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是人们适应环境

上传人:hjk****65 文档编号:45402898 上传时间:2021-12-07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造是人们适应环境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创造是人们适应环境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创造是人们适应环境,改造环境过程中的一种基本活动,创造力是每个人都具有的一种基本能力。创新教育则是指以培养创造型人才为目标的教育。小学数学教育中,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很关键,加强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具体化和深化,是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影响学生创造力的因素很多,如知识、动机、认知风格、教育及环境影响等,但主要的是两个,一是创造能力,二是创造人格。创造能力主要取决于创造思维和创造想象的水平,如探索和发现问题的敏锐性、统摄思维活动的能力和综合运用分析思维与直觉思维、集中思维与发散思维、正向思维与逆向思维、逻辑思维与辨证思维的能力以及联想的能力、评价的能力、遇见的能力等。创造人格包括好奇、勤奋、自信、兴趣爱好广泛、独立自主等。从影响和制约创造力的内外因素看,经常起作用的还是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带给学生的培养、启迪和引导。因此,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的最主要的途径还是学校中以课堂教育为主的各项基本的教育教学活动。下面浅谈一下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力的主要途径和方法。一、充分利用知识作载体创造力的形成必须以一定的知识为媒介和载体。一方面,知识越丰富,联想也就越丰富,解决问题的思路也就越开阔,另一方面,有关创造方法和技巧的知识越丰富,创造的成果就会越丰富。所以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大量的公式、定理,而且要让他们多掌握一些关于思路和方法的程序性知识。二、创设问题情境,促进创造思维的发挥问题情境具有强烈的吸引力,能激发学生对学习的需要,引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事物的愿望,引导他们体验解决问题的愉快,促进创造思维的发挥。例如:教学“小数的性质”时,设计了一个有趣的问题:谁能在1、10、100后填上适当的单位,并用等号将他们连接起来?学生感到很新奇,纷纷议论。有的说加上米、分米、厘米可得1米=10分米=100厘米。有的说加上元、角、分可得1元=10角=100分,此时教师提出能否用同一单位把上面各式表示出来,于是学生得出1米=1.0米=1.00米;1元=1.0元=1.00元,对于这几个数之间是否相等正是我们要学习的小数性质。这样创设情境,形成悬念,培养学生对知识探究的能力和习惯。三、设疑激趣,实践创新小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是培养创新意识的良好开端。在教学实践中,只要捕捉时机,引发学生疑思,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学生就会跃跃欲试,参与探索问题主动积极,从实践中舒展思维的网络,发现新知。如学习圆与轴对称图形时,教师发给每一位学生一张圆纸片,然后提出圆有多少条对称轴的疑问,要求学生从对折圆纸片的操作中很快找到答案。学生就会兴趣勃发,主动地探求,并且很快就会有学生回答:几十条,几百条,几千条,无数条。在热情而高涨的学习气氛当中,学生最后会归纳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圆的对称轴有无数条,每一条直径所在的直线就是它的对称轴。学生自由获得的知识,恐怕他一辈子也忘不了。有一位学生说自己不晓得计算圆锥体积为什么要乘以13,因而计算圆锥体体积时老忘掉乘以13。老师给他补课时,叫他用吃冰淇淋的空胶筒盛满水,往一个与“空胶筒”等底等高的圆柱筒里倒,倒了3次刚好倒满。从此,他再也没有忘记乘以13了。他抱怨说,如果上课时老师能让每一位同学都做一次这么有趣的实验,计算圆锥体体积要乘以13的道理我们自己也会发现,不用害得我老背公式,百读不熟了。事实表明,教师能设疑 激趣,让学生参与实践,主动探究,激发创新,教学效果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四、营造氛围,培育创新数学课堂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必须建立起平等、信任、理解、相互尊重的和谐的师生关系,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在这样环境里,学生消除了胆怯和依赖心理,可以无拘无束地充分表现自己,表达自己的思想认识和情感。学生不再是“观众”或“听众 ”,而是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能够积极探索和思考,逐步形成一种以创新精神来看待问题、思考问题和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性格特征。五、在想象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想象是创新的孪生兄弟,想象力丰富的人创新能力也强。心理学家对于不同年龄的人做了一次创新能力的调查,发现了儿童的创造能力高于成年人,这与儿童有丰富的想象力有关。我们曾在低年级数学课出示一道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图形中包含几个小木块。大部分学生说五块,但也有一部分学生说四块。这时教师不做评价,让学生拿出学具摆这个图形,说四块的学生通过操作醒悟自己想象中的思维缺陷,即对“躲”起来的一块是想象中的空白。此时教师再出示原图形的视觉转移图,让学生在思维中留下“躲”起来的一块在立体图上表示的清晰图形。又如在教学长方体的体积后,提问:为什么长方体的体积可以用底面积乘以高,又可以用横截面积乘以长?学生通过对学具的摆弄和观察,通过讨论回答说,把长方形竖起来可用底面积乘以高,如果横着放就是横截面积乘以长。这样回答是通过学生一定的想像才能得出的,学生也在想象中体现创新的内涵。最后在教学中,教师的语言要和蔼可亲,自然幽默。如“还差一点点你就想出来了”“你提出的问题很值得大家探讨”“谁来做一回小老师”等,教师要特别注意和学生交朋友,以一个大朋友的身份融入到学生当中,教师不仅要做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还要做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合作者,要和学生一起观察,一起操作,一起讨论,打成一片,融为一体。这种平等、和谐、宽松、自由的氛围,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自由创造才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