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道德与法治教材分析

上传人:E**** 文档编号:44102725 上传时间:2021-12-0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上道德与法治教材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七上道德与法治教材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七上道德与法治教材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品文档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教材介绍教材编写组一、教材编写依据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 年版)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2016初中学生生活的逻辑青少年自身发展的需求青少年生命成长阶段的任务教育的引领和指导我是一个生命,我在进行一场生命的旅行。中学生活会有怎样的风景?我是一个生命,我的成长需要见证与陪伴。友谊真能地久天长吗?我 能和老师、父母成为真正的朋友吗?我是一个生命, 我喜欢探索。 我的生命从哪来, 到哪去?生命可以永恒吗?生命的意义在哪生命不停地追问,我在不断的成长一直以来怀抱的理想, 就是以教材带动该课程的理念和方式的变革, 并以课程的专业性进一步影响到德育工作的改善- 朱小蔓二、教材编写理念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本册教材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价值引领, 并将之贯穿始终。在具体落实上,将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些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有机渗透,如在“少年有梦”体现了爱国情感和爱国主义教育;在“感受生命的意义”从敬业的角度体现了在平凡中闪耀的伟大; “网上交友新时空”则隐含着诚信及其复杂性的探讨;同伴之间、师生之间、亲子之间、我和其它生命之间,都从不同角度和深度落实友善这一价值观教育 教材的每个学习主题背后都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支撑。2、注重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首先, 教材语言尽可能引入传统文化经典。如在谈到少年要立志,相关链接中引用格言联壁的一段话:“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志之所向,无坚不入;锐兵精甲,不能御也。”接着正文直接引用“功崇惟志,业广惟勤”勉励学生不仅要立志,更要勤奋,不断付出努力。其次、在案例选择、活动设计等方面也尽可能安排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如在探讨“学习”这一话题时,把“学习”的繁体字用说文解字的方式,引发学生兴趣,然后从礼记?月令中对“学习”的论述开始,引导学生思考学习的内涵。再次, 在对文化内容的处理上, 教材不仅仅是引经据典, 而且积极思考和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方式, 力图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 运用活动, 让学生感受身上流淌着民族文化的血脉,以民族精神丰富和提升自身的精神世界。3、准确把握学科特点。道德与法治课是一门综合性课程,教材体现了综合性、过程性、实践性特点。如在“家的意味”中,从“家规” 、“家训” 以及家庭文化中的 “孝”等方面, 特别探讨了 “中国人的 家”,体味中华文化深厚的意味和丰富的内涵, 同时又渗透有关孝亲敬长的法律规定, 将道德和法律有机融合。同时, 教材注重过程和实践,改变简单告知对与错的方式,走向双向平等的交流与开放的对话,通过实践整合态度情感、能力和知识。4、科学遵循育人规律。学生道德与法治水平的发展,从观念认识、体验内化到践行反思相融合、循环,是一个复杂.精品文档的过程, 为此教材以栏目来精心搭建教和学的脚手架,通过设计与青少年生活贴近并喜爱的活动,不断深入,在讨论与分享中达成共识。三、教材内容分析七年级上学期学生主要面对的是走向新的学习生活、与同伴、老师、家人的交往,核心词是成长。教材以成长为核心,涵盖、整合有关学习、自我探索、交往和生命的话题。从引导学生生活、 满足学生成长的需要出发,依据课程标准中内容标准的相关要求,本册教材设计了四个相对独立的单元。第四单元生命的思考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成长的节拍第二单元友谊的天空第三单元师长情谊1、中学时代2、学习新天地3、发现自己4、友谊与成长同行5、交友的智慧6、师生之间7、亲情之爱8、探问生命9、珍视生命10、绽放生命之花第一单元:成长的节拍第一单元作为对初中生活开端的阐述, 具有统领全套教材的意义, 既是学生整个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起点,也是全套教材建构的逻辑起点。.精品文档对于刚刚告别小学生活的学生而言, 中学时代是一个新的人生阶段的开始。 面对一个生活和学习的变化, 学生会有各种感受, 也可能有各种困惑和问题。 教材不是让学生被动去适应这些变化, 而是把变化看成是生命成长馈赠给自己的礼物,认识到新的阶段意味着新的机会和可能,接纳变化,在积极面对中学学习、自我探索等课题中成长。本单元以“成长的节拍” 为主题,体现了学生初中生活的基调,映射出全套教材的青春文化底色。(目录图片)第二单元:友谊的天空学会交往, 处理交友中的问题既是学生道德和心理发展在本阶段的核心任务,也是初中生活逐步展开后学生实际的需要,在学生生命成长中具有重要的意义。