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泥土地长成参天大树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43875150 上传时间:2021-12-0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在泥土地长成参天大树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在泥土地长成参天大树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在泥土地长成参天大树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根扎沃土 长成栋梁 记襄樊名师、宜城官庄中学教师李学成 范青华 二一年,春暖花开的季节,李学成被评为襄樊市名师的消息传到宜城市官庄中学这个偏僻、简陋的乡村中学,领导、同事、学生、家长,几乎所有认识和了解他的人都为他感到高兴,也为官庄中学这个偏僻、简陋的乡村中学能走出一位襄樊名师而自豪。了解李学成二十多年人生历程的人都知道,“襄樊名师”这个荣誉称号对他来说确是实至名归。 的确,弹指间,二十八年的韶华已悄然流逝。二十八年来,李学成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孜孜追求于三尺讲台,扎根在农村教育这块广袤的园地里,他就像官庄中学的那几排水杉树那样,已由当初那稚嫩的小树苗长成了如今的参天大树。这些年来,他先后被评为宜城市“模范教师”、宜城市“优秀共产党员”、 宜城市“教育先进工作者”、襄樊市“学科带头人”、 湖北省“骨干教师”、湖北省“优秀农村教师”、湖北省“课题研究先进个人”。他知道,要长成大树,必须扎根泥土1980年,带着儿时的梦想和父老乡亲的嘱托,李学成考取了宜城师范。在师范学校学习的二年时间里,他了解了陶行知,仰慕他“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崇高境界,他希望自己也能像陶行知一样,做一个乡村教育的拓荒者。1982年9月,未满19岁的李学成,从宜城师范毕业,分配到田集中学。窗明几净的教学楼,设备精密的实验室,设施齐全的体育活动场地这些对当初血气方刚的李学成来说是都是梦想,他的教师生涯是拿着塑料布和学生们一起封堵窗口开始的。简陋破旧的教学环境不仅没有让他退缩,而且更激起他艰苦创业的万丈雄心。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腊梅不经过三九冰雪的磨砺,是不可能向人们展示她娇艳的花姿和醉人的芳香。他决心,扎根这片土地,用自己稚嫩的双肩托起农村孩子明天的太阳。他要把自己的一切奉献给这些农村孩子,做一个受学生欢迎、家长和社会认可的好老师。 高远的志向成为他工作的不竭动力。上班伊始,他就毛遂自荐当上了全校最年轻的班主任,带起了数学和英语课,并暗暗地对自己提出了“三年独当一面,五年挑大梁,八年成为县市骨干教师 ”的要求。为此,他一边教学,一边苦练基本功。自费订阅各类专业杂志,一有空就学习研究,先后撰写了20多万字的读书笔记和教学体会。五年下来,他就成为学校顶呱呱的教师。后来,在家庭极其艰难时期,他又毅然报名参加华中师范大学函授学习。整整3年时间,他拼命地吮吸着知识的琼浆玉液,几乎牺牲了所有节假日,硬是凭着一股韧劲、一种顽强拼搏的精神,以优异成绩完成了规定的学业,而且攻下了大学英语这门课程,拿到学士学位,成为八十年代宜城市唯一一名具有学士学位的农村初中教师。当时宜城两所最好的高中听说后,主动提出调他到高中去工作。毋庸置疑,城里的条件要比乡下的条件要好得多,李学成也不是没有犹豫过,可是成为新时期的陶行知的梦,让他放弃了这次绝好的进城机会。他实在放不下乡下那群纯朴的孩子,自己翅膀再硬也不能飞。而这样的机会并非只有一次,李学成有一个学生在南方一所学校工作,有一次在和学校的领导聊天中,无意中讲起了李学成的经历以及他在教学中所取得的成就,这所学校领导竟慕名不远千里而来,力邀他加盟该校,并且让他担任主管教学的副校长,他又拒绝了。对于别人的不理解,他说得很朴实:“我是一个在农村长大的人,我的心在农村,根也在农村,这里的学生需要我,我也离不开那些可爱的孩子们。在这里我最踏实也最有成就感。”他这样说,也这样做。1996年,因车祸,李学成双腿粉碎性骨折,五十天后,刚能拄着拐杖下地行走,他就又出现在讲台上。二十八年来,李学成把满腔的心血倾注于乡村教育事业,勤勤恳恳地工作在教学第一线。