明代殿试后即给官做。清代殿试后除一甲明代殿试后即给官做。清代殿试后除一甲3名名外,其余人还要参加一次考试叫外,其余人还要参加一次考试叫朝考朝考,才能授,才能授予官职。朝考头名叫予官职。朝考头名叫朝元朝元。古代科举制度古代科举制度古代科举制度古代科举制度 考试的时间一般为三天,一天一场,以乡考试的时间一般为三天,一天一场,以乡试为例,三场的名称为试为例,三场的名称为“经义经义”、“释论释论”和和“史册史册”。 科举考试的内容在明清以前多为诗、赋和科举考试的内容在明清以前多为诗、赋和策论,明清则为策论,明清则为八股文八股文。古代科举制度古代科举制度 明代开始采用明代开始采用“八股取士制八股取士制”,一直延续到清,一直延续到清末。其特点是专门从末。其特点是专门从“四书四书”、“五经五经”中命中命题,要求解释经书只能以朱熹的注释为准。文题,要求解释经书只能以朱熹的注释为准。文章字数严格规定(章字数严格规定(550700字),形成八股。字),形成八股。古代科举制度古代科举制度 八股就是全文中的八个段落,即破题、承八股就是全文中的八个段落,即破题、承题、起讲、入手、前股、中股、后股、束题、起讲、入手、前股、中股、后股、束股股。其中后面四股是全文的中心。应试人其中后面四股是全文的中心。应试人必须按照题意,写出上述八个段落,每一必须按照题意,写出上述八个段落,每一个段落、甚至每一句子,都有一定的形式个段落、甚至每一句子,都有一定的形式要求。要求。古代科举制度古代科举制度 内容方面主要揣摩孔子、孟子及其门徒的内容方面主要揣摩孔子、孟子及其门徒的语气,所谓语气,所谓“代圣人立言代圣人立言”,不需要联系,不需要联系社会实际,更不允许发挥自己的见解,成社会实际,更不允许发挥自己的见解,成为明清两代读书人猎取功名的敲门砖。为明清两代读书人猎取功名的敲门砖。古代科举制度古代科举制度 科考后的官职授予科考后的官职授予:状元授:状元授翰林院修撰翰林院修撰;榜眼和探花授榜眼和探花授翰林院编修翰林院编修。凡进士及第者,。凡进士及第者,均授予大小不等的官职如给事、御史、中均授予大小不等的官职如给事、御史、中书、太常、国子博士、知州、书、太常、国子博士、知州、知县知县等。等。古代科举制度古代科举制度 明清两代明清两代举人、进士举人、进士出身的官员,是最正牌、出身的官员,是最正牌、最响亮的。参考科举考试的士人,必须是官最响亮的。参考科举考试的士人,必须是官办学校的办学校的生员生员。国子监的学生(监生)也要。国子监的学生(监生)也要通过通过会试会试才能取得进士身份做官。才能取得进士身份做官。 古代科举制度古代科举制度 关于科场舞弊关于科场舞弊 明清时期明清时期科场舞弊科场舞弊极为严重。极为严重。 鲁迅的祖父周福清曾卷入晚清科场舞弊案鲁迅的祖父周福清曾卷入晚清科场舞弊案(1894年恩科,为绍兴五家富人子弟与自己年恩科,为绍兴五家富人子弟与自己儿子周用吉考举人贿赂主考官儿子周用吉考举人贿赂主考官1万白银)。万白银)。清代科场作弊小抄本清代科场作弊小抄本古代科举制度古代科举制度清代科场作弊内衣清代科场作弊内衣 古代科举制度古代科举制度古代科举制度古代科举制度 末代状元末代状元刘春霖刘春霖(18721944),字润琴,),字润琴,号号石云石云。直隶。直隶肃宁肃宁人,清人,清光绪三十年(光绪三十年(1904年)甲年)甲辰科状元,所谓辰科状元,所谓“第一人第一人中最后人中最后人”。 清光绪三十一年(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 朝廷宣布废止科举。朝廷宣布废止科举。小结:科举制度的影响小结:科举制度的影响 扩大了政权的统治基础,提高了官僚队伍的素质。扩大了政权的统治基础,提高了官僚队伍的素质。 传统经文教育与八股取士僵化士人思想,难以形成传统经文教育与八股取士僵化士人思想,难以形成与官方意识形态抗衡的文化成分;与官方意识形态抗衡的文化成分; 促进了中国文学与文化的繁荣;促进了中国文学与文化的繁荣; 选官制度与教育制度的结合,形成中国古代的文官选官制度与教育制度的结合,形成中国古代的文官政治(考试为官、异地赴任、月给俸禄、致仕系列政治(考试为官、异地赴任、月给俸禄、致仕系列制度);制度); 明清之际,由传教士带回西方,直接影响了西方的明清之际,由传教士带回西方,直接影响了西方的文官制度的建立。文官制度的建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