2016 年 2 月,在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征求意见稿)出台,“积极交往,有效互动,建立和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被作为学生发展应具备的核心素养提出。本单元从交友方面使学生体会相互依存的生命关系:一方面在交友中体验到自己是被需要的,从而获得意义感和价值感;另一方面认识到每个人都需要他人的认可、关心和支持,从而体悟到人人需要接纳、支持和帮助, 这有助于初中学生在生活中学会理解他人、欣赏他人,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青少年期的同伴关系不仅仅活动范围进一步扩大,朋友之间亲密感也进一步增加。这一方面提高了中学生友谊的质量,另一方面,也对学生的交友态度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录图片)第三单元:师长情谊承接上一单元中学会和同伴交往,本单元则是帮助学生正确处理师生关系、亲子关系和家庭关系,是人际交往的继续和延伸。师长是中学生成长中的“重要他人”,学生和师长的关系如何,直接影响到学习和生活的质量。到了青春期以后,随着青少年自我意识的凸显,他们要求摆脱依赖、走向自立的愿望和行动增强, 有时会和师长产生冲突。教材不回避青少年成长可能带来的各种冲突与矛盾,在尊重学生的独立愿望、成长需要的基础上,引导他们走近师长,看冲突背后“爱”的流动,通过主动对话和交流达成相互理解。(目录图片)第四单元:生命的思考生命,是一个温暖的词。生命教育,是一个重要的课题。本世纪初以来, 指向自然生命为基础的讨论生死现象,普及生命知识,尊重生命, 关怀生命安全与健康, 求问生命意义与人生幸福等等, 含有明确的生命元素的生命教育开始兴起并渐成潮流。它体现国家社会经济发展, 尊重人、 关怀人的意识不断觉醒, 是社会进步在教育领域的反映。生命本身是多侧度的,每个侧度都有存在的价值,都需要关怀与开启。1、自然生命人首先是一个生物体的存在, 肉身生命是人存在的基本依托和载体, 遗传因素赋予了人天生的生命特征, 面且遗传的未确定性和后天发展的无限可能性也让人的自然生命充满了无限可能。在自然躯体层面,生命对于每一个人只有一次,失而不得,当然无比珍贵。在此基础止上,教材帮助学生学习自救自护,珍惜自己和他人生命。 不仅如此,承认每个个体由于遗传而与生俱来的生命独特性、 个体差异性和性别差异性。 重视个体生命在后天发展中的学习潜能,包括在智力性向和情感反应特征方面的潜能, 在教育活动中鼓励学生从自己的生命特征和优势出发,发挥自己的生命潜能,做更好的自己。.精品文档2、社会生命作为社会成员, 每一个个体都在社会生活中承担一定的角色, 拥有一定的权利并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义务。 生命的社会意义不仅在于每个生命对自己的社会角色有自觉意识和承担相应责任的能力, 而且懂得他人的社会角色承担及其实现与自己的关联所在。 教材中, 要求学生懂得“生命相互依存”,使学生明确:生命的关怀圈在扩展;生命的依存关系,关怀关系需要每个个体主动建构。 将社会生活中的关怀、 合作、责任等伦理道德范畴纳入到生命教育中来,使其与公民教育、价值观教育在思想和操作层面上得以相通。3、精神生命生命需要阳光、雨露和其它养份得以滋长;人具有情绪和高级情感表征自己的精神性生命。一方面是物质财富越来越丰富;另一方面人们的幸福感、意义感并没有随之增加,人的感情文明遭遇许多新的问题, 折射出人对精神生命的诉求。教材关注学生精神生命的需求,增强其对生命的感受力,让生命得以滋养。本单元内容在七上教材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既是本册书前三个单元的价值升华,也为学生一生的健康成长打好生命的底色。虽然课程设置上只是作为一个单元内容来呈现,但对生命成长的关切贯穿整套教材始终。(目录图片)四、教材编写特点1、注重导言的引领作用。单元导语、课导语的设计有思想性,既能贴近学生、引发兴趣和渴望,又简洁明确,对学生的思维有一定冲击, 引发学生对熟悉现象或问题的反思。 文字有总括性、提纲挈领、要言不烦。(引言导言图片)2、重视教材的思想性,避免表面化。教材在不同的主题上都力争有所突破,体现最新的研究成果,有思维张力,避免低幼化。3、精心设计问题,增强思辨性。学生与教材的关系应当是面对真实生活的对话、感悟、体验的关系。 教材用学生的视角思考和表达, 充分重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通过精心设计的问题使生生之间、 师生之间进行交流对话,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情感。4、贴近生活,而又引领生活。生活是具体的, 也是复杂的。教材以学生具体而复杂的生活为起点,将各个资源的内容、活动设计、 组织编排等的目标聚焦于道德价值观的探讨,引导师生一同发掘、 体现并实践正面价值观。采取以价值观为中心的视角去组织和分析材料,在活动后用正文进行引导。在学生活动体验基础上,概括正文进行引导,语言准确、言简意赅,平和但有力量,体现讨论与对话的姿态,有开放性和思维张力,有价值方向而不失公允。五、教材使用建议教材对教师专业化和教师队伍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从内容上, 教材中的一些主题本身具有一定的难度,如生命教育、自我探索等。从教学的要求上,教材的编写力图促使教师和学生能够在教材设计的内容与问题中产生一定的体验共鸣和思想冲突,能够与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真实的内在体验、 感受进行对话, 而不仅仅是浮于表面形式。这样的对话无疑会增加课堂的开放性,对课堂生成性部分的承接、整合、转化,是对教师的挑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件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