他深深地扎根在这块土地,而这块土地也滋养了他,他不仅在教学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而且赢得了领导、同事以及学校周边乡村父老乡亲的敬重和爱戴。在他因车祸骨折卧床的时候,来看望他的家长和学生一直络绎不绝。 他也清楚,要长成大树,还要有粗壮的主干参加工作后,李学成最敬佩的教育家是苏霍姆林斯基,敬佩他三十二年身不离校的在一所乡村学校工作,不仅自身感到无与伦比的幸福,还能为世界教育界源源不断提供经验和总结,从而成为全世界热爱教育事业的人们共同敬仰的教育大师。他希望自己也能做这样的人。他知道,要成为这样的教师,仅有扎根乡村的愿望还不行,必须具有扎实的功底,高超的教育教学艺术,有自己鲜明的特色。就像一株大树,要有粗壮的枝干,才能顶天立地。李学成中师毕业,起点并不高。可他有一种锲而不舍的精神,有一股拼命的干劲。从执教的那天起,李学成就没有放弃对对教学方法的钻研和教学艺术的追求。多年来,他一直坚持系统学习教育理论,并自费订阅了大量教育杂志,结合自身实际做了几十万字的学习笔记。1996年,因车祸,李学成双腿粉碎性骨折,连病床上的五个月他也没闲着。他忍着剧痛,系统地看完了苏霍姆林斯基全集、发展心理学、思维世界导论、青浦教改实验等书籍,还做了六万多字的笔记。有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不会从事教学研究的教师不是合格的教师。李学成在教学中,除了重视对自已教学基本功的磨炼外,还刻苦钻研教材,大胆创新,改进教学方法,经常进行教学反思,详细记录教学中的得与失,常常分析。在备课时,注意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以生为本,精心进行课堂教学设计。为了求得一个好的教学设计,他常常是夜不能寐。在上位置的确定这一课时,为了达到从学生生活经验生成新知,让学生经历新知的形成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他反复设计,结合农村学生实际,创造性地设计了让学生说出自己在教室的位置的活动环节,实现将可能化为真理,在轻松的活动中使学生掌握了知识。这个成功的课例后来发表在新课程研究杂志。在课堂教学中,特别是在课程改革的今天,他重视情景的创设,努力营造课堂气氛,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开展互动式的合作教学,构建新型的适合农村学生实际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自己在动口、动手、探究中掌握知识,并把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及情感熏陶有机结合在一起,学生逐步具备学习的自主性,成为课堂的主人。他自己也因而逐渐形成了教学方法灵活高效,善于把学生生活、学习积累的经验巧妙地用于教学预设,使经验有效生成,形成了具有人文情怀的鲜明地教学风格。实践证明,这种教学风格特别适合农村学校的教学,能有效培养学生,尤其是农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当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春风吹进校园时,李学成又以十分的热情和严谨的态度投身到课改之中。2000至2003年主持研究宜城市教研课题变式训练与创新思维,2004至2007年又参与了襄樊市教研员吴明龙老师主持的湖北省教研课题变式、探究、创新研究。在课题成果鉴定会上,李学成宣读了自己的研究论文,获得了湖北省教科所和华中师大专家的高度赞扬,因而被湖北省教研室评为“课题研究先进个人”。两次课题研究,拓宽了视野,使他能在更高的层面上审视自己的教学,认识自己和学生,他思考着、努力着,2002年9月他的第一篇研究论文在湖北教育公开发表,随后又陆续在湖北教育、新课程研究、中学数学教学参考等国家、省级正规教育期刊上发表论文近十篇。有二十余篇论文在地市级及以上交流中获奖。 他更明白,最高最直的树,总是长在树林里俗话说“一花独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李学成知道,独木不成林,最高最直的树,总是长在树林里。对于青年教师,他总是毫无保留地悉心指导,为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不遗余力的把自己的教学心得传授给他们,使他们尽快成为骨干教师。他始终坚持与同学科的青年教师结对子,关注对子的备课与讲课。不仅深入对子课堂,同时也请对子深入到自己的课堂。就这样开展评课与说课,对子的教学水平迅速提高,同时也丰富了自己的教学实践。他还利用数学组每周教研活动平台,说自己的教学心得,散发收集的资料。他的心得的交流不局限在数学组,只要愿意,李学成总能伸出热情的手。在他的帮助下,青年教师王红星、罗海波、程学青、汪民、罗小丽、王雪琼等教师已成为官庄中学骨干力量,他们大部分已成为宜城市优质课教师,汪民老师2007年被评为襄樊市骨干教师、襄樊市优秀教师。王雪琼、程学青在2008年襄樊市教育局举行的教学大比武活动中荣获一等奖和三等奖,朱梅松老师获得襄樊市教研室组织的2010年优质课二等奖。每位青年教师要赛课,李学成总是不厌其烦的和他们一起研讨、磨课,常常到半夜。官庄中学因此成为宜城市青年教师获奖人数最多、获奖层次最高、在国家、省级正规教育刊物发表论文最多的农村学校。而这,无不浸透着李学成的心血和汗水。在他的带动下,教研兴校已成为官庄中学广大教师的共识,几年来我校有近三十篇教学论文在国家正式期刊上公开发表,浓浓的研究氛围已成为我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多年农村学校任教的经历,李学成深感因为“新的读书无用论”的影响,农村学校,尤其是农村初中出现大量学生辍学,在校生学习动力不足的现象,已经严重影响了农村教育的发展。作为一名挚爱农村教育的教师,他深感忧虑。在他的带领下,官庄中学一群志同道合的中青年教师成功地设计了一套旨在解决农村初中生学习动力不足这一现状的教研方案,2009年11月,“农村初中生学习动力的激发与培养”这一课题已成功在省教科所立项,现已取得阶段性成果。李学成老师矢志不渝,根扎农村教育这片沃土,甘于寂寞,甘于清贫,把自己的全部精力和智慧回报给了他深深眷恋的这块热土。李学成小传:李学成,本科学历,中学高级教师,湖北省教育学会会员。现任宜城市官庄中学副校长。多年来,李学成同志始终坚守“教育是用一颗心撞击另一颗心”的信念,在班主任工作中,坚持与学生谈心,搭建沟通与学生心灵相通的桥梁,秉持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育人理念。把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和学会做人放在首位,注重发展学生个性特长,摸索出“用目标滋润情感,用情感激励进取”班级管理模式,所带班级班风正,学风浓,成绩好,巩固率高。28年来,他把满腔的心血倾注于教育事业,勤勤恳恳地工作在教学第一线。在教学实践中,埋头苦干,大胆创新,刻苦钻研教材,改进教学方法,教学成绩优秀。在数学教学中重视自已教学基本功磨炼,教学方法灵活高效,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兴趣,把学生生活、学习积累的经验巧妙地用于教学预设,使经验有效生成,让教学成为一种具有人文情怀的教学。这种教学理念,体现的是对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人格尊重,重视的是学生发展和创造,因此他的课堂深受学生欢迎。在课程改革的今天,他努力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新的教学理念,使自己成为教学的常青树。2000至2003主持研究宜城市教研室研究课题变式训练与创新思维,2004至2007年又参与了襄樊市教研员吴明龙老师主持的湖北省教室研究课题变式、探究、创新研究。两次课题研究,拓宽了视野,使他能在更高的层面上审视自己的教学,认识自己和学生,他思考着、努力着,2002年9月他的第一篇研究论文在湖北教育公开发表,随后又陆续在国家正式期刊上发表论文近十篇。多年农村学校任教的经历,李学成深感因为“新的读书无用论”的影响,农村学校,尤其是农村初中出现大量学生辍学,在校生学习动力不足的现象,已经严重影响了农村教育的发展。作为一名挚爱农村教育的教师,他深感忧虑。在他的带领下,官庄中学一群志同道合的中青年教师成功地设计了一套旨在解决农村初中生学习动力不足这一现状的教研方案,2009年11月,“农村初中生学习动力的激发与培养”这一课题已成功在省教科所立项,现已取得阶段性成果。这些年来,他先后被评为宜城市“模范教师”、宜城市“优秀共产党员”、 宜城市“教育先进工作者”、襄樊市“学科带头人”、 湖北省“骨干教师”、湖北省“优秀农村教师”、湖北省“课题研究先进个人”。李学成教育格言:教育是改变,更是完善。李学成在做开题报告李学成与学生在一起李学成与青年教师交流李学成在教研活动会上发言李学成在备课李学成与学生谈心李学成收集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